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净公上人:认识佛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方法是重重无尽啦 。只要能够善于运用,哪有不自在的!哪有不快乐的道理呢?这是持戒波罗蜜。
  3忍辱
  第三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就是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 要有耐心。当年翻经的法师, 看到中国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在古书上常常记载着:“士(读书人 )可杀不可辱”。谈到忍 ,什么都可以忍,连杀头也没有关系,都可以忍,只有侮辱不可以忍;因此,翻经法师就将 这一名词翻作忍辱。辱都能忍,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所以忍辱是专对中国人倔强的个性 翻的,它原来的字义只是“忍耐”,没有辱的意思,其用意是告诉 我们小事情要 有小的耐心,大事情要有大的耐心。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 没 有忍耐,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以读书求学而言,念大学四年,就得忍四年,不能够忍耐四 年,就毕不了业。到这个地方听讲两个半小时,也要有耐心,能够忍得住,这一堂佛法才能 听得圆满。由此可知,一个人没有耐心,无论他条件多好,也是一事无成。因为成功永远属 于有耐心、有毅力的人;所以耐心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世尊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讲菩 萨六度,特别强调“布施”和“忍辱”, 其他讲得很少。换句话,这两个是修行成败的关键。俗话常说:“处事难,处人更难”。从前处人还容易,现在处人比 从前不知道要难多少倍 !原因在哪里呢?从前的教育,是教我们做人;现在的教育,只教我们做事。所以我们不知道 怎样做人。对自己的情绪千变万化都无法理解,不要说去了解别人。你说处人怎么不难呢! 为此,佛教给我们忍耐。忍耐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对人为的加害要能够忍受。忍人家对你 的侮辱、对你的陷害。能忍,绝对有好处。为什么呢?能忍,心清净,容易得定,修道容易 成就,也是最大的福报。第二、是自然的变化。如冷热、寒暑的变化,能够忍;饥饿、干渴 要能忍;遇到天然的灾害,也要能够忍耐。第三、是修行。佛法的修学也要忍耐。在没有 得到法喜之前,功夫没有得力之前,修行是很苦的,路是艰辛的,这个阶段过去之后,就很 乐了。为什么呢?因为功夫上轨道了。就如上高速公路,在没有找到高速公路,在底下绕圈 子的时候,那是很苦啊!路上车子又多、又慢,得有耐性啊!上了高速公路,就很舒服、畅快 了,一切阻拦都没有了。我们学佛也是如此,开头学都是摸索无量的法门、宗派。到底哪宗 好?我想学什么?有的人很幸运,三年、五年就找到了;就好像幸运的人,走一段小路马上就 接上 了大路。有些人花了十年、二十年,乃至一辈子都摸不到门路!那就很冤枉、很苦了。这当 然与自己的善根、福德有关系,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佛菩萨必定加持。这就是“佛氏门 中不舍一人”!一个真心向道、真心慕道的人,佛菩萨常常在那里守护照顾, 到他真正肯接 受了,再给他启示,光明大道就找到了。那佛菩萨为什么不来点醒你呢?点了,是你不接受 !告诉你这个方法,你心想:唉!这未必好,我听人家讲那个法 门比这个殊胜啊。你还跟佛 菩萨抬杠、争论。如此佛菩萨只好不来了。这一点希望诸位细心去领会。所以修行要有很大 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成就。耐心是禅定的前方便,不能忍耐就没有更进一层的境界;耐心 也是精进的预备功夫,有耐心才谈得上“精进”。
  4精进
  “精进”,精是专精,进是进步。由此可知,佛法不是保守的,更 不是落伍的,佛法是天天 都求进步的。如同儒家的日日新,日新又新。现在有人说:儒家是落伍的,佛教是应该淘汰 的。这是他对于佛法六度中的精进,以及儒家的日新又新完全不了解,而引发的谬论。进步 是好的,最重要的是要精进。精是纯而不杂。目前,西方有许多大科学家,一生当中有许多 特殊的发明。他就是专精——天天去研究,契而不舍,终于有了新发现!世间法如此,佛法 也是如此。在无量法门当中,必须是“一门深入”,才能够成就。 想要门门都学,是绝对不 可能成就的。门门都学,那是一门成就以后的事,一门成就了,其他无量法门一看、一听当 下都通达了。所以说一通一切都通。佛法,在没有开悟、没有通达之前,门门都学就会变成 障碍!这是修行必定要知道的。我们举一个念佛成就的例子,你就会恍然大悟:古人修学得 以成就都是专攻一门。民初,谛闲法师有一位徒弟,这徒弟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老法师差不多,他们是从 小在一起玩的朋友。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所以念过书。他的舅父做生意把他带出 去,所以算是见过世面,出外旅行过的。他那个同学家境清寒,没有念书。长大之后,生活 非常困苦,学一个“锅漏匠”的手艺。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 破了,他能把它补起来再 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他也知道小时 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和尚了,于是就找。找到谛闲法师,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 老法师说:“我要出家。”法师说:“为什么?”“生活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 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 出家呢?老和尚考虑他年岁 太大了!在当时,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 来,这样,住在寺庙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心有多难过啊!学讲经吧!他不认识字,得 从念书做起,要到哪一年才能成就啊?于是,老和尚就拒绝他。结果他就硬赖着:“我非出 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给他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再想着小时候在 一起啊,这份 感情……。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 。”他说: “这没有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了,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接受。”老和尚说:“这很好! 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庙里。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 再说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破庙、废庙没人住,就找一个小庙给住下来。” 老法师在附近,找 几个护法、信徒每一个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个念佛的 老太太,每天给他洗衣服,并烧中午、晚上两餐钣。然后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 弥陀佛”。 交代他:“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 去,你将来 一定有好处。”这个人没有读书,但是听话、老实,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字圣 号。他真的念 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个庙里,三年都没有出门,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这 就叫精进。这一天,他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饭吃完,就跟那位烧饭的老 太太说:“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这个老太太心想: “师父三年都没出门,今天出去看朋 友,大概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了。”到了第二天中午 ,老太太到庙 里去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有没有人请吃饭?那是个破庙,庙门都不关的,到庙里,喊师父 ,没人应,就再去找一找。看见师父站在寮房里,面对着窗户,手拿着念珠。叫喊,他不回 应;走到他前面,才知道,他死了!站着死的——念佛往生了。这个老太太吓了一跳,她从 来没有看见 人死是站着的,于是赶紧报告那几位护法。这些护法一瞧,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 寺报告谛闲法师。那个时候没有车,请人去报信,走去再走回来,需三天。你看他,站着往 生,还要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诸位要知道,三年能成功,精进啦!谛老看到 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宝刹 的方丈住持 ,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啊!”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 念,三年成功 ,了脱生死,这样殊胜的成就到哪里去找啊?一句阿弥陀佛,就叫专精,不夹杂、不间断, 是成功的关键。无论世出世间法,想在这一生有真正的成就,一定要知道精进。无论是念佛、参禅、持咒, 或是研教,都要知道遵守这一个原则。就教而言,如果一个人发心,自己修学也能够帮助别 人。最好一生,只学一部经,专讲一部经,这就是精啦。每讲一遍,必定有一遍的境界,遍 遍都有进步。如果有人专讲阿弥陀经,能够讲上十年,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假如十年专讲 普门品,这个人就是观音菩萨。如果他十年当中讲十部经,那他什么都不是。你才晓得“精进”之可贵啊!一九六九年有位法师找我去佛学院教书,我曾经建 议他,并劝他,让每 一个学生专学一部经,我说:“法师啊!如此,十年、二十年之后,你的佛光普 照全球啊。 ”他听了之后说:“好是好!但那就不像佛学院了。佛学院里面开 的课,要像一般学校一样 。”我说:“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最后他没接 受,我在那里教一个学期,就离开了 。假如那时候真的接受我的建议,一百个人我们打个对折,现在就有五十多个专家出来弘法 ,那还得了!大家要听阿弥陀经,请阿弥陀佛来跟大家宣讲;想听地藏经,就有地藏菩萨来 宣讲。个个都是专家,这样佛法才能真正普遍的弘扬。所以希望你们做专家,不要去做通家 ;表面上样样学,结果是样样都不通。一样通了,结果是样样都通;虽然是样样都通,还是 专弘一样。这种作法是给大家做一个表率,做一个榜样。那一尊佛、那一尊菩萨不是样样都 通!可是他还是标榜一样。这个教我们“一门深入”的修学才叫做 “精进”;精进的利益、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5禅定和般若
