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5|回复: 5

[其它] 了凡四训(第十二集)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讲记29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了凡四训  (第十二集)  1978  台湾华藏大专讲座  档名:19-003-0012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该第三。忽考第一。其言不验。而秋闱中式矣。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

  从这个地方开始。在「立命之学」我们从开端讲到此地,如果真能够相信,信了以后能够仿照了凡先生这种方式来修学,他所获得的利益、获得的成就我们一样也能够得到。这个小册子里面所说的都是他自己经验之谈,亲身体历的。不但他这样行有感应,感应道交,我们看历代许许多多人照这个方式去修学都有感应,我学人本身也是如此。修学,前面一再说要认真,绝不可以自欺欺人,要一心踏地的去做。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他的命运开始在转变了,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一个修行人,尤其是学佛的,连自己命运都转不过来,诸位想想,了生死出三界还有指望吗?决定没有指望。但是你要想把命运转过来,你就得要认真的修,绝不可以口是心非,那就没有感应,不但没有感应,还有罪业在其中,这是应该要警惕的。

  『到明年,礼部考科举』,底下有一个小注,礼部是从前旧的制度之下的六部之一,从前宰相底下有六部,「掌礼教及学校贡举之法,犹今之教育部也」,它的职权相当于教育部,但是比教育部的职权还要大一点,因为它还管考选,等于说考试院考选部的职权也在这个部里面。科举,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从前的考试制度,也就相当于现在高考、普考、特种考试这一类的,那个时候做官的人出身都要从科举里面参加科举考试,及格了之后国家才任用。『孔先生算该第三』,该是应该,照着他的命运上来说,他这一年去参加考试是能考得及格的,而且名次很高,他考第三名。他这一次去考『忽然考到第一』,而不是第三。诸位想想,从第三就升到了第一。升个一级、二级不足以为奇,而难得的是什么?是命运转过来,这个不容易!『其言不验』,就是那个算命的,这个言是讲那个命,算的这个命就不准确了,现在的命运改变了。『而秋闱中式矣』,这个底下有一个小注,中式就是考取,「科举时代生员考举人的乡试」,那个时候考试,县考是秀才,省考是举人,殿试叫进士,那个时候考试分三等,这个地方讲的「秋闱中式」是说的举人,这就是中举了,省考及格了。

  他自己底下有反省的话,『然行义未纯』,然而我自己道义之行还没有达到精纯,「未纯,言杂而不纯」,勉强,还没有到自然,就是他现在修善,断恶修善,都还是勉强的,功夫不纯。什么叫勉强?勉强的里面就是还有得失心,他是有患得患失的念头在。如果得失心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达到精纯的程度,这也是相当不容易。我们从这一篇看起来,袁了凡先生断恶修善并不简单,确确实实是勉励自己、策励自己,努力的向这个方向走。他自己前面说过,他的恶习气很深,毛病很多。所以要讲到改过迁善,第一步就是要晓得自己的病。前面说出六条,那是比较大的,小的过失可以说是无量无边,这是他自己讲的,自己给我们说出来,我们应当要记住。譬如,他所说的,他性情怪僻,好洁过分,这个是毛病,为什么?好洁过分就不能容人。其次他讲到,他容易发脾气,性情暴躁,言语刻薄,而且还多言,废话太多,喜欢喝酒,喜欢彻夜长坐,这都是讲的大病,这是福薄,没有福。

  我们要晓得,咱们不说出世间的,世间英雄豪杰,凡是成大功建大业的,都懂得惜福。所谓惜福,衣食所需之外绝不妄求,这叫惜福。自己已经没有福报了,还要再尽情享受,还要再贪图,那不是把你那一点福报赶快报掉而已吗?没有福要懂得培福。诸位现在看看这个世界上,日本人的福报很大,如果你要看到三十年以前的日本人,你才晓得今天日本人的享受是应该的。为什么?不说他前生,这一生他的修积就不得了。三十年前日本被占领那个时代,他们这些企业家,那些大老板,他们的生活跟员工完全一样,每天骑脚踏车上班,每天自己带便当。那个时候到日本去访问回来的时候,谈谈他们日本大公司主持的负责人、大老板,那种生活刻苦,能跟员工打成一片,回来跟我们说,我们都感动。我们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他们能做到,所以他工业发展才能够遍及全世界。如果一开端老板就享受,不顾员工,对员工刻薄,这个国家早就完了。由此地我们看看历代开国的帝王,都是跟他的部下、跟他的士卒同甘苦共患难,他才能建立国家,才能够建立一个朝代,能够享国数百年,绝不简单。

