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72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0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多去观察他人的需要去付出,比方说先生回来都比较晚,这个时候你差不多抓到他十一点半左右会回来,赶快在十一点二十给他煮一碗面。然后放在桌上,点一个小灯,他一回来就看到,上面还留一张小纸条:你真是太辛苦了,趁热吃了吧!妳先生那碗吃下去一定高兴到明天早上,这就是观察他的需要。
那时候我去代班,当老师有没有可能学生一看到你就很信任?很难,刚好我去接的是六年级,他们五年级的老师跟他们关系很不好。我记得第一次坐下来,第一排的学生一直盯着我看,然后有个小女生就问我说:老师,你会不会打人?从这句话我们要听思聪,听得出来这班学生跟老师的关系不大好。这个时候,你一开始就摆得很唠叨,没什么效果。我就开始先拉近关系,因为六年级的孩子正在发育,肚子特别容易饿,所以我就每个抽屉里面都摆着胚芽饼干,而且是不含防腐剂自然的食物。这些孩子差不多到十点左右就会走到我的桌子前面,然后晃来晃去,这时候不能笑,要很严肃把饼干拿出来,对他说:只可以吃两片。因为吃多了会怎么样?会吃不下中午饭,就这样一点一滴随着每片饼干在收揽人心。
我记得因为只能带一年,我们也希望这个信任建立得快一点,所以我去买了一个电饭锅,每个礼拜五下午给他们煮点心吃。我记得第一次是煮红豆芝麻汤圆,那个芝麻很香,所以煮好以后香气逼人。因为那时候跟学生还不是很熟,所以我说:来来来,诸位同学来吃。结果一个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只来了一半的学生,另外一半很有气节不被收买。尤其那个胖胖的,一呼即来,吃了一碗以后,他说:老师可不可以再吃第二碗?这样的学生最好,你马上把他留下来,问一问所有学生的状况,底细就摸得。但是做任何事情要看存心,我们是为了早一点了解孩子,早一点能够因材施教。后来第二次煮的时候就全部全军覆没了。
煮了三个礼拜,我就想我再继续煮下去不就把我累死了吗?当初只是为了建立信用,结果很有意思,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就对学生讲:老师这三个礼拜是要表演一个精神,叫服务大众,所以诸位同学,有没有人愿意把你最拿手的菜煮给同学吃?你放心,一个班级里面一定有特别热心的学生,他会马上举手,他会带动其它的同学。所以就这样,这些学生一举手,我马上说:来,这位同学来登记一下,第一位同学第一个礼拜,这位同学第二个礼拜。就开始把他们排下来。
结果学生我就跟他们交代,这个礼拜是你负责,那就全权交给你,你需要多少钱,你需要什么人帮助,你自己要规划好。当然我们也引导学生如何规划,第一个需要准备哪些东西,这在西方管理学叫做「What」,要准备哪些用具他把它列下来。其实还有一个叫「Why」,为什么我今天要煮这道菜。你要煮这道菜绝对不是因为你喜欢吃,而是什么?同学会喜欢吃,所以为什么要煮?因为同学喜欢吃。再来,要准备哪些用具让他列下来,然后需要哪些同学帮忙,他把它列下来。这些东西要在哪里煮,或者要去哪里买,这是「Where」。他这个礼拜要准备哪些时间做哪些事,他也可以把它陈列下来。还有一个「How to do」,如何做,这个菜如何做,要不要再去请教别人;做的过程要花多少钱,这叫财务预算。所以孩子这些能力什么时候学?现在就可以学了。
所以接到任务的孩子他就马上很有使命感,都把这些做一个思考,然后来跟我要钱。我把钱拿给他,他还要收集每次买东西的发票,整理好给我。有一个学生需要瓦斯炉,那种很轻便的瓦斯炉,他还打电话到我们家,刚好我不在,我父亲接的。他对我父亲讲:麻烦您跟我们老师讲,明天要帮我带一个瓦斯炉。所以我隔天就背一个瓦斯炉去,大家是忙得不亦乐乎。有一个同学在煮,其它的同学不会,还一起学习。有一次煮蛋饼煮好了,学生就拿到我面前来要给我吃,幸好我还不贪吃,我马上就问他一句话:除了要拿给老师吃以外,你应该还要想到谁?我这么一问,孩子动了一下脑子就冲出去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去哪里。结果我们班的学生就在校园里面流窜,拿去给科任老师吃;有些学生拿去给他一、二、三、四年级的老师吃,所以全校都知道我们班在干什么。还有隔壁班的女老师就跑过来,她说:这个蛋饼是谁做的,怎么做得那么好吃?把他叫过来。刚好是一个男同学做的,我就把他找过来,这个男同学走过来的时候,雄赳赳,气昂昂,觉得很有自信。
这些孩子在做的过程,也懂得做事方法,懂得互相帮忙;在吃的时候也懂得要先想到长者、老师。因为常常拿食物去给老师吃,所以跟很多老师特别熟,远远看到这些老师,几十公尺之外就打招呼:老师好。我们班本来跟老师的关系不好,所以就比较冷漠,这个活动一办完,跟老师就相当有礼貌。我那些同事常常就说:你带班带得不错。我就跟他们说:很惭愧,没有经验。他们就会特别指出来说,学生的礼貌进步的特别多。因为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当我们在跟孩子讲这些处事做人的道理,他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时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着想,就能够在规劝当中产生很好的效应。
我们儒家很强调一个态度,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当然我们在观照当中,这些态度方法,《弟子规》里面很多,不只在进谏的时候用得上,其实平常与人交谈也都时时要谨慎态度跟方法。比方当在众人的面前能不能去规劝对方?那不行,因为你在众人的面前说他的缺点,他会很没面子。所以有一句话就提到,「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劝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单独的劝,比较恰当。我曾经就听说,有一个太太要劝她先生戒烟,刚好先生跟一些朋友一起吃饭,当先生把烟点起来,她马上一手就把烟抓过来,然后没什么表情。这样先生会不会戒掉?那他一定很生气。
另外一个女士就比较善巧,她劝她先生戒烟,当然劝先生戒烟讲话也要委婉,比方妳就可以告诉他,妳假如直接跟他说抽烟会得肺癌,抽烟会减低寿命,你这么讲他能不能接受?他说我就不喜欢活得长。所以妳要这样跟他讲: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