  第五“禅定”。禅定包括世间与出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是 讲四禅八定;能够修成,将来就 能够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是高级的天界,须要禅定才能得到。出世间禅定,有大乘、小 乘之分。诸佛如来所修的,我们称为出世间上上禅定。整个佛法修学的枢纽在“ 定”。并不 是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就不修禅定。以念佛而言,念佛目的在哪里呢?在得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也是禅定。密教里面修三密相应,相应就是禅定。 由此可知,每一个宗派、法门,所用的名词虽然不一样,其实都是在修定。所以六波罗蜜里 ,“禅定”统统都包括了。连我们日常生活中,那小小定也含摄在 其中。这小小定是什么呢 ?就是心中有主宰。大而言之,这一生当中,自己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这个方向、目 标 绝对不会被环境左右、动摇,这就是“定”。如科学家,从事研究 一样东西,他不被别的事 物影响,他就会成功;他就得佛家讲的“三昧”——科技的三昧。 念佛人一心不乱,他就得 念佛三昧,像刚才讲谛闲老法师那个徒弟,他真的就得到一心不乱。因此,忍辱是个基础, 能忍就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而“定”是修行 的枢纽。“禅定”,六祖 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下了一个定义,明了这个定义,才知道修禅定并不只是打坐而已。“ 打坐”是修禅定的无量方法之一,除打坐之外,还有无量的方法,都在修禅定 。六祖大师是 由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所讲的,都是依据金刚经佛所说的原理、原则。他的解释:“禅” 是外不着相(不执著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内不动心。金刚经上有两句释迦牟尼佛教须 菩提尊者,要用什么态度去弘法利生的名言。那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取于相 就是“禅”,即是不着相!内里头不要动心,不要起心动念,就是 “定”。在华严经上,善 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去参访修禅定的鬻香长者,是到哪里去找他呢?这位长者不在家里打坐 ,也不在道场修定。他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跑到市场去了。这是佛经上讲的“ 市廛”。市 廛就是最热闹的市场,像美国大的MALL。长者在那里面逛,那是为什么?修禅定啊。他在那 里修什么?修“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看他在逛MALL,实际上 他是修禅定,他不像人家 盘腿面壁。所以我们遇到高级的禅者,我们都会瞧不起他。那个地方热闹他就往那儿去,殊 不知,他在那里修养高级禅定。我们只佩服那些能盘腿面壁几个钟头或几天的禅者。一看! 就说:“这个人的功夫了不起。”不晓得人家逛MALL的功夫,不知 道他的定功高人多少倍。要知道高级的禅定,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为什么“禅定”这么重要?为什么一定教我们“外要离 相,内要不动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 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呢?如果诸位念过唯识就很好懂。在百法明门里 ,佛将一切法,即万事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这一百类,八个是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法(心 理作用),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十一个色法(物质),统统是有为法。不但所有一切物质是 梦幻泡影,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也是梦幻泡影。佛真正明了这些事实真相,叫我们对这些 境界不要起心动念,我们的真心就恢复。对宇宙之间一切事物的看法,就跟如来一模一样 。那时候的知见,就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般若智慧。 所以般若智慧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前五度上。这就是我们要学菩萨行 (就是菩萨 的生活):对于一切法明了、通达,且于一切法不执著,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 。为什么帮助 别人呢?这是源于诸佛菩萨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因为只有 佛菩萨晓得,尽虚空、遍 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个体;既是同体,帮助还要谈什么条件呢!就如我们这 个身体右手痒了,左手来抓一抓,还要谈条件吗?不需要了!为什么呢?同一体嘛。今天我 们迷失了自性,不知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体,同一个真如本性。所以在这里分自分他、迷 惑颠倒、起惑造业、自作自受、苦不堪言!佛教给我们破迷开悟,把这些迷惑颠倒统统打破 ,才能看到事实真相——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这个慈悲心、爱心是从“ 无缘慈,同 体悲”发出来的,不谈任何条件的。总而言之,一切作为都有方法,都有程 序,这就是“持戒”。有耐心、有毅力,这是“忍辱 ”。能够专精不懈。这是“精进”。心地有主宰,不 会被外境所动,这是“禅定”。一切事 物没有一样不透澈、不明了,这是“般若”,佛教我们这六条要应 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做 到就是道道地地的菩萨行。绝对不是说,受了菩萨戒,就当了菩萨(迷惑颠倒的 菩萨)。若不懂六度,不能把这六条应用在日常生活里面,受了菩萨戒也是泥 菩萨啦!(五) 十 愿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全部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才叫学佛, 才是学菩萨,才有一点 像菩萨。菩萨修行,单单修六度还不能成佛,要念佛求生净土。念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 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我们是达不到。换句话说,在六波罗蜜的基础上,再往 上提升一层,那是什么法门呢?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成佛的法门,是理一心 不乱的法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这是最后修学的,是不能躐(越)等的。假使六波罗蜜没有修成功的话,这十大愿王实在讲连边都沾不上。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如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的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
  第一、“礼敬诸佛”。
  诸佛指的是什么呢?佛在华严经 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 ,同圆种智。”这就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 ;就是一切动物。“无情”是植物、矿 物。所以诸佛是包括所有一切。把我们对佛的那种恭敬心,转而对一切众生,这就是普贤心 ,跟一般菩萨的心不一样。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其实这个恭敬、虔诚,还 不是真的。为什么呢?诸位想想,你在听经时,如果遇到一个更重要的人,一件更重要的事 ,听经就变成次要的,佛也不要了。可见得,这种虔诚恭敬还是不真纯,要是真正至诚恭 敬,听经闻法便是人生第一大事。但就事实而言,假如有一个人在你听闻佛法的时候告诉你 :“现在有一笔生意,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险你掉头就走,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 见得,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是经不起考验的。一面对考验,才晓得这个恭敬心、虔 诚心,一文不值!一点都不真实。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 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啊,就是对佛不敬啊。对人要敬 ,那对桌椅板凳呢?它也是众生哪!这个“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 的现象。那对它怎么恭敬 呢?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呢?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你把它摆得整齐,把它保 养得干干净净的,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摆在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是 对书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得很好,做得很圆满,这是 对事的恭敬。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的恭敬,就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六度菩萨行扩大 、圆满了,就叫做普贤行。因此,普贤行是最圆满、最殊胜的修行方法。
