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四书老子选粹白话解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并不真诚的朋友,结交虚情假意,善于逢迎讨人喜欢的朋友,结
交巧言好辩,没有真实学问的朋友,就会受到害处了。」
 论语别裁:「友谅」指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白话解: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快乐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喜欢
以礼节和音乐的精神来节制言谈举止,喜欢称赞别人的好处,喜欢结交贤能的朋
友,这些都是有益的。
 喜欢奢侈夸张以骄傲炫耀为乐,喜欢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快乐,喜欢饮酒征
逐的快乐,都是有害的。」
 论语别裁:「乐佚游」指喜欢不正当的娱乐,任性放纵。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当警惕防备:少年时,血气未稳定,发育
尚未完全,应当警惕防备的是色欲;壮年时,血气正刚强,应当警惕防备的是好
勇斗狠;到年纪老了,血气己经逐渐衰颓,应当警戒防备的是贪求务得。」
 「务得」指一心要得到。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应当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者,敬
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因而不知敬畏,对居高位负有重责大任者,轻慢而不
知敬畏,对圣人之言一无所知,又肆无忌惮随意戏弄侮辱。」
 论语别裁:「大人」不一定指大官,亦可指父母、长辈或有道德学问者。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白话解:孔子说:「天生就知道,不学而能者,是上等资质的人;学习之后才
知道的,是次等资质的人;经过困难艰苦才知道要学习的,又次一等了;如果经
过困难艰苦之后,还不知道要学习,这种人则是最下等的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
毫模糊;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笼统;态度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视他人;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做
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生气
的时候要想到后果和灾难的可怕,不可以意气用事;遇到有利益可得的时候,要
想想是不是应得的。(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阳货第十七》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白话解:孔子说:「人的天性本来是相近的,由于后天学习的不同,相差越来
越远了。」
 「习」,也有说是习惯,然习惯也是透过学习以养成。谚云:「养成好习惯,
培育好个性,是幸福的开始。」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白话解:孔子说:「只有最聪明和最愚笨的人,他的本性和气质是不会改变的
。」
 因为上智不必移,下愚不愿移、不能移。而中、下等根性的人,皆可以改变,
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矣!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白话解:孔子说:「与人同流合污,不明是非,却又能做到完全不得罪人,处
处讨好人,这种假好人,是道德的败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白话解:孔子说:「在路上听到的消息,未经求证,就在路上传播的人,是背
离道德,自弃于道德的人。」
 按钱穆先生注:道听,入于耳易;途说,出于口易,完全未经内心,德业终难
有成,可见「道德不在口耳之间」,故弃之。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白话解:孔子说:「我厌恶紫色夺去朱色(红色)的光彩,厌恶郑国靡靡之音
,扰乱了先王雅正的音乐,厌恶花言巧语颠倒是非,使国家倾覆灭亡的人。」(
古时以黑白红黄蓝五色为正色。)
 恶假乱真,恶妖言惑众,恶似是而非,恶善良的风俗民情被破坏!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白话解:孔子说:「我想不再说话了!」子贡说:「老师如果不说话,做学生
的要如何阐述您的思想?如何遵循呢?」孔子说:「上天曾经说过什么话吗?春
、夏、秋、冬四季自然运行,飞鸟虫鱼,花草树木,百物自然生长,上天又何曾
说了些什么呢?」
 按钱穆先生注:孔子惧学生以言语求道,故以此警之。或说:道非言说可以为
功,不如默而存之,厚德以敦化。善体天心者,可以无言,不然,无言则无以施
教也。
 道不在言语文字中,言语文字只是引导的工具,工具不是目的。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白话解:孔子说:「一天到晚吃饱了饭无所事事(不做正经事),也不晓得用
心,是很难教育他,使他有成就的。」
 用心做什么?用心做事。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白话解:孔子说:「只有家里的侍妾与仆人最难相处!如果和他们亲近,他们
就会失去规矩,不知道礼敬谦让;如果和他们疏远,他们就会埋怨你。」
 坊间误解:孔子将「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是一种性别歧视(此处女子指妾
,小人指仆人。),真是望文生义冤枉圣人!
《微子第十八》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白话解:柳下惠当鲁国的狱官,三次被罢黜(免除职务)。有人说:「你为什
么不离职到他国去呢?」柳下惠回答说:「我以正直之道事人,到哪里不会被免
职呢?我若以不正直的态度去事人,又何必一定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白话解:子张说:「一个知识分子,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国家危难的时候,能够临危授命去挽
救;见到有利可得时,立刻要想到,是不是本分所应得的,是不是合于道义;祭
祀时,会想要如何做才算恭敬;遇到丧事时,要有哀痛的心情,能这样就可以算
是士了(有为有守的读书人)。」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白话解:子夏说:「每天能学习一些以前所不知道的学问,每月检讨时能不忘
平日所学、所会的,这样子可以说是好学了。」
 按钱穆先生注:日知所无,仍精进不懈则学进;月无忘其所能则德行自立,如
此则德学并进矣。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白话解:子夏说:「小人有过失,一定想办法掩饰。」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故文之。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白话解:子夏说:「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从外表看起来好像有三种变化:起初
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不可侵犯的样子;接近之后又觉得他很亲切温和;等
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没有一丝苟且。」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白话解:子游说:「办丧事只要尽到诚心哀痛就够了。」
 按钱穆先生注:丧尽哀情,不尚文饰,然亦戒过度哀伤而害身。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白话解:子贡说:「君子有过失时,好像日蚀、月蚀一般。他所犯的过错,人
人都看得见;当他改过时,人人又都仰望崇敬他。」
 知过(错)能改,善莫大焉。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白话解:子贡说:「以房子的围墙做比喻:我的围墙只到肩膀的高度,从外面
就可以看到室内陈设的美好;老师的围墙高达数丈以上,连门在哪里,一般人都
