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8|回复: 5

[其它]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第十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十一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集)  1996/8/27  美国圣荷西  档名:15-010-0010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七面倒数第六行: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向下总共有二十一首偈颂,是重颂「戏论」的过失,请看经文。

  【现生常苦恼。离忍多瞋恚。怨雠生害心。是名戏论过。】

  前面长行里面,世尊为我们说戏论有二十种过失,种是种类,每一种类里面包括有许许多多,佛是用归纳的方法,告诉我们戏论过失太多了。重颂是将前面所说的,用偈颂的题材再说一遍。这个意义有两种,一种是后来参加法会的,因为佛讲经跟学校的学生上课不一样,学校学生上课人数是有固定的,佛讲经这种场合有先来有后到的,很久之后才听说这个地方佛在讲经,于是他才来的。后来的人前面没有听到,佛为了帮助他们,用重颂的方法再简单略说一遍,便利于后来的人也能听到佛所说完整的意思,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佛所说的话都非常重要,不是我们听听就算了,必须要把它牢记在心上,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这些过失都能够认真的改正过来。长行便于演说,而偈颂便于记忆,它句子很整齐,而且多半是押韵,在古时候可以谱成曲来演唱的,所以帮助你记忆。有这两个理由,所以往往佛说一段经之后有重颂。

  这是第一首,告诉我们,多戏论有现生苦恼的过失,凡事不能忍耐,常常容易动瞋恚心。戏论特别是开玩笑,古人常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无意当中跟人结了这些怨仇,引起人家的瞋恚心,这样就结下怨仇,不定什么时候他逮着机会要来报复,所以『怨雠生害心』。这些事情在历史上记载的就很多,如果诸位稍稍留意点,现前这个社会这些事情就很多,你一留意你就能够观察到。第二首说:

  【魔及魔眷属。皆生欢喜心。丧失诸善法。是名戏论过。】

  魔的心不清净,魔喜欢热闹,喜欢戏论,欢喜这些,看到你也常常有这些过失,他看到很欢喜,所以说与魔他们所造的业就相应了。佛所说的善法反而衰退,对一个修行人说,他的善法少了,造恶的多了。

  【未生善不生。常住于斗诤。造于恶趣业。是名戏论过。】

  这一首不难懂,前面跟我们说过,未生的善很不容易生,为什么?善法一定要遇善缘,喜欢戏论的人善缘就少,恶缘就多了,所以他已生的恶他不容易断,未生的善不容易生。『常住于斗诤』,就是斗争他是不能够避免的,前面讲了他没有忍耐,又多瞋恚,当然斗争就不能够避免。多造『恶趣业』,恶趣业就是三恶道。由此可知,戏论之人贪瞋痴慢的烦恼很重,这是造恶趣业。

  【身形多丑陋。生于下劣家。发言常謇涩。是名戏论过。】

  身体、容貌,世出世间的善人都告诉我们,所谓相随心转,心清净身体就清净,容貌也清净,心慈悲,容貌也慈悲,身随心转,相随心转。这些烦恼重的人,贪瞋痴慢重的人,身形当然与不善相应,与善就不相应了。『生于下劣家』,人来受生也是缘分,佛在经上常说的,人到这个世间来投胎,与父母有四种缘分,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缘分不会到一家来的。所以有福报的人他一定生在有福报的人家,这是一定的道理。有福报的人如果生在一个贫贱人家,这个贫贱人家必定祖先积德,后世子孙一定有发达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闻法不能持。或闻不入耳。常离诸善友。是名戏论过。】

  闻法,他做不到,持是做到,虽然闻法、虽然读经,他不能行,甚至于他也能说法,能说不能行,这都是业障。这个业障可以说还是算轻的,如果是重的,他听听不懂,也看不懂。不但是听不懂、看不懂,常常把意思错会,这个确实是有。『常离诸善友』,这些真正修行的人,所谓是志同道合,他与这些善友志趣不相投,当然就不能常在一处共修,这个也是一定的道理。归纳起来都是属于戏论的过失。

