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拚命用功,七天七夜未睡,把眼睛搞瞎。佛教他修一种定叫乐见光明定,修成之后,得天眼通,可观察三千大千世界。

  蕅益大师判本经为三分信愿行。序分中亦有信愿行三分。此十六位尊者即是证信,他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修净土者见贤思齐,如以为自己聪明,舍利弗比我们更聪明,他都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有何理由不肯念佛。如认为自己太笨,总比周利槃陀伽好的多,他都能成就,我们修学也必能成就。其余没有列名的常随众皆是法身大士,此十六人不过代表而已。

  ‘增道损生’,此句解文特别赞叹净土法门,由此可知这些人随佛一生,皆专修净土者,在其他法会中,他们是影响众,在净宗里他们是当机众。法身大士的知见纯正,对理论事实方法境界都彻底明了,悟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毫无怀疑,增长道业,了断了六道轮回的生死。同时也可以了断三界以外的变易生死。如不往生西方,从罗汉菩萨到成佛还有变易生死,生西以后才真正得到无量寿。

  《经》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序分中有信愿行,前面十六位声闻众劝信,此处菩萨众前面二位劝我们发愿。‘文殊师利法王子’,佛子很多,如帝王亦多子,要选一个作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佛家用比喻称为法王子。文殊菩萨在诸大菩萨中智慧第一。华严会上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与普贤菩萨同时发愿。他二人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助手,称为‘华严三圣’。前面阿罗汉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到西方之后,断两种生死,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圆成佛道,还可以理解。文殊普贤是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都是后补佛,他们到西方世界作什么?如果西方世界不超过华藏世界,他二人去就毫无意义。因此可知佛法无论学那个法门,到最后的归宿都是华藏世界,到华藏之后,遇到文殊普贤,他们还是劝行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各位好好想一想,我们走直路,不必先到华藏绕个大圈子,遇到任何法门都不要理会。有人怀疑,此法门既然如此之好,佛为什么还说了许多法门呢?要知道这个法门是对机缘成熟将要成佛的人说的,如未到成佛的阶段,也只好学其他博大精深的诸大乘法门。我从前对于这个念佛法门发生信心,就是因为读华严看到文殊普贤以及善财童子一个个都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我才认真反省,仔细思量,回过头来放弃一切经教,认真修学这个法门。如果不是这些人给我的启示,虽然老师苦口婆心劝导还是很难接受。

  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贤劫中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弥勒菩萨是第五尊佛。他是后补佛,现住兜率内院。有人造谣说,释迦佛已退位,弥勒佛在掌盘,这完全是胡说。弥勒下生经中说,以我们的时间计算,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降生人间成佛。他现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寿命四千岁,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以四千乘三六○,再乘四百,即是弥勒下生人间的年岁。无量寿经前半部是阿难当机,后半部弥勒当机。有人想到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下生人间,也可随其来世间弘化。但兜率天并不容易去,要有定功,且弥勒是唯识专家,门槛很高,要修‘唯心识定’,修成功才可以去。应知生西以后即弥陀弟子,弥勒菩萨也是弥陀弟子,与他是同学身份,可以随时到兜率内院参观。乾陀诃提菩萨之名是不休息,常精进菩萨之名亦含有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精进不退之意。此二菩萨是劝行。

  符按:依上面兜率天寿命四千岁推算之结果为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与下生经所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不符。盖印度亿字是计算数字的单位,若干为亿,其说不一,共有四种:(1)十万为亿,(2)百万为亿,(3)千万为亿,(4)万万为亿。我们只能想像弥勒菩萨在久远的将来才降生人间,有个时间很长的印象就行了。

  《解》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众生。乃智悲双运。自他兼利之称。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列次。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之略。华人喜简,文字与语言,取简要详明。玄奘大师译为‘觉有情’,古译为‘大道心众生’,指真正发愿修学要圆成无上大道。‘摩诃’名‘大’,三贤称菩萨,登地菩萨称为‘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只有自利之心,不主动帮助众生,称为小乘。菩萨无条件主动度化众生,悲智双运。菩萨众代表人物不多,只举四位。‘佛为法王’,佛在一切法中得到大自在,故称‘法王’,乃比喻称谓。文殊智慧第一,继承佛陀教化众生事业,故称‘法王子’。佛法教学与传承,以智慧为第一。慧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戒与定是手段与方法,故称佛学为智慧之学。每一位菩萨之智慧神通德能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为了表法,每一位菩萨标榜一个特长,如文殊智慧第一。这个念佛法门需有高度的智慧才能接受,我们听了这个法门就生大欢喜,发大愿依教奉行,就是最智慧的抉择,与文殊菩萨与舍利弗没有两样。这个智慧是实智,非世间人的聪明智慧,所以文殊排列第一。‘弥勒’是梵语,意为‘慈悲’,故又称‘慈氏’。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字。学佛同修天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如何庄严呢?弥勒菩萨是以究竟庄严清净佛国为要务。阿弥陀佛慈悲欢迎我们到西方世界,还有众多菩萨个个都是清净庄严佛国土,而我们如不清净,造成其国土之污染,如何能容纳我们?应知庄严佛国土,现在就要作,心净则土净。为什么念佛?为什么读经?目的是要把染污的心修正为清净的心。身是正报,土是依报。如念佛读经心不清净就变成福报,将来的果报在六道,不能出三界。慈氏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后补佛。现居等觉,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大慈大悲。在佛门中慈悲上加个‘大’字,说明这个慈悲是平等的清净的。心有等差分别就不清净,福慧两种庄严具足是往生净土必要条件。文殊代表智慧,弥勒代表福德庄严。

  最后两位菩萨劝行,不休息是在修行中从不懈怠懒惰。中国人常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例如每天以四小时用功,尚有二十小时间断。印度讲时间是昼三时夜三时。日间分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晚叫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中国从前把时间分成十二个单位,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分十二个时辰,现在已采用昼夜二十四小时制。印度一时就是中国的四小时。佛陀在世时,出家人睡眠在中夜分,晚上十点就寝,两点钟就要起床,他们只在中夜睡四个小时,有二十小时修行。若想有成就,不能不把握时间发奋用功。另外还要学常精进菩萨,自己修是自利,还要帮助别人,利人就是自利。心中清净一尘不染,没有执著、得失、贡高我慢,作到‘作而无作,三轮体空’,如此才能无疲倦。

  以上所举文殊等四位大士皆是等觉菩萨,都发愿求生净土。生净土有几种好处,第一是不离见佛,第二是不离闻法,第三是亲近供养海会大众,且能速疾圆满菩提。以等觉菩萨言,有能力随时到十方刹土,为什么还要生极乐世界呢?华严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随普贤菩萨求生净土,显示西方具有无比壮观的大场面,说明到了西方见佛闻法,亲近诸善知识,没有一分一秒间断,显示西方环境特别殊胜。等觉菩萨虽有能力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亦难免有间断之时。释迦牟尼佛在世只有七十九岁,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时间并不长,其法运也只有一万二千年,过后即无佛法,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下生,才有佛法,中断的时间太长了,其他诸佛刹土,类皆如此。西方人寿命无量,在理论上讲还是有量的,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世音菩萨继承佛位。然而阿弥陀佛何时入灭,无量寿经上讲的很清楚。目犍连神通广大,他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算出娑婆世界众生的数目。假使十方世界众生悉成缘觉,寿万亿岁,神通如目犍连,尽其寿命悉共推算,亦无法推算无量寿佛的寿命。由此可知生到西方寿命无量,菩提路上一丝毫障碍都没有,等觉菩萨为了速疾圆成佛道,所以皆愿往生西方。

  《经》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解》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释提桓因’译为‘能为主’,即忉利天王,欲界第二层天,三十三天之天主,又名帝释天,中国人俗称玉皇大帝。其他宗教所说天主,即是忉利天王。我们细心观察各宗教的典籍,以及其理论修行方法,似乎都离不开忉利天,再往上必须有禅定工夫,修清净心。假如禅定修成功即生到色界四禅天。如有禅定基础而未修成功谓之‘未到定’,只能生到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想生四禅天,除禅定外,尚须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才能生到色界。诸佛菩萨何处缘熟即到何处教化众生,三途中及诸天均有佛菩萨讲经说法。唯四空天不接受佛法,他们以为已证大涅槃。如果说其他宗教排斥佛教,乃是暂时的,他如生天,将来与其天主均蒙佛菩萨教化,日后仍会学佛。上从等觉下至地狱众生均为净土法门所摄,九法界平等修行,平等成佛。佛四十九年说法,唯此一经为普被三根,利钝全收。到此通序中之证信序讲完,以下是发起序,亦称别序。

  (二)、别序

  《解》发起序也。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倡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经下卷。自倡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净土为何称之为‘妙门’?知其妙之所在,才能体会其殊胜。妙在方法简单,只要能老实念佛,不管懂不懂,皆有成就。把理论搞清楚,念佛谓之理念;如不懂,只老实念下去谓之事念。工夫平等,所以这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一生平等成佛,此之谓妙。我们选择这个法门与文殊普贤菩萨相同,修行方法也一样,生到西方所得的果位当然也相同。

  此法门至为深妙,不但普通人问不出来,大智舍利弗乃至智慧第一法王子文殊菩萨也问不出来。佛说法要有人启请,这个法门太深了,谁也想不到。所以佛观察与会大众机缘成熟,不需弟子启请,自动宣说这个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十二分教中称为‘无问自说’。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圆成佛道时,他就想把这个法门向大家宣说。但在当时众生机缘未熟,所以先从大小乘经教说起。俟机缘成熟,不问自说,使众生获四种利益,称之为‘四悉檀’。‘悉’是‘普遍’,‘檀’是‘施与’。(一)世界悉檀。把世间一切事实真相向众生宣布,令其生信乐之心。佛法首先必须令众生生欢喜心,如不能使众生和睦相处,必导致社会不安,故佛法以世间利益为第一。(二)为人悉檀。观察众生机缘,对机说法,得生善利。如今天的大病缺乏伦理道德,社会不安。为其说四维八德,使众生起善愿善行。(三)对治悉檀。说法对治众生的毛病,使其断恶。(四)第一义悉檀。前三种属世间法,第四种属出世间法,使众生悟道证果。

  现在佛介绍西方确有极乐世界,也确实有阿弥陀佛。众生听了生欢喜心,发愿求生,此为世界悉檀。听了之后,执持名号,善根福德圆满现前,得到生善的利益,即是为人悉檀。以真诚恭敬之心,昼夜不断念一句佛号,身口意恶业不起现行,把烦恼压下去即是对治悉檀。念佛念到工夫成片,生西有把握,想何时去,就何时去,可以生死自如,即第一义悉檀。

  下面一段经文‘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蕅益大师判为发起序,乃大师独到之见。古来大德均判为正宗分,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大师也有例可援。他说隋朝智者大师注解梵网经菩萨戒本,将前面偈颂判作发起序,这是他的根据,也是大师谦虚之表示。中国出家人受菩萨戒均以梵网经戒本为依据。台湾近年来亦有用优婆塞戒经中之璎珞戒本,比梵网经戒少,只有六重二十八轻。前面有四句偈:‘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智者大师把这段经文判作序分。佛未经启请就把自己地位名号说出来,与此处经文的例子很接近,判作发起序。

  《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此段经文提出三项事实:(一)从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经十万亿佛国土有一个极乐世界。(二)其土确有一位阿弥陀佛。(三)阿弥陀佛现在正在那边说法。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聚苦。第一安稳之谓。如下廉释。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净土法门确为甚深难信之法。佛在本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智慧者善根福德圆满具足,能直下承当,深信不疑。一切众生无论什么根性,净土法门都能包容使其成就。如上上根文殊普贤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就要堕阿鼻地狱众生都有份。其他经典度脱对象不等。如华严、法华只能度上上根人,下中辈无份。阿含经度中下根人,上上根不契机。惟此经三根普被,绝待圆融。祖师们所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了四句宗旨。第一是唯心为宗。所有一切大小乘经典皆是唯心为宗。第二是唯佛为宗。此佛即指阿弥陀佛,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即能成就。第三是绝待圆融为宗。如华严、法华可以当之,本经亦不例外,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第四是超情离见为宗。

  从古德所说之宗旨观之,乃知此法门超出一切大经大论,根据历代祖师大德观察所得的结论大致不差。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解中所引用隋唐古德所说,一切圆收圆超经典以华严为第一,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算圆满。华严与无量寿经比,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是夏莲居老居士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内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愿为第一,在四十八愿中,古德公认第十八愿为第一。佛说阿弥陀经就是解释第十八愿,十八愿说十念必生。由此可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由此生起真诚信心,乃是有大善根大福德者。念这一句佛号就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深信一句佛号包括戒定慧三学。一心执持名号无一杂念,即是诸恶莫作。一句佛号无量功德均在其中,即是众善奉行,大乘菩萨戒具足了。一心称念,一心是定,定学具足了。信愿持名是第一智慧,慧学具足了。此三学是究竟圆满的三学。古德说,此是修学成佛最近的路。大乘与小乘比,大乘走近路,大乘法门与禅宗比,禅又超近。禅与净相比,净又更近。经中说一日至七日即能往生,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中不乏其例。证明经中所说真实不虚。道理明白,一听就相信,如法修持,并不怀疑,此人的根性在菩萨之上。

