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回复: 6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一七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共2084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一七卷)  2003/4/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17


  诸位同学,我们还看这一大段李长者的开示,请接著看。
  「五位中,各各立十个佛果,十个菩萨,明随位进修中,约自行所得处佛果菩萨行果立名」,我们看这一段。五位这是大位,说五位把十信也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现在正读的这一段。十信一直到十地,每一个大位里面都分十位,所以各各立十个佛果,十个菩萨。这是说明随位进修中,就自己修行所得处立的这个名号,我们可以说这个名号是相应的。与果德相应的立的名号是佛名,与因行相应的这个名号是菩萨名。
  由此可知,佛名、菩萨名实实在在它是我们修学指导的纲领。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我们所遇到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不是随便立的,名号是什么?佛哪有名号?佛菩萨都没有名号。所有名号都是因此时此处,这些众生进修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讲是教学的纲领。此时此处的众生缺少慈悲心,所以佛门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为什么不说真诚为本?为什么不说清净为本?为什么不说般若为本?偏偏说慈悲?我们晓得名号是这个阶段修学对治的大根大本。这个阶段的众生没有慈悲心,所以佛就提倡慈悲,我们懂这个意思。
  菩萨是我们修行的德目,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古时候很重视。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现在才过三千年,但是在这一个世纪,伦理道德大幅度的衰退了。於是我们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确实神通广大,对於末法时期的众生(这个时间长,一共有一万年),他清楚得很。这个时代在演变,伦理道德没有人维系了,特别提出地藏菩萨来表法。而且在《地藏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将来释迦牟尼佛的法运灭了,这一万两千年之后灭了,弥勒菩萨还没有出现,这当中时间很长,《弥勒下生经》里头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间没有佛出世。
  我们晓得没有佛出世,就是没有伦理道德了。人无不是随顺烦恼习气,这个世界才真正是堪忍世界。「娑婆」是梵语,意思是堪忍,太苦了,你能忍受得了。现在这个堪忍,说老实话,在二十世纪初叶真的还不怎么感觉到;但是这个世纪过去了,到二十世纪末,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初,我们深深感触。在这个世间芸芸众生,我们每天所接触的,只要你细心留意观察,我们几乎没有见到一个人身心安稳,没见到一个。无论是富贵贫贱,在今天生活在这个世间,都没有安全感,这在一个世纪以前很少有,没有安全感!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没有安全感是普遍有,真的在意识形态里面,真的好像是世界末日快要到了,不知道怎么办,无所适从。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从前没有这种意识?这使我们想到圣贤教诲的重要,心行善恶重要。
  我们接触佛法之后,这桩事情了解认识更清楚、更透彻了,知道世尊名号这个意义非常非常的深刻。「释迦」意思能仁,能够仁慈博爱,这是讲对他,对一切人、物,对一切众生要发挥自己本性里面的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性德,我们失掉了仁慈博爱,那就是迷失了性德。「牟尼」是寂灭的意思,比清净还要殊胜,寂灭必须要证得缘生无性,根本无性,寂灭才能现前。严格的讲,寂灭的境界,明心见性的人才有,也就是说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凡夫能得一点清净心就不错了,清净心跟寂静有少分的相应,寂静我们做不到。寂静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断了,你才能现前,这是我们没有法子做到的。所以,我们只希望在修学过程当中,心地愈清净愈好。要想清净,那你一定要懂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修清净心。
