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2|回复: 2

[学佛文档] 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宗同学修行守则
(来自:佛陀教育网络学院 净宗同学修行记录功过格软件)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be8a901016po2.html

──知恩报恩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一、教依
(1)总依净宗五经一论
(2)专依无量寿经夏会集本
佛说阿弥陀经蕅益要解
普贤行愿品清凉疏钞
(3)净宗祖师语录 印光大师文钞
二、理依
(1)信依要解六信,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2)十界一真,世出世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观法如化,三昧常寂,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3)住真实慧,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于诸众生,视若自己,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
(4)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心,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之行,破除一切妄想执着。
(5)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决定一生往生不退成佛。
三、行依
(1)观经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2)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3)三无漏学-起心动念,远离三毒恶恼,必与清净(戒)、平等(定)、正觉(慧)相应。
(4)菩萨六度-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5)普贤十愿-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悔业障,五随喜功德,六请转珐輪,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众生,十普皆回向。 学习菩萨,修此大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四、果求
(1)实践四好,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成就自身,庄严众行,规范具足。
(2)效法华严五三善友,誓作世间众生、家庭、工作、社团之好模范。
(3)和睦各各族群、宗教、文化,存异求同,共存共荣。
(4)安定社会,崇德兴仁,互助合作,人皆均富乐利幸福美满,劝谕策进世界永久和平。
(5)深信因果,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共诸上善,同会弥陀一乘愿海。

以上四纲要谨贡献给
首届净宗联谊会诸上善人参考指教
净公上人敬献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
【大乘无量寿经】
一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二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三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
四 、不计众苦。
五 、少欲知足。
六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七 、和颜爱语,劝谕策进。
八 、恭敬三宝。
九 、奉事师长。
十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十一、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十二、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十三、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十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十五、奉持斋戒。
十六、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十七、不当瞋怒嫉妒。
十八、要当孝顺,至诚忠信。
十九、当信作善得福。
二十、不得贪餮悭惜。
二一、不杀生。
二二、不偷盗。
二三、不淫欲。
二四、不妄言。
二五、不绮语。
二六、不恶口。
二七、不两舌。
二八、不贪。
二九、不瞋。
三十、不痴。
三一、检敛端直,身心洁净。
三二、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
三三、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三四、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三五、当勤精进。
