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8|回复: 33

[其它] 净公上人佛学十四讲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7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佛学十四讲讲记

目次
前言-----------------------------一  
第一讲    先明佛义-----------------------------五  
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四九 
第三讲    消除几种误会-----------------------------八七 
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一一一
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秘-----------------------------一二五
第六讲    宇宙有情概况-----------------------------一四五
第七讲    宇宙器界概说-----------------------------一六三
第八讲    内容设施梗概-----------------------------一八五
第九讲    方便五乘解脱-----------------------------二七
第十讲    五戒十善-----------------------------二二三
第十一讲   四谛十二因缘-----------------------------二三七
第十二讲   六度万行-----------------------------二五三
第十三讲   行门中一特别快捷方式-----------------------------二七七
第十四讲   吾人应有之警觉-----------------------------二九七
前言
  十四讲表是李炳南老师特别为大专学生编的,把整个佛法做一个轮廓,简单
的介绍给同学,好像是说明书一样,佛法的说明书。
  十四讲表共有十四个单元,具有完整的体系;前面七个单元是属于一般常识
,后面七个单元是佛学。第一讲说明﹁佛﹂这个字的定义;换句话说,就是认识
佛教。我们要想学佛,佛是什么?首先要把这个搞清楚才不致于误会,才不致于
迷信。第二讲是讲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应用在佛法上,乃至于可以应
用在世间许许多多的学术方面。第三讲是破除一些障碍,这里面略举五个例子,
这五种都是学佛的障碍。在近代,诸位学佛可以说这些障碍都没有了;在当年,
学生们学佛都怕人家说他迷信,所以学佛都偷偷的学。现在不会了,现在也有很
多老师学佛,学佛变成很时髦,不像以前障碍多。第四讲与第五讲是讲人生观,
第六讲与第七讲是讲宇宙观,这四讲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主
要就是要解决人生宇宙的问题。
  人生宇宙的探讨,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先要诊断病源,我们的毛病究竟发
生在什么地方?知道自己有病,这才去对治,治病先得找一个好大夫。十四讲表
前半部是发现病,后半部就等于治病。第八讲就是佛教的内容,等于介绍医生。
第九讲到第十三讲是讲解脱的方法,好比是用药治病。这里面第九讲是属于总论
,向下四讲是别论。别论里第十、十一、十二讲,这是普通的法门,我们讲通途
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纲领。第十三讲提出一个特别法门,那就是﹁净土法门
﹂,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特别的。到这个地方都是讲佛法如何解决人生宇宙的问
题,如何达到佛法修学的目标。第十四讲是结论,劝勉我们要以最高度的警觉心
来修学。所以这个课程有很精密的体系,前后的顺序一脉相承,有层次、有条理
;在思想上来说、在文章上来说,都是属于第一流的。这是把十四讲表整个的内
容结构给诸位说出。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学术。佛教本身称宗教是指﹁宗门
﹂、﹁教下﹂;宗是宗门,就是禅宗;教是教下,十个宗派,除禅宗之外,其余
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如果拿佛教当作宗教看待,一开头就迷,这一迷就迷到底
,麻烦就大;不但佛教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甚至于佛教所有经典你都会错解。
现在有很多外道批注《金刚经》、《心经》,简直是胡说八道,那是宗教,那不
是佛法。
  现在的佛法,在全世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纯正的佛法:大概只有
中国人才保存着。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法:佛法变成宗教,在全世界相当普遍,那
是迷信。第三种是学术的佛法:把佛法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在日本特别多,走
学术道路。这一变把佛法变作世间法,都不是佛法的本来面目。我们今天要找的
,是找佛教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佛法是以破迷开悟为宗旨,以离苦
得乐为归趣(结果、大用);我们也可以说破迷开悟是佛法的大学问,离苦得乐
是佛法真实的果报。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希望离苦得乐?所以佛法追求的是快乐,
如果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这佛法谁要学它?十四讲表的内容,主要就是
说明佛法的宗旨与果
用,所以这个小册子可以说是学佛的指南,是学佛的基础。
  古人说:读书如果不能够向自家身心上做功夫,虽然是读尽天下之书也没益
处。把书里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变成生活就是享受;不能变成生活那就
变成书呆子,带来是苦不是乐。所以在佛门里面,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圣先贤教诫我们,闻法最要
紧的是﹁消归自性﹂,修行最要紧的是﹁转识成智﹂,这两句是最好的修学态度

佛学十四讲第一讲
先明佛义
            一切智 (知法总相)
        智者  道种智 (知法别相)
            一切种智(通达总别)  自行

甲、佛之释义          对烦恼障
            觉察  侵害如贼    化他
                觉贼无能
        觉者
                对所知障    行满
            觉悟  昏昧如睡
                觉即分明

                    众苦
              当前所受  不自由   应觉一
          本身        不平等
          烦恼        苦因
              当前所造  缚具    应觉二
  二障                分别业
  略举                恶难遣
              森罗万象  好难求   应知一
          环境        得易逝
          所知        情多异
              人情事理  事多变   应知二
                    理多秘



           方皆有生
                 (例)国际动态
           互为依缘  (喻)风向气压
                 (喻)太阳黑子
  宇宙人      推之无尽
  生范围     
           三皆有生
                 (古今)政治风俗    觉之
                 (六道)身寿依报    时间
           澈之无穷


第一讲  先明佛义
甲、佛之释义
  第一段是﹁佛之释义﹂,解释﹁佛﹂这一个字的意思。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
文音译过来,音是﹁弗﹂的音,旁边加一个人,当时是新字。这一个字是梵文﹁
佛陀耶﹂的略称,中国人把尾音省略,单称一个﹁佛﹂字。﹁佛﹂这个字的意义
可以说是把整个宇宙人生都包括进去,这里面有本体、有现相、有作用。体就是
我们讲的﹁佛性﹂,唯有佛性是真实的。实在讲,佛性应该只讲一个﹁性﹂,所
以佛经常讲﹁自性﹂。有情众生(动物)的自性称为佛性,无情众生(植物、矿
物)的自性称为法性。﹁佛﹂的意思是智慧、觉悟。﹁智﹂是体,是性体;﹁觉
﹂是自性起用。自性的本体是智慧,自
性的作用是大觉。虽然中国文字里面,智觉这两个字能够翻译出﹁佛﹂
这个字义的一部分,还是不能翻得圆满,不得已只好保存原音再加以批注;这个
智不是我们普通讲的智慧,这个觉不是我们普通说的觉悟,这都是我们中国文化
概念里面所没有的。
  先讲﹁智者﹂的含义。智,包括三类: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些都
是佛学术语。第一个意思是﹁一切智﹂,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
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
为一切智。一切智,括号里面就是简单的批注,﹁知法总相﹂。﹁法﹂
这一个字在佛学里是一个代名词,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总代名词;宇宙人生一切的
理论、一切的现象、一切的过程,一切的一切,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微尘,我
们今天所讲的原子、基本粒子,皆称为﹁法﹂;所以法是宇宙万有的总代名词。
﹁总相﹂就是共同的现象,无论哪一法都不例外,都有共同的现象,这个相我们
就称为总相。每一个法不相同,我们就称为别相,差别的现象。佛法讲﹁缘生性
空﹂,性空就是总相,缘生就是别相。
  总相相当于现代哲学所探讨宇宙的本体,别相相当于哲学所讲的现象。本体
是什么样子?本体是空相,佛法讲空寂;但是这个空不是当作﹁无﹂讲,空不是
什么都没有。佛法里面讲空,空里头有;空不是无,空是有。那奇怪了,有怎么
能说空?说空是因为我们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我们没有办法接触到,但
是真的存在。譬如电波,我们拿个无线电收音机,频道一对马上就有声音,电波
充遍空间,我们看不到。电波在哪里?抓也抓不到,但它确实有。所以佛法讲空
,它有,它不是无。《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法的总相
是﹁万法皆空﹂,无有一法不空。从本体上讲,一切法都是空的,现代科学家也
似乎体会到这个意思,但是没有佛法说得那么样的精深博大。现代科学家承认,
一切的物质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才有种种元素,有元素再加
上不同的方程式,所以才有宇宙万有、森罗万象。追根究柢都是同一个物质—基
本粒子;这个东西,科学家发现这是最小的物质,所有东西全是它组合的。它从
哪里来的?它的究竟又如何?科学家不懂。佛法里说得更深,这个基本物质从哪
里来的?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这就是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体。唯识里面讲﹁见相同
源﹂,见分跟相分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同一个本体;自证分就是自性,见
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世界,相分就是物质的世界。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
,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
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
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阳电、带阴电
,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
特性。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
、变动。为什么?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
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到最
后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
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于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
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
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
,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相信科学不断的进步,一定
能够发现这个原理。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
  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
的分别、执着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
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法总相。怎么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着、不分
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
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
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
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
的觉悟。对于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
  这个正觉并不圆满,为什么?只知道一切法的总相,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
是空寂的,但是不知道现象怎么来的。晓得皆是基本粒子组成,没错!基本粒子
怎么会组成这么多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怎么来的?这就讲现象,这
个学问又高一层。能够正确明了宇
宙万象的智慧,称为﹁道种智﹂。道种智:﹁种﹂就是种类;在宇宙之
间,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种类无量无边。这么多的种类怎么来的?一般人
想不出来,以为一定有个神在那里制造。神造万物,神就太忙了,一天到晚忙着
制造,造了这些人后来又反对祂,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这些宗教家们找不到答
案,就想出一个神来制造。神是从哪儿来的?是人心里变现出来的。上帝能造万
物,什么人造上帝?我们大家造了上帝。我们要是不承认祂是神、是上帝,祂也
无可奈何。
所以不是上帝制造的。﹁道﹂就是道理、程序。什么道理,怎么样一个
过程,会演变到现在的森罗万象?这个学问就相当复杂,这种智慧就
是道种智,这是菩萨的智慧。道种智现前就叫做﹁正等正觉﹂,比正觉
要高一层,他不但知道宇宙的本体,还晓得一切现象发展的过程。知法总相就是
理体上的认识,﹁知法别相﹂就是现象的认识。
  第三种智慧,这是最圆满、最究竟。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
,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
称为﹁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我
们讲本体跟现象是分开来说,其实本体跟现象是一桩事情。如果拿《心
经》上的话来说,一切智就是﹁空﹂,道种智就是﹁色﹂,一切种智就
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是一不是二。
假如诸位能够发现到一,你就入门;佛法的门称为不二法门,你就入不二法门。
你晓得总别不二,这就入了佛门;如果总别是二,你就无法入门。这是说性相不
二,性相一如,这是起用当中的正知正见,就
是我们讲的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这个智慧现前,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唯有佛圆满证得。
  三种智有密切的关系,是一而三、三而一。罗汉偏在一切智,菩萨偏在道种
智,唯有佛才圆满。我们学佛最聪明的修学法,知见要圆不要偏;主观就偏,客
观就圆。诸佛如来没有丝毫主观观念,他是圆融自在,阿罗汉有他的主观观念,
菩萨也有一些主观观念,所以他不
圆。这是说明我们如果想学聪明,就要学客观,不要有主观观念存在,
才能够成就圆满的智慧。
  这三种智,从什么地方得到?从一心当中得到。行门里面,直截了当求无上
正等正觉的,就是《弥陀经》使用的方法—一心不乱。在中国,无论哪一宗、哪
一派,没有不念佛,包括禅宗;禅宗的课诵本
晚上都念《弥陀经》,都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里修行的方法有两千
多种,可以说是相当之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念佛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自
始至终就是修念佛法门;而普贤菩萨导归极乐,显示出无论哪个法门,可以成就
正觉,可以成就正等正觉,但是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成无上正等正觉,
一定要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代表一心不乱,唯有一心不乱才能达到一切种智。
所以念佛法门是修学一切种智的方法、手段,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觉者﹂,这是讲智慧的作用。智是体,觉是用。有体就有用,如
果没有作用,这个体要是得来也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这个作用就是佛法里面讲
的解脱;如果用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来说,佛(佛性)就是法身,智者就
是般若,觉者就是解脱;解脱就是得大自在。
作用又分两方面:一个是对于本身,一个是对于环境;对本身的是﹁觉
察﹂,对环境的是﹁觉悟﹂。这里有两个专有名词,第一个是﹁烦恼障﹂,
第二个是﹁所知障﹂。烦恼本身就是障碍。所知本身不是障碍,所知是
我们应该要知道的,但是所知现在变成不知,这里面必定有一种障碍,
障碍所知,我们称它为所知障。这两个名词的含义一定要清楚。
  ﹁烦恼障﹂:烦恼障就是见思烦恼的总称。﹁见﹂是见解,﹁思﹂是
思想,见解跟思想错误,会带来许许多多的烦恼。见思烦恼里,以﹁我
见﹂为第一。《唯识论》说了一百二十八根本烦恼,以及等流与随烦恼,
数目繁多。《百法明门论》把它归纳为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
个随烦恼。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归纳为大类,每一类里面包含的头数是说不清
楚的,烦恼无量无边。
  我们要想断烦恼,这烦恼像树一样,无量无边是枝叶,能够找到
它的根本,从根本上断就容易。烦恼障的根本是﹁我执﹂。有我才有烦
恼,如果没有我,烦恼就没处落脚。烦恼障的根源是我执,所知障的根源是法执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种执着要是破了,这两种障碍就没有了,这才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种
种烦恼,它能够扰乱我们的身心,能够障碍涅盘。涅盘是梵语,通常翻作圆寂;
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我们的真如本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确确
实实是圆满功德、是清
净寂灭,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清净,本来具足﹂。现在我们的心不清
净,不清净是因为你有烦恼;你有烦恼才不清净,有烦恼才不自在,有烦恼才有
无量无边的苦报。所以学佛,首先就要断烦恼。
  学佛最低的限度要能够改造命运,要能够转业,这是最起码的;如果连这一
点都做不到,我们就白学。像袁了凡,确确实实把自己的命运改过来。在台湾,
许多学佛的人,后半生的命运都是自己学佛当中改造的。李炳南老师今年九十六
岁,他说他的寿命没有这么长,顶多也不过六十九岁而已,今年九十六岁,自己
修得来的。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有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
我今年五十九岁(注:民国七十五年),也是修得来的。这就是学佛最起码的好
处,我们已经得到了。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转,学佛就没有效果,没有成绩可言