  清净跟慈悲这当中有没有矛盾?在我们凡夫来讲,肯定是有。慈悲,那你得要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琐碎的事情可多了,你怎么能清净?但是真正觉悟的人、功夫得力的人没有问题,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同时他又能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是慈悲不碍寂静,寂静不碍慈悲,慈悲跟寂静是一不是二,这是法身菩萨们的境界。我们怎么学法?我们帮助一切众生要学不著相。这个不著相从哪里学起?我常常勉励同学们,只要自己不落在名利里头,心就能得清净。我们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远离名闻利养,心就清净了。
  如果心里头沾上名闻利养,那你当然不清净。没有名闻利养,我们事情做得很成功,众生有福;如果事情做得不成功,有障碍,众生没福,我自己没有得失。做成功,我也没有什么得,做失败了,我也没有失,没有得失。没有得失,你心里头才清净。做成功了欢喜,做不成功懊恼,那你就著了相,你被境界转,你不是在转境界。这一点初学人还能办得到,所以我们在这里用功夫。都在日常生活当中,历事练心,决定不要有执著,不但是身外之物要看破、要放下,就连这个身体、这个臭皮囊你也要看破,也要放下,这个里头修清净,有丝毫的染著就不清净了。清净跟寂灭那个距离还很遥远很遥远,但是什么?它是一个方向,它是一条路,寂灭那是走到目的地,清净是才开始、才起步。方向目标没错,要真修,要真放下。
  所以,佛的名号无量无边,菩萨的名号也是无量无边。前天我带了一套《万佛名经》,是摺叠本的,交给我们图书馆收藏。在这部经里面佛专门介绍十方的佛名,一共讲了一万二千多个佛名,略微介绍一下。佛名是表性德,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的德能无量无边,佛的名号就无量无边。菩萨表修德,修德,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那就八万四千菩萨名号。八万四千是归纳,展开,「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无量无边,菩萨名号无量无边。菩萨名号代表修德,地藏菩萨代表的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提醒自己,我对父母有没有尽孝?我对於老师的教诲有没有依教奉行?
  形像跟名号时时刻刻不断的提醒你,为什么?这个世间的众生,此时此处这个阶段,众生健忘,很容易懈怠懒散,没有人提起,忘掉了;如果天天有人跟你讲,提起来,你又嫌他烦,又嫌他讨厌、唠叨。世尊教学的善巧,用菩萨名号,用佛名号,用佛菩萨形像。供养佛菩萨形像什么意思,这就懂了。佛门里面供养佛菩萨形像,乃至於供养天神的形像,不迷信,无一不是表法。换句话说,无一不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观音菩萨提醒我们要大慈大悲,就是把地藏菩萨的孝敬升级。地藏菩萨我们从什么地方修起?「孝」从父母,「敬」从老师,这一扩大,把孝敬父母孝敬一切众生,这个多么伟大。
  佛在《菩萨戒经》里面教导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佛要我们作如是观。这是什么?人生观,大乘佛法的人生观,跟世间不一样。一切众生,我们今天不讲法界虚空界,我们就讲这个地球,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我还能杀他吗?我还能害他吗?我还能欺骗他吗?不可能,自自然然没有任何条件。佛家讲的慈悲,「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同体大悲」,他跟我是一体。儒家没有讲得这么亲切,但是也把一切众生看作五伦之一,儒家常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那个时候讲四海之内就是讲天下,就是讲世界,今天讲的整个地球,地球上所有一切的人皆兄弟也。儒教的心胸也很了不起。
  人与人的关系,「朋友」是一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是朋友。我们居住的地方,四周的邻居,朋友!我们要常常往来,常常关怀,互助合作。这种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从哪里做起?邻居、街坊。我们住在这条街上的,我邻居的邻居,邻居是好朋友,邻居的邻居,他的好朋友也是我的好朋友;再邻居邻居,扩大到全世界了。没有一个不是好朋友,没有一个不值得尊敬,没有一个不关怀、不爱护。互助合作,互通有无,这样的社会是诸佛菩萨的社会。