找不到,更没有办法看到里面有如皇宫一般富丽庄严的设施,和种种美轮美奂的
内在了。只可惜,能找到门户进去的人可能很少吧!」
 周朝以七尺为一仞。说文解字注:宋朝以八尺为一仞。
《尧曰第二十》
 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白话解:商朝汤王亲身向上帝祈雨说:「我自身有罪,不要连累天下百姓,如
果天下百姓有罪,也应该由我一身来负责,只降罚我一人。」
 吕氏春秋:汤克夏,天下大旱,五年没有收成,汤祷于桑林。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白话解:子张问孔子:「要如何才可以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尊崇五
美,屏除四恶,这样就可以从事政治了。」子张问:「何谓五美呢?」孔子回答
说:「在上位的君子,第一要懂得惠而不费,第二是劳而不怨,第三是欲而不贪
,第四是泰而不骄,第五是威而不猛。」
 惠而不费:给别人好处,而自己却没有什么损耗。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白话解:子张问:「怎样算是惠而不费呢?」孔子回答说:「就人民所需要的
,让他们去做,这不就是惠而不费吗?选择对老百姓有利益的事,而劳动之,就
不会有人埋怨了;所要求的是力行仁义,得到了仁义,那是恰如其分,那里算是
贪心呢?一个君子,无论面对多数人或少数人,无论地位的尊贵卑下,都不敢轻
慢,一律恭敬平等对待,这不就是泰而不骄吗?君子穿着端庄,举止合礼不失威
仪,使人见了即生敬畏之心,这不就是威而不凶猛吗?」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白话解:子张问:「什么叫做四恶呢?」孔子回答说:「不事先教导,便用杀
戮来推行或制止,那叫做『虐待』;不事先告诫,到时候又要验收成果,这种不
合理的要求叫做『暴』;自己轻忽法令,玩弄法令,却又希别人限期完成任务,
像是有意陷害别人叫做『贼』;同样是给与人民,但是在给与时却又吝啬不情愿
,政府为民服务好像在作生意斤斤计较。」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了解天命(大时代的趋势),就没有办法做一个君子;
不懂得礼义,就无法在社会立足(不能自处);不知道从言语当中分辨是非,就
无从认识一个人的善恶邪正了。」
 论语别裁:「言」指言语文化;即古圣先贤告诉我们的话,我们不能深切体会
真正了解,就无法做人处世。
 四书澫益解:知命只是深信因果耳,知礼则善于观心,知言则善于闻法。
 吉凶祸福之道,总在存心与用心耳!是故君子知命必深信因果,在起心动念处
用功;时时处处皆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论语选粹.白话解 终
参考数据:论语新解 钱穆      四书广解 蒋伯潜
     论语别裁 南怀瑾   四书读本 高政一
     国民中学论语精选读本

四、孟子
《梁惠王章句》
 孟子曰:「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白话解:孟子说:「上下互相争夺利益,产生对立,国家就危险了。」
 上下:指政府和人民、长官和部属、领导者和被领导者。
 大学曰:「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孟子曰:「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白话解:孟子说:「孔子说:『发明用木偶来陪葬的人,大概不会有后代吧!
』因为木偶制作得太像真人,却被用来作殉葬。(恐怕会造成后世以活人陪葬的
恶习,所以孔子深恶痛绝)。」
 孟子曰:「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白话解:孟子说:「君子对于禽兽,只要看见牠活着,就不忍心看到牠死去;
听到牠临死哀嚎的声音,就不忍心吃牠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宰杀烹炙畜生的
厨房。」
 上天有好生之德。
 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白话解:孟子说:「挟着泰山跨越北海,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真的做
不到。若是为长辈折取树枝,却告诉人说:『我做不到!』是不愿意做,不是做
不到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白话解:由尊敬自己的父兄(长上),推广到尊敬别人的父兄。从慈爱自己的
子弟,再推广到慈爱别人的子弟。
 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白话解:孟子说:「没有维持生计的恒产,却有长久向善的心志,只有读书明
理的人才能够做到。」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白话解:君王以百姓之乐为乐者(与民同乐),百姓自然也以君王之乐为乐了
(与君同乐);君王以百姓之忧为忧者(与民同忧),老百姓自然也以君王之忧
为忧了(与君同忧)。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乐,以天下百姓的忧愁为忧,忧乐皆
心系天下百姓,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王于天下,是从来没有的事啊!
 君有如现代的领导人、主管,臣如部属、员工。
《公孙丑章句》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白话解:齐国有句俗话说:「虽有智慧,不如把握有利的时机;虽有耕田的农
具,不如等待耕种的时节。」
 时节因缘(机会)与能力同样重要,因此平日积功累德厚植实力,遇有机会才
能大展长才,服务人群。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白话解:自己反省一下,要是理屈的话,纵然只是面对穿着粗布粗衣的平民,
我能不害怕惭愧吗?自己反省一下,只要合乎义理(理直气壮),纵然面对千军
万马,我也一样勇往直前!
 孟子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白话解:孟子说:「志,是气的统帅;气,充塞在人体全身。志率气而行,志
朝向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所以说要做到不动心的要诀是:『坚守志向,同时
不要搅乱了气(乱发脾气,随便将喜怒加之于人)。』」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白话解: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至大至刚、光明正大的正气。」
 孟子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白话解:孟子说:「不是与他的理想相合的国君绝不事奉,不是他喜欢的百姓
,就不使用;天下太平,政治上轨道时,就出来做官,为国家人民服务;天下混
乱无道时,就辞官归隐,这是伯夷的作风。没有什么不可以事奉的国君,也没有
什么不可以使用的人民;天下有道时,固然出来做官;天下混乱无道时,他也要
出来做官,发挥长才服务国家,这是伊尹的作风。可以做官时就做官,可以隐居
时就隐居,可以久留就久留,需要急速离去,就急速离去,这是孔子的风格。这
三人都是古圣人,他们所行的事我都未能做到,然而我心里所向往的,就是想学
孔子啊!」
 孟子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白话解:孟子说:「灾祸和幸福,都是自己找来的。诗经上说:『行事永远和
天理配合,自己就能求得幸福。』书经 太甲篇说:『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
避;自己造成的灾祸,那就不能活命了。』就是这个意思吧!」
 易经 坤卦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
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福祸都是自己一点一滴的累积,
逐渐逐渐形成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白话解: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人的心。古圣王因为有不忍伤害人的心,
所以有不忍伤害人的仁政。能用不忍伤害人的心,实行不忍伤害人的仁政,治理
天下,就好像能把它放在手掌上运转一般的容易了。」
 不忍人之心:亦解为「不忍别人受到伤害」。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白话解:孟子说:「没有怜悯同情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憎恶的心,不
