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作报复。念佛人临终时佛来接引,会不会是魔变的?大师说:‘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修心人’多指参禅之人,他们平常不念佛,念佛一声要漱口三日,如果临终佛来接引,并非其所期,恐是魔事。念佛人不然,念佛见佛乃是相应,临终佛来接引是佛的本愿。楞严经讲有五十种阴魔,每种又有若干,时时刻刻环绕在修行人身边,但是对念佛人,魔亦无可奈何。

  《解》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答。平时也。间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

  我们平常打佛七,克期取证,求一心不乱,有人怀疑,如得到一心不乱之后,又复起惑造业,该当如何呢?大师解释说,果能得到一心不乱,是永远得到,不会再失掉,否则功力脆弱,经不起诱惑,心又乱了,乃是当初并未得到一心不乱。又有人问,无量寿经讲十念,宝王经讲一念,究指平时还是临终?大师答复是‘十念通二时’,工作忙之人早晚课用十念法,每日早晚不缺,亦符合无量寿经所说的‘一向专念’。临命终时念佛的心恳切,忏悔心重,力量特大,所以临终一念十念得以往生,如张善和之类。或有人说十念一念均可往生,何必平时念佛?大师说,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一念十念?一般人最后十念决定往生,但此机缘不多。有人临终时业障现前,即不能念。不得善终乃是福薄,平时要修福。临终忽然遇到佛法,闻后即发心求愿往生,乃多生多劫善根福德现前,绝非偶然。所以我们不可存侥幸之心。何况临命终时遇到善缘,必须具足三个条件,第一、临终神智清楚。第二、遇善知识,劝其念佛求生净土。第三,他一听就接受,同时信愿行三资粮具足。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此事万中无一。净土或问一书在净土十要中,对此事讲的非常清楚。希望大家阅读,才不会存侥幸之心。

  《解》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此疑西方与此地距离遥远,何能即达。大乘经讲十法界均是心性变现之物,心性是能变,十方诸佛刹土是所变。能变的心性无量,所变的刹土也是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距我们娑婆世界,佛说只有十万亿佛土,若比无量心性乃是很短的距离。所以经上说,念佛人往生西方在一弹指间就到达了。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之内的阿弥陀佛,绝非自性外还有一个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再加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威神加持接引,往生有何困难。如把此根本道理搞明白,大小乘经典所有的道理都可迎刃而解。又如以一面镜子照外面山水,不会近的先照,远的后照,镜中景物,实无远近。诸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想到那里立刻即到那里,华严经将此事说得清楚,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不能契入这种情况,若无妄想分别执著则远近大小都没有了。

  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是讲往生,佛与圣众,不来而来,不去而去。说去来是从事上讲,说不来不去是从理上讲。‘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此经字字句句皆是海印三昧,‘海’比喻广大,外面境界都照在海面上,比喻心性,心性具足一切法界,形容森罗万象与景观均照在大海之中。从事上说,大圆镜圆光普照,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法不现。‘海印三昧’表心性之体,‘大圆镜智’表心性之用,其用无所不知,无法不现,说明本经字字句句均是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此二句总结,说明此经在整个佛法中之崇高地位与重要性。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精华,无量寿经是阿弥陀经的详说。所以我建议大家专念无量寿经。现代人根性劣,阿弥陀经单看文字,如神话小说,尝不到味道。

  《解》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持名判行行’是蕅益大师所判,‘信愿’判作‘慧行’,‘行’判作‘定行’,所以念佛中有定有慧。不少人对净宗没下工夫,毫无认识,说念佛是小乘。其实念佛是大乘的大乘,明理,念这一句佛号是大乘;不明理,念这一句佛号也是大乘。他的成就所有一切大乘菩萨都比不上,极圆极顿。信愿是慧,持名是行,就是定慧等学,句句佛号充满了定慧。而且是圆定圆慧。‘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为了说话方便起见,说信愿行。此三资粮在一心当中,在一念之中,一句佛号与信相应,与愿相应,与行相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此之谓相应,如念佛号其中无信愿,不具足三资粮,即不相应。无愿行非真信,无信行非真愿,无信愿非真行。若一心持名,一心即真心,真心即圆满具足信愿行。一心念佛的人少,而三心二意念佛的人多,所以念佛人多,往生者少。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此为三心。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为二意。凡夫若用‘三心二意’之心念佛、持咒、研究教理,均不相应。