  不愿意和一切人往来的,不能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到极乐世界,你要晓得极乐世界那个世界很大,人口很多,多到没有办法计算。我们这个世界人口现在还不到七十亿,将近七十亿,不多!极乐世界那是从法界,遍法界十方一切刹土里面去往生的,移民到极乐世界去,人数太多太多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跟我们关系密切,就是儒家所讲的「皆兄弟也」、「皆朋友也」,这五伦里头两伦。佛法里面讲的「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父母,孝道之所系;诸佛,师道之所系。我们不能不懂。
  在中国,中国确实传来的是大乘法,以四大菩萨为代表,「观音」代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文殊」代表智慧,代表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感情是靠不住的。为什么?它不是真的,它从妄识里面生的,它或有或无。世间人这个爱心,又常常变化无常,爱会变成恨,恨也会变成爱;换句话说,它不稳定。慈悲就是爱心,慈悲是从文殊(我们在此地念的就懂了)妙慧里面生出来的,妙慧不会变。
  如果我们用世间的话,用一般宗教里面的话,宗教里面常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我们套这个话来说,佛爱世人,菩萨爱世人,这个爱是永恒不变的。你就是叛逆佛菩萨,佛菩萨对你那个爱一丝毫没有打折扣;你毁谤佛菩萨,破坏佛菩萨,甚至於用极恶的心,我要消灭佛菩萨,佛菩萨对你那个爱心没有变。为什么没变?佛菩萨清楚明了,你那个是烦恼习气在起现行,在造恶业,於佛菩萨有没有丝毫的损害?跟诸位说,没有。佛菩萨永远如如不动,他没有生灭,他没有来去,他不常不断、不一不异。
  所以一切九界六道的众生,要想对佛菩萨加毫分的伤害,不可得。如果你念过《金刚经》你就懂得了,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你怎么样伤害他?伤这身,身是化身,身根本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有智慧,高度的智慧。所以众生那些烦恼习气加诸佛菩萨,佛菩萨笑笑,就像看两、三岁的小孩一样,不会跟你当真的,他的爱心永远不断。
  所以,我们要修文殊的妙慧,千万不要忘记我们在这地方读到的,我们的立足处不动智佛,六根根性。要学,学不像还是要学,不能说学不像我就不学了,那你就错了。好好的学,认真努力的学,学看破,学放下,学用根不用识。在这个里头你一定要知道,根跟识决定同时起作用,它两个决定分不开。怎么样舍识用根?舍识用根这句话,你要懂得它的意思,不是说识真的舍掉了。识舍掉了,根也没有了,因为真妄一体,你怎么能舍?这个舍里头就是宾主要分清楚,哪个是主,哪个是宾。这个搞清楚之后,你就晓得,你就会了,舍识用根你就会了。真的,我的根性做主,八识五十一心所替我办事的;办事的要,不能不要,不要,没人办事。它是办事的,它不能当家做主,当家做主是根中之性,这个样子一转过来的时候,你就是佛菩萨,你就得大自在,真解脱了。
  下面长者这几句话讲得很好,「非他佛号,非他菩萨,而立其名」。所以诸佛菩萨名号,说实在话就是自己自性的德号,本性的德号是佛,修学的德号是菩萨,全归自性。真的,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释迦牟尼佛是我自性里头的仁慈博爱,是我自性里面本来的寂静,不是从外头得来的。地藏、观音、文殊、普贤是我修德当中的名号,一修一切修,怎么说?我孝亲,孝养父母,孝亲里头有没有敬?有没有敬事?当然有敬,这还是地藏菩萨表的。有没有真诚不变的爱心?真诚不变爱心观音代表的;敬爱里面充满了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代表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普贤菩萨代表的。在一切法当中,随拈一法都是圆满的,所以《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我们初学,初学如果没有具体的学习科目,我们很不容易体会,无从下手。所以佛教导我们,初学从哪里做起?十善、三皈、五戒,这里面也是随便举一个科目,圆满包括其他一切科目,它是圆满的。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都念得很熟,每一愿一定圆满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如此,少了一愿你这一愿不圆满,有亏欠;「十善业道」,每一条里头一定具足其余的九条,一条不能缺;「六波罗蜜」里头也是的,每一条一定具足其他的五条,才能称为波罗蜜,少了一条就不能称波罗蜜。波罗蜜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满,布施圆满,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这个布施是圆满的,少一条不能称圆满。
