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6|回复: 0

[祖师大德] 念佛人必须持戒、发菩提心、具真信愿~~~印光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2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念佛人必须持戒、发菩提心、具真信愿


字号 
12



原文:


63.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文钞续编)净土指要


白话译文:


63.凡是修净业的人,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是诸法的基础,菩提心是修道的主帅,信愿是往生的前导。


附录:印祖开示念佛法门纲宗


梦东(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此一段开示,精切之极,当熟读之。而梦东语录,通皆词理周到,的为净宗指南。再进而求之,则蕅益老人弥陀要解,实为千古绝无而仅有之良导。倘能于此二书,死心依从。则即无暇研究一切经论,但常阅净土三经,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诚言,的生真信,发切愿。以至诚恭敬,持佛名号。虽在暗室屋漏,如对佛天。克己复礼,慎独存诚。不效近世通人,了无拘束,肆无忌惮之派。光虽生死凡夫,敢为阁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谢娑婆,高预海会。亲为弥陀弟子,大士良朋矣。


按:《观经》九品中,下三品五逆十恶重罪之人,临终忏悔亦能往生。但《观经》宗旨并非鼓励人恣意造恶,这不是世尊的初衷。前六品往生之人,皆能快速花开见佛。而下下品须十二大劫,方能花开悟无生。对于世尊而言,一是悲悯造恶众生,只要回心便不舍弃;二是警戒弟子,虽能带业往生,但不可造恶破戒。若依本愿法门恶人当机说,造恶越重越易往生,提倡此种邪说者决定是谤佛谤法,犯阿鼻重罪。真正修行人,必力争前品。至于严持净戒,只要五戒十善圆满,此人必定临终决定往生,且自在往生。此种论断出自知礼大师《观经疏妙宗钞》,属中品下生。若屡屡破戒造恶,此人虽自称信真愿切,但临终绝难自在往生,须临终之际忏悔灭罪方能得生。破戒人必不能修至观行位初品,破戒必不得正定,这是自在往生的条件之一。《观经》有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念佛法门虽能带业往生,但决非带罪往生。烦惑不必断除,恶业之债也不必今生偿还,但三恶道罪心(性罪)必须忏除,这是牵引罪人堕落三途,亦是障碍往生净土的根本原因。极乐世界若有三恶道,这类罪人不必忏罪就可以横出三界。但极乐无恶道,娑婆恶道罪人若想平移横出三界显然不可能,所以必须念佛忏罪,将自心回归善类,重新获得相对净心(三恶道诸罪消灭),方可带业往生横出三界。


李炳南大德曾助念千人,最后慨叹,千人中只有数人临终有绝对瑞相。本愿法门解释为,以信力不够。虽然信愿行对往生至关重要,但此处绝对是临终忏罪不得力的缘故。本愿法门不判定临终瑞相,认为有无瑞相甚至恶相,都不碍其绝对往生。本愿法门教理割裂严重,主要是因为善导《四帖疏》中并未作出大乘实相及心体等重要判法,也未对十六观及九品对应念佛功夫给出任何判定。实相心体判定的缺失,导致法然及亲鸾心外取法心外有佛,自性弥陀与西方弥陀心体非一等错误结论,这是得出纯他力救度的根本原因。法然认为,自心惑业障自心如来,但不障心外西方弥陀,故西方弥陀可他力断惑。因其不知极乐实具四土,只知报土,故严重夸大他力断惑的力度,是弥陀他力断除念佛人见思惑、尘沙惑及无明惑,以强缘令入报土(凡夫必须断除无明,方可入报土)。亲鸾更是将纯他力救度之说发挥极致,最后得出,以他力胜故,非自力往生,自力可拈除,不必修持戒、忏悔,不必发菩提心,精进念佛反而被判定“不定往生之业”,信愿行中只强调对他力的信心,见佛三力只强调一个佛力。念佛人只须信心具足,临终无需自力正念,不管临终人心念是否颠倒,甚至昏迷,只要弥陀佛力一加持,便可他力断惑,令其正念得生,念佛往生,他力断净念佛人三惑而转生弥陀报土……。因为善导《四帖疏》中未能判定十六观及九品往生对应念佛功夫的阶位,以至于本愿法门断章取义逐渐衍生出,生前十念佛号即“平生业成”、“念佛即往生”、“决定信即决定生”种种诱人的观点。建议净宗学人,一定要深入研究智者大师知礼大师的《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看后定会知晓,《观经》各个章节之间原本是一体的,是圆融的。不像本愿法门著书,其诸多义理是肢解的,是割裂的,常常是矛盾的。《观经疏妙宗钞》完美补充了《四帖疏》的诸多阙漏。李炳南大德在其序中曾言:“宋·四明《妙宗钞》出,为《观经》诸注精英,所诠皆第一义谛,于焉净旨大明。古有病其繁深者,欲节而略之,蕅祖直谓‘不可动其一字’,其要可知矣!……蕅祖又曰:‘净土的旨,全在《妙宗》一书。’”如《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中所言:“在理论上,以天台圆宗判释净土行门,既弥补善导‘凡夫入报土’论义理之不足,復增强净土立教特殊性与超越性之说服力。……对于天台与净土的思想,有承传旧说、有阐发新义,或精简华严、或甄分诸宗,既驳正山外之夹杂、復楷正古来之争议;不仅表出章安、荆溪未暇结显之妙谈,又復补足慧远、善导不逮完成之义蕴。由是,遂使天台“真正圆教”之地位屹立不摇,也让净土“胜异方便”之美名印证无差。……由是,净土宗之修证阶位,高下分明,丝毫不滥,而净土宗之教义,遂更臻完备无缺。”愿有缘者一定深入研习此书。


印祖在上文中开示的三个必须,若能做到,皆可决定往生及自在往生。而本愿法门拈除自力,持戒、发菩提心及念佛行皆属自力,皆当拈去。所以,本愿法门不判临终瑞相也是前车之鉴,因为不修自力,根本没有自在往生;平时也不持戒,临终又不忏罪,本愿法门信众几乎都没有往生,哪来瑞相?在日本近千年的净土真宗信众往生史中,有瑞相者实属罕见,慢慢就形成了不判定临终瑞相,就算恶相,皆认为决定往生,迷信西方弥陀他力故。若不然,日本整个净宗信仰就完全坍塌了。我们要庆幸,能生在中国。








  其他相关文章
· 以菩提心为根本,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
· 念佛具体方法,四字及六字等;释决定往生阶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1 06: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