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12|回复: 0

[准提咒] 一輪明月即心池\首愚法師 開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0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輪明月即心池\首愚法師 開示

攝心調氣

記得三、四年前,南師曾教我「八字口訣」,所謂「心月孤懸、氣吞萬象」。我自己又加了八個字「光音交融、心光無量」。這十六個字構成一個非常完整的觀想與金剛唸誦的口訣。實際上,就文字而言,金剛唸誦已經包含了觀想和唱誦。金剛比喻般若,比喻能夠把握得到佛法的實相;乃至一個人對自己心性的完全瞭解。換言之,實相般若即金剛,唸誦即在調氣,所以金剛唸誦同時涵蓋了攝心與調氣。

金剛唸誦所緣的境界可以直接從「空」下手,如果你對佛法「空」的理念很清楚,直截了當就進去了,或者你也可以憑藉著觀心月輪進入「虛空即我,我即虛空,亦無虛空之量可得」的圓滿次第境界。心月輪雖然只是個符號,去也是我們身心的一個關鍵處。

觀想「內空心中、升起八葉蓮花,紅色無根,蓮花上現一滿月輪,月輪上現字輪」,這是金剛唸誦整個核心地方。所以說,金剛唸誦要唸得好,就要緣羶中穴的心月輪。

心月孤懸

所謂「心月孤懸」,即「內空心中、升起一滿月輪」。你把色身都觀空掉了,當然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盡虛空、遍法界都是心月輪了。所以說,心月輪只不過是個代號而已,它是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同是也是實相般基,行住坐臥,言行舉止無一不是在此境界中;開口唸誦如是,閉口默念亦復如是,則身心沒有不起變化的。這是個很實際的修證過程,通過不了這驗證,不叫佛法。

氣吞萬象

《楞嚴經》云:「心如寶月」。禪宗亦以月表心,像「指月錄」即是。所謂「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清涼月代表非常清明、光亮,也代表溫潤、純潔,「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真空妙有。所以各位要時常做這心月輪觀,一面觀想、一面唸咒。

「氣吞萬象」那境界是盡虛空、遍法界的,當然唸起來氣象就不同凡響了,也不可能打瞌睡了。

光音交融

「光明」是文殊菩薩的般若慧,「音」聲代表大悲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修證次第;二者要交融為一。換言之,觀音法門舍離了般若即不可能相應;光音交融不了,光明也無從觀想,則咒語當然念不好了。《楞嚴經》云:「初於聞中,人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實際上正是文殊般若慧與大悲觀音耳根圓通——光音交融的修證境界。

我們一邊唸咒、一邊觀想心月輪在羶中穴的地方,等於見地與修證雙管齊下,交據一處,唸咒時,每個字都要唸得清清楚楚。因為文字本身是光,你一唸到咒語,它就放光,光與音同時合而為一,便是「光音交融」。

心光無量

光音交融之後,當然即是心光無量——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的境界,亦即常寂光國土,故當下即淨土了。能如果用心、持咒,欲見十方諸佛,又何難之有呢?因為你已與十方諸佛同一鼻孔出氣了。否則你學佛,一心想見佛,佛在那裡呢?佛的境界都認識不清楚,如何成佛呢?

光音不二

光明本身就是氣。能證到「空」的境界,就懂得其中的道理了。同是,氣也是音,一個人身體不健康,講話有氣無力。而光即音,音即光,光音本是不二的,所以說「光音交融」。上面提過「心光無量」便是無量光、常寂光。故能達到這境界,心脈輪中的那一點就化掉了,那一點是「即空即有、不即不離」的。能有這種體會,念起咒來才不會打妄想,整個生命才會展現開來,整個身心宇宙也就與金剛唸誦心月輪觀交融在一起了。

倘若大家真正能體會到「光音交融、心光無量」的意境,則整個身心自然進入定慧等持的境界上,所以這十六個字可說是修練法報化三身的核心。各位宜把握這口訣,修起准提法來才容易上路,則報身之日日增長、氣象之月月轉化,才有可期之時,希望大家好自為之,不論在家、出家、上班中、公車上、行住坐臥,時時皆在這境界中。能如此與整個佛法打成一片,則入世、出世又有何迥異?

生命的幫浦

生命的成長當然是由父精母血來的,在母胎最初形成的是心脈輪,尤其是中脈,那是我們觀想心脈輪的明點,也是生命最原始的地方,我們想要解脫,也得從此處開始。

一個人緊張驚恐,或興奮時,整個心臟必然跳得厲害,這與我們生命最初形成的心脈輪是息息相關的,也是心月輪觀的可貴之處。如果你能經常作心月輪觀,唱誦自然愈來愈低沉。報身從脈動輪開始慢慢熏習,對境界上——無論是恐怖的、興奮的、悲哀的等等七情六慾上的境界,由於熏習的結果,心脈輪就會漸次平和,不受影響。

心臟是我們生命的一個「幫浦」。全身氣血皆由心臟來促進循環,可說是生命的中心地帶。如果從文字上來說明,「臟」字去掉肉字旁,心臟即是「藏心」——心藏在裡頭了,但不是「分別心」藏在心裡頭。

《楞嚴經》說到「七處征心、八還辨見」。佛問阿難:「心在那裡?」阿難幾次回答:「在內」、「在外」、「在中間」……佛都把它否決掉了。那麼到底心在那裡呢?——無所不在。它隨時隨地跟著你情緒的起伏變化而狂奔亂跳,各位可從自已的七情六慾去體會它是多麼不由自主。