  我们讲菩提心,这更明显了,菩提心怎么能称三心?心只有一个,怎么会分成三个?这我们晓得,说三心是说它的体、用,菩提心的体,菩提心作用;作用里面又分两类,一类是自受用,一类是他受用,所以一而三,三而一。我们现在把它说成五个,「真诚心」是体,「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起信论》里面只讲三个:直心、深心,大悲心。深心很不好懂,所以我们把「深心」说三个,「清净、平等、正觉」,深心,自受用。你在起作用的时候,你对他,对他慈悲,慈悲里头有没有真诚?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平等?有没有正觉?当然有!任何一条都要圆满具足其他的四条,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没有一法不归自性,宇宙之间一切、一一法都从自性流出来,最后还归自性。这个你真的觉悟了,真的明了了,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长者的开示下文:
  「随智佛果,随其行果,五位之上,因果各有五十,共为一百,通本五位,有五个因果,共为一百一十城之法门故」。善财童子参学经历了一百一十个城。诸位晓得一百一十个城什么意思?这里就点出来了,全是表法。长者这两句话我们要记住,随智是佛果,随其行果,前面一句随顺根本智,随顺自性性德名号称佛。随著你的修行,不同的果位,不同的法门,立的号叫菩萨。所以菩萨表修德,佛表果德,差别在这里。但是你要晓得,性修不二,修德圆满就是佛果。观世音称菩萨,观世音也称佛,你懂得这个道理了,将来在经教里面你就明了了。而且你要晓得,这里头确确实实一丝毫迷信都没有。
  所以有人说这佛教,佛菩萨太多了,多神教,那是对於佛法不了解产生的误会。如果真的搞明白了,你才晓得他教学的艺术,真的是极高明的艺术教学,你会佩服得五体投地。可以不要说一句话,把这个意思完全都表达清楚。我们在这个大经里面,你看看诸菩萨提出的问题,没有说出来,心里头有这些问题,佛知道。佛怎么答覆?示相答。神通示相,彼此都不要说话,这个教学多高明。我们人间自以为聪明,实在讲,跟这个佛经一比还差很大的距离。
  从性修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肯定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念,这个对於我们的修学,关系非常大。这个正确观念,「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有没有这个观念?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说没有,说这句话你都点头,好像是有,可是碰到事情来的时候,你又没有了,马上这个善恶就对立,就不能包容了。这是你正确的宇宙人生观没有建立。最重要的人事,古人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重要的是人和。
  今天世界所以动乱不安,灾难频繁,什么原因?人不和。谚语大家都知道,谚语常讲「家和万事兴」。你一个公司行号,一个小的团体,上下和睦,哪有不兴旺的道理!你这个国家上下和,朝野和,哪有不强盛兴旺之理!这个地球上一切国家、一切族群、一切宗教都要能和睦相处,这个地球就是天堂,就是极乐世界,这一点都不假。不和就是三途,就是地狱;和睦就是天堂,就是华藏,就是极乐。
  「和」从哪里做起?从我自己本身做起,从我这个观念上做起。所以要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肯定人性本善。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肯定人性本善。他为什么会变成不善?不善,他没有教,他没有学。《三字经》上讲得很清楚,「性相近,习相远」,本性相近都一样的,本性本善,本性在佛法里讲本寂,清净寂灭相,本寂、本善,这相近。习性就把我们拉远了,习性是什么?习惯,后天的,不是本性。本性是真的,习性是假的;本性是不生不灭,习性是无常的,千变万化。会变的就不是真的,不变是真的,本性不生不灭,习性有生有灭。习性是妄想、妄念,有生有灭,我们要认识清楚。认定本性本善,你就能够跟遍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对立就不存在了。
  我们学佛要不能把这些界限消除,怎么能成正果?我说得再明显一点,怎么能断烦恼?烦恼是什么?妄想、执著,你怎么能断。你把一切人分别为善人恶人,好人坏人,你又很执著,自己造成对立了。这一对立,这个世间纷争,恶业、恶行、恶果永远不能解决。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志士仁人,都在想、都在讨论「如何消弭冲突促进和平」,消弭冲突促进和平,可不能跟众生对立,对立永远不能消除冲突,永远达不到和平。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佛菩萨「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讲得非常粗浅,对我们说的。