  转业从哪里转?就是转这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都要靠智慧—一切智、道种
智、一切种智,智慧能破障。这两种障,障智慧,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
圆满的功德,障碍的结果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谁造的?烦恼障造的,
烦恼障要是打破,六道轮回就没有了。阿罗汉用禅定的功夫成就第九定;六道里
面有四禅八定,没有第九定,第九定超越六道;第九定将我执破了,烦恼障断了
,就没有六
道轮回,所以阿罗汉没有六道轮回。这就说明六道轮回是自己造作的,
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到后面第五讲讲到十二因缘,再告诉诸位轮回
是怎么一桩事情。烦恼能够发动业力,使你在轮回里面生生不息,在这里面轮转
。烦恼的性质是束缚,使你不自在,束缚这一些有情的众生。这个束缚是无形的
,譬如你烦恼了,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就不自在。只要有烦恼,你就没有
办法离开轮回生死。烦恼障涅盘、障生空(人我空)。
  ﹁所知障﹂:所知障是以法执为根本。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对它起
执着,这也是麻烦事情。它的头数有多少?跟烦恼障一样,无量无边。
所知障把我们本来所知的境界变成无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的智慧跟佛一样大,佛是无所不知,我们原本也
是无所不知,现在我们是将本能失掉,无所不知变成一无
所知,学都学不会,糟糕不糟糕!为什么会失掉?这当中有一个障碍,
这个障碍就是﹁法执﹂,对一切法起分别、执着,所以就变成障碍,把
我们的一切智丧失掉。
  也许我们听了会怀疑,凡是知识一定要学习才会知道,那不学就
会知道吗?真正的智慧不要学。佛经里常说﹁无师智﹂,师就是学习,
不要学习;﹁自然智﹂,也不需要修学,自然就知道。这个话说起来你
不相信,不是你常识能想象得到,你在一生当中也没见过这样的人,
你当然不相信!可是这事情是真实的。《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没
念过书,不认识字,也没有到外面参学过。他善根深厚,卖柴的时候,
听人家念《金刚经》,听了几句就开悟。我们读了几百遍、几千遍都不
开悟,他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他能,我不能?他听经的时候没有我执、没有
法执,所以一听就开悟。我们今天听经、读诵,有我执、有法执,统统是障碍,
障碍很严重,当然开悟不了。所以要晓得,佛法是破执着的。如果一切不执着,
一听就开悟,一看就开悟,悟了以后的境界就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多少人
向六祖请教,问经典里
面道理,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念来我听听。﹂他就念一遍,念了
之后,六祖就为他讲解;他没学过,意思完全明了。因为没有障碍,所以六根接
触外面六尘境界,都变成智慧,这是无师智、自然智。
  心要清净,心里不能有一点点东西,有一点点就是障碍,不是烦恼障就是所
知障。所知障能障菩提(觉性),使你对于一切法不觉,迷惑了。烦恼障起来的
时候,一定带着所知障;所知障起来的时候,不一定带着烦恼障。这两种障碍,
虽然说一个障涅盘,一个障菩提,其实严格的讲,烦恼障涅盘也障菩提,所知障
障菩提也障涅盘。我们只能够说,哪一种障对某一方面障得多一点,其实都是障
碍。
  ﹁觉察﹂:觉察是﹁对烦恼障﹂。对是对治,烦恼障是病,觉察就
是药,拿这个药来治这个病。觉就是觉悟,察就是观察,我们现在所讲的反省,
做反省、省察的功夫。如果不能够深深的去反省,我们在境界里常常迷惑,起无
量的烦恼。下面两句是比喻,比喻烦恼障的害
处,﹁侵害如贼,觉贼无能﹂。贼是小偷,混到这里来,我们的财物要
受损失;就好比烦恼障起来之后,我们真性里面的功德不能够现前,清净心不能
现前。心本来是清净的,蒙上这一层烦恼,心就显得不清净,觉了就能够恢复。
觉贼无能:你若觉察,贼就发挥不了作用,能力使不出来。所以烦恼不怕,就怕
觉迟,你要觉悟得快。
  怎么觉法?这就是我们修学关键所在。首先要晓得烦恼的形相,要认识它。
烦恼的形相,大经大论里有很长的文字讨论,简而言之,
中国人所讲七情五欲就是烦恼的相,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
欲。如果我们读《唯识论》、《百法明门论》,对于烦恼的形相就有一个
概略的了解。然后这些形相一现前,我们自己立刻就觉悟到,我烦恼起来了;只
要你一觉悟,烦恼就不起作用,就转变了。还有一个最简单区别的方法,我们的
心是清净光明的,如果在一切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我们这个心不清净、不
光明,这就有烦恼,就有障碍,这个时候一定要提起观照;这一观照,烦恼就没
有了。
  什么是观照?怎么观照法?我告诉诸位,一句﹁阿弥陀佛﹂就是
观照,就是观照的方法。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南无﹂是皈依,﹁阿﹂
是无,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力在主宰,业力在推动,这业力是自己制造的,自作自受,你能怪
谁?正因为是自作自受的,所以自己可以改变。我自己造的,别人不能帮我改;
所以佛菩萨没办法替你改。业是我们自己造的,果报还是自己受,这才是一个正
理。所以你造苦因就得苦果。
  第二是﹁缚具﹂。你有许多束缚的工具,你就不自由。缚具是什么?
浅而言之,烦恼、牵挂。你心里有很多牵挂就不自由,没有牵挂得大自在,一个
人要学无牵无挂。某人福报很大,福报就是缚具,有福报就不自由,没有福报、
没有牵挂就自由。
  我出家受戒的时候,道场里有一位法师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他是
江苏人,他说他们寺庙附近有一个人家很有钱,他的父亲在外面要饭;
大概最初家境也不很好,父亲常常在外面要饭。以后儿子发了财,总觉得父亲在
外面要饭,自己很没有面子,想尽方法把老头子找回来,
供给他衣食,养尊处优。他过不惯,住了几天,又偷偷的跑出去要饭。
人家问他为什么?我这个自由自在。被儿子关在笼子养,不自在;回到家里,总
觉得人家伺候着,不自在。他说:我一天到晚,走到哪里玩到哪里,肚子饿了,
向人家讨点饭吃,晚上睡觉,走到哪里睡到哪
里,好自在。这真想得开,真是看得破、放得下,自在!所以要晓得,
有家,家就是缚具,你有了家就有牵挂,就不自由。我学佛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
,将来要搞一个道场。为什么?那就是一个缚具,有了道场就不自由,就有牵挂
、有约束。像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一生到处建庙,到处修庙,建好了马上请一
个人作住持;他移交了,他得大自在,所有道场始终没有变成缚具。
  第三是﹁分别业﹂。有分别心就不平等,如果你在一切法里都没有
分别,万法平等。分别就是两种执着—我执、法执,偏见偏爱,造成不平等。
  凡事都有因果,果报要觉悟,修因更要觉悟。如果我们不造因,
当然就没有果报;造了业因,后来必定感果。经上常说:﹁众生畏果,
菩萨畏因。﹂众生造作的时候,胡里胡涂不知道,果报现前时害怕。菩萨不怕果
报现前,晓得没法子,只好逆来顺受。菩萨怕造恶因,所以菩萨绝不造恶业,这
就是觉悟的人。人生观这一小段,是对于本身的觉察,也就是人生的觉察。
  ﹁宇宙观﹂,对环境的觉悟。﹁环境所知﹂:这是讲所知障,前面是
烦恼障;所知障是对环境说的。环境,我们一般叫宇宙观;观就是觉悟,宇指空
间,宙指时间,整个时空里面所包括的一切现象。分为两大类:﹁森罗万象﹂是
讲物质环境;﹁人情事理﹂是讲人事环境。
  在物质环境里面,略举三条。第一是﹁恶难遣﹂。恶劣的环境,不
好的环境,我们总想离开它,能不能离得开?不容易。为什么?这里头有因果。
有福的人,不管到哪个地方,福报都是现成的;造作罪业的人,不管到哪个环境
都要受罪。这个事情总脱不了因果的定律,我们一定要明了。环境恶劣,真正觉
悟的人知道是自作自受,他逆来顺受,不求离开,在这里面断恶修善、改造业因
。因改了,果报自然就转变,这才是正理,才是一个真正改造命运的途径。
  第二是﹁好难求﹂。谁都要好,可是好毕竟是不容易求得的。佛门
里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求,要懂得理
论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才能够得到,才能够有求必应;如果不懂得理论方法,盲
修瞎练求不到。佛法绝不迷信;世间有不少发财的人,天天拜神,认为他是拜神
而发财的,神保佑他,赐给他财富,所以他要去报答神明,这是迷信。实在说,
他命里头该那个时候发财,他在那时候拜神凑巧碰上;这个神也很走运,所以他
常常去供养祂。这是碰巧碰上,不是神给他的;如果是神给他的,每一个人去拜
神,神应该都给他。譬如你命里没有财,到神那里去拜一拜,告诉神:他发了一
千万的财,只供养你一百万,我发一千万,供养你三百万;那这个神应该马上就
把财给你,结果你还是发不了财。可见得你发财是前世修
财布施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不是神给你的。儒家云:﹁聪明正直谓
之神。﹂神不会受贿赂,不会受你巴结。如理如法的修学,福报是可以求得,功
名富贵也可以求得,甚至于健康长寿也可以求得。诸位好
好的去念《了凡四训》,我的朋友当中,有人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
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环境。
  第三是﹁得易逝﹂。恶的环境,我们很厌恶,希望离开;好的,希
望能够得到。可是得到之后又很容易丢掉,因此凡是得到的人,无不
是患得患失。得到不容易,又怕它丢掉,这里面就生烦恼,这就苦了。
没有钱的时候想发财,很苦;发了财之后,又怕台币贬值,又怕灾难;
患得患失,苦不堪言。这是讲物质环境上,我们应该要觉悟的。其实,
最麻烦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人事环境。处事难,处人更难,更不容易。
  ﹁人情事理﹂,列举三条。第一是﹁情多异﹂。情绪非常不稳定,
变化太大,早晨跟你很好,晚上就闹翻了;这个事情很麻烦,但是现在这个社会
非常的普遍。人与人相处难啊!
  第二是﹁事多变﹂。事情多变化,为什么?没有原理原则可寻,这
个事情麻烦;当然这个与教育有关系。中国古代,人情事理它有个范围,绝大多
数不出这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道统—五伦八德,人人都能
够遵守,所以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翻开中国历史,跟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历
史比较,我们安定的时候多,那就
是我们有一个道德的范围,大家都愿意遵守,都尊重。中国自古以来,
治国是礼治,不是法治;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礼,现在变成最不讲礼的民族。在我
们中国,人与人之间没有礼貌,远不如外国人。我们在外国,不相识的外国人在
马路上碰到,他跟你笑笑,跟你点点头,很客气。到商店里买东西,觉得不好退
