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回复: 1

[其它]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上一次,将七大这一科的大意给诸位介绍过。那么末后啊,有一个比喻,佛说了这个如水成冰,冰还成水,那么这个比喻里面的含义很深。而今天这一段呢,讲这个色大,四大里面的色大,可以作为心经里面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注解。为什么讲这个色空不二、色空是一?这个是佛法里面呢,可以说讲到最极究竟之处。这个说法啊,实在也很不容易体会。如果能够体会得了,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才能够得到几分,那么可见得这一段经文的重要性。
前面的比喻,上一次曾经说过一些,可是我们得要记住,因为这个比喻是总喻七大,与底下的七段经文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把这个湿性,水是湿性,冰也是湿性,不管它怎么个变法,水变成冰也好,冰变成水也好,乃至于变成水蒸汽也好,总而言之,它的湿性不变。所以拿这个湿性来比喻七大真如之性,而将水比喻佛法界随缘之相。就是这个真如本性随顺十法界,随顺十法界里面,佛法界呢,我们把它比作水。随顺其余的九法界呢,我们把它比喻作冰。水的相,是一,是一个相。那么冰的相呢,就不一样了,冰有厚薄不相同了,这就是比喻这九法界迷执有浅深不相同。所以这个比喻啊,我们要晓得。
那么究竟真如本性呢,为什么会随佛法界的缘?为什么又会随九法界的缘?这个里头就是染净的差别。随净缘,这就是佛法界;随染缘呢,那就是九法界。不管是随佛的缘也好,随九法界的缘也好,记住,湿性不变。那就是说明了,真如本性呢,是永远不变的。这个道理啊,诸位一定要明了。那么你这个修行、证果所凭籍的,就是真如本性。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佛性呢,就是此地这个水、冰的湿性,一切众生皆有。既然有佛性了,皆当作佛,换句话说,应当作佛啊。
那么我们现在是应当作佛,而不作佛、没有作佛,你就要晓得,我们随的是染缘。那么在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遇到临济大师,他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他说如何取四种无相的境界?临济和尚啊,就给他说,他说你一念心里起了疑惑了,你就被地大障碍住了。这个一念疑惑,疑什么呢?怀疑自己不能成佛,怀疑自己业障深重,怀疑这个。业障深重啊,这是当然的,无始劫以来你随的是染缘嘛,你的业障哪能不深重呢?可是业障啊,你要晓得它的性质,本性里面、真如本性里面,原本没有业障,所以业障是本来空啊。你要晓得这个性质啊,那就放了心啦。真如本性里面原本没有,那么你想想看,能不能断得掉?当然断得掉,它本来没有。
而佛性呢,是本来有的。本来有的,你就可以证得,决定证得!为什么呢?本来有嘛。所以一个晓得是本来有,一个知道是本来空,业障是本来空。可是这个问题啊,就是在迷悟。所谓是随净缘,这是悟啊,随染缘呢,这是迷。可见得,成佛、成凡夫,关键呢,就在迷悟。迷决定是染,悟决定是净,染净是这么个分法。那么我们得问,我们觉悟了没有呢?这个我在讲席里头常常提醒诸位,如果你还有个我执,那么你就决定是迷,没有悟。纵然对这个经很通达、很理解,哎,自己在讲台上也说得头头是道,嗨,你自己要觉悟到你还是迷而不悟啊。
所以觉悟的人啊,没有我执,没有法执,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有我法二执,这就是不觉。那么我们很想觉悟,很想不迷了,从什么地方下功夫呢,先从破我执下功夫。这个事情呢,的确是难,如果要是容易,那这个大地众生不是个个都成佛了吗。难在什么地方呢?俗话常讲,劣根性难改啊,这个劣根性在佛法里面讲,我执啊。执著五蕴的身心为我,这是我们的大病。一切了义经典,诸位要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它说什么啊?说一个我法二空啊。这就是了义经典啊。告诉你无我无法,毕竟空寂,这才是真理啊,这是真相,这就是觉而不迷。