  诸位想想,修德是多么重要,培福是多么重要。我们应当要反省、要检点,我们没有福报,没有福报要专门想着享福,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袁了凡也是没有福报,说实在话,前面他所说的检点他自己的心行,与我们现在差不到哪里。他有本事改过来,而且改的时候也相当的勉强,你看他发愿要做三千桩善事,做了十几年才做圆满,可见得不容易。但是人家发了这个愿,天天在干,不是不干,纵然做得很少,他做了,天天在做、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检点,有这种功德,所以他命运才能够转得过来。到这个地方就开始转,转得很勉强,很勉强的,已经转过来了。说这些话是勉励我们自己,换句话说,他能做到,我们决定可以做到,因为他是我们的榜样,他是我们的借镜,我们照他这个方式就能够改造自己。首先改造自己命运,然后以这个为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大乘佛法,才是古人所说的功不唐捐,才能够得到大乘佛法的真实受用。

  怎么晓得他很勉强?到这个时候你看他检点,他的功夫未纯,刚才讲了,所谓未纯,顶重要的就是这个得失的念头没有尽。『检身多误』,检是检点,误是过失,检点自己的行为还有许许多多的过失。这个误就是不是有心的,是无心的,有心的是过、是罪,是罪过,这是无心的。为什么会无心?习惯成自然,这是习气太深,心里是没有,行为上往往流露出来,这叫习气。你看经上讲的,习气之难断,连阿罗汉都不例外,到辟支佛的果位才把习气断尽,阿罗汉习气都没断尽。由此可知,断习气之难。

  底下举出几种例子来说,第一个,『见善而行之不勇』。今天我跟王居士谈,我们很久就想到在电影院里面打广告,我们做广告片,你们同修哪一个要,我们供给你。那个电影院,小的电影院花不了多少钱,大的电影院一个月才一千二百块钱,这是第一等的电影院,电影院它也分等级。你这一千二百块钱给电影院,它广告给你打一个月,这一个月看电影的人心里面都种了佛的种子。这个事情我们要赶快设计,赶快的去做。我们很想做,到现在没有做成功,这就是了凡先生讲的,「见善而行之不勇」,没有立刻就去做。我们现在需要好的佛像,希望你们同学大家要有好的佛像、庄严的佛像,拿来给我们做底版,提供给我们。我想这个事情还是王居士随他去做,你们交给王居士,像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庄严的佛像,我们做底版,我们在电影院打广告。人家一看到佛像,南无阿弥陀佛,他念一句就是你给他种的种子。我们全台湾差不多有好几千家电影院,这个广告片子我们华藏法施会负责来制造。你们居住在哪个地方,你们就在你自己住的那个地方的电影院去打广告,你去度你自己的邻居,度你自己的街坊,用这个方法。这是第一。

  第二,『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救人的范围包括的非常之广,人家有苦难你去帮助他。常常有疑,譬如现在我们也犯这个毛病,有人来找到我们求帮助,我们会怀疑他,他是不是骗子,会不会骗我们?因为什么?我们过去被人家骗过,所以现在有人来找我们帮忙,我们都要派人先去调查一下,他真的有困难,我们帮助他。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自疑,你看了凡先生那时候也是这样,我们现在干事也是这样。说实在话,现在利用这些慈善救济来欺骗的确确实实是很多,因为我们遇到太多了,所以不能不怀疑。往往我们接到人家的信,来求帮助的,我们都很怀疑。但是现在,虽然是疑,他既然来找我们,我们决定不能叫他空走一趟,空走对不起人,就是他来骗我们,我们也要给他一点。明知道他来骗我们,我们也得要给,给他少一点,给他一百块、二百块就好了,不要给他三千、五千,给他三千、五千我们就上当了,被他欺骗了,给他一百、二百可以。他既然来骗你,可见得他也有他的苦处,他要是生活很富裕的话,他又何必到外面去骗人?他也有他的苦处,我们也得谅解他,不能叫他空手回去。看看他的,我们现在所行的,确确实实是在这个阶段。