  六祖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本经所说的‘一心’。每一声佛号圆满具足三资粮、三学、三慧,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说,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如果善根福德不多,如何能除罪如此之多。读此经后,如觉此说似有过分,则看念佛时用何心态,若用三心二意去念,当无显著之效。

  《解》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闇消。称洪名。万罪灭。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

  有人问:临终时念头猛,心愿恳切,持名容易达到一心,平时心中散漫,精神力量不能集中,不如紧要关头遇危难时之认真,悠悠泛泛,亦能除罪否?大师答覆用比喻说,如太阳出来,一切黑暗都没有了。念佛洪名,一切罪障均可消灭。但须注意此人所问:平日至心称名,亦能除罪否?至心就是一心,当然除罪。又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此散心即非一心。大师答称:用三心二意的散心念佛,亦可除罪,但不一定能往生,看临终时能否至心。所以平常用至心念佛,临终一定能往生,有无把握,莫问旁人,自己应当知道。果然能至心称念,要多久时间才能得到效验?在往生传、净土圣贤录中,大约在三年左右,坐著走,站著走的很多,近代三年成就者亦不少。倓虚老法师说,谛老有一位徒弟作箍捋匠维生,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我们念了几十年,一点消息都没有,大概都是用散心念的。或有人说:念佛念三年就死了,这个法门不能学。可见此人对娑婆世界仍有诸多贪爱,其信愿既不真,行亦不见得恳切,只有随他吧。假如真想往生应当万缘放下,一天到晚,抓紧一句佛号,其他事随缘随份就好了。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念佛,而始终未能成就,自己找不到原因,大师说:‘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无始积罪’即贪嗔痴慢,妄想执著的习气,如一心念佛,这种习气不会起现行,心无二用,把烦恼伏住,工夫成片,从伏烦恼一直到断烦恼称为事一心,有九品,能伏住为下下品,生凡圣同居土。能断掉为上上品生方便有余土。如伏不住,贪嗔痴念头还常起来,要痛心忏悔,深自愧责。能否往生其权操在自己手中。无量劫来所累积的罪业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遍法界都装不下。如有人念佛,一天念十万,昼夜不断,连念百年不间断,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这话是真的,并不夸张,如生到西方,此问题即解决,不能生西方就麻烦大了。六道轮回随业流转,强者先牵,托生何道,自己可以想像到的。五戒的念头强,遵守人伦道德,可保人身,十善慈悲喜舍念头强,来世生天,但此种人少之又少,而搞贪嗔痴慢者多,将来落在三涂,三涂时间太长,实在可怕。楞严经及地藏经讲地狱情形甚详。地狱如陷阱,世间多有,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多生多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被三军重重包围,其唯一方法就是突围,凭念佛工夫,带业往生,可以冲出重围。最要是为一心,‘不乱’是不为一切环境所乱,作到八风吹不动。世间法不乱而对佛法仍放不下,参禅学密一起来,将来仍在六道轮回,而且三善道都搭不上。‘称名’就是成佛的金刚种子。佛在世时有一老人求出家,佛弟子诸阿罗汉皆有神通能观察五百世,观此老五百世无善根。未允所请,老人涕泣不去。最后佛把他叫来,对弟子说,此老无量劫前曾为樵夫,在山上被虎所逼,追到树上,在惊骇之间,喊了一声‘南无佛’,以此因缘,今生遇佛得度。二乘声闻慧眼见不到的。法华经所讲的故事,焉能不相信。古时至今,时代久远,当时此人纵然无心喊一声佛号,到了今天遇缘成就,我们应当随缘随份用此佛号与众生结念佛之缘。

  《解》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这是大师苦口婆心劝导我们。‘缁’指穿染色衣之出家人,‘素’指在家人,古时印度俗人穿白色衣服。‘智’为读书人,聪明有才智者。‘愚’为不识字之愚夫愚妇。此持名念佛法门,人人能念,简单容易,乃无上圆顿法门。但也不能把它看得太容易,掉以轻心,许多人都把阿弥陀经看浅了,看不起,不肯修学。我八二年来到美国,许多同修告诉我,在美国千万不要讲念佛法门,要被人取笑,大家都讲禅讲密,所以我初到美国常讲口头禅,已把学禅者予以降伏,然后再讲密,我在章嘉大师座下三年,知道密宗内容很多,他们搞的那一套骗不了我。然后再把净土法门介绍给他们,他们不接受也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同时我又由台湾带来弥陀经疏钞录音带有三百三十多卷,大家不敢讲弥陀经浅了。也不能把它看的太深,实际上此法门是佛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九法界所能理解。九界包括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必要得佛的加持才能理解,但在事上非常容易,无一法门比念佛更容易更简单。‘信愿持名’这四个字能作到就成功。心中只有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什么心思都没有,这就是信愿持名。其次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不可思议,信愿持名就是真心,也是一心,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功德不可思议,真心是能感,佛菩萨是所感。从理上说,‘阿弥陀佛’是真如本性虚空法界的德号。从事上说,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名号。‘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此段文古德说含有三要。(1)所念的佛是境要,(2)能念的心是心要,(3)能所不二,心佛一如是法门要。‘要’是‘妙’的意思,玄妙之极不可思议。心、境、法门三点均不可思议,大师的要解亦不可思议。无怪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的要解推崇备至。学佛如抓到纲领,依教奉行,在往生前,所得的利益绝非修其他法门所能得到。身心清净,其所显示的健康长寿、幸福快乐,当下即能得到。世人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念佛人可得到。

