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43|回复: 26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清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
净公上人讲述
刘承符居士记

  按佛教修学方法,号称“八万四千法门”;博大精微,千头万绪,洵非博地凡夫,所能把握肯綮。弥陀要解系阐释阿弥陀经之要典,阿弥陀经乃开示“持名念佛,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之经法。此一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但备“三资粮”,便得“三不退”。诚属“方便中之方便,捷径中之捷径”。是以古德有云:“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今净公法师运其睿智辩才,宣说要解真义,又承刘承符长者笔录成书;印施流布,普利群机。用心弥善,功德无量!云稗饭如来,一无是处;惶恐赘文,随喜赞叹!(释祥云)

  过去无量寿经尚未普遍流通时,修学净宗所依据的典籍即阿弥陀经、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与莲池大师之弥陀经疏钞。近一千年中净宗修学能有成就者即靠这两部注解,尤其弥陀要解,特具权威。过去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推崇备至。他说: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甚至于肯定这个注解就是阿弥陀佛的全意,一点也没有错误。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蕅益大师的身份没有泄露,一定也是再来人。印光大师对要解如此推崇,则蕅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之流,否则当不起大势至菩萨如此之赞叹。(净公上人)


    序言
    壹、前言
    贰、著解序文
    参、解经玄义
      一、释名
      二、辨体
      三、明宗
      四、明力用
      五、明教相
    肆、正释经解
      序分
      正宗分
       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
       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
       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流通分
序言

  净公上人于一九九三年六月二日起,在美国加州德安乍(DEANZA)学院讲弥陀要解为期两月,有录音带四十八卷。兹将其作成笔录,供养读者。

  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序

  时德净公上人:俗姓徐,字业鸿,安徽望族。早年负笈南京,壮岁从戎报国。神州易帜,渡海来台。师慧根宿具,心向佛乘;悟世无常,厌离生死。披剃前后:曾投章嘉大师、白圣长老、李炳南诸尊宿求法,旋入台北中国佛教三藏学院研习。潜心圣典,博览经论;行解兼深,成就卓越。

  时逢末法,众苦交煎;五浊恶世,三毒炽盛。师悲心殷切,矢志度生。权衡教运,专弘净土。三十余年,往来台港星马美加等地,弘宗演教,倡导念佛。为法忘躯,席不暇暖;鞠躬尽瘁,舌敝唇焦。

  日前佛陀教育基金会总干事,携来师之弥陀要解讲记原稿一卷,嘱云撰序。云展读一过,深觉陈述得旨,章法井然,堪称契理契机之作。

  按佛教修学方法,号称‘八万四千法门’;博大精微,千头万绪,洵非博地凡夫,所能把握肯綮。弥陀要解系阐释阿弥陀经之要典,阿弥陀经乃开示‘持名念佛,带业往生,横超三界’之经法。此一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但备‘三资粮’,便得‘三不退’。诚属‘方便中之方便,捷径中之捷径’。是以古德有云:‘人天路上作福为先,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今净公法师运其睿智辩才,宣说要解真义,又承刘承符长者笔录成书;印施流布,普利群机。用心弥善,功德无量!云稗饭如来,一无是处;惶恐赘文,随喜赞叹!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下旬释祥云序于台湾

壹、前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讲述

  各位同学:

  去年六月在此教室讲了一部无量寿经,今年同一月份也与各位共同研究净宗另外一部重要典籍,这是蕅益大师所作的弥陀要解。过去无量寿经尚未普遍流通时,修学净宗所依据的典籍即阿弥陀经、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与莲池大师之弥陀经疏钞。近一千年中净宗修学能有成就者即靠这两部注解,尤其弥陀要解,特具权威。过去印光大师对弥陀要解推崇备至。他说: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甚至于肯定这个注解就是阿弥陀佛的全意,一点也没有错误。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蕅益大师的身份没有泄露,一定也是再来人。印光大师对要解如此推崇,则蕅益大师不是阿弥陀佛再来,也必定是观世音菩萨之流,否则当不起大势至菩萨如此之赞叹。

  末法时期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人类烦恼重,苦难多,如想在一生当中能得到真实利益,解决现前问题,无论个人、家庭、事业,更进一步能解决我们的永恒问题,即佛门中所说的生死大事,确实有效,确实可以做到者,在所有一切法门中,唯独净土法门可以承当。古德说这个法门简单、容易、快速、稳当,具无比的殊胜。祖师大德异口同声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自古以来对于净土法门真能修持有成就者,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善根深厚之人,根性很利,特别聪明,一听此中道理与事实即能深信不疑,竭诚接受。第二种是有福之人,非世间五欲六尘之福。世间的荣华富贵全是假的,真正福报是听此经后,虽不懂道理却能深信,至诚遵行。最难的是中间分子,为数甚多。历代高僧大德善知识,苦口婆心讲解介绍,也是为了这些中等人。

  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最好的教育,绝不可视为宗教。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说的法后人把它整理出来,传到中国,又经古德翻译整理分类,编成大丛书,名之为大藏经,其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述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讲此要解,也是研究宇宙人生之真相。

贰、著解序文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讲述

  《序》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为疏钞。广大精微。幽溪师伯述圆中钞土。高深洪博。盖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复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将释经文。五重玄义。

  经题是佛说阿弥陀经。有些经题冠上‘佛说’二字,有不加者,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皆未加佛说,而此二经确是佛说。在一般惯例上,经典从正宗分开始,第一句是佛说的即加‘佛说’二字,如非佛说则免加。

  佛所讲的经,从内容性质将其分类称为十二分教,其中有一种是无问自说。佛看众生机缘成熟,可以接受某一层次的教化即无问自说。阿弥陀佛是梵语,阿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阿弥陀佛即‘无量觉’。佛本来是一切无量,惟经中特别说出两个意思,即‘无量寿’与‘无量光’。寿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光指无量空间,十方世界。时空包括一切,光寿虽代表时空,而光寿二字远比时空二字来得活泼,意义深远。在一切无量中寿命是最重要的,如果寿命有限,则一切智慧才艺德能财富均落空。

  符按:前面所提十二分教又称为十二部,就是按经典体栽分为十二类别。有偈云: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广论议及授记。

  (1)长行、就是一行一行的长文。

  (2)重颂、将长行的义理,用偈颂方式重新说一遍。

  (3)孤起、单独的偈颂,与前后经文无关。

  (4)譬喻、用比方来说明经文的义理。

  (5)因缘、叙述某种事发生的因缘。

  (6)自说、平时有人请法,佛才说法。唯独阿弥陀经,无人请法而佛自说。

  (7)本生、佛说过去弘法利生的经历。

  (8)本事、菩萨罗汉在因地所行的事迹。

  (9)未曾有、从来没有见过的神通变化。

  (10)方广、就是方正广大的经,有圆融无碍的境界。

  (11)叫论议、佛弟子研究经律的报告,或者佛与弟子讨论的纪录。

  (12)授记、佛给菩萨授记何时成佛,在何净土等等的预言。

  中国古代圣贤,对宇宙人生真相有相当的认识。例如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其一开端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他知道名是假的,佛菩萨的名号是由其教化众生的宗旨而定,用现代话说就是口号。如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其教学的方针,须对症下药。这个世界众生毛病太多,第一是缺乏慈悲心,第二是妄想执著太重,所以佛取名‘释迦牟尼’。‘释迦’是‘仁慈’义,‘牟尼’是‘寂灭’义。化导众生以慈悲为怀,心地清净。如阿弥陀佛来此世界作佛也要用‘释迦牟尼’尊号,才能医治我们的毛病。若释迦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即不能用‘释迦牟尼’,因西方人都仁慈,每人心地清净,不需要仁慈寂灭之药。佛无固定名号,亦无永久名号,乃是应机说法,亦无定法可说。佛教化众生,随类现身,无一定相貌,随各民族之相貌而示现。如楞严经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符按:前面提到老子道德经,其第一章开端即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几句话实为全部道德经之纲领,殊不易解。兹为便于初机,略作补充。第一个道字是指‘真常’之道,即是道体。第二个道字即‘说’的意思。就是说真常之道,无相无名,一说便错,动念即乖。也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真如,其言曰:‘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老子所说的‘道’即佛家所说的‘真如’。哲学家称之为‘本体’,这个本体在佛经中随处可见,但其名称变化多端。在下平日读书,将此真如同类异名之词汇登记有七十二个之多,尚不齐全。老子又说:‘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本无名,如勉强给它一个道的名字,乃是一分假名而已,并不能完全代表道之体。他又想到,道既是无相无名,然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变化出来的,所以他又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是体,有名是用。无名是性,有名是相。相非性而不融,性非相而不彰。老子深观至此,其哲学思想在我国古籍中首推第一。在下有一分不成熟的想法,总认为老子孔子都是大菩萨再来。他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先遣部队,佛叫他们来中国,给华人先打好一个哲学底子,然后才能接受博大精深的佛家思想。但是老子虽然观察到本体的轮廓而究竟没有登堂入室,常谓吾有大患,为吾有身。颇似二乘,虚无自然,又似外道,究其实,他是人天乘兼修梵行者,而终不能彻一心之源。假使他能有机缘受教于佛陀,可能经佛一指点,即成为有修有证之法身大士。

  佛经万古常新,适用于各时代,三千年前在印度所讲的经典对当时的印度人有受用。三千年后这些经典对今天的众生一样有受用,无有差别。然而人的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古今大不相同,如何能普遍适用于各时代,就要有注解。注解就是将佛经现代化、本土化。此要解是蕅益大师在明朝所作,距今已有五百年。今天讲此要解又要以现代化的方式以解释之。至于何人能译、能讲、能解,皆是严肃问题。翻译经典如不能明白佛的真实,义,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翻译错了。古人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必须如开经偈所说‘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学必须知道,中国近代受尽了屈辱,好像样样不如外国人,其实中国人乃是最幸运最有福的人。佛教传到中国,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修行证果的人。证果的意义是对于佛在经中所讲的理论,他完全明白,如不能亲自把它证实,只是听佛所说而自己未能亲证,他翻译经典或讲经说法一定会发生错误,所以古来大德翻译经典讲经说法都不是凡人。如果我们愿意继承这份宝贵遗产,我们的祖先只要求我们一个条件,即熟中国的文言文。我们祖先聪明,知道言语是会随著时代变的,而文字不变,把语言与文字分成两条道,因而文言文传了千年而无变化。现在论语等于同孔老夫子交谈,读孟子即与孟子见面。

  佛经最晚的翻译是在南宋时代,为数不多,十分之七八是隋唐时翻译的。经典的文字是译经时代最浅显的,也是就当时的白话文。例如阿弥陀经是姚秦时代翻的,尚在隋唐之前,但是比同时代陶渊明的文章容易懂。如对于文言文有造诣,即能接受古圣先贤的宝贵智慧遗产。学文言文应由背诵古文下手,尽量从古文观止里选择,背熟五十篇即能阅读古文,背熟一百篇即能写文言文。我常劝勉同修要教你们的子女背古文,现在他们虽然感觉有些困难,将来他们会感激你们父母一辈子。如年岁稍长,碍于工作,无此精力时间,最好背诵无量寿经,只有四十八章。夏老居士的会集本非常好,最重要最精华的经文均予纳入,包含五种原经,最早的是后汉时代翻的,最晚是宋朝。若能读熟,则阅其他经典即无困难。

  阿弥陀经是姚秦时代罗什大师翻的。中国以秦作国号的有四个朝代,历史学家即冠以帝王之姓以区别之。第三个朝代是符秦,帝王是符坚。他的大臣姚苌发动政变,推翻符坚而自立为王,称为姚秦。当时出了不少高僧大德如慧远、道安、僧肇、谢灵运、陶渊明都在同一时代。三藏法师是学位之称,对佛所说经、律、论三藏无不通达,方可称为三藏法师。蕅益大师生于明末,殁于清初。大师的生平在其传记中有详细记载。另外在弥陀要解讲义与亲闻记中亦均有详述。要解讲义是圆瑛法师著的,弥陀要解亲闻记是宝静法师著的,这是两部很好的注解。大师晚年专修净土,所以他取了一个别号叫西有,其含义是指佛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

  佛所说的娑婆世界,从前大家均认为是银河系,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解释,银河系是佛经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由此推算,三千大千世界包括十亿个银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可见宇宙之大几无法想像。

  佛最初讲无量寿经,次讲观无量寿经,最后讲阿弥陀经。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有,阿弥陀佛也真有。怎样才能去呢?第一、要真相信。第二、要真发愿肯去。第三、专念阿弥陀佛。专念必须把妄想、分别、执著一齐灭掉。今生如不能生西方,来生一定更苦,因为我们从早到晚,思想不停。如所想的是利益众生之事少,而自私自利之事多,则来生定是苦多乐少,每况愈下。