  ‘西方’是标示极乐世界现在的处所,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看似遥远,其实临终时佛来接引,往生乃刹那间事,不必再打妄想。罗什大师译此经时,顾念我们都是带业之人,凡情未断,难免有想家时候。西方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可以看到家亲眷属在那一道。如欲照顾他们,刹那间即可返回娑婆世界。‘从是西方’乃指大千世界之西,而非地球之西。现在天文学有所谓黄极,我们地球有南北极,银河系也是转的,它的轴端即叫黄极。从前一般人猜想,佛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概就是指的银河系。佛的法运不过一万二千年,银河系的角度可能只转一、二度,这种说法也讲得通。如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根据经文说,一个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名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千世界。

  或者有人要问,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如果极乐在东,又要问何故在东?这种发问等于开玩笑。况且若在十一万亿佛土,回头看极乐,则极乐又在东边,方位焉有一定。身体是正报,身体靠以生存者如饮食衣服居住环境以及世界谓之依报。此世界名‘娑婆’,意为‘堪忍’。世与界二字在六书中谓之会意。三十年为一世,过现未谓之世为时间。横约十方,以定疆隅为空间。时空合一谓之‘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称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西方世界分四土:

  (甲)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者所居,带业轻重不同,故又分三辈九品。修行应尽量消除业障,生西品位可以增高。‘五浊’一词,兹先略予说明:(一)劫浊。‘浊’是污染,‘劫’指时间。众生罪恶深重所感召之乱世,人民疾苦,在历史上所谓黑暗时代。(二)见浊。即众生对人生宇宙的观察生错误之见,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自以为对。(三)烦恼浊。对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训怀疑,违其教化,不肯奉行。又行事钞资持记曰:烦恼浊即五钝使。(四)众生浊。乃见浊烦恼浊之果报,即生活环境的污染,例如空气水资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变化皆属之。(五)命浊。寿命减短,不能享天年,为修行之最大障碍。今天读到这段经文,深知佛有先见之明,几乎完全针对现在这个时代说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可知断除诸恶,恢复清净,必须由心地上下功夫,心净则土净。身心是正报,环境是依报。佛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故修心为第一。

  (乙)方便有余土。权教菩萨以及阿罗汉辟支佛所居。西方世界无二乘纯是菩萨。带业往生,烦恼未断,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也是菩萨身份,不是小乘。不过初信位菩萨只一年级,若到了七年级,见思烦恼断了,真正得到身心清净,即到达方便有余土。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即生到方便有余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以及权教菩萨,执著重,用分析方法,觉悟了身心世界都不是真实相,知万物是一合相。无论动物植物矿物都是由一个基本物质组合的。由析空观契悟实相,这种方法拙笨。另外一种聪明人,一听佛说即能悟到体空观,谓之体空巧度,比较巧妙。若用天台四教来比,藏通别圆四教,根性最利的是圆教,其次为别教,再次为通教藏教。以上所述似较复杂,惟依大师解释,佛土有四,各分净秽。‘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虽在同一佛土,其中净秽仍有等级之不同,希善于体会。

  (丙)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庄严土,即华严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到达这个境界,乃见性地位。就净宗说,为理一心不乱。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密诀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要问,水到渠成。若要问如何才算是理一心,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心不清净。乡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她可能念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临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均为天台宗的名词。天台大师讲修行方法有‘三止三观’。先观空,再观假,后再观中。此为次第三观,契中下根之机。利根人在一念中即空即假即中,圆满三空三观,没有界限。在一念中修三观即在一句佛号中。能念之心在那里?不可得。所念之佛在那里?亦不可得。从体上观察,俱不可得,当体即空。事上有是假有,事相宛然。空与假是一,空不碍假,假不碍空,空假一如即中道,在一念当中,空假中均具足。理事明了之后,统统放下,不去理会,这一句佛号与一心三观相应,真正念成功了,见思尘沙无明都没有了,就圆断三惑,圆证三德,就见性了,般若智慧现前,通达一切法,过现未均现在眼前,得大自在,达此境界,得到念佛三昧,也不要生欢喜心,一欢喜这个境界就没有了。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廉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丁)常寂光土。一般大乘经中说常寂光净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天台家讲法,藏通二教只断见思烦恼,未破无明,当然就不算了。别教成佛证入常寂光土,但别教与圆教比较,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谓之法身大士,十地菩萨加等觉,无明破十一品,妙觉就成佛了。成佛共破十二品无明。无明总共有四十二品,才破十二品,还有三十品未破,此为别教佛。其所证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秽土,圆教佛四十二品无明统统断尽,圆满证得佛果,他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净土。净土法门非常奇特,即使带业往生者生到凡圣同居土,亦能享受常寂光土的境界,其他经论法门所无。因为上面三土不是我们凡夫在一生中能够证得的。我们想断烦恼实在不容易。纵然断了见思烦恼,也不过是小乘阿罗汉或圆教七信位菩萨的地位。若想生到方便有余土,一生难以作到。至于实报土与寂光土更甭提了。惟有凡圣同居土,只要能伏住烦恼就行,伏比断容易。但是伏烦恼也要下一番工夫,烦恼虽有,使其不起作用。在通途方面用定,定可以伏住。净宗法门用一句佛号即可伏住,比禅定容易太多了。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行了。正念就是一句佛号,古德常说:万缘放下,提起正念。除一句佛号外,所有一切念头都是妄想,没一样真实的。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念头。

  我们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往上升不可能,不过其余三土的受用均能得到,实在不可思议。其他诸佛世界必须见思烦恼断了,才能享受方便土的受用,无明破一分,才能得到实报土的受用,一定要凭工夫。

  经上讲到达西方即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如不能同时享受上三土的境界,如何能见到诸上善人。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而我们见不到阿罗汉菩萨,更见不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在西方天天与他们见面,因为有这种事实,佛在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读到此处,了知信愿持名,必能得到经中所说的殊胜功德利益。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理,报身化身是事。理是能变,事是所变。理即经中所说真如本性,华严说一真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说不思议解脱境界,都说的是这一桩事情。与此一真法界同义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何以说许多名词?目的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叫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才能真正体会到其真相。哲学家讲宇宙万有的本体即是法身。报身是讲智慧。报身是能证之智,法身是所证之理。理与智是一不是二。在哲学里能与所是相对的。佛法讲能证之智与所证之理是一个,不能分开。化身又叫应身是利益众生的。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诸佛菩萨是随众生而应的。诸佛菩萨的三身明显,我们的三身不明显,因我们的心被妄想执著七情五欲所迷。佛的教学只是破迷开悟,悟了,法身即证得了。我们现在的身是业报身,随业受报。六道轮回是自己迷失了自性,造善恶业变现出来的。如何恢复三身,如何得三身的受用,乃是佛所教导我们的主要课题。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理与事是一,性与相是一,此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法身。‘报身单’,指能证的功德智慧,彻底正确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谓之智慧,称之为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此是他受用。为什么有生老病死?因为我们有自受用,即自己图享受。诸佛菩萨没有自受用,身也没有相,其相是他受用,所以他没有生老病死。佛法讲无我,对自己讲无我,对别人讲有我,有我是他受用,为教化众生觉悟的工具,所以佛菩萨身是随众生感应而现。观音三十二应身是大类,完全无心也无念头才能感应。如敲钟,大敲大鸣,小敲小鸣。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都是逢问即答,不加思量。所以学佛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一念不生,单用一句阿弥陀佛,以一念止一切妄念。此法门巧妙容易,一念比无念容易修。过去看到许多大德接引众生的方法是用身教,无言语。有的用言教,为其详细解说。因人因事而异,均能使众生得益。法门无量无边,其目标是一个,殊途同归。

  ‘法身复者’,第一种自性清净法身。此指本体,亦即法身单,我们大家都有。第二种离垢妙极法身。从事相上讲,‘垢’是无明烦恼,亦圆教如来果位,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称他为‘离垢妙极法身’,因为等觉菩萨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不能称为妙极。妙极法身成佛者有,菩萨以下没有。‘报身复者’,分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般若经讲的实智即是自受用报身。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自受用是无知。佛为众生说法是权智,佛自己受用是实智。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其心是真清净。

  ‘化身复者’,分示生化身与应现化身。示生化身如佛住世间,同世人一样,讲经说法,八十岁圆寂。应现化身是临时感应出现。过去周邦道先生的夫人在抗战前住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萨化缘,乃是菩萨应现化身。周家住宅甚大,有三进。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到他家向周夫人化缘,化五斤香油。当时周夫人尚未学佛,未曾首肯,把这位出家人敷衍走了。周夫人事后想起我家有三道门,均未开启,这位出家人如何进来,殊属不解。后来到台湾将此事向李老师谈及,李老师说,这位出家人就是地藏菩萨。周先生夫妇听后非常后悔。

  ‘佛界化身,随类化身’。此单指以佛的身相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他各种现身即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大师唯恐我们听后生执著就坏了。从理上讲有体相用,从佛界讲有三身,这三件事是圆融的,不纵横,亦无差别,如有执著即有过失。说法听法都要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说法的人说法清净,听的人不执著言语、名相,不起分别执著,听说有觉有悟。经上说的阿弥陀佛究竟是那一种身?凡圣同居土所见的阿弥陀佛是示生化身。释迦佛三千年前在世出现也是示生化身。虽然同是示生化身,而其精神全不相同。释迦佛示生有一点随缘的味道。佛出现世间,当时世间人寿百岁,佛八十岁圆寂。第一是化缘已尽。第二是魔王波旬启请,对佛说,你度化的众生够多了,可以入般涅槃了。佛答应他乃是随顺世缘。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生化身,他创造一个极乐世界,所感应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愿望,身相与国土均是示生化身,与一切诸佛度化众生不一样,非常特殊。就化身而言,他也是报身,也是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因其寿命太长,虽然将来他的化缘尽时入般涅槃,观世音菩萨就在极乐世界成佛以继其位,但在何年,无人能算出来,前面已详述。我们往生到西方,寿命智慧神通德能均与阿弥陀佛相同,人人有份。如把此事实搞清楚,方知念佛求生净土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其他全是假的。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此二‘有’字非常重要。‘具四义’,即‘四悉檀’。第一、世界悉檀。佛以法施与一切众生,‘的标实境,令欣求故’。极乐是真有,阿弥陀佛也真有,令众生心向往之。第二、为人悉檀。‘诚语指示,令专一故’。佛以真诚的言语指示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实践,帮助众生往生净土,圆成佛道。相信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赞叹句句真诚,使我们生起真实信心,专学这个法门,这一生一定圆满成就,得生善之利。第三、对治悉檀。大师说:‘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此段解文讲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是乾闼婆城。乾闼婆是幻化的。阳焰亦非真,如庄子所说的野马(野马见庄子逍遥篇。意指高空中游动云气之形如野马,言其虚幻不实。)大陆北方平原中地气远看如水,近则无,渴鹿奔趋欲饮,总是找不到。‘非权现曲示’是对李长者说的。李长者唐时人,了不起的大德。华严经自古至今只有两个最著名的注解,一为清凉大师的华严疏钞,一为李长者的华严合论。李长者在华严合论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权现的,乃阿弥陀佛方便接引众生的设施。此处大师驳覆李长者的说法,故谓‘非权现曲示’。菩萨误解西方世界的很多,李长者说这句话又何足为奇,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世界惟有诸佛方能究竟。‘缘影’是众生把六尘缘影的现象认为是自己的心,也是虚妄的。另外‘保真偏但’是指小乘人证得偏真涅槃。世尊说小乘涅槃如中途站,非究竟目标。此是破魔邪权小对净宗错误的见解。第四、第一义悉檀。大师说:‘圆彰性具,令深证故。’教我们得证果的利益,‘圆’是‘圆满’,‘彰’是‘明显’。一丝毫隐瞒都没有。‘性具’是说明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心外之法,与大乘圆教经论所说的完全符合,确实有理论根据,令我们深信不疑。正因为他自性本具,使我们一定可以往生证果,更加深了信任。如仍有疑,对于往生净土必发生最大的障碍。蕅益大师为什么作弥陀要解,莲池大师为什么作弥陀疏钞,他们的用心都是要使我们断疑生信。

  《解》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末来未成。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言略意周矣。初序分竟。

  此段解文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佛与大众在作什么。‘今’指今世,非过去非未来。佛观察世间众生根机,说我们耳根最利。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拣选圆通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无始劫来,从来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因此佛在世四十九年都是用音声讲经说法。众生生到西方,习气仍在,阿弥陀佛也是用说法教化众生。大经中说十方众生根性不同,有的眼根利,也有的舌根利,如香积国,以香饭作佛事。西方世界是六尘说法,任何根性者均能得益。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六道中人的寿命不长,天道寿长。天上第一层是四王天,四王天一天是人间五十年,其寿命为五百岁。如此计算,四王天天人寿命合人间九百一十二万五千年。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寿命一千岁。忉利天人寿命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愈往上天人寿命愈长,福报亦愈大。地狱的寿命亦长。李老师在台中慈光讲座所编佛学十四讲中曾提到地狱的一天合人间二千七百年。中国号称有五千年历史,而在地狱只过了两天。楞严经讲地狱特详,易进难出,令我们有所警觉。饿鬼道的寿命亦长,鬼道一天是人间一月,其寿数千岁。民国初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曾作过东岳大帝的判官,每晚到阴曹去判案,曾见到唐宋时代的人,并与他们讨论文章。这是他的女婿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畜生愚痴,命短心量小,局限于它的生活小范围,执著它的身就是它自己,死后依旧受畜生身。佛世时建造祇树给独孤园,佛在地上看到一窝蚂蚁,佛就笑著说:这一窝蚂蚁曾经历七尊佛仍未脱离蚁身。六道中能接受佛法者只有人道,天上快乐,三恶道太苦,均不易学道。佛在经中说,人身最可贵,示现成佛度众生一定在人道。人道闻法容易觉悟,悟后即能超出三界,永脱轮回。如得人身而未能遇佛闻法,或闻而未能认真修学,人生有何可贵。我们闻法并非佛直接对我们说的,故闻了未能开悟。佛当年讲经,一部经未讲完已有多人开悟证果的。现在听说阿弥陀佛在西方正在说法,机会难得。

  世尊在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的寿命是无量寿,他在西方示现成佛只有十劫,我们若去了,将来在西方是元老阶级。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如亲自听阿弥陀佛说法,焉有不开悟的道理。古人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真明白了,一定万缘放下,死心蹋地念一句佛号,依照弥陀经的方法修学,这一生决定见佛,见佛之后常随佛学,焉有不成就的道理?