  【值遇恶知识。于道难出离。常闻不顺语。是名戏论过。】

  『值』也是当遇到讲,他常常遇到恶知识,也就是恶的朋友,这些朋友常常教他造罪业,就是『于道难出离』。这个「道」是指六道,或者是说十法界,你就不容易出离六道轮回,当然十法界更不容易。我们学佛的目的,实在讲不但要超越六道轮回,应当发大志愿,这一生当中超越十法界,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业障习气重的人就难了。『常闻不顺语』,不顺,不一定说是不顺你的意思,不能做这个解释,不顺佛的教诲,不顺善道。善法他闻不到,所闻的都是帮助贪瞋痴慢的这些言语,这些增上缘。因此,他虽学佛,不容易成就。

  【随彼所生处。常怀疑惑心。于法不能了。是名戏论过。】

  他所居住的环境,他所学习的环境,『所生处』可以当这个来解释,就是他的居住、学习、修学的环境。『常怀疑惑心』,譬如对道场、对老师、对同学都有疑惑,当然于法就不能正确的了解,不能够透彻的了解,归根结柢也是戏论的过失。

  【常生八难中。远离无难处。具足无利益。是名戏论过。】

  『八难』是八种障碍,障碍你修学,使你不能开悟,不能证果。这八种,前面三种就是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堕在三恶道,虽然有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恶道之中也来度众生,像《地藏菩萨本愿经》诸位都念过,地藏菩萨确实是大慈大悲,都在三途里面教化众生,可是三途众生得度的太少了,非常稀有。菩萨在里面帮助这些众生,帮助地狱众生离开地狱,他能够生到饿鬼道、畜生道,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是从地狱里头超度了。饿鬼道、畜生道帮助他们再得人身,你就晓得出离三界之难,得人身才有机会了生死出三界。所以非常不容易,三恶道就等于遭难。

  除这个之外,还有一个长寿天,长寿天指的是什么?四禅天跟四空天。四禅天里面有佛菩萨教化众生,讲经说法,也是真正能听得进去的人少。而四空天,佛不去讲经说法,因为他们都入了很深的禅定,自己以为证得大涅盘,自己以为是圆成佛道,这是产生严重的误会,所以诸佛菩萨不到那个地方去讲经说法。长寿天正指四空天,这个地方也非常麻烦,譬如说非想非非想天,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寿命八万大劫;换句话说,八万大劫没有闻佛法的机缘,一下就中断这么久的时间,所以他也是遭难。其它的就是盲聋瘖哑,他学佛有困难,比一般正常人有困难。世智辩聪,世间聪明才智的人,他成见很深,他不能相信,这些也算是遭了难。

  一个真正有福报的人,他的修学环境才能够远离这些障难。像我们现前同修们可以说非常幸运,这八难我们都没有,真的是『远离无难处』。烦恼、业障、习气重的人,常常遇到这些困难。『具足无利益』,纵然他所修学,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这是戏论过失。

  【于善多障碍。退失正思惟。所受多怨嫉。是名戏论过。】

  修学善法总是遇到障碍,正是谚语里面常说的好事多磨,磨就是障碍,就是阻挠。『退失正思惟』,正思惟是指定慧,定慧不但不容易成就,纵然得到一点,很容易退转。『所受』,这是指他的生活、他的活动,总是容易引起人的怨跟嫉妒,就是引起别人心里面嫉妒、障碍。这些也是因为戏论而引起的。

  【如是诸过失。皆因戏论生。】

  这是总结前面九首所讲的,这总结都是因为戏论而生的。下面世尊劝勉我们:

  【是故有智人,速疾当远离。】

  如果真正是有智慧的人,应当远离戏论。

  【如是戏论者。难证大菩提。是故有智人。亦应不亲近。】

  我们遇到这些戏论之人,佛说了,认真来讲不但证果难,开悟都难。不但开悟难,修学善法都难。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古人告诉我们敬而远之,我们尊重他尊敬他,不跟他学习,『不亲近』就是敬而远之的意思,「远」是不跟他学习。

  【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当去百由旬。亦不近于彼。造立诸舍宅。】

  这是讲戏论的场所,诤论的地方,这句话里面含义很深很广。譬如我们今天所说的戏院、舞厅,唱歌的歌厅、电影院这些娱乐的场所,在佛法里面讲都是属于戏论。常常接近容易动感情,它这个环境给你做外缘,给你做增上缘,容易引起你的情绪,我们讲感情。佛法是要化感情为智慧,这些场所是要把你的智慧变成感情,让你天天在这个场合里接触到,你动喜怒哀乐,搞这一套。这个对于修道自然就造成障碍,『多起诸烦恼』,就是容易引起你的勾引你七情五欲,一个有智慧的人远远的离开这些场所。

