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72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5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持戒就是不孝。戒律的精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恶的念头还会起来,恶的事情还去做,这是大不孝。由此可知,整个佛法没有别的,行孝、尽孝而已矣。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孝道还欠一分。什么人把孝道做圆满?成佛,圆教究竟的佛果,这个时候孝道才圆满。所以用这个字来代表整个佛法是正确的,这个字是整个佛法的大总持法门,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学佛就是尽孝道,化他就是帮助他了解孝道,帮助他修学孝道...(净公上人:九七年早餐开示)
...会成立的时候,我们提了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三福完全是自行,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就说明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修行人成佛,他怎么成的?他的基本条件就是「三福」。我们知道三世诸佛修行成佛,不是一个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修行证果都要以三福为根基,于是我们才明了三福的重要。学禅也好,学净也好,学教、学密,无论你修学哪一宗、哪一派,你要想成就,从哪里修起?从三福修起,如果舍弃这一个基础,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佛法里头的根本法,决定不能违背。三条总共十一句,我们自己要做到,要劝勉一切人依教奉行,成就自己的德行,决定不能够疏忽。
第二个科目就是「六和敬」,人在世间决定不能够脱离社会,不能够脱离人群,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与一切大众相处。怎样能跟大众和睦相处?这就要靠六和敬。所以六和敬是佛教我们跟大众相处的原则,就是戒条,我们讲持戒,三福、六和是最重要的戒条,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一定要做到,依教奉行。实在说三福跟六和不学佛也应该这么做法,社会才和谐。举世之人,口里面都说祈求世界和平,心里面确实也有这个愿望,这世界为什么不平?口里头、心里头的愿望,你没有一个实际的做法,那个口号是空的,不切实际。人人都能修三福、修六和,那世界就是和平的,社会决定安定繁荣,大众一定能够互助合作,可见得六和的重要,这样才进入佛法,所以这个两条是学佛的基础。从这个基础进入佛法,佛法的重心就是戒定慧三学,这是佛法的总纲领,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修学佛法一定要依戒、依定、依慧,怎么个依法?三福十一条,六和是六条,每一条都要与戒定慧相应,三学不落空。以三福举例来说,「孝养父母」,孝养父母与戒相应就是你奉事如法,无论对于父母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你做得都很如法,如法就是戒,与戒相应。存孝之心,清净慈悲,这与定相应。理事明了,而且做给社会大众看,给他们做一个好样子,自行化他,这与慧相应。每一条都与戒定慧相应,这是佛行,行佛之行,都要落实在生活的范围里面,念念与戒定慧相应,以后行菩萨道就方便了,修菩萨行。念念与戒定慧三学相应就是菩萨道,这存心。菩萨行就是六度十波罗蜜,「十」不要说了,说「六」就可以了,教给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
佛教人实在是高明,佛法里面讲善巧方便,他的东西简单,绝不啰嗦,绝不麻烦,叫你很容易记住,也很容易做到。今天一般人做不到,实在讲习气太重了,而对于佛的教诫没有深刻的理解。行得彻底一定要靠甚深的理解,所以深入经藏、深解义趣真的是修行的根本。解得不够深、不够透彻,往往在行上很容易退转,退转的原因就在此。不能深解,换句话说,对于事实真相不够透彻。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法都是讲事实真相,你对于事实真相认识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所以你的行持很容易退失。
六度是菩萨行,我们修六度,六度变成我们自己生活行持,这就叫行菩萨道。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行为,我们的日常工作,都能与六波罗蜜相应,这是菩萨行。我们这一生能做到这一点,功德就很殊胜。从这个地方再往上提升,那是普贤行。普贤行是佛行,普贤行是圆满行,普贤行是法身大士之行,他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心量广大(普)。真心,心量才大;妄心,心量不大,妄心是有范围的,阿赖耶识有范围的。你看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能力很大,它所缘的境界很广,对外能缘虚空法界,对内有能力缘阿赖耶识,这么大的能力,它不能缘自性,你就想想看,阿赖耶识是一个范围,它不能突破,它缘不到自性,换句话说,它不能突破十法界。第六意识的能力能够缘十法界之内,不能缘十法界之外。自性现的是一真法界,第六意识缘不到。所以普贤行是用真心,真正是一切恭敬。
以礼敬诸佛来说,普贤的礼敬跟一般的菩萨用心不一样,普贤菩萨确实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的敬是平等的恭敬,是真诚的恭敬,恭敬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对佛恭敬,对人恭敬,对物也恭敬,对事也恭敬,那才叫礼敬诸佛。一切众生皆是佛,十法界里面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那叫普贤行,普贤行不容易做到。换句话说,你没有见性就决定做不到,所以普贤行是法身大士所修的,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修的是普贤行,虽然也是十波罗蜜,但是每一波罗蜜都与普贤十愿相应,普贤的十愿,一即是十,十即是一,每一愿里面都圆融含摄其它的九愿,愿愿如此,所以它是圆融法界。你或者是修布施,或者是持戒,一一行都与十愿圆满的交融,圆满的相应,那个行才叫普贤行。
我们在行法里面就列这五条科目,这五个科目容易记。我们今天虽然做不到普贤行,接受一点气氛也好,总是知道有这个修行方法,不能相应,能够有一点气氛,能够有一点接近,相似就不错了,这个是我们讲行。落实在生活上,我们依这五个科目就好。
最后是果法,果法就是效果,我们这样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个效果对个人来讲,一生的幸福;对家庭来讲,这个家美满;再扩大对社会讲,和谐;对国家讲,安定繁荣;对整个世界来讲,世界和平。大家都能够互助合作,这是现前的效果,我们修行达到这个果报。我们个人还有一个崇高的目标,就是求生净土,以此功德回向西方求生净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