  复次,‘二有现在’,此四字是劝信,‘世界名极乐’是劝愿。世间苦难太多,事事障碍重重,不如意事常八九,这一生体验中,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如此。如今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之所在,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而且佛说,只要你肯去,人人可去并不难。‘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阿弥陀佛天天在那里说法,能成就我们的学业道业,方法只念一句佛号,所以佛号排在行门。‘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此节解文配在佛法僧三宝上。佛法僧同一实相,实相是真心本性。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由前面理论事实生起信心愿心,执持名号,求愿往生,是本经的宗旨,亦即佛说本经之用意所在。信愿行成就,对此事实绝无疑惑,有强烈愿望,能舍弃身心世界,佛号二六时中不断,必定往生,见佛闻法,心愿就圆满了。世尊讲一切经论,内容深广,有事理性相,心所缘者甚广。此法门只缘一位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一切不攀缘,不杂余事,无比的清净。从教学上说,任何教诫皆不能与此相比,言语不多而意义周圆。至此序分说竟,以下是正宗分。

正宗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讲述

  (一)、广陈依正以启信

  《解》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蕅益大师这几句话为古来大德所未道,与净土三经宗旨完全吻合。难得他为我们末法众生发明此说。往生西方最重要的条件是‘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西方有四土三辈九品,品位高下即在持名之深浅。‘深浅’以心中清净为标准,所谓深是信深愿深,所念佛号亦深。信愿持名为三资粮。大师解释本经序分正宗分与流通分中均各有信愿行之含义,此与其他大德不同之处。应知信愿是慧,行是福,念佛人是福慧双修。念佛修的福慧是世间第一等福慧,大家不要怕无福,一切法门中此法门最容易,现在这一生你就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福慧。

  有人说:我要天天念佛,生活怎么办?你不要怕,真正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菩萨供养你。释迦牟尼佛当年应住世一百年,而八十岁就圆寂了,还有二十年福报留给世间学佛的四众弟子。有一年结夏安居,灵源老和尚请我在基隆大觉寺讲楞严经。讲堂在天王殿隔壁,当时我劝在场四十多位男众,少作佛事多念佛,如果庙里没有道粮,大众挨饿,韦陀菩萨要撤职查办。如自己找生活,韦陀菩萨乐得消遥一番。不必愁道粮,一心办道,诸佛护念,龙天拥护,福在其中。唐朝道宣法师,律宗祖师,中午一食,每天由天人送饭的事为大家所熟悉。最大的福报是一生永脱轮回,往生净土,圆成佛道,乃诸佛菩萨所羡慕。信愿是动力,为前导,念佛为正行。

  《经》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解》众生是能受用人。等觉以还皆可名。今且约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

  经中凡是提某人的名字是令人注意,下面有很重要的开示。佛叫著舍利弗说:‘彼土何故名为极乐?’舍利弗并未答话,因为这是佛果地上的境界。舍利弗未成佛,他无话可答。于是佛继续说,那个世界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我们这个世界有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身有苦、乐两种受,心有忧、喜两种受,如无以上四种受,就是‘舍’受。舍受是短暂的,如保持长久就是‘定’。虽然到了四禅八定还是舍受,而非三昧。如超过八定到九次第定就超越三界了。

  ‘众生是能受用人’,‘众缘和合而生者’谓之‘众生’。人是众缘和合而生,毛巾也是众缘和合即生,无有一法不是众缘和合,等觉以下皆谓之众生。九法界除六道外,声闻缘觉菩萨皆为佛的学生,五十一个位子,等觉最高。在西方享受是平等的,西方世界之外,九法界众生享受皆不平等。娑婆世界苦多乐少。苦是身心都受到压力,乐的时间不久谓之坏苦。非苦非乐是舍受,心不能常保谓之行苦。经中说三苦八苦。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盛’。生苦,佛在经中说的非常透彻,神识在母腹中十月,感受如在地狱。母饮一杯凉水,如在寒冰地狱,饮一杯热水,如在八热地狱。出去之后把前世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出生时如夹山地狱,出来一接触空气,如风刀地狱。病苦老苦摆在眼前,人人皆有直接间接的感受。死时神识离开身体,如生龟脱壳。学佛有真工夫的人,老病死皆无,年老体健,临终预知时至,无疾而终。以上是生老病死四苦。第五是求不得苦。欲望太多,无法达到。第六、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想碰头,偏偏遇到。第七、爱别离苦。心爱的人要生离死别。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即生理与心理的造作。五阴是因,前面七种苦是果。

  ‘乐是坏苦,不久住故’。如麻醉剂,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乐会变苦,苦不能变乐。例如跳舞是乐,连跳三天三夜,乐变为苦。三天不吃饭,苦不堪言,到了七天,更苦,绝不会变乐。非苦非乐固然好,但有行苦,俗云‘青春不住’,刹那刹那衰老。说真话,从生下那一天就一直往坟墓奔驰,从无暂息。极乐世界永离八苦,苦乐是相对的,西方苦乐均无,乃名极乐。这种境界不可思议,我们不但说不出来,而且想像不到。极乐的境界在华严经中说的最详细,读华严可以想像西方的殊胜庄严。过去慈云灌顶法师,清乾隆时人。著作甚丰,将娑婆与极乐比较,以苦乐言,此土遇不到佛是苦,往生西方后花开见佛是乐。此土闻法很难,西方六尘说法。此土恶友牵缠,不能称心修道,西方有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解》一往分别。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众会等乐。方便体观巧。无沉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一往’即大概也。说明西方四土大概状况。‘同居五浊轻’,此以西方世界与娑婆比较而言。带业往生之人,见思虽伏而未断,确有带过去的五浊,然而比较轻。轻的程度,人天乘不能与其相比,‘无分段八苦’,‘分段’为阶段,就大的分,一生为一阶段,来世又一阶段,此指轮回。若细分之,一刹那为一阶段,刹那生灭,迁流不息。

  古时环境单纯,人心厚道,容易觉悟。对于善恶因果报应,耳熟能详,起心动念均甚小心。现代人认为科学昌明,从前所说善恶有报都属迷信,以致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此种事绝非信则有不信则无。俗语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刻未到。’‘自在游行’,在此世界旅游,虽无区域限制,但须签证,且只限于地球。生西以后可到任何国土,与世间比几如天壤。‘天食天衣’,西方物质生活一切衣食供应,随心所欲。西方人本不需要饮食,因众生无始劫来饮食已成习惯,仍有吃饭念头,养成习气。‘诸善聚会’,古德说,人世间生活最可怕的是同行,同行是冤家,有利害关系,难免彼此嫉妒。西方善人相聚,一心修道,并无诸苦而有四土之乐。

  ‘方便体观巧’。方便有余土之人已断见思,念佛工夫深,得事一心不乱。‘体观’是智慧更高,领悟力强,知万法皆空,一切法了不可得。在娑婆世界小乘人修到此种境界谓之入偏真涅槃。宇宙人生的真相要由三方面体相用去观察,体是空的,绝得不到,相是有的,可以享受,要用中。中国古圣先贤会用中。佛家谓之‘中道’,儒家谓之‘中庸’。佛说凡夫用有,故感受诸多烦恼。小乘人用空,常在定中,不起作用,因而沉空滞寂。菩萨会用中,两边不著,非常活泼,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受游戏神通等乐。

  ‘实报心观圆’。实报庄严土用中,前面讲的次第三观,有次第,有等差,空假中三观,就有隔别不融之苦,大乘菩萨如此。一心三观即无此现象,任拈一法即空即假即中,三第圆融,无隔别不融之苦,即华严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菩萨同我们打成一片,合光同尘,而受用完全不同,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有苦乐忧喜舍,菩萨没有,已入不思议无障碍境界。

  ‘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寂光土是四土中之最高者。‘法身渗漏’即真如本性上的烦恼尚未去得干净。佛法讲真妄,真是本有,妄是本无。华严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这一句话把我们凡夫的病根说出来了。佛法的修学不过是把妄想执著除掉而已。但求去妄,切莫觅真。执著发展为我执,破我执即证阿罗汉。换言之,如有我执即不能出三界。如有法执即不能见性。佛法大小乘法门皆可帮助人出三界。我执发展成烦恼障,法执发展成所知障,佛法自始至终破二执而已。方便土以上我执没有了,同居土我执还有。我执没有,法执破大部份,还有一点残留,即谓之‘法身渗漏’。寂光土法执断尽,真如本性圆满显现,他的受用是‘称性圆满究竟乐’。大乘实报土的菩萨,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初住菩萨与佛均可谓之‘称性’,一个圆满,一个不圆满,但都称性。此四土苦乐之大概。

  ‘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这几句解文要牢牢记在心里,乃一切经论法门所无,此经为一切佛经中称为第一经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是带业往生,此业即我执法执,所用方法是信愿持名。对于阿弥陀佛以及西方世界绝对相信,是信。一心一意向往西方想见阿弥陀佛,是愿。具如此信愿,念这一句佛号,是持。持名念佛之善根福德即同阿弥陀佛与释迦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最后修行成佛都是念佛成佛的。

  ‘圆净四土’,圆是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不能称圆满,而我们带业往生即能圆净四土,圆受诸乐。蕅益大师说这种话是否过份,请各位念无量寿经第六章四十八愿,看看是否如此,大师所说是根据经典来的。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值得庆幸。

  ‘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佛为什么说极乐最胜,厌苦求乐乃人之常情。俗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富贵穷通乃至生死,皆有定数。求是妄想,求神明保佑,求上帝降福,都是迷信,无济于事。佛教我们欲求好报,唯有修福积德。修因即能得果,施财得财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不可吝财亦不可贪财。此世间的小因小果,念佛是最上无比的大福德,直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善因善果作为我们现在的修因,念佛的果报可以超越六道轮回,生到西方即身成佛。十方一切佛刹均有四土,其中凡圣同居土若与西方之同居土比就稍逊一筹。娑婆世界凡夫想超越六道是一桩非常困难之事,烦恼断尽才能超越。四禅八定可以控制烦恼不起作用。四空之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天可控制八万大劫,皆属世间禅定,到了九次第定成阿罗汉才能出三界,实在不容易。如今只要具足信愿行,老实念佛,即可横超,不必经过四禅八定,万修万人去。纵然造五逆十恶,如果报尚未现前,仍然可以从容优入西方世界。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段经文说明西方世界地利之乐,亦即居住的环境。各位如有休闲时间,可到大陆北京皇宫参观,其建筑有一道一道的栏干。‘栏楯’即栏干,栏是横的,楯是竖的。‘罗网’在中国未看到,日本仍有。日本佛教亦很兴盛,寺庙保养的非常之好。说到日本,近百年中欺负中国人,造成莫大的灾难。当到日本参观时,对于这个民族不得不佩服。他们全心全力吸收西方科技文明,而对于自己固有古迹保护得非常完整。他们的寺庙都是唐宋时代建筑的,其建筑之结构是用汉唐时代的模式,殿宇很大,一尘不染。所用材料即使有损坏,在修复时仍用同样的材料恢复原状。殿宇之宏伟整洁,不能不叫人敬佩。我们看了之后生惭愧心,尤以中国古礼上所讲的风格在中国已见不到,礼记所讲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仍然保存著。日本人穿的衣服叫‘和服’,又称‘吴服’,吴越春秋战国时代的式样,一直保留到现在。在中国已绝迹,对古迹之爱好与保存,实为世界第一。在日本大的寺庙,我们看到罗网,用铜丝制作,保护梁栋,梁栋都是高级艺术品,另外还可以防止雀鸟作巢。‘七重行树’,‘行树’是树木。‘七’指四方上下当中,代表圆满之义,并非数字。蕅益大师说,‘七’是表‘七科道品’,‘四宝’代表‘常乐我净’,皆是表法,而其表法并不止此,以上诸义在无量寿经中皆有详细说明。

