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2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能是融得过来。否则的话,这个同圆种智,你看过去,那个大专讲座里头同学辩论,无情能不能成佛?同圆种智就是无情也成佛!可见得这些辩论都是没有必要的,都是虚妄的分别执着。
【一尘一念既尔。】
『一尘』,这是第二个意思;『一念』,是前面第一个意思,就是情念。既然是如此:
【千心万境。】
这『千心』就是妄想,一天到晚打妄想,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这叫千心。『万境』,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森罗万象。
【总然。】
你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所以『总然』。
【故次云。】
因为这个事实的真相,所以底下才说:
【千化不变其虑。】
『化』是变化,『千』是形容多,不管怎么变化,都离不开真心。这个底下小注说,「故心要云: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这就是善财童子功行圆满的时候,见到虚空大地一切众生无不是佛。所以成佛了,见到一切众生统统是佛。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什么时候能够见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就证明你自己成佛了。因为你没有成佛,你决定见不到这个境界。你见到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一段的经义完全证实了。
【万境顺通于道也。】
『道』,也是讲的性。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是禅家所讲的,形容明心见性的样子。明心见性之后,到底是什么样子?他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不是道。「千化」,这是讲心,心里面的变化,就是念头;念头多,念头有变化。『万境』是讲外面的境界,我们今天大而言之,这太虚空当中的星云;小而言之,像这地球上我们居住的,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统统离不开心性。所以就「处处道成,无一尘而非佛国」。前面讲正报,后面一句讲依报。再看底下这一段:
【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
这在段落上这是:
【三始末交彻以显益。】
我们翻开科判,因为科判这个表解,大家对这段落看得很清楚,在第八面。八面上面这一栏,他分作三栏,第八面的上面一栏第二行。你看第三段「始末显益」。始末显益里头,这段文又分为两小段,「初信至无二,后理智同体」。我们再翻到一百四十五面,在《钞》里面,这个题目用字比表解里面多,就说得更清楚。这个表解里面是「始末显益」;在此地,他加了几个字,『始末交彻以显益』,这意思更清楚。
【文中二。一始终。二本末。】
有两段。一个是『始终』,第二个是『本末』。
【今初。】
这是第一段。『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这是第一段;底下『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是第二段,是讲本末,所以这科判分得非常之细。你看这么大的经文,他把这个段落分得这样的清楚,你可以见到他思想之周密,章法结构的完整,这就是我们在文学里面讲,是最上乘的文章,做到是一字不增,一字不减,文章做到这样的程度。全经的科判表解,我们最近有再版翻印了。同修们对于《华严》要有兴趣的话,我们柜台上有赠送的《华严经科文表解》。我们看底下这一段解释,在倒数第三行看起:
【契文殊之妙智者。】
先说这一句。
【即善财历诸善友。再遇文殊。当智照无二相。契合本心。绝能所相。故不见身。但遥申右手摩顶得法。义在下五相中解也。】
『善财』童子是我们修学圆顿法门的榜样。圆顿法门,《华严经》是的,《法华经》也是的,《无量寿经》也是的。诸位看黄念祖居士的批注,你就晓得,这一类的经典是圆顿大经。那这个五十三参,的确对我们的利益非常非常之大。善财童子示现这个样子,实在讲就是我们修学的榜样。『文殊』是他的老师,他在文殊菩萨会下成就了根本智。所以这根本的老师实在讲,他很少教学,是教给你什么?给你讲什么东西?很少,多半他都不太讲的。他训练什么?训练你清净心。
就同我们中国过去的童蒙教学一样。这是现代我们距离前清逐渐远了。现在我们对于清朝那些事情就淡忘掉了,年轻的根本就不知道。像我这个年龄,还知道一点影子。在从前念书人,得到了功名,那时候所谓功名,就是举人、进士。进士的第一名叫状元,我们以这个为例,中了状元。中了状元回来,第一件大事情是祭祖,感谢祖先的恩德。第二桩大事就是拜老师,老师跟父母的恩德是一样大。拜老师,拜哪一个老师?要拜那个启蒙的老师。就好像说,你今天得到博士学位,你回家去祭祖、拜老师,拜哪个老师?拜你小学的那个老师。为什么?你教育的根是他给你培养的。所以这叫根本的老师,不是在大学里头指导的老师,不是,是要拜那个根本的老师。那根本的老师,教你什么?实在讲,没教你什么。在从前私塾教学,小孩进了学校,就是天天叫你背书,也不讲解的,老师只是把这个句读教给你。你不认识这个字,他把这个字教给你。一句一句念法教给你,然后你就去念去,不给你讲解意思。督促你背诵,一天看着你,叫你背一百遍、背两百遍,这个老师就做这个事情。所有背诵的这个课程,一律都不讲解的,讲解是太学里头的事情。所以小学只有背诵,把这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重要的东西,老师给你选择出来,就让你去背。这个背诵实在讲,它的目的是培养两个根本:第一个根本是清净心,小孩也是一样,不给他事情做,他就胡思乱想,他就想着玩。一天到晚,叫他念上几个钟点的书,早晨念三个钟点,晚上念三个钟点,至少他六个钟点不打妄想,他心清净。所以这个小学的阶段,从小就修清净心。小孩这个阶段记忆力最好,凡是将来需要记忆的这些东西,统统在这个时候完成。就叫他念得很熟,所谓滚瓜烂熟,这叫做根本智。就是我们佛经《般若》里头所说的,「般若无知」。那他在这个老师手下去求学,就是求这个无知的般若智慧。
到十二岁毕业了,入到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在中国从前没有中学,那叫太学,属于大学。十三岁可以入太学。太学里面的教学就不是背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