  『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譬如说,我们这些年轻的出家人发心都非常好,我前天就遇到一个,特地来看我,跟我谈什么问题?这个年轻的出家人对于戒律非常的重视,很好,说现在报纸上有讨论出家人需不需要结婚,他也大做起文章,来问我这个文章要怎么做?我就告诉他,这个文章不要做。他说不要做行吗?我说不要做行。为什么?做就落成口过,你要不做、不理会,这个事情几天就平息下来,就没有了,你一做的时候,把人的心理观念又提起来了,你想想看是做好还是不做好?做是是非,不如把心定下来。我说你如果要想做,你就开另外一条路做。我就告诉他,我这两次,末后两次大专讲座里面的讲题我也是针对这个,但是我对他们所提的绝口不提。我们都谈佛教要改革,我们个人提出个人改革的方法,不要批评人家的得失,不批评人家的过错,他说他的办法,我们说我们的办法,办法说出来,大家去选择。这就跟世间竞选一样,你只把你自己的政见、你自己的好处说出来,不要批评别人,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不要有口过。这个口过,往往我们所修的功德,不知不觉都从口过上漏得干干净净。佛经里面、儒家、道家都叫我们守口如瓶,多言一定有过失,祖师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何必要说别人过失?

  你想想印光大师的教诫,这是一代祖师,好像是大醒法师去拜访他老人家,就说到那个时候出家人已经不象样子了,你老人家为什么不说说他?印光大师回答得很好,如果我说了他就能改,我就是下地狱我也甘心,我要说他;我说了他不能改,他堕地狱,我说这个过失,说过失不是好事情,我也造了口业,他往地狱走,我舍不得,我跟他一道往地狱去,那我又何苦?你看看祖师的知见,跟我们不一样,人家心是静的、是定的,而我们见到人家的过失心里面就不平,意气用事。殊不知,见到别人过失,你心里不平,你就是大过失,你自己先乱了,你已经被那个境界所转了,你还修什么道?你无道可修了。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你自己要如如不动,然后你才有智慧,你才晓得应该怎么样处理,才能够到尽善尽美。

  我们看看云谷禅师,了不起!我们这个小册子后面附的有云谷禅师传记,诸位回家去好好去看。云谷禅师见到有人毁谤三宝,他不会像我们一样的意气用事。传记里面有一段说,讲有一些在家的居士同修们,爱护三宝,护法心切,看到有出家人不守戒律,不守清规,往往就生毁谤、嫌讥。法师听了之后,立刻就去营救,恳求那个当事者,告诉他们,你们真正要护法,出家人就是犯了戒,破了清规,你也要用善心对待他,所谓说是不看僧面看佛面,要体仰佛心,谤僧就是谤佛,侮辱出家人就是侮辱佛菩萨,这个话说得多恳切。所以纵然遇到了破戒犯法的出家人,你要真正是爱护三宝,你也不应该生毁谤。你要劝告他,没有第三者在的时候,你把他找到旁边去劝告他;有第三者在,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只能够表现恭敬,绝不能毁谤,这才堪作大德。

  而我们今天怎样?好像不毁谤别人、不贬低别人,我们自己身分抬不高,不晓得谤僧的过失跟谤佛是同等的。大家再看看毁谤三宝,你不相信,不相信不是说没有罪,你要相信,你心里应该警惕,阿鼻地狱的罪业!不信就没有了?不信照样有,不是说不信就不堕地狱了,不信就不堕地狱,我们大可不要相信,不信也要堕地狱。所以印光大师绝不干这个事情,这样的文章怎么可以写?说出来,听的人有限;写出文章,多少人看,这个罪业是无量无边。所以要记住,我们身修善,口要当心过失,要记住守口如瓶,不说别人过失,你的功德才能够保得住。常说别人过失,功德都漏失掉了,保不住。

