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9|回复: 2

[其它] 永嘉证道歌(第二十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9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永嘉证道歌讲记二十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永嘉证道歌  (第二十集)  1980/1  台湾圆觉寺  档名:09-013-0020



  看下面的经文,九十八页: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粉骨碎身』都有典故,这个典故批注里面都引出来了,我们不需要查这些数据了。经典、批注所引用的这些公案因缘,我们一般讲典故,如果诸位将来要查考、查经很费事,三藏经典部头太大了,你到哪里去找去?古人早就替我们想到了,把这些典故全部都收集在一起,分门别类编好了,后人要找,一查就查到,这个书就是藏经里面的《法苑珠林》,里面分一百类,还有一个就是《经律异相》。《经律异相》有五十卷,《法苑珠林》有一百卷,这两部书如果拿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百科全书,是属于类书。它把经论里面关系同类的这一些因缘公案都收集在一块,所以我们要查的时候很方便。像此地所引的在《法苑珠林》、在《经律异相》都可以找得到原文。

  『粉骨』这是常啼菩萨的一段公案。『碎身』是释迦牟尼佛因地修菩萨行的一段公案,这段公案也是非常之有名,就是为了半偈而舍全身。这是遇到一个罗剎,实际上他不是罗剎,是那个忉利天主变化的,来试验试验菩萨的道心,有这么一桩事情。说出的半偈就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是这一首偈子。菩萨听到这首偈子之后,这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愿意舍身,求罗剎为他说这首偈。这个事情诸位自己去看。所以说『一句了然超百亿』,这百亿是讲的「劫」,十劫。确实是如此,你看我们无始劫的苦修,到今天都没有了然,如果能够说一句言下大悟,怎么不超千百亿劫?这一句也是说明得法不容易,必须要珍惜。

  古来的诸佛菩萨为法亡躯,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如果我们今天说是爱惜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看得超过了佛法,这是大错特错了!人家为了两句,叫人家请你来给我说两句偈,我都可以舍身,今天你们肯不肯?这就是我们求法的心不如人,道心比不上人家,所以我们的成就也不如人。别人的第一个生命是道,生命算得了什么?生命都算不了什么了,那我所有的那些身外之物又算得了什么?这才叫身心世界都能放得下。我们现在大障碍,就是身心世界放不下,还在这个里头斤斤计较,心与道不相应。道是什么?道是「寂灭相」,我们这个心不清净,不能够证得寂灭相。

  【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

  『法王』是称佛。为什么称之为王?「王」是形容他自在,在一个国家里面发号施令的是国王,一切人都得要听从他,他是一个自在人,别人都得服从他,所以佛法用这个字来做比喻。佛在一切法里面得自在,一切法里面没有障碍,所以就称之为法中之王。『最高胜』,最高、最为殊胜。『恒沙如来同共证』,不是一个人证得这个境界,十方诸佛都证得这个境界。可见得这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这个是永嘉大师在此地举出来劝勉我们,要知道法王之尊贵,勉励我们,我们得要取法王。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如意珠』就是指的真心理体,他今天觉悟了、今天了解了。诸位如果要想明了这桩事情,我们这次讲座短短的七天当中,可以说只透了一个消息给你,你晓得有这么一回事情。这个事情究竟是什么?还不知道、还不能明了。如果诸位要多知道一些这个消息,必须要探讨大经。大经里面顶重要的,你们同学们要我介绍你读经,我在此地也顺便的给诸位说出来。第一个是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讲义》虽然是很啰嗦,但是那个《讲义》实在是《金刚经》的大辞典,里面什么玩意都有,包罗万象。你要是细细去读,能够吸收很丰富的佛学常识,他对于名相术语解释得都很清楚,免得你去查字典,太丰富了。这是一部。你们如果要是没有的话、找不到的话,我也可以送给你,你真正肯学我送给你。

  第二部就是《楞严经》,圆瑛法师的《讲义》,那个《楞严经》里面所讲的道理,理论与方法,这个小册子里头引用得很多,非常的重要。如果诸位要真正想成就的话,顶好是背《楞严经》,我们图书馆住的这一些参学的都是背《楞严经》。《楞严经》大概有六万多字的样子,这个是要背的。《楞严经》里面的方法,初方便里面就教我们辨别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教给我们如何「舍妄用真」。那就是讲『我今解此如意珠』,如意珠可以从《楞严经》上得到。只要你能相信、你能够接受,必定与十方如来相应,与法性相应。