第二、“称赞如来”。 第一礼敬诸佛,为什么第二句讲“称赞如来”,他 不叫“称赞诸佛”呢?这里用意很深!“礼敬诸佛”是从形像上说的。从相上来讲,一律要“ 恭敬”。见到善人恭敬,见到恶人也要恭敬;不分善恶、不分邪正;正法恭敬 、邪法也恭敬 ,没有不恭敬的。“称赞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这里就有差别了, 善的,我们称赞他;不是 善的,我们不称赞他——恭敬而不称赞——差别就在这里。善财童子在五十三参里,就有这 样的典范:他对每一位善知识都是礼敬、赞叹,唯独三个人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第 一、是胜热婆罗门。这个人是个外道,代表愚痴。所以善财童子只有恭敬而不赞叹他。第二 、是甘露火王。代表恚。此人脾气很大,稍微得罪了他,马上就治罪——下油锅、上刀山 ,就这样整人。善财去了,有礼敬没有赞叹。第三位是伐苏蜜多。是个淫女,善财也只恭敬 而不赞叹。这三个人代表贪、、痴(三毒烦恼),他恭敬而不赞 叹。所以赞叹是以性德为标 准,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才赞叹;如果不是善法、不是正法就不赞叹,仍然是要恭敬。 因为恭敬是清净心、平等心,即使对于其他一般宗教我们也要恭敬;如果是正法、正教,我 们也要赞叹。像天主教是正教,他帮助人生天,当然那不是究竟,但是,能生天总比在三恶 道强得多吧!所以我们也赞叹他。如果是叫人造罪业堕三途的邪教,我们绝对不赞叹。所以 这十愿的第二愿跟第一愿,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有这么大的差别,但是二者的心地绝对是清净圆满。
  第三、“广修供养”。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是无比的广大。在大乘佛法 里,就是圆满的性德起用。一般菩萨,虽然是见性(明心见性), 但并不圆满,所以性德的作 用是部份的。唯独普贤菩萨性德的起用是圆满的,所以愿愿都是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跟六度 菩萨不同的地方。因此,他的供养,一供一切供,供一尊佛就是供一切诸佛——不是单指已 经成佛的这些诸佛;是情与无情全部包括在其中,没有成佛的所有众生,乃至于无情众生, 全部都是。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菩萨的修学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华严境界 。这个心量才真正是圆满的脱开了局限与分别。普贤菩萨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 “一切供 养中,法供养为最。”因为唯有佛法能够教人破迷开悟,教人恢复、证得圆满 的自性,这是 其他一切供养布施,都不能达到的。法供养中,是“依教修行供养”为第一。所以在此特别 提醒诸位同学,佛法是师道,一定要尊师重道,依照老师的教导去修学,我们才能够获得究 竟圆满不思议的功德利益。谈到佛法,哪一部经是第一呢?无量寿经第一,我之所以入净宗就是华严经的引导。在过去 ,我讲华严十七年,现在依然没有中断,目前只讲普贤行愿品。在十七年当中,我是从华严 经入净土的。因为我深入体会普贤菩萨在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意味。极乐就是无量寿经 的胜境。从这里真正体验到:无量寿经是整个华严的归宿,是华严的精华。才晓得古人所讲 的话,是绝对的正确。由此,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最好的、最殊胜的,已经找到 , 提拈出来了。但是,如果不是夏莲居老居士将五种原译本会集成善本,我们也得不到圆满、 殊胜的法益。从会集工作的伟大程度来看,确知夏老居士也是佛菩萨再来,绝不是普通人。 实在是菩萨怜愍这一代众生,也是这一代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所以感得大菩萨降临世间 ,为我们做好整理的工作,使这个法门,能在末法九千年当中大弘其道,广度无量众生。我 到北京,夏老居士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送我一张照片。我带回台湾之后,把它放大,印出来 了,供给大家供养。这张照片虽然翻印多次,不是很清楚,但是仍然可以从这照片上看到不 可思议的感应:夏老居士的后面是屏风,他头顶上有佛像,而佛放光,他的鞋子也放光。虽 然是屡次的翻印,还是能看得很清楚——头顶上有一尊佛坐着,底下还有莲花座。我们供养 他,表示我们不忘这位大菩萨的恩德,感念他替我们会集了这样完善的经本,作为我们专修 专弘的依据。无量寿经共有四十八品,哪一品是第一呢?我们要追根究底,把第一的第一找出来。善导 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现在我们晓得无量寿经是一切经中第 一,一切诸佛如来都是弘扬这个法门。换句话说,这部经是诸佛度众生最主要的一部经典, 其他各经都是辅助这部经的。在本经四十八品中,第六品最为重要。第六品就是阿弥陀佛所 说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释迦牟尼佛转述的,有谓佛佛道同,世尊转说,就等 于阿弥陀佛自己宣说。我们展开无量寿经全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 ,没有一句是违背四十八愿的;句句、字字与四十八愿相应。这四十八愿,哪一愿是第一呢 ?古来所有高僧大德们共同认定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愿呢?是十念往生——十念、一 念决定往生。这才显示出佛法,真正圆满、殊胜、不可思议的境界。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心里有一个疑问:假如有人造极重的罪业,立刻要堕阿鼻地狱,佛有 没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佛没有这种能力,那佛的智慧、能力还是有限的;我们赞叹佛 “万德万能”,那只是赞美而已,不是事实!反之,假如造极重罪 业,马上就要堕地狱的人 ,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那佛的智慧、神通才真的是圆满了,我们不能不五体投地的佩服 。等我念到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心中的疑惑才扫除,这才晓得佛的智慧、德能,真 的是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佛确实有能力叫极重罪人立刻成佛,问题在人相不相信 ?接不接受?要是不相信、不接受,过失是在受罪这个人,不是佛菩萨没有能力。所以我们读 了无量寿经,才知道佛“万德万能”是事实,不是夸张,也不是虚 赞。从这里,我们的确把 十方诸佛如来度众生的妙法,真正找出来了,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前面 举谛闲老法师那位徒弟,一句阿弥陀佛念三年,就预知时至,站着往生,那往生是上品上生 ,不是普通的。他站着走,而且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要知他一句佛号就是 第十八愿,所以他的成就,就是第十八愿的证明;这个法门谁能相信,此人必定是大善根、 大福德。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能信受奉行 ;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劝他也不相信。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含有无量义,也就是虚空法界的一个名号,所以它无所不包。我们要能够 明白这个名号的含义,那整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个名号的注解。如果要想了解无量寿经, 那么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说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再要了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整部大藏经, 就是华严经的注解。你这样慢慢去体会,便能知道这个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句 名号,就是全部的佛教;这一个名号,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无法不包。所 以念这一句名号,一切都念到了。在清朝乾隆皇帝时,有一位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有名气的法 师——慈云灌顶法师——他的著作很多。他在“观无量寿经直指” 里面告诉我们:世间人, 求消灾、求免难,用经、用咒,或者是用种种忏法,都有效。假如是极重罪障,所有的忏法 、 经法,都没效,都不起作用时,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能除。我们才晓得,消灾灭罪,这一 句佛号是第一功德啦!很多人不知道,而舍此他求!所以生病了,要去念药师经;有灾难了, 去念普门品,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远远超过所有一切经咒。那么释迦牟尼佛为 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呢?何必还要说许许多多经咒、忏法呢?实在是因为大家不相信! 不能接受!这才把最好的、第一等的货作压轴。这就像我们在台湾逛故宫一样。故宫里面最 宝贵的是什么东西?是商周的铜器。但一般人看来,是破铜烂铁,没什么兴趣。再看看明、 清的玉器。哎哟!那宝贵得不得了!其实那些玉器怎能跟破铜烂铁(商周铜器)比,那破铜烂铁 是真的无价之宝啊!相同的,世人不识货,不认识“阿弥陀佛”的 功德,佛不得已讲一切经 ,以便引导众生归向极乐。所以善导大师讲的那句话没错。我们真正认识了,也能专修、专 弘净宗,实在讲,这是三宝加持,也是这个时代众生的机缘成熟。在最近这五、六年当中, 各种不同本子的无量寿经,大概总共印了几百万册,流通到全世界。我在世界各地极力的介 绍、推荐,欢喜、接受的人,也是非常非常之多。我看到大家这么用功、认真的去修学,实 在是感到非常的安慰,也充满了法喜。所有一切的辛劳统统都忘掉了。所以说依照这个法门 修学,推广这个法门,“广修供养”,我们就圆圆满满的做到了。 诸佛菩萨接近众生的方便(方法手段)是无量无边的,这是大慈悲 的展现,最后统统都是引导 归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以密教而言,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了金刚萨土垂上师(始祖),金刚萨土垂将密法传给龙树,由龙树传到人间。金刚萨土垂也叫金刚手菩萨,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就是 普贤菩萨。另一位准提菩萨是密宗了不起的大德,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就是观音菩萨 。在我们凡夫分别心里有显、有密,在佛菩萨则是完全圆满、自在、平等、无有分别,懂得 这一层才知道八万四千法真的是殊途同归啊!佛为接引各种不同根性的众生,所以恒顺众生 、随喜功德。众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最后回到本家,大家都见到阿弥陀佛,才晓得原来统 统是一样的。明白了这个事实,对任何宗派、任何法门,我们都要真诚恭敬——因为我们修 学的方法虽然不一样,我们要到达之目的地却完全相同!