  『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读了这一句你就晓得,佛门里面为什么叫你戒酒,五戒里面为什么叫你戒酒,道理就在此地,酒一喝醉就放逸了,放逸就什么事情都随便了,马虎了。酒在佛教戒律里面称之为遮戒,遮是防止的意思,怕你犯其余的戒,所以这个酒也定在戒里。如果大家要都能像郑康成一样,释迦牟尼佛就不会把酒列在戒律里面了。如果你喝了酒,你自己把持不定,非戒不可,诸位要懂这个意思。所以酒这一戒在佛法里面有两种开缘,一个是和药,西药里头是没有,中药里头有用酒配药治病的,或者滋补身体的,可以,为什么?那个不会喝醉。第二种就是配菜的,做菜里面的料酒,那个是有开缘的,不在这个戒律里面。所以有些人不懂,寺庙里面有的时候那个酒,菜里面酒放得很多的时候,味道都闻到,这个寺庙里面他们怎么用酒做菜?酒做菜没有关系,为什么?你把那个菜吃光你也不会醉的。所以要懂这个道理。举例子就举出这个三条,不要认为袁了凡先生只有这三种过失,举三个例子来说而已。『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这一句话就总包了,就是功过较量较量,还是过多功少,光阴空过了。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诸位想想,他发的愿,修三千桩善事,十几年才圆满,不容易!可见得他断恶修善相当的艰苦,并不是说恶说断就断,善行说修就修,好不容易才成就。诸位想想,了凡先生这样做法,我们能不能做到?我们做恐怕比他还要快,比他的效果还要大,这就是说在法缘上了凡先生没有我们殊胜,善根上他比我们深厚,缘上他没有我们殊胜,我们现在要做太容易了。就是我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我们做一张释迦牟尼佛像拿到电影院里去放,它一场给我们放个几分钟,你想想看那看电影的多少人,你这一天当中做了多少善事,度一个人算一桩善事,你在电影院那里计算,你一天就做了差不多有千千万万的善事了。袁了凡先生三千善事做了十几年,你这三千桩善事两场电影保险圆满,你看看岂不是容易得多了吗?但是给诸位说,你做三千善事两场电影就圆满了,一天就圆满了,袁了凡先生干了十几年,功德你比不上袁了凡。为什么?他有十几年的甘苦在里面,历事炼心,你不过是出个几百块钱在电影院,别人替你做的。这就是说明我们的业障比他深重,他三千善事能够把命运转变过来,我们恐怕要三十万、三百万桩善事才能转得过来,我们的业习比他深。这一点我们自己要明白,要懂这个道理。

  你看看从前,我们也常提到的,宋朝曹翰将军,听一次经,打一场斋供养大众,就这么一次的福报,享了三生之福。诸位现在在此地天天听经,常常修功德,再说我学人在讲台上讲经讲了十八年,那比曹翰不晓得殊胜到哪里去了。但是诸位要晓得,我这十八年讲经的功德跟曹翰相等,他听经一次,我讲了十八年,他能得三生福报,我相信我也有三生福报,绝无问题。由此可知,我们的业障比他们深重。所以我们今天读这些书要加倍的努力,不要看到,他定三千,我们也就定三千,他定一万,我们就定一万,那你永远在别人后面,你的福报很少很少,我们要加倍努力。