  这段注子也注得非常之好。四祖对牛头融禅师说,「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方寸是形容词,是指的真心理体,「河沙功德总在心源。一切定门,一切慧门,一切行门,悉皆具足」,法法具足,圆满无缺。所以古德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这就是只要你证得真心,一切法统统具足,一法也不漏,圆圆满满。我们能不能信得过?能不能够接受?能不能够依教修行?修行,行是行为,修者是修正,把我们的行为修正过来,经论就是修正的标准,依这个标准来修正你的行为,这叫修行。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这是如来知见,再跟诸位说,这就舍识用根的见地。我们今天说离了心意识,见的这个世界是什么?那就是『了了见』,一切法都照了,心像明镜一样,万法照在里面清清楚楚。『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那这样一照,不就照空了,那没有人也没有佛?诸位要听了也许害怕,这佛还是不能学,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之后,人也没有了,佛也没有了。我再跟诸位说,不是人也没有了、佛也没有了,人也有、佛也有,没有人佛的名号了,没有人佛的分别了,所以叫「了了见」。「无一物」是什么?无一物之名,「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也没有名了也没有道,「了了见,无一物」,心地里平等、清净。见了人没有「人」的这个念头,不起「人」的这个想法,见了佛也不起「佛」的念头,也不起「佛」的想法,佛与人是平等的,万法是一不是二。那注子注得好,「真如界内」,真如界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无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就是无物、无人、无佛,这个意思。

  离开名相,你道一句来,随便拈一个,好,我就拈这个,离开名与相,请你道一句来。你能不能开得了口?这是什么?你要能在这个地方悟入,你就入了境界了。我们难在哪里?就被名相迷住,离了名相,真东西;真东西,「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不出。清楚不清楚?清清楚楚,看得也清楚,听得也清楚,说不出,无话可说,无念头可动。那万法怎么不是平等的?这个就是什么?转识成智。名相是假的,假名安立。我现在说「你是畜生」,你听了很生气;说「你是圣人」,很高兴。如果我们老祖宗当初造字的时候,叫那个狗叫「圣人」,叫我圣人讲「畜生」,那今天我们一听「畜生」很高兴,叫我「圣人」不就很生气了吗?假的!所以一个人要被名相玩弄了,他颠倒在名相里面,那真是胡涂到所以然处!

  佛教我们觉悟,超越名相,晓得名相是假的,那个是遍计所执性,在唯识里面讲的,在《百法明门》里面是不相应行法,名、句、文都是不相应行法。相应行法是依他起性,不相应是遍计所执,彻底的虚假。所以我们要晓得,佛是教我们见真东西。真实相里头了了见,无一物,无人名,也无众生名,也无佛名,一切万法无不平等。这个批注诸位自己去看。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批注里面引用《楞严经》上一段话说的。《楞严经》翻译文字之美,在众经之冠。这个也是机缘不一样,是唐朝宰相房融他自己翻译的,他来作笔录,出自于宰相的手笔,因缘殊胜。这是房融得罪了皇帝,被贬职降级,降到广东去做知府,他才有闲情逸致来参加翻经。如果做了宰相了,他就没有这个机会了。诸位想想,历朝宰相有多少?你知道几个?房融也不是出名的宰相,今天哪一个都晓得他,就是因为《楞严经》上有他的名字,他是笔受者,所以大家都晓得他。经文字之美可以与《庄子》相比。所以文章是第一流的文章,好文章。自古以来背诵《楞严》、学习《楞严》的人,那是不计其数。不但是佛门必读之书,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的,没有不读《楞严》的。就是不学佛的人,在从前念书人,也喜欢读《楞严经》,文字太美了、义理太圆满了,是一部开智慧的书。古大德说,「开智慧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你们诸位要想开智慧就去读《楞严经》,读了《楞严经》就会开智慧。

