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06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3-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还有什么名闻利养?嫉妒只能伤害人的名利,不能伤害人的性德,也不能伤害人的善心善行,受伤害的是一般大众,罪是如此结的。
我们敬佛、敬道德之人和善师,能对社会大众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大众对他们生起恭敬之心,他们就能发挥教化的功能。你的影响面愈大,时间愈长,功德就愈大。学科学的人都知道,光、电、磁都有波动,人起心动念也有思想波。我们的心念就像发射台一样,一天到晚发射,而且非常快速,一剎那间遍布虚空法界。善与不善的思想,都会影响很多人,存心不可不慎!
世间「道德之人、善师」,这两种人对社会贡献最大。「善师」是好老师,有道也有德,每天苦口婆心地教学。「道德之人」未必出来教学,但是他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可以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两种人,对社会大众有启发的功德。他们的言行思想,发出的波是正面的,对于一切众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舜王是最明显的例子,他是「道德之人」,以身作则,过了三年五载,他所居住的地方,恶人都变成好人。他并没有去劝导大众,而是给大众做出好榜样,不知不觉感动恶人,让恶人自然回头。这是菩萨行,是我们修学的榜样。
佛是究竟圆满纯善之人,我们学佛就是要认真努力向善人学习。从什么地方学起?《大学》讲从『格物致知』下手。物是什么?欲望;其中爱欲是轮回六道的根本。 格物是修行的第一个项目,是将物欲这个念头断掉——放下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贪恋、享受。现实生活中随缘,对世间一切人事物都没有留恋。佛法讲『烦恼无尽誓愿断』,格物就是断烦恼;致知是求智慧。
佛教是求智求觉的教育。智与觉最大的障碍就是烦恼、欲望。欲望、烦恼不断,智慧怎能现前?所以佛首先教我们断烦恼,然后再学法门;致知就是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如果不断烦恼,你所学的都是记问之学,对自己分毫受用都没有。
人有两种命,一是生命,得自于父母;二是慧命,得自于老师。佛法是师道,老师的恩德与父母相等,甚至于超过父母。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生命只是一生,佛菩萨给予我们的慧命是生生世世的。须知恶意对待有守有为的道德善师,是灭法损害众生的罪行。对他们嫉妒、障碍、破坏,会得类似「恶意向佛」的苦报。
达摩祖师把禅宗传到中国时,遭遇到重重困难,因此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只传了二祖慧可。慧可的障碍困难依旧不能避免,因此五代都是单传。到第六代惠能大师,外界的嫉妒障碍逐渐消除,时节因缘成熟了,才有机会发扬光大。直到现在,一千三百多年,禅宗不但影响整个中国,也传遍了全世界。从此地去观察,可以知道当时障碍他的人罪过有多重。
宁持万石弩自射身。不可恶意向之。佛言。阿难。自射身为痛不。阿难言。甚痛甚痛。世尊。佛言。人持恶意。向道德人。其善师者。痛剧弩射身也。
佛用比喻说明此事的严重性。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万石」是比喻;「弩」是利用机关来射箭的弓,拉开弩弓需要几百斤的力量。「万石弩自射身」,是比喻宁愿用非常强的弩弓,来射自己的身,也不愿以恶意向道德之人与善师。为什么?万石弩自射身,痛苦只是一世的身命,而以恶意向道德之人与善师,果报决定不是只有这一生。太可怕了!
佛问:「阿难,自射身为痛不?」以这么强的弩弓射向自身痛不痛?阿难答复:很痛!很痛!
佛说人以恶意向道德之人与善师,将来遭受的痛苦,比万石弩射身不知道要严重多少倍。因为弩弓射身只痛一时、一生,而堕在地狱(阿鼻地狱)是论劫数,出来太难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道理、事实真相要搞清楚,不能做傻事。
为人弟子。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不可轻嫉。见善代其欢喜。人有戒德者。感动诸天。天龙鬼神。莫不敬尊。宁投身火中。利剑割肉。慎莫嫉妬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为人弟子」,做学生的人,「不可轻慢其师」,或者用「恶意」对待有道德的人;应当将老师和有道德之人,看作佛菩萨一样,不可以轻慢、嫉妒。佛说憍梵波提前世嘲笑一位老比丘诵经时像牛吃草一样。老比丘说:『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你嘲笑我罪过很重,要堕地狱的。』他还算不错,赶紧忏罪,地狱果报虽免了,仍堕畜生道,五百世做牛。这一世虽得人身,跟释迦牟尼佛出家,但是牛反刍的习气还没改过来,所以释迦牟尼佛叫他到天上应供。天人知道他证果,不致轻慢他;在人间唯恐一般人看到他嘴巴像牛一样不停的在动,讥笑他而遭受果报。
佛一再地说「不可轻慢其师,恶意向道德人,当视之如佛」。可见求学尊师重道多么重要!恶意对待老师是背师叛道。做学生恶意对老师,与做子女恶意对父母,没有两样。求学,要慎重选择老师,选择之后就不能背叛。古礼,学生听到别人说老师的过失时要赶紧避开,无需争辩。因为老师有一些作法,学生不容易体会,但一定有他的道理。时间久了,恍然大悟——这是自己年轻学浅没有看透。如《华严经》里,善财童子去参访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贪爱)。这三位是用贪、瞋、痴度某一类众生,所用的手段能让对方改邪归正,断恶修善。真正学佛,要像善财童子一样,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所以他一生就能成就。
真正会修行的人,见到人的善,我们学习;见到人的恶,我们反省。儒家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自己,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负面教。绝不是说看到善人欢喜,看到恶人就痛恶,这样永远不能成就。
对老师、道德之人不敢轻视、嫉妒;对普通人、世间最愚痴之人、造恶之人都不敢轻视。不但对人,对畜生、蚊虫、蚂蚁、小飞虫都要十分尊敬。不但不杀害牠、骚扰牠,连这个念头都没有。看到牠欢喜供养、招待牠——这些小动物是小菩萨,牠成就我们的慈悲心。爱心流露出来,怨恨心完全融化。从这些地方才能体验到自己契入什么样的境界。
「见善代其欢喜」,无论何时何地,见人做善事,要生欢喜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