  如果懂得佛法,更要紧的向清净心中去求。譬如昨天我们讲《楞严经》中的一段,《楞严》里面讲到无功用道,那是我们做不到的,决定做不到,无功用道起码也是圆教初住菩萨才能办得到。在禅宗里面讲,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能办得到,我们心性一塌糊涂;在净土宗讲,要念到理一心不乱才能做得到。我们现在连功夫成片都做不到,还能谈到理一心不乱吗?所以无功用道我们只不过是说说而已,决定办不到。能办得到的,《了凡四训》。昨天我也讲了,《楞严经》在我们佛学里头好像是研究所的课程,听听可以,种种善根,阿赖耶识里头有个底子,照那个修行不是简单事情。《了凡四训》确确实实它就是幼儿园、小学的课程,我们念了以后就能做得到,只要照这个做立刻就见效。大家果然能够照《感应篇》、照《了凡四训》认真的修十年,再拿《楞严经》来读就不一样。无功用道虽然做不到,也有点影子了,也接近了,如果不在《了凡四训》、《感应篇》上认真的努力,大乘佛法不过是说说而已。大乘佛法好比是高楼大厦,《了凡四训》跟《感应篇》好像是地基,没有地基怎么盖大楼?你要想盖大楼先打好地基,这是基础的学问、基础的方法。

  想想印光大师一生将这几种书流通到数百万册,他为什么?你们要说印大乘经典的功德大,印光大师为什么不印大乘经典,去印《了凡四训》、去印《感应篇》、去印《安士全书》?等觉菩萨的智慧还不如我们吗?《金刚经》、《楞严经》、《华严》、《法华》我们听听而已,哪个人能做得到,《金刚经》上破四相,你能破得了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哪一相破得了?日常生活当中还不是一样的执着、一样的顽固,做不到!四相不能破,《金刚经》是不得其门而入,金刚墙壁你有什么方法进得去?我们体会到祖师的苦心,回过头来想想,确实是有道理。不要说别人学佛我们看到看不出有什么收获,自己反省反省,这么多年来没有得什么力量。回过头来再念幼儿园,过去是好高骛远,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们得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好好的去做。

  这个地方诸位记住,他三千善能转变命运,我们要加倍。我们今天可以这样算法,譬如在电影院里打这个广告牌,举这个例子来说,一天只能算一件善事,你不要说一个人算一桩善事,用人来计算,你只能说我打一天算一桩善事,功过格里头记一个善事,只能算一功。你要能行三千善,确实会有一点感应,你要连续去电影院打广告三千天,一年三百六十天,十年,你要有这个恒心。十年当中你自己还要身善、口善、意善,不要想我在那里打广告度众生,我自己拼命作恶,无恶不作,没有关系,我那里在修善,那就恶上加恶。这就好比心里做了亏心事,把那昧心之财到处在外面盖庙,修桥铺路,处处做善事。

  你们看看朱镜宙老居士他有一个《八大人觉经》的批注,那个里头有一段故事,那段故事是实实在在的。我认识朱老居士的时候是民国四十二年,那个时候我刚刚学佛,没有多久我认识他,当时他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那个时候他还没有写这本书,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很晚,在台中,他讲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上海有一个富翁,名字你们去查,我忘掉了,一生做好事,虔诚的佛教徒。死了以后,太太非常想念他,上海那个时候有一个法国人会走阴差,请他去找这个人把他找来,他可以跟家里人谈话,但是价钱很高,一次要五百块大头(银元)。他家里有钱,五百块钱也不在乎,就请这个人去找,找了三天都找不到。找不到,人家就说他骗钱,你说会找,怎么没找到?他说我绝不是欺骗,但是实在找不到。

  于是他就问了,你们有没有亲戚朋友要有人过世的,他说我再给你找找,能找到,证实我不是骗的,绝不是欺骗的。他家里人听到,刚好大儿子死了没多久,就去跟她媳妇商量,试试看。既然是你家里人,这一个就收半价,二百五十块钱,去找他。不到几个钟点找到了,找到了就问答,答的是那个法国人,但是声音都变了,变得跟他大儿子一样的声音。就问他,你父亲呢?死了也没有多久,怎么到处找不到?他说我父亲下地狱了。家里人就问了,他一生修桥铺路,到处做好事情,怎么会下地狱?他儿子说出来,从前他在清朝末年做官,北方有一次赈灾,政府拨了一笔赈灾的款,他吞没了,他就发了这个财,饿死了多少人,人家得不到救济,他的财就是这样发的。他说你要不相信,他还有几个老朋友,还有人知道这个事情。

