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6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3-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都带去了。这华严境界裡头不带见思、不带尘沙,只带无明,因为他那裡只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华严》裡面没有声闻、缘觉,没有六道众生。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西方极乐世界比华藏世界圆满。所以华藏世界还可以思议,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你怎麽想也想不通。这是讲凡圣是从迷悟上建立的,没有迷悟,就没有凡圣。『故言渐顿』,这渐顿的现象是从这个地方说的,从此建立的。
『缘起无性』,无性,就是说凡是缘起之法,一律没有自性。性是什麽?性是本体。凡是缘起之法,没有本体,就是没有自体。所以叫缘起性空,没有自体。没有自体之体是什麽?就是真如本性。所以这『举体但是真源』,真源就是真如本性。你说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法法皆是,没有一法不是。正因为这个道理,正因为这个事实,所以才说『渐顿无碍』。为什麽无碍?因为它是一个本体,从体上讲相同。相上不相同,体上相同,这才真正是事事无碍理论的依据在此地,没有障碍。如果它体不同,那就有障碍了;体相同,哪来的障碍?一个体。《解深密经》裡面给我们说,相无自性性,相是指一切形相,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给我们讲「三无性」,这意思才真正讲圆了。无性之性就是真如本性,所以它是无碍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我们今天为什麽理事有碍,是事事有碍?原因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在这随缘现的相当中,起了分别执着。所有的障碍都是从分别执着上产生的,不知道这个分别执着是错误的,尽虚空遍法界同一个体性,哪来的分别?所以我们是在不应该分别的这些事相上妄起分别;不应该执着的,我们妄起执着,分别执着统统是妄想,毛病出在这个地方。这也就是在《华严经.出现品》裡面,佛给我们说出这个真相,「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说明平等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现在是「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句话把这个毛病的根本跟我们说破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的修学,自始至终是什麽?初发心,终是成佛,只是破执着而已。破执着,破了人我执,那你就证阿罗汉;破尽法我执,你就成佛了。
由此可知,分别执着就是我们成佛的大障碍。但是众生都有执着,这个执着破掉了,那个执着又来了。经上有个比喻说,以楔除楔。楔是什麽?从前这个木匠做东西,榫头,为了要叫它坚固,必须插一块小的木头,把它嵌进去,那个叫楔,使它能够固定,坚固的固定。要把它拆开,另外用一块小木片把这个敲掉,敲掉这个榫头就可以拿开了。但是这个敲进去了,那一块出来了,这一块又进去了。这就是那个执着你放弃了,又执着了这个,这个麻烦了。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尚应捨,何况非法」。佛法是什麽?佛法就是那个除楔的那个,把你的执着去掉,很不幸的,你那个执着是去掉,但是又执着佛法,佛法又变成一个病,这个病才不容易医好。所以你要晓得,那个执着离开了,佛法也不要了,这就对了。所以法尚应捨,何况非法,不执着,也不能执着。所以是,好,两边都不执着了,他又执着我两边都不执着,还是一个执着,所以他成就不了。这就众生无始劫以来的病根,他不执着不行,非要执着不可。
这就是不懂得佛说法的深义。佛法的精义是无法可说。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修学往这个方向去迈进,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真实利益从哪裡显示?心清淨。妄想少了,烦恼轻了,智慧长了,这就是真实的利益。生活起居这些琐碎事情不要去问,自然在其中。为什麽自然在其中?《愣严》上说得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确实是当处出生,当处出生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比过去所造作的善因,今天得的果报,还要殊胜。因为那是有造作的,有造作就是有生灭。本性裡面流露出来的福德是不生不灭的,这是真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不生不灭。希望这种的福德是真正的福德。也是六祖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它不是修的,本来具足的智慧、善根、福德。但是分别执着愈轻愈少,它才会流露出来。我们今天自性裡面的智慧福德不能现前,就是分别心、执着心太重了,障碍自性的流露。《华严》,理说得清楚,可是经文长,有足够的文字,足够的时间,来给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我们修学最高的原则,这是讲原理原则。
『即由无碍而渐顿冥契妙极』,这个妙极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从这一句你就晓得,华藏世界那些菩萨,他们是怎麽个修法的,这一句统统说尽了。他们这个修法是自自然然相应,契就是相应,没有用一点心意,所谓是无功用道。我们今天有心去用功,这不行,这有了迹象可循,总落在两头,有心去用功。好了,我今天我就不必用功了,落空。你不落在空,就落在有;这些菩萨是空有两边都不落。两边不落,人家精进,真精进,永远不落在两边。你说他用功,看不出来用功,你说他不用功,你也看不出来他不用功,这才叫真正行的中道第一义。所以这个境界,佛经裡面常讲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你看这部经,我们这部经,《四十华严》,品题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他怎麽入的?就是此地讲的「冥契妙极」,他是这样入的。这就是普贤菩萨所提倡的修学纲领,经题上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它这个经题很长,《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这是这一品完全的品题。我们才晓得他怎麽入的,我们今天就入不进去那个境界。入不进去就是着相,执着、妄想,所以没有办法契入这个境界。
如果我们也像用这个方法,给诸位说,那你这句佛号,就是常讲的理念。你念到一心不乱是理一心不乱,确实是顿超。能够在短期间之内,成就理一心不乱。念佛法门跟华严法门毕竟是不相同,不同在哪裡?华严这个法门,前面讲过了,不是人人可以修的,也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功的。念佛法门人人可以修,短时间可以成功,所以它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讚歎。
你要怎麽修?实在讲,念佛堂裡,主七师常常讲一句话,「放下身心世界」。如果真的一天到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