  第四、“忏悔业障”。
  业障是所有的人都有。人,起心动念就造业;一 定就产生障碍。障什么呢?障了我们的本性。我们真心本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德 能;现在智慧、德能、神通都不能起作用。什么原因呢?就是有障碍。障碍分为两大类:一 类是烦恼障,另一类是所知障。这二种障碍,我们没把它消除,反而天天都在造。诸位想想 ,你什么时候不执著?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说一切众 生跟佛本来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 说出来了。这就好像医生一下子就把病人生病的根源诊断出来一样。“妄想”就是所知障的 根;“执著”是烦恼障的根。因此,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无量的 法门、方法、手段,无非 是要把我们妄想、执著打掉,一旦破二障就见佛性。因此“忏悔业障”在佛法修学里,是关 键、是枢纽,所有一切修学法,都是忏悔业障的。但是业障真的不容易断啊!有业障,修行 是决定不能成就啊!在无量无边的法门里,只有净土法门最殊胜,即使我们带了极重罪业的 业障,乃至造五逆罪业,要堕阿鼻地狱,业障还没有忏除,只要真正发愿改过自新,念这一 句“阿弥陀佛”佛号,求生净土,业障就消除掉了,马上就能够成 佛,就能够做主。所以慈 云大师说: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一切经咒消不了的业障。这话不是随便说,是千真万确的 事实,可以在大经上得到证明!在过去几年,有人提出来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才能往生。这话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的震撼 !无论是台湾或是美国念佛的人心都慌了。一九八四年我到达洛杉矶,周宣德老居士在飞机 场接我,一见面第一句话就问:“法师啊,现在有人讲‘带业不能往生,要消业 才能往生’。我们这一生念佛,不就白念了!不能往生,这不就完了!这怎么办啦?”我听了笑一笑,然后告诉他:“老居士啊!带业不能往生,不去也罢!”他听了很迷惑:“那!那!那是怎么啦!”我说:“如果带业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只有阿弥陀佛孤家寡人一个,你去 干什么!”他说:“为什么呢?”我说:“你老人家想一想,西方世界有没有说四土、三辈、九品。”他说:“这个有,这个经上有的。”我说:“假如不带业,这四土、三辈、九品从哪里来的。”他这一听,就明白了。四土、三辈、九品就是带业多少而分的嘛!带得多,品位就低一点; 带得少,品位就高一点。我说:“你再想想,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是等觉 菩 萨,经上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有破,那是不是业?”他听了就 笑起来了。那 是业啊!等觉菩萨也是带业去的。要不带业,就只有阿弥陀佛一个人不带业,除阿弥陀佛之 外,没有一个不带业的。我说:“谁说带业不能往生呀?”他这才 恍然大悟,这才笑了起来 ——极乐世界统统是带业往生的。佛法讲的是圆满,不与人结怨。所以我后头补充说一句 话:“说消业也没有错。为什么呢?希望现前多消一点,少带一点,到西方极乐 世界品位高 一点,这也是好事情。”我到纽约一下飞机,沈家桢老居士来接我,也问我这 个问题。可见确实是有很多人不了解事实的真相, 而受了影响,在了解之后,就知道:“带业”一点没错,“消业”也是一句好话,这是忏悔 业障。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正忏悔啊。但是,念的时候:心,要跟阿弥陀佛的心相应;愿 ,要与阿弥陀佛的愿相应;解行,也要跟阿弥陀佛的解行相应。如何做到相应呢?我们念无 量寿经,要能圆圆满满地把无量寿经的道理、教训,认真努力的做到,这就相应了。这才是 真正的念佛人。念佛人绝对不是有口无心——口里念佛,心里打妄想,那一点用处都没有! 一定要做到念这一句佛号时,我心跟佛心一样;愿,跟佛愿一样;把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 愿,这才是真正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能消除一切罪障。
  第五、“随喜功德”。
  是对治凡夫很重的一个烦恼——嫉妒。嫉妒心是与 生俱来的。你看婴儿几个月大,或是一岁大的,给他吃糖的时候,别人多拿一点,他心中的 嫉妒就自然表现出来!嫉妒心对于修学是很大的障碍,所以普贤菩萨特别提出这一愿,教我 们要修“随喜功德”。不但不嫉妒人,更进一步知道别人的好处, 就是自己的好处,一定要 成人之美。随喜,不单是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能够生欢喜心,还要尽心尽力促成他、帮 助他,这就是儒家讲的“成人之美,成人之善”。如果我们自己能 力不够,无法帮忙,我们 有个欢喜心赞叹,那也是随喜功德。随喜的时候,不仅是不嫉妒,还要发心成就,并且尽心 尽力帮人,才是真正随喜;自己有力量但是不肯尽力帮忙,或是单单不嫉妒,仍然不是真正 的随喜。要知道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能欢喜容忍别人超过自己,那随喜的功德就殊胜 了。中国自古的教学,都是希望下一代的成就超过自己,如果不能超越,那教育就完全失败了。 不 像现在人,有嫉妒、障碍心,唯恐别人超过自己。教别人,自己也要留一手,不肯尽心教授 ,这叫吝法。吝法,得愚痴的果报;吝财,得贫穷果报;这种人,不晓得果报之可怕!从前 中国,做官的人戴的帽子叫进贤冠。这个官帽是表法的,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它两层像楼梯 一样,前面一层低,后面一层高;低的是代表自己,高的是代表后人;做大臣的念念当中都 希望后人能够高过自己。无论在德行、学问、能力,乃至于生活水平上,都要不断求进步, 不断提升,这才是教学成功——社会全体都在进步,不是在倒退啊!皇帝戴的帽子,上面是 平的,表示心要平等。皇帝和大臣穿戴的冠服,是代表他们应有的义务与责任,时时警示他 们要认真去做。下一个时代,是我们教学的时代;如果我们的德行、学问、能力,不能够有相当的成就,那 么下一代的众生,我们就度不了。为什么呢?你看看现在的小孩,他们所受的教育愈来愈偏 重科技,而他们所处的社会愈来愈复杂。所以要度化他们的人,心要愈来愈清净、智慧要愈 来愈高、德行要愈来愈厚,才能够应付下一代的时代和时机。因此,“随喜功德 ”显得非常 重要。总之,嫉妒、恨是严重伤害自性的,必须连根拔除,拔除的方法就是“ 随喜功德” 。
  第六、“请转珐輪”。
  我们佛弟子,受佛的教育,得到真实的利益,要用什 么方法回报老师——佛——。我们供奉佛菩萨的形像,每天给他上供,这能报答吗?不能报 答。供养佛像,在佛前大供,这种仪式是提醒我们念念不忘报恩。真正能够报答的,就是我 们要怎样把佛的愿望实现。佛的心愿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闻到正法、依照佛法修学、早 日圆成佛道。满他的心愿,以佛心为己心,才是真正报佛恩啊!所以真正报佛恩就是请转法 轮。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礼请法师大德来讲经说法、来弘法利生。这也是最大的福德。为 什么呢?这是对一个地区法供养。虽然说法的是法师,但是没有礼请的助缘,他不会自己来 啊!所以礼请的人福报是很大的。一般讲修福,不管是为自己修福、为大众修福、为亡人( 祖先或亲人)修福,念经的功德就很大了;如果讲经,那功德就更大了。念经 ,有许多人 只种一点善根,实际的教理并不明了。但是请法师讲解,对经典就完全理解了,便能欢喜读 诵、依教奉行。如此,讲经的福德不知道比诵经增加多少倍啊!现在能讲经的法师少了,想请也请不到了。我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听众都反应: “现在要请 法师来弘法很困难!”我笑着说:“请法师来弘法,讲经给你们听 ,这是果报啊!有果必有因 ,你们不修因,就想现成的果报,那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呢?”什么是修因呢?“修因”,是要 栽培法师啊!老法师或有名气的法师来讲经,欢喜得不得了,大家都争着要供养。初学的人 ,讲得不好,就不去听、也不理他。那初学的人气都泄了:“唉!讲经太难了!算了,我不学 了,我还是赶紧念经吧。”怎么栽培法师呢?愈是年轻 愈是讲不好的,我们愈要去捧场啊! 捧场,让他觉得还有这么多人听,大概我还可以,能学得成。给他鼓励!给他奖励啊!再者, 不要轻慢初学的法师,对初学的法师要特别小心谨慎,听经,要堂堂都去——我来听你的经 ,但我不赞叹你。诸位要晓得赞叹害人比诽谤还大!人受到诽谤,虽然很生气;但真有志气 的人,愈是受辱愈要争一口气,愈能努力、精进,以高超的成就,令人另眼相待。诽谤,对 他反而是一种逆增上缘。要是歌颂、赞叹!他会想:这么多人赞叹,我大概不错了。那他的 境界就到此为止,不会再往上提升了。为什么呢?自满了。所以赞叹害人不浅!因此,对年轻 人、初学的人,绝对不要赞叹。还有,不要供养——财多了、知名度高了,马上就堕落了。 年轻法师发菩萨心出家,被信众赞叹、供养而堕落。谁叫他堕落的,是信徒把他推堕的。他 堕落,将来受果报,你们一个个都逃不了,都有连带关系。所以对什么人我们才大力的供养 呢?对八风吹不动的人。这种人赞叹他,他不生欢喜心;诽谤他,他没有懊恼心,他的心永 远保持平静,这样的人才真正值得赞叹。为什么呢?赞叹,不会害他。所以要帮他宣扬,使 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他、能够相信他,他就能度更多的众生。供养!接受供养,是非常难的一 件事情。