回去,人家笑嘻嘻的接受,钱马上退给你。不像我们这里,你买了东西退回去,
面孔板得好难看,甚至于他还不肯退货。外国人非常有礼貌,中国曾是礼义之邦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把礼义都丧失掉了,这真正值得我们反省。从前它是有一个范围、有一个
原则,总不会超出太多,现在礼乐都崩溃,都没有了,没有原则可寻。
从前的读书人,能够判断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情;现在,今天都不能料定明天
出什么事情,都预料不到,事情变化莫测,变化太大了。但是情与事都是现象,
里头一定有个道理。
  第三是﹁理多秘﹂。这个秘不是秘密,是深秘,有很深的道理。必
须要很深的智慧,才能够看破这些道理,然后才能应付得了多变异的人情事故。
丙、宇宙人生范围
  宇宙人生范围,实际上就是觉之范围。前面一段是觉之内容,这
一段讲觉之范围,这个范围太大了。﹁空间十方,时间三际﹂,除这个
地球,太空里有无量无边的星球,有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是我们智觉的范围。
  先说空间,空间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方皆有生﹂:有生,不
是说十方都有外星人,其它星球也许有比我们还高明的生物,不是讲这个,说这
个与我们的关系毕竟不太密切。佛法讲方皆有生,是有我们自己,意思就是我们
这一世在地球上出现,说不定来世我们到别的星球去投胎,这么一来十方世界与
我们关系太密切了。譬如说我们现在在台湾,也许过几年移民到美国,那个地方
变成我们生活的环境,可见那个地方与我们关系密切。我们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
门,希望将来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地球上,西方极乐世界也
不在我们银河系里,而是距离我们这个银河系非常遥远的一个星系,
经典里面佛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这样遥远的星系,我们怎么能达到?
这里面就妙极了。殊不知灵魂的速度太大了,比光速、电速大得太多。
光的速度一秒钟才三十万公里,很有限,速度太小了,而我们灵魂的速度,一剎
那、一弹指就能周遍法界,光速、电的速度怎么能跟它相比?没法子相比。﹁方
皆有生﹂,十方世界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互为依缘﹂:十方世界是互为依缘的。底下举个例子,譬如﹁国
际动态﹂,虽然距离我们很远,某个地方发生事情,一定影响我们的政
治、经济,可见得全世界每一个地区的动态,与我们都是息息相关。
底下是比喻。﹁风向气压﹂:冬天天气冷,与西伯利亚来的高气压有关
系;台风亦是从其它地方生起,而吹至台湾来的。﹁太阳黑子﹂:太阳
黑子多的时候,会影响我们的磁场,影响我们的通讯,太阳距离我们
虽然这么远,星球与星球当中有影响。﹁推之无尽﹂,空间是无尽的,
世界是无尽的。这是﹁觉之空间﹂,可见得这范围之大。
  ﹁时间三际﹂:在时间上讲有过去、现在、未来。﹁三皆有生﹂,这
个生跟前面那个生是一样的意思,过去世有自己,现在、未来世还有自己。有一
些人想不开去自杀,以为这样就自了,给诸位说,死了就不得了。这一世苦,去
自杀,四十九天投胎再来更苦,苦上再加苦,
永远没完没了,这个事情可怕。佛常常赞叹:﹁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为什么赞叹人身?人最容易觉悟,人修学佛法最容易成就。你得人身这是大好的
一个机会,不在得人身这个阶段求解脱,求了生死、出三
界,胡里胡涂自杀,真是冤枉。所以道业没有成就之前,决定不能死,
死不得也!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生各环境﹂:我们的生命,一生一生环境不一样。每一个星球情
况不相同,我们认为那个星球是死寂的,也许那个星球里面有很多众生,我们肉
眼看不到。譬如说,我们地球是五趣杂居地,有地狱、有饿鬼,但是我们见不到
,绝对不能说见不到就没有,这个太武断了;见不到可以存疑,这是做学问的态
度。
  可是鬼这个事情真有,许许多多人遇到过。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
对我帮忙很多,他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就是因为见到鬼,他才相信。其实他在年
轻的时候,这一些传说他听了很多,但是他都不相信;他非常的执着,一定要自
己见到才相信,果然他真的见到。抗战期间,他那时是公务员,晚上跟朋友一起
玩,玩得很晚才回去。
当时重庆那个地方路很暗,虽然有路灯,都是二十烛光,好远才一个,
若有若无。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女人,走在他前面没多远,走了半个小时他忽然想
起来,半夜怎么会有一个女人出来?这个念头一起来,他就寒毛直竖,吓得一身
冷汗,再仔细一看,前面这个女人有上半身没有下半身,吓得他全身发抖。他遇
到这么一桩事情,他就学佛了,他学佛的因缘是这么来的。学佛之后,他讲那个
鬼大概是观世音菩萨变化的,菩萨示现这个样子来度他,要不然他不会学佛。那
个时候我初学,他讲这些故事讲得很多很多,说明这事千真万确,确实是有。这
是讲凡圣同居土,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
  我们由此就可以体会到,也许有的星球很适合于某种众生居住,例如太阳,
温度很高,是一个火球,也许有众生适合那个温度,到我们这儿都冻死了,很有
可能的;不能说这个星球上没有有情众生,有
许多有情的众生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有出家人来问我:﹁法师,现在
美国人登陆月球,发现月球上什么都没有,我们以后还要不要念月光菩萨?﹂菩
萨住在月球里,凡人见不到。正如同菩萨住在我们这个地
方,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只有少数有特别因缘的人见到。《慈悲三昧
水忏》里面,悟达国师见迦诺迦尊者,他有这个缘分,他见到了,别人见不到。
古时候确实有不少人见到佛菩萨、罗汉的道场,确实在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要相
信,这是相信圣言量,这些人不会欺骗我们,像悟达国师他不会骗人的。佛法最
重视的就是戒妄语,如果他用这种手段来弘法,纵然是好心,他也犯了戒,这个
罪过就太大,这是破根本大戒。
  在《聊斋》、《子不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所记的那些神
怪的故事,在我看起来寓言很少,十之八九是真实的。这些事情,现代的知识分
子比较难以接受,但是你们也很好奇,如果发现有一点点小神通的人,往往你就
上当。如果你真正想见鬼,跟鬼打交道,我告诉诸位,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用三年功夫就可以跟
鬼往来。可是你要晓得,往来之后决定没好处,对你自己本身不利。我在过去有
一个老同参,我在台中
学讲经,他就跟我说:﹁现代人劣根性很重,你把嘴皮讲破了,他都不
相信,学这个没有意思。﹂我说:﹁那怎么办?﹂他说:﹁我学神通,
神通学会,一现神通,他就相信。﹂他这个想法也很难得,于是他就去修神通。
修了三年,神通没有,得鬼通,跟鬼道天天往来。他告诉我,他能够看到鬼,说
我们平常都市里,下午五点钟以后街上就有鬼往来,不过数目不多,到八、九点
钟的时候满街都是,鬼都出来了,很热闹。他在鬼里头也有认识一些人,他是个
出家人,很奇妙的他说找到一个女鬼,是他前世的太太,所以我们到他那儿去参
观,他在旁
边供了一个牌位,牌位上供了女人的化妆品。这是前生的太太找来了,
跟他在一块住了一个多月,鬼通。我就跟他讲:﹁你能够见到鬼,我没
看到,我还是不相信!你还是不能度化众生。﹂
  我们那个时候同参三个人,三个人同年,三个人都短命;算命的说,三个人
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学佛很精进。两位同参都是四十五岁那年
走的,眼看轮到我了。我那一年在基隆大觉寺
讲《楞严经》,讲了三卷,就害了一场大病。我想时间到了,所以不看
医生,也不吃药,我想那都没用,一心一意念佛求往生。可是过了一个月之后病
好了,一直到现在没生过病。我没有求长寿,这都是这一生修来的,确确实实能
转变命运。修神通的确不难,但是没有什么用处,不但不能帮助你定慧,连转眼
前的业力都做不到。所以佛在一切经论上,处处教诫我们不要修神通,你自己定
慧成就之后,神通是本能,自然会现前,不要修,到时候你的本能就恢复。
  这是说出我们这个世间,有一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有情众生存在,
他方世界其它的星球当然有可能。我们只可以说,与我们人类,或者与我们地球
上不相同类的这种生物,在许多星球上没有;但是除这个不相同类之外,另外我
们肉眼不能够见到的众生,不能说没有。世界无边,每一个世界是我们居住的环
境,过去、现在、未来都有我们自己的生命。
  底下是比喻,﹁古今政治风俗﹂,虽然不相同,它有密切的关系。﹁六
道身寿依报﹂,六道里面每一道的身形、寿命、生活环境,状况也各个
不相同,我们到后面再来讨论。﹁澈之无穷﹂,就是﹁觉之时间﹂。
  从这一个讲表来观察,我们就晓得佛法里面绝对没有迷信,佛法是破迷开悟
的。苦,是迷才有苦;乐,一定要觉悟之后才能够获得。佛法的修学完全在自觉
,觉他也是自觉,自觉圆满这叫成佛,所以成佛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学佛跟佛学是不相同的。佛学可以说是学术、是哲学;但是学佛就不一样,
学佛是要学作佛,要学成佛。目标完全不相同,修学的方
法当然也不一样。如果把它当作一门世间学问来研究,目的不是成佛,
目的也不是求无上正等正觉,可以拿世间的方法来研究它。依照欧阳
竟无大师的说法,如果是﹁佛学﹂,那是邪知邪见,若是﹁宗教﹂,那
是完全迷信,所以他说,佛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这
个见解、这个说法,很合道理,值得我们深思。全世界佛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出
现在这个世间,我们要有能力辨别。我们要学什么?是学宗教的佛法,还是学学
术的佛法,还是学佛法的佛法,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的。佛祖代代相传是佛法的
佛法,至于学术、宗教的佛法都是变质的,都是将佛法误解,也都是迷惑了纯正
的佛法,修学那个浪费时间精力,而一无成就,这是我们应当警觉的。
  眼前的祸福,佛法里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中国
古圣先贤也告诉我们,﹁吉莫吉于知足﹂,知足的人处处吉祥如意;﹁苦
莫苦于多怨﹂,多怨是不知足,不知足就苦。﹁福在积善,祸在积怨﹂,
所以我们与一切人,千万不要结冤仇,古人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
结﹂,冤仇积多了,一定是祸害。所以要修善、要断恶,心胸要扩大,
要能够原谅人,要能够容忍,才能成就自己定慧,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就自己的福慧双修。
佛学十四讲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