  ‘沙门’为古印度各宗教出家人之通称,又名‘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传到中国之后,沙门即变成佛教出家人专用的名称,并含有在学习期中之称谓。蕅益大师自称为沙门,乃自谦之意,不敢自称法师。有人以‘大师’称谓出家人实属过份,观音普贤大势至等觉菩萨与弥勒后补佛尚且称为‘大士’,‘大师’乃对佛之尊称,今人不了解佛学常识,竟以此名号称呼凡夫,近乎讥嘲。蕅益是大师的别号,智旭是大师出家的法名。

  ‘原夫’二字是文言文之起题语,乃虚词,无何意义。佛是梵文音译,全文为‘佛陀耶’,义为觉者,乃尊重不翻。华人喜简,只采用佛字。对宇宙人生真相真正明白谓之觉者。宇宙是生活环境,人生是自己本人。谁认识自己?由何而来,将来往何处去,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小则个人家庭,大则社会国家,甚至于广大的虚空法界,如真能了解,才能作得了主宰,得大自在,不会受环境之支配与压迫。成佛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诸佛是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者,为数无量,他们能作到,我们也可以作到。

  蕅益大师把这个念佛法门解释给我们听,依其方法修学,在一生中亦能得到如诸佛菩萨之成就。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大德,决无欺骗,他们对我们一无所求,骗我们作什么?故对于他们的教导应深信不疑。佛佛道同,无量诸佛都是慈悲、真诚、清净,悯念群迷。‘群迷’指九法界,包括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菩萨’译为‘觉有情’,而觉的并不圆满,至少仍有一分生相无明,故仍在九法界。佛教我们用理智,不用感情,佛以无条件慈悲怜悯一切众生,全心全意照顾众生,随机施化,教导众生修持正法,直至成佛。

  悯念是慈悲义,如果没有慈悲心,佛对于教化众生的原动力就没有了。世间人一天到晚努力工作是名与利在背后推动。佛菩萨既不贪名,又不图利,只是怜悯一切迷惑的众生而随机施教。在教学内容与方法,因众生根性、迷悟、生活方式、教育程度均不相同,不得不因人施教。所谓教化,教是由因上讲的,化是由果上说的。接受佛教导之后,应有气质变化,从前愚痴,现在聪明,从前觉得苦恼,现在感到快乐。佛教学的宗旨对一切众生均相同,都是教众生圆满成佛。此之谓归元无二,方法虽多,目标则一。

  中国隋唐以后佛教分为大小十宗,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后人往往存门户之见,认为自己所修的法门是对的,其他均非。但佛说‘归元无二,方便多门’,幸勿自赞毁他。佛在世时,有人向他请教,他一定指示一个正确的方法令其得到圆满的成就。现在佛不在世,只能依靠佛经修学。这些经典如同医生对病人的处方,如药方与病症不合,恐怕会发生严重后果。蕅益大师为我们介绍的阿弥陀经是佛看众生机缘成熟,无问自说,不是专对某一种人说的,而是对当时及后世一切众生说的。自古以来修净土法门得到成就者为数最多,它是最直捷、最圆顿,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天他说了一个偈子。他说:‘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说了之后,打一下铁锤,站著走了。民国五十七年台南将军乡有位老太太站著走的,去年我在高雄讲经时提及此事,有几位都说知道有此事实。台北莲友念佛团李济华老居士往生之事更不可思议。他在念佛团讲开示,讲了一个半小时,苦口婆心劝大家念佛。讲完之后,他说我要回家了,下了讲台,坐在客厅藤椅上就往生了。他两个月以前就有预感,得空时即出去看朋友,似有惜别之意。有一次与其夫人坐三轮车参加法会,向其夫人说:我若往生,你会不会寂寞?夫人说:你若往生乃大好事,我不会寂寞,这可以证明他预知时至。

  念佛分理念与事念,理念是把道理方法境界统统搞清楚,念的当然专心。事念是对理论不明白,但专心念佛。事念念到心地清净,智慧自开,亦可达到理念。

  自古以来,弘扬佛法最普遍的经典就是佛说阿弥陀经。因此注解此经者为数甚多,其中最具权威的即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蕅益尊称莲池为云栖和尚。在蕅益时代莲池已圆寂,而其著作存在。蕅益以师事之,依莲池教诲学习,即所谓私淑弟子,类似儒家孔孟。莲池是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蕅益是第九代祖师。莲池为弥陀经作了一个注解叫疏钞,先作疏,‘疏’是解释经的,后来觉得太深,恐怕后人看不懂,所以又作钞,‘钞’是注解疏的。此项疏钞在台湾流通甚广。现在我们把疏钞连同古德法师所著的弥陀疏钞演义合印成一本,‘演义’是注解钞的。古德法师是莲池的徒弟又是侍者。莲池著作流传于后世,得力于古德法师。我在台北曾讲过一次演义,留有三百三十五个录音带,内容丰富,称之为博大精深,甚为恰当。

  幽溪是天台山幽溪高旻寺传灯法师,蕅益以地名称之,表示尊敬。他与蕅益的师父是师兄弟,所以蕅益称幽溪为师伯。他晚年专修净土,每次讲弥陀经都感到天乐鸣空,大众都听到。他将阿弥陀经作了一部圆中钞,以天台宗真假中三观发挥,取圆融中道义。钞是解释疏的,疏是阮元朝大佑法师作的,其名曰阿弥陀经略解。此圆中钞流通不多,蕅益言其高深洪博,文富义繁,或不便初机。

  蕅益大师为便利初机作此要解有独到之见解,故其内容亦无须乎与以上莲池幽溪二位大师相同。侧看成峰,横看成岭二句,借用苏东坡游江西庐山时所作诗中的话,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意义是他已经见到庐山真面目,亲证西方净土的境界。

  依天台宗讲经的方式,在开经之前先讲玄义。玄义是以很短的时间把全经大义作综合的介绍,使听众先有一个概念,然后继续听讲经文易于理解。天台用五个段落说明经中纲要,谓之五重玄义。第一解释经题。第二辨体、说明此经理论的根据。如意义不明,信心很难建立。第三明宗、说明此经之宗旨,修学的纲领与方法。第四论用、用处何在。宗是修因,用是结果。第五判教、祖师大德为佛经整理分类,依浅深次第,契各类根机。

参、解经玄义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讲述

  一、释名

  《解》第一。释名。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阿弥陀。所证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一切金口。通名为经。对上五字。是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藏所明。

  释迦佛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广度有情。人为什么要到世间来?我在十三、四岁时常想此一问题,有时想几个月,但得不到答案。佛说‘人生为酬业而来’,以往造善,今生得福,否则事事都不顺心,因果报应乃事实真相。如把此种事实搞清,心安理得,不再怨天尤人,心就安了。心安则定,定能生慧,从此弃恶向善,改变未来。袁了凡先生所著了凡四训,阐明改造命运极为详尽。他平生改过自新,断恶修善,把得邵子皇极数正传之云南孔老先生为他所算之一生命运整个转变过来。佛事门中有求必应。求、如理如法求,均能求到,若求不到乃是有障碍。这本弥陀要解书中所求的是求成佛。成佛都可求到,至于世间名闻利养,功名富贵,岂不等于鸡毛蒜皮。如理如法的求可以把业报身转变为愿力身。从前业报身念念为自己打算,今后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佛法是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假使众生有机缘接受佛法,都可以把业力转变为愿力。

  佛在三千年前讲此经时,如非大智慧人,很难体会。今天讲这部经,大多数人都能认同。佛说此土是五浊恶世,现在看来,一点不错。浊就是污染,现在污染情况严重,各国皆提倡环保。恶是恶业,人心不善,身犯杀、盗、淫,口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犯贪、嗔、痴。现在社会十恶充满,佛以大慈悲愿力生在这个时代,救拔我们脱离苦海。

  佛是先觉,对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无法不知,无法不见,以先觉觉后觉,菩萨是后觉。如具能依佛法修行就是菩萨,尤其这个法门,在无量寿经经题就有‘佛说大乘无量寿’字样,可见念佛法门是大乘菩萨修行的法门。佛以度生为怀,念念帮助众生快快成佛,以满其心愿。如我们的愿力与佛的愿力相同,则能转业力为愿力。念头一转,从前是六道众生,立刻转为法身大士。我们学佛亦应以众生为怀,以此圆满的教育推荐于一切众生,如此则与诸佛同愿、同德、同心。

  众生机缘成熟,所以佛介绍此法门予众生。在无量寿经发起序一开始,佛容光焕发,阿难尊者从来没有看见过,因为众生成佛的机缘到了,佛特别欢喜。所谓机缘成熟是一听就懂,一听就信,一听就开悟。此人在今生即能永脱轮回,得到究竟解脱,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境界上未起心动念,此谓‘自受用身’。如如不动,绝无烦恼,样样清楚,充满智慧,这是自受用,亦即自己真正的享受。

  我们日子过得艰苦,烦恼这么多,没有寂。心里胡思乱想,而对外面什么都不晓得,没有照。帮助别人要寂照,自己要如如不动。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才能指导别人。自己如如不动,才不会被人牵著跑,就得大自在。只有照没有寂,度众生与众生接触,名闻利养全来,生出贪嗔痴慢,就被众生度跑了。应化身是他受用身,帮助别人的。实相无二,亦无不二。宇宙万有,原来是平等一相,其中无有差别。金刚经说大千世界是一合相。万物之基本物质是一个,只是排列的方程式不同,所以宇宙万法是平等的,都是一合相无差别。科学家若是读佛经,一定对于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

  见到事实真相,平等无二,如再起分别执著,是非善恶,乃大错特错。有人怀疑,既然万法平等无二,佛为什么还说真心妄心?应知佛说真心妄心乃方便说,若真实说则不开口。四十九年所说都是方便说,要由方便说中悟入真实,但不可执著佛所讲的名相。听经要由清净心听,可不能想,一想就把悟门关闭了。把佛法当作世间法学习就变为‘佛学’,不是‘学佛’。学佛要开悟,要学清净心,要学寂照。先把原理说出来,然后再落实在事项上。体是实相即心性,依是依报,正是身体。法是法身,报是报身,亦自性变的。自是自己,他是别人。自他不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能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是阿弥陀佛,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能度’是诸佛,‘所度’是众生。‘能信’是我的心,‘所信’是此法门。‘能愿’是自己的向往和希望,‘所愿’是西方极乐世界。‘能持’是身口意,身拜佛,口念佛,心想佛。‘所持’是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能生’是能往生的条件,即信愿行,‘所生’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有四种净土,而四种融合在一齐,一生一切生,唯西方有此殊胜。‘能赞’是十方诸佛如来,‘所赞’是西方净土。这些都是实相,佛为我们说法唯一的凭借即是实相。兹再次向各位同修说明,此理通于一切所有大乘经,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如此,世出世间一切法也都能通达,因为无有一法不是由心性变现出来的。圆教初住菩萨有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明白此理,修学的心就定了,不会再想天台也很好,或者禅宗也不错,都想学学。宗门教下任何宗派,如能契入,都能成就,但必须要专修,专修容易成就。古来大德虽所修法门不同,而方向目标则同,彼此赞叹。现在学人往往赞叹自己,毁谤他人。

  符按:蕅益大师要解,文义颇深,幸赖法师剖析入微,方略领大意。上文系五重玄义中之辨体,似仅举实相为体,未及其他。大师在文中亦说大乘皆以实相为正体,而每部大乘经之体亦应各有特性。在下认为阿弥陀经大部份述说极乐国土之功德庄严。就大处言之,此经固以实相为体,若专对本经而言,以西方国土,依正庄严为经体较为切题。爰不揣鄙陋,将五重玄义用现成经文草拟简明小标题,以资初学易懂。是否有当,敬请师父鉴核斧正。

  1、释名 阿弥陀佛,无量光寿。

  2、辨体 西方国土,依正庄严。

  3、明宗 信愿持名,一乘妙果。

  4、明力用 往生不退,圆证四土。

  5、判教相 最极圆顿,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被三根。


 三、明宗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讲述

  《解》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会体枢机。而万行之纲领也。提纲则众目张。挈领则襟袖至。故体后应须辨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目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具。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去。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玆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

  第三明宗。宗是修行的宗旨。契入心性理体乃最重要的关键,也是万行的纲领。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目标。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对西方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信其真有,想去的心才会生出来。如果没有强烈的意愿,如何肯修?有了意愿,必须真心念佛才有效果,行之既久,现前即能得到效验,烦恼减少,智慧增长。将来临终,佛来接引,莲花化生。见到西方景象,方知佛说不虚。

  阿弥陀经经文不长,从义理上说与大方广佛华严经无别,故称为‘小本华严’,乃华严经之浓缩。经中分为三个段落,先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之状况,依报是其世界之物质环境,正报是其人事环境。经中把西方形容得极其美好,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但我们如何能相信?经中说:佛是真语者、不假,实语者、不虚,如语者、与事实完全相符,如其所证而说,不诳语不妄语者、绝不欺骗众生。佛说:‘有世界名为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蕅益大师自号为西有也是根据这两个有。前面提过他也确实得到证明。在东晋时庐山慧远净宗第一代祖师,在一生中三次见到极乐世界,其状况与佛经所讲完全相同。三次见到,从未说过,到往生时才对弟子们说。