  我们这个经文也常常念,但是为什么境界现前,你就把它忘掉了?善恶要清楚、要明了,如果善恶不分,不明了,你是个糊涂人,你迷惑颠倒,善恶都不分。菩萨怎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里头没有执著,不但不执著,大慈悲心油然而生,要帮助他转恶为善,要帮助他转迷为悟。你看看这真正是了不起,不能舍弃;「这个恶人无恶不作,算了,我们不要跟他往来」,哪有这种菩萨?「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要能舍弃这个恶人的话,你就不是在学佛了,你不是真正佛弟子,佛弟子不会有这种态度。所以一定要晓得,你要把对立化解,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常讲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今天这个世间迫切需要你,怎么样教这些苦难众生消灾免难?就靠这个。
  今天中午,陈彩琼居士从美国打个电话来告诉我,有一位法师也是讲经的法师,也讲得不错,为大家尊敬赞叹,他希望把他们所讲的录相带放在我们华藏频道播放。我们这个频道是二十四小时专用的。她没有同意,打电话来问我。我说: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频道,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这是开风气。古人讲「但开风气不为师」,我们只是做一个样子,希望圣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全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有机会很容易接受到圣贤教育,这就能帮助大家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所以应当让这些法师们统统都走这个路子,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二十四小时播放的频道,一个频道太少了。如果今天我们讲经,对全世界讲经弘法的专用频道能够有几百个,我相信这个世界不到一年人心觉悟了,人性回头了,世间天灾人祸就化解了。
  不但是佛教,我希望每一个讲经的法师不要建庙,花那么多钱去建个庙不起作用,为什么不把这个钱去建一个频道?我还希望全世界所有宗教的传教师,每个人都有他自己专用的频道,二十四小时都在那里播放。这个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永远没有中断在劝告社会大众,这就对了。如果是这一个频道挤满了许许多多法师的东西在里面,这叫夹杂。同学们在一块修学,诸位都知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才有成功的希望。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不是长时薰修,不起作用。特别是初学,初学,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
  古时候讲师承,佛法、世法没有不重视师承的。师承是什么?你是跟哪个人学的,跟一个老师。《华严经》就是给我们示现一个榜样,善财童子示现做学生、修学的人。他老师是谁?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他的师承,跟一个人学,不能同时跟两个。跟两个,两个老师他有两个说法,有两个想法,你到底跟哪个?三个老师,我就讲了,三岔路口,四个老师十字街头,你怎么学?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两千多年,要算孔子私人办学,以孔子来算是两千五百多年,一脉相承,都是采取这个办法。
  在老师这个地方,他有标准,开悟了,以这个为标准。悟了之后,出师了,中国古时叫出师,现在叫毕业。没有开悟不能出师,不能离开老师。开悟是你自己智慧开了,你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真妄,辨别是非,辨别善恶,辨别利害,你有这个能力了。有这个能力的时候,老师就肯定点头,你毕业了,毕业出去参学。出去参学的时候,什么样的老师都可以亲近,没有限制;什么东西都可以学,法门无量誓愿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在文殊菩萨这里成就这个本事,文殊菩萨给他毕业了。好了,你出去吧!出去什么人都是老师,什么样科目他都学,广学多闻。
  中国古时候,世出世间法做学问,他是用树来做比喻,你看大树,它的根本是一个,那是它的师承。到它长大了,枝叶花果遍布四方,活的。这西方人观念跟中国人不一样,西方人观念一开头就广学多闻,学许许多多的科目,到最后专精一门,所以他用金字塔来做比喻。开始学,学得很多,到最后到塔尖,你晓得金字塔是死的,到那个顶点之后,没有办法再突破了。中国这是用树来做比喻,他先是一门,到后来开花结果,活的!这是求学的一个理念,我们要多想想。
  佛法跟一个老师的成就,是成就什么?戒定慧三学。智慧开了之后才广学多闻,智慧不开,你学得再多,你学的是什么?是知见,不是智慧,那个麻烦就大了。儒佛这个真的是智慧,所以在一个老师成就的是根本智,外面参学到广学多闻的时候,是成就后得智。从前方东美先生讲,这是真实智慧,是经过历事练心,经过现在讲的科学方法的检验。
