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30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如古德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发愤。发愤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叫发愤,我们这一生这个机缘就没有空过。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非常可惜,佛经上讲「可怜悯者」;可怜悯不是指别的人,一个人一生没有遇到佛法,那有什么可怜?遇到佛法当面错过,这个人真可怜。由此可知,佛经上讲「可怜悯者」指谁?指我们这一批人,当面错过机会,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契入境界,原因就是你还是随顺烦恼习气,你还是不能够克服自己。
念佛堂建立之后,许多同修给我们做出好榜样,克服自己。本来自己烦恼很重、习气很重,睡眠很多,萎靡不振,进念佛堂一点信心都没有,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怎么能熬得过来?进去之后,念过几次就把烦恼习气克服了,这是很明显的榜样。所以念佛堂成就很多人,念佛堂的功德无比殊胜。老年人看到年轻人都那么精进,觉得自己时日不多更应当精进,得到鼓励;年轻人看到老年人,年岁那么大,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们都不眠不休,年轻人就更惭愧了;互相鼓励、互相警策,能收到这个效果。你一个人念佛容易懈怠,容易随顺烦恼习气,这就是为什么唐朝时候马祖、百丈大师提倡共修,建丛林就是提倡共修,共修的好处在此地,叫「依众靠众」。在这以前,佛讲经说法,教导大众。修行,个人自己事情。我们在佛经里面没有看到佛领众修行,佛只是讲经说法,修行在个人;那个时候个人都会用功,不需要人督促,个个有成就。
从正法到像法,再像法转到末法,人的根性一代不如一代,逐渐懈怠、懒散、放逸,很难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马祖、百丈才提倡共修。「马祖」,大家听清楚,不是民间拜的「妈祖」,你要那样体会,你就搞成大错了。祖,他是禅宗的祖师,他俗家姓马,一般人称他马祖,他的法名道一禅师;一般习惯上称他作马祖,不是民间拜的妈祖。道一禅师跟百丈禅师两个人发起建丛林,提倡共修,提倡依众靠众,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过去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很多遍,他说佛教要再复兴,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就是恢复共修的制度。我们现在今天提倡弥陀村,「弥陀村」就是丛林的现代化。形式上跟从前丛林不一样,实质上是相同,这就是佛家常讲续佛慧命,我们在形式上改变,实质上没有改变。
所以佛家的教学,我们也一定让社会认知,我们教学的方式,跟现在社会教学的方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目的不同。社会的教育在培育技能,佛法的教育目的在求开智慧,破迷开悟,是在求真实智慧,不是把技术能力摆在第一,我们是把真实智慧摆在第一,这是完全不相同。佛家教学在戒定慧,我们的教科书也是戒定慧三学,这部《大藏经》人称为三藏,「三藏」是「经、律、论」三藏,里面讲的就是戒定慧三学,这跟世间学校的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把这个告诉世人。如果以他们概念来说,佛家著重在德行的教育,现在社会教育缺乏这一层,这个环节没有。如果要社会安定,要世界和平,要多元化的社会,能够达到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合作,德行教育非常重要。这是一个特殊教育,不是普通教育,如果用普通教育概念,依照他们的法令规章,佛学教育就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懂得。中国古代的教学跟佛教教学很接近,但是现代教育,跟中国古代教学、跟佛家教学完全不相同。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也要让社会大众认同,使将来佛教教育能够畅通而没有障碍,我们会对社会交出我们的成果。我们培训这些法师,法师有出家的法师、有在家的法师,出家、在家的法师对社会会有贡献的。这是这一段说出修福。
底下这一段这是讲转业,转业最好是让病人知道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为什么?经论里头常说「境随心转」,家亲眷属给他修福他自己不知道,转变难、转变慢,因为他不晓得、不知道自己有福,他有自卑心。如果知道自己有福报转变就快。大经里头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给他修福,一定要让他知道,他知道自己修了哪些福报,真实的福报,他就生欢喜心,所以转业容易。因为这个原因,「使病人未终之时」,他头脑还清楚,告诉他:家人把他的财物拿去修种种福报。
在我们现前,诸位能看得到的洪老居士,我们去看他的时候真正是像病危一样,他自己也是这样想,恐怕来日不多,赶紧把这块地捐献出来,让李木源给他做好事,天天催他,怕什么?怕他自己死了以后,这个事情做不成,一天打好多次电话。李木源真热心,一天跑好多次。自己真正知道,尤其李木源把弥陀村的构想告诉他,他欢喜,那他真正做了一桩好事情,他真的就转了,还转得那么快。他喉咙的癌细胞居然就拿出来,听说现在可以封口,喉咙打了个洞三年了,居然好了!他转得这么快。他所修的福报,比塑画地藏 菩萨形像要殊胜多了,他有这个福、也有这个财力,有这份诚意来做念佛堂。
昨天李居士来跟我商量,念佛堂我的建议是供养一万尊阿弥陀佛,他跟我研究一万尊阿弥陀佛像,是用木雕还是用浮雕的方式,怎么样来做。念佛堂里面,我们为什么供那么多佛像?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一切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诸佛如来都念阿弥陀佛,所以你进到这个念佛堂,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亲近了。第二个意思,我们念佛的人将来都成佛,念阿弥陀佛都作阿弥陀佛,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进入念佛堂,念佛堂的佛像有一尊是自己,你说多亲切。所以进入这个里面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这里头有表法的意思在,所以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无比的庄严。我们每一个进入念佛堂的人亲切的体会,所以这个佛像要塑得很庄严。我们也用这种方式来发展这个道场,使人人能生欢喜心,全心全力来成就这个道场,希望这个道场做为世界念佛道场一个好样子。现在每个月从海外各个地区,组团发心到此地来念佛的逐渐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