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1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性德。所以这八个字重要,“悉能通达,照了无碍”。学佛的同修大多会念《心经》,你看《心经》开头,“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是什么?就是自性般若起作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用现代话说,物质的现象、精神的现象合起来就是五蕴。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是幻相,了不可得,所以世出世间一切苦他没有了。苦从哪里来?苦从迷来,迷了有碍,照了无碍,就这么回事情,般若智慧一照了就无碍。我们现在凡夫是迷了有碍,我们是悉不通达,迷了有碍。如果你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那你就跟观世音菩萨一样,你就悉能通达、照了无碍,真的不是假的。叫道法无碍,世出世间法统统没有障碍。
《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我们对照前面就很容易明了,就很好懂。《法界次第》讲的四无碍智,“谓菩萨于此四法,智慧明了,通达无滞”,无滞就是无碍的意思,“故名四无碍智”。下面说的这四种法,这在前面讲过很多次,第一个是“义无碍智。谓菩萨了知一切诸法义理,通达无滞,故名义无碍智”。义是义理,法是事相,从相上你能够通达它的义理,这是真实智慧。一切法的义理是什么?相有理无。佛法把整个宇宙归纳为六项来说明,这六个字就是:“性相”,性是能现之体,相是所现的幻相,这是性相一对,是从心现来讲的。“事理”,事理是从能变来讲,就是阿赖耶来讲的,事是差别现象,千变万化,这是事;理是阿赖耶,阿赖耶里面什么东西?心心所,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这是什么?这是义理,这是能变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所以说性相,还要讲事理,我们就懂得,性相是从性,就是讲心现,事理是讲识变。最后两个字,“因果”,识变决定离不开因果。这六个字把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个都不漏。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因果重要,为什么佛在大乘里面,那也是大总持法门,“净业三福”是总持法门,说到“深信因果”。深信因果,你会断恶修善,在六道里面你决定不堕三途,在人天你继续修善,永远保持人天福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这不是人为的,没有人在那里管理掌控,没有,而是什么?而是自然的法则。大乘教里面讲“法尔如是”,就是一切法的,我们就用这六个字说,性相、理事、因果,它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一种自然的规则。你能够遵守,样样不违背,随顺自然,这就是道德,我们讲积功累德,就是随顺自然。违背自然那就有麻烦,我们现在讲的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违背自然的法则。
在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我们的老祖宗懂得。所以我学了佛之后,我觉得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佛菩萨应化来的,在我们这个神州大地,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中国人尊重圣贤,诸佛菩萨应化是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印度人尊重佛陀就以佛身示现,中国人尊重圣贤就以圣贤身应现。我那时候初学佛就有这个感触,我向李老师请教,这个看法可不可以?李老师跟我说,理上讲得通,说我们圣贤都是佛菩萨应化的,理上讲得通,事上没证据。说得很好,他身分没暴露,他没有说我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没有说破。理上是决定讲得通,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实际上诸佛菩萨慈悲,特别怜悯造业的众生。造业他有苦难,这灾难太多,这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能不来吗?他来到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看不出来。可是你细心去观察,他真有智慧,他真慈悲,真能够舍己为人,这就不是平常人。他会不会说出来?不可能,他为什么不说?因为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说什么?他要说了,那层次很低,不高,大概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为什么?分别习气没有断。如果是实报土的、常寂光土的这些诸佛如来来示现,决定没有说,这就是什么?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他说什么!理跟事都要懂,这叫义无碍,就是义理无碍。四无碍,这一条最重要,对于能现能变的这些理他通达明了。
第二个是“法无碍智”,法是事,所现所变的事,“谓菩萨通达一切诸法名字,分别无滞,故名法无碍智”,这一条是对事来说。只要见性,只要大彻大悟,不要学,一接触就明了。我们看到江本博士水实验,水都知道,它不需要学都知道。那个明心见性的人比水高明多了,他哪里需要学!所以我们可以说是,义就是义理、道理明了,没有障碍,法是对一切事。下面两条,第三“辞无碍智”,辞是什么?是言辞,“谓菩萨于诸法名字义理,随顺一切众生殊方异语”。这就像我们地球上,地球上有多少种语言?可太多太多,光是中国的方言就很多,一个省,你看南北的方言就不一样。还有很多地方,南北方言听不懂,在台湾还能听得懂。为什么听不懂?我小时候在福建住过,福建的语言非常复杂,城里跟城外的语言就不一样,你就听不懂。一个福建省可能就有几十种语言,为什么?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没有资讯,住在一个小地区,我看方圆只有几十里,老死不相往来,他一生就住在那里,所以他有他们地方的话,那个区讲话就不一样、就不相同。地理环境的关系,生活方式不一样,习惯不一样,言语不一样。可是这些菩萨不需要学,自然就通达。这种自然通达里面,我们相信最重要的是心灵感应。所以佛菩萨应化在那个地方,随顺众生的语言,随顺他的文字,随顺他生活习惯,随顺他传统文化,教化众生,这叫辞无碍智。四种都叫智,以智为体,不是真正大彻大悟做不到。
末后这一句那决定是大乘,“乐说无碍智”,这个字念去声,念“要”,乐是爱好,喜欢说。你有辩才,你不喜欢说,那就没有法子。菩萨喜欢说,二乘人不喜欢说,所以二乘叫小乘,你不向他请教,他不会主动跟你说。可是菩萨,菩萨你不向他请教,碰到你,他也跟你说,这不一样。所以菩萨对众生的恩惠大。菩萨观机,你是什么样根性他知道,他跟你说话,你一定感觉到很投缘,你欢喜听他的。无论众生是什么样根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