能算是人;没有谦辞礼让的心,不能算是人;没有辨别是非善恶的心,也不能算
是人。怜悯同情的心,是仁的发端;羞耻憎恶的心,是义的发端;谦辞礼让的心
,是礼的发端;辨别是非善恶的心,是智的发端。一个人有仁、义、礼、智这四
个善端,就如同身上有手足四肢一样,非常重要。」
 羞恶:以不善为羞耻,厌恶人之不善。是非:以善为是,以恶为非。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白话解:孟子说:「子路这个人,人家告诉他有过错,他听了很欢喜的接受,
并勇于改过;夏朝的大禹听到很好的言论,立刻礼谢且虚心接受。舜王更是伟大
:他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别;常常与人同善,如果自己未能做到尽善
,也能舍弃自己不好的见解,认同、接受别人好的见解,又乐于取法他人的善行
而力行实践。所以君子的美德,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比帮助他人行善更大了。」(或谓:没有比
劝人为善更伟大的。)
 善与人同:即乐于「认同、肯定他人之善,取人之善、与人为善」。
 子曰:「君子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赞美或成全他人行善,
就是自己行善;嫉妒或妨害他人行善,就是作恶。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又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白话解:孟子说:「得天时的重要性不如得地利,得地利的重要性不如得人和
。」又说:「治国者能推行仁政,就会得到很多志士仁人的帮助,不行仁政的国
君,很少有人会来帮助他。很少有人帮助的国君,到达极点时,连亲戚都会叛离
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天下的人都来归顺他。」
《滕文公章句》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白话解:颜渊说:「舜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只要勤敏不懈
,认真努力去做,也能和舜一样,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和敬爱。」
 谚云:『圣人本是凡人做,但尽良心即圣人。』
 孔子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白话解:孔子说:『在上的领导者有喜好的事,在下面的人,必定比他喜爱得
更厉害。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一样;小人的德行,就像草一样,草上吹过一阵
风,草必定随着风而伏倒。』
 故曰:领导社会风气、影响潮流,乃为政者责无旁贷的重责大任。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
 白话解:孟子说:「一般人民的习性,是先有了长久固定的产业,才有经常向
善的心志,没有长久固定的产业,就没有经常向善的心志;如果没有经常向善的
心,则种种奢侈、放荡、乖僻、邪恶的事,都敢做了。」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白话解:所以说:有人劳心,有人劳力。劳心者管理人(领导人);劳力者,
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供养人,管理的领导者受人供养;这是天下共通的法则。
 治者管理也。
 孟子以为「一人既不能兼为百工之事,故分工合作,乃人类生活之原则。」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白话解:做人有做人的道理,如果只是吃得饱,穿得暖,安居逸乐,却没有教
育,不知礼义,那就和禽兽差不多了。圣人又为此担忧,(前忧洪水横流,泛滥
天下,现忧人民没有教育。)于是派遣契担任司徒掌管教育,教导百姓做人的道
理,使他们知道父子要有亲情,君臣要有礼义,夫妇要相互尊重,家中内外责任
有分别,长幼要有次序,朋友要诚信。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白话解:把天下(国家)让给人很容易,为天下苍生,求得一个贤明的领袖,
就非常困难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白话解:富贵不能迷惑、动摇他的意志,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权武力不
能屈服他的志气。这样的人才算是大丈夫。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白话解:公都子问孟子:「外面的人都说老师喜欢辩论;请问是为什么?」孟
子回答说:「我哪里喜欢辩论呢!我实在是出于不得已,不得不辩啊!」
 战国时,号称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其实不免邪说横行、是非夹杂、善恶难分
,孟子不得不加以说明,孟子七篇处处可见其苦心。
《离娄章句》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白话解:孟子说:「只凭离娄那样好的眼力,公输般那样灵巧的技术,如果不
使用圆规、曲尺,就不能制成方正与圆形的器具;只凭师旷那样灵敏的听觉,假
使不用六律的音符做标准,就不能校正宫、商、角、征、羽等五个音;因此以尧
、舜那样贤明的君主,他们治理人民,如果不以仁政为准绳,也不能把天下治理
太平。」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白话解:空有仁心(善心)而无仁政(善政),仍然不足以治理国家;空有善
法却没有善心,仁政也不能自动施行。
 善心还要有善行,善法还要人实行。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白话解:孟子说:「夏 商 周三代之所以得天下,是由于有仁德;传到后来会
失去天下,是由于失去仁德。各国的兴盛和衰败、存在与灭亡,原因都是一样。

 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乃至于中国历代的君主,其亡国者,莫不如此
,重蹈覆辙者何其多。「历史是会重演的」,慎哉!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白话解:孟子说:「凡是所做的事,有不如愿的,都应该自我反省、检讨。等
到自己的身心都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都来归服。」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白话解:孟子说:「大凡一个人,必定是自己先有轻慢自己的行为,然后别人
才会轻视、伤害、侮辱他;一个卿大夫的家必定是自己先去毁坏,而后别人才会
来毁坏它;一个诸侯之国必定是内部先有招人讨伐的暴政,然后他国才会乘机来
讨伐它。书经 太甲篇说:『上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灾祸,就
不能活命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白话解:孟子说:「平天下的道理就在眼前,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却要向远处去寻求;平天下的事
极其容易,偏要向难的一边去寻求。只要人人亲爱他的父母,尊敬他的兄长,天
下就会太平了。」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白话解:孟子说:「观察一个人的善恶,没有比看他的眼神更清楚明白了;眼
神没有办法遮掩他的恶念。存心正直善良,眼神就很明亮;存心邪恶,眼神就混
浊不明。所以只要听他所说的话,再看看他的眼神,这个人的邪正,还能藏到那
儿去呢?」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白话解:淳于髡问:「男女双方彼此不能直接用手给与或接受物品,这合乎礼
节吗?」
 孟子说:「合于礼节。」
 淳于髡说:「假使嫂嫂掉到水里,那该不该用手去救她呢?」
 孟子说:「嫂嫂掉到水里不伸手援救她,简直就像是残忍的豺狼。男女不能直
接用手给与或接受物品,这是常礼;嫂嫂掉到水里用手去救她,这是权宜、变通
的办法。」
 淳于髡说:「现在天下大乱,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先生却不肯权宜求见诸侯
,挺身援救他们,是何缘故?」
 孟子说:「天下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要用仁义大道去救他们;嫂嫂掉到水里
,只要用手来救她就行了。你难道要我放弃正道,仅用双手来救天下的百姓吗?