  这个故事朱镜宙老居士做了笔记,你们大家去找来看看。就他发这一笔横财,伤害多少人的生命,晚年怎么样来修功补过,还是到阿鼻地狱去受罪,连走阴差的都找不到。走阴差的在饿鬼道能找得到,地狱道找不到。你看《地藏经》里面讲的,地狱里面只有两种人可以去,一种是受罪的,一种是菩萨到地狱度众生,除了这两种人,没有办法入地狱。朱老居士一生经历这些事情很多,他给我讲了许多故事,那时我刚刚学佛。所以万万不可我这里做功德,那个地方做一点过错事情没有关系,将功折罪,好像我这个功还多得很,这就大错特错了。请看下面文: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庚辰南还。始请性空慧空诸上人。就东塔禅堂回向。遂起求子愿。亦许行三千善事。】

  前面的三千善事是求功名,功名果然得到了,命运改变了。功德圆满就是修回向,发愿修回向。这个时候他『方从李渐庵入关』,大概是去关外做事情,所以没有机会来诵经回向。这个回向我们来念一念,回是回转,向是趋向的意思,「回己所修之功德有所趋向曰回向。凡一切善行皆可回向,或以之赎罪,或以之报恩,或以之普施法界众生,均可至诚祝愿以植胜因」,胜因是殊胜的福德因缘。『庚辰南还』,这是从关外回来,回到家里来了。这个时候大概他就比较清闲了,所以到寺庙里面请几位法师给他回向,诵经回向,他这十几年,三千善行圆满。『请性空、慧空诸上人』,上人是对出家人的尊称,『就东塔禅堂回向』,东塔是个禅堂。一面回向,回向过去所修的善根,同时又发愿求儿子,他的命里面没有儿子,孔先生给他算的,他命里面没有儿子。没有功名,功名得到了;没有儿子,他儿子也有了,命运全部转变了。后面还给我们说,他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寿命也延长了,寿命他没有求,不求也有感应。可见得命运确实是能改变的,不是不能改变。诸位如果要想象我一样,这个命不好,不好可以修,不好可以改,只要你懂理论、懂方法,你这一生称心如意,样样自在,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如果你求不到,求不到是你理论不通达,方法错误了,你才求不到;你方法正确,如法而求,没有求不到的。求成佛作祖都求得到,何况世间这些荣华富贵,简直叫鸡毛蒜皮,哪有求不到的道理!这个也许了三千善事的愿。

  【辛巳生汝天启。】

  这个文章是给他儿子的,他的儿子叫天启。

  【余行一事。随以笔记。】

  这就是记功过格,云谷大师给他的功过格。功过格我们也在印,在印刷厂印,我想在阴历年前一定可以印好。我们印了二千本,诸位要是愿意照这个修的,我们赠送大家。这是用笔记,每一天记功记过,自己记,开头学的时候一定要记。

  【汝母不能书。每行一事。辄用鹅毛管。印一朱圈于历日之上。】

  他们做善不是他一个人,全家修。袁了凡太太不认识字,做善事就用鹅毛管印一个红圈印在日历上,恶事就用一个黑圈印在日历上,每天来看是红的多还是黑的多,以这个来检点自己善恶。

  【或施食贫人。或买放生命。一日有多至十余圈者。至癸未八月。三千之数已满。】

  这第二次三千善行,比第一次三千善行容易得多了,从庚申到癸未,这只有几年的时间,不像从前那么长了。

  【复请性空辈。就家庭回向。】

  这是说这次回向不是在寺庙里面,请法师到家里面来诵经回向。

  【九月十三日。】

  这是同年,前面三千愿满是在八月,九月十三:

  【复起求中进士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戍登第。】

  『进士愿』也满了,中了进士,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分发。

  【授宝坻知县。】

  宝坻县在河北省,好像离天津不远。你看看他这个求愿,可以说善行愈积求愿是愈顺利,渐渐到称心自在的境界了。到宝坻做知县的时候:

