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967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九八年早餐开示》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九八年早餐开示—出家人是社会义务教育工作者 (共一集) 1998/10/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20-013-1007
出家也是一个行业,依旧不能够脱离社会,这是出家同修必须要认识清楚的。这是一个什么行业?是个义务教学的行业。你喜欢这个行业,选择这个行业,就要把这个行业的事情做好,跟社会其他行业没有两样,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自己在一生当中,我们所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如何定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儒家讲「敦伦尽分」,我们是属於哪一类?应该尽的本分是什么?这是个义务教育,绝不希求报酬,是一个牺牲奉献的教育。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样子,展现出无比的热心教导社会,而自己生活所需只不过是三衣一钵而已,自己私生活降低到最低的水平,这是令后人尊敬的。
佛教育的内容无所不包,诸位在《华严》里面看到,现在世间最完备的大学,跟佛教内容相比差得很远很远。教学的对象也是无所不包,九法界有情众生,这是真正完备的教育,真正圆满没有丝毫缺陷的教育。非常可惜今天一般社会误以为它是宗教,所以无比殊胜的利益往往是当面错过,这是使真正认识的人、真正明白人很痛心、很遗憾的一桩事情。选择这个行业不简单,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情操,真正的热情,抱著牺牲奉献一切众生,服务社会,这样的心怀你才能学佛,你才出家。大家是不是把这桩事情,都认识清楚才发心出家的?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无论怎么说,你现在总算是出家,即使是对佛法一无所知,糊里糊涂出了家,这也没关系,明了之后真正发心。如果不喜欢这个行业可以改行,社会从事任何一个行业改行的人很多,佛家这个行业改行就叫还俗,还俗就是改行,很平常的事情。问题是你肯不肯牺牲奉献,肯不肯舍己为人,这个行业要求的条件如是。不能舍己、不能牺牲,就不适合於从事这个行业,我们不能把释迦牟尼佛的行规破坏,这是说不过去的。这个行业的牺牲是彻底的牺牲,奉献是圆满的奉献,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纯粹从事於教学。
所以要把这个行业的事情做好,自己一定要真修,修是什么意思?修正,把自己所有一切的过失都要修正过来。所谓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言语,一切的错误都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行是行为,将我们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社会一般人误会什么叫修行?每天念经、拜佛叫修行,错了,错得太离谱;念经、拜佛只能说修行里面一个小的手段而已,不能将部分代表全体。真正修行在起心动念,一念为我、一念为私,错了;一念为公、一念为众,这就对。古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根本是说心地,就是起心动念,这是根本。念念为自己是迷,念念为众生是觉悟;念念有分别、念念有执著是迷,念念能离分别、离执著这是觉悟。佛菩萨是人,不是神仙,佛陀、菩提萨埵这是印度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的意思觉悟的人,所以佛翻作觉者,一个圆满觉悟的人,印度人称他作佛陀;已经觉悟还没有达到究竟圆满的人,古印度人称他作菩提萨埵,我们称菩萨。
所以我们要真正怎样转迷成悟,转邪成正,转染成净,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大事。这些事都要落实在生活上,它不是玄谈、不是空话,它是我们现实的生活,包括我们工作,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与觉正净相应,这个人就是菩萨;他做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就是佛。即使他从事很微贱的行业,像过去担水、卖柴、拉黄包车的苦力,行业虽然微贱,他要与觉正净相应,他是菩萨、他是佛。我们在经典上读过,在史传里面看到,佛菩萨往往示现乞丐的身分游化在世间,示现潇洒自由自在,跟大众接触劝善规过,他在教化众生,他在现身说法。出家人在古印度那个时代,就是过著乞丐的生活。比丘这个名词也是梵文音译的,它的意思是乞士;乞是乞食,天天出去讨饭,士是知识分子,有学问、有道德。有学问、有道德为什么出去讨饭?这就是从事於义务教学,生活所需每天不过是一钵饭而已,其他都不要了。真正做出来「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做出来给你看,决不是空口说白话。所以虽然是讨饭,你仔细去观察,无比崇高的行业,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都很明显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今天出家在中国,不必出去讨饭,实际上还是乞士,我们没有从事生产事业,我们生活所需不向外面乞讨,是在家同修送到这边来供养,那一分虔诚恭敬心超过我们乞讨、布施。我们乞食是到人家里面看到,跟你结个缘布施你,现在人家是以真诚恭敬心,到道场里面来结缘供养,他们的福更大。所以诸位想想我们还是乞食,所不同的佛在世出家人所需的真正就一钵饭,吃饱就没事,现在在家同修供养,往往超过我们自己所需,而且超过太多。这种大量的超过,很可能引起了副作用,什么副作用?贪瞋痴,这是我们要警惕的。所以古时候修行,道业能够不坠,能有成就。今天发心出家,那时候都是菩萨,出家之后接受过分的供养就变成罗刹、变成恶鬼,不是菩萨了,这是我们要警惕的。在家同修送来的供养,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只取自己所需的这一份,多余的要供众。现在这个社会受灾受难的苦人太多,我们这里有多余,应当全心全力帮助这些受苦受难的人,这是慈悲。
学佛,我们的出发点、立足点就是慈悲,所谓「慈悲为本」。我们没有同情别人,没有关怀别人,这是错误,要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学佛菩萨;佛菩萨是念念关怀一切众生,念念爱护一切众生,念念帮助一切众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