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91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11-3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所不通」。经句,人家体悟不到的、感应不到的,你很容易就感应到。所以下决心,勿使一秒钟空过,勿使一句话空说,珍惜寸光阴,然后珍惜每一次的因缘去利益别人,一讲话就是智慧语、利益语,法供养给对方,而法供养自己得聪明智慧。
「或勉强而行之」,需要勉强自己好好去落实。其实勉强主要还是自己本来的习气跟惯性在做斗争。像了凡先生也有提到,他自己前十年修学的心境,有一些境界也得要勉强而行之。比方他思考到,「行义未纯」,在尽五伦的道义自己还是有利益私心在里面;「检身多误」,反省自己每一天还是有很多过失。「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每天做早课还提醒自己要好好落实三根,《弟子规》;「而口有过言」,犯了口过,「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喝酒之后又不理智放纵自己,「以过折功,日常虚度」。结果他立的三千善事,十年才做到,等于还是有勉强而行之。但是他第二个三千善,功夫愈来愈得力,三年就做满三千善。所以我们很可能都要从勉强而行之,慢慢慢慢契入安而行之。
一开始会觉得,这个念头真的很难伏。像俞净意公,他也是下了决心,但是感觉那些邪念、恶念控制不住。他在所供观音大士面前磕头磕到流血,下决心观音大士冥冥中保佑他,愿自己「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善念能保持,然后不断勇猛,不懈怠。「倘有丝毫自宽」,自己有丝毫的自我懈怠、懒散,「永堕地狱」,自己没有好报,万劫沉沦,用这样的誓愿来鞭策自己。其实不只是俞净意公,我们假如没有他这样的决心,想要调伏长久以来的习气,谈何容易。所以过来人说,「宁可碎骨粉身,终不能忘失正念」,就是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就要有那种连死都不怕的勇气,去对治自己的邪念妄念才行。有慈悲为动力,又有这种勇猛的心来对治调伏自己,就像《了凡四训》讲的,改过须发三心,「耻心」,羞耻的心,向圣贤人看齐;「畏心」,自己继续下去就没有好的结果;还要有「勇心」,勇猛改过。看到自己的过,「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你们看过连续剧吧?想象一下,手指被蛇咬到,怎么办?宝剑出来,不能迟疑,不然就没命了。所以人不能放纵习气,一放纵你的智能、法身慧命就不能增长,马上慧剑断烦恼,宝刀要出鞘才行。
这一段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我们再看第二句,我们一起念一下:
【仁义礼乐名法刑赏。凡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也。故仁以导之。义以宜之。礼以行之。乐以和之。名以正之。法以齐之。刑以威之。赏以劝之。】
抱歉,刚刚念错了,这是用音乐来教化。『仁义礼乐名法刑赏』,这八项做法是从远古时代的五帝跟三王,他治理天下的法宝,这八个就很重要。『五帝』,比较常见的说法是皇帝、颛顼帝、帝喾帝,还有尧帝、舜帝;『三王』,夏、商、周,夏禹、商汤、周(周文王、周武王),这三王。其实他们都是代代承传这些内圣外王之道。大家留心去看,从历史当中创盛世的皇帝都是以他们为榜样,都是耻不如尧舜的态度。八个做法具体来看,『故仁以导之』,用仁爱的思想来教导人民。怎么契入仁爱之道?要守忠恕之道。人常常宽恕别人,这个「恕」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其心就是设身处地,人饥己饥,人溺己溺。所以要走忠恕之道,体会到别人的苦,进而什么?尽自己的力量,就是尽忠。孟子讲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刚刚念错,现在字又写错,定力太差。常常提醒自己厚道、宽恕、设身处地,慢慢就会契入仁爱大道。
明朝有个读书人叫杨翥,他忠恕做得很好。比方恕道,他懂得宽恕,他们家隔壁邻居把屋檐盖到他们家的屋顶上,这算是很过分了,家里的人都很不高兴,他就劝家里的人:反正下雨天少,晴天多,算了,没什么。然后邻居家生了小孩,几个月大的孩子很怕惊吓,他就把自己的驴子卖掉,他上朝用的驴子。您看他都是为别人想,利人损己,自己累一点没关系,别人受益就好了。今天叫你把汽车不要开了,明天开始骑脚踏车上班,OK吗?地球污染很严重!不简单,真正要行忠恕之道。吴念博董事长,他们公司现在骑脚踏车的人愈来愈多,他们环保义工就有三百多人。有这么多人在那里骂环境,我们自己具体有没有落实怎么保护环境?他们公司的人不简单。所以能骑脚踏车、能走路到的地方,就尽量不要开车,交通工具很方便的地方,你就坐公共系统(交通系统)去就好。吉隆坡交通系统应该比较方便,像台北市捷运四通八达,就尽量能够不开车最好。
杨翥有一天,他的仆人(看他祖坟的仆人)赶回来说:我们祖坟的墓碑被小孩给推倒了。我们想一想,一般的人一定很生气,祖坟被推倒。他马上赶到小孩家,了解孩子有没有受伤,进一步提醒农家,好好注意不要让孩子受伤。完全不生气,宽恕别人。所以杨翥在《德育古鉴》当中,他的行持短短几句话,他的宽以待人做到让人真是佩服。再来,「严以律己」。他晚上作梦,梦到走到园子里摘了人家两颗梨子,隔天说是自己平常义利之分没搞清楚,还梦中偷摘人家的梨子,让自己几天不吃饭,处罚自己。这是严以律己的功夫。我们看到这个事例,头皮都发麻,这是忠,忠于谁?先忠于自己,不自欺,自己念头不对,痛改前非。所以忠恕之道,这个忠首先是什么?反求诸己;恕呢?推己及人。反求诸己是内,推己及人是外,和外内之道,就是入仁爱大道的前方便,忠恕。像杨翥的故事,常常给老百姓讲,包含范公那些事例,其实都能触动人民本有的善心,进而去效法学习他,「仁以导之」。
『义以宜之』,用道义的人生价值观来教导人民,人民时时就会观照自己跟礼仪符不符合。「宜」是什么?合情、合理、合法,情理法他能兼顾,他处世就非常圆融,「义以宜之」。情理法要兼顾不容易,人要很冷静,而且要心地柔软才做得到。戚继光先生大家都知道,抗日名将,他抗倭寇,他治军要严明,不能偏私。结果他的舅舅在他的军队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