佛门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所以供养怎 么能接受呢?怎么能拿去享受呢?人,有多大的福报?实在讲,连诸佛菩萨都不享受这个供养 。如果供养者是来种福报的,应当要接受,接受之后一定要转供养。近代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印祖的皈依徒弟多到没有法子计算!他老人家接受 的钱财供养全部印经。苏州弘化社就是他自己办的印经机构(流通经书)。我学佛之后,就完 全学印光法师,将弟子所有一切供养统统印书,分送给大家。我心里想:如此,我要是不了 道,我不会披毛戴角还。为什么呢?每一个拿到经书的人都要替我还债。这就是把布施的福 ,辗转布施、辗转供养,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福报是无量无边的;接受信众供养,这样做才如法, 如果自己拿去享受,是绝对不如法的。纵然盖庙建道场,庙里要真正弘法利生,这样布施、 供养者才真正有功德。假如庙里没有弘法、也没有修行,这个庙就会变成斗争道场,所以建 道场要特别小心!从前李炳南老师说:“在建立道场的时候,人人都是菩萨—— 尽心尽力把 这个道场建成——,建好了之后,都变成罗刹!”为什么呢?争权夺利!变质啦! 建道场的初心抛到九霄云外啦!供养法师也要特别小心,佛教我们供养法师要四事供养。那四事呢?饮食,他是人,生在世 间不能不吃饭,所以供养法师饮食以维持生命。衣服,法师也需要穿衣服,如果他衣服破了 (他还有就不必了),供养他一件衣服。生病的时候,供养他医药 。睡觉的时候,供养他卧具 。现在有信徒供养房屋,又有什么好的都拿去供养法师,供养得法师生活太舒服了,西方极 乐世界都不想去了——这里不错嘛!为什么还去西方?成佛道、了生死的道心都没有了。这对 于栽培法师、成就法师,实在是大损害啊!法师出家,就没有家了,再送他一栋房子,又叫 他入家了,这就把他害死了。他有所有权,又有财产,完了!退回去了。谁害了他呢?信徒害 死法师!这种人不知道自己天天在破坏佛法、损害三宝,还认为自己做了好多功德、许多好 事啊。命终后,堕地狱见阎王,辩都辩不清——事实俱在,你辩什么?在佛门里面修福,要有真正的智慧,这是应该要说明的。很多法师不愿意说明,因为说明白 了信徒便不供养了,跑掉了。那我呢?我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不想在这里受罪,所以 我跟大家讲真话,我不怕你不供养,你们不供养最好,我省事啊。为此,我办了一个佛陀教 育基金会,专门印经,赠送经书。我告诉负责的简居士一个原则:“供养多,多 印;供养少 ,少印;没有供养,不印,最好!”大家供养多了,还得要费心选择哪几种书 先印,怎么个 印法。没有供养,多清净!多省事啊!所以大家一定要晓得:不求供养、不求道场、什么都不 求,心就清净,这就是道心。自己修清净心,帮助别人修清净心,绝对远离名闻利养,这才 是真正的佛法。要成就年轻的法师,要照顾他们,就要让他们吃点苦头,不要说看到他们吃 苦就不忍心,那就害死他(他是要吃苦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 ,所有的弟子日中一食、树 下一宿,过那么清苦的生活,你看了不忍心,都把他们拉回来,他们怎么能成道呢?佛在经 上教我们“以苦为师”。常常生活在痛苦当中,他才有真正的道心 ,才有坚定的念头要超越 这个世间。所以苦是好的!自己不愿意吃苦,看到别人吃苦要生恭敬心,不要障碍他把他拉 回来。能够真诚、踏实的栽培法师、成就法师,才能请得到法,才有真正好法师来弘法利生 。
  第七、“请佛住世”。
  “请转珐輪”主要的目的是宣传佛教——把佛教普 遍、广泛的介绍给大众。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学想要得到真正的成就,请转珐輪还是不够 的。诸位想想:哪一个人一生之中听一次经、二次经就开悟、证果了呢?佛陀在世的时候有 ,佛灭以后就没有了,所以必须要“请佛住世”。就是要请好老师 常住,以便天天教导我们,使我们接受长期的薰陶,才能够得到成就。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炳南老师有一天问我们:“各言尔志。” 就像孔老夫子一样:“你 们每一个人的志向、愿望,都说来我听听。”他问到我,我就向他老人家报告 :“我希望将来 能够到处去弘法利生。”他听了之后点点头:“很好!但是你不能 成就人。”他说:“你自 己成就可以,你不能成就别人。”我说:“为什么呢?”“你只能做到宣传的效果。”他再 进一步告诉我,他老人家住在台中,三十多年,因此,台中有不少人成就了。他说:“如果 在台中,一年来讲个一天、二天,就没有一个能够成就——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我听了 ,明白这道理,确实是如此。但是,佛家讲缘份——“佛不度无缘之人”。到处去宣扬,这 个缘浅;容易。住在一个地方教化众生,那个缘要很深。所以我这么多年来,统统都在外面 游化!对自己真的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家”(一般人有家的观念)完全冷淡 了。天天旅行,天天住旅馆,哪个地方有家?没有!确实没有!虽然自己有个道场,一年也不 过住十几天又要走了,统统像住旅馆。“家”的观念打破了,对自 己是一种解脱!这是很不容易的,如今我真正体验到了。大众想要成就,一定要请佛住世。佛灭了,佛的弟子,无论是出家,或是在家弟子(居士), 只要是真正有修、有学、有德行,能够给我们作榜样,能够指导我们修学,都应该请他在此 地常住。使这一个地方得他长期的薰陶,才会有真正的成就。所以要想成就,“ 请转珐輪” 之外,一定要真正发心“请佛住世”。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真正得到佛法利 益,我们自己要带头,礼请法师大德常住在这个地方,并且尽心尽力供养。真正的大德,生 活都非常简单,很容易照顾,这是一定的道理。再者,道场的庄严是为了接近大众。道场要 是不庄严,人家一看:这个道场大概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道场富丽堂皇,他们就会想:这 地方大概是不错,欢喜心、恭敬心油然而生。因为一般人只看外表,不知道内涵。所以外表 也要做得像个样子,才能够接近广大的众生。虽然说:真正识货的人,是不讲求外表的;但 是接引一般大众,庄严的道场是有必要的。道场虽然庄严,但在道场里面,出家人住的很简 陋。这情形到大陆去看就晓得了——大陆的寺庙,宫殿式的、飞檐重阁,非常庄严,但是出 家人的寮房就很简陋。方丈和尚住的房子,也很简单、很朴素,由此可见庄严的场面其目的 是为了接引大众。这些我们都要细心的观察,然后才知道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法、 什么样的仪式,来请佛住世,使佛法真正在一个地方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普贤十愿,前面七愿是菩萨的愿行,后面三愿是菩萨的回向行。所以第八愿“常 随佛学”,是给我们说出以佛为修学榜样、学习的典范。佛今天不 在世,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的经典还留在世间,依照经典修行,就是常随佛学。这是修学佛法所要取的最高标准。
  第九、“恒顺众生”。
  这是指面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一定要顺。“顺 ”是非常难做到的,所以中国人讲“孝”,底下接着 讲“顺”;不顺就不孝了。学佛是尽大 孝、顺众生;在恒顺当中观察机缘,诱导众生断恶修善,助他破迷开悟。这一定要知道时节 因缘,什么时候我该怎么做,才能恰到好处,收到圆满的效果。所以要有智慧、善巧、方便 ,才能 够恒顺。
  第十、“普皆回向”。
  是把我们自己所修、所学的功德,毫发都 不保 留的,全部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回向菩提、回向实际,把自己的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 就是一个自己,到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大圆满。总之,我们修学净宗所依据的经典是净土五经一论。修行的方法,有五个科目:三福、六和 、三学、六度、十大愿王,非常的简单,非常的明了,一点都不复杂。我们一生遵守这个原 则来修学,决定成就,真是古德所说:“万修万人去。”我们有了理论的依据,有了修行的 方法。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态度,对人、对事、对物?遵守 这五个科目就绝对不会错;然后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七、佛法的修学次第

(一)信解行证
  前面是佛法修学的依据,以及行门纲领的介 绍,现在再谈谈佛法教学的善巧。“善巧”: 是指方法非常的好、非常的巧妙,如果我们不知道,就很难学到佛法真实的大利。佛法修学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所讲的:“信、解、行、证。”第一、“信”,能信就是缘成熟了。我们常常说:“佛 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缘?就是他 能信。能信,表示缘成熟了;不能相信,就是缘没成熟。所以佛度众生,一定是度能够相信 的这些人。佛家跟其他宗教不相同,其他宗教信了就可以得救,佛法“信”是表示可以入门 。“信”了之后一定要“解” (理解)。佛法所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此,“解”就 是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的理解之后,才修行。所以“行”是建 立在“解”的基础上。在 理论没弄清楚、方法也不懂的时候,怎么能“行”呢?这种“行”就是“盲修瞎练”,不是 真正的“行”;真正的“行”,是有理论 的基础、正确的方法。“行”最后的目的是要达到 “证”,“证”才是真正得受用。什么叫 做“证”呢?简单的说,就是把自己所信、所解、 所行的,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得着、统统融合了,这就是“证”。譬如我们讲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就是我们所想的、所行的,我们所行、所想的就是经,经跟生活融 化成一致了,这是“证”,这个叫真如,佛法可贵的地方是在此地 。所以一定要知道修行的次第——“信、解、行、证”。
