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1|回复: 7

[学佛交流] 读经笔记《中论观苦品第十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读经笔记《中论观苦品第十二》


问:为什麽要说观苦品?


答:中观论疏说:
上云(上一品观本际品讲)无生死及无本际。


问:对呀!既然讲无生死及无本际,那,为什麽又说有苦呢?


答:中观论疏说:
1.外云。经言生死是苦涅槃为乐。今既有苦即有生死。若有生死必有始、终、中间也。
2.二者明如来初生即唱三界皆苦。故知此说是佛教之原。今既有斯教。即知有苦。有苦故则有生死。若无生死者,佛说何物苦耶?
3.三者原论主所以破者。必欲拔众生苦,(给)与众生乐故耳。若不欲“拔苦与乐”何事破耶。


问:对呀!那就是说:是有众生及有生死这回事的呀?


答:因此,中观论疏就这麽说:
既欲拔众生苦。苦即是生死。不应言无众生及以生死。
中观论疏继续说:
四者、欲释诸大乘甚深要观如大品云。色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又如淨名云。
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名苦义。菩萨解苦无苦。是故无苦而有真谛。故说此品。


问:那就是说欲拔众生的苦,因此就说这观苦品的呀?


答:对!中观论疏说:
五者、欲拔众生苦(给)与众生乐故说此品。


问:简要的说,那要如何离苦?


答:要了解到无苦,才能离苦!
中观论疏说:
若实见有苦则不可离苦。良由解苦无苦方能离苦。


问:什麽是苦?中观论疏说:问:云何名苦耶?


答:论疏说:释迦一化略有三门


问:那三门?


答:论疏说:
1.初明一苦。
2.次明三苦。
3.后明八苦。


问:一苦是指什麽?


答:论疏说:言一苦者佛初生堕地即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说偈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此即一苦教也。


问:为什麽说“一苦”?论疏问:问:云何名一苦耶。


答:论疏说:答:
1.一云:三界皆有苦受故皆是苦苦。成(实)论云。三界皆有苦受但重轻为异耳。
2.二云:三界皆一行苦成。以行苦故一切皆苦。
3.三云:总说众苦名为一苦。


问:为什麽说“总说众苦名为一苦”?


答:论疏说:故法华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常有生老病死忧患。以三界同有此患名为一苦。


问:为什麽说“三界皆苦”?


答:论疏说:
1.众事分阿毘昙(论)“欲界”名苦苦。
2 “色界”名坏苦。
3.“无色界”有行苦。
以三界具于三苦故云三界皆苦也。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为什麽说苦苦、坏苦、行苦?论疏说:
问:何故尔耶。


答:论疏说:答:依毘昙义(论)。
1.欲界有苦受故云苦苦。
2.色界无苦受但有乐受。而乐受坏时生苦名为坏苦。
3.无色界无復形质坏义不显。但为无常迁役。故云行苦。


问:哦!原来如此!


答:论疏说:此一苦教也。


问:以上是说一苦,那,什麽是三苦?


答:论疏说:次说三苦者。有二种三苦。


问:有二种三苦?愿闻其详!


答:论疏说:
一、僧佉人明苦如百论疏出。二涅槃经云。苦受者名为苦苦。馀二受者坏苦、行苦。诸师穿凿异论纷纭。竟未有知其门者。


问:俱舍论如何说?


答:论疏说:
今仅依俱舍论三藏所说。言苦受、生时苦、住时苦、灭时乐。以苦、受、生住二时皆苦。故与苦苦之名。


问:你说苦,那,乐又如何说呢?


答:论疏说:
乐受生时、乐住时、乐唯果报坏时苦。是故乐受名为“坏苦”。


问:那,什麽是行苦?


答:论疏说:捨受、生、住、坏三时苦义并皆不彰。但为无常所迁。是故捨受称为行苦。


问:成实论如何说?


答:论疏说:成论师云:
1.随地判者三涂是苦受为苦苦。
2.人天至三禅是乐受为坏苦。
3.四禅至非想非非想为捨受。是行苦。
论疏又说:
随义判者一一地具三苦。


问:这些苦如何?


答:论疏说:但上二界三苦轻。下界苦重耳。


问:怎样讲?