 用手仅能救一人,用仁政救天下百姓,方能救千万人。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白话解:孟子说:「事奉尊长,以哪一项为最重要?应当以侍奉父母亲为最重
要。守护的事,以哪一种为最重要?应当以守护自身,洁身自爱不作坏事为最重
要。能够洁身自爱、品德无亏,又能奉侍父母的,我曾听说过;不能洁身自爱,
做坏事还能服侍父母的,我从没有听说过。」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白话解:孟子说:「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当人家的老师。」
 自以为是,故喜欢指导人。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白话解:孟子对齐宣王说:「假使国君看待臣子像自己的手足,尽心爱护;臣
子就会把国君当成自己的腹心,竭力保卫。假使国君把臣子看成犬马,毫不尊重
;臣子就会把国君当成路人,漠不关心。如果国君把臣子看成泥土、草芥,随意
践踏;臣子就会把国君看成强盗、仇敌,那样切齿痛恨了。」
 故君臣当以道义相结合。 雠与仇通。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白话解:孟子说:「一个人必须具备有所不为的操守,然后可以有合乎义理的
作为。」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白话解:孟子说:「孔子待人处事谨守中道,从不做过分的事。」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白话解:孟子说:「所谓有德行的君子,就是能保持心地像婴孩一般纯真无邪
的人啊!」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白话解: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的存心。君子存心仁
慈,存心礼敬;有仁慈心的人能爱护别人,有礼的人能敬重人。能爱护别人的人
,别人也会爱护他;能敬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敬重他。」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白话解:君子有终生的忧愁,没有一时偶发的祸患。
 终身之忧:乃指担忧不能致尧 舜,不能行仁道;故非仁不为,非礼不行。至于
一时的意外灾难,只要不是自己的过错,也不是自己能力所能避免,内省不疚,
也就坦然接受了。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白话解:孟子说:「世俗所说不孝的事有五种:手脚懒惰不肯做事,又不能够
奉养父母,是第一种不孝;喜欢赌博围棋,又好饮酒,不能够奉养父母,是第二
种不孝;贪爱财物,偏爱妻子儿女,不能够奉养父母,是第三种不孝;纵情于耳
目之欲,涉足声色场所,使父母受辱,是第四种不孝;喜欢逞血气之勇,与人打
架争斗,甚至危害到父母,这是第五种不孝。」
《万章章句》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白话解:书经 泰誓篇说:「上天察看事情,是经由我们百姓的眼睛来察看;上
天的听闻,是经由我们百姓的耳朵来听闻。」
 即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从百姓的立场来听。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孟子以民为本,此即是民本思想。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白话解:孟子说:「伯夷是圣人中最清高的人;伊尹是圣人中最负责任的人;
柳下惠是圣人中最随和的人;孔子是圣人中最合时宜的人。孔子可以说是集合诸
圣之大成者。」
 伯夷:商朝 孤竹君之长子,父将死,遗命立其弟叔齐。父卒,叔齐让伯夷。伯
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周武王伐纣,伯夷 叔齐叩马而
谏。及商灭,周有天下,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注:薇,野菜也。
 柳下惠:春秋鲁人,即展禽,名获字季,食邑柳下,有贤名。据辍耕录:「柳
下惠,夜宿国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
 伊尹:商之贤相,名挚,耕于田野,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汤三聘之,始往就任。汤伐桀灭夏,遂王
天下,伊尹之功最伟,汤尊之为阿衡。汤崩,其孙太甲无道,伊尹把他放逐到桐
,三年后,太甲悔过,复迎归。年百岁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
 万章问曰:「敢问友?」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白话解:万章问孟子说:「请问老师结交朋友的道理?」孟子说:「不倚仗年
长,不倚仗地位高贵,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结交朋友。交朋友,是结交他的品德
,不可以有任何倚仗。」挟者:倚仗自恃也。
 朋友之间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仗势交友,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孟子白话解
《告子章句》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白话解:虽然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只有一天曝晒,见见阳光,却有
十天遭受阴寒不见阳光,这样子是不可能会生长的。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白话解:孟子说:「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二
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取熊掌。生命,是我所爱惜的;道义,也是我所
爱惜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取道义。生命固然是我所爱惜
的,但是我所爱惜的还有超过生命的,所以不会苟且偷生。死亡,是我所厌恶的
,但是还有比死亡更让我厌恶的事,所以有些祸患也就不逃避了。」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白话解:孟子说:「研究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将亡失的真心找回来而已
。」
 宋程子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返。」
 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白话解:孟子说:「手艺精巧的木匠教人时,必定要使用圆规、曲尺来教;学
的人也一定要使用圆规、曲尺来学。」
 教与学皆不离规矩准绳。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白话解:孟子说:「虞舜本在历山耕田,被尧帝起用后任命为天子;傅说原是
筑墙的工人,被殷高宗推举为宰相;胶鬲是周文王从贩卖鱼盐的商贩中发掘的;
管仲原被关在监狱中,因好友鲍叔牙的推荐,才能出来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
匡天下。孙叔敖为躲避仇家而住在海边,被楚庄王在南海边地发现,举用为宰相
;至于百里奚本为奴隶,被秦穆公赎回后,敦请他作大夫,协助治理国家。
   所以上天要将重责大任交给一个人时,必定先以种种苦难来磨练他的心志
,劳累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身体,使他的身家穷困贫乏,在他做事时又遭受种种
挫折打击;这些都是上天有意要激励他的心志,坚忍他的性情,增强他本来所缺
乏的能力。」
 注: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晋灭虞,他被俘虏,当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仆到
秦国去。后虽逃走,又被楚人抓去,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将他赎回,并敦请他执
政,故又称「五羖大夫」。羖:羊皮也。
 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白话解:孟子说:「一个人往往在犯了过错之后,才知道要改过;做事时有困
难横梗在心,思虑受到阻塞,然后才会发愤振作;看到人家的不满表现在脸色上
,或发出声音来劝诫,才会明白道理。
   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弼的贤士直言谏诤;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
侵略的威胁,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然后我们才知道,忧患的环境能激励人,使
人成长;安逸的环境反而使人沈迷、堕落,招致灭亡。」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皆在存心,故又曰:「
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召者感召也,语出太上感应篇。
《尽心章句》
 孟子曰:「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白话解:孟子说:「对于生命的长短,毫无疑虑,唯有修身养性以待天命,这
就是君子顺天立命的道理。」
 不贰:不疑也。『立命之学』请参考了凡四训。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白话解:孟子说:「仁义礼智,求就能得到,舍弃就会失去,这个『求』是有
助于『得』的,因为所求的,原是我自己本性所固有的。富贵显达有求的方法,
但是得到与否却有命运的定数,这个『求』是无助于『得』的,因为所求的是身
外之物。」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白话解:孟子说:「天地之间,一切万事万物的道理,都具备在自己的身上。
只要反省自身,所作所为皆真实无欺,就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了。勉力实践推己
及人的恕道,那么求仁的途径,没有比这个更接近的了。」
 孟子曰:「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白话解:孟子说:「做了一件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或者已经做得很熟悉
了,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甚至于一辈子都照着做的事,却不明白为
什么这样做的道理,这种人实在太多了。」
 按史次耘先生注:道不须臾离,然百姓日用而不知。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也。」
 白话解: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之心,能够知道没有羞耻心是可耻的,
就不会有羞耻的事发生了。」
 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白话解:孟子说:「完全相信书上的话,不如没有书来得好。我对于周朝书经
武成篇的记载,有关武王伐纣的事,只取信其中两三片竹简之言,其余则不敢尽
信。因为仁者没有敌人于天下;武王伐纣,是以最仁讨伐最不仁的人,怎么会杀
得血流成河,连杵都漂起来呢?」
 读书当深明义理,不可望文生义,误解、曲解都是读书之弊。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白话解:孟子说:「人民是最重要的,国家次之,君主最轻。」
 因为建立国家,各种制度设施,无非是为了人民。君主只是管理政治的人。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白话解:孟子说:「圣人,可以作为百代的师表;像伯夷、柳下惠就是。所以
凡是听到伯夷清高风范的人,就连顽固贪心的人也会变得廉洁,胆小懦弱的人也
能立定志向;听到柳下惠忠厚的风范,刻薄的人也会变得忠厚,心胸狭窄的也会
变得宽大。他们在百代以前发愤振作所建立的清高、忠厚、随和的美德,百代以
后,听到的人都为之感动奋发,起而效法。要不是圣人的教化,怎么能够这样?