  生到西方有四种利益:(一)寿命长、在此世界寿太短,作什么事都不够。若想成佛须三大阿僧祇劫又太长了。若生到西方,寿命无限,虽成佛时间长亦无碍。(二)见佛、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大善知识。(三)闻法、西方六尘皆说法,闻法不中断,所以不会退转。(四)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是同参道友。有此四种好处,应下定决心发愿必去。

  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善男子善女人之‘善’字,至关重要,它是念佛能不能往生的关键。依本宗讲法,真信真愿,无丝毫虚伪,方谓之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依此而行,决定往生。作工夫并不需要很长时间,净宗有打佛七之举,限期取证。打七应日夜不断。我们现在打七有休息时间,例如早晨有两支香,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中间大约休息半小时,在休息时间张家长李家短,是非人我全来了。这只能称为法会,不能算打七。净土圣贤录所载宋朝莹珂法师往生之例,足可作为借镜。这位法师平常不很用功,且常破戒造业。但他有善根,相信因果报应,知道将来必堕落,深自悔责。有同参劝其念佛,求生净土,可免恶报。他深信不疑,自己关在房内,专心念佛,不眠不休三昼夜,结果阿弥陀佛来了,对他说:‘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好自为之,临终时我来接你。’他说:‘我业障重,经不起诱惑,再过十年恐怕更造许多罪业,十年寿不要了。’阿弥陀佛说:‘好,三天后我来接你。’他很感谢,打开房间对大家说,三天后往生,众皆不信。到了第三天,大众正作早课,他请大家念佛送送他,念不到一刻钟,他就往生了。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这几句话意义很深。现前一念之心即是真心,并不是肉团心。亦非能思维能想像的缘影妄心。从时间上讲,心中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非缘影心。从横的方面说,没有边际,没有界限,不是缘影的妄心,妄心有三世,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是非人我界限。真心没有这些,也等于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就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现在一天到晚随著世间社会大众之缘,而真心无丝毫改变。此节在楞严经十番显见中分析最详。佛举出一桩事情即见性,见性是真心,超越三际十方。在凡夫位,终日随缘,亦无改变。当时波斯匿王听了很欢喜,知道身有生灭,而在生灭身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性才是自己。不生不灭是真我,生灭的是假我。十方虚空无量无边的星球国土,乃是由自己一念真心中所变现出来的。世间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研究探索,太空的星球从那里来?生物如何演变出来?现在还找不到根据。科学进步,有些事实可以证明与佛经中所说吻合,而其根源,科学家的探讨还没有办法达到,因科学之研究始终没有离开分别执著,他们是由意识心中变现出来。意识心的功能很大,能缘虚空法界而缘不到真心。换言之,虚空法界的根源他们没有办法缘到。科学的理论用动,而佛法用静。动静是一个,动到极处就是静,静到极处就是动。如晓得动静是一个就大彻大悟。佛法用定,科学用动,二法皆对。但科学家必须凭借科技才有所迈进。佛法不需要外界帮忙,只凭内心的定功即能看到事实真相,这种境界乃是‘入佛知见’。

  西方世界以及阿弥陀佛观音势至皆为自性所变现,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我要往生自己变现的净土,还有什么障碍吗?理论如此,事实上我们的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不能达到一念。如果一念回心,决定往生。我们知道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自心本具极乐。所以念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回归到自性,从一切妄想杂念中回到一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前面‘南无’二字是‘归依’,亦即一念回心的意思,要回归到自性。在其他宗派非常难,禅宗讲明心见性,要把见思烦恼断尽,还得破几品无明,才能回归自性。净宗就方便,只念一句佛号,人人能修能证。

  第二个信他。‘他’就是释迦佛与阿弥陀佛,希望他们帮助辅导我们,自己能力不够,需要佛菩萨加被。净土三经句句真实,依经修学,决定成就。弥陀四十八愿,愿愿皆是成就众生。阿弥陀经原文内说十方佛,华人喜简,所以罗什大师把十方佛并为六方佛。六方佛皆出广长舌相,赞叹此法门,为释迦佛作证,证其真实,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这几句话,分量很重。随顺释迦佛,随顺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随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劝诫,死心蹋地的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随顺诸佛的教诲。如问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那一部经典最真实,答案是阿弥陀经,直捷了当教我们当生成佛的法门。大乘经比小乘经真实,一乘经又比大乘经真实,弥陀经是真实中之真实。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佛在法华经上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不过种一个因而已,“不管有心无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将来生西方的种子。”明白此种事实,即知如何度众生,无论有意无意,使人念一声阿弥陀佛,他就得度了,迟早都要往生净土。

  ‘一心不乱’的标准很高,有些人担忧,恐怕不能在这一生往生。夏莲居老居士将罗什与玄奘两位大师所译之阿弥陀经会集成一本。玄奘所译的阿弥陀经并没有一心不乱字样,只有‘一心系念’。我们听到一心系念,似乎觉得可以办到。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似乎也能作到。但罗什的译文并未翻错,因玄奘对罗什的本子很佩服,没有任何批评,而且他的大弟子最得意的门生窥基大师,唯识宗开山祖师作一部阿弥陀经注解,若照现代人的习惯窥基一定用老师玄奘的译本,而窥基用罗什的译本,可见师徒对罗什本子均表赞同。

  一般行者讲念佛‘工夫成片’就是无量寿经中之‘一向专念’。念到工夫成片,到临终阿弥陀佛来接时,先有佛光照到行者,业障立时消灭,工夫自然加倍,达到了一心不乱。若是已经念到事一心,经佛光一照,即能达到理一心。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一心不乱,不必顾虑,只要老实念,一定成就。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果报就是往生,一定要把往生净土作为唯一希求的目标。在现前这个社会,生活环境一切随缘,今生本来是酬业而来,唯有一心求生净土。西方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上善人’非普通人,指等觉菩萨,西方等觉菩萨不计其数,皆由念佛三昧得生。‘三昧’译为正受,正常的享受,又译为禅定。念佛人心中只有阿弥陀佛,无其他杂念,心中快乐,无烦恼忧虑牵挂,功夫即能成片。果能老实念下去,三昧工夫自然不断的提升,必有成就。因果如影随形,绝无虚弃。

  信事者、西方极乐国在十万亿佛土外,确实有,非庄生寓言。我们有善心、有恶心,有真心、有妄心,有清净心、有染污心。这个娑婆世界是我们贪嗔痴慢心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是我们一念清净心变现出来的。净土秽土统统是自性变现的,都不是外来的。净土是佛的清净心变现出来的,也是十方世界一切念佛人变现出来的。佛的心与众生心是一不是二。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特别注意一念心,一念是真心,二念就是妄心。真心无内外,楞严经一开始就说七处征心,真心找不到,妄心也找不到。妄心有分别执著,所以有界限。分别执著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实际上亦无真正的界限。

  西方有依正主伴。主、阿弥陀佛。伴、佛的学生,主伴是师生。皆是自己一念真心变现出来的。全事即理,整个现象就是理体。全妄即真,妄是相,真是性,真是能变,妄是所变。如作梦,能变梦境的是心,所变的是梦境。所以说全梦即心,全心即梦。‘全修即性,全他即自’,均是事实真相。净宗所修的即执持名号,念一句阿弥陀佛原来是‘称性起修,全修即性’。多少人不晓得,也不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修学中是最高的法门。但如何修才能全修即性呢?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能如是则与性相应,与事实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全他即自包括依正主伴。以上所举诸端是华严所说的理事无碍。‘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如同一室之中有一千盏灯,光光相照,不相妨碍,乃是事事无碍。华严说四无碍,本经亦讲四无碍,可见本经是小本华严。

  如今地球污染严重,科学家说,如不改善,五十年后此地球即不适合人类居住。佛说依报随著正报转,今天众生的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比环境污染更严重更可怕,如何净化人心为当务之急。用‘老实念佛’方法对治之当有成效。一方面弘扬佛法,使人了解六道轮回,因果报应以及人生是苦等基本理论,令其弃恶向善。另一方面,劝人念佛,使其心地清净,妄想减少,上敬下和,奉公守法。果能上下同心协力,认真去做,亦未尝不能挽回世运于万一。

  ‘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前面曾说过,虚空法界皆是我们自性所变之物。现前这个世界,十方诸佛刹土以及西方净土也无例外,都是自性变现的。我们的真心是很单纯的,所现的是常寂光净土。心性迷了以后,迷有深浅之别,遂现九法界。西方有四土,除常寂光土外,每土均有三辈九品,全是带业往生。实报庄严土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都带了一品生相无明,也是带业往生。其他诸佛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分的很清,每阶层彼此都有隔阂,唯独西方四土三辈九品没有障碍,所以古德说一生一切生。大菩萨生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同时他也能见到凡圣同居土往生的大众。西方如此殊胜,能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求愿往生之心自然生起。信愿是往生之关键,世人听了净宗法门,心亦向往而仍不能立志发愿求生,实因不自觉悟。真正觉悟的人要知道:第一、人生是苦。佛在大小乘经中已详细开示,天人乐多苦少,人道几十年寿命,苦多乐少。从造因上观察,身口意三业造作,大多数人都是恶多善少,来生果报一定更苦。第二、人生是空。人生如梦如幻,几十年光景,无论贫富贵贱,到了断气时才知道是一场空已非聪明人。晚上睡觉,眼一闭,睡著了,与死有何分别。那件东西是你的?连身体都不是,何况身外之物。果然觉悟,能开智慧得大自在,得失之念减轻,损人利己之事自不会作。第三、人生无常。沧海桑田,人有生老病死,地球时时都在变化,物质环境如此。世人似乎并未觉察,在感受上近乎麻木不仁。第四、人生无我。所有一切罪业皆由我执而生,如真知我身是四大假合,则烦恼至少可以减少一半。

  佛经说四大,用地、水、火、风为代表,四大是物质。金刚经讲世界是一合相,乃由基本物质所组合。它有四种现象:第一是物质,虽小而有体积。第二它有温度,带阳电,称火大。第三它有湿度,带阴电,称水大。第四是动的,非静止的,称风大。四大是指基本物质之性质。任何东西均由基本物质组合,聚则成形,散则消灭。例如这只粉笔由粉末聚合而成,把它碾碎,它就没有了,只是粉末聚散而已,聚时未生,散时未灭,实为不生不灭,任何物质均如此。人身体之外还有精神,精神就是心经所说五蕴中之受、想、行、识,属于心理作用,心理念头生灭无常。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受想行识,这是身心真相,佛经中称之为‘人无我’。换言之、人身为四大、五蕴之假合,无长久之我体,故曰人无我。佛又说‘法无我’,法指一切法中本无有我,应知所谓我者即主宰之义,亦存在之义。众生不觉,于一切法中妄生分别之见,况一切法性本来空寂。金刚经云: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苦、空、无常、无我,在现生活中要时时体悟其意思与感受,对于厌弃这个娑婆世界有很大的帮助。西方净土没有这种现象,第一它没有苦,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第二不空,真有而且永恒,十方世界刹土是八识的相分,相分就是物质,所以它是苦空无常无我。西方不同,是心性的相分,是无漏的,是真常的。

  ‘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要舍须舍得干净,如认为舍是什么事情都不作,专心念佛,就把舍的意义完全弄拧了。凡事皆作,而且作得比别人更积极更圆满。积功累德,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佛号外,所有执著牵挂忧虑皆无,这才算舍至究竟。求取西方极乐世界之心必须极为强烈,只有一个西方世界,只有一尊阿弥陀佛。此古德所谓有净土。妙宗钞所说‘取舍若极与不取不舍亦非易辙’。妙宗钞是智者大师作的,观无量寿经疏也是智者大师作的,钞是四明尊者作的,注解智者大师的疏。智者大师临终念佛往生。他修观想念佛,修十六观经往生者。四种念佛皆详载于观经,以持名最简单容易,稳当快速。

  佛菩萨应化世间,所作所为皆可作世人的榜样。华严五十三参各位大善知识在此世界,各行各业,如何生活,如何待人接物,他们都是佛菩萨再来。郁香长者每天逛市场,心中如如不动,定慧等修,这是最高级的参禅,初学之人作不到,不如念佛,守著一句佛号,可以不间断。工作不用思考的,一面工作,一面念佛。如衡州王打铁,一面打铁,一面念佛,不碍工作。求生净土乃人生最重要的大事,无量劫来希有难逢。在此时代师道无存,全靠认真自修,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专心念佛,其他任何事情都是鸡毛蒜皮。

  禅宗主张不著相,如不取也不舍,也是著相,著了不取不舍的空相。我们今天说不著相办不到,真能作到对任何人一律平等对待才行,若是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以及批评议论,就不能说不著相。莲池大师说:执事、如念佛念念相续,可以带业往生。执理、偏于理论,舍去事修,并未明心见性,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明心见性,谈何容易。若执理废事,理亦不圆。因理事是一,不是二。全事即理,取舍无非法界,此乃真是随顺诸佛真实教诲。