  《经》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解》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这是第二次劝愿。‘我见是利’,这句话最要紧,释迦牟尼佛亲眼看到这种殊胜利益,见到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往生者无论何人,即使恶道众生也都圆证三不退,一切诸佛刹土所没有的,因此才劝勉我们往生。注解中说:‘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在十法界中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看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透彻,但比不上天人,天人比我们看得清楚。天眼不如阿罗汉的慧眼,罗汉的慧眼比不上菩萨的法眼,菩萨法眼比不上佛眼。佛五眼圆明,所见究竟圆满。佛所看到的是‘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一)六道凡夫要想脱离三界,非常困难。我们仔细观察,世间多少人修行也有很高的智慧与修行工夫,结果都出不了三界,如问为什么?因见思烦恼不容易断。佛说六道轮回是由见思烦恼而来,只要有见思就出不了轮回。小乘四果罗汉见思断了,超越轮回。三果与四果比,烦恼没断干净,没有超越六道,他们智慧工夫好,在四禅天修行,把见思断了才出得去。佛为言谈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为十大类,见惑五类、思惑五类。见惑是见解错误,第一是身见,把身当作我,错了,乃是我所有的。例如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并非是我。第二是边见,执著两边,用现代话说是相对论,我们都是生活在相对的空间,并非真实,若谓真实,乃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之外,十法界皆是相对的。另外两种俗称成见,一在果上,非果计果。一在因上,非因计因。兹分别述之:

  第三是见取见,非果计果。‘见’就是主观的见解,‘取’是执著,执著自己不正确的主观意见。如其他宗教认为生天即得永生,实际上天人寿命虽长,仍有终了之时,并非究竟,此即成见。本来天是有漏的,他误认天是妙果,此即非果计果。

  第四是戒禁取见,非因计因。‘戒’是性戒,如杀盗淫之类,‘禁’是遮禁,如饮酒食肉之类。持戒持禁本是善法,何以列为不正见之列,其过在执取。有一种外道修行好,得天眼通,看见牛犬生天,以为学牛犬的生活即可生天,不知牛犬生天另有其原因在。久之就成了一种邪门外道,此之谓非因计因。

  第五是邪见。凡是不正的知见,如不信轮回,不信因果报应,不信圣言量,皆属大邪见,障碍本身殊胜的利益,自己不信也就罢了,还劝别人不信,造无间地狱之罪。八难中有世智辩聪,类多高级智识份子,他还有一套偏邪论调,将来引导他人同下地狱,殊为可悯。

  思惑亦有五大类即贪、嗔、痴、慢、疑,此疑是专搞对圣教怀疑。此五种加上前面所说五种见惑,总称为‘见思二惑’。小乘人断见思二惑,佛说如断四十里流,非常困难。经中说见惑断掉,证小乘初果须陀洹,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才能把思惑断掉。人间寿短,天上寿畏,多长时间才能断掉,实无法估计。经中说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要由断见惑日起算,见惑一断就是圣人,虽未出三界,不会堕三途。小乘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入圣人之流。小乘修学不如大乘巧妙,尤其禅宗,禅宗虽巧,亦得有巧人,必须上根利智,非一般人所能学,因此远不如净宗。