答:论疏说:智度论云。上界死苦甚于人间。故知上界亦有苦受。不同数人上界并无苦受。若见亲缘發乐受。若覩怨憎起苦受。非怨、非亲、生捨受。此三缘發三受也。


问:上界(色界、无色界)死苦甚于人间。故知上界亦有苦受。这怎麽讲?


答:愣严经贯彻就这样说:
问:上界无恶。何亦有直堕三涂者。
答:藏识杂种。远劫不忘。次第而熟。不能逾越。故天福报终。随彼熟种。任运而堕。此如来所以苦劝念佛。而求横出也。


问:中观论疏还怎麽说?


答:疏说:如寒遇火为乐。转近烧则苦受。二中间为捨受。但一火缘具生三受。


问:那,八苦又怎麽说?


答:疏说:次八苦教者。十月处于胎狱备受煮烧。初生之时冷风触身与地狱无异。名为生苦。


问:你说“生”苦,那“老苦”又如何?


答:论疏说:法华经云。髮白而面皱齿疎形枯竭。念其死不久名为老苦。


问:“病“苦又如何?


答:论疏说:一大不调百一病。总四大乖反四百四病称为病苦。


问:“死”苦又如何?


答:论疏说:夫死者天下之极悲也。刀风解形、身离神逝名为死苦。


问:八苦裡的“离”苦又如何呢?


答:论疏说:父东子西兄南弟北名爱别离苦。


问:八苦裡的“怨憎会苦”又如何呢?


答:论疏说:所不爱者而共聚会,名怨憎会苦。


问:八苦裡的“求不得苦”又如何呢?


答:论疏说:所觅之事而不遂心名求不得苦。


问:八苦裡的“五阴炽盛”苦”又如何呢?


答:论疏说:有斯五阴众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众苦名五盛阴苦。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八苦云何摄三苦?


答:论疏说:涅槃云。生具五种则生中具含三苦。老病死细论具三苦。麁判有行坏二苦。死与爱别离是坏苦。怨憎会是苦苦。求不得有二:一求善法不得此坏苦。
二恶法未离是苦苦。此招提释也。
论疏又说:
若以俱舍论三苦释之则可知。此八苦中以有苦受必具二苦。则知八苦皆具三苦。但解苦数论不同。数人言。色心等三聚皆苦。所以然者。一切有为之法皆欲乐住。今为无常切之。是故皆苦也。


问:唯心是苦?


答:若成(实)论云。唯心是苦。馀二聚无苦。而经说色皆苦者。此是苦具故名苦耳。数人虽云色心皆苦然有漏之法为无常切故苦。以无漏为无常切则顺于涅槃故不苦也。


问:生死为有乐为无乐。


答:论疏说:开善云。生死实是苦都无乐。但于苦法中横生乐想言有乐耳。
论疏接着说:
庄严(论)云:生死中虽无实乐而有虚乐。虚乐者杂行苦故。取相感无常。善则感乐。今以取相善感乐故乐是虚也。


问:乐少苦多!


答:论疏说:俱舍论云。生死有乐但乐少苦多。故云皆苦耳。迦旃延用此义。


问:五阴中有乐吗?论疏说:婆沙四十二卷问云。阴中有乐不。若有者何故不说乐耶。若无者云何佛说三受。


答:论疏说:应作是说。阴中有乐。但乐少故。如毒瓶一渧蜜堕中。不以一渧蜜故说为蜜瓶。以毒多故说为毒瓶。又解。实无有乐故但说苦谛。而说有三受者。受重苦时望轻苦为乐耳。如受地狱苦望畜生苦为乐。


★★现在我们开始谈中论“观苦”品。


中论观苦品第十二(十偈)


有人说曰。


 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如是说诸苦  于果则不然


问:关于以上这个偈语,中论长行文如何解释?


答:长文说:有人言。苦恼自作。或言他作。或言亦自作亦他作。或言无因作。


问:这样讲是对吗?


答:中论长文说“于果皆不然”!


问:为什麽说“于果皆不然”?


答:长文说:于果皆不然者。众生以众缘致苦。厌苦欲求灭。不知苦恼实因缘有四种谬。是故说于果皆不然


问:中论破空品不是有这样说的吗?破空品说:自作及他作。共作无因作。如是说诸苦。于果则不然
自作及他作,这怎麽讲?


