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275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5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人程度一般高;一个高、一个低吵不起来,程度高的会让,吵不起来,这个要学,学会了你一生都很幸福。你要是跟人家吵的时候,你自己要生惭愧心,怎么样?「我跟他一样的」,不一样怎么能吵得起来!我们小时候念书,现在学校跟从前教育不一样,现在民主自由,老师对学生很客气。我那个时候念书,老师很尊严,学生犯过失,体罚、打手心、罚跪,两个同学吵架,两个人统统罚跪。我们做学生的,心很不服气,明明知道这个同学有理,那个同学没有理,为什么两个人一起罚跪。到以后学佛才明白,两个一样的,罚得对,一点没错;如果一个真的好,好的会让,不会闹事,吵不起来,一定是一样的,两个都罚绝对正确,才晓得老师没做错,我们想错了,我们有偏见,老师做的是对的。「由不自是」这一句话很有道理,不要自己以为是,不要自己以为很能干,不要自己以为很聪明,都是招惹是非,都是招惹麻烦。现在社会所讲,你保持一个低姿势,好!不要跟人相争。尤其是学佛,从哪里学起,「於人无争,於世无求」。无争无求,一切就放下了,一切就不执著了,念佛往生没有障碍。念佛不能往生,就是因为你还有争,你还有求,有争有求吃亏的是自己,亏吃大了!不能往生,还继续不断搞六道轮回,你说这个麻烦大不大?这个亏吃大了,所以先要学无诤。须菩提尊者於一切人事物都不争,世尊赞叹他、标榜他,就是教我们学他,用意在此地。
【无诤,则不恼他。意在守护他心,令不生恼。修此三昧,岂非大慈。】
这是大慈大悲...(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二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24》)
...,后半部他没有缘分,因此后面重要的,往往我们也提出来讲几句,虽然不能讲得很多,但是都透一点消息,使我们真正能够得到好处,知道怎么修行。真正发心修行,《金刚经》是教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心地。心要真诚、心要清净、心要慈悲。应无所住就是清净,行於布施就是大慈大悲。布施涵盖一切法,行於布施,实在讲就是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经文上行於布施的意思。大家不能把这个经文错会了意思,以为行於布施,到寺庙去捐一点钱,这就搞错了,大错特错。释迦牟尼佛没有到哪里去捐钱,他每天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他没去捐钱。这就是说明,行於布施就是日常生活,布施是舍、是放下,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样样放得下,样样看得破,这就叫行於布施,是这个意思。行於布施,实在讲就是说,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世间人看,让世间人看到之后,生羡慕之心,生仰慕之心,他来学佛。
佛法是师道,师道过去中国跟印度这是相同的,都是很尊重的,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看看大藏经,整个佛法,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拉信徒?没有。不但释迦牟尼佛没有拉信徒,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有没有一个人在外头拉信徒?也没有。宗教里面有拉信徒的,教育里面没有拉信徒的,学生怎么来呢?自己来的,来求学,学生要求的,你自己要来求,哪有老师去找你,没这个道理。这些人怎么会知道释迦牟尼佛有这样好的教导,我们应当去跟他学?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就是学生,佛的弟子们,做学生一定要把老师的道德学问,要向外头宣扬,宣扬的目的不是要人对老师恭敬,不是要人对老师供养,不是这个,宣扬让大家知道,真正发心想求学的,晓得哪个地方某一个人教得好,这样的。所以学生有义务去宣扬,但是不可以拉人。用什么方法去宣扬?方法也很巧妙,就是自己修持。你修得好,人家一问,你从哪里学来的?我的老师什么人,这样介绍的,并不劝他,他要真发心,他自己就去了。所以是自己认真修行,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做,这个方法。
由此可知,我们学了佛,皈依三宝,或者是受了五戒、菩萨戒,你要做得很像样,让你的邻居、亲戚朋友一看到你,对你起恭敬心,你怎么会这么好?头一个让人家有个观念,你的日子怎么过得这么快乐?你怎么会这么幸福?我学佛,学佛就会幸福,学佛就会快乐,学佛就会身体健康,学佛就会相貌圆满,这个很吸引人的,用这种方法宣传佛教,用这种方法替佛招生。所以不劝人的,用实际的行动,用这个方法。在言语...(净公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解《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二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26》)
...佛是从恭敬当中求来的,但是我们要把佛法送给别人,可不能说我是恭敬当中求来的,你要是不恭敬我不给你,那就不如法。因为这个地方句子说:说者不可著相,远离名闻利养,远离恭敬供养,不可执著恭敬供养。它这个句子是连下来的。为什么?众生迷惑颠倒,他不知道恭敬供养,不知道,我们不能不救,那就没有慈悲心,不知道也要帮助他。换句话说,我们学佛是磕头作揖求来的,别人学佛我们对他磕头作揖送给他,要这样才行。我们会磕头作揖求,我知道佛法好处,识货。现在他没有恭敬心,他不识货。不识货不能说不给他,也得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送给他、介绍给他。
【闻者不可不存恭敬,尊重法故,不忘所自故。】
接受佛法的人,要知道知恩,要晓得报本,要报恩。报恩不是对个人,对个人来讲,那个报恩报得太小了。如何报恩?前面讲绍隆佛法,那是真报恩,续佛慧命,将佛法发扬光大,这是真正报老师之恩,真正报佛祖之恩。这是说明,一个说的人、一个听的人,都得要如理如法。
【大般若 经云:帝释每於善法堂,为天众说般若 波罗蜜法。有时不在,天众若来,亦向空座作礼供养而去。此即诸天遵依佛说,恭敬说经处之事实。】
这的确是事实。在中国古时候的教育重视,在一个家庭里面,父亲所坐的座位,儿子不能坐,现在不讲求这些。在团体当中,这个团体有主人,像这个道场,道场有住持,这是一个道场领导的人,他的座位,乃至於他拜佛的拜垫,他虽然不在,别的人不能在那个拜垫上拜佛。他没有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