所以这个经呢,诸位要活着听,要多听。这些了义经典呢,要汇合起来看,你才能看懂这个意思。虽然我们多听、多看,可力量呢,集中在一部经上,博学而专攻。不是讲专攻啊,不要博学,像个竹竿一样,那不行啊,那个是没有力量啊。博学专攻像什么?像金字塔一样,底座很大,博啊,又专,它有个尖峰。那么这就是一切重要的大乘了义经典,我们要认真去下功夫。把这个道理彻底明了之后,最要紧的就是要想方法破我执啊。这不破我执啊,这个佛法真的是不得其门而入。
所以这个怀疑啊,是讲疑的人,怀疑自己罪业太重,怀疑自己不能成佛,怀疑自己信心不能建立,怀疑自己不能开悟,怀疑自己比不上人。你要有这些疑惑在啊,你这一生别想成功,确实,你业障破不了,你也开不了悟,你也证不了果,你样样都不行!你要问,我为什么不行呢?就是因为你怀疑自己!怀疑自己啊,是我执增长啊。念念当中有我,哎呀,我不行啊,我不会开悟啊,我的业障深重啊,你看,念念都是增长我执,那怎么行呢?!佛法是叫你破我执的,你偏偏在增长我执,这个是颠倒行事啊,错就错在这个地方啊。所以说是贪嗔痴慢疑,这是根本烦恼啊。这个疑是讲疑圣教啊,所以你被障碍了。疑不得,要把这个烦恼连根拔掉。
这个临济又讲啦,你一念贪爱啊,你就被水淹没了。你看这个烦恼里面,贪烦恼,所以这个贪心要不得啊。不管贪什么,世间法你要是有贪心,你被这个爱水淹没掉了。你要在佛法里面起了贪心,一样的,只是把贪的对象换了一换,贪心没有换啊。佛是叫我们断贪心呢,不是叫我们换贪爱的对象啊,目的不是换对象啊,是要拔除你的贪心。
你看这个地水火风,疑是地,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6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贪是水啊。你一念嗔恨啊,你就被火烧掉了。嗔恚是火,所谓是火烧功德林。你一念欢喜啊,就被风吹走了,被风飘去了啊。人在欢喜的时候,这个心确实是一个飘荡的心。那么这个样子修行,你怎么能够办得到呢?!这个出家人问呢,这个无相的境界,那如何能办得到呢?!
那么我们想想,贪嗔痴慢,它的根本,就是我执。如果没有我了,谁贪、谁嗔、谁痴、谁慢?!所以,会修行的人呢,他从根本上拔除,破我执。不会的人,嗯,他从烦恼上一桩一桩的断。怎么样把我那个贪心断掉?我修布施波罗蜜断我的贪心,我修忍辱波罗蜜断我的嗔恚心,这个事情真难啦。那么你要问,哎,大乘佛法不是这么修的吗?的确,大乘佛法是这样修的。可是,比大乘更高的,上上乘,一乘佛法。这个一乘佛法,是从根本修。你们看六祖坛经,六祖大师啊,那个讲的就是一乘法,这是讲从根本修啊。
从根本修呢,就是讲破我执,破法执。这样的修学法,用的时间少,成功高啊。枝枝叶叶上修行,用的时间长,所谓是三大阿僧祇劫啊,时间太长啊。古德所谓,寻枝摘叶,这个就是不知道从根本修啊。凡是一乘了义经典,或是明说,或是暗示,都叫我们从根本修学。境界,我们离不开啊,境缘,是依他起性,所以离不开。可是要紧的呢,就是要懂得这个道理,晓得境缘的真实相,知道它的实相。只要你不染不著,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了。所以古人也说啊,四大如梦如幻啊。迷的时候,你觉得这个东西有啊,悟了之后晓得,虽有,不实。像这个贪嗔痴慢呢,这个百法里头讲的二十六种烦恼,虽有,不实。那么理懂得之后呢,在境界里面就能提得起观照的功夫。我们一般讲功夫啊,功夫才能真正提得起来啊。
这是前面一点很要紧的意思,这个意思贯穿底下这个七段经文、七大的经文。那么我们今天再看这一段,刚才念的一段。这一段呢,大概今天这个时间是讲不完的,这个我们要细讲,因为第一段这个意思懂得之后,后面都很容易了解。这是讲为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