  名号不可思议,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宗书籍内常常提到名号之重要性而学人每每忽略,不知其真实义。黄念祖居士为无量寿经所作注解中,引用许多隋唐高僧大德的说法,对佛四十九年所讲一切经,那一部经第一?各宗派公认华严、法华、梵网为一乘大经,但与无量寿经比,无量寿经第一,因华严到最后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一卷,华严才究竟圆满。无量寿经是华严的总结与归宿。阿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小本。

  再深入观察,夏莲居老居士把无量寿经分为四十八品,以第六品四十八愿为全经之中心,四十八愿中,古德说以第十八愿为第一。十八愿是十念必生,把名号不可思议功德明明白白写出来。这一句佛号展开来即四十八愿,再展开即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展开即华严,华严再展开即大藏经。所以一句‘阿弥陀佛’是佛四十九年所说法藏之总纲领。念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等于佛所说的一切经典都念到了,名号功德实不可思议。

  关于观像念佛,在般舟三昧经中讲到观像念佛修行方法。另外十六观经中也讲到观像念佛,但只有第十三条述及,其余有十二条皆说观想念佛。前面介绍过观经的注解有两种,一个是天台宗的妙宗钞,智者大师注的,还有一个是善导大师注的观经四帖疏。这两种本子都很流行,我都讲过。我最得受用的是四帖疏,在古今观无量寿经注解中推为第一,可与弥陀要解相比,其中许多建议,古德未曾说过。有人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黄居士在无量寿经解中曾经提过,也可以说四帖疏是阿弥陀佛自己为我们说法。

  礼拜、供养、五悔都可用华严作一个例子,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即属于礼拜。广修供养即此地所说的供养。五悔是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五种方法。除忏悔外,后面的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四种都有忏悔的意思,如非真忏悔,这四种方法不会有的,所以均列入忏悔法内。如以十大愿王比照观察,第四忏悔业障属五悔之第一,随喜属五悔之第三,请转珐輪、请佛住世属五悔第二的劝请,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属五悔第五的发愿,普皆回向属五悔第四的回向。可见普贤自己修的是十大愿王,教人修的是念佛法门。此外还有六念,佛在许多经中曾经说过,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前面三种是念三宝。第四是念戒,第六是念天。此二种有密切关系。生天要有生天的条件,佛讲天道的状况,比任何宗教都详细。不是信了上帝就生天,千万不要误会。佛说五戒清净,来生可得人身,十善业道成就才可以生天。仅修十善只能生欲界以下的天即四王天及忉利天,再往上要修定,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佛为我们制定五戒、八戒、十戒及经中教诫均在戒的范围。

  第五念施。施是布施,其功德使我们断烦恼。无量烦恼归纳为一○八类,再归纳为二十六个,包括六个根本烦恼与二十个随烦恼,再归纳之即为贪、嗔、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之为贪、嗔、痴三毒,三毒归总就是一个贪。布施专治悭贪,贪是烦恼的大根大本。布施是便宜自己,把根本烦恼彻底的拔除。学布施自己有多余的才愿意给人,如有两个东西,好的留自己用,坏的给人。进一步先把好的给人,坏的留自己用。再进一步,如人家需要,我也需要,我先帮助他,我自己慢慢再说。一般人都顾虑到我的财物若全部施出去,我自己没有怎么办。尤其是时下生活艰难,钱得来不容易。虽然佛家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布施出去,来的更多,我们实在不敢相信。我劝人学佛要把了凡四训先读三百遍。人的一生,富贵贫贱,皆有定数,前生作财布施,今生发财。财富是果报,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施是因。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修三种布施,自然得好果报。佛菩萨由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后倒驾慈航来到世间,没有别的事,就是布施。中国近代出家人净土宗印光大师与禅宗虚云大师,他们一生都作布施,财法无畏布施丝毫不保留,作得圆满。

  观无量寿经特别提到有三种人得生净土。第一种、慈心不杀,具足戒行,即净业三福中第一、二两条。第二种、读诵大乘,方等经典,即净业三福中之第三条发菩提心,读诵大乘。第三种、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求生净土。心清净与佛本愿有感应。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应发心认真念佛,正助双修。正修是信愿持名,助修是十大愿王、福慧、六念。处今日之社会,以此种心态处世待人接物,乃佛教徒之正行。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蕅益大师这段话,意为净宗许多经论所说的都是纲领原则,细细体察,涵盖了无量法门,其中以念佛法门最为殊胜。大师说出这几句话相当不容易,如果不是真正过来人将所有一切法门研究透彻,这些话说不出来,而且也没有这个胆子说。因此我们想到,为什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劝我们持名念佛。收机最广之机,指‘根机’而言。机有上中下三根不同。例如禅宗六祖大师说的明白,他接引上上根人。神秀接引大乘根性之人。教下如华严贤首宗,其对象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切经论法门以专度某一类人为对象,唯独净土法门对所有不同根性的人皆能接受,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度之,实在不可思议。只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得度,下手非常容易,谁不会念?问题在肯不肯念,愿不愿念,而其成就又是无比的圆满,不但一般人不相信,宗门教下的菩萨罗汉都不相信,所以诸佛如来称之为‘难信之法’。

  佛观察当时众生善根福德成熟,乃无问自说。所谓善根就是佛说出这个法门,听者能信能解。所谓福德就是听了之后能愿能行。此法门无人知道,当然没有人能问。至于宣说的对象特别选出舍利弗,他是智慧第一,没有智慧绝不相信此法。成佛之机缘成熟,必须有成佛的经典。阿弥陀经是九法界众生一生圆满成佛的根本,如此说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列表如下:

见惑 ┌欲界



┤色界



└无色界 ┌苦(贪、嗔、痴、慢、疑、
│ 身、边、邪、见、戒)
┤集(除身、边、戒禁取)
│灭(同上)
└道(除身、边)
┌苦(除嗔)
┤集(除嗔、身、边、戒禁取)
│灭(同上)
└道(除嗔、身、边)
┌苦(除嗔)
┤集(除嗔、身、边、戒禁取)
│灭(同上)
└道(除嗔、身、边) 十











七 ┐

├三十二



├二十八



├二十八

┘ ┐



├八十八





  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指临终十念言。临终能念佛亦不简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神智清楚,2、有善知识适时提醒,3、听后真能遵行。以上三项非人人所能遇到,一定要平时努力,幸勿存侥幸之心。入三恶道是迷惑,如神智清醒,不会堕三涂,故平时要常常存心利益众生,修福为先。

  我们能往生多半生同居土,证位不退。这个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但是我们没有证到位不退,而生到西方之同居土后即证位不退,可见西方比娑婆殊胜。更殊胜的是西方世界一生一切生,一证一切证,同时圆证三不退。西方如此殊胜有三大理由:1、到西方天天见佛。2、时时闻法,不但佛菩萨说法,六尘皆说法。3、常与大菩萨们聚会一处。处此环境没有退转的机缘。娑婆世界很难听到正法,恶知识多,善知识少,故易于退转。

  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至心是一心、真诚心。散心有夹杂。无论有心无心,或懂不懂,只要听到一声佛号或经的名字,即种下成佛的种子,将来迟早能入佛门,修行证果。法华大成,佛在世时,有一老者要随佛出家。佛的弟子有证得罗汉者,具宿命通,知过去未来,观察此老五百世中无有善根,不予接纳,此老悲泣不肯离去。佛见到即叫他前来,为其剃度。佛对弟子们说:无量劫前此老为樵夫,上山砍柴,遇一猛虎,急忙爬到树上,无意中喊了一声‘南无佛’。有此因缘,今生机缘成熟,发心出家。此老后来证到阿罗汉果。

  ‘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此数句非常重要,必须牢牢记住。不但自己求生净土的愿望真正能生起来,也可以解答不少人的疑惑。这是最极殊胜,其他法门无此快速。如大小乘经上讲的,证得须陀洹果,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不可能在一生中成就。唯独念佛法门,一生到极乐世界,即与补处等觉菩萨在一齐,也是同时圆证三不退。在娑婆世界,证位不退是小乘须陀洹,证行不退是大乘菩萨,证念不退是法身大士,分得很清。西方世界一往生全证到了。

  最后蕅益大师劝勉我们,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均无圆证三不退之说,十方诸佛世界亦无此种情形。他又以禅宗作比,禅宗是顿悟,而烦恼习气不是一生中就能断尽,要生生世世不退。禅宗彻悟之后,生生不退不容易。在中国佛教史中禅宗大彻大悟之人,来生退转的很多。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叫三生石,讲的是圆泽法师,他能知过去未来。还免不了来生投胎。幸亏他没有隔阴之迷,能记前生事,可是还要轮回,继续再修。然而换个身体,他就没有机会与诸大菩萨在一齐,也不能圆证三不退。因为禅宗有修持,第二生有福有慧,可能大富大贵,再投胎愈投愈迷,每况愈下,这就是学佛成佛要无量劫的原因。

  符按:上文提到小乘须陀洹,恐初学仍觉陌生,兹略作说明:1、须陀洹是小乘初果圣人,译为入流,或作预流,即参预圣者之流,悟平等法性。亦名逆流,谓逆生死流,入圣智海。2、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尽,得法眼净,见真空理,再经七番生死即入涅槃。3、入圣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尘流。4、不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一切境界相,因其情识已空,无我我所,故不入六尘。既不入六尘,故须陀洹虽称入流而亦不自觉入圣者之流,不过假名入流耳,故称曰无所入。得果正由无念,作念便非得果。所以金刚经说:‘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五、明教相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净公上人

  净公上人讲述

  《解》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此说明教学之对象,世间有些人对经教无深入研究,以为念佛属小乘是自了汉。其实这个法门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判教相上说,在大小乘经中属大乘,在五乘中属菩萨乘,在十二分教中属无问自说。其修持方法,普被三根,烦恼重障碍多的人亦最契机。

  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亦属生灭法。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现在正是末法时期,还有八千多年,日后佛法将逐渐衰微,最后消灭。有人怀疑,现在印刷术进步,大部份经书已贮藏于各大图书馆,可以长久保存,焉能消失。应知经典虽不消失而无人相信、读诵、受持,亦等于消灭。佛在法灭尽经中说:将来末法时期到最后,第一部先消灭的是楞严经。待佛法灭尽,佛以威神力故,嘉惠众生,特令阿弥陀经多住世一百年。等经教全消失了,还有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了仍然有效。

  此法门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持,无论什么根性统统适合。在一切经中,古今中外大德公认华严法华为佛法的代表,尤其是华严,各宗皆称之为根本,余经为华严之枝叶。大师称此经为华严之奥藏。此念佛法门能令九法界一切众生在一生中平等成佛。菩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亦用这个法门,都不出于此经持名念佛之法。我在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解的序文中有一句话说:‘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完全相同,不过大本小本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的世界是生灭的世界。禅是根据这个道理修的,教也是根据这个道理修的,念佛亦不例外。法门虽多,殊途同归。实相念佛即是用真诚之心念佛。曾国藩先生在其读书笔记中把‘诚’字下一定义,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念佛心中无杂念,把一切妄源舍弃掉,不必想过去未来,一切都不想,真心即显露。心中有我是妄念,心中若有个无我也是妄念,有与无是对立的。空有也是对立的,两边皆无是真清净。六祖不得已说‘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也没有,什么都说不上,此乃性德全体之显露。凡夫一天到晚打妄想,执著这个身是我,人我是非,纠缠不断。佛要住在真实境界,一句话也不说,众生如何能开悟?必须随顺众生而说,大家才能懂。大家都说这个身体是我,佛亦说我,佛是随顺众生而说有我,他并不执著我。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接触外面声音谓之‘耳识’,亦称了别。‘亲聆圆音’即阿难亲自听佛讲的。‘如空印空,名闻’,心地永远清净,‘如空印空’谓之‘闻’。时与空皆非实在,‘时’有过现未,‘空’有四方上下,皆由抽象概念中产生的,列于不相应行法。百法中分五类:(一)心法,即心理现象。(二)心所法,即心理的作用。(三)色法,即物质。(四)心不相应行法,非心非心所亦非物质,属于抽象的东西。(五)无为法,即无生无灭法。‘师资道合’,教学相长,教学相契谓之‘道合’。教是由心性中流露出来的教导,一举一动皆为教学的手段。学生领悟教导的含义,说听周足,机缘相合谓之‘一时’。善导大师说,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缘乃无比的殊胜,上品往生,人人有份。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是第一大福德人,世间的财富、权利、名声、地位都是假的,只有到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是真的。

  人生苦短,生死疲劳,亟须自救,且起码亦应救度家人眷属。只要生到西方,无论家属在何世界,落何道中,都能看到,且有能力帮助他们。如不生净土,俟业报身终了时,各随业力流转,谁也帮不了谁。