何况是亲自接受圣人教化的人呢!」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白话解:孟子说:「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把仁和人合起来说,人能行
仁,就是道。」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白话解:孟子说:「古时候的贤人,自己先明白道理,然后教人明白道理;现
在的在位者,自己本身就胡涂,却要叫人明白道理。」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白话解:孟子说:「人人都觉得他可爱,称赞他好,叫做善;本身具备真实的
善行,叫做信;充实善行而至于完备,叫做美;善行充实完备又能发扬光大,叫
做大;大到能变化,且能融通事理叫做『圣』;圣而达到妙不可测的境界叫做『
神』。」
 孟子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白话解:孟子说:「他的为人,小有才干,可惜却没有听过君子做人的大道理
,不知道谦逊礼让,这就足够招致杀身之祸了!」
 指盆成括:战国人,在齐国做官,恃才妄为,其后果然被杀。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白话解:孟子说:「游说有权位的人,不要过份看重他,不要在意他富贵高显
的气势。厅堂高广气派,装饰得富丽堂皇,我得志时决不这样做;山珍海味、美
酒佳肴摆满了一丈长的方桌,侍奉的美妾有好几百人,我得志时决不这样做;大
口吃肉,大口饮酒,疯狂作乐,骑着马来往奔驰打猎,随从的车有上千辆,我得
志了也不会这样纵乐;在他来说他所有、所做的种种,都不是我所要追求的;在
我来说我所希望做的种种,都是遵循古圣先贤的法制,我为什么要怕他呢?」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
 白话解:孟子说:「养心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
 少欲知足:少欲心清净,知足常快乐。幸福在哪里?知足两个字就是。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獧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白话解:孟子说:「孔子得不到谨守中道的人来传道,迫不得已求其次,只有
传给狂放獧介之士了!狂放者有进取心,獧介者知耻、自爱,有所不为(不妄为
)。孔子难道不想教谨守中道的人吗?因为,人才难得,所以才想到次一等的狂
獧之士啊!」獧同狷字。
 人才难得: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况是传道,传法之人。
孟子选粹.白话解 终
参考数据:四书集注 宋.朱熹
     孟子旁通.南怀瑾 四书广解 蒋伯潜
     四书读本 高政一
     孟子今译 史次耘 四书读本 谢冰莹等
四书选粹.白话解 终
五、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白话解: 可以说得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就
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憨山大师注:真常之道(道体),本无相无名,不可言说。凡可言者,则非
真常之道。故曰非常道。道本无名,今既勉强名之曰道,是则凡可名者皆假名也
,故曰非常名。(此言道之体也)
 道不在言语中,不在文字上。坛经云:「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语言、文字
是工具,不可以将工具视为目标,把手段当成目的,更不可以抛弃工具去寻找目
标。
 无名是体,有名是用。无名是性,有名是相。相非性不融,性非相不彰。又老
子所说之「道」即哲学家所说之「本体」,佛法所说的「真如」。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白话解:无相无名之道,其体至虚,天地皆从此中变化而出,故曰天地之始。
无相无名之道体,全成有相有名之天地,而万物尽从天地之阴阳造化而生成,所
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根源也。(此言道之用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白话解:老子谓:我寻常日用安心于无,以观照道之奥妙。我寻常日用安心于
有,以观照道用之广大无边际。「无」和「有」这两者,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
都可以说是无穷大又深远不可知,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另解:常处于无,以观察天地变化莫测之境界;常处于有,以观察万物变化之
迹象。观无观有,不落两边,是则有无并观同是一体。而有不能生有,必因无以
生有;无不自无,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必因有以显无。此乃有无相生之理。实则天地同根万物一体,
虽是有无同观,仍须绝有无之名,离玄妙之迹,忘怀泥物,即能无往而不妙哉!
(既成万物,则物物皆为道之全体所在,故道只在日用平常间,事事物物上!)

 憨山大师曰:此段(从道可道至众妙之门)总言道之体用,及入道功夫,老子
之学,精华尽在于此,其五千余言,所演述唯此一章而已。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白话解: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原因,丑乃相对而生,于是大家都追
求美厌弃丑,因此纷争不断,结果反而不美了;既知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恶名
也相随而生,因此纷纷趋善名避恶名,由是诈伪孳生,结果反而不善了。
 此段在说明「相反相因」的观念。
 因「分别」而生计较心,争名夺利因之而起,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白话解:没有「有」,就没有「无」,所以有和无是相生的;没有「难」,就
没有「易」,所以难易是相成的;没有「长」,就没有「短」,所以长短是互相
比较而显现的;至于高下是互相对照而造成的;音声和音响(指回声)是互相调
节而产生和谐的;前后是互相对待而形成顺序的。这些相对的观念产生之后,从
此纷争不断扰攘不安。所以圣人善体天道,崇尚无为顺应自然,实行「不言」的
教导。
 注:音响是指回声。不言:指不用声教法令。
 论语:为政不在多言。己身正,不令而从。(潜移默化功效最大)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白话解:天地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有所建树
,而不自居其功。正因它不居功,所以它的功绩反而让人怀念而永垂不朽。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白话解:名位引人争逐之念,财宝引人贪得之心,所以治国者不崇尚贤名,使
人民不生争心;不以难得的财货为珍贵,使人民不起盗心;不凸显名利之可贪可
得,使人民的心志不会迷惑混乱。
 憨山大师曰:「尚贤,好名也。名,争之端也。所以好名好利者,因见名利之
可欲也。……若在上者苟不见名利有可欲,则民各安其志,而心不乱矣。」凡见
名利之可以要、可以得、可以贪,则争名夺利,风俗渐坏,民心乱矣!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解:「多言」指言教法令,「多言数穷」指政令繁苛,加速败亡;反而不
如去除私见,守持虚静无为的中道。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话解:上等的善人,好比水一样,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因
为他不与人争,所以没有怨恨、过错。
 水的特质:随方就圆,无不自在。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白话解:富贵又骄傲的人,容易得意忘形,造作诸多恶事,而自取祸害。功业
成就时不自我膨胀,能收敛锋芒才合乎自然之道。
 例一、吴 越相争时,范蠡辅佐越王 勾践复国之后,功成名就即退隐江湖,从
事生意买卖,其后致富为陶朱公。
 例二、汉朝三杰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后,即退隐从赤松子游。
 老子之「身退」,是功成不居、敛藏、不显露之意,并不是一定要去其位而做
隐士。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白话解:过分追求视觉的享受,将会造成眼花撩乱,甚至视觉迟钝视而不见;
过分追求听觉的享受,将会造成听觉不灵,甚至听而不闻;过分追求味觉的享受
不知节制,将会造成味觉的伤害,甚至食而不知其味;如果沈迷于骑马打猎,追
逐鸟兽,会令人狂野放荡心神不宁;有了难得的珍宝财货,就得时时提防被偷被
盗,因此日常生活处处受到限制妨碍。因此圣人但求安饱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
以摒弃物欲的诱惑(去彼),而保持本性的天真(取此)。
 饮食是为了填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眼睛。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白话解:世人过分重视外在的名利,因此不论得宠或受辱,皆不免惊慌失措;
重视自己的身体好像防止大患一样。什么是『宠辱若惊』呢?以得宠为上,受辱
为下,身外的名利紧缚在心,因此得宠时战战兢兢惟恐失去,失宠受辱时更感到
心惊害怕,这就是宠辱若惊。什么叫做重视身体像防止大患一样?我之所以有大
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会有什么大患?