  初学的同学各人根性不同,爱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佛开的科目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大乘经上佛说的。每一个法门都好,但是你想成就,你一定是一门深入。这个绝对不是说我修净土,你们大家统统修净土,不是这个意思。你喜欢天台,一门深入,你喜欢法相也要一门深入。在一门当中智慧开了,在大乘佛法里面这个开智慧的标准是明心见性。禅宗明心见性之后,可以出去参学,广学多闻;教下大开圆解,这是成就,毕业了,你要广学多闻,什么限制都没有了。净土宗理一心不乱,你证得理一心不乱的时候,广学多闻没有限制。世出世间法统统都可以学,对於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成就你圆满的后得智,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许多人问我,我怎么学成的?我跟李老师一门深入。李老师教人,你同时想学两部经,他不教你,一定是一部经,他真是大开方便之门,你一部经学会了,你可以学第二部经。那个学会的标准,他的标准很低,你上讲台讲一遍给他听,他听了点头,觉得满意了,你讲得不错,你可以到外面去讲了,这算是你这一部经学会。学会总得到外面去讲个几遍,然后回来,你想学第二种,他同意让你学。这一部经学会了,你在外面不能讲个几遍,讲的遍数愈多愈好,我们同学当中,老师没有规定,我们同学们在一起,有个默契就是十遍。我学会这部经的时候,我一定要讲十遍,当然都在不同的地方。十遍讲的时候,印象深刻了,两遍、三遍不行。你要是放下,三个月不温习,忘掉了,半年不温习忘得干干净净。常常讲!
  讲经的人,要讲到什么程度?大开圆解。经本展开,字字句句都有无量义,这个时候可以了。字字句句看不出无量义,不行。不论是参禅、学教、念佛,或者是持咒,你必须要晓得,你为什么不开悟?为什么不能大开圆解?为什么不能得一心?这里头有障碍,我们讲的业障。业障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烦恼障,一类是所知障。而障碍根本的根本,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勉励同学,我说基本障碍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你要不把它断掉,你的障碍永远存在,你参禅它障碍你明心见性,你学教它障碍你大开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念佛它障碍你一心不乱,你还有什么法子?一定要知道这十六个字,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害我们害得好惨!过去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被这十六个字害的,今天要想有一点成就,这个东西要断掉。纵然你断不掉,你一定要看得薄,你就会有进步。这十六个字果然一年比一年轻,一年比一年薄,经教上常讲「烦恼轻,智慧长」。你为什么不开智慧?你的烦恼太重,你的烦恼太多,把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障碍住了,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想断烦恼,从哪里断起?十善、持戒。我也想修十善,也想持戒,总是不干不净。我们要找原因,把原因找到,把原因消除,这个障碍就没有了。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是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我也是常常讲的,我们对世出世法,这学佛的人有出世法,对世出世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总想控制,这念头是根,烦恼的根,要放弃。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总想占有,那叫造业。控制的念头是惑、是迷惑,占有的念头,造业,你有惑有业,后头果报是苦,你怎么会有成就?不可能有成就。
  所以,你要想真正有成就,要咬紧牙根,把对一切人事物占有这个念头断掉,控制这个念头断掉。只要把这两个念头断掉,你修十善,你持戒,一点困难都没有。今天你修十善修不成,五戒修不成,总是不干不净,原因在这里。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把它消除,这从根本修。起心动念不想自己,不想我这一个道场,不想我这一个地区,最低限度起心动念要想到整个世界。大乘教里面,你们哪一个不熟悉的,各个人都知道,佛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这个小心量怎么能成就?心量要拓开,要能包容。上跟诸佛菩萨合成一体,下跟三途地狱众生还是一体,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我们这个菩提道上一帆风顺。