  ‘佛’是‘佛陀耶’的音译,国人喜简故称佛。佛、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属小乘,但求独善其身。‘觉他’是菩萨,有慈悲心,自动教化众生,为不请之友。‘觉行圆满’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烦恼,一为见思烦恼,自觉者见思烦恼断了。觉他者能兼断尘沙,自行化他。把见思尘沙无明断尽即圆满成佛。

  ‘大师’之‘大’字有平等性。佛称大师,对一切众生一律平等,菩萨无明未断尽,不能称大师,只能称大士或正士。对出家人更不能称大师,只能称法师。智者大师是天台宗子孙尊敬他而称之,祖师若知一定要诃斥他们。

  ‘舍卫’,中印度大国之名,梵文音译,义为‘闻物’,即名人很多,文化水准高,物产丰富,波斯匿王之首都。匿王太子名只陀,此云‘战胜’。昔日与他国交战,凯旋归来时所生。匿王有一大臣名须达多,译为给孤独,乐善好施,喜救济贫苦。给孤独长者闻释迦佛是一位有学问之人,想邀请他来舍卫大城讲经说法。世尊的学生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需一大场所,最后看中只陀太子的花园很适合,房间亦多,乃向太子商购。太子即向给孤独长者开玩笑说:‘听说你家黄金很多,你若把我花园铺满黄金,就卖与你。’给孤独长者信以为真,即派工运金铺地。太子又问其为何购买此园如此郑重?他说:‘我请释迦佛来此讲经说法。’太子一听甚为感动就说:‘这个功德我们两个人作,园内土地算你的,树木算我的。’故称此园为祇树给孤独园。佛亦未辜负他们,在此处住很久,许多重要大经都是在此园讲的。

  《解》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菩萨居中者。相不定故。不常随故。表中道义故。天人列后者。世间相故。凡圣品杂故。外护职故。

  此段解文说明与会大众排列的顺序。声闻列为第一位,为佛的小乘弟子,皆出家众,常随佛学,又称为常随众。佛法靠僧团维系承传,特别受到尊重,故列为第一。菩萨众通常代替老师教化一方。在中国供养有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其中只有地藏菩萨现出家相,其余三位均在家相。中国出家人多数受菩萨戒,具有菩萨身份,与南传比丘不同。菩萨亦代表中道,不住生死,不住涅槃,随缘度众。六道凡夫住生死,无法脱离轮回。小乘人证到四果罗汉,超出三界,住于涅槃。天人列后属四众之一,多为佛在家归依弟子,品类很杂,如华严五十三参,其中出家者只有五位,其余均为在家菩萨,其身份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均有,所以学佛不妨碍任何行业。

  《经》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解》大比丘。受具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语。含三义。一乞士。一钵资身。无所蓄藏。专求出要。二破恶。正慧观察。破烦恼恶。不堕爱见。三怖魔。发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比丘’上加个‘大’字,属大乘比丘,亦即大乘菩萨,此经为大乘经典。比丘为受具足戒的出家人。比丘有三义:(一)乞士。以托钵乞食为生,士为读书人。在中国以乞讨为生者叫乞丐,令人看不起。印度乞士有学问有道德,受人尊敬,文化背景不同。佛制出家人全部财产即三衣一钵。印度天气热,三衣够用。中国在地球纬度上偏北,三衣不足以御寒,故仍穿中国衣服,平时即穿海青。海青是汉时读书人之服装,遇有法会典礼时,外加一件袈裟。中国式的袈裟比印度袈裟缩小三分之一,用钩环搭在身上。日本法师穿西装,其袈裟更小,只有一、二寸,放在西装袋中,有法会时拿出来带上。可见佛教之适应能力非常圆融,作到了本土化与现代化。

  出家以后即无家,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心才安定,能达三昧现前。‘专求出要’,‘出’是出离三界,‘要’是最重要的修学方法,出家志趣在此。所以对世间一切法都不可留恋。过去可以行得通,只要出家受戒,任何寺院庵堂均可挂单。每一道场有其特殊道风学风,中国有许多宗派,出家人愿意学那一法门都可以去参学。佛法在中国传了近两千年,日久生弊。古时的十方丛林到后来变为子孙庙,传之徒子徒孙,代代相传,并不容纳外人,到今天古时道风已荡然无存,逼著出家人不能不积蓄,不能没有住处,现在出家人几与在家人同。在这个大时代,出家人虽要有积蓄,以求生存,事上可以有,但心中不能常存此念,且不可贪多。否则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你还有房地产股票美钞一大堆,就不愿意随佛西去了。(二)破恶。破烦恼恶,不堕爱见。此广指见、思二惑。后面有详细解说。(三)怖魔。通指天魔,如波旬自在天王之类,三界六道都是他所统治。如某人出家修道,其所管辖之人民又跑掉一个,魔王即感到恐怖。‘羯磨’梵语,译为‘作法’,即举行仪式,郑重宣誓,接受佛的教诫,依教奉行,可以脱离三界。现在有的出家人虽在戒坛受戒,而心不出离,魔亦未必恐怖。

  蕅益大师生于明朝末年,殁于清初。年轻时学天台,对戒律有很深的研究。据他说,中国自南宋以后即没有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戒至少须有五位比丘传授才算是得戒。菩萨及其他戒,可以自己在佛前宣誓即可得戒。蕅益大师受比丘戒之后,明白这种事实,自己就把戒退掉了,不敢自称比丘,只称‘菩萨戒沙弥’。他的徒弟成实法师,编大师全集,也就不敢引用其师的称呼,而用‘出家优婆塞’。现在五戒十善真正作到已经了不起了。

  ‘僧者,具云僧伽’,又称为‘和合众’。和合众有七条戒必须遵守,第一个是理和,同证无为解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了生死,出三界,此是属于理和。另外有六条属于事:(一)身同住。同住在一个学习单位,如寺院或学院。(二)口无诤。言语之间,无有争执。(三)意同悦。融洽相处,和颜悦色。(四)见同解。看法一致,对于修学的原则方法境界,建立共识。(五)戒同修。戒是规约,生活方面各有规范。(六)利同均。物质生活平等,无特权阶级。出家人四个人在一起共修谓之‘僧团’,如家中有四人在一起共修亦谓之僧团。‘僧’是团体义,其本义非专指出家人。僧团出现于世间,稀有难得,一定得到诸佛护持,龙天守护,不但僧团有福,其所在地区也沾到光,真正修行人乃是有大福德之人。易经上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中国开国明君,不过少数几个人同心合作而得天下。过去在台北赵茂林老居士请我在功德林吃饭,谈到僧团问题,他说:‘现在人造了破和合僧的罪业,将来要下阿鼻地狱如何得了。’我说:‘你在那里看到有和合僧呢?’他听后也笑了。

  佛的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人,另外还有五个人是零数免去了。‘三迦叶’是三兄弟,当时皆是宗教领袖,有自己的信徒。长者名优楼频螺迦叶和他的弟子共五百人,其两位弟弟,迦耶迦叶及那提迦叶各有二百五十人,共五百人,合计一千人。‘身子’即舍利弗,他及目犍连同他们的徒众共二百人,另加耶舍子五十人,再加最初五比丘,总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是常随众,尽佛的一生,追随佛之左右,一直到佛入涅槃后才离开。

  《经》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解》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即乞士果。二杀贼。即破恶果。三无生。即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净土证此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他们这些常随众皆是大阿罗汉,此‘大’字指大乘阿罗汉,‘阿’译为‘无’,‘罗汉’译为‘学’,称为‘无学’,即‘毕业’义。小乘见思烦恼断了即称无学。大乘到十地法云地就学完,亦称无学。再上去即等觉菩萨,后补佛,亦称补处菩萨。

  ‘比丘’是阿罗汉的因地,罗汉是果地。阿罗汉亦含三义:(一)应供。应当接受大众的供养,在因地道德学问未成熟时,乞食维持自己的生命,乞法滋养自己的慧命。生命得之于父母,慧命得之于老师。果地上圆满之后即堪受供养。(二)杀贼。有人看到此条,认为佛教第一条戒是不杀生,而罗汉则杀贼。此系方豪先生所说,他是天主教神父,政大文学院院长,与我住邻居。有一天他向我提出这个问题,他不知道此‘贼’为‘烦恼贼’。见思、尘沙、无明三种烦恼障碍自性中之智慧德能,称之为贼。(三)无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六道凡夫有生死轮回,苦不可言,自己无能力解决此一了生死问题,所以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芸芸众生中有一部份人想了生死,佛即教其出离三界之道。

  ‘阿罗汉’复有浅深不同,分三大类:(一)藏教阿罗汉。修行依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此为宇宙人生观,属小乘法。大乘法亦不离此,故四念处通大小乘。天台宗讲的非常详细,依藏、通、别、圆解释四种四念处,故三十七道品皆通大小乘。(二)俱解脱罗汉。大乘法中修学禅定,能伏烦恼,用很深禅定可断烦恼。四禅八定叫世间禅定。小乘罗汉的功夫修到九次第定,即超出三界。(三)无疑解脱罗汉,其定功智慧境界,非前二种可比,此种人皆大开圆解,一切疑难问题均能解答,故称‘无疑’,乃法身大士。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一人作主角,还得有配角,配角中很多古佛再来,佛佛道同,互相拥护,绝无名份之争。一切为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法身大士’通指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者,别教初地菩萨以上,圆教初住以上。本经属圆教,与华严、法华同。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示现作声闻或国王大臣,如波斯匿王、只陀太子、给孤独长者都是法身大士变现的,来表演的,凡夫作不到。佛说不思议法,这些人来作证,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佛来转珐輪。佛教的标志最常见的有三种,轮是圆满的象征,莲花表清净,卍字表吉祥。佛法讲的是真理,即诸法实相。真相非空非有,轮的周是有而心找不到,显示空有不二,空有一如。轮的作用是要转动。转珐輪有三义:(一)轮有摧碾义,如压路机,喻佛法能把心地烦恼压平。(二)轮有运载义,能把众生由生死道路运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我们修净土法门,可以把我们由五浊恶世运载到西方极乐世界。(三)轮有圆满义,轮有辐有轴有周。

  释迦佛当年示现于此世界,在迹象上与人无两样,也是父母所生,受良好教育,出家修行证道,然后赴各地弘法。但各地区皆需要佛说法讲道。佛有很多弟子,有学问,有道德,赴各地助佛弘化,为一般大众所熟识。

  《经》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冕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解》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身子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目连尊者。神通第一。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文饰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喜尊者。佛之亲弟。仪容第一。庆富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司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佛的常随众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此处略举十六位有代表性的弟子。每部经中代表人物不尽相同,大弟子均各有专长,如第一位舍利弗智慧第一,第二位目犍连神通第一,难道舍利弗就没有神通吗?目犍连就没有智慧吗?看到经首所举的弟子是什么人就知道此会属何性质。‘德腊俱尊,故称长老’。此十六位长老示现的身份均为阿罗汉。有人认为念佛法门是老太婆所学的,智识份子应当学相宗性宗的大经大论。如今看到此经,发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接受这个法门,就把平时自负的情绪降伏了。第二位目犍连神通第一,神通非常接近现代的科技,目连是专家。第三位摩诃迦叶,饮光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佛门中众所周知的禅宗,当初佛传法于迦叶。迦叶是禅宗初祖,阿难是二祖,传到二十八代达摩,来到中国,传到六祖惠能大师才把禅宗发扬光大。从前出家人都是各修各的,到了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提倡共修,才把佛教教学制度化。丛林就等于佛教大学。禅宗如不修净土,单靠修禅甚难成就。所以禅宗祖师晚年专修净土者甚多。迦叶尊者,苦行第一,为头陀行者。第四位摩诃迦旃延,文饰尊者,为婆罗门种,出身贵族,论议第一。第五位摩诃拘絺罗,大膝尊者,答问第一。此人博学多闻,舍利弗的舅父,他姐姐身怀舍利弗时,辩才无碍。尊者每次与姐辩论时必输,以前不如此,他想到其姐所怀婴儿必有大智慧,如将来外甥出世,我作舅舅的辩不过他,岂不尴尬,故发奋读书,印度所有典籍几乎读尽,因太勤苦,连手指甲都无暇剪,故又称为‘长爪梵志’。第六位离婆多,星宿尊者,无倒乱第一。其父母祈祷于星宿而生,代表正觉不迷。第七位周利槃陀伽,继道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此尊者禀赋很钝,记忆奇差,其兄先出家,他也想出家。兄命读四句偈,他念了三个月都记不住,兄令其回家,他涕泣不愿走。佛知道,留之,教其两句偈,念上句,下句忘了,念下句,上句忘了。世尊知其宿命,对弟子们说,此人前世为三藏法师,能说法而吝法,故今生得愚痴果报。第八位难陀,喜尊者,佛之胞弟,斛饭王之子,仪容第一。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第九位阿难陀,庆喜尊者,多闻第一,佛之堂弟,又是侍者,亦为结集经藏之主持人。第十位罗侯罗,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他年纪小,天天在外面玩耍,在游玩中成就自己的定慧。他是实行者,不标榜在口头上。第十一位憍梵波提,牛司尊者。佛说他过去世是小沙弥时,看见老比丘诵经,嘴动,嘲笑他像老牛吃草。老比丘说:‘我已证得罗汉果,你轻视我,将来会得果报。’他赶紧忏悔。到了第二世即托生为牛,作了五百世牛,今生幸得人身,其嘴巴仍有咀嚼习气。佛对他说:‘你不要出去托钵,你已经证果,如被人讥笑,使人造罪,以后你接受天人供养。’天人有天眼,知其得道,不会讥笑他。第十二位宾头卢颇罗堕,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此尊者喜欢显神通,被佛发现,给他惩罚,不许他入灭,常住世间,为世人种福田。此尊者已有三千多岁,不露身份。第十三位迦留陀夷,黑光尊者,数学最好,为佛使者,教化第一。第十四位摩诃劫宾那,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他是由父母祈祷星宿而生,通达天文,为天文学家。第十五位薄拘罗,善容尊者,年岁最大,时已有一百六十岁。过去世毗婆尸佛时代,他曾经供养一位病僧,出于真诚,感得九十一劫果报,容貌端正,健康长寿,寿命第一,显示善因善果。第十六位阿冕楼驮,无贫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久远劫前,世有饥荒,有一位辟支佛出来托钵,找不到食物。饮食供身体之能量,其消耗量每人不同,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想上。出家人心静,妄想少,常在定中,每天一餐就够了。罗汉一星期托钵一次,辟支佛定功更深,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当这位辟支佛出来托钵时,阿冕楼驮尊者即以其自己的一份食粮供养辟支佛,因此他得到九十一劫不受贫穷果报。同时他又是天眼第一,他出家后很懈怠,在佛座下听经时打瞌睡,佛见到申斥他说,如蚌蛤一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被训一顿,心中非常难过,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拚命用功,七天七夜未睡,把眼睛搞瞎。佛教他修一种定叫乐见光明定,修成之后,得天眼通,可观察三千大千世界。