  《解》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围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

  此是总说西方世界之殊胜,殊胜由那里来的?一个是自功德深,一个是他贤圣遍。我们发愿往生西方,在此世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非常困难,因为修学环境障碍甚多,处处有阻挠。生西之人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复与西方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西方世界无一有恶念之人,在一切佛刹中推为第一。大师在此文中对于七的表法只略举一种,即七科道品(七科道品即三十七道品,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宝’是性德,即‘常乐我净’。通常说,法身、般若、解脱三种,各有常乐我净,可谓遍一切法,但见性的人才有。凡夫在迷,对这四字有名无实,我们感觉此世界是无常、苦、实有、不净的。如自己无真实功德,常乐我净觉察不到的。在此世界事事物物均有常乐我净四德,我们看不出也想不出。十方世界往生西方者,无量无边,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一人如何能教导如此众多之人?殊不知阿弥陀佛的化身无量无边,化身与真身无二无别。因此每一往生者随时均可见到阿弥陀佛。经中说西方宝树众多,每棵宝树下均有西方三圣在那里说法。‘周匝围绕’是无量化佛菩萨,即大师所说‘他贤圣遍’。一般讲‘贤’指三贤,‘圣’指地上菩萨,此处‘贤’指‘诸菩萨’,‘圣’指‘阿弥陀佛’。

  《解》此等庄严。同居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大师又解释四土庄严的因缘,同居土是增上善业所感,‘增上善’即‘止于至善’,此种善业所感得的同居土,凡夫不可能修到,此所指‘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即‘增上善业’,世出世间的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此善能令人横出三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何况佛在此经说,信愿持名老实念佛即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凡夫看念佛人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肃然起敬,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马上就成佛,龙天鬼神一起拥护。第二种是圆五品观所感。天台智者大师依观无量寿经修行即观想观像之法,临终时徒众问他往生西方的果位,他说他的地位只是圆五品,圆五品是凡圣同居土。他说他一生弘法利生并未专修。言外之意,如果专修,品位要高。天台家说五品,第一是随喜,二、读诵,三、解说(讲经说法),四、兼修六度,五、正修六度,此为凡圣同居土之业因。包括了一切大乘的修学法门,如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慈舟大师所说一心三辈,即圆五品观所成就,以其成就回向求生净土亦能得生。同居土是‘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缘’是因缘生法。我们这个世界是缘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缘生的,其差别是西方胜妙五尘,我们的五尘是不殊胜也不妙,何以有差别?前面两句说的很清楚,到西方世界的人最低的条件是增上善业。我们造的是善恶业,是染业不是净业。所以称为秽土,严重污染,首先是心地污染,其变现出来的世界是六尘皆污染。

  《解》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方便土已断见思烦恼,而尘沙无明未断,其业因是即空观智,以及相似三观。此皆圆教教义,三观是空假中,相似三观即圆教中之相似位,实际上其用功方法即一心三观,空假中在一念中圆满具足,此其业因。其所感的净土是妙真谛,亦即圆教中所说不思议真谛。‘无漏五尘为体’,我们这个世界叫有漏,净土叫无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有烦恼及妄想即是有漏,如茶碗有裂痕,装水就漏出来,比喻真如本性出了问题,真性中的功德就漏失了,毛病出在烦恼,自性中之般若智慧无量功德就漏掉了,被它障碍著不起作用,有也等于没有。凡圣同居土的人烦恼未断,其所享受的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变现的,称为‘胜妙五尘’。方便有余土自己有一分功德,连同阿弥陀佛的加被,称为‘无漏五尘’。

  《解》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方便土偏重在自己修行,自己的智慧德能尚不足,纵然利他,实际是自利。实报土不同,自己能力健全智慧显发,偏重在利他,利他即要入假,到十方世界助佛教化。众生有感,菩萨即有应。知此原理,即不感奇怪,法身遍一切处。如电波遍一切处,只要拨对了频道即能听到。菩萨化身亦复如是。众生有心感,佛菩萨无心应,应的方式随类化身。以前此理很难懂,现在可以藉科技以证明佛学中许多不思议事。三观中真假中,‘真’亦叫空观,观一切诸法之本体,‘假’是观一切诸法之相,‘妙假观智’是知道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如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之谓妙,亦可称分证三观,圆教不思议三观,此系圆教分证菩萨,即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净宗讲是‘理一心不乱’,所感净土是‘妙俗谛’,也是圆教不可思议的俗谛,即真即假即中,空假中在一念当中觉察到的是观智,外面的色相确是空假中,就是不思议的三谛,无一法非妙三谛。‘无尽五尘为体’,与华严所讲相同。世界无量无边,一切凡夫生死轮回之处,亦诸佛菩萨接引度脱众生之处,众生无量、世界无边,诸佛菩萨亦无量无边,无尽五尘为体,显示佛法广大无边。

  《解》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到此地佛的果位超越了四十一位菩萨,此时无明烦恼完全断尽,自性功德圆满而没有一丝毫缺陷,宇宙人生真相才圆满现前。此地所说的‘中观智’是‘究竟三观’,在大乘修学里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天台大师所说的‘三止三观’,其内容可以贯通宗门教下,净宗虽然专念一句佛号,这个佛号工夫念的有浅深不同,在境界上亦不违背三观的原则,例如净宗常讲的事一心不乱与理一心不乱。至于工夫成片,也包括在事一心不乱之内,因为成片是事一心里最浅的工夫,能控制见思烦恼不起现行即谓之‘成片’,如见思断了即圆满的证到‘事一心’,断了四十一品无明,即圆满的证到‘理一心’。这一句佛号也要经过这些境界,与天台大师所讲的止观内涵相应,其所感的净土是‘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此刻色声香味触五尘完全是自性,性德所现,为常寂光土之理体。此段释文含义很深,境界甚高,老修行人多少也能体会几分,到此地才达到究竟圆满。西方虽有四土,与十方世界四土不同,十方四土是各别的,同居土见不到实报土或方便土的菩萨罗汉。西方世界四土的贤圣在一起。凡往生者均能见到,此其殊胜处,为各大乘经典所未道者。

  《解》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境。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

  西方世界真实状况,四土圆融,佛为我们介绍西方完全用凡夫常识比例而说,西方有声闻菩萨各等级,此佛之方便说法,使我们容易了解,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状况,实际上有四土而是圆融的,没有隔别。说人天表示因缘所生法,说罗汉表示即空,说菩萨表示即假,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佛表示即中,四土皆中,此言说方便,实际上极乐同居净境,真俗圆融,即空即假即中不可限量。

  《解》问。寂光唯理性。何得有此庄严。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

  行者研究经论涉猎多者,即会提出疑问,认为四土前三土是事,而寂光土是理,事有相,理何以有相?何以说庄严?殊不知,事与理是一,不是二,事可以说庄严,理当然也可以说庄严。从事上讲,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全体都是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说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不但阿弥陀佛如是,一切诸佛的依报均无例外,只是凡夫与诸菩萨的观感不一样,佛是觉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觉,差别在此。如论事理,凡圣一如。如寂光土不具足胜妙五尘,与小乘罗汉有何区别。小乘罗汉灰身灭智入偏真涅槃,什么都没有,万法皆空,如四空天。而佛则有胜妙五尘,广作佛事,普利众生。

  此段解文给我们几点启示:(一)法界原本一真,华严说的透彻,法界本来是一真,真不变,假会变。带上有色眼镜看外面的颜色全变了。其实外面并没变,本来是一真,变为十法界,十法界是错觉,不是事实,事实是一真。错觉之发生在妄想执著,随妄想执著看法界就不一样,如果把妄想执著去净,一真法界就见到了,原来就在眼前。佛说,十法界唯识所变是假的,一真法界唯心所现是真的。可见真假一如,理事不二,把眼镜摘下来就一样了。经中又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此是唯识所变。能变的是心想,所变的是万物与境界,理虽深而是事实。凡夫只能见同居土,声闻居方便土,可以看到同居土,菩萨能见方便与同居土,唯佛均能见到各土,此是一般的讲法。而生到西方因四土圆融,所以都能见到?佛劝人念佛的道理在此,其他诸佛世界,四土隔离,而到西方的人亦能到十方一切诸佛世界的四种净土,真不可思议。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解》上明住处。今明生处。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八功德水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熟。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也。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底纯金沙。异污泥。

  此段经文说明生到西方是莲花化生,无胎生及其他诸苦,其生处之环境,宝池为七宝所成。阿弥陀佛福极大,无量劫修持,每一往生者至少皆修增上善因,众生福报太大了,所以他的依报环境皆众宝所成,与娑婆完全不同,水也不一样,好处很多,其中最显著者有八:(一)澄清。一丝毫杂质没有。(二)清冷。永远保持同样温度。(三)甘美。非常可口。(四)轻软。能向上流。(五)润泽。不会腐败。(六)安和。无汹涛大浪。(七)除饥渴。不但止渴亦可除饥。(八)长养诸根。使人健康长寿。观经上说,水可绕著树梢流动,极其轻软美观。不但有如此众多好处而且能说法,水流音声,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与大小乘法。水本来是无情之物,阿弥陀佛以其智慧德能使其变成说法的工具,以满足大众闻法之需,实不可思议。

  《解》阶道四宝。异砖石。陛级名阶。坦途曰道。重屋为楼。岑楼名阁。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也。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入法会。见佛闻法也。华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亦有光。然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亦略言耳。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质而非形曰微。无碍曰妙。非形则非尘。故洁也。莲胞如此。生身可知。

  七宝池四周的道路,皆四宝造成,楼是两层,阁有二层三层如宝塔形,屋顶是尖的。建筑材料皆用七宝。楼阁是住处,亦是讲经说法之所在。十方世界众生生到西方皆莲花化生,莲花在七宝池中。花开见佛悟无生,其境界是实报庄严土,皆属法身大士。所见的是佛的报身。花未开时亦能见佛,而所见的是佛的应化身。自己未修到这个境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也可以得到实报土的享受,若能花开见佛是自己真正达到这个境界。

  经中说莲花大如车轮,解文中说轮王金轮大四十里。此言世界上有统治者,其名为轮王,统治全世界者,在历史上尚未出现轮王,佛说统治一个日月所照,四大部洲的单位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日月绕著须弥山转。从前认为是一个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实际上经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黄念祖老居士认为太阳是绕著银河系转,银河系的中心,即天文学家所说的黑洞,此黑洞可能就是须弥山,如此说属实,则一个单位世界即是银河系,统治整个银河系的叫金轮王,管四分之三银河系的是银轮王,管二分之一银河系的是铜轮王,管理四分之一银河系的是铁轮王。这些王纵然存在,我们也见不到。轮王有一宝物,其用途是交通工具,在一昼夜间可以巡逻银河系一周。

  无量寿经与观经均说凡是生到西方世界的人,其身体、容貌、受用是阿弥陀佛所加持,都是一样的,惟独莲花大小不同,因莲花大小是依自己念佛工夫而有异。所以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莲花与品位有密切关系。

  西方世界的人,身皆有光,莲花亦有光。光有无量色,此处只提四色乃略举耳。莲花微妙香洁,亦众宝所成,形状随念力而有大小不同,西方一切受用无不随心所欲,自在无碍,不可思议,有形亦能通行无碍,即华严所说事事无碍。天人以上的境界,即事事无碍,何况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庄严。十方世界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继续受罪吧。

  《解》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

  前面所说错误的想法与见解皆为邪念,乃至于佛法亦会有同样弊病,对修学有很大的阻力,念根得力,一切错误都没有了。净宗法门在修持方面比较简单,愈简单愈容易成就,一心专持弥陀名号,一心专求往生净土,即是念有力量。其他妄念自然不生。一心有力,二心就分散了。智慧未现前,定慧未成就,其他正邪均与我无干,暂时放在一边。‘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就是‘信愿持名’,也是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念根才能有成就。

  《解》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名定力。

  ‘定’能破烦恼。‘乱想’指的是‘贪嗔痴慢疑’。五大类错误的思想,定能破之。事与理包括一切世出世法,理明白了,即理得心安。事与理均甚复杂,有一理必有一事,有一事必有一理。不可能有理外之事或事外之理。‘禅定’是外不著相,内不起分别。一切事皆通达,是照见,不是研究,研究是用意识,而佛法用参究,离心意识参,识是第六识分别,意是第七识执著,心是第八识,含藏种子,离开心意识即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

  《解》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

  ‘遮’是‘止息’义,‘惑’是‘迷惑’,简言之,所有一切迷惑均不出此见思、尘沙、无明三大类。此三大类变现出无量的错误思想见解行为以至于不同苦乐的果报。唯有真实智慧才能止息这三大类烦恼。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菩萨都不能离开这五根五力修学的原理原则。