 司马温公(司马光)说:「有身斯有患也,然则既有此身,则当贵之、爱之,
循自然之理以应事物,不纵情欲,俾之无患可也。」此说较切合老子原义,即大
患来自身体,所以防大患应先贵身(洁身自爱)。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白话解:了解天地万物运行和演变的道理,都是依着循环往复的规则,叫做「
明」。不了解这个规则,任凭私心胡乱作为,轻举妄动就会出乱子。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白话解:大道废弃了,才提倡仁义;聪明智巧流行之后,虚伪奸诈的行为也跟
着产生;六亲不和,家庭起了纷争,才显出孝慈;国家纷乱不平静,才显现出忠
臣来。(假使国家安定太平,便分不出谁忠谁奸了。)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白话解:天道厌恶盈满而喜好谦虚,委曲可以保全,屈就反而能伸展,低洼得
以充盈,敝旧才能生新,少取反而多得,若是贪多务得反倒弄得迷惑了(一心只
想多得,越多越好,而不知为什么而得?)。所以圣人抱持一个根本的原理(守
道),作为万事万法的法则。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白话解:虽有道德学问,也不自我炫耀表扬,所以更显得高明;虽有学问也不
自以为是,因此更令人尊重;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别人反而更重视你的功绩;不
炫耀自己的能力,更显出自己的长处。因为不与人争名夺利,所以天下就没有人
能和他相争了。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故有道者不处。
 白话解:垫起脚跟,想要高过别人,反而站不稳;跨大步伐走路,想要快过别
人,反而走不好;好自我表现的不见得高明;自以为是的,反而无法彰显自己的
重要;喜好夸耀自己功劳的人,反而无法建立大功;喜好炫耀自己的才能,志得
意满的人,反而无法保持长久。……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有道之士是不会做的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白话解:能体会天道的圣人,善于教化人民,使人人去私欲,存天理,各尽其
才,所以没有无用的人;使万物各遂其性,各安其生,各尽其用,所以没有废弃
的物。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白话解:锐利的兵器(武器)是一种不吉祥的东西,人们都讨厌他,所以有道
的人决不肯轻易发动战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白话解:能够了解别人是「智」,能够了解自己是「明」。能战胜别人的,可
以称得上有力量,能克服自己的私欲、妄想,才是真正的「强」者。能够知足的
人是真富有,能够勤行不懈的就是有志气。能与道相处而不失(不背离道的根基
),以道为处所的人,将与道长存;身体虽死亡而道(精神)能长存者,才是真
正的长寿。
 诚者,无自欺也。能坦诚的面对自己,内心清楚明白,故明。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白话解:「道」是顺其自然,不妄为的,然而宇宙间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治国者若能守住「道」的真谛(无为而治),天下万物将顺其自性,自生自长,
自行化育了。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白话解:第一等人听见了道,立即起而行之,而且不稍懈怠;中等资质的人听
见了道,由于见识不足,对道认识不清,信而不笃,所以将信将疑似有若无;下
等根性之人,因为见识浅薄不明白「道」是何物,听了反而哈哈大笑。这些粗俗
浅陋的人不笑,就无法显出道之可贵。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白话解:身外的名位与生命比较,哪一样更亲近重要呢?珍宝财物和自己的生
命相较,哪一种贵重呢?获得名利与失去生命,哪一种对我有害呢?所以过分的
爱名爱财,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费;珍宝财物收藏丰富,一遇天灾人祸损失必定
很严重。知足者不贪,自然不会受到侮辱;行事有节制,知道适可而止,没有僭
越之举,危险就不会发生,能这样生命自然可以保持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白话解:最圆满的东西,看起好像有欠缺似的,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停止的;
最充实的东西,看起好像很空虚,但是它的作用是无穷的。最直的东西,看起来
好像弯曲似的;最巧妙的东西,看起来好像很笨拙的样子;最高明的辩才,看起
来好像不善言语一般。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白话解:灾祸发生的原因,没有比「不知足」更大了;罪过产生的原因,没有
比「贪得无餍」的心态更为严重!(餍:满足也。)
 吉凶祸福之道,总在存心与用心而已!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白话解:求学是一天一天的增加学养的深度,求道是一天一天的减少欲念、妄
想。
 求学是希望增加知识才能;学道是学习明理(理得心安),借着身不妄为,心
不妄想、欲念日益减少,心地愈来愈清明,达到返璞归真。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白话解:圣人无成见(无私、无我故),以老百姓的意见为意见。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分者纷也)
 白话解:智者体察道体精微,勤而行之,心与道合,顺乎自然,故不言。多言
者见之不真,未彻事理,故流于口谈没有智慧。智者缄默自守,不事口舌,阻绝
情欲的孔道是塞其兑也;不事耳目之玩,关闭情欲的门径是闭其门也。处事圆润
收敛锋芒故曰挫其锐,消解纷扰以简御繁故曰解其纷;谦抑自处,隐藏光芒曰和
其光,随顺尘俗而不染,故曰同其尘;如此一任自然妙契玄微就是道的境界。
 老子今注今译及评介:智者是不向人民施加政令的,施加政令的人就不是智者
。智者塞住嗜欲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和尘
俗同处,这就是玄妙齐同的境界(即「道」的境界,与物大同又无迹可见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白话解 :灾祸啊!幸福就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就藏伏在其中。这种
福祸相生的道理,谁能明白究竟?