  『当去百由旬』,百由旬就是我们离开它远一点,不一定真的指百由旬,就是形容远离它。不但远离它,也不要住在这些场所的附近,所以『亦不近于彼,造立诸舍宅』,就不住在这些附近。所以一个修道的人,居住修学的环境一定要选择。中国古代的道场都选择在深山,不但远离都市,连村镇都有相当的距离。什么原因?就是世间法里总是戏论、诤论,这总免不了的,你接触到,自己没有定功、没有智慧,难免不受影响,所以还是远离的好。

  【是故出家人。不应住诤论。】

  不但是自己不能够与人诤论,凡是诤论的处所都应当离开。

  【汝等无田宅。妻子及僮仆。】

  在家有财产、有事业,『田宅』是我们现在讲的不动产,有妻子、有童仆。

  【乃至荣位等。】

  荣华富贵,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这些。出家人统统都没有,都舍弃掉。

  【何缘兴诤论。】

  这个『缘』是理由,你什么理由,什么道理你还会兴起诤论?这是不应该的。世法尚且没有诤论,佛法里头哪有诤论?可是现在佛法衰微到极处,出家人跟出家人争论的太多了。你要问佛法为什么这样衰微?你仔细去观察,出家人把佛的教诲忘掉了,没有依教奉行,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完全违背世尊的教诲,佛法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有缘,有非常殊胜稀有的因缘,在这个时代遇到正法,能够遇到这部经典。展开经文,就应当认真的反省检点,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不要在这一生当中这样殊胜的因缘之下,我们失掉人身,还去搞三恶道,那就太冤枉了。底下一首佛告诉我们:

  【出家住寂静。】

  过去出家人居住的环境确实是寂静的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寂静的处所。古时候,寂静的处所是以听不到牛叫的声音,修行人都住在山上,山上当然有农夫的村庄,村庄里面养牛是最多的,音声最响的牛叫的声音。他住的地方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这个环境就很安静。现在找这个环境难,现在牛叫是听不到,但是车的声音、飞机的声音很麻烦,总是有扰乱。所以这个「寂静」今天我们一定在闹中,所谓闹中取静,我们心地要清净,心地要不染,这个功夫是上乘功夫,不是普通功夫。我们在过去讲席当中也常常提到,现代人修行成功实在讲超过古人太多了,古人是远离繁华的场所,真的找一个寂静地方去修行,现在我们找不到环境。所以古人那些修行成功的人,如果说生在今天,生在这个都市,恐怕都被淘汰掉。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不会被淘汰,功夫超过古人甚多,这是他们不能不佩服的,这是事实。

  【身被于法服。】

  这个字念多音字,念披,跟挑手边的披是一个意思,身被。法服就是袈裟。

  【诸仙咸敬事。当修忍辱心。】

  天地鬼神、仙人看到你真正修道,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都恭敬你。如果一个修行人,魔来扰乱,自己就要认真反省,为什么别人修行人这些魔王见到恭敬,礼拜、赞叹?我这个修行人魔常常来干扰我,来扰乱我,那魔没瞧得起我,我的修行一定有缺德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令天地鬼神生恭敬心。你能这样回头,魔也是善知识,魔也常常来警策你,一个真正修行人要明白这个道理。

  【如是戏论者。增长毒害心。当堕于恶趣。是故应修忍。】

  这个『忍』是讲法忍,于佛法、于世法、于一切法都要修忍辱,能忍才能够知足,知足心才清净,修学才如法。佛在《金刚般若经》里面教诫菩萨,虽然讲六波罗蜜,而实际上这个六波罗蜜佛是讲布施、忍辱两条说得最多,说得最详细。什么原因?这两条最重要。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就,让你的福德不会失掉。这个地方也是这个意思,叫我们要修忍辱波罗蜜,如果不能忍,我们每天增长的不是智慧,而是烦恼。这是我们必须要反省、要检点,想想我今天的是烦恼多还是智慧多?如果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智能年年增长,月月增长,你的功夫就得力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把握!假如我们反省,不见得增长,那就要认真努力,把自己的毛病找出来。找出自己的毛病,我们佛法里面常讲的觉悟,开悟了,那是真正的开悟;知道自己的毛病是真正开悟,能把自己毛病改正过来,这个人是真正修行人。好善,喜欢好人,喜欢好事,这个人是有德,佛门里面常讲大德,谁是大德?喜欢好人、喜欢好事的这个人就是大德,心地清净、平等、慈悲,这个人叫得道。世尊在此地教给我们应当修忍辱波罗蜜。