三六、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
三七、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三八、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三九、实当念佛,截断狐疑。
四十、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四一、洗除心垢。
四二、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四三、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四四、端心正意,不为众恶。
四五、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
四六、独作诸善,不为众恶。
四七、尊圣敬善。
四八、仁慈博爱。
四九、身心洁净,与善相应。
五十、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五一、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五二、慈心专一,斋戒清净。
五三、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五四、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五五、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五六、改往修来,洗心易行。
五七、心无下劣,亦不贡高。
五八、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五九、当孝于佛。
六十、常念师恩。
六一、种修福善,求生净剎。
六二、积功累德。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一 、以种种柔软言词,为说法要令其欢喜。
二 、见在家出家菩萨乘人,常生信敬起教师想。
三 、不求他过失。
四 、不举人罪。
五 、离粗语悭吝。
六 、当舍于懈怠。
七 、远离诸愦闹。
八 、寂静常知足。
九 、不著名闻利养果报。
十 、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十一、住清净行,生觉悟心。
十二、以少功用善能利益无量众生。
十三、发起精进,普护止法。
十四、一切行中,随顺而住。
十五、护持正法,不惜身命。
十六、常勤精进,不求利养。
十七、于四众中,宣说正法。
十八、善入一切众生心行。
十九、心意调柔,常怀慈愍。
二十、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心。
二一、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
二二、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二三、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二四、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
二五、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
二六、清净殊胜业,爱乐常修习。
二七、当舍下劣业,应求胜上法。
二八、读诵、修行、为人演说。
二九、于一勤修禅定菩萨,亦当亲近供养承事。
三十、于智慧中当勤修习。
三一、戏论诤论处,多起诸烦恼,智者应远离。
三二、深信因果。
三三、不贪睡,不贪吃。
三四、心无嫉妒。
三五、供养三宝。
三六、为求无上道,闻法无厌足。
三七、当舍一切,非法之戏论。
三八、不应见人过,自谓最尊胜。
三九、憍恣放逸本,莫轻下劣人。
四十、觉悟生惭愧,要住精进力。
四一、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
四二、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
四三、所行罪业,惭愧发露。
四四、勤修忍辱行,安住于忍辱。
四五、但念无常,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避懒偷安。坐视是无惭,避懒则损福。经云:「当尽力作众僧事。」
二十、不得私取招提竹、木、华、果、蔬菜,一切饮食,及一切器物等。
二一、不得谈说朝廷公府政事得失,及白衣家长短好恶。经云:「不得论说国家政事,评量优劣,出军行师,攻伐胜负是也。」
二二、不得因小事争执。若大事难忍者,亦须心平气和,以理论辩,不可则辞而去。动气发粗,即非好僧也。
二三、《大律》云:「不忍辱人有五种过:(1)凶恶增长。(2)事后悔恨。(3)多人不爱。(4)恶声流布。(5)死堕恶道。」
二四、《四分律》佛令比丘食时,若人非人,应施与食。
二五、凡出生安左掌中,想念偈云:「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
