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9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6-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小部.经集.那罗迦经》:仙人阿私陀在昼间休息时,看到三十三天的众天神身穿洁净衣,手持妙香,喜气洋洋,热烈地向因陀罗庆贺。
看到这些天神兴高采烈,他尊敬地问道:“众天神为什么如此高兴,手持妙衣,挥舞不停?
过去与阿修罗遭遇,天神胜利,阿修罗失败,那时也没有这样兴奋与激动。见到了什么奇迹,众天神那样高兴?
众天神欢呼,歌唱,奏乐,手舞足蹈;我问你们这些住在须弥山顶的众天神,请赶快解除我的疑虑,尊敬的众天神啊!”
天神们说:“无与伦比的宝中之宝——释迦菩萨,为了人间与天界的利益和幸福,降生在蓝毗尼城的释迦村,所以,我们非常高兴快乐。
他是众生之最,人中之杰,人中之公牛,人中之魁首,他将在名为‘仙人坠处’的林中转动法轮,像威武的兽王狮子发出吼声。”
闻听此言,仙人阿私陀迅即降临人间,来到释迦国净饭王的宫殿中,坐下之后,他对释迦族说道:“王子在哪里?我想看看他。”
于是,释迦族让这位名叫阿私陀的仙人,去王宫观看太子。这王子相貌出色,犹如高明的金匠锻造的金子,闪闪发光。
见到王子像火焰一样明亮,像空中行走的月亮一样皎洁,像秋天冲破乌云的太阳一样灿烂,仙人阿私陀满怀喜悦,十分高兴。
众天神在空中张着一顶有无数支幅的千轮华盖,金柄拂上下摆动;但看不见那些手持华盖和拂的众天神。
这位束有发髻、名为阿私陀的仙人,看到王子像金首饰一般,被安放在浅红色的毯子上,头上高悬着白色华盖,他感到高兴愉快。
仙人阿私陀精通相术和颂诗,他急切地接过释迦族之公牛,满怀喜悦地说道:“这是人中之魁首,至高无上。”
然后,他想起自己即将去世,便神情沮丧,落下眼泪。释迦族净饭王看到仙人哭泣,便问道:“王子是否有不祥之兆?”
看到净饭王黯然神伤,仙人说道:“我不认为王子会有不幸,他也没有不祥之兆。他不是平庸之辈,你们尽管放心。
这位王子将达到最高智慧,看到最高纯洁,转动法轮,怜悯众生;他的梵行将传扬四方。
而我在这世剩下的寿命不长了,在此期间就会死去,不能听取这位举世无双者的正法了。因此,我伤心,难过,痛苦。”
仙人阿私陀,使释迦族人感到极大的快乐。然后,他离开了王宫,继续过梵行生活。那时,他怜悯自己的外甥。
便勉励他,去追随那位举世无双者的正法:“当你听到别人说起‘佛陀’,或者听说‘他达到最高智慧、遵行正法之路。’
那么,你就赶快去那里求教,与世尊一起过梵行生活。”他心怀善意,看到未来的最高纯洁。
在仙人阿私陀的教诲下,外甥那罗迦积累了大量善业功德,并坚持梵行,自制,控制感官,等待着胜利者。
听说“杰出的胜利者转动法轮”,那罗迦愉快地前去拜见仙人中之公牛,向这位优秀的世尊求教最高智慧,仙人阿私陀的教诲得到实现。
那罗迦对世尊说:“阿私陀的话已经如实证明,乔达摩啊!你通晓一切事物,我们要问你问题。我己出家,渴望过比丘生活,牟尼啊!我问你,请告诉我最高智慧的状况。”
世尊说道:“我将为你讲述这难以达到、难以获得的智慧。现在,我将告诉你,你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在村庄里,无论受辱骂,还是受赞扬,都应该一视同仁;要克制心中的忿怒,不骄傲,平静的生活。