  《解》七菩提分。亦名七觉分。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伪法。名择法觉分。

  ‘菩提’梵语,‘觉’义。其作用是防止行者在修学过程中发生障碍。智慧由根力中产生,前面五根五力最后一个皆为智慧。如果无根无力即无法区分一切法之真妄。谈到真妄,包括很多,如是非、邪正、善恶、偏圆,均在其中,必须有真实智慧才能简别所要学的法门。对于自己的根性也要用智慧观察,不能感情用事。因为法未必能契合自己的根性。诸法包括世出世法,三十七道品中前面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易懂易学。此处难懂,难学,因为我们没有真实智慧,一切诸法真妄邪正不易辨别,往往选错了法门,精力时间都浪费了。能早日回头还好,如执迷不悟,一生难有成就。若无智慧而真有善根福德者,亦能成就。有善根之人能信,有福德之人肯修,老实忠厚人容易成就。净宗自古至今念佛往生者,一大半以上均凭善根福德而能成就,心地真诚恭敬,听此法门相信圣言量,佛菩萨祖师大德不会骗人,‘老实’就是成功的密诀。说到知识份子就麻烦了。一定要把事情搞清楚否则他不能完全相信认真修学。佛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专为这些人建立信心,破迷开悟。由智慧观察世间,了解世法的真相,就不会浪费时间作些不相干的事情,无论造善业或造恶业都是造六道轮回之业。佛教我们断恶修善,此善非善恶之善。善恶是相对的,两边都离掉谓之真善。在日常生活之中有好事也有坏事。起念造作必落一边,纵然作一切善事,心中不要落印象,世间利益众生之事尽量去作,心中保持清净,作到三轮体空。学佛一切法门皆善,佛所说一切大小乘经典都能使人圆成佛道,理上说如此,而在事上个人根性不同。佛当年教化众生,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没有教科书,也无经本,在大会中随问随答。当机者听了就获益,根基厚薄与其得益深浅成正比例,如有幸值佛,亲聆法音,可能闻后开悟而证果。后世众生与佛的缘即差一等。佛灭后弟子们结集佛所说法成为经律论三藏,后世人读之,冷静思惟,自己的根性与佛所说的法门契合否?如自己没有选择法门的能力,佛特别慈悲教我们修念佛法门。佛在大集经中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等于给众生授记。佛在无量寿经中说,末法到最后一切经典灭尽,还保留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是同一部经,无量寿经称为‘大本’,阿弥陀经称为‘小本’。非常适合于法灭尽时,只要肯修,一生即能成就。故称为‘当生成就’的佛法。古来祖师大德根据经文,由佛灭后分为五个时期,每个时期五百年。第一个五百年戒律坚固,第二禅定坚固,第三多闻坚固,正值我国隋唐时期乃佛法的黄金时代。大家均在理论上研究,著述甚多。第四塔庙坚固,真修行者少,只是盖庙。第五斗争坚固,在此时期多有斗争,所以蕅益大师叫我们‘随顺诸佛真实教诲’,‘诸佛’就是‘阿弥陀佛’,‘教诲’就是‘信愿持名’。不但阿弥陀佛,乃至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异口同音护持赞叹,普劝后世众生求生净土。

  我们要知道世法的真妄皆不可取,如不修善,与诸佛度生的本愿就有违背,我们断恶修善,认真努力去作,而一无所求,在佛法中专修念佛法门,可谓善于择法。

  《解》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

  ‘精’是纯而不杂,‘进’是不退,精进一定要在佛法净念上求觉了。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真精进。六根门头,内外交通的管道,主要是意识,五根的作用是了别,无分别。第六意识起作用,分别善恶好丑,眼能见但不分别,心是定的。对外面六尘相当清楚是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定。永远住在定慧中是真精进。定慧是一不是二,定慧平等,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也可以说慧是定之体,定是慧之用。明白此事实而很难作到。我们如要分别执著就用念佛的方法,分别执著阿弥陀佛。功夫用的纯熟,再把阿弥陀佛去掉,以这句阿弥陀佛名号作手段,能达到理一心不乱,达到此种境界,仍然在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佛只作个榜样是他受用,无念是自受用。念、不落空,无念、不落有,称之为‘中道’。这句佛号实在不可思议,佛说华严,最后是念佛。佛说法华最后也是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敢作。第一是对此法门认识不够清楚,第二是善根福德不够。我初学佛时,章嘉大师对我说,你这一生专心修学弘扬佛法,自己身体生活方面都不要顾虑,一律由佛菩萨去安排,再清苦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不必操心。我对章嘉大师非常尊敬,认真依教奉行,我得到一点好处一点自在,皆是章嘉大师的恩惠。‘摄诸口业’,不说人家是非长短,说话不要粗鲁,不要花言巧语。‘住一切正语中’,亦即本份上的言语。不仅是在净宗道场,即一般寺庙出家人彼此问对皆以阿弥陀佛答之,乃一切宗派法门通用的正语。

  《解》以无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业。

  我们在造作时叫‘事’,也称行为,其结果就叫作‘业’,以因果看,行与事是因,业是果,业有善恶,起心动念思惟想像是属意业,意在造业,言语是口造业,身体造作是身业。中国人讲礼节,礼是制度,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节,维系社会秩序,但不能过份,要恰到好处。现在这个时代,儒家的礼没有了,佛门的威仪没有了。我们无力挽救,但是要警觉,保持自己的节操。对人礼让,自卑而尊人,不造一切恶业,利用这个身体,口念佛,心想佛,身拜佛,按仪规专修礼拜,拜中有观想,夏莲居老居士编的净修捷要有拜佛法,只有三十二拜,在早晚课作亦甚好。

  《解》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名正命。

  所谓‘邪命’是为了名闻利养,即以不如法事以维生活均谓之邪命。现在的话即打知名度,第一、诈现异相奇特。‘诈’是欺骗,‘现’是故意表现与众不同,目的在求得他人对其恭敬供养。第二、自说功德。对自己的修持作不实的表现,亦是为名闻利养。第三、占相吉凶。以看相算命作手段接触大众,希他人恭敬供养,视其为神明。第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听说有出家人喜欢骂人,经常以长者姿态教训人,善知识章嘉大师和李炳南老师对任何人都是和颜悦色,一点架子没有,他教训一个人一定把学生叫到房间,对他一个人训责。教训一个人,乃是真正看得起他。第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以上五种在佛门中称为邪命,我们要以清净心远离五种邪命。‘住清净正命中’即正常生活维持我们生命谓之‘正命’。最要紧的要勤俭,生活愈简单愈好,所求者少,容易得到,故不必贪求。在此社会保持平安度过,不遭大小横逆之事,必须不造恶业,纵然前生已造恶业,今生诸恶莫作,没有恶缘,不会结果,这不是一句口号。一生中尽量修善,福德天天增长,冤家债主不得其便。为善不必宣扬,免招嫉妒障碍。学佛人全心行善,应三轮体空,一无所求,方是正道。佛在世时,佛的从弟提婆达多想尽方法害佛,自己欲取而代之,佛弟子中亦有专门捣乱破坏僧团者。在中国最明显的例子是五祖传衣钵与惠能时,许多人不服气,不但要把衣钵夺回还要加害于惠能。唐朝时人心淳厚,尚且如此。我们无福无德,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世人所争的名闻利养我们都不要。我们所要的老实念佛,他们不要,各不相碍。

  《解》以无漏慧相应。勤行精进。修涅槃道。名正精进。

  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净念相继’,能作到净念相继自然能够‘都摄六根’。‘念’字是‘今心’二字组成,就是现前的心,中国文字充满了智慧,净是清净,清净心中一个杂念都没有,‘不夹杂’即是没有见思尘沙烦恼,‘不怀疑’即是没有无明,此即净念相继。在修学过程中用一句佛号作进修的手段,此句佛号是自性本具性德之总称。换言之,一句阿弥陀佛即可以把我们自性唤醒过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求生净土’即是‘修涅槃道’,此之谓正精进。

  《解》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

  莲池大师说,信愿持名是正道也是助道。诸佛菩萨在本经、无量寿经及观经中还有许多修行方法皆属助道法,帮助念佛工夫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净土五经一论已经够用了。学的太多反而成了障碍。祖师大德开示教我们以经典为纲,以祖师大德语录为目,就不会乱了。尤以近代印光大师文钞最为契机,因其距离我们年代最近,他所见社会的病态与现在亦相近。

  《解》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

  定有邪正,有究竟不究竟,乃是比较性的。在大乘法中皆属正定,佛家常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皆是修定。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是三学,戒定慧,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在许多方法中之信愿持名是无漏慧,此乃诸大菩萨文殊普贤真实智慧之选择,真智慧的选择,决定没有疑惑,也绝无夹杂,所以他很快就成功了。今天我们的大问题是选择并没有错,但不相应,因为与自己的心不相应,我们心不清净。所以仍有怀疑。一生修行只依靠这一部经已足以保证我们一生圆满成佛,如还要多搞其他经典,纵然仍能往生,品位亦不会太高。

  《解》此等道品。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依无生四谛而修。即通教道品。依无量四谛而修。即别教道品。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

  依据天台宗的判教,天台大师将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典判为‘藏通别圆’四教,最早在印度的结集,只是把佛已往所说的记录下来编成经典流通,并无详细分类,传到中国之后,在隋唐之间各宗各派祖师大德,为了教学方便将经典加以分类,因各人根性不同,由浅而深。藏教是小乘,依佛所讲的经律论,如四阿含经为经藏,毗奈耶为律藏,阿毗昙为论藏,中文所译小乘三藏相当完整,且传至泰国、锡兰等国,所传皆用巴利文,其经典与藏经中小乘经典比较,他们只比我们多了五十几部,可见中国所翻经典相当完整。小乘经在唐朝时曾兴盛一时,后即衰落,因其翻译文字不佳,义理亦不流畅。其次一般出家人多已奠定儒道二家之基础,近乎大乘,不屑于研读小乘经典,且小乘所讲的是生灭四谛,完全由事上著手。通教是大乘的开始,前面通小乘后面通别圆。别教是纯粹大乘,圆教是究竟圆融。四谛与三十七道品,为一切佛法的纲要,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因缘果报的事实教导众生,使其了解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贫富荣辱,均系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人,应各安其分。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业’是‘造作’,正在造作时叫‘事’,造作完了叫‘业’。业有三类,即善、恶、无记。佛能遍知众生三世业缘果报之能力。如念佛一事,佛在本经三次劝导,其目的是希望众生在一生中圆成佛道,乃是善中之善,反面言之,不愿修净业之人,就很难脱离六道轮回。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佛法中有世间禅定与出世间禅定,佛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深浅次第如实遍知。凡夫内有无量烦恼,外有无量诱惑。甚难修得禅定,惟诸佛常赞叹念佛三昧,念佛方法甚多,但以持名所得之三昧属上上乘大定。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佛知一切众生之根性,凡夫遇到佛,听佛讲经说法最为契机,佛说几句话就能令其开悟,论语说:‘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说的习性,即众生过去生中的生活习气,各有不同,必须彻底了解,说法才能契机,罗汉亦有此智力,但只能看到五百世,佛则能知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性根机,故对症下药,恰到好处。

  (五)知种种解智力。佛对众生之欲望善恶知见,如实遍知。每人嗜好喜爱不同,如知其今生及过去生中之欲望知解嗜好,即可投其所好,予以指点,必能契机。欲望是时时起变化的,颇不易了解,自己都不知道,与前面所说的业与定同样的复杂,与过去生生世世的习气有密切关系,只有佛看得清楚。

  (六)知种种界智力。‘界’是界限,即能力的极限,不能超越。例如小乘根性,如是初果的界限,佛可助其证初果。如其有四果的极限,佛助其修至阿罗汉。佛对一切众生种种差别界限,知之甚详,教化各人均能达到其愿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指果位说。有何业因,将来至何道果,如来均能如实遍知。如世间人未出六道,教学的目标是防止一切众生造作恶业,堕入三途。因恶道甚苦,易入难出。如系人天根性,即说五戒十善,以随其愿,此皆应机施教。由此可以看出,大经所说佛不度众生,佛只作增上缘,指导一个修行之路,只是因材施教,并不加勉强,实在还是自度。

  (八)知宿命无漏智力,即智通达行圆满,鬼神亦有神通,其能力极为有限。中国有扶乩之说,灵鬼附乩,能知几个月或一、二年内之事。如来对众生种种宿命,能知一世乃至百千万世,生死状况,如实遍知。

  (九)知天眼无碍智力。佛的天眼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罗汉亦有天眼通,但须作意,且只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以外再仔细看也看不到,因其尚有尘沙无明障碍,只是见思烦恼断了。惟佛之天眼可看到无尽世界以及久远的过去未来。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此即‘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自己知道见思尘沙无明皆断尽,不必再问别人,已成就了圆满的大觉。此十类是自己的本能,本来有的。本能以外无有一法可得。

  下面‘无畏’是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教学,说成四种无畏,即自己的智慧德能圆满,教化众生即能融融自在。第一是一切智无所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任何人都难不倒他,实际上也是自己的本能。有人当时拟测验释迦牟尼佛,问他这一棵树上的树叶共有多少,佛立刻答覆,令人清点,果然不错,类似此种事,经中记载很多。第二是漏尽无所畏。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如来烦恼断尽,德行圆满。佛有大德在一切大众之中没有畏惧。第三是说障道无所畏。世间常说邪知邪见皆属障道,世人无知,邪正不能辨别,所以我们修行时间很长,即因障道的事太多,障碍了自己修持。高僧传、居士传、净土圣贤录能启发我们的道心,人家为什么能成就,而我为什么不成就,如把障碍消除,即有成功之望。佛深知此事,在经中常提到障道的因缘。第四是苦尽道无所畏。三界是苦,三界以外亦有苦,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此亦是苦。用什么方法把苦消除的干干净净,佛知此方法,即说尽苦道无所畏。佛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包括等觉菩萨在内,佛教等觉菩萨各种法门,其中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在华严经上劝等觉菩萨念佛求生净土。说实在话,我早年学佛对于净土法门兴趣不大。李老师是学净宗的,我在他会下十年,我尊重他,对净宗不毁谤而已,叫我一天到晚念佛,不肯干呀!一直读到华严会上佛教等觉菩萨修成佛的方法有这个法门,我这才醒悟过来,回头再看这个法门与以前看法不一样。佛教诸大菩萨各种理论与方法,我们凡夫作不到,教念佛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作得到。我们采取这个法门,岂不是一步登天。然后才知道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个法门,真正大慈大悲呀!

