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92|回复: 3

[准提咒] 準提法門的修持\首愚法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準提法門的修持\首愚法師

「準提法門」的全稱為「七俱胝佛母所說準提陀羅尼法門」,是顯密圓通成佛的心要。現在我們所修習的「無上甚深妙密法」──準提法門,亦可說是中國的密宗,簡稱「中密」。密法最早是在唐朝時從印度的幾位金剛上師傳過來的,其中最有名的,在佛教史上稱「開元三大士」,即不空、金剛智與善無畏。後來傳到日本就是現在日本的「東密」系統。另一支是從印度傳到西藏的,叫「藏密」。在當時修學準提法或其他密法,只有富貴人家才付得起巨額的供養,可以說是一種富貴法,一般庶民根本不太可能學到。直到明朝,朝廷鑒於不懂教理,濫傳密法的人很多,引生種種弊害,同時外道,魔道學了密法,如虎添翼,嚴重影響社會安寧,遂把它一塊禁了。到了民國初年,密法才又從西藏傳來中土,也有人去西藏求法,密法才又在中土逐漸復興起來。

了凡四訓與準提法

佛教有一本名著叫《了凡四訓》,也就是袁了凡的家庭四訓,這是袁了凡居士以他學佛的心得,告訴他兒子如何對家庭,對事業乃至對自己修身及改造命運的方法。

在《了凡四訓》裏,講到袁了凡的學佛因緣,說他有一次被一位非常有名的鐵板神算算命,把他一生的命運算得絲毫不差,譬如官達何位﹖薪俸幾何﹖甚至陽壽多少﹖都算得精精準準的,使他灰心至極,對生命再也不懷任何希望,心想:「反正一生都已註定,再努力又如何呢﹖」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裏,他到雲谷襌師的道場去打坐,竟然一坐三天三夜,動也不動,這引起雲谷禪師注意:「咦!這人有道嘛!居然坐了三天三夜都不曾動過。」等他下座,雲谷禪師便問他:「你用的是什麼方法呢﹖何以能坐那麼久﹖」他答:「我什麼方法都沒有。」「那怎麼可能坐那麼久呢﹖」袁了凡答:「我對世間的一切都已經心灰意冷,還有什麼妄想好打呢﹖」「哦!原來你還是個凡夫呀!佛法不講宿命論哦!」雲谷禪師點醒他。經過雲谷禪師一番開導,教他持誦「準提神咒」,日行一善,做功過格(現在一般的功過表就是從袁了凡流傳下來的),終於改變了他的一生。原來那位鐵板神算算他沒有子嗣,可是他後來也有了後代;算他命終的那年,他也沒有死,不但沒有死,還活得很長壽,甚至官位也高昇了。所以我們學佛要自求多褔,不要被坊間算命的哄得團團轉,聽信那些江湖術士的話,遲早要受害的。

佛法講的是「命運操諸於自己」,問問自己:「對自己瞭解多少﹖」「用什麼方法來轉化自己的業力呢﹖」這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就數理來說,一般人都有可能被人家「算」準的,那是普通人。修道人則是算不準的。不管出家、在家、有在用功、有在修行,命運就算不準。佛法講「一切唯心造」,總要靠自己來努力的。

南公上師與準提法

現在傳授的「準提法門」稱「無上甚深妙密法」,是南懷瑾教授傳承下來的。他早年從袁煥仙老師學襌,悟明心地,曾在川大、雲大、文大、輔大、政大等校授課,可說是當代國際知名的大禪師。事實上,南師是不能用大襌師來侷限他的,不論儒、釋、道諸子百家,乃至佛教大小乘的各宗各派,他都非常圓融通達,可謂一代大宗師,這種大善知識是可遇不可求的。

他早年亦曾到西康,西藏參學,遍學一切密法。與貢噶佛爺互為師生,亦師亦友。他曾在貢噶佛爺那裏得到了金剛阿闍黎的灌頂,取得了金剛阿闍黎的資格,其他如紅教、花教、黃教,他都循序取得阿闍黎位,是一位難得而傑出的金剛上師。

南師在台灣幾十年,很少傳密法,唯獨傳授了這個「準提法門」。因為他曉得密教雖有它非常殊勝的一面,但也有它流弊的一面,唯有準提法融會了襌淨律密,把佛法大小乘,乃至各個宗教門戶都融會貫通。所以懂得準提法門以後,就不會再有宗教門戶的狹隘觀念了。

譬如淨土法門著重持名念佛,而準提法門本身即包含了淨土法門的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所以他說過,淨土也是個大密宗,禪宗也是個大密宗。而準提法中當然也有襌宗的修持法。六袓告訴我們:「襌宗是接引上上根基的」,好比上天梯:「無門為法門」,沒有方法的法門。「不道無襌,是無師」這是黃檗禪師的一句名言。利根的善知識固然難求,利根的參學者也不可多得,所以過去南師曾說:「我在台灣這些年,真正襌宗的心法很少用來接引一般大眾,我如果用禪宗的手法,恐怕要門庭草深三尺了,一般根器不夠的,接受不了棒喝。」的確是實語。