  蕅益大师判本经为三分信愿行。序分中亦有信愿行三分。此十六位尊者即是证信,他们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修净土者见贤思齐,如以为自己聪明,舍利弗比我们更聪明,他都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有何理由不肯念佛。如认为自己太笨,总比周利槃陀伽好的多,他都能成就,我们修学也必能成就。其余没有列名的常随众皆是法身大士,此十六人不过代表而已。

  ‘增道损生’,此句解文特别赞叹净土法门,由此可知这些人随佛一生,皆专修净土者,在其他法会中,他们是影响众,在净宗里他们是当机众。法身大士的知见纯正,对理论事实方法境界都彻底明了,悟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毫无怀疑,增长道业,了断了六道轮回的生死。同时也可以了断三界以外的变易生死。如不往生西方,从罗汉菩萨到成佛还有变易生死,生西以后才真正得到无量寿。

  《经》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序分中有信愿行,前面十六位声闻众劝信,此处菩萨众前面二位劝我们发愿。‘文殊师利法王子’,佛子很多,如帝王亦多子,要选一个作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佛家用比喻称为法王子。文殊菩萨在诸大菩萨中智慧第一。华严会上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与普贤菩萨同时发愿。他二人是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助手,称为‘华严三圣’。前面阿罗汉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到西方之后,断两种生死,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圆成佛道,还可以理解。文殊普贤是华藏会上的等觉菩萨,都是后补佛,他们到西方世界作什么?如果西方世界不超过华藏世界,他二人去就毫无意义。因此可知佛法无论学那个法门,到最后的归宿都是华藏世界,到华藏之后,遇到文殊普贤,他们还是劝行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各位好好想一想,我们走直路,不必先到华藏绕个大圈子,遇到任何法门都不要理会。有人怀疑,此法门既然如此之好,佛为什么还说了许多法门呢?要知道这个法门是对机缘成熟将要成佛的人说的,如未到成佛的阶段,也只好学其他博大精深的诸大乘法门。我从前对于这个念佛法门发生信心,就是因为读华严看到文殊普贤以及善财童子一个个都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我才认真反省,仔细思量,回过头来放弃一切经教,认真修学这个法门。如果不是这些人给我的启示,虽然老师苦口婆心劝导还是很难接受。

  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贤劫中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弥勒菩萨是第五尊佛。他是后补佛,现住兜率内院。有人造谣说,释迦佛已退位,弥勒佛在掌盘,这完全是胡说。弥勒下生经中说,以我们的时间计算,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降生人间成佛。他现在兜率天,兜率天的寿命四千岁,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以四千乘三六○,再乘四百,即是弥勒下生人间的年岁。无量寿经前半部是阿难当机,后半部弥勒当机。有人想到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将来弥勒下生人间,也可随其来世间弘化。但兜率天并不容易去,要有定功,且弥勒是唯识专家,门槛很高,要修‘唯心识定’,修成功才可以去。应知生西以后即弥陀弟子,弥勒菩萨也是弥陀弟子,与他是同学身份,可以随时到兜率内院参观。乾陀诃提菩萨之名是不休息,常精进菩萨之名亦含有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精进不退之意。此二菩萨是劝行。

  符按:依上面兜率天寿命四千岁推算之结果为五亿七千六百万年,与下生经所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不符。盖印度亿字是计算数字的单位,若干为亿,其说不一,共有四种:(1)十万为亿,(2)百万为亿,(3)千万为亿,(4)万万为亿。我们只能想像弥勒菩萨在久远的将来才降生人间,有个时间很长的印象就行了。

  《解》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众生。乃智悲双运。自他兼利之称。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列次。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菩萨’梵语,‘菩提萨埵’之略。华人喜简,文字与语言,取简要详明。玄奘大师译为‘觉有情’,古译为‘大道心众生’,指真正发愿修学要圆成无上大道。‘摩诃’名‘大’,三贤称菩萨,登地菩萨称为‘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只有自利之心,不主动帮助众生,称为小乘。菩萨无条件主动度化众生,悲智双运。菩萨众代表人物不多,只举四位。‘佛为法王’,佛在一切法中得到大自在,故称‘法王’,乃比喻称谓。文殊智慧第一,继承佛陀教化众生事业,故称‘法王子’。佛法教学与传承,以智慧为第一。慧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戒与定是手段与方法,故称佛学为智慧之学。每一位菩萨之智慧神通德能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为了表法,每一位菩萨标榜一个特长,如文殊智慧第一。这个念佛法门需有高度的智慧才能接受,我们听了这个法门就生大欢喜,发大愿依教奉行,就是最智慧的抉择,与文殊菩萨与舍利弗没有两样。这个智慧是实智,非世间人的聪明智慧,所以文殊排列第一。‘弥勒’是梵语,意为‘慈悲’,故又称‘慈氏’。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字。学佛同修天天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如何庄严呢?弥勒菩萨是以究竟庄严清净佛国为要务。阿弥陀佛慈悲欢迎我们到西方世界,还有众多菩萨个个都是清净庄严佛国土,而我们如不清净,造成其国土之污染,如何能容纳我们?应知庄严佛国土,现在就要作,心净则土净。为什么念佛?为什么读经?目的是要把染污的心修正为清净的心。身是正报,土是依报。如念佛读经心不清净就变成福报,将来的果报在六道,不能出三界。慈氏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后补佛。现居等觉,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大慈大悲。在佛门中慈悲上加个‘大’字,说明这个慈悲是平等的清净的。心有等差分别就不清净,福慧两种庄严具足是往生净土必要条件。文殊代表智慧,弥勒代表福德庄严。

  最后两位菩萨劝行,不休息是在修行中从不懈怠懒惰。中国人常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例如每天以四小时用功,尚有二十小时间断。印度讲时间是昼三时夜三时。日间分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夜晚叫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中国从前把时间分成十二个单位,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分十二个时辰,现在已采用昼夜二十四小时制。印度一时就是中国的四小时。佛陀在世时,出家人睡眠在中夜分,晚上十点就寝,两点钟就要起床,他们只在中夜睡四个小时,有二十小时修行。若想有成就,不能不把握时间发奋用功。另外还要学常精进菩萨,自己修是自利,还要帮助别人,利人就是自利。心中清净一尘不染,没有执著、得失、贡高我慢,作到‘作而无作,三轮体空’,如此才能无疲倦。

  以上所举文殊等四位大士皆是等觉菩萨,都发愿求生净土。生净土有几种好处,第一是不离见佛,第二是不离闻法,第三是亲近供养海会大众,且能速疾圆满菩提。以等觉菩萨言,有能力随时到十方刹土,为什么还要生极乐世界呢?华严说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随普贤菩萨求生净土,显示西方具有无比壮观的大场面,说明到了西方见佛闻法,亲近诸善知识,没有一分一秒间断,显示西方环境特别殊胜。等觉菩萨虽有能力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亦难免有间断之时。释迦牟尼佛在世只有七十九岁,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时间并不长,其法运也只有一万二千年,过后即无佛法,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下生,才有佛法,中断的时间太长了,其他诸佛刹土,类皆如此。西方人寿命无量,在理论上讲还是有量的,阿弥陀佛灭度之后,观世音菩萨继承佛位。然而阿弥陀佛何时入灭,无量寿经上讲的很清楚。目犍连神通广大,他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算出娑婆世界众生的数目。假使十方世界众生悉成缘觉,寿万亿岁,神通如目犍连,尽其寿命悉共推算,亦无法推算无量寿佛的寿命。由此可知生到西方寿命无量,菩提路上一丝毫障碍都没有,等觉菩萨为了速疾圆成佛道,所以皆愿往生西方。

  《经》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解》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通序竟。

  ‘释提桓因’译为‘能为主’,即忉利天王,欲界第二层天,三十三天之天主,又名帝释天,中国人俗称玉皇大帝。其他宗教所说天主,即是忉利天王。我们细心观察各宗教的典籍,以及其理论修行方法,似乎都离不开忉利天,再往上必须有禅定工夫,修清净心。假如禅定修成功即生到色界四禅天。如有禅定基础而未修成功谓之‘未到定’,只能生到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想生四禅天,除禅定外,尚须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才能生到色界。诸佛菩萨何处缘熟即到何处教化众生,三途中及诸天均有佛菩萨讲经说法。唯四空天不接受佛法,他们以为已证大涅槃。如果说其他宗教排斥佛教,乃是暂时的,他如生天,将来与其天主均蒙佛菩萨教化,日后仍会学佛。上从等觉下至地狱众生均为净土法门所摄,九法界平等修行,平等成佛。佛四十九年说法,唯此一经为普被三根,利钝全收。到此通序中之证信序讲完,以下是发起序,亦称别序。

  (二)、别序

  《解》发起序也。净土妙门。不可思议。无人能问。佛自倡依正名字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谬。见此大众。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问。便自发起。如梵网经下卷。自倡位号云。我今卢舍那等。智者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净土为何称之为‘妙门’?知其妙之所在,才能体会其殊胜。妙在方法简单,只要能老实念佛,不管懂不懂,皆有成就。把理论搞清楚,念佛谓之理念;如不懂,只老实念下去谓之事念。工夫平等,所以这个法门普度一切众生,一生平等成佛,此之谓妙。我们选择这个法门与文殊普贤菩萨相同,修行方法也一样,生到西方所得的果位当然也相同。

  此法门至为深妙,不但普通人问不出来,大智舍利弗乃至智慧第一法王子文殊菩萨也问不出来。佛说法要有人启请,这个法门太深了,谁也想不到。所以佛观察与会大众机缘成熟,不需弟子启请,自动宣说这个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在十二分教中称为‘无问自说’。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圆成佛道时,他就想把这个法门向大家宣说。但在当时众生机缘未熟,所以先从大小乘经教说起。俟机缘成熟,不问自说,使众生获四种利益,称之为‘四悉檀’。‘悉’是‘普遍’,‘檀’是‘施与’。(一)世界悉檀。把世间一切事实真相向众生宣布,令其生信乐之心。佛法首先必须令众生生欢喜心,如不能使众生和睦相处,必导致社会不安,故佛法以世间利益为第一。(二)为人悉檀。观察众生机缘,对机说法,得生善利。如今天的大病缺乏伦理道德,社会不安。为其说四维八德,使众生起善愿善行。(三)对治悉檀。说法对治众生的毛病,使其断恶。(四)第一义悉檀。前三种属世间法,第四种属出世间法,使众生悟道证果。

  现在佛介绍西方确有极乐世界,也确实有阿弥陀佛。众生听了生欢喜心,发愿求生,此为世界悉檀。听了之后,执持名号,善根福德圆满现前,得到生善的利益,即是为人悉檀。以真诚恭敬之心,昼夜不断念一句佛号,身口意恶业不起现行,把烦恼压下去即是对治悉檀。念佛念到工夫成片,生西有把握,想何时去,就何时去,可以生死自如,即第一义悉檀。