禪宗說,我們的心叫「內團心」,但我們的「真心」是超越在這上面的,問題是如何超越呢?生命的流轉既然是這樣,當它要還滅時,也要按照原來的步驟去依序歸元。

內空心中

准提法儀軌告訴我們「內空心中」,不要執意抓住心臟的地一點,要「不即不離」,不離開它,也不等於是它。

我們的色身本來是這麼成長的——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如此三世起惑、造業受生,一切因果,週而復始,以至於無窮。如果想成就報身,理論上還是要靠般若智慧、掃蕩一切執著。也就是要先悟毗廬法界,證到空性。如此,你對所修的緣起法才不會再執著。

修到某時候,心窩會有隱痛、鬱悶的感覺,這樣你也不用恐懼。我們凡夫,由於妄想的關係,色身一定不健全,在修練的過程中,難免有些毛病會爆發。只有你把握這個法則——內空心中,則萬一有什麼毛病,才不致於慌張,所謂「疑心暗鬼」就是這樣來的。

當然,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南師的兩句口訣:「心月孤懸、氣吞萬象」。心月輪的大小由心、心月代表光明、是無相光。若是你想像它如同錢幣那麼大,那是你的執著,如果你想大概是盡虛空、遍法界吧?那也是你的形容,一切都是你意識的描述。要知道,從思想中所得的境界,乃鬼家活計,所以禪宗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色身的鑑度計

金剛唸誦對準提法門而言,可說是一種非常殊勝的加行法。而要把金剛唸誦練得很純熟,也要經過千錘百煉,聲音才會低沉空靈,報身才會轉化。

我們的色身,四大變化過程是非常深邃的,一個人健康與否,和見地、情緒皆有連帶關係,像溫度講一樣,有時會上升,有時會下降。氣溫高低是促成溫度升降的總關鍵;而觀念、情緒也是讓我們身心四大起變化的總樞紐。

觀念是「體」,平常待人處世是「用」,體、用幾乎是離不開的,「體」、「用」也影響我們的情緒起伏、四大變化,所以說這是色身鑑度計的一個原動力。

如實觀照

准提法的「體」即其觀想的層次。何以很多人都觀想不起來呢?因為他的想像力對整個准提法,乃至對整個佛法的理念不清楚。觀想就是要把心透過聯想,不斷的推敲與思維,去找出原因,所以這也是緣起法的一種反省與覺醒,目的在一節節打通整個身心的關鍵處。

「觀」即觀照。能透過想像、如理思維(不是妄想、妄想所致之因,何來正果呢?),則展現出來的光自然會如實觀照。以禪宗而言,「如何是我本來面目?」俟還我本來面目之後,就不用再去觀想任何境界了。所以只要你很平實,很純真的把它顯現出來,就是「觀想」。故真正的觀想是要達到「圓滿次第」。

本地風光

換言之,觀想發揮到極致;圓滿次第即展現出來了。以教理的名相來說,即所謂「實相般若」。此時,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就會赤裸裸的呈現出來。所以最初學習觀想,只要有個影像,剎那之間,它就過去了,並非要你停留在那境界上。

譬如觀想梵文「LA」字,你不要老是抓個「LA」字不放。這「LA」字只是在帶動我們的心意識而已。觀想「LA」字照自己全身,乃至遍法界,「遍法界」就是要把它融化掉,當然不能緊抓不放了!

把「LA」字化掉又是什麼境界呢?你說它是真如也好,法界也罷。本來面目亦無不可,這些都只是代名詞而已。其實它所展現的,就是「無我、無相」的空靈境界,只要我們的見地到達了,則連點渣滓都找不著了。

所以,種種觀念都是我們的心病,執著林林總總的境界也都只是過程,唯有到達所謂「形而上」的實相般若才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故不論是禪宗、淨土或密教,在在皆是為要讓我們回到自己的本地風光,展現自己生命最根本、最原始的面目的。

現量境界

准提法儀軌每一個步驟,旨意要我們進到這個境界。譬如「金剛密身」、「頂上放光」、「迎請本師毗盧遮那佛」等等無一不是。當然,這一切也是名相,亦即文字般若,透過文字般若,你要去想像:「何以你要觀想『LA'字?」你能如實觀想出來,在一片光明中,就是「境界般若」,再把有相光明化掉,到達無相光,則光明遍照法界。所以你即使能把影像觀想出來,還是非常虛幻的——如夢幻泡影,不真實。

大家對「觀想」二字的意義不要會錯意。「想」只要個構想,譬如畫山水,就先想像出水,透過你的想像力,整個畫面呈現出來就是「觀」,也叫「照」,這便是現量的境界。當然,這個觀想的境界跟著妄想,會隨時變遷,所以我們不容易觀想出來。

真正的觀想,嚴格而言,是很輕鬆自如的。因為這些境界每個人都有,不需要你再頭上安頭。也就是要還它本來面目,讓它歸元。如果只是停留在理論上面,碰到真正的禪師,絕對過不了關。撥弄文字、賣弄理論,畢竟派不上用場。

驗收成果

一個人學佛基本的祈求,當然是希望自己的身體健康、事業順利、家庭美滿,心裡少煩惱,進而慢慢認識生命的根本。所以我們學佛有時難免會對自己驗收成果,看看自已打坐用功,到底有多大的受用呢?有幾分改變呢?當然談到驗收成果,能否達到立竿見影,大概最困難的,還是與自己最親、最密切的——色身和心靈,而且,我們也最不瞭解這些。

各位相信嗎?真正瞭解自己,則一切問題都化掉了;對世間對自己生命的執著也自然迎刃而解了。只因為認識不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對人生有各種不同的想法、觀念和追求。談到驗收成果,這問題就大了。應該以什麼做標準呢?最明顯的,自己心靈、情緒上,我們都可以感覺得到,身心有否改善呢?自己最清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