  上面提到天界,佛经中讲的最详,兹再略为补充。例如四禅天、四空天在三界之内,虽然寿命很长,而仍有生死。有人认为生天即得永生,这个概念与佛法中入涅槃相似,应知四禅四空仍有生灭,并非究竟。佛说天有二十八层,每层之因不同,果也不同,单修上品十善,可生四王天忉利天,若再往上到夜摩天,单修十善不行,还得有定功,欲界有财、色、名、食、睡,初禅以上五欲不但事没有,念头也没有,如果还有念头,其定功叫作‘未到定’,不能到初禅,只能在欲界的上面四层,如明白此种事实,禅实在难修,若还有五欲的念头,色界都到不了,四禅四空那有份儿呢?四禅八定乃世间禅定,凡夫定还得不到,又焉能得到声闻菩萨的定功呢?佛家讲上根利智能断烦恼是学禅的材料,如伏不住烦恼,学禅是空谈,净宗带业往生,烦恼不要断,只要暂时伏住就能往生。这是佛亲眼看到的,所以说‘我见是利,故说此言’。一切诸佛度众生,了生死,出三界,一生中圆满无上菩提,只有这个念佛法门。如不肯接受,虽对佛法精进,不知那一生才能得度。今生有缘遇到佛法,乃无量劫的善根福德深厚。如这一生错过,可能无量劫后再遇到这个法门。生死轮回太苦了,何必受这些冤枉罪呢?(二)圆净四土。这个利益太殊胜了,一般菩萨与别教都没有,别教的佛都未圆净四土。圆净四土是八地以上菩萨的境界。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别教的佛等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比圆教八地差远了。念佛人带业往生,生到西方即圆净四土,此真难信之法。如此殊胜果报,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三)直至不退位尽。‘尽’是圆满义,三不退达到圆满为等觉菩萨。这些利益一生到西方即能得到。所以我常劝同修们,早晚课诵,早课念四十八愿,熟知阿弥陀佛愿力不可思议,对净宗建立信心,愿力也随之发展出来。四十八愿如西方世界的宪法,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生到西方均能与阿弥陀佛享同等受用。我们生到西方是沾到阿弥陀佛的光。

  《解》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

  前面的解释说明往生西方世界的利益,指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生西共同的利益。这一段所讲的只限于地球上的众生,特别是人道。一般说来,人人都想生活好,希望能生在富贵之家,一生享福,但是在生死关头,随业受报,自己作不了主。念佛人在临终时,心不颠倒,脑筋清楚,佛来接引,乃是有大福德之人。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持戒念佛,福慧双修。圆瑛老法师晚年住在上海圆明精舍,他从二十五岁起就致力于楞严,曾创办一所楞严专宗学院,讲堂名曰‘三求堂’,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他教遵楞严,行在弥陀。我们念佛也是福慧双修。信愿持名,福慧均在其中。

  《解》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顽修’讲世间聪明人,不如法修持,自作聪明,盲修瞎练;‘狂慧’指天资聪明对大乘经论亦能理解,能言善道,说的天花乱坠,惟缺乏行持,落入狂态。此二种人到生死关头完全没用,不能了生脱死,谓其么罗无功,即没有功夫,没有成就。‘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此种情况在历史上有例子,如草堂青禅师,有解有行,禅宗一代大德,信徒中有一位曾姓妇人,常常来供养禅师,草堂很感谢,常怀报恩之心,死后竟托生为曾妇之子,有智有福,少年得志作了宰相,即曾鲁公。‘操履潜确之人’是指持戒精严者,大家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三生石讲圆泽禅师与李原居士的掌故。李原卸了官职,住在圆泽庙里,有一天二人商量想朝峨嵋山,李原主张走水路,圆泽想走旱路,最后依李居士从水路行,走到一个小镇遇到一位怀孕妇人在河边洗衣,圆泽一见就落泪不已,李居士问其故。他说:‘我之所以不愿走水路,就是怕遇见她,她已怀孕三年,等我分娩。今天已逃不掉,三天后请你来妇人家,我见你一笑为证。十五年之后八月中秋在杭州灵隐再见一面。’后来一一皆验。圆泽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尚逃不了投胎轮回,只因习气未除。世间作大官发大财的,过去世皆是大修行人,习气未除,不肯往生西方,多年苦修换来一生荣华富贵,落得三世怨,殊不值得,可叹!