  【囚禁及系缚。刑害而捶楚。如是等诸苦。皆由诤论生。】

  虽然不尽是,但是因为诤论而引起这些事情的,自古至今可以说比比皆是。特别是跟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去争执,结果不免被冤枉,被冤害。『囚禁』是坐监狱,『系缚』是戴上手铐、脚镣的刑具,下面『刑害而捶楚』,那是种种的刑罚,这些苦皆由诤论而生的,若没有诤论,这些苦楚你不会遇到。

  【如是戏论者。常遇恶知识。名称不增长。曾无欢喜心。】

  这是讲修行得不到法喜,他所遇到的是恶缘,所遇到的是恶知识,他喜欢跟这些人常常在一起。『名称不增长』是他的荣誉,今天来讲是荣誉,一般社会大众对他的恭敬、赞叹会逐渐减少。

  【若舍于诤论。无能伺其便。眷属不乖离。常遇于善友。】

  这是讲能把这个过失舍掉,把这个习气改掉,佛所讲的,你得的利益就太大了。你能够舍诤论,魔与魔民找不到你的缺陷,现在人讲找不到攻击你、陷害你的把柄。因此你的眷属不会,『乖』是背叛,『离』是远离,换句话说,你的眷属一定和睦;常遇善友,你所遇到都是志同道合的道友。

  【于乘得清净。】

  『乘』是佛法,特别是你所修学的大乘佛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的功夫都得力。『得清净』就是我们一般讲功夫得力,功夫得力的现象就是烦恼轻,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这是功夫得力的相。

  【业障尽无余。】

  『业障』刚才说过了,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如果到『尽无余』,那你就是证大涅盘、大菩提。

  【摧伏于魔军。】

  他就起恭敬心,魔王看到你造作恶业,他来害你;看到你真正修善,他对你也很恭敬,也很佩服,魔是这么一个性格。你看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多少魔王来皈依、来护持佛法,这就是降魔,『摧伏于魔军』。

  【勤修忍辱行。】

  由此可知,佛降魔并不是有意去降伏他,并不是用一种威力去折服他,不是的,是用忍辱、慈悲、真诚,自自然然感动他,他对于佛不会伤害,反而来护持。

  【诤论多诸过。无诤具功德。】

  诤论的过失太多了,实在讲说不尽,佛在此地不过是略说而已。而无诤就具足真实功德,功德是戒定慧,三学能够圆满的成就。

  【若有修行者。当住于忍辱。】

  怎样才能够远离诤论?要忍辱,就是你要能忍得过,不与人相争。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告诉我们,如果遇到善知识、善友可以跟他论道,可以跟他讨论。如果遇到恶友、恶知识,「合掌令欢喜」,不跟他争,不管他说些什么,我们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没事了,不要去争,这个方法很好。我们读《坛经》,本经里面所说的,惠能大师每一条每一句他都做到了,你把《坛经》拿来仔细比较看,他做到了。为什么他能做得到,我们做不到?这是我们应当认真去反省、去检点的。请看下面经文。

  【尔时弥勒菩萨。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说如是过失。】

  这一句是把这部经从开头以来一直到此地做了个总结,佛善说,特别是末法时期出家、在家的修行人种种过失,佛都跟我们说出了,说过难,太难了!在中国,世出世法的这些大德、前贤都告诉我们,隐恶扬善,多说人家好的地方,多赞叹别人的善行,若见别人的过失决定不说。为什么?避免结怨。所以说过很不是容易事情。这是佛在经上说,我们读了,我们听了,仔细去反省,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们就得利益。如果佛讲的这些过失我有,赶快改,我没有,我要勉励自己决定不能犯这个过失,这才是佛的真实的弟子。

  【令诸菩萨生觉悟心。世尊。于后末世五百岁中。颇有菩萨。闻说如是诤论过失。能生忧悔离烦恼不。】

  弥勒菩萨问得很好,问的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末法时期五百岁中就是世尊灭度之后第五个五百年,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他说有没有菩萨听佛讲这些诤论过失,他自己听了、读了会不会忧愁、忏悔,能不能认真改过自新?『离烦恼』就是改过自新。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怎么说的,这一段也等于说是世尊的预言,三千年前讲三千年后的事情。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于后末世五百岁中。少有菩萨。能生忧悔舍离烦恼。】