            复杂宇宙
            复杂人生
                 复杂即难说
甲、佛学难解           难说自难解
                 说听有方便  ﹁信﹂︱依总相
            宇宙说明        ﹁解﹂︱从别相
            人生说明
                     如花之香
           (性)空而无质
                     如镜之光
                     丝非布质
           (质)析之本无
                     布非衣质
                     氢氧化水
       相  (现象)暂起幻有
                     土石积山
                     水与气冰
       用  (力量)能变现状
                     功各不同
         动机
      因       如种下地(常暂不同)
         造作
         所缘缘              有因同果异
丙、    缘  无间缘  如日水肥(强弱之判) 
         增上缘              有果同因异
         结成
      果       如植物熟(迟早有时)
         起相
           迹象    有时说理    无理事不能通
        事
           行动    事成于理    不可滞事昧理
丁、法有两端
           义趣    有时说事    无事理何所立
        理
           解说    理依于事    不可执理废事
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
  第一讲介绍佛教定义,认识佛教。第二讲要讨论研究的方法,这
也是非常重要的。佛法有性、相两宗,也就是总相与别相,也称为空、
有两门,这两门都可以下手;但是空门下手,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得到。
古今的学者告诉我们,性宗入门必定要具足上根利智,就是最聪明的人;这个聪
明不指世间的聪明智慧,因为世间的聪明智慧是障碍。真正所指的是心地清净、
具足诚敬之人,这是学佛的上根,这样的人才可以从空宗下手。如果是喜欢研究
、喜欢动脑筋的人,不宜从空宗下手,因为空宗不需要动念头,不起心、不动念
,你喜欢起心动念当然
就不相应。也有办法,就是从有宗入门,有宗就是别相,从别相入门。
佛法博大精深,总持法门就是性相两宗而已。李老师在此地,给我们
提出一个入门的途径,就是从有门。﹁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这是
从别相下手。修学实在说态度重于方法,这是我们应当要注意的。态
度就是诚敬,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就有一分收获,十分诚敬一定有
十分的收获。﹂可见得诚敬是入佛门的关键。有诚敬的态度,再加上良好的方法
,我相信我们修学佛法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甲、佛学难解
  ﹁佛学难解﹂,这是事实。为什么难解?先从它本身的内容去观察,
它的内容是整个宇宙人生,宇宙人生本来就复杂,所以说﹁复杂宇宙,
复杂人生﹂。复杂的宇宙人生简直是无有穷尽,以有尽的言说(言说有
限度、有范围),要去探讨无尽的事理,实在是太难。所以底下讲:﹁复
杂即难说,难说自难解。﹂因为它太复杂,所以要将这些复杂事情说
明白,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说都说不明白,你怎么会听懂?虽有困难,
这个事情还是要解决。﹁说听有方便﹂,这就是要求善巧方便,善巧方
便就是最好的教学法。用最好的、很巧妙的方便法,教我们初学从﹁信﹂、
﹁解﹂入门。﹁信﹂要﹁依总相﹂,﹁解﹂要﹁从别相﹂。我们现前每一
位同学,都可以从这个地方入门。
  为什么说﹁信依总相﹂?总相非常的难解,我们要信它。凭什么信它?凭圣
言量信它。这是佛说的,佛以他的人格来作保证,他不会欺骗我们,这个事情是
事实,只有他知道,我们现在境界还不到。譬
如说,佛跟我们讲﹁万法皆空,万法皆如﹂,我们听了之后,的确没有
法子体会得到。佛给我们讲﹁不生不灭﹂,我们眼看一切现象都是生灭
法,怎么会不生不灭?这种甚深之理与真实的事相,有待我们逐渐提
高自己的境界,到时候自然就明了;可是还要靠自己在解行上去努力。
  古德给我们提示,学佛有四个层次,那就是信、解、行、证,分成这四个阶
段。首先要建立信心,因为信心不建立就会怀疑,你就不肯去研究,或者研究就
会懈怠放逸、不认真。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对这个事情有怀疑,没有坚定的信
心,这个事情就注定要失败,不会成功。无论大事小事,这个事情要做得很圆满
、很成功,必定是具足
充分的信心。佛在《华严》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大道的根
源,是一切功德之母,无量无边的功德从信心而生的。信能生功德,好比是功德
的母亲一样,它能生。这个比喻,比喻得非常好。
  信心的建立,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前所说的信佛,信仰
三宝,都是属于迷信。信是信了,三宝、佛法究竟是什么?还不晓得。
不晓得就是迷!但是你能够信它,这个不容易。所以这种迷信是有条件的,不是
没有条件的,有哪些条件?第一个我们相信佛是具有很大智慧的人,具足很高的
德行,他不骗我们,他能够教我们,我们将来也能跟他一样的成就,我们相信这
个,这就是有条件的迷信,不是无条件的。其次,佛教传到中国也有一千多年,
这一千多年当中有许多聪明智慧的人,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都有成就,这些人都
是我们的见证。我们看到这么多人修行,这么多人成就,信心是由这些条件促成
的,我们对他有信心。这个信的确是迷信的,有条件的迷信。
  有条件的迷信,也可以称为强信;勉强的相信,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称为正信。什么叫正信
?这个信仰的产生,不是依赖于释迦牟尼佛的人格,也不是历代这些高僧大德的
成就,是对它的理论产生了信仰,明白这个道
理,这个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种信才叫做正信。正信从理解产生,
对于佛法有研究,确实明白它的道理,这个信心生起来,这是正信。这还不是真
信,真正的相信是什么?这个事情见到了,明心见性,我也见了性;见了性,这
是真信,不是假的。解悟,正信现前;证悟,真信现前。信心从我们现在开始是
强信,一直到成佛,真信才圆满。我们学佛无非就是修信心而已,建立真正的自
信心。
  求解非常重要,求解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读诵;一个是听讲。这里面还有一
个最重要的关键,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那就是要有一个好老师来指导,这是
我们成败关键所在。古今中外不管是佛法、世间法,他之所以有成就,一定有个
高明的老师指导他。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一开端就说明一定要接受明
师教诫。这个﹁明﹂不是有名气的名,名气大了,知名度高,也未见得有真正的
学问;这个﹁明﹂是光明的明,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明心见性的老师。这个老师是
过来人,唯有过来人指导,我们才不会错;路他走过,而且他走通了,
他走到了,可见得他没有迷路,他指我们这路子,决定不会错。如果你找到一个
老师,他自己走这个路没走到,自己迷了路,你再找他,
他指你的路子,也是一条迷途。所以一定要找高明的善知识去亲近他,
这就是所谓的师承,这一点非常重要。
乙、诸法三分
  这一段提示我们研究的方法。﹁诸法三分﹂:诸法是指宇宙人生一
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这是教我们在一切法里面观察,要面面俱
到,不能只看一面,看一面就会发生误会,如果面面都看到就圆融。﹁三
分﹂:大到整个宇宙,小至一微尘,都有这三个部分,那就是体、相、
用。它的本体、它的相状,以及它的作用,这三桩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三方
面都能正确的理解,才将这个法看透,得到它的真相。
  第一是讲﹁体﹂。体里面有性体、有质体;性体是真的,不生不灭,
质体是有生有灭。性体是空寂的,那就是总相,万法皆空;这里面没有生灭相,
而且是常恒的,所以没有断灭相。不但没有断灭相,也没有相续相,如果有相续
相,相续就是生灭,就不是真常,真常里面没
有相续相,这是讲本性。本性,佛经上常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就是
自然的意思,自然而然,本来就是这样,这是什么都加不上;如果你在这个地方
起了一念疑情,这一念疑情就叫做无明。所以这个境界,
佛经里面常讲﹁不可思议﹂,思是思惟想象,议是言说议论,不能够思
议,一思就是无明,一议就是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这是讲到纯真无妄,是体
空,是真空。
  性体﹁空而无质﹂,质是物质,它没有质。此地举了两个比喻:如
花之香、如镜之光。比喻只能比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到恰好,没有东西能比喻真
如本性,没法子比的。这两个比喻说出空的意思,但是空
不是无,空是有。﹁如花之香﹂:香是六尘之一,香怎么能比?实在是
不能比,但是无可奈何,拿这个来做比喻。香是一种气味,可以远闻。
花有香气,我们很远的地方就闻到花香,但是花并没有来,香的气味
你闻到了,你看不到,你也捉不到它,确实有花香。这比喻空的意思。
﹁如镜之光﹂:镜有光明,有光明它才能照。镜子是一个物体,有形相,
它能照;﹁光﹂是没有迹象,再远的距离它也能照,都照在里面。这是
实在不得已,用这两个比喻。我们在讲席中,常常用电波来做比喻,更容易体会
。电波遍满空间,我们眼不能见,耳不能听,手也摸不到它,心里头也无法想象
,它确实存在,无处而不在。可见得﹁空﹂是有,空不是无。
  但是我们无论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质的空不能变成有。性空,它能变成物质
,这个太妙了!其实我们现代的科学家也相当聪明,发现质可以变成能量,能可
以变成质,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那是﹁体﹂
里头第二个意思,就是﹁质﹂,质体,质与能可以互相转变。我们以《心
经》的话来说,质就是色相,能量是空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很容易能体会得到。可是质与能是一桩事情,这个质能从哪里来的?质能的本体
是什么?再往上追究一层,质能的本体就是性能,就是本性,科学家到现在还没
发现这个问题。性能是活的;质能不是活的,所以它是物质。唯识里面讲,质能
属于相分,性能属于见分,见相同源,前面也说过,见分与相分是相当不容易辨
别的。性体是形而上,质体是形而下。
  ﹁析之本无﹂,质体也是空的,你要是把它分析分析,它就不存在
了。性是当体即空,﹁万法皆空﹂,这是从性体上说的。又说﹁缘生无
性﹂,缘生无性的性,不是此地性体之性,而是质体,缘生无性就是说
缘生性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是《中观论》上所讲。因
缘生法,这一法是许许多多条件集合,离开这些条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
它是许许多多条件凑合而现的假相,是暂有的现象,不是永存的相,只是暂时有
的相。
  我们在质体上下手。佛经里面常说质体﹁双持性相,轨生物解﹂,
双就是讲性与相,持是保持,它能够将性相集合在一起,就是见分跟相分集合在
一起。特别是在有情分上,像我们这个人身,身是质体,这个肉身是物质,许许
多多细胞组织成的;今天研究电子,里面有软
体、有硬件,我们这个人身就是软件、硬件组合的,就是这么回事情!
这里面有相、有性,我们的精神就是性体,六根的根性就是性体,我们这个色身
就是质体,可见得的确双持性相。这个组织是有条不紊,虽然复杂,它有条理。
因为它有条理、有规则,所以就能够理解。不但我们人可以理解,诸天也能理解
,甚至于饿鬼、畜生也能理解,九
法界有情的众生都能够理解它。佛经里面的本体有两种:一种是性体,
一种是质体,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质体是分析空,一分析它本来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没有,现在它有了,虽有还是没有
,有跟无是一不是二。譬如我们看一栋房子,这个房子是砖造的,迷人一看,喔
!这是栋房子。他的看法有没有错?也不能算
错。建筑师到那里去看,他没有看到房子,他只看到这个地方多少砖、
多少瓦、多少钢筋、多少水泥。他有没有看错?也没看错。他的看法比我们一般
人就看得深入,我们一般人只能看到外表,他将屋子里头都看透了,他看到砖头
、瓦块、钢筋、水泥是真的,房子是假的。懂不懂这个意思?这是排列组合的。
拆开来还是那么多砖头,还是那么多瓦块,可见得房子这个相是假的,假有。再
看砖头、瓦块也不是真的,是许多分子、原子、电子组合的。看到最后,一切万
法无非是一
些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而已,除这些东西,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不是说把房子拆掉之
后,你才晓得,喔!没有了,建筑起来的时候一看就没有,当体即空,
这个观察才能观察到它的真实相。
  观察到真实相的好处太多,不会在妄相里面起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不会
在妄相里面去造业、去打妄想,你的心就清净。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相,一切法俱
不可得,你的心清净。清净心就生智慧,智慧
心见一切境界相就叫做﹁观照﹂。我们现在见色闻声不是观照,因为我
们里头有分别、有执着;离开了分别、执着,见闻觉知皆是观照。所以观照的心
,是用真心;失去观照的心,是用意识心,就是分别执着
心。﹁观﹂是观察,根尘相接触称为观;﹁照﹂是明了,一接触就明了,
没有通过思惟,不用心意识。
  底下是比喻:﹁丝非布质,布非衣质。﹂说明分析空。﹁丝非布质﹂:
质就是我们讲的质料、体质。丝可以织布。这块布什么质料?丝织品,
可以这么说法。如果说布的质料就是丝织品,能不能讲得通?讲不通,
还有棉、麻、尼龙,很多种质料都可以做布。这个意思就是古人所讲
的﹁白马非马﹂,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说白马是马,黑马就不是马了。
﹁布非衣质﹂:我们这个衣服什么质料?布的,布衣。如果说衣的质料
就是布,这也讲不通,还有皮衣、毛衣,所以衣的质料不只布一种。丝除了做布
之外,还可以做其它东西;布除了做衣服之外,也有许许多多的用途,它不是仅
有一个用途。
  仔细分析,一切法本来就不是一个定法。所以这种有,佛家称之
为﹁妙有﹂,妙有是无有而有、有而无有,就是这个意思它才妙。真空
跟妙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
就是一。一,就开悟,就入进去;二就是障碍,就不会开悟。这对我们修行人是
一个很大的启示,你要想入门,一门才能开悟,你要学二
门,这一生就别指望开悟。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只容许一门才能悟入。
为什么要开那么多门?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喜欢从哪个门入,门门都能入得进
来。最怕的是搞两门、三门,你自己怀疑这一门不行,那一门大概还可以,那就
糟糕。一悟一切悟,这是绝对正确的。譬如我们讲堂,四周围开十个门,无论从
哪一个门进来,进来之后等于都进
来了,一切都悟入,随便从哪一个门进来都一样。如果同时走两个门,
你能进得来吗?
  古来的大德最初学得很多,到后来都放弃,只留一门,他悟入了。
为什么最初学很多?最初不了解,在摸路、在探索,到最后一门深入,
这才能成就。我自己过去也是如此,虽然有个好老师指导,自己还是摸索二十年
,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才把一切经论舍掉,晓得搞
这些东西决定害了自己,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选一门。我选念佛法门,
为什么选这个法门?当年李老师劝我修念佛法门,我也念过《印光大
师文钞》,我对他很赞叹,也信,但是不是真信。不是真信就不肯真修,
还要搞别的大经大论,到以后发现这是真的,一切法门里面念佛法门
确实高明。怎么发现的?在《华严经》上发现的。如果不读《华严》,
不讲《华严》,我对于净土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华严会上,普贤菩萨
与文殊菩萨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善财童子修的也是
念佛法门;《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在华严会
上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对于净土才产生真正的信心,这才把所有经论舍掉,专
门讲净土法门。
  一门深入,其它的经论可不可以看?可以看,可以听,要把力量会归在一门
上。这一门是主修,与这一门有关系的可以参考,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
听,到处去请教,但是都是充实这一门,真正是一门深入;帮助深入,这个可以
。如果一听心就动摇,那不能听,没有资格听。譬如学净土,佛念得已经不错,
听禅师讲禅,不错!也
去参禅,那就坏了,那就没有资格去听。听了,把禅的道理帮助念佛,
这就对;藉它的道理帮助念佛,帮助达到理一心不乱,提高自己境界,
决定不参禅,这才对。无论什么法门,全都帮助念佛法门,这样才能入得深,才
能够悟得透彻。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一辈子都不能成就。
  从体上用功夫属于性宗,无论是性体或者是质体,都是属于空宗,
一个是当体即空,一个是分析空。相上下手的则是有宗,别相就是在相上用功夫

