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645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3-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法讲,生三善道;你有恶念,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轮回。如果我们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能够做到一念不生,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这个在经典里面我们读得太多,你为什么会堕落在六道出不去?佛讲了,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只要这三样东西俱全,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可是要出六道轮回,不必三样都断,断一个就行了,只要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六道就没有了。执着是见思烦恼,坚固的执着很麻烦,所以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看淡一点,何必那么执着?想想《金刚经》,《金刚经》中国人最喜欢,不但是学佛的人必读,不管学哪一宗、哪一派,没有不读《金刚经》的,儒家、道家都读,便于观照。当你烦恼起来的时候,你想想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就算了,是虚妄的,何必认真?
便于观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是破空,是教我们看破,不要过分的执着,不要分别。
不执着,超越六道轮回,就是阿罗汉;不分别就是菩萨,不分别比不执着的境界高。所以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些人到哪里去了?住四圣法界,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他不在六道了;如果再向上提升,那就一真法界了。一真法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止于至善”,自行化他都达到了至善;至善就是妄想破了,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所以高级的修行方法是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眼见色,耳闻声,舌尝味,鼻嗅香,身触,意知,在这里面练什么功夫?练不动心,练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上上根人,很难做得到,不起心、不动念太难了。不得已而求其次,练什么?练不分别,还起心动念,不要分别,那是菩萨;如果再做不到,再求其次,练不执着,不执着是阿罗汉;如果执着都放不下,那你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
你想想看,修行功夫在哪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明德”是在日常生活里头修,“亲民”也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最高的目标是“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不是一下就可以能成就的,你看佛法里头分很多等级,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我们今天能够下手的,就是我们的执着要一年比一年淡一点,这就是进步。如果说今年跟去年还一样,甚至于今年比去年还严重,那你佛就白学了,哪有这种修学法?所以诚意、正心不容易。儒家的标准比佛法的标准是降低了很多,总要从这里下手,一定要读书,一定要学习,非常认真的学习,这才能身修。
身修,儒家是守礼,佛法是持戒。我们今天用什么来修身?
儒家的《弟子规》,佛门里面的《十善业》,用这个来修身,要勉强自己去落实,去做到。《弟子规》是儒家圣贤的生活规范,他统统做到了;《十善业》是佛门的生活规范,你不从这里下手,你身没有修。身没有修,你家里怎么会整齐?整齐就是我们讲和睦,一家和睦,不容易!家不和,社会怎么会安定?“治国”就是社会安定。“平太下”就是世界和平,平是平等,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叫平天下。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不分文化,彼此人与人之间相处都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天下太平,到天下太平才真正叫止于至善。
特别是在现代这个时代,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我们起心动念都要为全世界人民着想。《弟子规》里面说“凡是人,皆须爱”,所以圣贤的教育不是别的,爱的教育。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缺乏敬爱,缺乏关怀,缺乏互助,现在人起心动念总不外乎损人利己。人人都起这种念头,都损人利己,这个社会的冲突就不会间断。冲突提升就是斗争,就是战争,这个世间永无宁日,这个事情就非常严重。所以,我们认识这个社会严重的病态,深深感觉到儒、佛的教学不能不积极的来提倡。
这个地方我们有个注,就是注解“平天下”,平天下是什么意思?平是和平,和谦相处,谦是谦让、谦虚,大家不要竞争。
竞争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在外国,我在美国住了十五年,美国的小朋友从上幼稚园就教什么?教竞争,不得了!我曾经跟美国一个很有名的教授谈到这个事情,我说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