  这个举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圆通章」里头的几句话,说明宇宙的来源,说明宇宙的结构、宇宙变化的程序以及大宇宙的真实相。这些统统在《楞严经》里面,比那些科学家、哲学家、那些宗教家说得还要圆满,你看了之后真是心服口服,没话说。如果你要是看了之后还有怀疑,那是你没看懂,你看懂了就不会了,你没看懂,你对它有怀疑,你看懂了,对它就没有怀疑了。这是说明大千恒沙世界就像海中水泡一样,不是真实的。『一切圣贤』是指什么?是诸佛菩萨,就像石火电光一样,也不是真实的,《金刚经》上「如露亦如电」,『电拂』就是「如电」,电是什么?闪电,像闪电一样,不是真实的。诸佛菩萨给我们做增上缘的,总得要依靠自己才能成就,要见自己的心性,不是叫我们依靠佛菩萨,佛菩萨能够帮助我们的也就是这一点,千万不能够误会。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前面两句是比喻。『铁轮顶上旋』,这也是地狱里面的果报,热铁轮从顶上压下来。诸位想想,这是多么的苦难。一个修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在这样大难当中,他也不退心,有定有慧,『定慧圆明终不失』,就是遭遇到这样的大难他也不退心。为什么不退?他求的是真实法。何况其余的那些小灾小难!那要退了心,诸位想想怎么会成就?你真心求道,不要说现在,在古时候障碍就很多,没有障碍就成就,没这回事情。你譬如诸位你现在在家里学佛,有的时候你父母障碍你;你在寺庙学佛,有别的同参道友障碍你,你要找到一个没有障碍的地方去学佛,跟诸位说,找不到。障碍要有智慧去克服,要有善巧方便,保住自己的「定慧圆明」,绝不退转。这个里面顶重要的就是忍辱,热铁轮顶上旋也能忍受,要能忍辱。

  讲到忍辱,我还可以给诸位介绍一部书,好书!我第一次见李老师,李老师吩咐我读的书,《禅林宝训》。我见他的时候,他第一部教给我念这部书,《禅林宝训》。那个时候《禅林宝训》还没有单行本,我念的《禅林宝训》是《大藏经》里头,是《频伽藏》里面没有批注的本子,白文。现在《禅林宝训》有流通本,单行本流通,好像有很好的批注。你们诸位学佛比我的福气大得多,好的书充斥在流通处。我那个时候学佛找这个经可苦得不得了,那个很不容易求到,对那个书就非常珍惜,把它当宝贝。你们现在得来很容易,看两页就把它丢在旁边了,所以对于书籍珍重之心那就比不上我们了,得来的太容易了。

  下面比喻,太阳是热的,这是比喻,太阳可以冷,月亮是凉的,月亮可以像太阳一样热。『众魔不能坏真说』,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所说的话句句真实,绝不是魔王能够破坏的,诸位要晓得,魔只能够自坏其法,无能坏佛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蜋能拒辙。】

  这两句是比喻,魔王要想破坏佛教,自不量力。大象悠游自在,『谩进途』,「谩」就是轻而易举的意思,往前面进,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9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喻的菩萨弘扬大乘佛法,魔不能障碍。菩萨弘扬佛法,法缘有盛有衰。盛的时候,佛法是普遍弘扬,为众生接受,大家都修学,这个社会当然是安宁富乐,我们现在讲的安和乐利,真正能做到。衰的时候,一定是乱世。现在佛法衰。衰,魔能不能破坏?不能破坏。为什么?真正修道的人依旧是「定慧圆明终不失」,没有机会往外传,他自己不动。像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没有因缘,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传给慧可大师,他是定慧圆明终不失,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因缘成熟了,发扬光大,没有因缘了就隐藏起来。总而言之,不失,也绝不是魔王能破坏得了的。

  关于这桩事情我也很关心,我那个时候,一接触佛法的时候,看到佛法的衰相,我请教过章嘉大师,我说佛法这样衰灭下去怎么办?章嘉大师说你放心,你放心,佛法将来还有大大的发扬光大的一天。他说你不要看目前,佛的法运后面还有八千年,还早得很,不会现在就灭掉。我听了很放心了,原来它不会灭掉。不要看它现在衰,衰有起来的时候、有兴起的时候。所以说是这个世间不是没有人,有人,真有佛菩萨住世,有高人。现在众生不能接受,他们就隐藏起来,不露,深藏不露;大家都欢迎佛法了,他们都出来了,诸佛菩萨都出来了。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这两句话我们也要很重视它,为什么?往往我们就是『拘于小节』,自己把自己障碍了。尤其是在现前这一个社会,拘小节,佛法就行不通。这个就是现在进入到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思想,拘小节,很困难。所以今天必须把大小乘要认识清楚,自修的时候,不与人接触的时候,拘于小节,自修,我是一举一动循规蹈矩,入众的时候要随缘。不随缘是什么样?一般人他不能够接受佛法,这个事情麻烦,我们要照佛法去做,他这样也看不惯,那样他也觉得不方便,他不敢学佛了。晓不晓得佛学好?晓得好。所以说是你拿那个《沙弥律仪》来看,那些人一看到《沙弥律仪》,这个佛还能学吗?这一举一动都被绳子捆到一样,动都不能动,这一动就犯戒,这佛不能学。