  《解》永明祖师。所谓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诚可寒心者也。

  永明延寿大师是五代末吴越王钱俶时代人,嗣天台韶国师,殁于宋太祖开宝八年,享年七十有二。历史记载,他未出家前作小公务员,管税务出纳,常有金钱过手,他以公款放生,被上级查到,报告文穆王,判死刑。王特谕行刑时如其无畏惧心,放了带来见我。当送至法场时,他面不改色,问他,他说:‘我以一条命换了千千万万条命,值得。’后来带见文穆王,王问他,日后欲作何事,他说想出家。王即成全他并作他的护法。有一天王打千僧斋,平等供僧,斋堂中排有首席座,大家谦让,忽有一衣服不整之出家人竟高踞首席。斋后席散,王问永明大师,今天斋僧有无圣贤来临?他说有,定光古佛来应供。问,那一位?他说就是坐在首席座位的和尚,王一听马上派人去找,在一个山洞中找到。侍者请其回宫应供。和尚说了一句‘弥陀饶舌’就入灭了。侍者回报皇帝,和尚已圆寂,临终只说了一句‘弥陀饶舌’。皇帝想到永明大师必定是弥陀化身,定光虽圆寂而弥陀仍在,派人速请永明进宫。不意此刻突有人来报,永明大师已圆寂。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度化众生,不会露身份,身份一露就得走。如露了身份不走乃是冒充的。永明由禅宗大彻大悟,到晚年专修净土。他说了最有名的四料简,其第二首:‘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在当时禅宗很盛,大家轻视净土,他为了度禅和子,所以才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引导他们回归净土,禅净双修,乃是不得已对参禅人一种权巧方便的说法。有的修禅修的很好,为免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说禅也很好,如再加点净土就更好了。说真实话,修净土可以往生,修禅很难成就。‘有禅有净土’,注意‘有’字,‘有禅’是大彻大悟,‘有净土’是一念中具足深信切愿执持名号。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前面讲的圆泽禅师,是有禅,能知过去未来,尚且投入轮回,古来如圆泽者不少。‘阴境若现前’,‘阴境’有二义,一为定中有魔出现,五阴魔出现,楞严经有五十种阴魔,现在有人告诉我,有人在打坐时,手动无法控制。他们以为是好境界,这是招魔。定是静的,不是手舞足蹈。第二为中阴身,人死后,神识离开身体,还没有投胎,这段时间谓之中阴身。中阴绝大多数存在时间为四十九天,家庭眷属在此期间内,诵经念佛为其回向,他能得到益处。但其投生何处,仍随业流转,自己作不了主。有禅无净土,没有佛力加持,完全靠自己的定力,一旦定力失掉,由业力控制。强者先牵,一世修行,好的换得来生富贵,不好的流转三涂。仔细观察,不往生西方麻烦大了。

  《解》初果昧于出胎。菩萨昏于隔阴。者里岂容强作主宰。侥幸颟顸。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初果是小乘须陀洹,已经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入圣流,虽尚有八十一品思惑未断,仍在三界内修行,但决定不会堕三恶道。人间天上七次往返即出了三界。如第七次到人间来,遇到佛,一定证阿罗汉果,无佛出世,他也超越三界,谓之独觉,即辟支佛。初果到人间投胎,入胎清楚,出胎就忘记了。菩萨的智慧断烦恼工夫大都超过小乘,惟仍有隔阴之迷,在生死轮回过程中,菩萨与初果圣人都作不了主,何况凡夫,怎么可能有侥幸之理,必须要靠佛的本愿威神加持。‘佛慈悲愿’即指四十八愿,愿愿均已兑现,念佛人临命终时绝不会像一般凡夫手忙脚乱,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无颠倒,自在往生。众生临命终时,往往有颠倒错乱之苦,即随其业力,堕于恶趣,苦不堪言。如人临终时脑筋清楚,他虽不学佛,未求往生,亦不会堕三涂。佛看到此种情况特别清楚,为我们说出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法门。且在此经一而再,再而三,特别提示,殷勤再劝发愿,保任我们往生,以愿能导行,有强烈的愿望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解》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佛在经中常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既然自己的心是佛,为何不说自性佛而说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大师答说:此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他与自是一不是二,说一是从体上讲的,性上说是一,从相上说是二。‘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对事实真相未搞清,必须破除疑问,否则必有障碍。纵然勤于修持,也只能生到边地疑城。应知此法门与华严一样,且超越了华严,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是圆顿大法,本经是圆中之圆,顿中之顿。惟有一心,就能契入,如有二心,即生障碍,如有疑问即变成二心,有自有他,自他是二。六祖大师在坛经中说的妙。初见印宗,印宗问他,闻在黄梅得法,五祖平常说法有无谈到参禅方法?六祖答说,真正佛法是一,佛法是不二法门。所以把自他两边忘掉,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念头统一,其他知见、分别执著均无,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如此才能入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一真法界,全在了他即自,如说他佛,则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则我见颠倒。金刚经说:‘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金刚经前半部讲四相,后半部讲四见。见比相讲的更深刻。如不能‘了他即自’,似难契入一真法界。