  “信”,第一、要相信自己。这是佛 家讲“信”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信神是宗教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佛法最重要的是“信自 己”,不是信外面。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本来成佛、信自己跟诸佛如来无二 无别、信自己 真性被染污,只要我们把染污去掉恢复自性,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二样。如果常常觉得:唉呀 !我罪业深重;烦恼、恐怕自己不能成就。这种人就注定不能成就了。为什么不能成就呢?他 不相信自己成就,佛菩萨再大的神通、智慧、道力帮助他,也不行。佛菩萨是帮助能站得起 来的人,他自己站不起来,佛菩萨对他无可奈何。所以说第一个是信自。第二、信他。“他”是指佛法。佛在经典跟我们讲这么多道理、方 法,我们相信依照这个理 论,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自己决定能成就。所以先信“自”,后 信“他”。藕益大师又把 他扩充为相信“理”(道理),相信“事”。“事”从哪里来?“事”从“理 ”上来。“理” 是清净心、是真如本性(真心),所有一切万象都是从 “理”显现出来的。这些现象怎么会显 现出来呢?这里有因有果,而且因果是连续的、循环的。前面一个因结了果,果又是因,因 又结果,如此循环、重叠无尽的。这些事实我们都要能够明了、能够相信。从这里建立信心 ,然后求“解”——求一切通达明了——,这样子自己修行才没有疑惑,才会有快乐,才没 有障碍。学佛最重要的是亲近一位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依照老师讲的方法来修学,这是古今不变 的正途。在中国古代,佛门教学,首先是五年学戒。这个“戒”不 是三藏里面的律藏,而是 遵守老师的教诫,就是要遵守老师的规矩。这个学生将来是成功、是失败,老师要负完全的 责任,这就是师道。现在,实在说已经看不到了!为什么呢?老师不负责任,学生也不认真学 习,师道真的没落了,这是时代的悲剧!学生对老师没有尊敬心,老师对学生也没有真正的 照顾,也没有真正成就他的愿望和关怀。五年学戒,是中国人所讲的“师承”。学的是什么 戒呢?简单的说就是培养戒、定、慧三学的基础。这是老师的责任,老师没有别的东西教给 你。像禅宗拜师一样,这五年中老师叫学生干什么?分配一个工作,叫他老老实实去做—— 这个简单的修行方法,绝对不能改,天天照做。所以学生就觉得枯燥无味,感觉在道场做了 五年工,什么都没学到。其实他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他自己不知道。学到什么东西呢?烦恼 少了!叫他这个不准看,那个不准听,限制很多,如果统统都能遵守,这五年下来,便是福 慧双修。“福”是什么?天天都在寺院里面做工,就是修布施!因为 出家了,身上没有钱布施 ,天天做工,用劳力修布施波罗蜜、修供养。每天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六根都给堵起 来,收摄起来,心得定、心得清净,这是“慧”。所以老师是在教 你修福、修戒、修定、修慧,他教得一点痕迹都没有。这种教法,在教下也是一样的。就以法华宗而言,一旦到天台宗道场去修行,拜师之后,老 师也是将常住工作分一样给你,或是叫你扫地、或是叫你挑水、或是叫你去厨房打杂,然后 叫你背经。天台宗是以法华经为主,老师便把法华经给学生去念,念五年,念到会背。工作 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就放下来;没有工作的时候赶快读经,其他什么都不管,专门打杂。这样做五年,是真正的修学,绝对不是说把初来的人,当做佣人看待啊!不晓得这是真正定 、慧等学,是奠定修学的基础。五年下来,学生福慧都有了,再让他参加讲堂听经,听个一 年、二年,他开悟了,明心见性了。我们今天看高僧传,便可看到古人这种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寺内没多久,就证果、开悟了。 而现在人,在一个道场,住上三、五十年,或住一辈子都不开悟。就是去读经,把三藏十二 部统统都念了,还是不开悟;顶多只是得到一些佛学常识——看得多、记得多——,对于断 烦恼、开智慧,是一点帮助都没有。所以亲近老师,老师指出一条路给你走,在刚刚走的时 候,一定感觉枯燥无味,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之后,那种欢喜是不可思议的,那是真正得到了 东西的喜悦!今天我们修学,犯了严重的错误,一开头就想“广学多闻”。而古 德是从“断烦恼”学起 ,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统统断了,就是定、慧完成了,然 后再“法门无量誓愿 学”,这是一条正路,不能越级。现在人修学所犯的过失,就是不先断烦恼, 就开始广学, 还希望学得愈多愈好。清凉大师说这种修学的方法叫“有解无行”,只在解的层面下功夫, 对自己真正的功夫疏忽了;不去断烦恼,不去修清净心,其结果是增长邪见。他所知道的都 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啊!(二)戒定慧齐修
  那么学佛从哪里学起呢?就是从念一部经下手。要不要懂意思呢?不要 懂!因为烦恼未断、福 慧不具足,所理解的都是邪知邪见,都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要老念这一部经?诸位要晓得 ,念经跟禅宗参究修禅定没有两样;跟密宗三密加持没有二样,只是方法手段不同而已。念 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诸位要晓得,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我们读经 的时候,心里面不会乱想,当然“诸恶”就“不作”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 的言语文字,没有比这个更善的,因此,读经就是“众善奉行”。 所以说念经的时候,戒律 圆满了,不要一条一条修了。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念的时候,从头到尾没有 念错、没有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慧——修慧。所以念经是 “戒、定、 慧”三学齐修。如果我边念边研究,那就把佛经当作世间书,戒、定、慧三学 都没有了,这 个不叫修行。所以读经是修行的基础、是修行的根本,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修行入门,如果 是选用经典,就从这里下手。如果一天念一个钟头,你就修一个钟头;念两个钟点是修两个 钟点,当然修的时候是愈长愈好。我在台湾以及达拉斯的道场,有不少同修,无量寿经一天念十遍。他们大概已经念了二千遍 以上,因此,经文很熟,念一遍大概只要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一天念十遍,差不多有五 、六个小时在修戒、定、慧。每天有这么长的时间修行,修上几年,心自然就 定了。心定以后,再去看经,眼睛都放光了。为什么呢?一看,意思就全部明了、全部懂得 。佛经——是佛从清净心流露出来的,我们自己的心清净,自然跟佛相应,那怎么会看不懂 呢!今天我们看不懂佛经,就是佛心是清净的,我心是散乱的;散乱心跟清净心不相应,不 能起共鸣,所以佛讲的我们听不懂,道理就在此。所以真正要能懂得亲近一位善知识、一位 好老师,就要相信他不会骗你,他教给你的方法,一定不会错的。老老实实选一部经:修净土的选无量寿经;修天台的选法华经;修华严的就选华严经。你修 那一宗、那一派,就修他本宗主修的经典,一门深入。先把本宗的经典老老实实的念五年; 换一句话说,在五年当中一定要把烦恼舍掉,恢复清净心,这是学佛的起步。实在讲五年 修得清净心,在从前是可以,现在不行了。因为从前的人,心地染污少、染污的程度也轻, 五年清洗就差不多可以洗干净了。现在的人染污太严重了,况且从前的人十几岁才受到染污 ,才会有是非、人我,才有贪、、痴、慢。现在的小孩两三岁就有贪、、痴、慢,他从 哪里学 来的?从电视上学来。家里天天在看电视,他不得不受污染,天真活泼的童年没有了,所以 现在人真的不幸福啊!像我,生长在农村,到十三、四岁才懂事;所以我的童年时间很长。 童年不懂事,是真快乐!世间什么苦乐我们都不知道,整天就晓得玩耍。懂事,就不快乐了! 为什么呢?会看人颜色,这难为了,所以说这个时代的人比不上前人,人不好做了,太苦了 。修学到自己心地清净了、智慧开了,就可以参学,就什么都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接触, 因为自己 已经有定,不会被外在环境所转。自己有了主宰,见得愈多、听得愈多,愈能增长智慧、增 长定力。定、慧是怎样增长的?不为境界所动,这是增长定力;样样清楚明了是增长智慧, 所以那个时候参学,定、慧更能往上提升。这是古人教学的方法——先修戒、定、慧,先修 根本智,然后再参学,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佛在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 无所不知。”