  这个念佛法门只要你肯信,肯念,愿意去,万修万人去,其理很深。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已透露无遗,方法巧妙,信愿持名,一生成佛,此是苦尽道无畏。

  《解》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三十七道品是总纲领包含一切法。佛菩萨教化众生时,根性与助缘不一样,因此佛说的法因人、因时、因处而异,作种种展开与归纳,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每人习性不同而本性相同,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无论什么法门均指归于自性,而念佛法门就是自性中之事。所以令众生念三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三宝是自性性德之宝。学佛入门即归依三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三宝之反义是迷邪染,我们现在生活在迷邪染中,学佛从迷惑中回头,依自性觉,谓之归依佛;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正知正见,谓之归依法;从一切心理、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回过头来,依自性净,谓之归依僧。三宝是真正归依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佛弟子最简单的早晚课即是念三归依,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今天一天处世待人接物有无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有无偏差。自己检点自己过失,这样作才管用,非念三归依给佛菩萨听。

  发菩提心,即是觉心。大乘佛法时时刻刻劝勉众生发菩提心,众生皆在迷,因想法看法作法都错了,作错了有结业感果,麻烦在此。把本性所现的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十法界乃是由迷邪染变现出来的,迷的轻是四圣法界,迷的重即六道法界,愈重愈下。佛叫我们发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说,第一是至诚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发愿心。至诚心是体,有体必有用,用分‘自受用’、‘他受用’,深心好善好德是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大慈大悲心对待众生是他受用。对己要清净,对他人要慈悲。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说的名词不同,意思一样。他说,菩提心是直心是体,即至诚心。深心同观经讲的一样,他受用是大悲心。时时刻刻要想到伏灭烦恼,先要伏然后再灭。依要解标准,等觉菩萨都是伏,到如来果地上才是断。小乘罗汉断见思,而尘沙无明仍在,大乘菩萨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了几品,只是伏著。我们烦恼断不了,要有能力将其伏著。就通途而言是用定力,在念佛法门是用佛号,净念相继,烦恼不现前,比用定功容易。

  《解》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能念即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此系解释念三宝的因缘,前面已将西方净土生活状况及说法的情形作了一个扼要的介绍,最后说出教学的成绩即是念三宝。首先要知道为什么结归在三宝,三宝代表了全体的佛法。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即僧宝,平等心即法宝,觉心即佛宝。又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三宝、三学包括了全体佛法。全体佛法即是自己性德。我们对佛非常仰慕,有一天能够清楚的见到阿弥陀佛一定非常欢喜。在此世间亦能见到,楞严经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有感必有应,感非用妄念,心清净才有感应。既然能见佛,必能见到一切不同法界之人物,亦即在不同维数空间皆能见到。印度有不少宗教家在定中确能见到天上以及六道情况。定能生神通,其深浅程度不同。虚云老和尚一打坐就是十天半月,定中有境界,虚云年谱记载甚详。他有一次在定中到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这绝非虚构。佛法最特殊的是令行者依照经中理论方法去作,自己可以亲自证到。念佛功夫成片乃初级的定,有人在功夫成片时,见到佛及西方极乐世界。修到事一心不乱,其境界等于阿罗汉、辟支佛。到理一心不乱,定功深了,没有入定出定。

  老师教学生,既有慈爱,又有威严,不可偏废。所以学生对老师既恭敬又畏惧。阿弥陀佛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因十方一切诸佛与本师释迦牟尼佛都赞叹阿弥陀佛。世尊赞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供佛像之意义有二:第一是不忘本。中国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国儒家以及大乘佛法均建立在孝道上,生命得之于父母,故父母的恩德至大。其次是慧命,慧命是教育,教育得之于老师。父母过世,古礼守孝三年,老师过世,心丧三年,不穿孝服而已。老师的儿女与自己的兄弟姊妹一样,要时时照顾。所以供佛像与供奉祖宗牌位一样是纪念之义,供佛乃是供养第一位老师表不忘恩师。第二是见贤思齐,见到佛像即记起佛在经典上的许多教训。我们平常为人处世,有无遵守佛的教导去作。‘法喜入心,法味充足’。佛现已不在世,而其教训仍留在人间,想接受佛的教训,得到真实利益,必须读诵经典,追忆不忘。对老师必须有信心,你的成就大小与对老师的信心成正比例。如对老师无恭敬心,不如不学,学亦无益。真有智慧之人,不重视名闻利养而重视光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求学必须向我最仰慕的老师去学,才会得益,因其所说,必百分之百的去作。古人参学寻师访友,在高僧传中可以看到,有学人参访老师,老师同他谈过之后,就对他说,你的因缘在某处向某师受教,当可获益,此人尊嘱而往,不出数年即开悟。

  我从小的思想就相当独立,不大受外界影响,在南京求学时,曾在基督教教会学二年,新旧约全书读过两遍,又在依斯兰教学一年。基督教教会叫我受洗,我不接受。因我对于许多疑问无法求得解答。来台之后,亲近方东美先生,他是我心目中非常仰慕的一位。他说,佛经哲学是世界上最高深的哲学,学佛也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到庙里看经,有许多文句不易解,必须有人指导,何况重要经论,多为意在言外。后遇章嘉大师,非常慈悲,承其指导三年,奠定了我的佛学基础。后来朱镜宙老居士介绍我认识李炳南老师,又跟他学十年。拜师必须至诚恭敬,依教奉行,修学才有心得,脱胎换骨,变化气质,法喜充满,烦恼轻,智慧增,自然欢喜。

  在高僧传中慧远大师在庐山建立一个道场,称为东林念佛堂,三十年未曾离开,虽未闭关,实同禁足。他一生见到三次极乐世界,与经上所说无二无别,到临终时才对弟子们说明。所以‘行’才会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恢复清净心。若光求解,障碍不会去掉。

  ‘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在阿弥陀佛会下,同修皆属诸上善人,即是念僧。‘能念即三观’,此处说出能念所念不同。‘能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作不到。他们修学的成果,我们可以略略领悟一点。天台宗所讲‘三观三谛’,在西方世界完全证得了。我们对于天台宗的思想理论境界,可以说所知有限。祖师大德所引用的不过是几个名词术语而已。念佛法门特别,只要一心称念,其理论方法境界均在其中,不但天台宗,禅密亦均包含在一句佛号之内。

  有人问我,我们现在学佛,而家里老人不肯学佛,怎么办?我说:这只怪你学佛不认真,没有成就。香港何东爵士夫人念佛,其家人全信基督教,对母亲很孝顺。老太太临命终时对儿女说:‘我们家信教自由,相处非常融洽。我今天要去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母子一场,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念几声佛送送我。’说完不到一刻钟就坐著往生了。从此时起其子何世礼将军一家都信佛了。此事在香港曾经轰动一时。

  佛法自始至终是求开智慧,能念是三观,三观是真实的智慧,三观是观察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三方面去观察:一、空,二、假,三、中。‘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是宇宙万法的本体,本体是存在的,但是看不见,摸不著,听不到,讲不出来。六根无法接触它,而它是存在的,它能生有,‘有’是森罗万象,一切万法,皆由本体变现出来的。空是性,性是空的,相是有的。行事应用‘中’,儒家谓之中庸,佛法谓之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凡夫犯的错是执有,著相,不知本体,落入六道轮回。有是假有,不可执著。体是不生不灭,相是刹那生灭,万法无常。所以说‘能念即三观’。在此现象中应用中。所念的是三宝,三宝有别相,是从现象上说的,烦恼妄想断尽,智慧圆满现前,谓之成佛。佛有大智,成就了圆满的智慧觉悟谓之佛宝;所说一切法,流传下来的经典谓之法宝;出家弟子依经论修行谓之僧宝。‘一体’是从性上讲,即觉正净。正觉是佛宝,正知正见是法宝,清净无染是僧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谓之‘自性三宝’,亦称‘一体三宝’。‘四教意义’即天台家所讲‘藏通别圆’。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此段经文是恐怕有人听到介绍西方世界还有白鹤孔雀畜生道,则西方与此世差别何在?西方的如是众鸟,并无生命,皆为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整个西方的构造,是由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承佛威神,参考十方诸佛世界的状况,集其美好之大成。不但众鸟说法,乃至宝树流水均能说法,悉为阿弥陀佛所作。我年轻时喜阅聊斋志异之类的书。鬼未见过,狐狸见过,抗战时期我住在湖南衡山一大户人家,已经没落,楼上无人住,听说有狐狸,很多人见过,但我所见是一男性,穿蓝布长衫,惟面目模糊不清。另外,在我家家乡出米,有一位亲戚,装一船米,拟运至南京去卖。在启运时有人看到好像一只黄鼠狼跑到船上,但遍寻无著。遂仍按时启运,到达南京,一船米尽失所在,只遗空袋,乃扫兴而返,到家后发现所运之米,仍存在仓库中。可能此米商得罪它,致有此恶作剧。此是亲耳所闻。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印度很多宗教家有定功,能见到类似事实,对于六道看得清清楚楚,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事情如何发生,后来如何结果,他不知道。惟独佛经说其事理因果至详。阿弥陀佛以慈悲大愿帮助带业往生之人,生极乐世界良好的修学环境与殊胜善缘中,不使其生一妄念,所以极乐世界即等于一个伟大的教室,本师释迦牟尼佛与十方一切诸佛鼓励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原因在此。说实在的,往生西方比生天容易。我在台北住在沟子口,隔壁有一天主堂,神父是方豪先生,他只初中毕业,自修成就,他是宋史专家,中研院院士,政大文学院院长。常向我借大藏经阅读。他说:‘佛经中所说天堂比圣经讲的详细,好像佛真的到天堂去过。’天的层次很多,生天的条件不容易,天的德行比人高。佛说生天的条件是十善业道,此是欲界天的标准,若想生到色界天必须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以及四禅八定。比往生西方难的太多了。

