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383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2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今西洋科学家亦极注意研究。一九五四年三月二十日台北中央日报刊载李元庆译“神秘的灵感”一文,报导美国杜克大学灵感心理学专家李恩博士,研究心灵感应,极具成就。我国古代书籍,对于心灵感应的事实,颇多记载,如二十四孝中的孝子曾参,他的母亲在家中有事咬着手指,曾参在山中就发生心痛的感应。本文所载孝子徐一鹏,他的父亲在家病重,他在外就得到奇异的梦,这也是父子间的心灵感应。从孝子曾参及本文徐一鹏的事实看来,可以证明父慈子孝,最易发生感应。
3.潘综以死救父免于匪祸
潘综不顾自己的安危,尽力保护他老父。
潘综,是晋朝时代浙江吴兴人。当时妖党孙恩作乱,匪兵攻破村邑,潘综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难于行动,他就背负着父亲,逃避匪祸。因此他不得不走得很慢,有给匪兵追上的危险。他的父亲潘骠对他说:“我年已衰老,不能行动,无法逃走,你年纪轻,独自一个人逃,还可来得及避去匪祸,如果带着我走,走得很慢,势必给匪兵追上,那么我们父子二人都要遇难。希望你不要管我,自己一个人逃,可以保全你的生命。”潘综听了父亲这一番话,虽觉很有道理,但还不肯舍弃年老的父亲,结果终于给匪兵追上。潘综向匪兵叩头说:“我的父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求求饶恕他,保全他的老命吧!”他父亲潘骠也向匪兵请求说:“我的儿子年龄轻,本来可以走避,为了不肯舍弃我,所以没有走。但我年已老,死也没有关系,只求求保全我儿子的生命。”有一个匪兵正要举刀砍杀年老的潘骠,老人家吓得魂不附体,潘综急忙把老父抱在腹下,匪兵就举刀转砍潘综,一时被砍得皮破血流,顿时昏晕过去。忽然另一匪兵跑过来,对其余的匪兵说:“这一青年以死, 救父,是难能可贵的孝子,怎么可杀他呢?杀孝子是不祥的事,万万不可杀!”其余匪兵听了,急忙把潘综救活过来,护送他们父子二人安全回家。(取材自德育古鉴)
4.孝媳守护病姑得免火灾
他为了看护病姑,决心不再改嫁。
清代乾隆庚子年间,北平(即今北京)竹斜街发生大火,焚毁的房屋,达百馀栋之多,死伤的民众,数以千计,一时大哭小喊,情况极为凄惨,至于损失的财产,更无法估计。可是在这一场大火中,也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奇迹,就是在火灾的断壁残垣之中,竟有一间破屋巍然独存,未被火焚。这一间幸运的破屋中住着什么人呢?为什么能单独避去火灾呢?据人们这样说:破屋中仅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婆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寡妇,她们姑媳二人,相依为命。老婆婆的儿子,早于几年前去世,邻村的人,很多来向寡妇说媒,劝诱她再嫁,可是这位年轻的寡妇,因为婆婆久病卧床,需要她日夜看护,侍奉汤药,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的青春,坚持拒绝人们的说媒,表示决不再嫁。一年复一年,她细心耐烦的看护着病姑,口无怨言,面无怨色。在这一场大火灾中,当熊熊的火焰燃烧到她们的邻居时,忽然风势转变了方向,所以火焰没有燃及她们的房屋。当时的人,都认为是孝媳守护病姑的孝行,感动了菩萨,因而菩萨保佑她们免了火灾。(取材自滦阳消夏录)
5.道丕法师诚感父骨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吃饱了。”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他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风霜中,你能把它寻回来安葬吗?”法师奉了母命,一路赶往霍山,寻取父亲的尸骨。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究竟那一具是父亲的遗骨。他就日夜的诵经,向空中祈祷说:“古人精诚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事,现在我要寻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如果有转动的,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他专心一志的注视着一大堆白骨,精诚祈祷,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摇动了很久,他知道这决对是父亲的遗骨,不禁高兴得跳起来,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带回家中见母亲。就在这天夜间,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着父亲的遗体回来,随即安葬。当时的人,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骨,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常居首席的地位,颇获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师的孝行,绝粒而饷母饥,诵经而获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殁,至行超乎古今,可说是佛门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传)
他注视着一堆白骨,精诚祈祷。
【湘清按】益大师有言:“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厉有明徵。”从道丕法师孝行的故事,不仅可以证明至孝的感应,且足以破除世人“释氏无父”的误解。
6.宗赜禅师念佛度母
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宋代长芦宗赜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陈氏,把他带往舅父家中抚养。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 长芦秀禅师出家,参通玄理,深明宗要。想到母亲养育的深 恩,当图报答,就迎接母亲在寺内方丈东室,朝夕侍奉,除了供养丰富的物质外,更恳切的劝导母亲念佛,修学净土法门,过了七年,他的母亲在念佛声中,安详生西。禅师曾著劝孝文行世,共一百二十篇,前一百篇,说明物质的奉养,是世间的孝,后二十篇,说明劝父母修净土,是出世间的孝,往生西方上品上生的果,当以孝养父母为先。(取材自净土圣贤录)
【湘清按】莲池大师有言:“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据此而论,那么像宗赜禅师的念佛度母,可说是“大孝之大孝”的典型了。
7.徐积侍母寸步不离
徐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