  ﹁相﹂是讲﹁现象﹂。相是﹁暂起幻有﹂,是暂时现起,是假有不
是真有,你要是把这东西当作真有,就看错了!晓得是假有,假有可以享受,不
可以执着,享受就得乐,执着就有苦。受用是对的,决定不执着,才能做到受用
自在。为什么不执着?因为它是假的。假的怎
么可以受用?那我要问你,你们常常看戏,戏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
假的,为什么你要看?看得很开心。这不是受用吗?戏里头这些人物事情,你并
没有把它当真,所以你不烦恼,看了很快乐。人生就是在演戏,都是假戏!你要
是不当真,怎么会不快乐?你要是当真,那一天到晚就生气了,你就不快乐。这
个地球一切森罗万象都是假的,就好像戏台上表演一样,一下就过去了,你要是
把它当真,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迷惑颠
倒。明白﹁相﹂是﹁暂起幻有﹂,人生就有乐趣。知道这一切是假相,
千万不能当真,在这里面成就自己的定慧;如果你当真,成就你自己的惑业苦报
。可见得观念差一点点,结果就不相同。观念一错就迷,就把暂起幻有的假相当
作真的,他就迷惑、造业、受报。所以佛菩萨在九法界、在六道里面,游戏神通
,自在!真正快乐!他这个自在快乐从哪里得来?就是晓得一切都是假的,他一
样也不执着,一切受用现成,一切受用自在。
  底下是比喻。﹁氢氧化水﹂:水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氢氧化合物。
﹁土石积山﹂:山也是假的,不过是土石堆砌起来的而已,把土石拿掉
就没有山,可见得山不是真的。这是比喻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暂时而
有的。
  《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两句话不好懂,
这两句话说的是真相。这两句话就是说世间一切法不生不灭,入了这
个境界,就是证得无生法忍。譬如这间房子把它盖好,这个房屋生了;
拆掉,这个房屋灭了,它是有生有灭。为什么有生有灭?因为你着了相,着了这
个假相,觉得这个假相有生有灭。而觉悟的人,他没有着这个假相,他只看到砖
头瓦块,堆起来是砖头瓦块,拆掉之后还是砖
头瓦块;不生不灭,他看到的是不生不灭。《法华经》里面讲,﹁是法
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是实相、真实相;其它一切组合是幻相、假
相。既然是假的,哪有生灭可言?本来不生,什么时候有灭?这个意思更深一层
了。虽然现的是假相,假相有作用,起相它就有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的作
用认识清楚。
  ﹁用﹂是﹁力量﹂,﹁能变现状﹂;力就是能变化。﹁水与气冰,功
各不同﹂,水在零度之下结成冰,温度加高变成水蒸气,它是一个东西
三种形态,三种相不一样,气体、液体、固体;相不一样,作用就不
相同。蒸气可以推动火车、推动轮船,可以把它当作动力来利用;水,
渴了可以解渴,水蒸气不能解渴;冰块它可以有障碍,水蒸气没有障
碍。﹁相﹂不相同,作用也就有变化,各有各的作用。总起来讲,就能
够看出来,佛法里面讲﹁万法无常﹂,一切法确实是无常的,无常里面
你要想求得一个天长地久,那是痴人说梦,没有那回事情。
  这是教我们,对于任何一法都要从体相用三方面观察。三方面观察到了,才
真正觉悟—万法皆空、万法无常、缘生无性,佛法里面常常讲的这三句,你就真
正明白,真正开悟了。悟入就是智慧,智慧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就能帮助你离
苦得乐。
丙、生起三由
  体相用里面,特别从相上下手,研究差别的现象怎么来的?﹁生
起三由﹂: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因、缘、果﹂。
这一段就是体相用三分里面﹁相﹂的批注,就是对于相的深入观察;它有因、有
缘、有结果,结果就是这个相(幻相)形成。
  佛法里面平常讲因果,把当中﹁缘﹂省略了。因如果没有缘,不会结果,一
定要有缘才会结果。佛法的修证,或者再讲浅一点,改造命运,可能吗?可能。
有什么理论依据?就是依据缘。因已经造了,没有法子,不能改,可是因要是没
有缘不能结果,如果你能把缘控制住,就能控制结果。我过去造恶因,晓得恶因
一定会感恶果,但是没有缘,它不会结果。我把缘控制,不让它有缘,虽有恶因
,它不会结
果。我造善因,想得善果,我把善因再加上善缘,善的果报一定现前。
佛法讲改造命运,理论依据就在缘上。所以佛法不讲因生法,讲缘生法,特别强
调缘。
  ﹁因﹂,是﹁动机﹂、是﹁造作﹂,这两种都是亲因缘。在佛学术语
里面讲,这个因是种子(唯识论上称动机为种子)、是现行。种子就是习气,我
们每一个人阿赖耶识里面,都含藏有十法界的习气,佛、菩萨、声闻、缘觉、天
、人、修罗、饿鬼、地狱、畜生都有。十法界的种子统统具足,种子具足就是因
具足,十法界无论哪一界的果报都有可能,你要到哪一道就看缘。人能不能成佛
?当然能成佛。为什么
能成佛?因为你有佛的种子,你有成佛的因。你现在为什么不能成佛?
你没有成佛的缘,你缺少助缘,所以你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
  ﹁造作﹂就是现行,就是我们现前一切造作,这个造作又在阿赖耶识里落下
种子,所以现行也是亲因缘。因,有过去跟现在;动机是讲过去的因,造作是现
在的因。现行,一现九隐。我们不是十法界的种子都有吗?现在我们得的是人身
,在十法界里面我们是人法界这一个种子现行,其它九法界的种子在,并没有消
失,但是它不起作用。一个法界现,九个法界隐;九个法界不现,只现这一个法
界。这种情形就叫做业报身,业报。如果能把业报转变成智慧,那就得大自在。
怎么自在法?就可以同时在十法界都现身,像那些佛与大菩萨无时无处不现身,
我们讲分身,得自在了。可惜我们现在没能做到,真正能
做到,那就像我们念《华严经》、念《梵网经》:﹁千百亿化身﹂,这多
自在!就不会感觉到很苦,分身无术。﹁因﹂是亲因缘,是最主要的一
个因素。
  ﹁缘﹂,就是讲机会。缘里面包括有三种。第一种是﹁所缘缘﹂:
就是所缘之缘,所缘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今天念佛,希望成佛,希望成无上
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我们所缘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
觉?你现在所缘的不只这一样,好多好多,还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是你所缘
的。比较起来,恐怕名闻利养所缘的心还特别强,求无上菩提的心只用个一分、
两分而已,不甚强烈,心里是希望,现在不得到还不要紧,还不想急着得到,所
以菩提这个
所缘缘的缘力量薄弱。但是你对于烦恼的所缘缘很浓厚,缘贪瞋痴慢,
这个力量太强了。无上菩提跟贪瞋痴慢,你阿赖耶识的种子都具足,但是你现在
想要无上菩提的心念不强,在时间上来讲很短暂。现在在讲堂里面心里想,我要
求无上菩提,下了课马上就求贪瞋痴慢去了,这不行。一天二十四小时,想到无
上菩提只有几分钟,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贪瞋痴慢几十个钟点,那怎么行?当然贪瞋痴慢作主,
因为它的时间太长,力量太强大了。
  所缘缘非常的重要,就是你有了期望。有期望,还得要一个重要
的因素,就是﹁无间缘﹂;无间缘是你这个期望不能间断。我们对于无
上菩提常常间断,所以不能成就;不是不想成佛,成佛这个念头常常会被打断。
就拿念佛来说,不是不想念佛,佛号常常间断,不能够二六时中相续不断,没有
这个条件,纵然想念佛也是空的。可是你的贪瞋痴慢是从来不间断,所以你想想
,后来有什么果报?这是成败关键的所在。
  亲因缘(因)、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本身具备的,外面的条
件就是﹁增上缘﹂。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是属于增上缘。亲因缘是每个
人具足的。所缘缘跟无间缘如果自己不具足,佛菩萨帮不上忙;你自己真正具足
这两个条件,佛菩萨就帮上忙。我们现在,佛法里头这两种缘有,但是不足;烦
恼习气,这两种缘很具足。外面境界,你六根一接触就起贪心,就起瞋恚心,因
为因缘具足。外面境界帮助你贪、帮助你愚痴、帮助你瞋恚、帮助你造业,这是
增上缘,都帮上忙。佛菩萨帮不上忙,因为你所缘缘跟无间缘力量不足,太薄弱