  于是乎一般学者怎么样?学学它的理论,决定不肯照做。为什么?不能做、做不到,这个做起来太不方便了。这就是什么?如果拘束小节的话,把众生的法身慧命障碍住了。好像我们自己得到一点小的成就,但是大多数人学佛的机会给他断掉了。这个不是菩萨,没有慈悲心。菩萨是大慈大悲,舍己度人,只要众生能够得度,能够闻到佛法,我堕阿鼻地狱也甘心情愿。这是菩萨的精神。只要有机会让大家接触佛法,我下油鼎、上刀山都不在乎,心里还是欢欢喜喜。为什么?这么多人得好处。这是菩萨精神!怎么能够拘于小节?

  『大象』是比喻大乘,『兔』子是比喻小乘,「大象」走的那个道路,那得要足够的宽度,那兔子走的小路大象没法子走,这就是大小乘不一样。所以大乘行人往往不拘小节。这种现象就是在《四十华严》里面特别的清楚。这《四十华严》里面所看的境界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批注里面也说得很清楚,末后有一段说,「见性之人不可以事相捡举」,不能拿事相来衡量他,「不可以持犯戒律所拘」,也不能拿戒律的标准来衡量他,「其作用难以测度」,人家那个修法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这里举了两个例子,「如高沙弥不受戒,乐山禅师一生不看经」,这是举两个例子,是不拘小节。但是这个地方要晓得,决定是大乘根性的人,而且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他们的修行风范确实是这样的。

  在从前,他是有规矩、有程序、有师承的、有高人指导的,在今天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今天修学完全要靠我们自觉自悟、自动自发。今天讲自由,决定绝对的自由,好处也有,是坏处也不少。说实在的话,坏处比好处多,这是我们自己要提高警觉。从前走的路安安稳稳,现在走的路非常危险,危险极了!所以要想成就,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求「一」,唯有「一」就能成就,守住「一」,决定不更改,才能成功。但是这一点也很不容易做到,真正要成就,一部经,选择这一部经一生不要变更。自古以来,一生就学一部经、就弘扬一部经,他成为这一部经的权威、专家。开悟了,一切都通达了,他还是讲这一部经。叫你问他,请他讲别的经,某人会讲那部经,去请他去,他就标榜这一部。这是给后人做模范,大慈大悲。

  像智者大师一生就是讲《法华》,清凉大师一生就是讲《华严》,历代的这些大德,在家、出家,专攻一部经的太多了。拿民国初年来说,江味农居士一生,《金刚经》;周止庵居士一生,《心经》。无论部头大小,他一生的精力就用在一部经上。他是什么都看、什么都听,所有力量集中在一部经上,「一经通,则一切经通」,都是专攻。经要一,行门也要一,修净土要专修净土,净土里头还有很多法门,有持名念佛、有观想念佛、有观相念佛,用哪一个方法就用到底,绝不可以三心二意,才能够得一心不乱。千万不要去说,学这个法门没有学几天,人家说那个法门好,再去学那个,那就糟了!这个三心二意会一事无成。

  我父亲在没有去世的时候告诉我,他把他一生失败的教训跟我讲,他的失败就是三心二意。他做过军官,跟我父亲同学在一块做军官,抗战期间当到师长、当到军长,而我父亲脱离军职,去搞政,政里头搞得什么?搞得县政府的主任秘书,以后就去搞党,这么一迂回、一打弯,那一些同事专一,没有变更的都起来了,他始终在中下级里头转,一生就吃了这个大亏。所以他教给我,不管搞哪一行,就是守定一个,决定不改变,才能成功。

  应用在我们修行上也是一样,一定要专一,解门要专一,行门要专一,不可以变更。再有因缘,老师要一、道场要一。今天这两个不太容易做到,这两个是外缘、增上缘,这两个也要能专一,那诸位成就就快了,时间可以提快、可以提早。如果这两个不专一,对你行解两门那个「一」有妨碍。你接触的人太多了,张三跟你说这个,李四跟你说那个,意见都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5 0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