  许多同学学教,你为什么有障碍?你没有去研究障碍在哪里,障碍都是在烦恼习气。佛讲得很清楚,只是我们自己太大意,疏忽了。佛讲的烦恼障、所知障、惑障、业障、报障,讲得真的是清楚,是明白。只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说得不好听的麻木不仁,不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很有道理。
  李长者《论》里面所说的到这个地方是一个大段落,我们说这几句话做这个段落的总结。下面是问答,问答非常精彩,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可是我们依旧没有办法破迷,没有办法开悟,就是一定是知道毛病发生在哪里?发生在我们起心动念都想控制、都想占有。实在讲,这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的「爱、取、有」。经教里面告诉我们,「爱、取、有」这三个字断一个,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爱」是惑,「取」是业,「有」是报,就是三障:惑障、业障、报障,这三个断一个,六道轮回就超越了。
  我们对这个世出世间法,为什么会有「爱、取、有」?现在总算是明白了,不知道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把这个假相当作真的,所以起惑、造业、受报。佛在这大乘经教里头,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告诉我们,《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尊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是真实智慧。六百卷《大般若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心经》,纲要当中的纲要。总结世尊二十二年讲了些什么?无非是跟我们说明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我读《大般若》的时候,我总结就是这一句,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一切法」包括我的身体,包括我的思想。思想是什么?妄想。你要真正了解之后,你就放下了,为什么?不可得!真的有可得,你要是生起控制占有,那能讲得通,情有可原,佛菩萨通情达理,他也会点头。为什么他不点头他摇头?你迷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不可得,所以你生起对一切法控制占有念头错了。不但对世间法不可以,佛法都不可以,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对佛法不能起占有的念头,不能起贪著的念头,因为这个念头是什么?这个念头是烦恼,这个念头是习气,这种念头这叫烦恼根本的根本,你要不断掉怎么行。
  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能有一点成就,我们不要说大成就,我都是把成就降到最低。大乘佛法里头,你能在这一生当中证得《华严经》上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你就了不起;小乘教里面,你证得须陀洹果(这不是我说的,经上讲的),你就超凡入圣,三不退里面你就得位不退。但是你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当中得这么一个成就,你不把烦恼习气放下不行,它障碍你。
  佛在经教里也常常教导我们,「十恶冤家」,哪一个不爱这个冤家?「十善厚友」,谁愿意交这个厚友?不学佛的人我们不说,我们要注意是学佛的同学,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你有没有交十善厚友?这「十善业道」你真正能够依教奉行,最厚道的朋友;反过来十恶是冤家,它害得你什么都不能成就,不但是道业不能成就,世间法也害得你身败名裂。你要说:我们不知道,不认识。没错,佛介绍给你,我们自己的确不认识,蒙佛的恩德,佛的慈悲,把十善十恶给我们介绍清楚了;那是好朋友,这是冤家。你自己要知道取舍,你不知道取舍,你不能怪佛菩萨不慈悲,佛菩萨没教你,不能怨天尤人。我这些话都是跟著「随智佛果,随其行果」而来的,我们读这一段文感慨很深;为什么人家能成就,我们不能成就?
  后面他总结的,「五位之上」,有五十个位次,五十个位次就有五十个因,五十个果,合起来一百个因果。所以因有五十,果有五十,共为一百;再加上本来的五位,五位是五个因五个果,共为一百一十,一百一十个因果。所以善财童子参访,经历一百一十个城圆满了,表法的。「百城烟水」,这个掌故,从《华严经》上来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经历一百一十个城。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