  因加上缘,后面就有﹁果报﹂,果报是﹁结成、起相﹂。经论上告
诉我们,一切法可以归纳为色、心两大类。心法(包括一切心理现象),
一定要具足四种缘才会起相,那就是亲因缘(因)、所缘缘、无间缘、
增上缘。如果是色法,就是讲物质,植物与矿物,不需要所缘缘跟无间缘,它只
要两种:一个是亲因缘,一个是增上缘,它就结果。
  下面是以植物来作比喻。植物只有两种缘,不具足四缘。﹁如种下
地﹂:种是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瓜来说,瓜子是它的亲因缘,
这是长成瓜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瓜子能不能结成瓜?它必须得到缘,如果得不到
缘,不会结成瓜。我们把瓜子装在玻璃瓶里,装上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那就
是缘不具足,虽有种子而没有缘。它的增上缘
﹁如日水肥﹂,要土壤、肥料、水分、阳光,这些条件具足,它一定能
长得很好,才能成熟,才能结果。﹁常暂不同﹂:种子成长时间长短不
一样。瓜,三、四个月就长成,就结果,桃李树要三年才能结果,这
就是时间有长短不一样。增上缘有﹁强弱之判﹂,土壤有种种不相同,
质地不一样,阳光充不充足,水分够不够,对于它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所以结果﹁迟早有时﹂。同一棵树,每一个枝条它所得的增上缘都不一
样,有的偏在阳光那边,它的花开得好,果实先熟;背着阳光这边,它结的果就
比较小,它熟得比较晚。这全是缘的充足与否,所以果报不相同。
  如果是在有情众生(动物),除增上缘之外,所缘缘跟无间缘是决定的因素
。这就是在别相上给我们透出一点修学的消息,让我们在这下功夫。人生如是,
不出因果定律,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必定得恶报;因是自己造的,果报当然要
自己受。我们一切的际遇,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自己又造重罪
了,后来的苦报,那是不堪想象。转业的方法,就是控制缘;缘要是控制住,境
界就转变,果报就转了。
  末后两句:﹁有因同果异,有果同因异。﹂这也是普遍所见到的现
象,特别是在有情分上,无情不会,无情是种瓜一定得瓜,瓜不会长成豆,稻的
种子也不会结成瓜,可是在有情分上就不一样。譬如你们同学在一个班上念书,
同一个学系,现在你们因相同;毕业之后到社
会上,各人有各人的事业,发展到最后不一定能相同,这是因同果异。
为什么会果异?缘不相同。每一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将来在社会上,
种种因缘不相同。也有果同的,譬如政府里面的部长,都是部长阶级,
可说是果相同,但他因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部长并不是都念政治,并不
是都念同一个学校,这里头也是缘,可见得缘占决定的因素。所以佛法说缘生论
,要我们特别重视缘,缘能够改变因果。
  对于一切现象一定要懂得这样来观察,就不会迷惑。
丁、法有两端
  ﹁法有两端﹂:一切法不外乎﹁事﹂、﹁理﹂,事理是一不是二。﹁事﹂
是﹁迹象﹂、是﹁行动﹂,迹象就是现象,行动就是力用,就是三分里
面的相与用。相与用都是属于事,理是讲体,还是三分里面的理体、事相、事用
。事属于科学,理属于哲学,理事不二,圆融无碍。经典
里面﹁有时说理﹂,有些经论偏重在理论上,像《金刚经》、《百法明门
论》、《般若心经》,都是偏重在理上。读这些经典,明白这个道理,要
把这个理会归在事相上就有用处,从理要悟到事,这就圆融。﹁事成于
理﹂,一切事都有理论的依据。
  ﹁无理事不能通,不可滞事昧理﹂,这是很重要的求学态度。有一
些念佛的人心里想,念佛只要老实念佛就可以,何必还要研究这些教理?那就错
了,就滞事昧理。他不晓得,如果不懂得念佛的理论,这一句佛号念不好,念久
了没有感应,他觉得不灵,就懈怠、退转,一
定要懂得它的道理。所以佛说那一些偏重在理论上的经,有它的用意。
  ﹁理﹂是讲﹁义趣﹂,义就是道理,趣是讲它的趣向、归趣;这是
﹁解说﹂,讲堂里面的教学。﹁有时说事﹂,像《弥陀经》说的是事,《地
藏菩萨本愿经》也说的是事。在知识分子来说,凡是说理的经容易接
受,认为满有道理;说事的经不容易接受,认为都是迷信。﹁理依于事﹂,
理事是分不开的。
  一切经可以分为理事这两大类,讲理的经好讲,疑问少,讲得有兴趣;讲事
的经难讲,讲事的经一定要说出一番道理,这个事人家才会相信,这个不容易。
说理的经,一定要把理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能够显现出来,这个理才不致于
落空;理与事要相应。有理有事的
经也不少,像《华严经》,说理也说事,理事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
碍;这样的经是非常完整的经典,既不偏于理,也不偏于事。莲池大
师批注《弥陀经》,就是﹁有时说理﹂,这部经是说事,他就说理,他
要不说理,事没人相信,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说得很透彻,事人家就相信。
  ﹁无事理何所立,不可执理废事。﹂执理废事是病,这个病比滞
事昧理这个病还要严重。因为执理废事容易落在狂慧,堕落在恶取空,
并不了解佛法的真实义,它的方向走偏差,错误了,反而不如滞事昧理。滞事昧
理,他执着一端,执着念佛,纵然不能往生,来生还得福报;如果执理昧事,来
生必定堕落,连福报都得不到。但是佛法的修学一定要圆融,要懂得理事无碍,
事事也是无碍,原本就是无碍,如果觉得有障碍,那是本身出了毛病,一定要把
毛病找出来,把毛病改掉,你才有门路可入,才能真正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那就得大自在。这个无碍的法界,在净土里面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如果
你还没有往生,现在在这个世间得大自在,游戏神通,与诸佛大菩萨住世无二无
别,这一种受用(享受)真正不可思议!
  这个表介绍完,我们做一个总结。表里面提出八个项目:体、相、
用、因、缘、果、事、理,这就说明无论观察哪一法,你要观察到八
个方面,八面玲珑才能得到真相,缺少一面都是迷惑,不能得其真相。
可见得学佛并不盲目,学佛人对于一切法的观察确实相当的细密。八面观察也不
过是看一个外表而已,略知,还谈不上深度。如果是深一
层观察,这八面,每一面里头都有八面。单单说体,体里面有体之体、
体之相、体之用、体之因、体之缘、体之果、体之事、体之理,每一条里头都有
八条,六十四面。六十四面观察,才算是有一点深度,还不太深。再深一层观察
,这六十四面,每一面里头又有八面,五百一十二面,算不算最深?不算,其深
无底。佛观察这个世间真是不可思议,我们怎能比得上?我们连一个表层都没有
顾及到,只看到一面、两面,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所以佛说我们邪知邪见。连
表层的八面都没看清楚,怎么能说自己有智慧?从这里你就能体会到,佛菩萨智
慧之大,不可思议,我们不能不佩服!学佛特别贵重全体圆融,面面
观察到就是全体圆融,这是真正开智慧。如果是圆解初开,智慧现前,
这个时候的境界,如同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不起于见,不着
于相﹂,实际上就是《金刚经》上所讲﹁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起
于见﹂就是如如不动。不生知解,不着一切相,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这个时候的境界就是实相现前,也就是一真法界现前,也就是实报庄严土现前,
或者说清净法身现前。佛跟我们讲的,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世尊说法的本意,就是在破我们现前的执着—人我执、法我执。人我执演变
成烦恼障,法我执演变成所知障,这两种障碍使我们的清净心不能现前,使我们
的法身、般若都不能现前,这是病根的根源。没有这两种执着,真性就现前。所
以情执如果不断,再要执着言说、名字相,又生了疑惑,又起了错误的解释,就
是又起了邪见,那是病上加病。这是我们学佛一定要注意到的,不要学成病上加
病,一定学了之后,那个病要减轻。要晓得听佛法是破执着,是把我们妄想分别
从心地里清除,可不能增加!