二六、凡欲食作五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若无修行,粒米难消。(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如不持戒、坐禅、诵经、营三宝事,则德亏行缺,不应受他供施,受则为施所堕。(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论云:「一切恶心,皆从贪瞋痴起。」(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若见饮食,如服药想。(5)为成道故,方受此食。苟不为道,则粒米难消。
二七、《摩德勒伽论》云:「若得食时,口口作念。第一匙默念云:愿断一切恶;第二匙念云:愿修一切善;第三匙念云:所修善根,回向众生,普共成佛。」
二八、古人闻善言则拜,有告过则喜,斯皆圣贤气象,何不效之?
二九、闻法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寸阴无弃,不厌多闻,方名佛子。
三十、闻思修三慧,缺一不可。若闻而不思,如人种田,不下种子。思而不修,如不灌溉耘除,终无结实。三慧若立,则三乘之果可获矣。
三一、《法律三昧经》云:「(1)学不知,善权方便,轻慢师友,无有一心,其意数转。(2)学文特进,无有道力,但贪名誉,望人敬侍。(3)学所侍师不勤苦,当得成就,虚饰贡高。(4)好学道,反持异术,比佛深经,言道同等。此之恶见,甚于毒药,有害法身慧命也。」
三二、古人云:「君子之学,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肢,形乎动静。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耳目之间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
三三、戒力未固,宜更学律,不得早赴讲筵。心志无定,足跟未稳,随风上下,性相两宗,奚能融会?非舍此欣彼,则拨无因果,互相诋讟,致招无间重愆,固不可不慎也。
三四、《五苦章句经》佛言:「夫善知识,欲教新学,稍稍以渐。教语魔事,令护魔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乃可语道。」
三五、夫学必依圣教,不得违背越次而学。先律后经,如得绳墨,规矩在手;先经后律,如无绳墨,则方圆失度矣。
三六、《大律》佛令二种学业:一诵解、二禅思。禅以寂妄显真,解以开发妙慧。《般若经》云:「禅学谓之开智,讲学谓之演智。」
三七、古德云:「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三八、或有信心檀越请僧,欲求福以利存亡者,佛唯听比丘,说偈咒愿,乃至为讽一经,足以利彼。
三九、天有可禳之灾患,人有可转之祸福,所以为善则降之百祥,不善则降之百殃。故云:「一念之善,祥风和气;一念之恶,妖星厉鬼。」稽古验今,足为诚鉴。
四十、富贵贫贱,好丑得失,皆由夙世自作善恶业因,故于今生报得。总别依正之果不同,唯自作善恶,则能迁之,故非人所能测。
四一、《大灌顶经》佛言:「我灭度千岁后,当有比丘乐习兵法,附近国王,及诸王子,辅相臣民,以毁吾法。因是以后,当遇恶心,断灭吾法,塔像毁坏,无有神验,善神不复营护,故使毁坏,无人遮制。我之法化,于是渐灭。」
四二、经云:「不得仰观历数,推步盈虚,日月薄蚀,星辰变怪,山崩地动,风雨旱涝,岁熟不熟,有疫无疫,一不得知。」
四三、祸福之定数,由于前因;前因虽定,修善可以灭其余殃,习恶即损其福佑,修善可补前非。世云:「风水人间不可无,全凭阴骘两相扶。富贵若从风水得,再生郭璞也难图。」
四四、佛告阿难:「末世众生,为诸邪师所惑,杀众生命,欲救危厄。杀者得罪,天神地祇,悉不噉食。是故我今广演灌顶章句,真实咒术,化诸未信,不解道者。汝当宣传,勿令毁失。」
四五、不得习学外道书;除智力有余,为欲知内外教深浅者,可以涉躐;然勿生习学想。
四六、不得习学诗词;不得着心学字求工,但书写端楷足矣。
四七、对经典如对佛,不得戏笑。不得借人经看不还,及不加爱重,以致损坏。
四八、凡入寺门,不得行中央,须缘左右边行。缘左先左足,缘右先右足。
四九、若礼三宝,常念体唯是一。觉法满足名佛,所觉之道名法,学佛道者名僧。则知一切凡圣,体同无二也。
五十、寺者嗣也,谓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故天子有九寺。汉明帝永平十年,天竺摩腾、法兰二法师,以白马驮经像至洛阳,敕于鸿胪寺安置。次年敕于雍门外别建寺,以「白马」为名;不忘其本,复名为「寺」。
五一、佛言旋塔有五福德:(1)后世得端正好色(2)得音声好(3)生天上(4)得生王侯家(5)得涅盘道。
五二、凡入堂,律教令具五法:(1)须慈敬尊重于人。(2)应自卑谦下,如拭尘巾。(3)知坐起俯仰得时。(4)在众中不为杂语。(5)不可忍事应默然。
五三、若看经,须端身澄心默翫,不得出声。身端则念正,心澄则理生矣。
五四、当惜众僧物。《大律》云:「护常住僧物,如护己眼睛。」《行护》云:「有损费常住三宝等物,当赔偿之。」
五五、今生不惜物,来世无受用。况常住众僧之物,而不深加护惜可乎?
五六、浴能除七病:(1)四大轻安。(2)除风气。(3)除痹湿。(4)除寒冷。(5)除热气。(6)除垢秽。(7)身清目明。
五七、卧须右,名吉祥睡。不得仰覆卧,及左卧。
五八、《大律》云:「有五种人问法,皆不应为说。(1)试问。(2)无疑问。(3)不为悔所犯故问。(4)不受语故问。(5)诘难故问,并不得答。」
五九、若为说佛法,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则彼信重心生,福慧增长,超越轮回,是即度父母出于生死苦海矣。
六十、不得左右邪视,不得杂语。若与女人语,不得低声密语,不得多语。不得诈现威仪,假妆禅相,求彼恭敬。不得妄说佛法,乱答他问,自卖多闻,求彼恭敬。