所以要先修“无知”,五年学戒,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再接触社会的 时候,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真正修行是用这样的次第、 方法,来达到目的的。古大德,不仅仅是遵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这些规矩,更以儒家的基础,作为修学的基本 ,这是因为中国佛教把小乘舍弃了,以儒家来代替小乘,特别是以孔老夫子的德行,作为我 们入佛门的根基,就是论语上讲的夫子五德——温厚、善良、恭慎、节俭、忍让,即“温、 良、恭、俭、让”。在这上面再建设的,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 愿王,而达到 真正究竟圆满。这样的架构,在整个大乘佛法,无论哪一宗、哪一个法门,宗门、教下,显 教、密教,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违背这个原则。换一句话说,按这个架构,次第修学,无 论修学哪一宗、哪一派,没有不成就的。由此,我们可以说:从五德、六和上打基础,是中 国大乘佛法的特色。除此之外,佛法在教学上还有一个非常进步的作法,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到近代才被人想到——进修教育。 佛当年在世,他的声闻弟子——在身边还没有毕业,还不能独立,要跟佛在一起,不能离 开佛的弟子。已经有成就的是菩萨;菩萨要帮助佛教化一方——代佛弘法——到各地方建道 场、讲经说法、推广佛教。但是每一年有一定的时间,又回到佛的面前来,这就好像署假一 样,学生放假了,老师没放假,老师还要进修——回到佛陀面前,接受再教育,这三个月叫 “结夏安居”。结夏安居就是把在四方从事教化的学生,统统召集回来,听佛讲经说法,使 他们自己定慧、德学更增长。而且还在一起研究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情境和难题,以及解决的 方法,作为彼此参考、改进。这种教育方法,在我们中国历代是很少见的;这种暑期进修教 育,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结夏安居,在台湾还有少数地方有这个形式,但是已经没有这种精 神了。与这个类似的像寺院,或是居士团体,举办夏令营、冬令营、佛学讲座、打佛七、打 禅七,也类似进修教育,是值得普遍提倡的。说到断烦恼、修戒、定、慧、了生死,在我们 这个世界,确实是非常少见,说出来,也不可能被人接受。但是进修教学法是非常殊胜、非 常有效果的。现在的人观念不一样,总是一开始学,便要学得愈多愈好;殊不知,其结果一 个是有限,一个是无限,相差实在太大了。几千年来用这种方法,不知道多少人成就了。反 观现在新的教学法,充其量只能帮助一个人得几个佛学博士学位,得一 点名闻利养,实在讲,要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恐怕很难很难,这是我们应当要深深反 省的。

  ◎八、佛法的教学艺术

  再谈佛法的教学艺术。佛当年在世到处讲学,跟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没有两样。在印度的时候,佛这个大团体,那个地方邀请,就到那个地方去;讲一个时期之后,别的地方邀请,又去了,所以都不是久住。佛不是一个人去,是带著一千二百五十人,所以邀请也很不容易,那真的要有财力、有物力。佛法传到中国来,才有寺院、丛林,才有固定的住处,因为佛教是中国帝王迎请到中国来的。在印度,社会大众对托钵的僧人很尊敬,都恭敬供养;而中国人当托钵是‘要饭的’,这是最令人瞧不起的。僧人,是皇帝迎请来的客人,皇帝又拜他做老师,那有让皇帝的老师到街上去讨饭的道理呢?所以佛法到中国来之后就变成中国化了——不再托钵、不再树下一宿了——,盖好房子给他们居住,而且宫廷派专人侍候供养僧人,使僧人不要再为了生活那么辛苦!到唐朝的时候寺院发展成丛林,百丈大师跟马祖(不是妈祖庙的妈祖),是丛林制度的二位创始人。马祖是禅宗道一禅师,俗姓马,是禅宗第八代祖师,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马祖建丛林,百丈制清规’,丛林中的一切规矩都是百丈大师草拟的,他们两个人建立了中国丛林。丛林是什么呢?就是佛教大学。是真正有规模、有制度,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了;不像从前是私人私塾式的互相传授,规模很小,也没有一个制度。从马祖之后,中国佛教走上了制度化——变成大规模的学校。丛林很多都变成了专科大学,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是外国没有的。丛林的教学、讲学、教材、教法,没有一样不是达到最高艺术境界。我们从经典、音乐、雕塑、佛像、建筑、供具,以及其他种种,只要稍微留意,都能够发觉这些完善的教学。那么到今天这许多非常美善的教学,现在也都失传了。现在的佛门梵呗,实在讲,都已经变质了,都不如从前的完美。佛教在这一代是非常缺乏人才,不只是缺乏艺术人才!佛教艺术人才要有高深的佛法修养,如此,他所表现的东西才是活的,才有真正的内容。像世间的艺术一样,如果不充实哲学的内容,他创造的东西就不能尽善尽美。所以一幅画、一首诗,或一首曲子,一定要蕴含高度的哲学修养在其中,才能显现出真善美慧。今天佛教梵呗词句都是古人做的,意境都很高啦,因为唱的人心不清净,所以唱出来音也不清净。也因为心灵没有达到证悟的境界,所以唱了不但不能引发灵感,反而显得俗不可耐啊!甚至于还不如基督教的圣诗,那样能够感人,这是佛教之衰!佛教人才的缺乏,不是佛教没有内容,不是佛教没有真实的东西,实在是缺乏真正的修行人。以绘画、雕塑艺术而言,诸位如果到大陆看过敦煌壁画、云冈石窟和最近在北京房山发现的石经,便可以体会到中国佛教艺术的伟大和壮观!石经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代表作,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发现的,比我们现在的大藏经,内容还要丰富得多。晚期翻译的经典,有些还没有收入藏经,石经全都收进去了。石经是用大块的厚石板,两面雕刻,每个字,有大姆指这么大,字体非常之美,整部大藏经雕了四百年!这样的工程,实在不亚于万里长城!最近被发现的是一部完整的,一共有几万块石头,分藏在七个山洞里,大概还没有完全拿出来,所以只开放两个,我们进去参观,真是叹为观止!不能不佩服古人之用心——怕佛教经典遗失,用这个方法保存佛经传给后人。他们对后世的子孙真正是尽到了责任。

  佛教寺院的体系好像学校和博物馆的结合体。我们现在是博物馆跟学校分开,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在一起,这是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佛教所有的一切艺术,都具有高度的教学艺术,不能够把它看成是单纯的艺术品;它含有很深的教育意义,很高的灵性智慧,这是一般凡夫俗子看不出来、领会不到的。以佛菩萨的造像而言,有很多人看到佛教这么多的神像,便以为这是低级宗教、是泛神教;人家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他不知道、也不了解佛教所供养的诸佛菩萨不是神,是代表法门的。世间有无量无边的事、无量无边的理,用一个形像、一种方法是无法完全表达的,所以用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品来表达。佛教艺术在教育上特殊用意了解了,便不会把佛教当作是神教;真正清楚了,佩服之心便油然而生了。

  一切诸佛是代表我们的性德;一切菩萨、罗汉是代表修德。不修,性德虽然有,但不能够显现出来,得不到受用,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性德的显现要靠修德。菩萨代表‘修’,佛代表‘本性’。因此,佛门供养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萨。这一尊佛代表真如‘本性’,菩萨代表从‘性’起‘用’。本性是空、是体,起用是有。体、相、用;‘体’是空寂的,从‘体’能够现‘相’,现‘相’就有作用。菩萨代表‘相’、代表‘用’,佛代表‘本体’。所以在华严经里面佛不说法——‘本体’当然没有话说;菩萨就说法了——起作用就有得说。从‘相’上有得讲,从‘作用’上有得讲,从‘本体’上一句话都没有。本体不但不能讲,念头都没有,所谓‘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便是从‘本体’上说的,所以佛代表‘体’,供一尊佛。‘用’为什么供两尊呢?无量无边的‘相用’分为两大类:一个是知,一个是行;就是解、行。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的学说就是从佛教来的。佛家讲‘解行相应’,他老人家把名词换成‘知行合一’,搞起他的哲学了,其实他的哲学完全从佛法脱胎而得的。‘解’、‘行’;就是‘理’、‘事’。通常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即是代表‘本体’。释迦牟尼佛的两边,供养两尊罗汉——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代表‘解’、代表智慧。迦叶尊者苦行第一,代表实‘行’。也有供奉释迦牟尼佛,旁边是文殊、普贤。文殊是智慧第一,代表‘解’,普贤菩萨是‘行’的代表。换句话说,不管有多少,总不外乎‘解、行’两大类。净土宗供奉阿弥陀佛——代表本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代表‘行’;大势至菩萨智慧第一,代表‘解’。所以佛像的供法都有他的意义,一定是一佛二菩萨,不会供两个佛三个菩萨!

