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690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净公上人讲善根福德因缘集第四卷
...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起信论》里头有说明。其实《华严经》里面有,《楞严经》上也有,《圆觉经》上也有,可以互相参考。才能够了解现在许许多多哲学家、科学家在那里探讨宇宙的起源,人类最原始怎么演变出来的,都没有佛经上说得这么圆融。很可惜的外国这些哲学家、科学家没有看过佛经,而现在看佛经,还非看中文不可,因为梵文的经典几乎丧失殆尽。纵然有少部分留传下来的,残缺不齐,找不到完整的本子。所以今天在世界上要想学佛,唯一能够真正靠得住的是中文的译本。
但是这些外国人不懂中文,他也没办法看。那些人实在都是很聪明的人,他要真正能闻佛法,我相信他们悟解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比一般人要高。这就是佛法所讲的,他有善根有福德,没有因缘,没这个缘分,看不到佛法。所以这样丰富的宝藏,他没有法子受用,非常非常可惜!佛经里面对这个说得非常的圆满。
『平等法界』就是清净心,从清净心『一念不觉』,这就是无明。《起信论》里面讲的「一念不觉」,一念是正念,不觉就是迷了这一念,这一句话是这样解释的。你将一念迷了,换句话说,你在境界起了念头。不起念头的时候叫一念,起了念头的时候,因为这一念这个「一」不是数目字,是实实在在不得已说不出来,只好用这个「一」做代表。实际上一念是无念,一念不生的时候这个叫一念;起一个念头了,就不是一念了!所以一念是本觉,迷失了本觉就叫不觉。所以迷了一念就变成不觉了。所以这个不觉,是从迷一念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3》)
...一心称名,那就跟经上讲的一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就了。根利的一天就成就,根性钝的、业障重的、罪业深的,也不过七天。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许多往生的公案,那都是我们的证明,确确实实他往生了,他做到了。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这个七天不是假的,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打个佛七,进来的时候是这个样子,出去时还是老样子,那你这七天都是散乱心持名,所以没有用处,不得力。这是讲修因,一心持名这是修因。
『即得不退』,这是讲果报。这果太殊胜了,所以立刻就能证得不退转。不退转是个很不简单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它看轻了。换句话说,我们自己学佛不是这一生,尤其是你能遇到这个法门,那正是经上所讲的,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遇得到。既然生生世世都修学,可惜我们功夫不得力,常常退转,进进退退,不能成就,也就证明了生生世世念佛都是用的散心念佛。世间名闻利养放不下,心散乱了,一会儿想这个,一会儿想那个,佛法里面对於一切经论法门放不下,总想多听几部经,多看几部论,多去参学参学。
说到参学,善财童子也参学,为什么我们不能参学?说个老实话,我们没有善财那个资格。你想想看,善财童子什么时候出去参学的?以念佛来说,他得理一心不乱的时候,才出去参学的。所以他已经具足参学的条件,有了参学的本事。我们今天凭什么?人家去参学,他是一心持名去参学的,绝对没有破坏他的一心,他有这个能力。我们今天一参学,心就乱了,没有...(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8》)
...一,我们八个人启请的,商量如何把老师留住,不让他走。大家一想,只有请他讲一部大经,经没讲完总不好意思走!他今年九十八岁了,还在讲经。
这是说明在《华严经》上,我深深体会到这个法门是十方一切诸佛接引众生、成就众生唯一的一个法门。我《华严经》的进度比李老师超过,因为过去我讲的时间多,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是讲六天,我用的时间比他多。怎么晓得?《华严经》到最后,最后一品就是「入法界品」,清凉大师把这个经分成信解行证这四部分,最后这部分就是《四十华严》。《四十华严》是非常完整的一部经,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代表,善财童子做为一个修行人的榜样。善财是谁?善财就是修行人,修学大乘佛法的人。「善」是说他有善根,「财」是说他有福德。修学大乘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不行!所以善根福德要具足,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善知识,他的因缘具足,真像我们这里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三个条件要具足,一定要有善根有福德,又有因缘遇到真正善知识。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真正善知识,我们从这里面体认、领悟到。善财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修什么法门?跟诸位说,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在《华严经》里面讲得清清楚楚。善财是文殊最得意的学生,当然一定传授他念佛法门。我们展开「入法界品」仔细一看,果然没错,确实他是学念佛法门。念什么佛?念阿弥陀佛,就是我们这个法门。善财童子修这个,所以到最后他五十三参。诸位要晓得,什么叫五十三参?你要懂得这个意思,五十三参是代表各种不同的法门、不同的知见。换句话说,就是世间出世间种种的诱惑,代表这些东西。五十三位善知识,有学佛的,也有外道的,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9》)
...近路。大乘这个径路里面还有径路,禅是径中径。禅里面还有径路,念佛,所以念佛叫径中径又径,换句话说,成佛最近的一条路,一生决定能成就的。我们看历代往生的,无论是出家、在家的那些大德,不知道有多少人从禅里面回过来的。广钦老和尚他是从禅回到净里面来的,他原来是走径路的,发现径路里面还有径路,他是走最近的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