  《解》征释可知。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或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白鹤孔雀等不是恶道之名吗?何以经中说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世法与出世法之真妄邪正是非善恶都没有绝对的标准,例如善恶邪正,古人标准与今天不一样,古今不同。中外亦不同,所谓见仁见智。凡夫看法,白鹤孔雀是畜生道,而佛菩萨的看法,如华严、圆觉经所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但畜生道,饿鬼地狱也是称性究竟的名号。尤其生在现代社会,交通资讯发达,整个地球仿佛一个国家,但是各国的历史文化、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均不相同。如不互相了解合作,则窒碍冲突在所难免。过去在中国弘扬佛法只限于佛学范围,至多涉及儒道诸子百家思想,如今弘法,对于世界六大宗教之内容,各国民族历史,如不了解,则必有隔阂、矛盾。我到美国先读美国历史、风俗习惯文化,为利一切众生,弘扬佛法必须现代化、本土化。佛教传到中国在公元六十七年,与中国文化结成一体,完全不能分割。佛教一进入中国即中国化,本土化,与中国人的思想、生活习惯、道德伦理融成一片,所以为中国全民所接受。变成中国自己的文化。有一位美国牧师很感慨的对我说:基督教传入中国大约有一百三、四十年,并派许多人在中国工作,到如今才有一百多万信徒,殊为可叹。他不知道为何会如此失败。因其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他要与中国历史文化背道而驰,中国人以孝道为本,他不拜祖先,已经是忘本,不可能容纳他们的教义,让中国人学外国人,稍有知识者,绝不肯数典忘祖。佛教当初建立道场,采用中国宫殿式,假如用印度式的建筑,恐难推展。佛法的总纲领就是觉正净。觉悟圆满、正知正见圆满、清净心圆满,叫作成佛。为何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说一切众生自性内的觉正净本来是圆满的。宗教家赞美上帝全知全能,大乘经上说,全知全能是每一个人的自性,性德即是全知全能。我们今天因有妄想执著,把全知全能障碍著了,虽有智能显不出来。佛没有东西给人,大乘起信论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本无的自然可以去掉。明白这个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修学方面必有信心。一定可以成就自己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现前,世间人所求的福报乃是鸡毛蒜皮。最可怕是迷邪染,觉正净是性德,迷邪染又何尝离开性德,所以说迷悟不二,染净一如,这个道理明白,这一段经文就容易懂了。任何一个名字,都是诠释如来究竟的功德,极乐世界一切设施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又有人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四悉檀因缘。’‘悉’是普遍平等,‘檀’是布施。佛教化众生第一个条件是让接受教化的人生欢喜心。其次鸟都会说法,人不如鸟,可以警惕自己。本来轻视禽兽,它能说法,令人起敬,且可断除贡高我慢之心。鸟是阿弥陀佛自性变现之物,使人恍然大悟,明心见性,乃最殊胜的利益。佛说法先观机,其教学方法是最高明的,先观察众生的根机程度、爱好、生活习惯、思想背景,样样了解,然后说法契机必然恰到好处。我们在讲台上讲课或讲经,从佛的教学原则得到很大的启示,总结之有数项:第一、为什么要讲经?例如众生均在迷,佛为使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众生知见不正,思想错误,为其纠正;其心地污染,令得清净。第二、为什么人讲?人有利钝,根性各有不同,必须对人了解。在社会上,读书人想明理,生意人想赚钱,众生之工作事业都不一样,同一部经典有种种不同的讲法,是活用的,无论用在任何行业均受欢迎。宋朝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很有名的典故。宋太祖用赵普作宰相建立政权,后来太宗即位,仍用他为相,他对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以一部论语运用在军事上、政治上乃至于工商事业上。因为经典上所说的都是原理原则,而在应用方面,各有不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第三是何时讲?社会治乱不一,国家兴衰亦异,小而至于一年四季,人之情绪亦有变化,必须契机,宜细心体会,应了解时节因缘,以应其机。第个是用什么方法讲?使众生欢喜接受,且能领悟,得真实利益。佛的教学类皆如此。经中提及白鹤孔雀等鸟类,乃是阿弥陀佛顺情而化,令欢喜故。所以佛教在各地区弘法,不破坏原住民的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仍保持其旧观,以此方法教学谓之‘世界悉檀’。第二是‘为人悉檀’,即教学的内容成果,助其修善断恶,中国与古印度风俗习惯颇多相似之处,例如中国的道统是建立在孝道上,孝亲尊师,佛法亦如是。地藏经是佛家的孝经,大地含藏无量宝藏,我们要靠它生存。‘地’代表‘心地’,心地有无量的智慧德能才艺,地不耕耘即无五谷杂粮之收获,不开采地下宝藏即不得其用。心地的宝藏是用‘孝敬’开采,孝亲尊师才能将自己的性德发扬光大。‘不于鸟起下劣想’是第三‘对治悉檀’,不轻视众生。佛在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动物是平等,植物矿物亦复平等,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禅家所说,未悟时,处处皆是障碍,悟了时,随拈一物皆是真如本性,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万法平等。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所变现的,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尽虚空遍法界那一样不是自性变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与法是一,不是二,心是能变,法是所变,例如心是金,法是器,金与器,如何分开?通达此义,乃知生佛平等,情与无情平等,一切万法平等,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即六祖开悟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不造’即六祖所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明白这段经文,悟入这个境界,即与六祖大师无两样。

  ‘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如将以上诸义领会透彻,此一小段解文即无须解释。上段文字说鸟是有情众生,此处说无情众生。亦即前面‘无不具’、‘无不造’的一段事实,‘微风’是大气的流动也是我们自性所变现。佛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物质现象,正报是心。心是主宰,一个人一生命运都有一个定数,由心之善恶而来,心善行为必善,必得善报,一生幸福。身是正报,身外之物以及环境、太空皆属依报。太平之世,人民丰衣足食,人心淳厚。动乱之时,人心诈伪,感召天灾人祸。此中有共业与别业。共业中有别业,大众虽均处于恶世,而个人所感受之祸福不同,西方极乐世界纯善无恶,皆修净业,心净则土净,何况有一位修觉正净究竟圆满的阿弥陀佛,在西方主持教化,我们的清净心与佛的觉正净感应道交,所以一切物质环境,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假’是指所变的万法,,‘实’是指能变的心性。阿弥陀佛的‘三身’即‘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从理上说即真心本性,从事上说,即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就是自己,这个意义非常难懂。比喻作梦,梦中有我自己以及山河大地人物,全是由我意识心中变现出来的,心外无法,宇宙一切万有就是一个自己,你如果认识清楚,你就证得法身。证得法身之后,对于一切人就爱护了,一切众生就是自己,所以爱护众生没有条件。所谓‘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慈悲即是爱护,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爱护自己。报身是智慧,应化身是用,以应化身实行大慈大悲。三身是一体,佛具足三身,我们也具足三身,但是迷了,没智慧,法身虽在眼前,一无所知,我们现在的身体是业报身。‘四德’是‘常乐我净’,‘常’是‘不生不灭’,我们在迷,所感触的都是生灭法,我们用生灭心观察宇宙人生,一切法都是生灭的。佛的心是真心,真心无念,不生不灭,以真心观察宇宙人生皆为不生不灭,所看到的是事实真相。我们心定下来,将妄想执著去掉,所看的境界也与佛菩萨所说的一样。佛所讲的一切境界,都可以叫我们亲证。佛经讲‘我’的定义是‘主宰’,如自己有主宰应为年年十八岁,自在更不必谈,在生活中万事称心满意,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不自在。到了明心见性就真得自在,‘乐’是真乐,永远没有苦。没有烦恼,永远清净,决定无一丝毫污染。常乐我净,西方人人圆满具足。回看我们六道,不但人没有自在,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也没有自在。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大劫,寿命到了,还是要堕落。所以六道中没有四德。其中最重要的精义是生佛不二,与佛平等,理上平等,事上也平等。现在有一个不平等的假相乃迷悟不同。他是觉,我们是迷,除此之外,无不同,所以佛对众生尊敬,因为他知道众生与佛并无差别。而众生对佛,并非全然恭敬,众生中有贡高我慢者,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人要尊敬,人家对我们不尊敬是应该的,因为他不明了事实真相,对人不敬就是对自己不敬,也就是对父母师长佛菩萨不敬,特别是遇到不同的宗教。我在美国曾拜会天主教基督教教堂,进教堂要行礼,对他们尊重,他们也欢喜接待我,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上帝是天界国王。我们对其他国家的元首也要尊敬,乃是礼节。儒家说:‘敬鬼神而远之。’以前对于鬼神的情况并不很清楚,故对他们保持距离。佛法无距离,鬼神也是众生,也是心中变现之物,所以就是自己,此处说:‘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也就是自己三身四德,毫无差别。如讲到上帝,上帝的三身四德也是毫无差别。心中一点界限都没有,心量扩至尽虚空遍法界,心量宽大就快乐,气量狭小,与这个闹意见,同那个起冲突,苦不堪言,都是自己找的,佛与一切众生万物不划界限,故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经》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解》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悟证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初别明竟。

  此段经文内容是行树演法,前面所说众鸟是有情,此段所说的是无情,在极乐世界这个现象非常明显,每人都容易得到闻法的利益。其实六尘说法,在娑婆世界亦不例外,而一般大众,根性闭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根性聪利的人能察觉到。如历史传记中所记载,苏东坡在庐山听到流水声音,在诗句中说:‘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听起来颇有禅味。聪明人对大自然种种声色能开悟,禅门如是开悟者有之。西方世界有情无情众生流露出来的声音皆是讲经说法,甚至于我们心中有疑惑,无情众生亦能给我们解答,而且皆是纯正无误的说法。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情是动物,无情是矿植物,所有一切万物皆有性,有情的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佛性与法性是一。因为同一个性,有情众生能成佛,无情众生也能成佛。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除大乘佛法外,未听说过。佛在经中说,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连带成佛。禅家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迷的时候所见的是色相,觉悟时在相中能见到性。‘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法尔称妙,令一切人一接触即能明心见性者始称为‘妙’。妙法的内容即‘四教道品’,‘四教’是藏通别圆,‘道品’是三十七道品,为一切佛法的总纲领。道品是理论属解,法门是方法属行。古人将其分为‘教理行果’四大类。同时演说也表演,作个榜样给我们看。‘随类各解’,有人欲听华严,有人欲听法华,每人所听到的均能各满其愿,此实妙不可言。西方世界无量经论法门,一切时,一切处,情与无情均给行者宣讲,不但宣讲还带表演。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即是表演,五十三位善知识,日常处世待人接物,把经典中理论境界皆变为自己的生活行为,可见经不在书本上,经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能把经中理论教训境界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所以佛法重在行与果,‘果’就是享受。今天所说的个人修学、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皆属于果,如修学得不到结果,就变成玄学,佛法是使人正确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对一切万法决定不迷,带给人类最高的享受。

  ‘能令闻者,念三宝也’。此‘念’字是‘今心’,指现在的心是觉正净。真心本性全体显露名果德,经中常说学佛人第一要明白的是因缘果报。一般人只希望得好的果报,而不修因,如何能得到?富贵是果报,而其因与缘皆为布施,过去生中行施是因,今生得财富,继续行施是缘,故来生必富贵。作恶情况,依此类推。佛事门中有求必应。阿弥陀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凡生到西方者,一切受用,自然具足,是财布施。西方是平等世界,六尘说法也是平等普遍是法布施。阿弥陀佛在十方世界接引一切念佛往生的众生,助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为无畏布施。因其财、法、无畏三布施皆圆满,摆在我们面前,令人手舞足蹈。未到西方不过听说,到了之后必亲自见到。‘与三宝气分交接’,此指自性三宝,觉正净,心里念念觉悟,正知正见。用现代话说,即思想见解纯正与事实完全相应,身心清净。此时此刻即菩提心,亦即觉而不迷。觉亦有程度上的不同,最大的觉悟是把这个世界真正看清楚。佛说此世界苦空无常,如不觉悟,生生世世必定受苦,而且每况愈下。觉者与不觉者完全不同,不觉者迷在此境界,搞生死轮回。觉者修道,脱离苦空无常之路。世界各种学说、科技、宗教均是找这个道路。如果能解决问题,释迦牟尼佛就不会多事来到世间,因为世人找不到脱苦之道,所以释迦佛才降世,我们必须要警觉到人生一场空,生死轮回,无有止境。觉悟的人为来生打算。佛说许多大乘经论都是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经典的理论与方法难易不同,无始劫来我们的习气根性,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均不相同,故修行方法不能针对我们自己的个性,这一生必定空过,唯一的办法就是念佛。自古以来许多高僧大德,对于大乘经教用很长时间研究修学,到最后归到这个念佛法门,其他全丢掉了,几乎没有一位不成就。‘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伏’是初步的工夫,烦恼虽有而不起作用,‘事一心’是伏烦恼,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一心’是灭烦恼。事一心不乱往生凡圣同居土与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与常寂光土。虽有此阶级之分,而西方四土是平列的,没有障碍,一生一切生,此净土中最特别殊胜的境界。念佛固然是直接的工夫,而在日常行持方面,念念要想帮助他人,在我们能力所及者尽量去作。看看这个世界大众需要什么,我们尽心尽力助人一臂之力。英国有一位历史哲学家叫汤恩比,在二、三十年前有一次在欧洲举行的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演讲,他坦白的说,将来若想世界真正得到和平,唯有中国儒家学说与大乘佛法才能负起这个责任。这几句话震撼了人心。当时于斌主教亦在座,他回到台湾提倡祭祖是受汤恩比演说的影响。天主教前任教宗在晚年时特谕令各教区与佛教加强联系,研究佛教经典。于斌主教在台湾创立一个亚洲精神生活研究所,由亚洲主教团主办,在辅仁大学后面多玛斯修道院,多年前请我去讲佛教精神生活,我与他们神父修女相处甚洽。‘悟证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悟证一体三宝’就是成佛。此是最后的目标,这必须真正悟入法界是一体,佛门中讲的成佛,就是成就圆满的智慧,没有一丝毫的欠缺。

  《经》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解》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