答:圆觉经大疏说:皆自他言。含于二意。一以果为自。以因为他。论云。果法不能自作己体。(此则青目释上因缘品中不自生义)


问:那,自作又如何说呢?


答:圆觉经大疏说:破自作云: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纵其因作不成。则不从因生也)


问:对!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


答:无因无缘而是自作,这是不成立的。因此中论长文说:众生以众缘致苦。


问:众生以众缘致苦?


答:出曜经说:有缘则增苦者,前有因缘后生增苦,前无因缘苦何由生?犹如泉源出水成江河,此亦如是,因前有缘则有苦际,渐渐增长至四百四患,是故说,有缘则增苦也。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何以故?


 苦若自作者  则不从缘生
 因有此阴故  而有彼阴生


问:以上这个偈语,作何解?


答:般若灯论释说:自作及他作 ,共作无因作 ,彼果皆不然
释曰。第一义中种种无量如理观察。彼皆不然。云何观察。苦非自作。如偈曰。
苦若自作者 ,则不从缘生

问:自作?


答:般若灯论释说:
释曰。由自作故。则不藉因缘。是故苦从缘起。即无此义。


问:苦从缘起?


答:般若灯论释说:谓从缘起。如偈曰。
由现阴为因 ,未来阴得起


问:以上中论偈语说:因有此阴故,而有彼阴生。般若灯论释说:由现阴为因 ,未来阴得起


答:大涅槃经说:
现在阴灭,中阴阴生。是现在阴终不变为中阴五阴;中阴五阴亦非自生,不从馀来。因现阴故,生中阴阴。如印印泥,印坏文成,名虽无差而时节各异。是故,我说中阴五阴非肉眼见,天眼所见。


问:苦从缘起?


答:中论长行文说:若苦自作。则不从众缘生。


问:如果若苦自作,这就是不从缘生了!那不是从自性生了吗?


答:当然不是!
中论长行文说:
自名从自性生。是事不然。


问:为什麽说是事不然呢?


答:因为自性本无生故!
大宝积经说:
造作纯黑业, 及以杂业者, 流转阎罗界, 受于种种苦。 实无阎罗界, 亦无流转者, “自性本无生”, 诸苦犹如梦, 若能如是观, 阎罗界三昧。


问:中论长行文怎麽说?


答:长行文说:
何以故。因前五阴有后五阴生。是故苦不得自作。


问:中论偈说:苦若自作者,则不从缘生,因有此阴故,而有彼阴生
中论长行文因此这样问:
问曰。若言此五阴作彼五阴者。则是他作。


中论长行文这样答说:
答曰:是事不然。


问:为什麽说是事不然呢?何以故?


答:因为,如果说此五阴和彼五阴是不相同的话,这样这些阴就不是自生的,那不就是等于说:从他而作了吗?
中论偈语因此说:
何以故?
若谓此五阴,异彼五阴者,如是则应言  从他而作苦


问:实际上,此阴灭,彼阴生,这灭与生应该怎麽说才对呢?


答:应该说:灭即非生,生即非灭。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说:
云何无常?谓此蕴灭,彼蕴生。灭即非生,生即非灭。生灭异故,故名无常。


问:中论长行文如何解释呢?


答:长行文说:
若此五阴与彼五阴异。彼五阴与此五阴异者。应从他作。


问:比如说?


答:长行文说:
如缕与布异者。应离缕有布。若离缕无布者。则布不异缕。
长文继续说:
如是彼五阴异此五阴者。则应离此五阴有彼五阴。若离此五阴无彼五阴者。则此五阴不异彼五阴。“是故不应言苦从他作”。


问:中论长行文说:问曰:自作者。是人人自作苦?自受苦?


答:中论“偈语”回答曰:
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
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问:离苦何有人,这是什麽一回事呀?五阴是苦吗?


答:大集经说:五阴苦。若见五阴苦相,是名为苦观。苦即空,是名苦智观苦圣谛。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五阴是苦,但,我的问题是:离苦何有人,这是什麽一回事呀?五阴有我吗?


答:五阴无我!
八大人觉经说: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问:五阴无我,那,五阴有我所吗?


答:达摩多罗禅经说:见五阴无我亦无我所。


问:五阴有作者吗?


