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04|回复: 4

印光大师论佛儒之间关系,彼此争论各护门庭有失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6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转帖

    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
    世人闻同,即谓儒教全摄佛教。闻异,即谓佛教全非儒教。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争论,各护门庭,各失菩萨圣人治世度人之本心也。可不哀哉。(《增广文钞上》复汤昌宏书)

    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以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已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尽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非但体一,即用亦非有二也。然在家学佛,必须深信因果,恪尽已分,戒杀护生,致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修持,所言恪尽已分,即慈孝友恭等。(《增广文钞上》复万安校长书)

    四书者,孔门上继往圣,下继来学,诚可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万世师表,百代儒宗也。学者果能一言一字皆向自己身心体究,虽一介匹夫,其经天纬地参赞化育之道,何难得自本心。(《增广文钞下》四书偶益解序)

    儒佛无二道,生佛无二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禀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由是儒佛圣人,各出于世。为之倡导,俾一切众生,返迷归悟。溯流穷源,以复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发挥虽有权实浅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体,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无二致也。
佛法虽为出世间法,亦复具足世间一切善法。举凡伦常修齐之道,固已极力宏阐,毫善弗遗,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随已职分,各尽其义,固与世间圣人所说无异。

    古大人悉皆深知吾佛教人之所以然。不但与儒教不相悖戾,且大有发明儒教,辅弼儒教之至理极巧焉。
    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废弃先圣之法,几于无可救药。凡属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佛学为急务。以佛学注重明心,与因果报应。果能明自本心,决不至于错因果。果能不错因果,决可明自本心。既得明自本心,则儒先圣人之心,如来之心,亦可因之俱知矣,此儒释一贯之大旨也。(《增广文钞下》复儒释一贯充)

    娑婆世界,凡圣同居。圣若降临,亦复作凡夫。彼必于伦常躬行,加人一等,令人可敬可佩。(《文钞三编下》复马宗道居士书一)
发表于 2013-7-1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2-2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2-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舍利弗,说法比丘处在大众,信乐法者为敷高座,舍佛正法,而说外道严饰文辞。我久勤苦求是法宝,而此恶人舍置不说,但以经中相违语义,互相是非不顺正法,于圣法中高心自大,随意而说为求利养。舍利弗,若比丘说法杂外道义,有善比丘勤求道者,应从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应演说外道语义。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复不名随佛教者。舍利弗,说法甚难!如是说者,我说此人名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说法者命终之后,当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见是尼犍子道。何等为邪见?谓是地狱、畜生、饿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证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堕地狱。舍利弗,如是因缘如来悉知,我诸弟子,以种种门、种种因缘、种种诸见,灭我正法。舍利弗,若有众生,闻如是经第一义空无所有法,心欢喜者,当知是人真我弟子。
《佛藏经卷第三 净法品第六 》

“复次,比丘,更有七法,汝等当行:一者、身常行慈;二者、口常行慈;三者、意常行慈;四者、若有檀越种种布施,平等分与无使有偏;五者、于深妙法乐说不厌;六者、不以世间典籍而教于人;七者、见非同学不生憎嫉。汝等若能修此七法,功德智慧日就增长。《大般涅槃经》

佛告比丘:“复有五事,令法毁灭。何谓为五?一、或有比丘,本以法故出家修道,废深经教十二因缘、三十七品,方等深妙玄虚之慧、智度无极、善权方便、空无相愿至化之节。二、反习杂句浅末小经,世俗行故。王者经典,乱道之原,好讲此业,易解世事,趣得人心令其欢喜,因致名闻。三、新闻法人、浅解之士,意用妙快;深达之士,不用为佳。四、天龙鬼神不以为喜,心怀悒戚口发斯言:‘大法欲灭,故使其然。’舍妙法化,反宣杂句。诸天流泪,速逝而去。五、由是正法稍稍见舍,无精修者。是为五事,令法毁灭。”<< 佛说当来变经 >>

“吾般涅槃去世已,于后正法灭尽时。比丘乐于外典籍,彼便毁谤我胜法。”—《月灯三昧经》

“若于世俗外道典籍而不远离。我则说为斗诤根本是佛法难。”——《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云何是善能遮止魔业。谓若菩萨于一切处。常离恶知识亦不至恶国。复不亲近修习外道典籍是为菩萨善能遮止魔业。”——《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发表于 2016-12-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究竟何许人也?其修养、操守、学识如何?末学举几个例子,大家自己分辨。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第七)”
说的是在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纲;用带绳的箭射鸟时,只射飞着的鸟而不射宿窝的鸟。“纲”是将一根大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个个小钩子;这样一排、大大小小的鱼就都会上钩。“弋”是用生丝做成、系于箭尾又细又韧的绳,箭发射出去后,用此绳将其收回,可连续用。 “纲”又指穿在渔网上的粗绳子,俗话道“纲举目张”。

再看一个例子:爱礼存羊是出自《论语&#8226;八佾》中的一则成语,原文记载是这样的:“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故事讲的是当时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会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且每月初一到祖庙告祭,以示每个月听政的开始。但当时的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告祭,子贡由此提出了可将祭品“饩羊”去掉。对此,孔子大为不满,故而有了“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的说法。

由此可见,孔子不守五戒,自己杀生不算,弟子要放生,他还阻止。请问这样的一个认知水平,能够有多高的境界呢?在不守五戒的人中,或许他水平很高。但是如果不守五戒,轮回中又当如何呢?

   
二、        做人的标准是五戒十善,不是儒家的标准
宣传《弟子规》的人常说先做好人,再学佛。对不起,做好人的标准是五戒十善,不杀生是第一戒,孔子老先生好好学学吧。佛弟子奉行的不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 2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