六一、不得说僧中过失。人非圣哲,孰能无过。迦叶起舞,尧舜病诸。自无慧目,岂察他非。僧德如海,佛犹亲赞。若生诽说,直招苦报。
六二、乞食有十利:(1)活命自属,不属他故。(2)施我食者,令住三宝,然后当食。(3)常生悲心。(4)随顺佛教。(5)易灭易养。(6)破憍慢幢。(7)无见顶善根。(8)余善人见,当效之。(9)不与男女相亲。(10)次第乞,生平等心。
六三、经云:「比丘在聚,身口精进,诸佛咸忧。比丘在山,息事安卧,诸佛皆喜。」古德云:「僧住城隍佛祖呵,先贤都是隐岩阿。山泉流下人间去,清水依然成浊波。」
六四、无诤贵贱,须顺时价,不可减与,亏损彼利。不宜过与,浪费信施常住。
六五、已先许买彼人物,后虽更有贱者,无得舍彼先贵,取后贱者,令先物主瞋恨,复非道人之心。
六六、慎无保任致愆负人。若保任彼之愆负,终成怨谤,乃自招殃累也。
六七、凡出入往来,当先白师。乃至大事,或游方,或听讲,或入众,或守山,或兴缘事,皆当白师,不得自用。
六八、远行要假良朋。《心地观经》云:「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惟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
六九、《因果经》云:「朋友有三要法:(1)见有失,辄相晓谏。(2)见好事,深生随喜。(3)在苦厄,不相弃舍。」
七十、古人心地未通,不远千里求师。须为寻师访道,决择生死;不宜观山翫水,惟图游历广远,夸示于人。
【百过格】
一 、生活起居异常。
二 、服装仪容不整洁。
三 、随地吐痰,乱丢垃圾,边走边吃。
四 、见地上垃圾未能随手捡起。
五 、个人或家里脏乱,洁僻之习未改进。
六 、尚有抽烟、喝酒、嚼槟榔之恶习。
七 、不守公共秩序,行车未遵守交通规则。
八 、进出不正当场所。
九 、工作不尽职,无敬业精神。
十 、生活没朝气,工作或修学效率差。
十一、与人相处不和睦,无团队精神。
十二、邻居同事或相识之人,见面未能微笑打招呼。
十三、未能敦亲睦邻,守望相助。
十四、遇残疾、老弱妇孺未能扶助。
十五、平时好看电视、报纸、杂志刊物。
十六、观看色情影片、刊物,身心犯邪淫。
十七、男女异常交往。
十八、昨日过今未改,不良之习气重犯。
十九、杀、伤害有情众生。
二十、贪图食、衣、住、行享受。
二一、偷盗或未经同意取走别人任何一物。
二二、六斋及十斋日佛菩萨圣诞日,未能全素、断淫。
二三、平日早餐未能素食。
二四、任弃五谷或任何可食之物。
二五、不惜福,生活奢侈浪费。
二六、遇佛菩萨像或僧众,未起诚敬心问讯或顶礼。
二七、对父母不孝顺(让父母操心、生气)。
二八、对师长不恭敬,对兄弟朋友不忠信。
二九、与家人相处或夫妻相处,尚有不和睦。
三十、待人不真诚,态度贡高我慢。
三一、待人处世,不诚信或负人约定。
三二、待人处世,尚喜欢占别人小便宜。
三三、待人处世,尚怕别人占我便宜或斤斤计较。
三四、待人处世,学佛修行,尚以攀缘心行之。
三五、待人处世,尚有猜忌、怀疑、嫉妒之心。
三六、早晚课未能按时圆满落实。
三七、念佛日中九次,十念法未能落实。
三八、平时未能把握时间修学,使其空过。
三九、佛法修学心不专、念不一。
四十、学佛修行,懈怠没恒心或起退怯心。
四一、遇缘该行未行,该舍未舍。
四二、帮助别人,无勇往直前之精神。
四三、助人为非一事,见人忧惊不慰。
四四、众生与正法有缘,未与积极引导。
四五、做生意以不正当方法手段谋取利益。
四六、有赌博、不务正业或涉及非法等,不劳而获之投机行为与心态。
四七、言语、动作不端正,粗俗不雅。
四八、口言粗暴,邪僻秽语。
四九、口言轻浮之语,讲话态度不稳重。
五十、以不实虚假之语,蒙骗他人。
五一、无意之闲谈或多管闲事。
五二、轻言妄谈,话多且无好话。
五三、讲话喜好夸大或强人出头。
五四、言行不实,或甚伤人,未生悔意。
五五、讲话速度音量不适当。
五六、说话未能恰到好处,或有打岔不礼之习。
五七、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
五八、论人是非,随意批评他人。
五九、为人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六十、毁谤三宝,破坏正法教育。
六一、以善言好语诈骗他人;以花言巧语讪诱他人。
六二、好闻赞叹之语,闻及生喜,未能观照;厌闻逆耳之言,闻及生恼,未能反省。
六三、性情急躁,不能容忍一时之气。
六四、心量狭小,不能包容宽恕别人。
六五、纵情、任性,为所欲为。
六六、起心动念自私自利。
六七、心中暗举恶意害人。
六八、恶缘现前,心生烦恼、怀恨或起报复心。
六九、眼见耳闻,稍不顺意,随即心生不悦。
七十、观看人、事、物尚有不顺眼之心境。
七一、悭惜吝啬,不肯布施或布施心生悔意。
七二、不知命不认命,起分外营求之心。
七三、顺境现前或超越他人时,心生骄傲或态度贡高我慢。
七四、逆境现前或失意时,怨天尤人或轻视自己。
七五、稍不顺心,即唉声叹气或立即生气。
七六、见人成就心生嫉妒;见人有难幸灾乐祸。
七七、见好人好事未能心生欢喜。
七八、对亲情、名利执着,尚有患得患失感。
七九、五欲六尘之欲念尚重,生活过得无踏实感。
八十、是非来临无法及时观照以平常心面对。
八一、犯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过。
八二、未能常思己过,反常见他人之过。
八三、妄想烦恼生起,无法及时观照以佛号取代之。
八四、平时心无正念,杂念妄想纷飞。
八五、今日心离道,生活过的忙乱或烦燥。
八六、对父母师长、有缘善知识,无日怀感恩之心。
八七、看别人优点自我学习,见他人缺点自我反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8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