  下面一段经文‘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蕅益大师判为发起序,乃大师独到之见。古来大德均判为正宗分,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大师也有例可援。他说隋朝智者大师注解梵网经菩萨戒本,将前面偈颂判作发起序,这是他的根据,也是大师谦虚之表示。中国出家人受菩萨戒均以梵网经戒本为依据。台湾近年来亦有用优婆塞戒经中之璎珞戒本,比梵网经戒少,只有六重二十八轻。前面有四句偈:‘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匝千华上,复现千释迦。’智者大师把这段经文判作序分。佛未经启请就把自己地位名号说出来,与此处经文的例子很接近,判作发起序。

  《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此段经文提出三项事实:(一)从娑婆世界往西方去,经十万亿佛国土有一个极乐世界。(二)其土确有一位阿弥陀佛。(三)阿弥陀佛现在正在那边说法。

  《解》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聚苦。第一安稳之谓。如下廉释。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净土法门确为甚深难信之法。佛在本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智慧者善根福德圆满具足,能直下承当,深信不疑。一切众生无论什么根性,净土法门都能包容使其成就。如上上根文殊普贤等觉菩萨,下至五逆十恶就要堕阿鼻地狱众生都有份。其他经典度脱对象不等。如华严、法华只能度上上根人,下中辈无份。阿含经度中下根人,上上根不契机。惟此经三根普被,绝待圆融。祖师们所说,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了四句宗旨。第一是唯心为宗。所有一切大小乘经典皆是唯心为宗。第二是唯佛为宗。此佛即指阿弥陀佛,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即能成就。第三是绝待圆融为宗。如华严、法华可以当之,本经亦不例外,大乘中之大乘,一乘中之一乘。第四是超情离见为宗。

  从古德所说之宗旨观之,乃知此法门超出一切大经大论,根据历代祖师大德观察所得的结论大致不差。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解中所引用隋唐古德所说,一切圆收圆超经典以华严为第一,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算圆满。华严与无量寿经比,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无量寿经是夏莲居老居士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内分四十八章,以第六章四十八愿为第一,在四十八愿中,古德公认第十八愿为第一。佛说阿弥陀经就是解释第十八愿,十八愿说十念必生。由此可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由此生起真诚信心,乃是有大善根大福德者。念这一句佛号就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深信一句佛号包括戒定慧三学。一心执持名号无一杂念,即是诸恶莫作。一句佛号无量功德均在其中,即是众善奉行,大乘菩萨戒具足了。一心称念,一心是定,定学具足了。信愿持名是第一智慧,慧学具足了。此三学是究竟圆满的三学。古德说,此是修学成佛最近的路。大乘与小乘比,大乘走近路,大乘法门与禅宗比,禅又超近。禅与净相比,净又更近。经中说一日至七日即能往生,在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中不乏其例。证明经中所说真实不虚。道理明白,一听就相信,如法修持,并不怀疑,此人的根性在菩萨之上。

  ‘西方’是标示极乐世界现在的处所,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看似遥远,其实临终时佛来接引,往生乃刹那间事,不必再打妄想。罗什大师译此经时,顾念我们都是带业之人,凡情未断,难免有想家时候。西方人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可以看到家亲眷属在那一道。如欲照顾他们,刹那间即可返回娑婆世界。‘从是西方’乃指大千世界之西,而非地球之西。现在天文学有所谓黄极,我们地球有南北极,银河系也是转的,它的轴端即叫黄极。从前一般人猜想,佛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大概就是指的银河系。佛的法运不过一万二千年,银河系的角度可能只转一、二度,这种说法也讲得通。如照黄念祖老居士的说法,一个银河系就是佛经所讲的一个单位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根据经文说,一个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名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千世界。

  或者有人要问,为什么极乐世界在西方?如果极乐在东,又要问何故在东?这种发问等于开玩笑。况且若在十一万亿佛土,回头看极乐,则极乐又在东边,方位焉有一定。身体是正报,身体靠以生存者如饮食衣服居住环境以及世界谓之依报。此世界名‘娑婆’,意为‘堪忍’。世与界二字在六书中谓之会意。三十年为一世,过现未谓之世为时间。横约十方,以定疆隅为空间。时空合一谓之‘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称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稳之谓。西方世界分四土:

  (甲)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者所居,带业轻重不同,故又分三辈九品。修行应尽量消除业障,生西品位可以增高。‘五浊’一词,兹先略予说明:(一)劫浊。‘浊’是污染,‘劫’指时间。众生罪恶深重所感召之乱世,人民疾苦,在历史上所谓黑暗时代。(二)见浊。即众生对人生宇宙的观察生错误之见,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自以为对。(三)烦恼浊。对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训怀疑,违其教化,不肯奉行。又行事钞资持记曰:烦恼浊即五钝使。(四)众生浊。乃见浊烦恼浊之果报,即生活环境的污染,例如空气水资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气候异常变化皆属之。(五)命浊。寿命减短,不能享天年,为修行之最大障碍。今天读到这段经文,深知佛有先见之明,几乎完全针对现在这个时代说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可知断除诸恶,恢复清净,必须由心地上下功夫,心净则土净。身心是正报,环境是依报。佛常说,依报随著正报转,故修心为第一。

  (乙)方便有余土。权教菩萨以及阿罗汉辟支佛所居。西方世界无二乘纯是菩萨。带业往生,烦恼未断,下下品往生,到了西方也是菩萨身份,不是小乘。不过初信位菩萨只一年级,若到了七年级,见思烦恼断了,真正得到身心清净,即到达方便有余土。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即生到方便有余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以及权教菩萨,执著重,用分析方法,觉悟了身心世界都不是真实相,知万物是一合相。无论动物植物矿物都是由一个基本物质组合的。由析空观契悟实相,这种方法拙笨。另外一种聪明人,一听佛说即能悟到体空观,谓之体空巧度,比较巧妙。若用天台四教来比,藏通别圆四教,根性最利的是圆教,其次为别教,再次为通教藏教。以上所述似较复杂,惟依大师解释,佛土有四,各分净秽。‘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虽在同一佛土,其中净秽仍有等级之不同,希善于体会。

  (丙)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庄严土,即华严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到达这个境界,乃见性地位。就净宗说,为理一心不乱。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密诀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要问,水到渠成。若要问如何才算是理一心,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心不清净。乡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她可能念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临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均为天台宗的名词。天台大师讲修行方法有‘三止三观’。先观空,再观假,后再观中。此为次第三观,契中下根之机。利根人在一念中即空即假即中,圆满三空三观,没有界限。在一念中修三观即在一句佛号中。能念之心在那里?不可得。所念之佛在那里?亦不可得。从体上观察,俱不可得,当体即空。事上有是假有,事相宛然。空与假是一,空不碍假,假不碍空,空假一如即中道,在一念当中,空假中均具足。理事明了之后,统统放下,不去理会,这一句佛号与一心三观相应,真正念成功了,见思尘沙无明都没有了,就圆断三惑,圆证三德,就见性了,般若智慧现前,通达一切法,过现未均现在眼前,得大自在,达此境界,得到念佛三昧,也不要生欢喜心,一欢喜这个境界就没有了。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廉释。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丁)常寂光土。一般大乘经中说常寂光净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天台家讲法,藏通二教只断见思烦恼,未破无明,当然就不算了。别教成佛证入常寂光土,但别教与圆教比较,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谓之法身大士,十地菩萨加等觉,无明破十一品,妙觉就成佛了。成佛共破十二品无明。无明总共有四十二品,才破十二品,还有三十品未破,此为别教佛。其所证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秽土,圆教佛四十二品无明统统断尽,圆满证得佛果,他的境界是常寂光土中之净土。净土法门非常奇特,即使带业往生者生到凡圣同居土,亦能享受常寂光土的境界,其他经论法门所无。因为上面三土不是我们凡夫在一生中能够证得的。我们想断烦恼实在不容易。纵然断了见思烦恼,也不过是小乘阿罗汉或圆教七信位菩萨的地位。若想生到方便有余土,一生难以作到。至于实报土与寂光土更甭提了。惟有凡圣同居土,只要能伏住烦恼就行,伏比断容易。但是伏烦恼也要下一番工夫,烦恼虽有,使其不起作用。在通途方面用定,定可以伏住。净宗法门用一句佛号即可伏住,比禅定容易太多了。念佛只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行了。正念就是一句佛号,古德常说:万缘放下,提起正念。除一句佛号外,所有一切念头都是妄想,没一样真实的。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念头。

  我们只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往上升不可能,不过其余三土的受用均能得到,实在不可思议。其他诸佛世界必须见思烦恼断了,才能享受方便土的受用,无明破一分,才能得到实报土的受用,一定要凭工夫。

  经上讲到达西方即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如不能同时享受上三土的境界,如何能见到诸上善人。我们娑婆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而我们见不到阿罗汉菩萨,更见不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在西方天天与他们见面,因为有这种事实,佛在无量寿经中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读到此处,了知信愿持名,必能得到经中所说的殊胜功德利益。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理,报身化身是事。理是能变,事是所变。理即经中所说真如本性,华严说一真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说不思议解脱境界,都说的是这一桩事情。与此一真法界同义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何以说许多名词?目的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叫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才能真正体会到其真相。哲学家讲宇宙万有的本体即是法身。报身是讲智慧。报身是能证之智,法身是所证之理。理与智是一不是二。在哲学里能与所是相对的。佛法讲能证之智与所证之理是一个,不能分开。化身又叫应身是利益众生的。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诸佛菩萨是随众生而应的。诸佛菩萨的三身明显,我们的三身不明显,因我们的心被妄想执著七情五欲所迷。佛的教学只是破迷开悟,悟了,法身即证得了。我们现在的身是业报身,随业受报。六道轮回是自己迷失了自性,造善恶业变现出来的。如何恢复三身,如何得三身的受用,乃是佛所教导我们的主要课题。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理与事是一,性与相是一,此宇宙人生的真相,即是法身。‘报身单’,指能证的功德智慧,彻底正确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谓之智慧,称之为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此是他受用。为什么有生老病死?因为我们有自受用,即自己图享受。诸佛菩萨没有自受用,身也没有相,其相是他受用,所以他没有生老病死。佛法讲无我,对自己讲无我,对别人讲有我,有我是他受用,为教化众生觉悟的工具,所以佛菩萨身是随众生感应而现。观音三十二应身是大类,完全无心也无念头才能感应。如敲钟,大敲大鸣,小敲小鸣。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都是逢问即答,不加思量。所以学佛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一念不生,单用一句阿弥陀佛,以一念止一切妄念。此法门巧妙容易,一念比无念容易修。过去看到许多大德接引众生的方法是用身教,无言语。有的用言教,为其详细解说。因人因事而异,均能使众生得益。法门无量无边,其目标是一个,殊途同归。

  ‘法身复者’,第一种自性清净法身。此指本体,亦即法身单,我们大家都有。第二种离垢妙极法身。从事相上讲,‘垢’是无明烦恼,亦圆教如来果位,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称他为‘离垢妙极法身’,因为等觉菩萨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不能称为妙极。妙极法身成佛者有,菩萨以下没有。‘报身复者’,分自受用报身与他受用报身。般若经讲的实智即是自受用报身。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自受用是无知。佛为众生说法是权智,佛自己受用是实智。佛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其心是真清净。

  ‘化身复者’,分示生化身与应现化身。示生化身如佛住世间,同世人一样,讲经说法,八十岁圆寂。应现化身是临时感应出现。过去周邦道先生的夫人在抗战前住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萨化缘,乃是菩萨应现化身。周家住宅甚大,有三进。有一天一位出家人到他家向周夫人化缘,化五斤香油。当时周夫人尚未学佛,未曾首肯,把这位出家人敷衍走了。周夫人事后想起我家有三道门,均未开启,这位出家人如何进来,殊属不解。后来到台湾将此事向李老师谈及,李老师说,这位出家人就是地藏菩萨。周先生夫妇听后非常后悔。