  【余置空格一册。】

  这个格就是《功过格》。

  【名曰治心篇。】

  「此空格治心篇,应人人置备仿行,人人可以觅出平地登云之路」。这是批注的人尤居士劝告我们,要学了凡先生,我们也要备一个日记本,也要备一个治心篇,你才能够消业障,才能够求真实的福慧,这叫认真的修学。

  【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夜则设桌于庭。效赵阅道焚香告帝。】

  这一来,他不是像前面功德圆满才回向,这个简直是天天晚上回向,每天断恶修善,每天晚上在自己庭院里摆上香案,这就修回向行,发露忏悔。到这个地方,我们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就赶不上袁了凡先生,我们现在在什么阶段?袁了凡第一个修三千善行的阶段,这是袁了凡的第三步,我们就赶不上了。袁了凡修这个,给诸位说,在五乘佛法里,人乘佛法,大家要想想这一点,假如我们人乘佛法都没有基础,还能谈天乘吗?还能谈大乘吗?我们这一生还能说有成就吗?如果说连人都做不好,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在经上有种种比喻,人身难得而易失,失掉人身再想得个人身,难,太难了。做到袁了凡这个样子,人身才保得住,死了以后来生还可以到人道来投胎,不失人身。如果我们连这个都做不到,人身失掉了再想得人身,不是简单的事情。你看佛在数量上的比喻,指甲里面的土与大地土做比喻,那个比喻什么?就是人失掉人身能够再得到人身的,就像指甲里头的土一样,那几何?失去人身,不能得到人身,就像大地之土,简直是不成比例。诸位想想,谈何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我们现在得到人身,再要不晓得珍惜,不晓得利用人身来成就无上的道业,未免太可惜了。这一点我们要做,我们要天天回向、天天修忏悔。

  【汝母见所行不多。辄颦蹙曰。我前在家。相助为善。故三千之数得完。今许一万。衙中无事可行。何时得圆满乎。】

  这是袁了凡的太太,对他儿子讲的,『汝母』就是袁了凡的太太,看到在县衙里面做官,行善事好像就没有从前在家里那么方便了,在家里面他太太可以帮助他行善,所以三千善行容易圆满。现在做官了,住在官舍里面,内眷不容易接触外面,换句话说,内眷就无善可行了,现在许了一万条善事的愿,这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圆满?他太太免不了要着急,何时圆满?

  【夜间偶梦见一神人。余言善事难完之故。神曰。只减粮一节。万行俱完矣。】

  由此可知,袁了凡修善之心念念不忘,晚上作梦,梦到一个神人,他心里还想着,我这一万桩善事还没有做完,真是念兹在兹,这一点心是真可贵。可见得由行善变成了心善,这是最可贵的,这才能感应道交。神人来安慰他,你一万桩善事已经圆满,怎么圆满?『减粮一节』。他在这个地方做官,过去这个地方田赋,田粮税收,过高了一点,他把它减低了,减低了老百姓都得到恩惠、都得到利益了。我们看底下,他确实有这个事情。

  【盖宝坻之田。每亩二分三厘七毫。】

  这是从前田赋是这么多,一亩田,那个时候是用银子计算的,是『二分三厘七毫』。

  【余为区处。减至一分四厘六毫。】

  他把它减了这么多,就像我们现在政府实行三七五减租一样的,这个恩惠普及全民。了凡先生到宝坻做知县,他第一桩施政就是减租,使农人都能得到利益。

  【委有此事。心颇惊疑。】

  我减租这一桩事情,他有权,轻而易举,难道这一万善事,一桩就圆满了,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心里还不相信。这个小注我们念一念,诸位看看这个意思,「惊一念之微已为神明所知,疑仅一善行如何便抵万数」,我减租不过是做了一桩好事情,一桩好事情怎么能抵得过一万条善事?怀疑这个。

  【适幻余禅师自五台来。】

  幻余禅师也是当代的高僧,他从五台山来。这个小注我们也念一念,「五台,山名。在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上无林木,如迭土之台,故名。华严,名为清凉山,今属山西雁门道。袁公夙因深植,与当代出世圣贤有缘,方便指引助成胜业。福薄之辈缘悭不遇,内典博载,障重众生,多生多劫不闻佛名。僧为上宏下化,人中至宝,佛法藉以宣传,苦海因而得度,得遇圣贤僧,夙福之厚可知」。这是他遇到这个好的法师,有修、有学、有道的高僧,他遇到了,这是他的福分,这是他的因缘。遇到他,他心里这个疑问就可以请教了。

  【余以梦告之。且问此事宜信否。】

  我曾经有这么一个梦,这能相信吗?

