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9|回复: 4

[祖师大德] 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理论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太虚大师教你如何学佛!__搜狐网】https://mbd.baidu.com/ma/s/Bunx2mGy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太虚大师教你如何学佛!

中华禅院
2021-03-16 23:16
关注
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单是渊博的佛学者,身体力行的有德高僧,而且是妙语如珠,才华横溢的诗僧。

其诗从悟境和悲愿中流出,信手拈来,均成妙句,感人肺腑。我(惟贤法师)亲近大师近十年,春风化雨,深沾德泽。大师的诗,常爱读诵。

今就记忆所及,略述体会,以彰显大师的志行和悲愿。

太虚大师教诲

一、阐扬人生佛教

第一首 四十八岁述怀

堕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

众苦方沸腾,遍救怀明达。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这首诗,是太虚大师作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战云密布、我国正值抗战紧张、遍地烽烟、人民颠沛流离的时代。

太虚大师悲天悯人,痛感“众苦方沸腾”,人心愚顽险恶,必须以佛法拯救。但在佛教内部,由于历史的影响,因循守旧,被人讥为消极迷信,不能发扬佛教真理,发挥佛教救世精神。

大师为适应时代机宜,倡导“人生佛教”。认为我们信仰和依归的是佛陀,究竟的目标是佛果,但必须从人乘做起,完成人格,即为成佛的根机;从超人至超超人,即成为圆满的人格。

佛陀降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说法在人间,只有殊胜的人乘,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才有成佛的可能,这是符合现实的真理。

大师写作的《佛教人乘正法论》、《人生佛教》,就是发挥这一精义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首:示学佛

如果发愿学佛,先须立志做人;

三皈四维淑世,八德十善严身。

这一首诗,强调学佛先须把人做好。而做好人,离不开佛教的三皈、十善和儒家的四维、八德。

作为佛教正信居士,必须皈依佛法僧三宝,严守五戒十善,这是学佛做人的基本品德。此种品德,深入民间,有益于改良社会、政治和社会风气,做到淑世善民。

太虚大师提出五戒,能摄持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的内容。谓不杀而仁,不盗而义,不邪淫而礼,不妄语而信,不饮酒而智。由五戒扩充为十善,比儒家四维八德的意义更高,范围更广。五戒可以总括人类的道德行为,而十善则为三乘圣者(声闻、独觉、菩萨)成就无漏果的共同基础。

大师在《十善业道经讲要》中说:“到人间乐园最切实的路径,是十善业道。若欲达人类安稳快乐之目的,即在奉行不杀、不盗等的十善。如能实行此十善业、无有不得成就的。

现在世界相杀相斗,皆因肆行十恶、不行十善。假使人人皆能行十善,立可成为安乐世界。现今人类的痛苦,皆由于不行善业,因此由个人而社会而国家而世界,便都成为一个痛苦的苦海……”

在这里,大师根据佛教因果法则,提出履行十善则人类安稳快乐,违背十善则国家和世界必成为苦海的论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时,大师痛感人类遭受战乱之苦,提出救世之道,发表《集团的恶止善行》一文,明确止恶行善为道德之宗,倡导集团的恶止善行,振兴集团善的势力,抗止集团恶势力之侵害,造成民众之安乐,世界之和平。

大师悲悯之心,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二、苦心培育僧才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苦心培育僧才

第一首:赴灵鹫山感怀

觉树枯荣几度更,灵山寂寞傥重兴;

今时不用伤迟暮,佛法弘扬本在僧。

这首诗是太虚大师于抗战期中,组织佛教代表团到印度访问,朝礼灵鹫山而写的。

释尊静坐成道的菩提树,春来繁荣,冬来叶落,不知经过了多少次枯荣?昔日释尊说法大众云集、华雨缤纷的盛境,已不存在,灵山目前是寂寥的景象,大师朝礼时,是多么感慨万端啊!然而,物极必反,废久必兴,众生业转福来,法缘成就,灵山或者要重兴吧,法轮将再转吧!诗句的末两句,也可以感知大师对不久的将来,抱着无限的憧憬。

住持三宝,弘扬佛法,主要责任在僧伽。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僧人因循守旧,寺庙与社会脱节,加上新时代潮流对旧制度的冲击,寺庙濒于危境,僧人生存受到威胁,已不能担当起“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责任。

大师忧心如焚,思欲整顿僧制,从l915年到l930年,先后写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僧制今论》、《建僧大纲》三书,准备选择寺院试行,但遭到守旧派反对。

但是,太虚大师屡受挫折,并不灰心,将目标转移到培养僧才上,将希望寄托于新一代的僧青年。“佛法弘扬本在僧”,是多么感动青年一代的号召!

为了培养僧才,太虚大师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在大师的辛勤培育下,成就了一大批人才(包括一部分在家居士),信徒弟子遍布海内外,成为复兴佛教,拯救社会的中坚力量。

但在此刻,有些人借“革新”一词攻击大师,其实,大师倡导的“新佛教”,并非在佛教本质上有何改变,不过是审时度势,以佛法的“契理契机”为原则,顺应时代在形态上的调整而已。所谓“新佛教”、“人生佛教”,其精神和实质不过如此。

大师教育青年学僧要:一、真修实证以成果;二、舍己济众以成行;三、勤学明理以传教。又谆谆教导他们:“无私、戒懒、为公服务。”于此证明大师培养僧才,用心良苦。

第二首:示僧青年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示僧青年

佛法新闻坦荡途,

人人在握有灵珠;

四边莫触真般若,

中道何曾落有无。

太虚大师指出:人若能听闻正法,就已走上人生的坦荡道路了。但要“勤学明理以传教”,必须从闻思修,悟证般若。从闻而思而修,目的在破除无明尘埃,启发人们心灵的明珠;悟证般若,就可使灵珠灿烂发光了。

大师早年读《大般若经》,深入悟境,一生的学行,得力于般若,故以此勉励青年。此般若慧即缘起性空中道之智,惟能了悟缘起,才深信因果,视众生平等;惟能了悟性空,才能破除我执法执,熄灭虚妄分别,具足无我智慧。此缘起性空义,离四句,绝百非,扫荡常断邪执,契合中道妙义。

大师教导说:“青年有志的佛徒,应当鼓起勇气,先从研究,以明达佛法真理,如理真修,以亲证圣果,乃为救僧之第一义。”

说明大师教育徒众不是空谈知见,说食数宝,而是提倡从实践中了悟真理,才是真正的智慧,乃能指导正确的行动。

第三首:示象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0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