準提法門圓滿次第本身就是襌宗的心地法門,也就是所謂的「實相念佛」,同時,準提法門也具備了小乘的修行門路,如不淨觀、白骨觀等,因為這些正是準提法門的基礎入手處。另外準提法門也包括了華嚴,天台的觀法,所以它又稱為「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這些都要仔細去體會。

我個人在服兵役期間(1969年),因為看了《六壇經》而懂得在行住坐臥當中自己用功,沒有人可請教,自己摸索了好多年,後來親近過幾位淨土宗的大德,如懺雲老法師、聖印法師。也到過南部佛光山讀了五年的佛學院,同時在那裏閉了幾次關,也就在那時,東西精華協會中國總會借佛光山大悲殿打禪七,我也報名參加,才遇到了南師,這是我個人深覺慶幸的事,能夠遇到一代宗師,心裏一直念念不忘,一直懷著感恩的心情。

今天來跟各位講解準提法門,首先就整個準提法的綱要向各位做個報告:

文殊菩薩的智慧

準提法門可以由三位菩薩來作為代表,第一位是文殊菩薩。

準提法一開始就觀想頭頂上約二吋高的地方,有一個梵文「 」字,大約直徑一吋,放白色光,光明遍照自己全身,乃至遍法界。光是這個梵文「 」做觀想,就已經透露很多本地風光的訊息了。

以梵文「 」字而言,它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只要你懂得就已經看到生命的自性光明了。

六字大明咒部份「剎那頃,空去自身我執,渾入虛空中,虛空與我無二無別,亦無虛空之量可得,我與虛空皆了不可得。」這當然是襌宗的心法,當然是諸佛菩薩的本地風光,我們每一個凡夫,人人本具。

到了第四個段落「觀想準提佛母」這一段可以說是文殊菩薩的一個智慧光明,也可以說是境界般若。所謂「境界般若」就是在一切境界上了無掛礙,能與空、無相、無我,相應了。境界般若成熟了,圓融無礙了,當下就是實相般若。所以佛法講般若有三種、有五種,簡單講,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境界般若和實相般若(另二種為方便般若和眷屬般若)。

我們看到文字,懂了以後,反應到自己的心裏,心與文字相應,即是文字般若,依文字起觀照而境界現前,即為「境界般若」,到了「空、無相、無」,便是「實相般若」,這是從說明上,分析上來講的,事實上是一體的,也就是一而三,三而一。

到最後圓滿次第就更深了,一切空,甚至連空也空,所以我們看這儀軌,事實上,整個就是個大般若,故準提法門又名「南無七俱胝大佛母準提王菩薩」。

何謂「大佛母」﹖佛母乃諸佛之母,般若即諸佛之母,大佛母即大般若,所以準提法是大般若──般若正觀的法門。我們是不能把它侷限歸於密宗的,各位千萬不要有這種看法,因為它雖是密教,卻是別部獨行的,又與襌宗、淨土密不可分,所以說它是顯密圓通的無上密法。

文殊菩薩騎著獅子,獅子乃百獸之王,「獅子一吼百獸驚」代表智慧的威德,又文殊菩薩拿著寶劍「慧劍斬情絲」,有大智慧就能夠在一切境界中放得下。

普賢菩薩的行願

第二位是普賢菩薩,何以稱為「普賢」呢?在他的眼光中,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一個人的修養,眼光到了這個地步是沒有不成就的。因為佛法在恭敬中求,看到所有眾生都是未來佛,都是佛菩薩,則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普賢又叫「普現」──普現在一切境界中。《普賢菩薩行願品》重頌說到:「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在所有的境界上,我們的六根門頭眼睛對色塵,耳朵對聲塵,鼻子對香塵,舌頭對味塵,身體對觸塵,意根對法塵都是我們的本地風光,都是佛菩薩的境界,我們看不到就是我們自我染污了,我們的自性光明被無明覆蓋了。

一切外境,都是我們的現量境界,本來都是清淨的,你還要到那裏去找淨土呢﹖淨土就在你的心念中哪!《維摩詰經》告訴我們:「隨其心淨,則國土淨。」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普賢菩薩的精神啟示了我們,要在任何境界中提得起。普賢菩薩騎的是六牙白象,在襌宗裏有句話說:「香象渡河,截斷眾流。」既能切得斷,當然也能提得起。故普賢菩薩象徵一個人有大氣魄與大力量。我們有一分的心量,才能成就一分的道業,有十分的心量,才能成就十分的道業,則你與佛菩薩基本上又有什麼不同呢﹖

一個人是否氣象開闊,就要看他是否有擔當,在一切苦難中是否能夠臨危不亂、頭腦清明、肝腸熱烈、沉著穩健、迅速應變、轉危為安﹖這是我們學佛法非常重要的理念。儒家的孟子也告訴我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具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同樣的道理,我們想成道,就要學習普賢菩薩踏實踐履,勇於承當的精神。換言之,普賢菩薩象徵褔德,在一切境界中,你肯去廣結善緣,為眾生造褔,為眾生解厄,你的心裏才能了無掛礙。

