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383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2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没有办法脱离三恶道。
这个经前面最后一句话,「斋戒不厌,心中欣欣」,心中欣欣就是一般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我们能不能做到?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只要有一点不欢喜,我们就要觉悟到,这一点可能就是我们堕落三恶道的因缘。这个事情诸佛菩萨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警觉,诸佛菩萨把道理讲给你听,事实真相讲给你听,修行在个人,你个人不肯修、不肯学,佛菩萨也没有办法,也无可奈何。所以你堕落看着你堕落,你受苦看着你受苦,帮不上忙!几时你回头,佛菩萨就来了。什么叫回头?真肯学、真肯干,真肯依教奉行,改过自新,佛菩萨就来帮助你。果然肯干,现前现在所受的果报,诸天善神拥护,我们讲的冥冥当中的加持,暗中保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顺利。
底下一句『百事增倍』,无论干哪一样事情,增倍这两个字好!要用现在的话说,出乎你想象之外的顺利。『为天龙鬼神』,这是讲八部,前面讲是诸天,鬼神都尊敬你,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后必得道』,前面几句是这一生现世的果报,最后这一句是未来的果报,来生能够后必得道。那如果我们是念佛就肯定往生,这样的人才称之为『善男子、善女人』。心善、行善、念头善,跟《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这才称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底下这一段这从反面讲的,「不谐凶相」,请看经文:
【有人事佛。不值善师。不见经教。受戒而已。】
这『有人』,大概还有不少人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好老师,对于经教他不懂。这个「见」不是眼见,是心见,眼睛见到佛经,每天读佛经不懂意思,这叫『不见经教』;意思懂了不能落实,也叫不见经教,没落实。『受戒而已』,形式上受了三皈、众戒,在家的五戒、菩萨戒,出家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受戒而已。接着说:
【示有戒名。愦塞不信。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犹豫。】
我们看这一段,经上所讲的不但是在家同修,出家众里头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受戒是有名无实。所以『示有戒名,愦塞不信』,愦是昏愦,人胡涂;塞是堵塞,古人所谓「茅塞顿开」,他不开,因此他虽然学佛,对佛不信。这个事情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学佛七年这出家了,我出家就教佛学院、就讲经,两年之后我才去受戒。受了戒之后到台中去看李老师,李老师看到我从那个门进来,距离还很远,他就指着我「你要信佛」,说了好几句,我走到他面前。我也感觉得很诧异,我已经教了两年佛学院,已经讲了两年经了,那么大的声音叫信佛。难道我不信佛吗?这叫我坐下来,跟我详细说明,信佛难!别说你刚刚受戒,他举例子,有些老和尚活到七老八十,临死还不信,我这才明白什么叫信佛。你没有把佛的教诲做到,都叫不信,佛教给我们不妄语,我们信不信?我们还是骗人。佛教我们不恶口,我们没有做到,不信;佛教我们不两舌,我们有意无意还是挑拨是非,确实不信,「愦塞不信」。这是我学佛第九年,李老师特别开导我,说了好几句「你要信佛,你要信佛」,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还是『违犯戒律,乍信乍不信』,说你不信,好像又信;说你信,你确实不信。这样子心态来学佛,怎么能有成就。『心意犹豫』,怀疑,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四众弟子的这种心态,在现在很普遍。几个人有坚定的信心,一丝毫疑惑都没有,这个人就会有成就。如果有疑惑,决定不能成就,世出世间法都不会违背这一个定律。就是连生病看医生,你的病怎么好的?我跟刘大夫就谈过,那是个好医生,好大夫,我说病是真的你治好的吗?不是。怎么治好的?病人对大夫有信心,准治好了;病人对大夫没有信心,准治不好。怎么治好的,信心!善知识,谁是善知识?我们心目当中最尊敬的那个人,那个人善知识。为什么?他说话我听,我肯依教奉行;那个不尊敬的人,他说的话跟我老师说的一样,就是不听,就是不相信。所以佛在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对大夫讲这个话。
往年那是十几年前我在美国,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大夫,我跟他谈过。我那时候感冒,他给我开了些感冒药,我笑笑跟他讲,我说医生跟病人要有缘分才能治得好病,没有缘分治不好,他点头。什么叫缘分?信心,彼此都有信心,大夫有信心把病人的病治好,病人有信心大夫一定能帮我治好,彼此双方都有信心,决定会治好;失掉信心就不行,我讲的这些道理他同意,他肯定。佛法里面讲心转境界,我们这个身是境界,学佛的好处在哪里?明白这个道理,我自己能转自己的境界,自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这是自信。然后我相信老师,经典是老师,我对于经典丝毫不怀疑,经典里面字字句句我明了,明了之后我能够落实,我得受用!世出世法都不违背这个道理。那不信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佛也帮不上忙,这五句是讲疑惑,对佛法没有信心。再看底下:
【亦无经像恭恪之心。既不烧香。然灯。礼拜。恒怀狐疑。瞋恚骂詈。恶口嫉贤。】
这造业!对于佛的经、佛像、菩萨的像没有恭敬心,虽然也供奉,他没有『烧香』,他也没有『然灯』,他也没有『礼拜』。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怀疑!不但对自己的修学,甚至于对生活上、工作上,许许多多的这些事理都是犹豫不决。还恒常,生活当中所犯的过失『瞋恚』,常常生瞋恚心;『骂詈』,骂是当面叫骂,背后骂人叫詈,不是当人面。『恶口』,说话粗鲁,说得很难听。『嫉贤』,对于好人好事心怀嫉妒。佛讲得好,我们自己认真反省反省,确实是这样子的,这些毛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这不要学,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烦恼习气太重了。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境界风一动,毛病就出来了,这一段是第二个段落,我们的科题「昏愦、犯戒、无敬、詈嫉」。再看底下这一段:
【又不六斋。杀生趣手。】
这里讲了好几桩事情,实在说,佛在此地这是略略举几个例子,我们毛病太多说不尽,举几个例子。在家同修修清净心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