  《解》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二正宗分竟。

  释迦牟尼佛时以四悉檀为施教之依据。‘悉檀’是普施义。前已详细言之。此四悉檀的利益若用在净土宗念佛往生上说,就是接引众生之总纲领,大小乘佛法都离不开这个原则。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走这个路子是最稳当,一心用在事持,理不懂没关系,许多斋公斋婆,念佛往生,预知时至。问他净土经典,他不懂,生到西方,他就都懂了。事持恳切,心定,信愿坚固,佛来接引时,先用佛光一照,他的业障消除,智慧开了。从事持就达到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见到佛了,即是本性明显,这种智慧现前,一为念佛功德,一为佛光加持,乃其他法门所无。生到西方,天天与阿弥陀佛在一起,西方六尘说法无有中断。见佛闻法成就慧身,智慧之身即是报身。此种境界等于圆教初住菩萨。在世间修一般法门到此境界,要修满一个阿僧祇劫,第二个阿僧祇劫开始即证得圆初住果位。九法界众生很难以自己智慧能力彻底了解西方世界之事理,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妙在带业往生,一品烦恼未断,生到西方即圆证三不退,这是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这两句话是对一般通途修行人说的,‘戏论’指教下,‘意见’指宗门。此法门是一心执持名号,不要分别思量所以破尽一切戏论,‘戏论’即教下对净土宗种种批评,无论怎么说都不相干。‘斩尽一切意见’,‘意见’即分别。此无上甚深圆顿妙法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马鸣龙树均为印度人,都求生净土,龙树在中国称之为大乘八宗共祖。智者永明是中国人,智者是天台宗祖师,永明由禅归净,为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们没有分别意见,直下承当。其余聪明才智之士以及通儒禅客,尽量去想,愈想愈离谱,等觉菩萨若非佛威神加持,也搞不清。聪明才智之人反而不如愚夫愚妇,下愚之人不分别执著,老实念佛就把自己妄想执著念掉了,能得念佛三昧,工夫深的达到理一心不乱,智慧开了,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相应,暗合道妙,所以中等根性的人反而不如下愚。佛见到这样殊胜的利益,故将此千真万确的事实,苦口婆心,劝导我们往生,我们岂敢违抗,若善顺佛的教诲意愿,就同马鸣、龙树、智者、永明诸大师一样,完全接纳过来,依教奉行,就是佛的好学生。四悉檀最圆满究竟殊胜的利益,我们现前统统得到了。本经正宗分到此为止。

流通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讲述

  《解》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既无问自说。谁堪倡募流通。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此经唯佛境界。唯佛佛可与流通耳。

  大师对于本经的分科,与古来大德所分不同,他把六方佛作为流通分,一般都把六方佛纳入正宗分,为什么如此分,大师有个说明,我们看解文。‘信愿持名一法,圆收圆超一切法门’,‘圆收’即竖论此经,由浅及深,与其他一切法门相同。一切法门皆有浅深次第,如四土三辈九品,又有事持理持。‘圆超’是横的,了生死出三界证大菩提,与一切法门全不一样。其他法门是循序渐进,断见思烦恼,入圣流,断尘沙烦恼,达到菩萨境界,断一切无明,证法身大士,一般经论上均如此说。此经不必断烦恼,只凭信愿持名,带业往生,横出三界,与一切法门迥异,何况西方净土,虽有四土差别,一生一切生,此为其他法门所无。此经既是无问自说,谁能担任提倡承传流通的使命?弥陀经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宇宙人生之真相,唯有诸佛才能明了,等觉菩萨都无能力流通,至于流通之责任,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佛与佛方能肩起。‘流’是流传万古,‘通’是通达无碍。