  每一尊佛代表性德的一个部份,但是诸位要晓得,每一个部份都是究竟圆满的,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释迦牟尼佛是从名号上说的,名号都是显德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这是教我们对人要仁慈,要以慈悲待人。‘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寂默就是清净,是对自己的。对人慈悲,对自己要求的是清净!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的,这是我们性德本来具足的。阿弥陀佛是梵音翻过来的,‘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啊。什么无量呢?一切都无量,没有一样不是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寿命无量……。无量的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没有寿命,一切的无量都落空了;要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才能真正得到享受。那么这个无量的无量,要怎样才能够真正获得呢?无量就是自己的自性,真如本性。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一样都不缺啊!);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就是无量的意思。那么用什么方法,得到这个无量呢?就照观音、势至这两个人的方法去修行。观音教我们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教我们一心念佛。他教我们‘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一句佛号就能成就。但是单是一句佛号,那就是小乘,加上观音行就变成大乘。观音行就是大慈大悲之行!对别人大慈大悲,对自己一句佛号专念,就一定得到‘无量寿’,一定开发性德,无量无边的功德便能统统现前。所以供佛便要了解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代表佛教的一种修行方法、代表宇宙之间的一种真理。

  在佛教的建筑方面,供佛的大殿,我们从外面看它是二层,里面看是一层,这都有意义的。从外面看,真俗二谛;里面告诉我们,真俗不二,万法一如。这个意思就是说:外表是有差别,实质是一致的(没有两样的)。佛教正规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见到的建筑物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养四大天王——护法神——当中供著弥勒菩萨。这样的供奉方式,使人一进山门,第一眼就看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的是布袋和尚像,看他那笑咪咪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你想学佛吗?先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不能学佛,一定要欢欢喜喜。再看,他肚皮很大。‘大’代表什么都能包容,不与人计较。所以也代表(教给我们)平等心、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心里都欢欢喜喜、平平静静的,不要跟任何人计较。有这些条件才可以入佛门学佛。所以弥勒菩萨面对著大门,告诉来者:要有我这个条件,才够资格入佛门。

  旁边的护法,分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东方天王,代表负责任,叫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务,我们叫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务,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务,是帝王、是总统。要怎样去做呢?一定要负责尽职。每一个人在这社会上,都有他一份的职责,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持国天王教给我们这个事理。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提升。你看!佛门不落伍啊!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是跟著时代走,是领导时代走啊。怎样把持国、增长,做得很圆满呢?后面两位天王教给我们实践的方法。

  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所谓的观光、旅游、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所以这些塑像供在那儿,是在给我们上课的!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这理想目标精进!能这样做,佛那里是迷信、那里是崇拜偶像呢!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著道具,这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著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著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这个世界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龙表的就是这个意思。北方多闻天王手上拿一把伞;伞是遮盖。千变万化的世界,种种染污,要防止,不要被污染。所以广学多闻的同时,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要不受染污。要对现实社会能够完全理解,才有智慧、能力,知道应该用什么态度、方法,来应付、处理,才能做到尽善尽美(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天王殿教导我们这些啊!不单是神明,对他烧几炷香,他就保佑你平安哪!那就大错特错了!

  由此可知,佛寺院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就是供具也有它的教育意义。佛前供一杯水,有什么意义呢?表法的呀!水是干净的、清净的,代表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水不起波浪,是平的,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平、一样静。看到这杯供水,就想我的心要像水一样的清净、平等。佛前供花,花代表‘因’,开花后就结果;花代表六度万行。供果,水果不是供给佛菩萨吃的呀,是教我们看到‘果’时,就能想起‘希望得什么样的果报,就应该要修什么样的因’。所以佛门一切设施、供养,处处都是提醒、教育自己啊。佛菩萨不闻、也不吃,什么都不要啊!再者,‘灯’代表智慧、光明,‘香’代表戒定真香。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没有一样不是教育。现在学佛的人,对这些教育意义,统统不知道。为什么要烧香?为什么要供这些东西?都不知道啊,所以信佛统统都变成迷信。社会上有人批评学佛的人‘迷信’,更有人说学佛的人都是神经病。他说得没错啊!多少学佛的人真没有弄清楚啊。如果自己清楚了,再跟他们讲解清楚,相信他们也要学啊。我就是这样清楚地把佛法介绍到中国大陆,他们说:‘这么好的东西,我们都不晓得。’他们也想学佛啦!

  总而言之,佛法是以真实的智慧、无量的大觉,帮助一切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真正的快乐,这是离苦得乐。佛以无尽的悲心,教化一切众生。自古至今,无论是显教、密宗,或是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在佛教史里,每一个朝代,依照这些理论、方法修行的,成果都非常殊胜,这是真实不假的呀。这一代是衰落了、迷失了,真正的佛教不知道了,所以成果比较少、比较暗淡!要知末法时期,众生业障比较重,所以念佛法门特别的殊胜方便。念佛的殊胜,就在它简单容易,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也不需要任何仪式。无论什么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修行,所以这一个法门,在近代成就的人特别多。台湾,这个地方不大,人口也不多,这四十年当中,我最保守的估计(一点不会夸张的),真正依念佛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至少有五百人。这是很了不起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去成佛了。这么个小地方,有这么多人成佛去,真正是宝岛啊!中国大陆宽律法师写了一本近代往生传,记载大陆上念佛往生的,大概有一百多人,当然一定还有漏掉的。这是讲净宗成就的殊胜。净宗要成就,诸位一定要记住(这再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五经一论是理论的依据;经典上明白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重要的方法。只要依据理论,掌握方法,我们没有不成就的,这是说修行果德的殊胜。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迷、邪、染’,这是恶业!是本来没有的。‘佛性正知’这是至善,是本来有的。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来无的,当然可以把它断掉。‘罪业’是迷、是邪,是本来没有的!当然一定可以消除;‘佛道’是本有的,所以佛道一定可以证得。在理论上我们找到了根据,证实业障确实可以消除;所以我们就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心中的旧习、恶习扫除;再用苦行来坚定我们的志向;用真诚恳切的心念佛,时间久了,自然得念佛三昧(即是一心不乱),这个时候身心自在,万境如如,这是功夫现前成就。往生西方,实在讲,自在往生啦。什么叫自在呢?想那一天去就那天去,想在这个世间多住个几年也不妨碍,这叫自在啊。人家能够得到,我们为什么得不到?不是我们得不到啊!是我们的功夫不够。那么也许大家要问:‘那要念多久功夫才够呢?’我老实告诉你,根据古来的经验,许许多多的人,三年就够了,就自在啦。那个时候,你住在这个世间不必害怕了,心安理得。假如遇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原子弹在头上爆发,你那时笑咪咪的:‘嗨!我到极乐世界去了。’不受苦、不惊不怖,真得自在了。这才是经上讲的:‘惠予众生真实利益。’

  欧阳竟无大师说:‘当知佛法,方便多门,不拘形式。’正面教学有利益,就用正面的;反面教学有好处,就用反面的。所以佛法教学手段上是变化多端:可以用正,可以用反;可以用顺境,也可以用逆境,但是它只有一个目标——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如果打骂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打骂也可以是教学的手段;像禅宗的棒喝,那叫真正的慈悲。反之,一切虚妄的、感情的、迷惑与执著,统统都不是佛法,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希望各位学佛都能远离迷惑、执著,朝著「破迷开悟,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离苦得乐’的正确目标迈进。

◎全文完

净公上人: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淨空法師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破放下,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净宗成就,关键在看破、放下。
功夫不在读经多少,念佛多少,拜佛多少。
功夫在放下,因为放下后,用的是真诚心念佛,一句佛号就非常管用,就跟阿弥陀佛连上线了,没有放下的人怎么念都接不上。
印祖常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又所谓至诚感通。世出世法能放下,诚到极处,就能和阿弥陀佛圆满的接通。
是不是真能放下?全在看破。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佛说的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就应该放下,别放在心上。
你在十方诸佛刹土里,所见到的全是假的。到极乐世界,你就能证得实相。要不搞清楚,丝毫的留恋,就又把你拉回来搞轮回了。时间是论劫算的,什么时候才能够再遇到这样的缘分?明白这个道理,才能生起真的信愿。往生比什么都重要!努力从看破放下下手。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