 白话解 :灾祸来临时,只要从此心存正直,小心谨慎,未必不潜藏着幸福;
反之,当幸福来临时,如果沈迷于享受,胡作非为,未必不潜藏着灾祸。这种「
祸福相生」的道理,谁能明白究竟?
 治大国,若烹小鲜。
 白话解: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一般,不可常常翻动多事更张。
 为政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使人民各得其所、各遂其生,相安无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白话解:处理难事要在容易时着手;做大事,要在事情刚刚开始,还是很细微
的时候着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是从细
微的(处)做起。
 把握时机而为,必将事半功倍,否则,易者渐难,细者渐大,难矣!
 夫轻诺必寡信,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易必多难。
 白话解:轻易允诺的人,必定缺少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时,遭遇的困难一
定更多。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白话解:善于领导的将帅,不逞现他的武勇;善于作战的人,不轻易发怒(怒
使人失去理智);善于克敌制胜者,不和敌人正面交锋(冲突);善于用人者,
态度一定谦虚卑下。(礼贤下士,士为知己者死。)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白话解:圣人虽自知其能,但并不自我称扬(炫耀);虽自爱其力,但并不自
以为尊贵。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白话解:自然的规律,好像拉弓一样!弦位过高时就抑制它,使它低一些,弦
位过低了,就举高一些;弦太长了显得多余,就截短一些,弦太短了,就补长一
些。自然的规律,是损有余以补不足的;人类就不是这样,常常为了一己的私欲
,剥夺不足的人,来供奉有余的人。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白话解:天下万物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但是冲击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胜过水
的,因为没有什么能取代它。这种弱胜过强,柔胜过刚的道理,天下没有人不知
道,但是却都做不到。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白话解:调解重大的冲突(仇恨),如果只是在表面上调解,没有省察、追究
怨恨发生的原因。从根本去消弭、化解问题,虽然以至公无私的态度去调解,必
然还有余怨存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呢?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白话解:自然的规律是无私,没有偏爱的,却经常和善人在一起。
 此句显示出老子「非感情的自然观」,指善人之所以得助,乃是他所为与自然
相合的结果,并不是有一个人格化的「天道」在赏善惩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白话解:真诚(真实)的言词不动听,动听的言词不真诚(真实)。行为善良
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智慧者未必博览群书;知识广博的人如果不能
深解义趣力行实践,徒有记问之学,不是真智慧。圣人无私不积藏,他尽其所有
来帮助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愈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对
万物只有利而无害;圣人的道理,是付出、服务、奉献而不与人争夺。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以现代学术而言,驳杂不精不能深入,则永远无法
进入学问的门墙。
老子选粹.白话解 终
参考数据:老子新释 张默   新译老子读本  余培林
     老子今注今译及评介 王云五主编   陈鼓应注译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 明.憨山大师注
四书.老子选粹 白话解 终

参、附录:
一、礼记学记白话解
前言:本篇是我国古老的教育哲学,说明一个国家的建立,为政者领导人民,其
当务之急应以教学为重,亦以教学为先,因为只有办学施教化民成俗,才能解决
问题,其余只是辅助的手段,轻重缓急不可不知,更不可本末倒置。
其内容记述学习的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与为人师表的道理,与大学发
明阐述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家所推崇,以为礼记除中庸、大
学之外,唯学记、乐记最近道,也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善读者,心领神会,
必有所得。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白话解:行事必定思虑,用人必求善良,虽然可以得到小小的名声,但不足以
感动众人。礼贤下士,亲自就教于贤者,体恤远方的人,虽能够感动众人,仍然
不足以教化人民。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建立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
」入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白话解:纵然是质地美好的玉石,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珍贵的器物;
人虽贵为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受教,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
候的君王,建设国家,治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
书 兑命篇说:「自始至终常以教育为念。」就是这个意思啊!
 设教兴学是国家建设之首务。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白话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
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明白它的完善。所以说:学习之后
,才知道自己的学问不足;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困惑的所在。知道不足,然后
能反求诸己,努力向学;知道有困惑不通达,然后才会自我勉励,发愤图强。所
以说:教学相长。尚书 兑命篇说:「教别人而研理益精,足以当自己学问的一半
。」就是这个意思吧!
 蒋伯潜先生:「教者,半以教人,半以自学,此谓教学相长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白话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二十五家设有「私塾」,一党之中设有「庠」(
五百家为党),一个遂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天子之都,诸候之
国设有「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年考试一次。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
读,并辨别其志向所趋;三年后考察学生是否专注于学业,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于与朋友相处;五
年后考察学生是否广博的学习,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
的见解,会不会选择朋友,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义理通达无疑,
能够触类旁通,遇事坚定卓立,不为外物夺其志向,不再返于平庸,就可以称之
为「大成」。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受其治理的人都心悦诚服
,远方的人也都自动来归附。这是古代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古书上说:「蚂
蚁虽小,尚知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堆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术通遂。垤者小土堆。
 塾:古时二十五家为闾,同在一巷,巷首设有塾,此泛指私立学堂。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白话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着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
尊师重道。诵习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以启发学生力学报国的
志向;击鼓召集学生到学堂,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取出书籍,希望学生以谦
逊的态度学习;用夏楚两物(教鞭)来警惕、鞭策学生,以整肃他们的威仪。
   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
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老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唠叨叮咛,
等到适当的时机再加以指导,其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 述而:不愤不
启,不悱不发。)
   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长幼之次序进
行,不可踰越等级。这七项是教育的重要原理。古书说:「凡是学习:做官领导
人民的,要优先学习他所管理的事情;作一个读书人,则要先坚定志向」。就是
这个意思。
 (志者存心也,心之所向也。志气志气!孟子说:以志帅气。)
 大学之教时也,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物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白话解:大学施教是非常讲究的,是顺着四季的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 乐,
冬夏教诗 书,所教授的都是正规的课程,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
课外作业。(宋人断句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句读略有不同。)
   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先从调弦杂弄和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
弹不好;不先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不学会广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先
学洒扫应对等杂务,礼仪就行不好;对于六艺等技艺如果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
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向学时,对于学习要存之于心,好学不倦。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
候,都念念不忘。(处处皆学问,时时皆学问。)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并
且要亲近师长;乐于与同学相处而且深信所学的道理。纵然日后离开了同学、师
长,也不会背弃道义。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修行便能成功。
」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元 吴澄断句: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白话解:现今许多教师,口里虽然念著书中的章句,其实心里并不通达;又经
常多作解释,不待学生自己领悟,是否已经理解;只求多教,不管学生明不明白
。(能不能安弦、安诗、安礼)
   教的时候缺乏诚意,又不衡量学生的程度与学习能力;对学生未能深入了
解,所以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难度浅深均违反常理,要求也不合理。如此一来
,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件痛苦的事,而且憎恶师长;苦于学习的艰难而不明白学习
将有什么好处。虽然课业勉强完成了,却很快就忘得一乾二净。教育之所以不能
成功,原因就在此吧!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为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白话解:大学施教的方法,在一切不良的行为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
约束禁止,这就是「预防法」(防患于未然)。把握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加以教
导,就叫做「及时法」。依据学生的程度,由浅入深,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
力来教导,就叫做「渐进法」。挑选优秀的成绩,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而得到利
益,就叫做「观摩法」。这四种教学方法,是使教育兴盛的原因。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白话解:当学生已经有了不合理的行为(视听言动),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
观念已经坚不可拔,要靠教育来扭转导正,必定被拒绝、抵抗,总觉得格格不入
,难以矫正。
   一旦过了适当的学习时期,即使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教材杂乱无章,
东学一点西学一些,不能循序渐进,则学生所得,必是支离破碎而无完整体系的
知识。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就会落得孤单浅陋而缺少见闻。结交不
正当的朋友,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有了不良的坏习惯,就会荒废自己的学业。
这六项,都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颜氏家训勉学篇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
,勿失机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谓善喻矣!