  (一)、普劝

  1、劝信流通

  《经》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解》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佛叫著舍利弗,提醒他特别注意,下面有重要的话要说,如我今天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此‘不可思议功德之利’是什么?大师在解文中详细提出,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应知三界即六道,三界分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有五欲,财、色、名、食、睡,事上断掉没有用,若仍有念头,仍在欲界,生不到色界,色界靠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共十八天,再上去无色界,有四空定天,再往上到九次第定(全名灭受想次第定)即超越三界,成阿罗汉,乃竖出三界。我们这个法门,不必断惑,从旁边出去,谓之横超三界。(二)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均有四土,四土各别,不相连属。而西方四土在一起,一生一切生,不须渐进,如娑婆世界,见思烦恼断尽了,超越三界,三界之内是凡圣同居土,超越了是方便有余土。再修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即生到实报庄严土,是渐进的。往生西方世界虽下下品,亦圆净四土。(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修行方法只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需要任何法门帮助。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即是非常好的证明。(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净土宗打佛七,即根据弥陀经而来,信愿持名,七天即得念佛三昧,决定得生。功夫有浅深不同,中国习惯分为三等,上等是理一心不乱,中等是事一心不乱,下等是工夫成片。工夫成片也分三等,上等成片,生死自在。自古以来达到此种境界者甚多,人家能作到,我们为什么作不到?把作不到的障碍找出来,消除掉,工夫就得力了。(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台湾许多寺院在过年时有拜千佛、拜万佛法会,若念阿弥陀佛名号即等于念十方所有一切诸佛名号。佛说:无一佛不念阿弥陀佛,无一佛不讲阿弥陀经。这部经的经题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后面有提到。我们念这部经,一切诸佛都护念,此五件事皆阿弥陀佛大愿大行之所成就,无量寿经说的详细,且已读过,应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古大德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此‘相应’不仅是极乐世界导师阿弥陀佛,实际上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应,这种功德利益实无与伦比,道理搞清,念佛自不会中断了。

  《解》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下又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这种说法确实很少听到,我们细细思惟,很有道理。‘信愿持名’是净宗修学的关键,修行的原则,一心执持名号,可以完全把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如果是事实,便宜就占大了。十方世界的菩萨经无量劫修行,修的非常辛苦,尚不能有阿弥陀佛几分之几的成就。修净土者以信愿持名,很短的时间其殊胜功德利益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的多年苦修。此是事实,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本经内容均有明文说明,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无量寿,再看无量寿经所说其身体、相貌、种种受用,以及神通道力,都与阿弥陀佛相似,此岂非摄佛功德成自功德吗?可见大师所说,确属事实。经文又说:‘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此有二说:(一)诸佛就是阿弥陀佛。(二)诸佛就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二说皆通。由此可以推知,十方一切诸佛与释迦佛皆以阿弥陀佛为自己,自他不二。从心性上说,能念的心性是一不是二,与名号的功德皆不可思议,有此理论必有事实。

  向下六方佛,大师判作流通分,所谓唯佛与佛方能担当流通的使命。我们先把大纲简单介绍一下。罗什大师译为六方,玄奘大师照梵文直接翻译是十方。罗什是意译,中国人喜简,六方是省略,而意思仍为圆满,六方是东南西北上下,十方再加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每方有无量无边世界,每一世界皆有一尊佛在教化,每一方都说‘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世尊当年在世讲经大多数时间在恒河流域,恒河沙很细如面粉,恒河有几千里长,其沙不计其数。佛讲到数量多时常以恒河沙作比喻。但恒河沙虽多,仍有数量之限制,而十方世界每方均无量无边,故诸佛亦无量无边。‘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即普遍赞叹、宣传,为一切众生介绍西方阿弥陀佛,从来没有停止过,教化范围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即指此经,所说均属实实在在的法。至于其他经典也都是诚实言。如金刚经所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真’是不假,‘实’是实在非虚妄,‘如’是不增不减,恰如其分,‘不诳’是无欺骗。何以独说此经为诚实言?因此经是教凡夫直接成佛,因其太玄妙,许多人不相信,所以特别指出‘说诚实言’。有人对我说,有些法师大德对净土多有批评并不能相信。我对他说,你对无量寿经念的不熟。经中明明说:‘若非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他们不能相信,并不为怪。如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所说,上品上生章,十地菩萨同你讲,等觉菩萨同你讲,你都不要相信,只相信佛说的。能相信此法门者依之而行,乃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有此善根福德超过一切众生,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自己遇到此法门能相信发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恭喜你,赞叹你,今天你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成佛的机缘到了。最后佛说,汝等众生应当相信这部经,
 楼主| 发表于 2024-9-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名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罗什大师翻译时换为‘佛说阿弥陀经’。罗什大师用此经名,叫我们一看经题即可以念一句阿弥陀佛,乃译经者之善巧方便。‘称赞’是一切诸佛称赞阿弥陀佛之不可思议功德,以四十八愿接引十方法界一切根熟的众生。根熟者,能信、能愿、能行,这一生一定往生。如有不信、不愿、不肯念者,乃尚未成熟,这一生不能往生,仍然搞六道轮回。此经名亦可以说‘一切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如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介绍推荐,我们怎么知道?世尊介绍极乐国土如一间大学校。世尊与十方诸佛代阿弥陀佛到各处招生,并为一切诸佛所宣扬赞叹。据考证,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说的,他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即是把西方净土介绍给世间。既然如此,世尊一生讲净土三经就够了,何必又讲许多其他法门?因为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才说这个法门。此经不是为声闻缘觉菩萨说的,他们成佛的机缘还没有到,对他们说没有用,他们不接受,他要是菩萨根性即对他说大乘佛法,他要是声闻缘觉的根性即说小乘法,他没有意思出三界,就对他说人天经典,来生得人身,更幸福美满,所以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以适应不同的根性。此经是专对根熟的众生说的,超过菩萨之上,只要相信这个法门,所有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护念,我们念这部经即蒙一切诸佛所护念。密宗有灌顶,在美国与台湾,如有密宗上师仁波切来,大家趋之若骛求其灌顶。黄念祖老居士是密宗金刚上师,晚年专修净土。他在无量寿经注解中说明灌顶之义,‘灌’是慈悲加佑的意思,‘顶’是至高无上的法门,‘灌顶’是把佛至高无上法门传授与你,诸佛如来至高无上第一法门即阿弥陀经。若念一遍即等于一切诸佛给你灌顶一次。念佛的人一天到晚都沐浴在佛光之中,而自己迷惑颠倒,对此种殊胜功德利益完全不知道,殊为可悯。