  这不是没有,有,但是很少,这是一个解释。另外一个解释,善根福德多的人,听了佛的教诲,『能生忧悔舍离烦恼』,但是善根福德多的人太少了,正如同《弥陀经》上所说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下面佛又说:

  【多有菩萨。】

  出家、在家受了三皈、五戒、菩萨戒的人多,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受了菩萨戒:

  【其心刚强不相尊敬】

  这就是烦恼、业障、习气太重,善根、福德很少。

  【怀增上慢互相是非。】

  道场怎么可能有清净?所以在这个时代,建道场不是个容易事情,如果道场里面住众,无论是在家、出家,要像佛此地所讲的『其心刚强不相尊敬,怀增上慢互相是非』,有这些事情,这就是破和合僧,就是造地狱罪业。所以在民国初年,这是我们末法时期,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榜样。他老人家一生不做住持,不收出家剃度的弟子,在家受三皈五戒他给你授,不授剃度,第三他一生不传戒。为什么?现在我们晓得,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为什么要这种示现?就是因为这个现象。所以今天建立道场大难!怎样能够避免?「增上慢」是什么意思?自己有长处,今天的话说值得骄傲,值得骄傲就是增上慢。讲经讲得比别人好,你们都不如我,这就是增上慢,唱念比别人好,你们这不如我。用现代的话来讲值得骄傲,值得骄傲就是增上慢。互相是非里面多半都是自赞毁他,赞叹自己,毁谤别人。凡是这类的人:

  【闻说如是甚深义趣殊胜功德。】

  这是佛在这个法会里面所说的,就是这部经当中所讲的,义趣很深很广,实在讲是无比殊胜的功德。我们真的是听懂,真的接受,认真每天去反省,你这一生就得度,特别是修学净土法门,这一生决定往生。但是有上面这四句的人就不行,他的麻烦就来了,虽然读到这部经、虽然听到这部经:

  【虽复受持读诵演说。由是菩萨业障深重。不能得生殊胜功德。】

  他有障碍,可能接触的时候稍稍受感动,时间久了就变成麻木不仁,退转,反而对佛所讲的不相信了。

  【便于是经疑惑不信。不复受持为人演说。】

  以后他也不照这个去做,他也不讲,这就是说慢慢的他退转了。为什么退转?里面烦恼习气重,外面经不起外面的诱惑,有些恶知识、恶的境缘在诱惑他。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时魔波旬。】

  波旬是魔王。

  【见是事已。】

  他看到了,末法时期出家菩萨这个修行的状况他看清楚了。

  【为诳惑故。】

  『诳』是欺骗,『惑』是迷惑,他的目的是来骗,骗这些出家菩萨、在家菩萨,迷惑这些菩萨们。

  【作比丘像。来到其所。】

  这个事情佛清楚,也是魔王波旬的愿望达到了。魔王波旬在佛出现的时候,最初是护持佛法,后来看到佛度了许多人,魔王愈看心里就愈不痛快,请求释迦牟尼佛灭度,而且告诉释迦牟尼佛,我要想办法把你佛法破坏。佛说我所说的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的。魔王就说,等到你在末法的时候,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示现比丘相来灭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流眼泪,一句话不说。这段就是应现这桩公案,《楞严经》里面所讲的,末法时期,现在这个时代,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恒河沙是比喻很多很多,不是佛是魔,魔变现『作比丘相,来到其所』。

  【说如是言。此诸经典皆是世俗。善文词者之所制造。非是如来之所宣说。】

  你看我们现在常常听到,常常看到一些著作,否定大乘佛法,所谓大乘非佛说。特别是《楞严经》,认为《楞严经》不是佛讲的,《华严经》不是佛讲的,都是后人伪造的。跟此地所讲的真的没有两样,这个话不是佛说,魔说。