  ‘佛界化身,随类化身’。此单指以佛的身相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他各种现身即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大师唯恐我们听后生执著就坏了。从理上讲有体相用,从佛界讲有三身,这三件事是圆融的,不纵横,亦无差别,如有执著即有过失。说法听法都要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说法的人说法清净,听的人不执著言语、名相,不起分别执著,听说有觉有悟。经上说的阿弥陀佛究竟是那一种身?凡圣同居土所见的阿弥陀佛是示生化身。释迦佛三千年前在世出现也是示生化身。虽然同是示生化身,而其精神全不相同。释迦佛示生有一点随缘的味道。佛出现世间,当时世间人寿百岁,佛八十岁圆寂。第一是化缘已尽。第二是魔王波旬启请,对佛说,你度化的众生够多了,可以入般涅槃了。佛答应他乃是随顺世缘。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生化身,他创造一个极乐世界,所感应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愿望,身相与国土均是示生化身,与一切诸佛度化众生不一样,非常特殊。就化身而言,他也是报身,也是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因其寿命太长,虽然将来他的化缘尽时入般涅槃,观世音菩萨就在极乐世界成佛以继其位,但在何年,无人能算出来,前面已详述。我们往生到西方,寿命智慧神通德能均与阿弥陀佛相同,人人有份。如把此事实搞清楚,方知念佛求生净土是人生第一件大事,其他全是假的。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此二‘有’字非常重要。‘具四义’,即‘四悉檀’。第一、世界悉檀。佛以法施与一切众生,‘的标实境,令欣求故’。极乐是真有,阿弥陀佛也真有,令众生心向往之。第二、为人悉檀。‘诚语指示,令专一故’。佛以真诚的言语指示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实践,帮助众生往生净土,圆成佛道。相信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赞叹句句真诚,使我们生起真实信心,专学这个法门,这一生一定圆满成就,得生善之利。第三、对治悉檀。大师说:‘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此段解文讲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不是乾闼婆城。乾闼婆是幻化的。阳焰亦非真,如庄子所说的野马(野马见庄子逍遥篇。意指高空中游动云气之形如野马,言其虚幻不实。)大陆北方平原中地气远看如水,近则无,渴鹿奔趋欲饮,总是找不到。‘非权现曲示’是对李长者说的。李长者唐时人,了不起的大德。华严经自古至今只有两个最著名的注解,一为清凉大师的华严疏钞,一为李长者的华严合论。李长者在华严合论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权现的,乃阿弥陀佛方便接引众生的设施。此处大师驳覆李长者的说法,故谓‘非权现曲示’。菩萨误解西方世界的很多,李长者说这句话又何足为奇,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受游戏神通等乐。

  ‘实报心观圆’。实报庄严土用中,前面讲的次第三观,有次第,有等差,空假中三观,就有隔别不融之苦,大乘菩萨如此。一心三观即无此现象,任拈一法即空即假即中,三第圆融,无隔别不融之苦,即华严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菩萨同我们打成一片,合光同尘,而受用完全不同,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有苦乐忧喜舍,菩萨没有,已入不思议无障碍境界。

  ‘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寂光土是四土中之最高者。‘法身渗漏’即真如本性上的烦恼尚未去得干净。佛法讲真妄,真是本有,妄是本无。华严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这一句话把我们凡夫的病根说出来了。佛法的修学不过是把妄想执著除掉而已。但求去妄,切莫觅真。执著发展为我执,破我执即证阿罗汉。换言之,如有我执即不能出三界。如有法执即不能见性。佛法大小乘法门皆可帮助人出三界。我执发展成烦恼障,法执发展成所知障,佛法自始至终破二执而已。方便土以上我执没有了,同居土我执还有。我执没有,法执破大部份,还有一点残留,即谓之‘法身渗漏’。寂光土法执断尽,真如本性圆满显现,他的受用是‘称性圆满究竟乐’。大乘实报土的菩萨,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初住菩萨与佛均可谓之‘称性’,一个圆满,一个不圆满,但都称性。此四土苦乐之大概。

  ‘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这几句解文要牢牢记在心里,乃一切经论法门所无,此经为一切佛经中称为第一经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是带业往生,此业即我执法执,所用方法是信愿持名。对于阿弥陀佛以及西方世界绝对相信,是信。一心一意向往西方想见阿弥陀佛,是愿。具如此信愿,念这一句佛号,是持。持名念佛之善根福德即同阿弥陀佛与释迦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最后修行成佛都是念佛成佛的。

  ‘圆净四土’,圆是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不能称圆满,而我们带业往生即能圆净四土,圆受诸乐。蕅益大师说这种话是否过份,请各位念无量寿经第六章四十八愿,看看是否如此,大师所说是根据经典来的。我们今天遇到这部经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值得庆幸。

  ‘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佛为什么说极乐最胜,厌苦求乐乃人之常情。俗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富贵穷通乃至生死,皆有定数。求是妄想,求神明保佑,求上帝降福,都是迷信,无济于事。佛教我们欲求好报,唯有修福积德。修因即能得果,施财得财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不可吝财亦不可贪财。此世间的小因小果,念佛是最上无比的大福德,直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修行的善因善果作为我们现在的修因,念佛的果报可以超越六道轮回,生到西方即身成佛。十方一切佛刹均有四土,其中凡圣同居土若与西方之同居土比就稍逊一筹。娑婆世界凡夫想超越六道是一桩非常困难之事,烦恼断尽才能超越。四禅八定可以控制烦恼不起作用。四空之最高天非想非非想天可控制八万大劫,皆属世间禅定,到了九次第定成阿罗汉才能出三界,实在不容易。如今只要具足信愿行,老实念佛,即可横超,不必经过四禅八定,万修万人去。纵然造五逆十恶,如果报尚未现前,仍然可以从容优入西方世界。

  《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段经文说明西方世界地利之乐,亦即居住的环境。各位如有休闲时间,可到大陆北京皇宫参观,其建筑有一道一道的栏干。‘栏楯’即栏干,栏是横的,楯是竖的。‘罗网’在中国未看到,日本仍有。日本佛教亦很兴盛,寺庙保养的非常之好。说到日本,近百年中欺负中国人,造成莫大的灾难。当到日本参观时,对于这个民族不得不佩服。他们全心全力吸收西方科技文明,而对于自己固有古迹保护得非常完整。他们的寺庙都是唐宋时代建筑的,其建筑之结构是用汉唐时代的模式,殿宇很大,一尘不染。所用材料即使有损坏,在修复时仍用同样的材料恢复原状。殿宇之宏伟整洁,不能不叫人敬佩。我们看了之后生惭愧心,尤以中国古礼上所讲的风格在中国已见不到,礼记所讲的生活方式,在日本仍然保存著。日本人穿的衣服叫‘和服’,又称‘吴服’,吴越春秋战国时代的式样,一直保留到现在。在中国已绝迹,对古迹之爱好与保存,实为世界第一。在日本大的寺庙,我们看到罗网,用铜丝制作,保护梁栋,梁栋都是高级艺术品,另外还可以防止雀鸟作巢。‘七重行树’,‘行树’是树木。‘七’指四方上下当中,代表圆满之义,并非数字。蕅益大师说,‘七’是表‘七科道品’,‘四宝’代表‘常乐我净’,皆是表法,而其表法并不止此,以上诸义在无量寿经中皆有详细说明。

  《解》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围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

  此是总说西方世界之殊胜,殊胜由那里来的?一个是自功德深,一个是他贤圣遍。我们发愿往生西方,在此世界断恶修善,积功累德,非常困难,因为修学环境障碍甚多,处处有阻挠。生西之人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复与西方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西方世界无一有恶念之人,在一切佛刹中推为第一。大师在此文中对于七的表法只略举一种,即七科道品(七科道品即三十七道品,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四宝’是性德,即‘常乐我净’。通常说,法身、般若、解脱三种,各有常乐我净,可谓遍一切法,但见性的人才有。凡夫在迷,对这四字有名无实,我们感觉此世界是无常、苦、实有、不净的。如自己无真实功德,常乐我净觉察不到的。在此世界事事物物均有常乐我净四德,我们看不出也想不出。十方世界往生西方者,无量无边,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一人如何能教导如此众多之人?殊不知阿弥陀佛的化身无量无边,化身与真身无二无别。因此每一往生者随时均可见到阿弥陀佛。经中说西方宝树众多,每棵宝树下均有西方三圣在那里说法。‘周匝围绕’是无量化佛菩萨,即大师所说‘他贤圣遍’。一般讲‘贤’指三贤,‘圣’指地上菩萨,此处‘贤’指‘诸菩萨’,‘圣’指‘阿弥陀佛’。

  《解》此等庄严。同居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大师又解释四土庄严的因缘,同居土是增上善业所感,‘增上善’即‘止于至善’,此种善业所感得的同居土,凡夫不可能修到,此所指‘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即‘增上善业’,世出世间的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此善能令人横出三界,往生净土,不退成佛。何况佛在此经说,信愿持名老实念佛即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凡夫看念佛人没有什么了不起,而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肃然起敬,因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他马上就成佛,龙天鬼神一起拥护。第二种是圆五品观所感。天台智者大师依观无量寿经修行即观想观像之法,临终时徒众问他往生西方的果位,他说他的地位只是圆五品,圆五品是凡圣同居土。他说他一生弘法利生并未专修。言外之意,如果专修,品位要高。天台家说五品,第一是随喜,二、读诵,三、解说(讲经说法),四、兼修六度,五、正修六度,此为凡圣同居土之业因。包括了一切大乘的修学法门,如无量寿经中所说三辈往生。慈舟大师所说一心三辈,即圆五品观所成就,以其成就回向求生净土亦能得生。同居土是‘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缘’是因缘生法。我们这个世界是缘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缘生的,其差别是西方胜妙五尘,我们的五尘是不殊胜也不妙,何以有差别?前面两句说的很清楚,到西方世界的人最低的条件是增上善业。我们造的是善恶业,是染业不是净业。所以称为秽土,严重污染,首先是心地污染,其变现出来的世界是六尘皆污染。

  《解》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方便土已断见思烦恼,而尘沙无明未断,其业因是即空观智,以及相似三观。此皆圆教教义,三观是空假中,相似三观即圆教中之相似位,实际上其用功方法即一心三观,空假中在一念中圆满具足,此其业因。其所感的净土是妙真谛,亦即圆教中所说不思议真谛。‘无漏五尘为体’,我们这个世界叫有漏,净土叫无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有烦恼及妄想即是有漏,如茶碗有裂痕,装水就漏出来,比喻真如本性出了问题,真性中的功德就漏失了,毛病出在烦恼,自性中之般若智慧无量功德就漏掉了,被它障碍著不起作用,有也等于没有。凡圣同居土的人烦恼未断,其所享受的是阿弥陀佛的功德变现的,称为‘胜妙五尘’。方便有余土自己有一分功德,连同阿弥陀佛的加被,称为‘无漏五尘’。

  《解》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方便土偏重在自己修行,自己的智慧德能尚不足,纵然利他,实际是自利。实报土不同,自己能力健全智慧显发,偏重在利他,利他即要入假,到十方世界助佛教化。众生有感,菩萨即有应。知此原理,即不感奇怪,法身遍一切处。如电波遍一切处,只要拨对了频道即能听到。菩萨化身亦复如是。众生有心感,佛菩萨无心应,应的方式随类化身。以前此理很难懂,现在可以藉科技以证明佛学中许多不思议事。三观中真假中,‘真’亦叫空观,观一切诸法之本体,‘假’是观一切诸法之相,‘妙假观智’是知道有即是空,空即是有,如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之谓妙,亦可称分证三观,圆教不思议三观,此系圆教分证菩萨,即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净宗讲是‘理一心不乱’,所感净土是‘妙俗谛’,也是圆教不可思议的俗谛,即真即假即中,空假中在一念当中觉察到的是观智,外面的色相确是空假中,就是不思议的三谛,无一法非妙三谛。‘无尽五尘为体’,与华严所讲相同。世界无量无边,一切凡夫生死轮回之处,亦诸佛菩萨接引度脱众生之处,众生无量、世界无边,诸佛菩萨亦无量无边,无尽五尘为体,显示佛法广大无边。

  《解》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到此地佛的果位超越了四十一位菩萨,此时无明烦恼完全断尽,自性功德圆满而没有一丝毫缺陷,宇宙人生真相才圆满现前。此地所说的‘中观智’是‘究竟三观’,在大乘修学里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天台大师所说的‘三止三观’,其内容可以贯通宗门教下,净宗虽然专念一句佛号,这个佛号工夫念的有浅深不同,在境界上亦不违背三观的原则,例如净宗常讲的事一心不乱与理一心不乱。至于工夫成片,也包括在事一心不乱之内,因为成片是事一心里最浅的工夫,能控制见思烦恼不起现行即谓之‘成片’,如见思断了即圆满的证到‘事一心’,断了四十一品无明,即圆满的证到‘理一心’。这一句佛号也要经过这些境界,与天台大师所讲的止观内涵相应,其所感的净土是‘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此刻色声香味触五尘完全是自性,性德所现,为常寂光土之理体。此段释文含义很深,境界甚高,老修行人多少也能体会几分,到此地才达到究竟圆满。西方虽有四土,与十方世界四土不同,十方四土是各别的,同居土见不到实报土或方便土的菩萨罗汉。西方世界四土的贤圣在一起。凡往生者均能见到,此其殊胜处,为各大乘经典所未道者。

  《解》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实四土庄严。无非因缘所生法。无不即空假中。所以极乐同居净境。真俗圆融。不可限量。下皆仿此。

  西方世界真实状况,四土圆融,佛为我们介绍西方完全用凡夫常识比例而说,西方有声闻菩萨各等级,此佛之方便说法,使我们容易了解,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状况,实际上有四土而是圆融的,没有隔别。说人天表示因缘所生法,说罗汉表示即空,说菩萨表示即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