  《经》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解》阿閦鞞。此云无动。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名。随机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愿等。虽举一隅。仍具四悉。随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不能悉也。

  佛菩萨均无名号,名是假名,从众生方面建立,以众生现前所需,随机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于无量德能中取其一,期其对于众生有实用之益是表法的。在印度或中国均以东方为上首,日出东方,在四季表春,在五行中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间属土。与印度人的看法相当接近。这五尊佛的名号,阿閦(音同触chù)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代表法门修学的根本。第一尊阿閦(音同触chù)鞞佛,‘阿閦(音同触chù)鞞’,‘不动’义。表学佛无论学什么法门,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要不动,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若样样都学必一事无成。必须八风吹不动,才有资格入佛门,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动心,还要更进一步不为其他法门所动,法门宗派很多,必须一门深入。善导大师说,如欲求解,多学几个法门无妨,如欲修行决定守著一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是表法,代表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接触面非常广,对他们都能理解,而自己修行则一门深入,从不动摇,善财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他的第一位老师德云比丘是出家人,五十三位善知识只有五位出家人。德云比丘教他念佛,先入为主,后来遇到其他善知识,修持方法各有不同,善财听后均表恭敬感谢,即便告辞,表示不愿意学其法门。一直到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送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善财即是根熟的众生,一生成佛。各宗各派皆明了,与自己修学法门绝无障碍,善财作一榜样,值得我们效法,如无此独立的精神,即不必浪费时间,学亦无益,古来祖师大德如发现可以造就的人才,用种种方法折磨他,到其受不了时走了,即不能成就;百般折磨他仍然不动心才是法器。菩萨修学纲领,第一是布施,第二是忍辱。叫你放下,把世出世间统统放下,专修这个法门。所以阿閦(音同触chù)鞞为东方之第一尊佛,译为‘无动’,含以上诸义。另外三尊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均用‘须弥’作名号是比喻,此世界最高山为须弥山,不在地球上,黄老居士说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银河系之中心天文家称之为‘黑洞’,黑洞就是须弥山,所有星球均围著它转,它是世界的中心,在佛法中叫‘妙高山’。经上常常以法身比喻本体,以上所举三尊佛即代表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一体,第一须弥相佛,‘相’是相好光明,九法界众生都仰慕佛的相好,此是报身。第二大须弥佛,‘大’为称赞词,赞叹心性法身理体不可思议,哲学家称之为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法称之为法身。一切万法均由它变现出来的。第三须弥光佛,‘光’是光明遍照,普遍利益一切众生,此指应身而言。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度之,随类化身,即光明遍照义。学佛的目标即是要成就三身。最后是妙音佛,把修学方法说出来,净土宗念佛求生净土,信愿持名是直接成佛的法门,‘妙音’即是‘南无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九法界的众生都是用这一个方法,往生净土,不退成佛。

  《解》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略举恒河沙耳。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藏果头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标出经题。流通之本。什师顺此方好略。译今题。巧合持名妙行。奘师译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以及住世诸佛均不可尽,以恒沙作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2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