佛学十四讲第三讲
消除几种误会
      我假理想  未见而言
甲、误会        见蛇为龙  自非其真
      听信妄谈  未究其理

乙、几种排斥 ﹁迷信﹂、﹁消极﹂、﹁神权主义﹂、
       ﹁忽略现实﹂、﹁不合科学﹂

        无谓有(渴鹿阳焰)        现量
丙、迷信属他  有谓无(近视斥星) 正信属佛   比量
        偏陋执(轿付前价)        圣言量
            进德修业       身杀盗淫
        善消极       恶积极
            济困扶危       口四种恶
        属于他       属于他
            为众牺牲       意贪瞋痴
丁、消极两属 
                       离欲出家
            纵欲享受
                       庄严地狱
        恶消极
            营私害公
        属于佛            不舍一人
            争名夺利
                       带果行因

        天帝(造物主)        万法心造
戊、他尚神权  神鬼(司赏罚)  佛尚自权  自转因果
        伪教(成神仙)        唯我独尊
          所求(刀头舐蜜)      四正勤法
                   始终真
己、忽略现实属他  所得(昧机畏果)      知果畏因
                   乐属佛
          设喻(火烘牡丹)      六根清净



          人生何为(迷惑)      人生酬业
                    统系
庚、不合科学属他  宇宙何关(颠倒)      真妄觉迷
                    属佛
          佛学为何(未见)      万法归一

第三讲  消除几种误会
  凡是误会都是学佛的障碍,这里面略举的几种,范围非常广大,而且很普遍
。误会不消除,不但信心不能建立,对于修学必定也是茫然而无所适从,所以必
须将它消除。李老师当年编这个教材的时候,这几种误会是最普遍的,二十年后
的今天,这些误会依然存在。
甲、误会
  首先要解释,什么是误会?第一种是﹁我假理想﹂,就是个人的假
想、想象,以为是某一种情况,这是不可靠的。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
没有证到阿罗汉之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理想,为什么?都是妄想。
理想应该是有道理的、如理的;上面有一个﹁假﹂字,假理想,不是真理想。真
的理想,那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正知正见;就怕把妄想当作理想,
这是误会。第二种是﹁听信妄谈﹂,这是误会的来源,道听途说,现在
也非常普遍。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凭自己的想象是想不出来的。
  下面用比喻来说明。﹁未见而言﹂,这个不可靠,这就是我假理想。
﹁见蛇为龙﹂,这是误会,发生错觉。﹁未究其理﹂,对这个理没有深入
究竟,只是粗粗的浅尝,就以为是如是。这三类﹁自非其真﹂。佛法许
可你研究,希望你研究,佛法不怕怀疑、不怕问,要破疑开悟。可是问,要问明
白人,如果问的那个人也是未见而言,或者未究其理,那就糟糕,你要是听信他
的话,误会就更深。现在佛教出的书、杂志,可以说太多太多,当然有些可以看
,有些看了会增长你的误会,这都
是要注意的。正是《楞严经》上所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一般人无法辨别,以致产生许多误会。
丙、迷信属他
  佛法不迷信,佛法是正信。﹁迷信属他﹂,他迷佛不迷,这是说佛
以外都是迷信。什么是迷信?第一、﹁无谓有﹂:本来没有的事情,他
以为有,这是迷信。如﹁渴鹿阳焰﹂,阳焰是地上的一种气,远看好像
是水一样,大陆中原地带常见的现象;鹿是畜生,牠没有知识,口渴了想喝水,
看到阳焰以为是水,阳焰就在牠面前不多远,可是走到前面,还在前面,永远也
找不到水。根本没有水,牠误会以为有水。这
是迷信,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第二、﹁有谓无﹂:确实是有,但是他
认为没有。﹁近视斥星﹂,这是比喻。近视的人没见过天上的星星,天
上有星星,他因为近视看不到。看到太阳,他承认有;月亮在满月的时候,那个
光也不小,大概是有;星星没有,他没见到。确实有的,
他不相信,他说没有,这也是一种迷信。第三、﹁偏陋执﹂:偏是偏见,
陋执是执着;偏见的固执。往往见事情只见一边,见事、见理都不圆
满,他坚固执着一端,这也是迷信。举个比喻,﹁轿付前价﹂。从前有
钱的人出门坐轿子,轿子是两个人抬的,抬到目的地,他付钱给前面
的人,后头的人来问他要钱,他不给,他说:﹁我只看到他抬我,没有
看到你。﹂这就是固执,他没有看到后面抬轿的人,他就不给他钱。这是举比喻
来说,这些都是迷信。
  从前编这个表的时候,是破除迷信,消除对于佛法这种误会,是
劝我们学佛。现在我在此地讲,意思跟以前不一样。现在你们入门了,
进到佛门来,还有迷信;这个迷信若不破除,对于你修学是一大障碍,
这个迷信的破除,比已往那个迷信破除更难。真如本性真有,一切万法当体皆空
,你不能认识清楚,迷信!你把这一切事相都认为是有,在这里面起心动念、得
失取舍,都是迷信。还有一种执着,修学先入为主造成了成见,这就是偏陋执。
法门无量无边,我们以什么样的慧眼去选择,使我们这一生短短几十年真正有成
就?那是要正信,迷信是做不到的。迷信的人纵然学佛,一生往往空过。李老师
说:台中莲社莲友二十万人,真正能往生恐怕三、四个而已,不容易!原因在哪
里?迷信,不是正信。
  ﹁正信属佛﹂。佛经是世尊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不是
从心意识里流出来的,所以完全是现量的境界。底下讲:﹁现量﹂、﹁比
量﹂、﹁圣言量﹂,这是讲佛说法的善巧。其实佛的境界,完全是现量,
没有比量;菩萨以下的说法就要用三量。而菩萨当中,见了性的菩萨,
大多数也是现量;没有见性的菩萨,尤其是像我们现在在凡夫位,我
们看佛法、讨论佛法,是要根据这三个条件。﹁现量﹂是眼前的事实道
理,大家都承认的,为一般人公认的。﹁比量﹂是正确的推理,也能够
为大家所公认的;例如见烟知火,推理得之。﹁圣言量﹂:这个理太高
深了,不是现前境界,也没有办法用比量来推测,那只有引用佛菩萨的教诫;佛
菩萨是圣人,不会妄语、不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相信佛菩萨的圣言。
  可是这三量,一定要有理智加以辨别。无论在中国、在外国,我常常听说,
某个人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某个人是释迦牟尼佛化身来的,又是这个菩萨、那
个菩萨,好多好多!你一听,赶快去亲近他。给诸位说,这决定是胡造谣言,骗
那些愚痴、没有知识、迷信的人。你要是跟他去,就是愚痴、无知、迷信的人。
佛菩萨会不会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会。经典上说得很清楚,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
,绝对不会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马上就走。中国古代有很多例子,身分
一露,马上就走,那是真的;他要是不走,决定是假的不是真的。
  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满清亡国就是亡在扶鸾,因为慈禧太后与王公大臣都
相信这一套,国家大策谁也不敢拿主意,怎么办?扶鸾,
完全听命于鬼神,所以满清亡国。《左传》云:﹁国将亡,听于神;国
将兴,听于民。﹂听命于鬼神、妖魔鬼怪,国家将亡;如果能听老百姓的意见,
这个国家一定兴旺。
  学佛的人怎么可以听信鬼神?佛是教我们信自己的自性。佛教导我们修自己
的清净心,三皈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修这个才能成就。佛来了
,我给他磕头作揖,求他赐予我什么,都是假
的。他给你摩个顶,你就开智慧?我不相信!假如他摩个顶就开智慧,
佛大慈大悲,一天到晚伸出千手摩一下大家的头顶,不都开智慧了,你还要修个
什么?不要修了!迷信,千万不要被人骗了。佛法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
智的,不是迷惑颠倒的。经典里面佛摩顶表示一种安慰、亲切的意思,大人对小
孩摩顶表示爱护,千万不要搞错。
  佛门里确实存在严重的迷信,尤其是密宗这些神咒。神咒在从前
是非常灵验,呼风唤雨,役使鬼神,《高僧传》里记载这些神僧确实有
这个能力。我学佛这么多年,我不念咒,我怀疑念咒不灵。咒是佛菩萨或鬼神的
言语,必须要口传;把它翻成中国字,照这个字去念,他听不懂,我不相信他能
听懂。你不懂,他也不懂,白念了。西藏喇嘛
来传授,靠得住吗?我不相信,因为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千年来一个传一个,音早就变了,而且每一个人还带着地方的方言,
所以传到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不相信这个咒子会灵验。这些东西很迷人的,因为
人都好奇,都喜欢自己有点神通,别人所没有的,去学。李老师过去在大陆上,
也像你们一样很好奇,他学东西认真,修学的态度确实是令人敬佩。他告诉我,
他学了二百多个咒,而且都是跟西藏、西康这些活佛大喇嘛学的,学了八年,因
为不灵,放弃了。有一次他在讲堂跟我们讲,他在密法里学过隐身咒,这咒一念
别人就看不见。他把这个咒子一念,看见没有?我们都看见他了。不行!这太难
了。以后他遇到印光法师,跟印光法师学念佛法门;他今天得成就,
是从念佛法门成就的。他学过八年的密不灵,参过八年的禅没有得定,
所以他说:走了好多冤枉路!
  佛陀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依义不依语﹂,
不执着言说、文字,要体会经典里所讲的道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与真如本性相应的是了义;讲世间祸福吉凶的是不了义,那是小道,
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只能得一点人天福报。﹁依智不依识﹂,智是
智慧、理智,识是感情,要理智不要依感情,这非常重要。
丁、消极两属
  有人说学佛是消极,李老师告诉我们:消极彼此都有,他说我们消极,他自
己又何尝积极?
  ﹁善消极属于他﹂,那些人说学佛的人消极,他自己对于善事不肯
做,不肯做就是消极。﹁进德修业,济困扶危,为众牺牲﹂,这都是好
事,他不肯做,可见得他消极。﹁恶消极属于佛﹂,学佛的人也消极,
哪些地方消极?﹁纵欲享受,营私害公,争名夺利﹂,学佛人都不要,
这消极。他看到我们这一些方面是消极,好像在社会上没有进取心,
不跟人争名夺利。﹁恶积极属于他﹂:﹁身杀盗淫﹂,﹁口四种恶﹂就是妄
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这是十恶业。世间人积极在造,
这是恶的积极。
  ﹁善积极属于佛﹂—﹁离欲出家,庄严地狱,不舍一人,带果行
因﹂,这是积极到极处。﹁离欲出家﹂,我们看到这一条,学佛要不要出
家?学佛一定要出家,不出家决定不行;家是累赘,是烦恼的根源。可是这个家
,不是家庭之家,那个家出了没用处;你出了自己的家,
到寺庙变成大家,小家换成大家,更糟糕了!出什么家?出五欲之家—
财、色、名、食、睡,离开五欲就是出家;出三界之家,出生死之家。
  出家有四种。一、﹁身在家心出家﹂:大乘菩萨居士是心出身不出。
你现在有家庭,身在家庭,心超越了,这是真出家。二、﹁身出心不出﹂:
如果身出家,住在寺庙里,心还是贪图世间名闻利养,那就糟糕了。
三、﹁身心俱出﹂:就是我们现在讲出家人,这是非常难得。可是这是
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决不是说剃了头、受了戒,就是出家;家是出了
没错,出了家以后多半都入了魔王的圈套。出了家之后很容易堕地狱,
为什么?出家之后,把佛教的形象败坏,这个罪多大,不得了!出家众是代表佛
陀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代佛住持佛法,教化众生,如
果没有把这个责任肩负起,没有把这个事情做好,护法神不会饶恕你。
出家好不好?当然好。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把这个责任真正肩负起来,尽心尽
力去做,福报非常之大,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如果没做好,就非常的麻烦,罪
过无量无边。因此,出家这个事情不能劝,真正明理之后,他自己发心。四、﹁
身心俱不出家﹂。
  从前出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以前是经过帝王的考试。出家除了
要考进士课程之外,还要考三藏经典,所以出家人为社会大众所尊敬。
考试及格,皇帝发给文凭准许你出家,这文凭就是﹁度牒﹂。皇帝发度
牒给你,就是承认你有资格做他的老师、有资格做全国老百姓的老师,
所以度牒决不是轻易发的。从前出家人有这么高的素质,才能够将如来正法流传
到今天。所以一定要晓得出家的意义,真正发心出家弘法利生,是无量无边的功
德。
  ﹁庄严地狱﹂:地狱是没人愿意去的,菩萨愿意去。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入地狱救度那些苦难的众生。到地狱里面说法度众生,这
是庄严地狱。﹁不舍一人﹂:一个人发心,度你一个,多人发心,度多
人,一个人都不舍弃。﹁带果行因﹂:这就是倒驾慈航。他圆满菩提成
了佛,退居到菩萨地位上,还是念念不舍众生。因就是菩萨道,从如
来果位上,再退回菩萨地位来教化众生。像我们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
他早就成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等觉菩萨的地位,在华严会上他是
第七回向的地位,在楞严会上他是圆教初住的地位,这都是带果行因。
肯贬低自己的地位来帮助众生,这是积极。
戊、他尚神权
  神权在佛法里决定没有。佛法相信有神,譬如此地讲的天帝、神鬼,佛法相
信祂确实有。可是祂也是凡夫,祂的福报比人大,也有一点小神通,不足以信畏
。所以佛法对鬼神,跟孔子一样,敬而远之。我们对祂尊敬,可不能学祂,学祂
就错误。一般宗教认为﹁天帝﹂是
﹁造物主﹂。前天,有两位美国人提到上帝是造物主,问我看法如何?
我说我同意,上帝这个造物主造天堂就像华盛顿造美国,像孙中山先生造中华民
国,这个意思、这个看法就对了。如果你说这一切万物都是祂一个一个做出来的
,那祂太无聊了,做出这个干什么?做出之后又不听话,又要背叛祂,那祂就太
颠倒了。所以造物主这个概念要搞
清楚。真正造物,佛法讲是﹁心﹂,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好
像我们作梦,梦中境界是我们心造的。宇宙森罗万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
真如本性变现之物。天主教这些年来开放,现在他们讲上帝意思不一样了,他说
上帝就是佛教讲的真如本性。这就是尽量吸收佛教的教义,改变他们的思想,充
实他们的教义;因为科学越发达,它的教义有很多的困难。
  ﹁神鬼司赏罚﹂:像我们讲十殿阎王,他是不是真管?也得有因缘。
譬如刑警队管惩罚,你不犯罪,他不敢加给你刑罚,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犯罪他才能判你罪。由此
可知,善恶还是自己做的,他在当中得其便,他有这个权势;你做善,他赏你;
你造恶,他惩罚你;你善恶都不做,他对你一
点办法都没有。﹁神﹂是鬼道里面的官吏而已,城隍是鬼道里的县市长,
土地公就是鬼道里的乡镇长、邻里长,就是这一类的,管的是鬼,是鬼里面有福
德、有地位的,他退休后跟普通的鬼没有两样。所以对鬼
神决定不能迷信。﹁伪教﹂:像过去白莲教之类,不是正统的宗教,假
借神仙这些名义驾乩扶鸾。这都是崇尚神权,一切听命于神。受这些鬼神摆布,
这是愚痴。
  他尚神权,佛法与这个恰恰相反,﹁佛尚自权﹂。底下是简单说明,
﹁万法心造,自转因果,唯我独尊﹂。释迦牟尼佛出生时所示现的相,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些外教的人看到这一段经文很不舒服,他
说佛教未免太自尊自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其余的人都瞧不起了?
这是莫大的误会。这个﹁我﹂不是指我这个人身,这个我是指自性,指真如本性
。这个我是讲真我不是假我,是指大我不是指小我,小我有什么好尊贵的?这是
一定要搞清楚。唯有真性独尊,因为真性能现万法。在唯识里面排在第一位,唯
我独尊的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以下都是第八识变的,第八识是能变,其余是所
变,能变是尊;可是第
八识比起真如本性,那又要差一截。真性才是真我,才是真正的独尊。
己、忽略现实属他
  ﹁忽略现实属他﹂:佛法是最讲现实,绝对不会忽略现实。底下有
几个比喻。现实,一个是﹁所求﹂,一个是﹁所得﹂。所求的,举了个
比喻,﹁刀头舐蜜﹂;蜂蜜是甜的,但是这个蜜是涂在刀刃上,你要是
舌头去舐,甜味是尝到,可是舌头也去了一半。这是忽略现实。所得
的,是﹁昧机畏果﹂,昧着良心得到以上所求的,可是心不安,怕果报。
底下一个假设的比喻,﹁火烘牡丹﹂。牡丹花开得很美,称为富贵花,
火烘牡丹,确实有这个事情。唐朝武则天时代,有一些人想讨好皇帝,
把牡丹放到温室培养,牡丹开花大概是在三月间,如果正月初一就能看到牡丹花
这是吉事;他们就用人工的方法培养,使它在正月开花。但是这个花只开一次,
如果让它自然生长,年年都开花;人工的方法逼它提前开花,它只开一次,以后
不会再开花。这是忽略现实。
  ﹁始终真乐属佛﹂:﹁四正勤法﹂,是最讲求现实的;正是正当,勤
是精进。已经有的恶,从今天起把它断掉;还没有起的恶念,决定不起;已经行
的善,要让这个善增长;没有行的善,要赶快发心去修;
这是四正勤。﹁知果畏因﹂:对于因缘果报的道理,认识得很清楚、很
透彻,所以他造因非常谨慎。﹁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身心充满种种
功德、法喜,这是真乐,这才是现实。怎么可以说学佛的人忽略现实呢?
庚、不合科学属他
  ﹁不合科学属他﹂,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人生何为﹂:我们到这个
世间来干什么的?答不上来,这是迷惑。﹁宇宙何关﹂:宇宙、社会、
一切人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没有关系,说有关也是说得不
恳切,这就是﹁颠倒﹂,不得事实。﹁佛学为何﹂:佛学是什么?他﹁未
见﹂,不明了佛学是什么。每一个问题有正确的答案,这是科学。﹁统
系属佛﹂:统系就是科学的精神,佛法是有系统的学术。底下也正是解
答这三个问题。
  ﹁人生酬业﹂:这个答案非常正确。你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你过
去世造业,这个时候来酬偿业报。佛经里说,子女跟父母是四种因缘—报恩、报
怨、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因缘不会来。人与人之间也是这四桩事情,看到那
个人不顺眼,那是报怨;看到那个人很喜欢,这是报恩。这里头也有讨债、还债
的,都有这些关系,比较少;父母兄弟一家人,债务就比较多一点,麻烦一点。
所以,人生就是为了这事情来的。这是认识人生。
  ﹁真妄觉迷﹂:这是讲认识宇宙。真的是本性,妄的是现象。你要
是觉悟,就是真的不变随缘,这就是佛,他不变,能一切随缘,自在!
这是觉悟到真的,我们讲无上正等正觉。菩萨虽然觉,妄没断;菩萨
称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他情没断。菩萨随缘不变,菩萨在
随缘当中学不变,随缘当中学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所以佛、菩萨是觉,凡夫跟
罗汉是迷。阿罗汉对于妄相不迷,他真性迷,所以阿罗汉没见性;他的态度是不
变不随缘,阿罗汉住在第九定中,大定当中,他不随缘、不度众生。凡夫真妄皆
迷,随缘随着变。我用不变随缘这四句来解释真妄觉迷,诸位要细细体会。
  佛学为何?﹁万法归一﹂,这是真理所归。这个一不是数字。迷人
看到这个一,还要问一下﹁一归何处﹂?觉悟的人看到这个一,什么都没有,立
即销融,就会归自性;一就是自性,就是﹁不可思、不可
议﹂,不可用心思惟想象。如果你还有一个﹁一﹂的概念,没有见性,
因为那个一就是障碍,这个念头就是无明、就是障碍。
  许许多多的误会必须排除,尤其在现前这个世间,奇奇怪怪的说法太多,我
们要小心要谨慎。学佛最好是亲近一个善知识,不要找太多,亲近多了增长知见
、增加疑惑,不能够坚定信心。古人的好处,他只亲近一个老师,他只走动一个
道场,他什么都一,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就入门。
佛学十四讲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
           苦
        身     实
           乐