 白话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道理,也明白教育之所以失败的原因
,然后才能为人师表,担负起教师的职责。
   所以君子的教化重晓喻。只加以引导,而不强制逼迫学生;鼓励学生,而
不压抑他们;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制逼迫学生,师生
关系便融洽亲和;重视鼓励而不压抑,学习变得轻松自如;只加以启发而未必全
部说出,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融洽亲和、轻松自如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
教诲的老师啊!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白话解:学习的人,有四种容易犯的过失,指导的老师一定要知道。人在学习
的时候,或有贪多务得,杂学不精的毛病;或有局限于自己的见闻,得少为足的
毛病(知道一些些就满足了);或有见异思迁学不专一,只求速效的毛病;或有
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
   这四种心理都不相同,必须先明白这些心理,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挽救这
些缺失。所谓教育,就是要增进其特长而补救其过失。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白话解:擅长唱歌的人,能使人继承他美妙的歌声而唱这首歌;擅长教育的人
,能使人继承他的志向而努力不懈。他教学时,言语简要而意思通达;义理微妙
且解说精善;用很少的比喻就能使听者明白;这样可算是能使人继承其心志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
,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白话解:君子知道求学入道的深浅次第,又知道学生程度的高下,然后能随其
程度浅深高下因材施教。能广泛地晓喻开导,然后才能为人师表。能够作老师,
教人各得其宜,然后才能做官长(领导人,管理众人之事);能够做一个好长官
,才能做一个好国君(领袖)。所以成为教师,就是学作一个好领袖的开始。因
此选择老师不可以不谨慎。古书说:「三王(伏羲、神农、黄帝称三皇)、四代
(虞 夏 殷 周)虽皆是圣人,亦都是靠教育而来,所以对老师的选择都很慎重。
」就是这个意思吧!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白话解:求学之道,尊敬老师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受到尊敬,然后学问、真理
才会受到敬重;学问、真理受到敬重,然后人民才会认真学习。因此,君主不以
对待属下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
的时候,另一种就是作为君主的老师。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坐在
朝北面的臣位(天子面向西,师向东,故老师又称西席),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
道。(尊师重教,乃中国传统美德。)
 尸者主也,古代亲人死后,以孝子之兄弟饰演亲人之形像接受祭祀,后代始用
画像而废尸。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白话解:善于学习的人,教师很轻松安闲,而效果反而加倍的好,学生更把功
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不善学的人,教师教得很辛苦,效果却仅得一半,学生
反而归罪于老师。
   善于发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下手之处开始,慢慢的扩
及较硬的节处;时间久了,木头自然分解脱落;善问的人能按事理而问,老师也
能用心回答,师生都很愉快。不善发问的人,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有如敲钟,轻轻敲打则小声回应;用力的敲打,回应
的声音就很响亮。一定要敲钟的人从容不迫,回答的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
。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刚好相反。这都是进入学问领域的途径。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白话解:读书只是一味记诵,(没有身体力行,没有心得,没有独到见解的人
。)不够资格作老师。教学时,一定要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才给予适当的解答。
学生心里有疑难又没有能力表达时,老师才主动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学生仍
然不明白,那么暂时不予指导,等待将来再教也是可以的。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白话解:良匠的儿子,必先学习补缀兽皮作为皮衣的工作,再学冶金陶铸以补
破器;良弓的儿子,必先学习弯曲柳条来制作畚箕,然后再学弯曲藤木以制弓;
刚学驾车的小马都是系在车后,让牠见习老马驾车,然后牠才有能力不慌不恐的
驾车。君子观察这三件事,就可以立定志向,知道要怎么学了。
 可见基础教育的重要,更必须有良好的典范作榜样,如学习书法时,必先从临
摹名家的字帖下手,等到基础打好了,再求创新。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白话解:古时候的学者,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而触类旁通。鼓的声音并
不属于宫、商、角、征、羽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但是五音没有鼓就不能和谐的
奏鸣;水本身并不属于青、黄、赤、白、黑五色当中的任何一色,然而五色没有
水的调和就无法鲜明。至于学者并不等于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中
的任何一官,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宋儒是最讲究这些功
夫的,读他们的书,便可知道他们做到了什么地步。但是说到修身、齐家、治国
,那些外修的功夫,中国人近几百年来都做不到,所以对于本国,便不能自治。


本书完
白话解:本书完

§完
四书老子选粹白话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全txt656MB 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pJmcIyZ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http://pan.baidu.com/s/1jIl1APShttps://share.weiyun.com/295f229a6fedb00c255c26aedf056cd0。本软件包括各种txt文本文件的CBETA藏经、中华佛典宝库、中华大藏经、乾隆大藏经、高丽大藏经、藏要、高僧大德著作等共计2.86GB文本资料,34948个文件。是您深入经藏的好帮手。 主要功能:某段文字的汉语拼音、阅读藏经、导出某个藏经、书签功能、搜索功能、简繁体转换、佛学辞典等方便您使用。请大家测试一下,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回帖反馈或发送邮件到wlxg20130220@163.com 欢迎大家提出改正意见,让这个软件成为您深入经藏的好助手。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s://edu.hwadzan.tv/live/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s://edu.hwadzan.tv/live/amtb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因果教育弘化网 http://www.ganyingpian.com/
澳洲淨宗學院 http://new.jingzong.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 0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