各种事情出现,好像木柴上的火焰,让诱惑牟尼的那些妇女不要诱惑他。厌弃情欲,远离五欲,摒弃各种爱欲;
对一切生物,无论是弱者还是强者,即不干扰,也不溺爱。我跟他们一样,他们跟我一样;对自己和别人一视同仁,即不伤害,也不引起伤害。
明眼者应该摒弃普通人执着的愿望和贪欲,迈过这道坎,越过投生恶道的因素。他应该空腹,节食,无欲望,不贪婪;
他不渴求欲望,成为无欲望者,宁静幸福。牟尼应该游行乞食后,回到林边;走到树根旁坐下。
他应该专心禅修,在林边得到快乐;他应该在树根旁入禅定,自得其乐。他应该在夜晚逝去后,前往村边;
他不应该喜欢受到召请,也不应该喜欢从村里送来的食物。牟尼来到村庄后,从容地挨家游行乞食;
托钵乞食时,他沉默不语,不说不得体的话。‘我得到,说声好;我不得到,也说声好’,他对两者一视同仁。
他手持衣钵游行;不是哑巴,但是象哑巴;他不应该嫌弃微薄的施舍,不应该轻视施舍者。
各种各样的途径己由沙门阐明:它们不通向彼岸两次,也不被认为一次。比丘截断水流,摒弃各种责任,无所执着,无所痛苦。”
他应该学会沙门奉行的独居生活,独居就是智慧,独自生活会得到快乐。应该心地坦然,不左思右想,无污垢,恪守梵行。
听了智者、禅修者、摒弃爱欲者的话之后,不执着俗欲,作为我的信徒更加虔诚和谦恭,你将照亮四方。
凭坑里和沟里的水,可以知道这一点:溪水流动哗哗作响,海水流动静默无声。空虚发声,满盈静默,愚者犹如半瓶水,智者犹如满池水。
沙门讲述很多富有意义的话;他知道正法,教诲正法;他知道很多,但控制自己;他知道但不说很多;这样的牟尼配有智慧,获得智慧。”
《箭经》:在这世上,人生无归属,不可知,烦恼而短促,充满痛苦。没有办法能使生者免于死;到了老年,便是死亡,这是众生的规律。
正如成熟的果子面临掉落的危险,出生的人始终面临死亡。正如陶工制作的陶器,最终总要破碎,人生也是如此。
幼者和长者,愚者和智者,所有的人都受死神控制,所有的人和归宿都是死亡,这是众生的规律。
当他们在死神控制下,前往另一世界时,父亲救护不了儿子,亲人救护不了亲人。亲人嚎淘大哭,眼望着亲人一个个被带走,就像牛进屠场。
人世就是这样,受衰老和死亡折磨,所以,智者懂得人世的规则,不再悲伤。你不知道来路和去路,也看不见两者的尽头,悲伤也徒然。
愚者悲伤,只能伤害自己。如果悲伤有用,那么智者也会这样去做。哭泣和忧伤不能使心境平静,只会加深痛苦,损害身体。
消瘦,憔悴,自己伤害自己,死者并不因此复活,悲伤徒劳无益。为死者哀号恸哭,会陷入悲伤;摆脱不了悲伤,会陷入更深的痛苦。
请看另一些按其业死去的人,他们受死神控制,在这世上战战兢兢。人们抱有种种想法,但实际并非如此,死别就是这样,这是人世的规则。
一个人即使活上一百年,甚至更多年,最终也要与亲人分离,抛弃这世的生命。
因此,听取阿罗汉的话,排除悲伤,看到一个人死去时,便想:“我不会再见到他了。”
正如用水扑灭燃烧的房子,一位坚定、聪明、通达的智者能迅速驱散涌起的悲伤,就像风儿驱散棉絮。
一个为自己谋求幸福的人,应该拔掉自己的箭,拔掉自己的悲伤、欲望和忧虑。
拔掉了这箭,便无所执着,心境平静,超越一切忧伤,无忧无虑,达到解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