準提法門實際上也是華嚴境界。我們知道,華嚴三聖,一邊是文殊菩薩,一邊是普賢菩薩。從文殊的大智與普賢的大行,已顯現了佛陀的本懷,顯現了我們每個人的本地風光。所以,想要得到佛法的受用,你就要學習「提得起」與「放得下」。「放下」,是文殊菩薩的大智慧,「提起」,是普賢菩薩的大勇猛,這便是褔慧雙修了。

觀音菩薩的慈悲

另外,準提法裏頭,還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菩薩,那就是觀世音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如何來的呢﹖所謂「尋聲救苦,慈航普度。」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行為,舉止言行,都是從身、口、意身心所流露出來的。眾生的根器不同,業感不同,所遭受的苦難也千差萬別,如何來化解這些林林總總的痛苦呢﹖

《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告訴我們:「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如何能夠「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呢﹖太不簡單了。他並沒有告訴你如何入呀!你一聽就能入流亡所,談何容易﹖但還是有的,準提法金剛唸誦就可以達到這種效果,可以讓你馬上立竿見影。

金剛唸誦很容易讓你心氣合一,能所雙泯,故金剛唸誦具有其「體、相、用」。其「體」實際上即是大般若,一邊念誦,一邊把身心放鬆、放空靈、能與「空、無相、無我」相應,你唸出來的咒語,就不一樣了。若是你又懂得如何發音,所謂「唇齒不動」,有舌頭在彈動,讓「氣」慢慢從丹田一股股的上來,清清楚楚的,對於身心的調和,效果就更殊勝了。

一般唸佛唸到最後,喉嚨都會沙啞,這是唸佛的方法錯了,正確的唸佛方法,是念玆在玆,輕鬆自如。而且,一般唸佛都只是持名唸佛,不曉得除了持名唸佛以外,「觀想念佛」很重要,「實相念佛」也要把握得到,如果老是抓著一句「阿彌陀佛」不放,那要念到什麼時候呢﹖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那是我們的自性光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教我們「淨念相繼」。何謂「淨念相繼」呢﹖如果我不唸佛,也不唸咒,可是我的心也不散不昏,這算不算「淨念相繼」呢﹖能算「一心不亂」嗎﹖唸佛要懂得心地法門,懂得「觀心」,當下就是實相,則持名、觀想、實相念佛都具備了,你還到那裏去找佛呢﹖「佛在心中莫遠求」,這才是真正的佛陀本懷,是正法之所在哪!所以我們現在講金剛唸誦部份並沒偏離主題。

金剛唸誦要唸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無相、無我」的境界裏,然後「唇齒不動」,只有舌頭彈動。當然,初步的功力還不到,嘴唇微微動也無妨。

「唇齒不動」是金剛唸誦的「相」。而金剛唸誦的妙「用」唸到某時候,全身氣脈都會發動,這時,自然會有一種空靈的感覺,慢慢讓你達到「心氣合一,能所雙亡」,所以金剛唸誦實際上就是道道地地的「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發揮到最極點了。

希望各位好好把握文殊、普賢、觀音三大菩薩精神的總合,這也就是準提法門之所以如此殊勝的道理所在了,故此大佛母準提王菩薩的修持「顯密圓通法門」宜仔細去體會。

懂了準提法的殊勝所在,把整個儀軌都消化,融會貫通了,然後再來看看其他法門,必能讓你了無掛礙,再也不會有什麼宗教門戶、宗派門戶的觀念了。嚴格而言,宗派之間互相毀謗都是在謗佛、謗法、謗僧的,我們知道了,就不要再犯這個錯誤了。

金剛唸誦實際上也是「四大」變化的一個總關鍵。儀軌之中有「觀想虛空與我無二之中,十方起大風輪,風融於火,火融於水,水融於金剛地」,這一段整個都是修證功夫的關鍵所在,也就是報身變化的地方,功夫是非常紮實的。玆以三個綱要分別介紹如次:

我們知道,文殊菩薩代表見地,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代表修證功夫的次第,普賢菩薩代表我們學佛的行願。見地是「體」是法身;修證是「相」是屬襌定功夫方面的,修到成就,便是圓滿報身了,行願是「用」,做人做事慢慢通達無礙,等於「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這便是妙用,千百億化身也是妙用。而準提法門具備了見地、修證、行願,可說圓滿無缺。

整個準提法的綱要,輪廓都介紹過了。現在我們再來談談細節方面:

修持儀軌的由來

「準提法修持儀軌簡要」,按照一般密宗的規矩,沒有灌頂是不可修此法的。沒有灌頂,連法本都不讓你看。當初我徵求南師的同意,從法本裏綱要性的把它摘錄出來,經過南師審核首肯後,才成為現在與大家結緣的「儀軌簡要」。不論將來是否有機緣得到灌頂,或也可以直接請佛菩薩幫你灌頂,只要你坐到全身在一片光明中,就是真正的智慧灌頂了,也就是佛菩薩般若光把你灌頂了,這才是道道地地的智慧。
发表于 2011-10-21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3-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文殊菩萨
南无普贤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十方诸佛
项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2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