           忧     所苦暂停暂去
甲、领受种类  心     虚  
           喜     所乐不止仍苦

        身
           舍
        心
            生
            老     内之(内)不净
            病
        苦苦  死     后之(后)轮回不停
            爱别离
乙、苦果略举      怨憎会   外之(外)天灾人祸
            求不得
            五阴炽盛
        坏苦  万法无常
        行苦  剎那生灭
        欲    苦苦

丙、三界统苦  色    坏苦

        无色   行苦




          解苦妄作复造苦因

丁、受苦益起颠倒            喻如扬汤止沸

          加苦续苦无有已时

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
  第四讲与第五讲是第一讲里的人生观,第六讲与第七讲是第一讲
里的宇宙观。这一讲的题目﹁人生当前之所受﹂,这是我们应该要觉悟
的。我们所受的,﹁观受是苦﹂,一观照,我们所受没有别的,苦而已。
只有苦没有乐,这是真话。但是诸位要记住,这个苦受是暂时的,不
是永恒的,迷了才有苦受,悟了就没有。底下举五大类—苦、乐、忧、
喜、舍,迷的人才有,悟的人没有,悟的人有真乐。苦乐忧喜舍都离开才是真乐
,才是真自在。
甲、领受种类
  ﹁领受种类﹂:领是领纳,受是感受;人生当前之所受,佛法里把
它分类,分成身心两方面来说。身有两大类,有﹁苦﹂、有﹁乐﹂;心
有﹁忧﹂、有﹁喜﹂;如果苦乐忧喜都没有,就叫做﹁舍﹂。舍受很好,
但是它太短暂,不能够长久维持;如果长久维持就叫做定,短暂的叫做舍受。
  底下有个说明,你看线条划的。﹁实﹂:身的苦受、心的忧受,这
是实在的。只是说实在的,并不是真的;这个实不当作真实讲,就是
它是实有其事,它是实有的。﹁虚﹂:你感觉到这个身有乐受、心有欢
喜,或者有舍受,这都不是真的,这是假的,是你的错觉。为什么是
假的?下面是说明。﹁所苦暂停暂去﹂:苦暂时的离开,你就觉得很快
乐。譬如,饥饿之苦是实在的,过几个钟点你吃一餐很乐,吃一餐等于吃药,这
病苦要吃药,吃了很舒服;再过几个钟点又要吃一餐,一天不吃就饿得很苦,两
天、三天不吃就饿得更苦。你就晓得人一身的
毛病!这个虚实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挨打很苦,鞭子打上一鞭很痛,
打上十鞭、二十鞭痛上加痛,这是苦,苦不会变成乐,这个苦就是实
在的。﹁所乐不止仍苦﹂:乐会变成苦,比如说吃东西,吃得很舒服、
很好吃,吃得很快乐,一餐给你吃二十碗、三十碗,你就叫苦连天。你们年轻人
跳舞很快乐,连续跳七天七夜,你就叫苦连天。乐会变成苦,可见得乐是假的,
不是真的;苦不会变成乐,苦是实在的。我们所受的,的的确确是苦。天冷了,
你有衣服穿,觉得很自在;没有衣服穿,看你苦不苦?我们现前享受的,只有苦
没有乐。我们受苦是真的,享乐是假的,这是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下面几段都是佛在经典里所说。
乙、苦果略举
  ﹁苦果略举﹂,这是略说。苦果,经论里一般分为三类,称为三苦。
第一种是﹁苦苦﹂,这两个字,上面是动词,下面是名词。第二种是﹁坏
苦﹂,第三种是﹁行苦﹂。一切六道众生都不能避免三苦。﹁苦苦﹂又叫
做八苦,在人间上自帝王下至乞丐,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八苦。
  第一、﹁生苦﹂:出生的时候苦。这个苦,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
形容入胎、坐胎、出生简直跟地狱一样,胎狱之苦。我们人很健忘,早已把这个
苦忘掉。可是如果细心的话,也能够体会到一些。人在欢喜快乐的时候会笑,痛
苦的时候会哭,你看哪一个小孩一出生满面笑容?没有看到过;小孩子都哭,可
见得痛苦。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生
苦不假,是真的。第二、﹁老苦﹂:你们诸位想想能避免吗?老年人的
痛苦凄惨,处处都看得到。所以年轻人要多帮助老年人,多照顾安慰老人,到你
年老的时候就有年轻人来照顾你、伺候你。为什么?你过去种的因,它后面有果
报。现在要是看到老年人就讨厌,你要晓得过
不久你就老了,一般人也会讨厌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第三、﹁病苦﹂:
一般人都有害病的经验,生病是很不好受的。第四、﹁死苦﹂:佛在经
典里有一个形容,人死的时候好比生龟脱壳。活的乌龟把它的壳剥下
来,想象而知,死苦比病苦不知道要痛苦多少倍。生老病死这四种苦,
是任何一个人不能够避免。只有极少数的修行人,有相当的功夫,能避免老病死
之苦;虽老,老而不衰,很自在!
  第五、﹁爱别离苦﹂:心爱的人、心爱的物常别离,不能够聚在一
起,常常让你牵肠挂肚,很痛苦。第六、﹁怨憎会苦﹂:冤家对头希望
一辈子不要见面,但是却天天碰头,天天让你生气。第七、﹁求不得苦﹂:
你多愿多求不能够称心如意。这三种苦每一个人都有,不分贫富贵贱,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所求,都有他的所愿,有求有愿就是苦的根源。佛法讲三解脱
门,解脱就是自在,三种自在之门—空、无相、无愿,你
就没有苦。万法皆空!一切相都不取不着,没有愿,什么愿望都没有,
自在!有愿就有苦。佛法里教我们发四弘誓愿,这是大愿、称性之愿,
心里可不能作意,可不能攀缘,攀缘就苦;佛法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
  第八、﹁五阴炽盛﹂:前面七种都是果报,五阴炽盛是因。为什么
会有前面这七种呢?五阴炽盛,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身
体是物质;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之身,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肉身所以你有苦受。﹁受﹂是
感受。﹁想﹂是想象、思虑。﹁行﹂是造作、迁流、生灭;念头不住的
生灭,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永远循环,不能够停止下来。﹁识﹂
是指阿赖耶识,佛法称神识,世俗称灵魂。受想行识是心,因为你有心,所以你
才有忧虑,你的身心才受苦。五阴像猛火一样烧得炽盛,增长烦恼,所以才有前
面这七种果报。
  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果是﹁内﹂,内就是身内的、本身的;爱别离、
怨憎会、求不得是身外的。﹁内之内不净﹂,这也是苦。观身不净,这
个身不清净,并不可爱。三天不洗澡,你看毛孔里流出来的是些什么
东西,就晓得里面干净不干净;身不是清净之物。﹁外之外﹂还有﹁天
灾人祸﹂,可见得苦实在是太多,这世间哪有乐?死后﹁后之后轮回不
停﹂,决不是死了就了断,没这回事情,死了就不得了!所以真正觉悟
的人决定不死,要求解脱,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人。死了是迷惑颠倒,再
一次来的时候比这一世更迷惑、更苦。
  欲界有六层天,他化自在天之下,都有这八苦。色界天没有七情
五欲,所以没有八苦,但是他有色身。色界天由禅定之浅深分为四级,
称为四禅天。诸位一定要明了,禅很好,你有本事断七情五欲吗?七情五欲断掉
,才不过是初禅而已,禅不容易!七情五欲不断,参的禅是野狐禅、口头禅而已
,你不会得禅定。色界、无色界天人没有瞋恚心,他伏住见思烦恼里的瞋恚。你
是个参禅人,人家说你几句、骂你几句,你还气好几天,一点功夫都没有,这确
实不容易。色界天的定
功有时间性,到时候这个定就失掉,失掉之后又要堕落,所以他有﹁坏
苦﹂。底下批注说﹁万法无常﹂,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到无色界天,
没有身体,没有色相,这是六道凡夫里最高明的。中国的老子体会到
这个境界,老子说:﹁我有大患,唯我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有身体,
我有身体怎么自在呢?无色界天人没有身体,只有神识,所以没有苦
苦、坏苦,没有这个身受;但是他有﹁行苦﹂,行就是﹁剎那生灭﹂。
丙、三界统苦
  三界统统是苦,没有不苦的。在欲界里,这三种苦:苦苦、坏苦、
行苦,我们都有。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间有苦苦(八苦),死了之后身体四大分
散是坏苦。我们人从生到老不是一年一年的老,不是十年十年的老,是剎那剎那
老,青春不再!世间人唯一精进,一剎那都不肯停止的就是行苦,所以人生有什
么意思?从出生的那天就是一条直路往坟墓上走,一天比一天接近,从来也不肯
休息,这就是人生的道路。色界有两种苦:坏苦、行苦。无色界没有身体,色相
他不要了,是灵界、精神的世界,没有苦苦、坏苦,但是他有行苦;他还有微细
的念头剎那生灭,所以尚有寿命期限;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时间到还是要堕
落。
丁、受苦益起颠倒
  ﹁解苦妄作复造苦因﹂:他想解决痛苦,可是他迷惑颠倒,由于不
觉悟,所以想法作法都错,于是苦上加苦。解苦应当从因上解决,不要去造苦因
,才真正能够离开苦果;如果不断的继续造苦因,又想不
受苦报,没这个道理。﹁加苦续苦无有已时﹂:世间人所做的是增加苦、
继续苦,苦受永远没断。﹁喻如扬汤止沸﹂:这是举个比喻,水很热,
我们希望它温度凉一点,你把水拿来扬一扬,行吗?下面火烧得那么旺盛!聪明
人应该釜底抽薪,把火熄掉,温度自然就降低。不知道熄火,扬汤止沸没用处的

  这一讲概略的说明,我们当前所享受,除了苦之外没有乐。
佛学十四讲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秘(十二因缘)
         过去   无明(缘)  (无始烦恼) 更从过去果来
         因缘   行 (因)  (善恶之业) 上溯过去无始
           识      (本识揽渧)
           名色     (识暖胚团)
         现在
           六入     (扶尘具形)
         苦果
甲、双重因果     触      (根摄境界)
           受      (苦乐舍感)
           爱(缘)   (因受生着)
         现在
           取(缘)   (因执追求)
         因缘
           有(因)   (业牵后有)
         未来   生      (倒识托胎) 更生未来惑业
         苦果   老死     (生后苦死) 下推未来无终
        十二重城(困在长狱之意)

乙、喻语

        十二轮 (轮回不停之意)
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秘(十二因缘)
  这一讲告诉我们生死轮回的因由。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轮回是
不是真的?什么人主宰?这一讲是讨论这个问题。﹁人生﹂:人生就是
指自己,也泛指一切众生,可是主要还是说自家。这是第一表里面﹁人
生观﹂当中的﹁当前所造﹂,我们是当前造因,所以才有苦果。﹁三际﹂
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抉秘﹂:秘是深秘的意思,很深的道理,
也是事实;佛为我们发掘出来,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的真相,这就是佛经里面所讲
的﹁十二因缘﹂。
甲、双重因果
  ﹁双重因果﹂:因果是绵延不断的,有过去的因缘就有现在的苦果,
有现在的因缘就有将来的苦果,所以十二因缘里面有三世,表里面列
得很清楚。﹁过去因缘﹂是过去世;﹁现在苦果﹂与﹁现在因缘﹂是现
在世,就是今世;﹁未来苦果﹂是未来世。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
来,所以佛法研修的范围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修学内容之广泛、范围之博大
,确实世间任何的学术都没有办法跟它相比。
  我们先讲过去因缘。第一是﹁无明﹂,第二是﹁行﹂。无明是﹁缘﹂,
行是﹁因﹂。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果报就是识、名色、六入、触、
受。最难懂的是无明,无明有两种:一种是根本,一种是枝末。此地是讲枝末无
明。
  无明是﹁无始烦恼﹂,就是无始劫以来,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念佛堂。念佛堂着重行门,就是长年的
佛七,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打佛七。过去印光大师在苏州灵岩山就建立这样的
道场,天天打佛七,一天六支香,一支香一个半小时,每天九个钟点念佛。他的
道场讲开示不讲经,是一个专门念佛的道场。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非讲经不可
;如果能够每天两个小时讲经,十个小时念佛,一天有十二个小时解行相应,这
才是真正末法时期如法的道场。
  ﹁密宗﹂:密宗讲﹁三密相应﹂,口诵咒,手结印,意要观想,三
密相应。目的也是明心见性、三业清净。密法是正法、像法、末法时候都有。如
果显教不通达,没有资格学密。密是属于加行的,功夫上再加上一点,是这个意
思,所以严格的来说,你要学密,先要学三藏经典,对佛法的理论方法境界都明
瞭,才可以用密咒来加持。如果对于显教教理完全不懂,你去学密,那是盲修瞎
练,不会成功。
  跟真正的密宗上师学佛法,你的教理没有搞清楚,他不会教你密法。我初次
见章嘉大师,他传我一个咒,跟我结缘,要我常常念。他教我六字大明咒,把这
个咒的意思讲得清清楚楚。为什么呢?才能观
想。﹁嗡﹂是身,﹁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所以
是身、莲花、保持、意,以中国话来说:保持身心像莲花一样。莲花出污泥而不
染,你念咒时懂得这个意思,与身心相应,岂不是三业清净、一尘不染!其实﹁
南无阿弥陀佛﹂也完全是梵语,意思是皈依无
量觉。﹁南无﹂是皈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
皈依无量觉。要懂得观想,口里念佛号就跟念咒一样。
  希望诸位解门着重一部经的专攻,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一门深入;行门还
是念佛好。
佛学十四讲第九讲
方便五乘解脱
           心思昏昧  说世法方便
        钝根
           眼光浅近  与上法不解
甲、契机施度
           心思敏捷  说出世了义
        利根
           眼光远大  与下法不满

           现世福报
        人乘       受五戒
           不失人身
乙、世  间                 偷安小果
           胜妙天福
        天乘       行十善
           误为究竟
             断见思惑
        声闻乘        修四谛
             证阿罗汉
                         自了小乘
             断见思习
丙、出  世  缘觉乘        修因缘
             证辟支佛

             自行化他
        菩萨乘        修六度万行  普度大乘
             证成佛果

     见惑﹁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共八十八使


【附】

     思惑﹁贪﹂﹁瞋﹂﹁痴﹂﹁慢﹂﹁疑﹂(共八十一品)
第九讲  方便五乘解脱
  前面是把整个佛法概略的介绍,第九讲以下讲解脱的方法,这也
是普遍的介绍,介绍之后你自己去选择。先介绍通途的方法,﹁方便五
乘解脱﹂。﹁方便﹂:这是从方法上说,有方正的道理、有善巧的便利,
称为方便。﹁五乘﹂:适合于众生的根性,分为五种:人、天、声闻、
缘觉、菩萨。众生根性不相同,佛是应机说法;你的愿望如何,佛就
跟你说什么法,满你的愿望。﹁解脱﹂:解就是解开,解除你的烦恼,
解除你心里面的结;脱是脱苦,结解开,苦就没有了。解是对烦恼、无明说的,
脱是对轮回、生死讲的。解是因,脱是果报。
甲、契机施度
  这一段是概略说出佛为什么用这些方法,他为什么不用一种方法,
要用这么多的方法?五乘就是八万四千法门的归纳,归纳为五大类;
因为众生根性利钝不同,钝是迟钝,利是猛利聪明。﹁钝根﹂的人,﹁心
思昏昧,眼光浅近﹂,他满足现前的生活,不想将来、不想来世,这一
世过得很自在就可以,来世我不知道,我不考虑;我现在在人间,人间过得很好
,天上太渺茫,不想生天。像这种人,是小根器的人,志愿很小,没有远大的眼
光,只希望解决眼前的痛苦,希望得到眼前的
福报就可以;佛也不会舍弃他,也帮忙他。他修世间福报,行,﹁说世
法方便﹂。﹁与上法不解﹂:佛不会跟他讲向上一种的;佛说法无有定法
可说,佛说法满足众生的愿望,满足众生的需求,对于根性钝的是这么一个原则

  ﹁利根﹂的人﹁心思敏捷﹂,见闻觉知很利,一看他就明了,一听
他就懂得,一闻千悟。他的﹁眼光远大﹂,不仅仅是谈眼前的事情,他
晓得有将来、有来世,他要求更殊胜的果报,要求究竟圆满的果报。
佛遇到这一类的人,﹁说出世了义﹂,满足他。﹁与下法不满﹂:他不求
人天福报,他要求究竟圆满的解脱。
乙、世间
  正因为众生根性不等,所以才有五乘的差别。五乘里面分为世间跟出世间:
世间是不超越六道轮回,在六道之内;出世间是超越六道轮回。世间有两种:一
种是﹁人乘﹂,一种是﹁天乘﹂。
  ﹁人乘﹂:有人愿意在人间,人间很好,我生生世世做个人,生生
世世都做个有福报的人;这个人志向不大,我们世间人所说的小儿科,
胃口很小,一点点他就满足,给他一块糖就很满足,很容易打发。在佛法里面,
人乘佛法就是小儿科,轻易的就可以满足他,佛就教给他保持人身、生生世世在
人间享福的方法,就是小乘法。
  ﹁现世福报,不失人身﹂:这是他希望达到的目标。我在这个世间
有福报,五福临门,生生世世不失人身,这也不错。可是诸位要晓得,
福底下还有一个﹁气﹂字,有福﹁气﹂,有福就要受气!福越大,气越
多,不是很圆满的事情,佛法称此为红福,红尘之福。出家人也有福报,清福;
他有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