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36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9-1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不执着!这才显示出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般若正智,就是真智慧!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着是迷情,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不会干这些事情。般若智慧跟情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很清楚能够辨别出来,执着这个念头就是情识,一切不执着,就是自性里面真实的智慧。所以佛教我们一切都不要执着,目的何在?恢复我们自己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现前,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没有两样!
经上讲的一切诸佛,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没错!读《金刚经》,这个精要的意思一定要把它抓住,要明了。我说抓住,都有语病,抓住不又执着了,有语病,这个很难讲,所以一定要明了,这是《金刚经》中心的意思,我们能在这上下功夫,也就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样子两边都不执着。那就对了。
在前半部,刚才说过了,佛是为发大心,发最上乘心,为他所说的。佛教他,这个人已经发心了,但是不知道那个心怎么发法,不知道怎样帮助众生,不知道怎样伏烦恼、怎样断妄想,他不知道!所以佛教给他离开一切执着的方法。但是这个离开,总得先离开粗显的执着,很粗很明显的,要从这个地方断起。我们迷是从极微细的迷惑,逐渐逐渐严重,可是要断惑,先要断外面最粗的,再断里面最细的。有人讲好像穿衣服一样,我们穿第一件,穿的是贴身的汗衫,然后一件一件往外面加,脱衣服,要从外面脱,不能从里面脱,一直脱到最里层。迷跟破迷的现象就像这个样子。所以这个境界是很粗的现象,告诉你五欲六尘,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不是真实的。境界可以受用,不能执着。只要心里头不执着,你的受用就自在了,就跟诸佛菩萨一样游戏神通!确确实实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障碍在哪里?就是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就障碍了。若不起心不动念,没有障碍!法界原本是一真,一个念头动了,法界就变质了,千差万别。首先教他从境界上远离,说明生妄想分别,就是诸浊的病根,佛教给我们离相。教我们离相,就是教我们把一切执着放下,把一切执着舍弃。
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很明白,真正离一切相,离一切相不是讲在事上离,心上。事,没有障碍,心里头离。事上要障碍,那一切众生如何能修菩萨道?我们看《华严》最后,世尊为我们表演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菩萨,也是五十三位诸佛,《金刚经》上讲的诸佛,这个佛就是天台家讲的分证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分证佛。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尊佛!这些人修菩萨道,证佛果,证的是分证佛果。都在自己本分的事业上,各行各业,没有离开你日常生活,没有离开你的工作,他修的是菩萨道,他成佛了。由此证明,事事无碍,不但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修菩萨行,证佛果,不要换个境界,不需要,不需要换个身分,一定要出家,一定要找个深山,没用处,一样也不成功!就在你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在你工作当中,离一切相,修一切善。那个一切善怎么修?把你自己本分工作做好,那就是修一切善。尽心尽力把它做到尽善尽美,心里头若无其事,就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的,这就是真正发菩提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真正利益一切众生的真菩萨。
菩萨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大众当中的模范!大众当中的榜样!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你是一个学生的身分,你就做到所有学生里面的好榜样,最好的学生。你是老师的身分,在这个世界各种学校里面,你是最好的老师。那就是菩萨。你是一个商人,做生意买卖的,你在全世界商业界里面是模范商人,菩萨,菩萨商人,佛商人。不要改变身分,不要改变行业,就在本行里面,修六波罗蜜,就成菩萨,成佛了。这是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的,这就证明佛法的修学,真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切障碍是心里头,事上没有。修行人说事上有障碍,你就根本不明道理,你不知道用功的方法。你要是明理,知道用功的方法,境界上没有障碍,顺境逆境都没有障碍,这是世尊在此地教给我们的。怎样才能够像世间人讲的突破种种障难?那就是把分别执着空掉了,两边不着,明了一切皆非,这就是般若智慧现前。唯有这个智能独真,其它的都是虚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尊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为我们说说明白了,这《金刚经》也就讲完了。
这里看到须菩提尊者又这么一问,问的话好像跟前面是一样,字稍微颠倒两个,意思完全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前面是发心还没发,佛教他怎么个发。后面是已经发了心,已经在做度众生的事业,在断烦恼,在伏烦恼,已经在搞这些了。所以你看看那个经的味道,「云何应住」,为什么?佛为什么要教给我们一切都不住?的确这个老修行的人会想到,佛为什么教给我们一切都不住,可见得这个意思就深了,比前面的意思深得多,所以后半部是从心上说,就不是从外境,从内心里面,这个内心就是观念。观是看法,念是想法,从你一切看法想法上来说明无住的道理。后半部讲三心不可得,这是说明般若的理体,般若的本体。由此可知,前面讲的是智慧的作用,现在要讲智慧的本体。智慧本体是什么?是真心,是本性。所以后半部是为已经发大心,已经在修行,是为这些人说的。
发心,这是我们常常能够见到,也能体会得到。「我能发,我度了不少众生,我在伏烦恼!我能断妄想!」这是已经在行菩萨道里头,往往不知不觉习气又现前了。这种习气现行,要说得好听一点的话,真正心正行正,没有邪思,走的都是纯正的,也是世间有漏的善法。为什么?不能见性!没有办法超越三界。这些念头,我们一般人看起来无可厚非!佛说不行,还要把它舍弃掉,所以后半部教我们离开这些执着,是微细的执着,心里面那个观念微细,不像外面这个色声香味触法那么样明显、那么粗,那个离还好。这从心里面离开微细的分别执着,换句话说,就在起心动念的时候,就不能住,不能够住着了。换句话说,这是教你离念,前半部教你离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