  在佛门中称‘导师’是对佛的尊称,亦称为‘本师’,此处是指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一切庄严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所成就的。‘种智所现’,说明其所以能有如此伟大成就者乃种智所现。佛法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第三、一切种智。‘一切智’是知宇宙万法之本体,体是空的,相是有的。‘道种智’,‘种’是种种,现象无量无边,‘道’是道理,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什么道理发生的,什么过程发展出来的,这些事完全明确的了解,为道种智,道种智是知有。第三种是最圆满的‘一切种智’。前面二智达到究竟圆满谓之一切种智。所以这一切庄严乃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智慧所成的,亦即阿弥陀佛一切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造,我们去了之后,也为阿弥陀佛添了一层光彩,因我们的心性与阿弥陀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故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烦恼尽,智慧足,我们虽然是凡夫,今天所修的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所以觉正净,是佛教的三个门,禅宗由‘觉’门入,必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算有成就。禅宗以外的各宗派,称为教下,从正知正见入手,依经典的理论方法修正自己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与想法,教下由‘正’门入。净宗与密宗是由清净心下手,由‘净’门入。此三乃一而三,三而一。得到一个,其余两个也都得到了。修净土者重在清净心,所修的称为‘净业’。净宗只有一句佛号,此外一无所有。其次是助缘,念念绝不想自己,实际上没有自己,一切无常,不但身外之物一样也得不到,连自己的身体也不可得,所以起心动念一切作为均为大众,用一切能力,帮助大众离苦得乐。如为自己,必有得失成败,有所欲求,必有烦恼。如此作虽不能与阿弥陀佛的伟大相比,而我们的愿行是为了一切众生,其气分与阿弥陀佛相似,实是净业所感,西方世界固然是阿弥陀佛众愿所成,种智所现,与我们也有密切关系,阿弥陀佛是种智所现,我们是唯识所变。迷的时候叫识,悟了识就变成智。‘佛心生心,互为影质’,此即所谓感应道交。佛心是圆满的智,我们的心虽然是识,而已开始觉悟了,并非完全是识。对于念佛法门还是欢喜接受,并不是全变为智。佛的智是本质,我们带了智的识是影,如灯下之影。例如众灯在一室中,光光互射,阿弥陀佛之光,周遍法界,我们这一点萤火之光也周遍法界。‘全理成事,全事即理’,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是事,事一定有理,理是心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种智所现’,‘种智’就是真心本性,圆满证得真心本性即是种智,这个是理。‘全理成事’,变成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六尘说法。‘全事即理’,把字换一下,理是性,事是相,全性即相,全相即性,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此即一切种智所现。‘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现在正助双修,依据的理论就是这两句,用念佛的方法修觉正净,以净为主,一而三,三而一。用清净心真诚心帮助一切众生,处世待人接物真诚恭敬是助修。我们一天到晚念佛,处世待人都是性德向外流露,末后叫我们深长思之。

  《解》奈何。离此净土。别谭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依报妙竟。

  此系大师感叹的话,佛门中有些不知道事实真相,对于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并不十分明白,只是一知半解,好高骛远,把念佛求生西方,抛在一边,不肯认真修学而谈唯心净土,自甘堕落,如同老鼠叫,比喻不知妙有,鸟在空中鸣,比喻不知真空妙理,皆属不切实际。诮音窍,讥诮义。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解》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佛在经中特为众生指示出持名念佛的妙行,举出阿弥陀佛的名号究竟妙在何处?第一、只要念一句佛号,非常简单,八万四千法门无此容易。一句名号即能使人横超三界了生死出轮回。第二、本经与无量寿经均说临终十念一念即能往生,此乃非常殊胜奇妙。第三、只要往生,即圆证三不退,如只说三不退即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菩萨,圆证三不退如非等觉菩萨也是法云地菩萨。通常修行人到此地位,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乘证得初果须陀洹算起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到圆证三不退,此真难信。如果要问为什么只念几声佛号即能圆证三不退?答案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这个法门,而能否往生,其关键就在能否恪遵‘一心执持,无复疑贰’这条教诫。若能作到,没有一个不往生。

  ‘阿弥陀’是梵语,正翻‘无量’,‘阿’译为‘无’,‘弥陀’为‘量’。无量本不可说。释迦佛用‘光寿’两义收尽一切无量。佛只说二种,‘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此即等于今日所说的‘时空’。但光寿二字优于时空,尤其‘寿’字,一切无量,寿为第一,如有无量财富,而无寿命,则财富岂不落空。整个宇宙即是法界体,光寿两字足以代表。由此可以体会到西方极乐世界之伟大,身土不二,色心一如,‘阿弥陀’即是依法界全体而起的,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念法界全体。有些同修问我,从前曾念大悲咒、心经、普门品、十小咒,如今专念‘阿弥陀佛’圣号,其他菩萨岂不要怪罪?此种心态乃是看诸菩萨为凡夫,实大不敬。现在我们了解,原来一句佛号无所不包。华严说,情与无情共一体。众生与佛是一个理性,理是理体,性是真如本性。理体就是法界全体,也是阿弥陀佛,也是诸佛如来,也是一切众生,也是我自己本人。真真的事实,念这句佛号,也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任何经咒均在一句佛号中。‘持名,即始觉合本’,起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即是‘始觉’。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本觉’。本觉即真如本性。始觉合本觉,即是真实修行,‘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是于理相应,与事实相应,与法界全体相应,法界全体的德号即阿弥陀佛,念念唤醒自己与法界合而为一,与诸佛如来合而为一,与一切众生合而为一,就相应了。

  前面提到‘气分’,例如阿弥陀佛慈悲,我们心地也慈悲,即与阿弥陀佛慈悲的气分相应,今天这一段经文真明白了,你就与阿弥陀佛的气分相应。因为始本不二,性相一如,生佛不二,理事一如,念佛时体会契入这个境界,即叫作得佛的气分。理如搞清楚,疑惑断掉,乃是真信,比正信又提高一层,乃契入佛的气分。

  《经》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下面两段经文,从一切无量中提出两个纲领,一为光,一为寿。光明是智慧,也是自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佛的一切业障都消除干净,所以性德圆满的透露,在相上即光明遍照,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照,他有摄受加持的功能,能帮我们清除业障,启发智慧。但我们要有始觉,才能得到佛的加持,假如不具备相应,佛光虽遍照,我们有障碍,拒绝他,排斥他,我们就享受不到佛的加持功能。一心称念,业障必定天天消除,智慧日日增长,心地清净,这是相应的样子。

  《解》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心性本来是寂静,寂是定,静是清净之义,其作用是照,指本性而言,一切诸佛如来皆达到究竟圆满的寂静。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破此一品无明后即谓之寂静,寂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乃真清净是佛的境界,一尘不染,中品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下品即法云地菩萨,尚有两品无明。上品完全清净,其光明是圆满遍照,彻证心性无量之体。就仁王经五忍位菩萨讲,是上品寂灭忍,所起的大用即光明无量遍照十方。佛的光明既然遍照十方,我何以未有感触,此问题不在佛,而在自己,其中以不信为最大障碍。对事实真相完全迷惑,大圣大贤介绍的又不接受。如果深信不疑,老实念佛即能相应,佛力加持亦可接触到。

  一切诸佛皆无量光无量寿,在因地上每人学佛愿力不同,目的何在,将来希望得到什么,亦每人不同。在果地上虽然智慧德能全同,而度众生的缘不一样。一切诸佛在因地上修行,佛在大小乘经上说过许多,若作个比较,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的愿确与众不同,不但大而且具体。不但要成佛而且希望超过诸佛。他之所谓超过不是智慧德能而是在度生方面。‘随因缘立别名’,诸佛的名号亦随因缘而有差别。如在学校教国文的称之为国文老师,教数学的称之为数学老师。因此同名同号之佛菩萨无量无边。弥陀在因地发愿时,曾发光明遍照、寿命无量之愿,如今成佛,故四十八愿皆圆满。‘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二者佛佛道同。‘法身’即真心本性,一切法的理体,其智慧光明本来具足无量无边,并无分别与边际。‘报身’是自受用身,无量寿无量光,佛佛道同。佛叫我们修行证果无非是恢复自己性德本具的受用而已,并无其他,也不可能有什么给我们。‘应化身’是他受用身,一切佛各不相同。差别大小悬殊,此完全是缘,而非诸佛能力有大小。例如一位学位智慧圆满者在大学授课,称为大学教授,而他若教小学,即称小学教员。佛度众生在缘,何谓缘熟?某人看透人生苦空无常,急想离开三界,有此真切意念,诸佛皆能见到,与此君有缘之佛必以化身前来救度。如人数甚多,须长时教化,佛以应身前来教化。成佛之后,一尊佛有一个教化范围,称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有的愿大,推至多数大千世界,只要发愿,均能办到。惟独阿弥陀佛所发之愿不同,他在因地中曾经摄受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此二十一是密宗表法的名称,不是数字,乃圆满义,如弥陀经用七,华严用十,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均是表法。密宗通常用十六与二十一。可见法藏比丘在因中与众生结的缘,乃尽虚空遍法界,深广如此,其师世间自在王如来,给他讲经说法,将十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善恶因果都与他说。而且以佛神力,使十方世界刹土变现给法藏比丘亲眼见到。他成佛之后,所有一切刹土皆是他的教区。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劝众生求生净土。

  三身,法、报、应,是一体的,一而三,三而一,法身是本体,报身是自受用,应化身是他受用。前已详言之。‘令众生得四益’,此‘四益’即前面四悉檀之益,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现代科技进步,使我们知道光有许多种,称之为光度,眼睛能见的度数有限,光度长见不到,光度短也见不到,佛光是圆满的,在任何光度均能达到,故称无障碍。众生与佛缘深,在一生中即能得度,其缘浅者,助其加深,无缘者与其结缘,偶尔听到一声‘阿弥陀佛’,就结上缘了。我们今生幸遇佛法,与佛有缘,而且似有相当深度,已否成熟,尚不敢说,如欲此生成就,应努力加强信愿持名。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亦不能体会佛的真实功德,皆因自己业障深重,不能体会。消除业障方法很多,大乘经典内所说的种种法门与修持,无非助我们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念佛。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著作等身,在观经直指书中说,世人业重,所有经忏不能消除者,最后凭一句佛号,能够消除。我们今天若想消业障,断烦恼,灭罪业,不必求其他经咒,念阿弥陀佛就够了。大势至菩萨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之而行即能收效。只要作到净念相继,自然六根就都摄受了。

  《经》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显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阿僧祇。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

  此段经文述说西方世界佛与人民之寿命甚长,均为无量,故称阿弥陀。解文说:‘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此系由理论上说,西方人民为何有无量寿。禅家所讲明心见性,‘见’是‘证’义。佛在大乘经上说,圆教初住菩萨即见性,已证得心性,而未究竟圆满。以月为比,如月亮初见,称为月牙。菩萨见性是一分一分见的,不是一下圆满。阿弥陀佛是彻证,究竟圆满的证。实在说分证亦是无量寿,何况圆满。佛彻证无问题,凡夫与十恶众生往生,业未消,如何证心性之体?在净土三经中亦能明其状况,因西方世界环境殊胜,完全无障碍。天天与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等觉菩萨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受其薰陶,纵然下下品带业往生即圆证三不退,此佛的无量功德加持,均为无量寿。法身是心性的本体,实在说不上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可以说每尊佛均是无量寿。今天所讲的阿弥陀佛是应身佛,应身佛的寿命是随愿,依其在因地中所发的愿,同时也随机,他度化众生之机缘,寿命长短不等。阿弥陀佛在因地上发的愿与其他诸佛不同,他发的愿是他将来成佛之后,他的国土人民均为无量寿。现在他成佛了,在果报上也实现了,此乃无比的大愿,一般人想不到。他在因地上参观考察了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见到寿命有长短,修行有难易,他才发这个大愿,在一般修行过程中很不容易有这些念头,果地上真兑现了。

  ‘阿僧祇’、‘无量’、‘无边’,皆算数上的名词。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自在主童子,他是一位大科学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向善财说了数字,由基本数字个十百千万算起,一共有一五六个单位,非用十进位法,而是倍倍相乘。阿僧祇是最后十个单位之第一位,阿僧祇乘阿僧祇是一个无量,无量乘无量是一个无边。最后一个是不可说不可说。既然有算的方法,当然可以算出数字,能算出来,仍然有量,此指应身而言,而非法身报身。阿弥陀佛最后化缘尽时,也入般涅槃,将来由观世音菩萨继续成佛以继其位,观音灭后由大势至继位,佛佛继承不断。在如此漫长寿命中没有一人不是圆满成佛,达到真正的无量寿。西方世界确实与其他世界不同。其他世界均有佛前佛后,时间很长,如释迦佛在世仅八十年,将来弥勒降生,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在此期间无佛住世。由此观察,西方世界就殊胜了。佛在大经中说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因为在此世界修行有退转,进进退退,进少退多,故难成就,西方人寿长又无退缘,进展就非常快速。经上说:‘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诸上善人’皆是等觉菩萨,他们都是到西方后,在十劫之内修行成佛,佛在其他经典中无如此说。

  ‘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这几句话说的非常好,打破了我们在感情上的执著,他说的全是事实,亦如前面所说,我们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十劫之中往生者皆能证得等觉位,即真正的无量,而不是有量的无量,说明我们到西方是有量的无量,而不多久即证得真正的无量之无量。西方世界确是平等世界,等觉以下乃至下下品往生者一切受用均与阿弥陀佛相同。

  《解》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显深思之。

  下面三段的开示是大师的真知灼见,如果不是真有见地到这个境界,这几句话说不出来。光明寿命所有名相术语均为教化众生方便而建立的假名,虽是假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