  【师曰。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这就是告诉他,可以相信。实在了凡先生到这个时候,可以说他的功夫已经相当纯熟了,这就是刚才讲的,连夜间作梦他还想着修善,我这一万桩善事还没做完,念兹在兹。这一念心就不得了,这一念之心就可以当万善。这个境界前面没有,可见得这个功夫愈来愈纯,所以福德因缘也愈来愈殊胜,这是善心真,善心切。我们现在修善就缺少这两个字,缺少真、缺少切,我们行之不力。诸位要晓得,所谓修行,要着重在大众,要着重在一切众生,不要只顾个人,顾个人只是修一点痴福而已。有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认为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这叫修行,做别的事情打我闲岔,我今天这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得圆满,你叫我做这个做那个。这是错误。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是自私自利,你一点都没有为众生想,你这个十万声佛号念一辈子,你来生到人天享个痴福,就完了,你能往生吗?不能。为什么不能?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法门,大乘法门要有菩提心,菩提心要自行化他,你没有化他的这个功德,你天天只顾自己,决定行不通的,这个大家好好的把净土三经去念念。所以佛法绝不是自私自利的,
 楼主| 发表于 2024-8-18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利益别人就是利益自己,障碍别人就是障碍自己,毁谤别人也就是毁谤自己,侮辱别人也是侮辱自己,都是给自己做障碍,不是做增上缘,所以大家要发心。

  我给诸位说,我过去也给大家讲过很多次,我出家的时候,我们同参道友三个人,我发心出来弘扬佛法,他们都是发心自修。我们三个人同年,三个人的命都是没有福,都是短命,算命先生、看相先生说你们三个人都活不了四十五岁。果然不错,他们两个都走了。用功不能说不勤,一天拜三千拜。你们今天能做到吗?你们真做不到!只是自修而没有利益到众生,所以还是超不出命运。我一想,反正我四十五岁逃不过,有一年就多利益众生一年,我堕地狱没有关系,你们大家成了佛再来度我,我怕什么。大家好,我不好,我甘心情愿,我也常说,我希望你们都在我的上面,我们佛教才能兴,大家才有福,个个都不如我,那就完了。这是我当初发心跟我那两个同参道友就不一样,他们发心要走在人前面,我发心走在人最后,他们发心要高高在上,我是要在下之下,就这一点不相同,我也没有求寿。所以要为一切众生着想,把自己忘掉,把自己舍弃掉,这多自在!为自己修行,一天念十万声佛号,磕三千个大头,还是不自在。没有我,多自在。你十万声佛号,三千个大头,你是有我,有我不如无我。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学,学到无愿无求,这个多么自在。有愿有求就有苦恼,无愿无求就自在。这求与愿,给诸位说,是私人、个人的。为一切众生是有愿有求,愿众生个个成佛,求众生个个有福有慧,你有慧有福我就沾光了,你没有福、没有慧我更苦,我求大家有福有慧,愿大家早成佛道。所以为自己要无愿无求,为众生要有愿有求,愿与求都是为众生。

  了凡先生他是为众生,这是叫一县的老百姓个个得利益、得好处,没有为他自己,所以他的功德无形当中圆满了。从前他行三千善事他是有自己的,为什么?做这个我要想满我的愿,我要求个什么,他要满愿,他有求的,这次减粮他没有求,只想到老百姓得到好处,我做了一桩善事,叫大家都得到好处,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太少了,因为一万桩善事他只算一桩,这个功德才大!今天时间也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4 18: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