  【何以故。此经所说功德利益汝皆不得。】

  魔用这些方法,用这些技巧来诳惑众生,佛所说的这些经典你能做得到吗?这里面功德利益你能够修的成就吗?再想想是不行,不知不觉就上了魔的当,跟魔走去了,这就错了。

  【由魔波旬如是诳惑。于此空性义利相应甚深契经。心生疑惑起诸诤论。不复受持读诵演说。】

  许多大乘经论,特别是当生成就不可思议殊胜的法门,这念佛往生,现在有不少人想尽方法来破坏。《无量寿经》的会集本最受批评,多少人攻击,他们说出的理由真是堂而皇之。这个不是原译本,是一个在家居士会集的,对这个会集人轻慢。但是他为什么不去攻击王龙舒?王龙舒是第一个会集人,王龙舒的会集本已经入藏,入藏就是历代的祖师大德承认他,在从前才能入藏。为什么不去攻击他?而且龙舒居士往生,《往生传》里头有记载的,《净土圣贤录》也有记载的,他是不生病,预知时至,站着往生的。如果说会集不当,王龙舒应该有罪业,他怎么能有成就?

  莲池大师这是大家所尊敬的,没有话说的。莲池大师作《弥陀经疏钞》,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差不多有一半以上都是引用王龙舒的会集本;换句话说,莲池大师对龙舒居士的《会集本》肯定,要不然他为什么不引用原文,他要引用会集本的文字?这些地方值得我们深深去反省,不能轻易受诳惑,把我们这一生无比殊胜的功德毁于一旦,这才可惜了。这一生往生不退作佛的大好因缘,被人家几句话给打掉了,那才叫真正的愚痴。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有大愿心的人,绝不受这些言词动摇,如善导大师在《观经》批注里面所说的,这个过去我们曾经详细讲过。无论是什么人,高僧大德也好,阿罗汉也好,菩萨也好,地上菩萨也好,等觉菩萨也好,如果他所说的跟佛所讲的不相应,我们决定不接受。你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信心不逆」,你才会有决定的成就。

  夏老居士的会集本,幸好还有几位法师深信不疑。惠明老和尚在台湾知道的人不太多,但是慈舟法师知道的人比较多,这什么原因?他有两个学生在台湾很有成就,一个是已经过世的道源老和尚,道源是慈舟的学生。另外一个现在还在,很受人尊敬的忏云老法师,忏云法师也是慈舟的学生。慈舟是个讲经的法师,持戒非常严格,学教、学律的法师,慈舟法师还给这个经本作了科判,不容易,对于这个经的弘扬很有贡献。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弥勒。彼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业故。】

  这是指这些被魔王波旬欺骗、迷惑的这些菩萨,对于如来所说的真实义他不能明了。虽然是被魔欺骗,依旧是『自业』,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自己心里头没有烦恼习气,魔的力量再大加不上,没有办法来破坏你。你本身有业障,他抓住这个把柄,他才能够伤害你,才能够破坏你。

  【不能获彼殊胜功德。】

  这个『彼』是佛所讲的这个殊胜功德利益,你现前得不到。

  【自业消已。】

  你的业障消了,怎么个消法,一定要信受奉行这部经,这部经在现代可以说是消业障、断烦恼、开智慧、出三界的不二法门。无论你修学大乘哪一宗哪一派,你为什么不能成就?把这部经仔细翻一翻,毛病都在此地,佛都说出来了。果然认真反省检点,依教奉行,业障自然就消了。业障消了,从前章嘉大师说过,佛氏门中,有求比应。我在早年,第一次跟他老人家见面,我提出的问题,我说我知道佛法好,我向他请教,学佛有没有快捷方式,有没有一个方法让我们很快速就能成就?他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个是快速成就的门径。我们今天说看破的是什么?佛在这个经上所讲的理事统统明白了,就是看破。佛在此经所说末法时期一切众生所犯的些毛病、障碍,你都能够把它舍弃,就放下了,业障就消除。你所修学的法门无论是禅、是教、是净、是密都能成功。末后这一句说:

  【决定当得如是功德。】

  这个语气肯定,没有丝毫犹豫。『当』是你应当得到的,「当」就是因果相符,善因善果。『如是功德』是佛在此经里面所说的,特别是指末后这一段,末后这段最重要。弥勒菩萨问发十种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本经,后面这十种心是本经的中心。十种心怎么样能够圆满发出来?前面佛所讲的毛病习气你统统都没有,这个十种心你才能够具足。如果前面那些毛病习气还没断,这个十种心你不能发,你发不出来。这十种心我们留着明天晚上再说,这部经就讲圆满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1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见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諠,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