答:五阴无作者!
持世经说:菩萨摩诃萨如是观识阴,知是识阴无生者,无作者无起者,无受者无所受者,但以众缘生,众缘合故有


问:因此中论“偈语”回答曰: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答:对!既然五阴无我,无作者,因此说: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因为五阴中无我,无作者,那来自作?
大庄严法门经也说:五阴无我、离我义


问:中论对这“偈语”:若人自作苦,离苦何有人,而谓于彼人,而能自作苦
中论的长行文如何解释?


答:长行文说:
若谓人自作苦者。(但是,如果)离五阴苦。何处别有人?
长行文因此接下来说:
而能自作苦。应说是人。而不可说。是故苦非人自作。若谓人不自作苦。他人作苦与此人。者是亦不然。


问:为什麽说者是亦不然?何以故?


答:中论偈语的回答是说:
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问:对呀!如果苦是他人所作,而给与此人,如前面所说,这人的五阴中是无我的,既然是无我,那,此人怎样去受苦呢?


答:对!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问:关于中论偈语:
若苦他人作,而与此人者
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中论长行文如何解释呢?


答:若他人作苦。(给)与此人者。离五阴无有此人受。


问:中论偈语说:
復次。
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如何解释?


答:如果这个苦是别人所作,而给予此人,这是不成立的。作苦者是彼人,受苦者又是另外一个人,这是不成立的。


问:首先,作者与受者可得吗?


答:律部经典“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说:
一切诸行刹那灭, 从生至尽皆归苦; 但是凡夫虚妄计, 作者受者悉皆无。


问:既然作者与受者悉皆无,那能说“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答:对!


问:中论偈语说“若当离于苦,何有此人受”
这怎麽讲?


答:中论长行文说:若谓彼人作苦授与此人者。离五阴苦。何有彼人作苦持与此人?
(如果这个人作苦而给授给另外一个人,一旦这个人离了五阴苦,那裡会有彼人作苦而授与此人这回事呢?)


问:关于五阴和合!


答:大涅槃经说:五阴和合称言某甲,凡夫众生随其所称,是名世谛;解阴无有某甲名字、离阴亦无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义谛。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阴无有某甲名字、离阴亦无某甲名字!


答:五阴无我,五阴离我
以上中观偈语说: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自在王菩萨经说:
菩萨虽念众生宿命,亦知先际色离相,知先际受想行识离相,先际五阴离相即是后际五阴离相,后际离相即是现在离相。菩萨知先际一切法性空,知现在一切法性空,知后际一切法性空。


问:无作者、无受者


答:大集经说:
菩萨知一切法相,所以成就无生质,无作者无受者,因缘合成故而有所作。所作诸法亦无有实,本际空故本际离故实无成就,自性空故无生无灭,知一切诸法性相如,是故不见有法可生疲厌及疲厌者。


问:所以者何?


答:大集经说:
所以者何?菩萨知一切法无二故,知生死性与涅槃性等,知涅槃性与一切法性等,知一切法性与无性等故,亦不恃不着。知一切诸法过去际未来际无自性,以定力故,誓愿力故,不起于定而能现一切所作。


问:你说无作者,什麽是无作者义?那,因果又如何说呢?


答:缘生初胜分法本经
略说有十一种缘生义可见,所谓无作者义是缘生义,共因者义,无众生义,他生义,不动义,无常义,念念空义,““因果相续不断义””,种种因果义,相似因果义,决定因果义;是缘生义,如是可见。


问:关于中论偈语说:
苦若彼人作,持与此人者
离苦何有人,而能授于此
中论长行文怎麽解释?


答:长行文说:若谓彼人作苦授与此人者。离五阴苦。何有彼人作苦持与此人。


问:中论说:若有者应说其相。復次。
自作若不成  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  即亦名自作


答:中论长行文说:
种种因缘彼自作苦不成,而言他作苦。是亦不然。


问:何以故?


答:中论长行文说:何以故。此彼相待故。若彼作苦于彼亦名自作苦。自作苦先已破。汝受自作苦不成故。他作亦不成。


问:关于自作!


答:大涅槃经说:善男子!汝意若谓我是作者,是义不然。


问:何以故?


答:大涅槃经说:
何以故?若我作者,何因缘故自作苦事?
经继续说:
然今众生实有受苦,是故当知我非作者。


问:中论说:若有者应说其相。復次。
自作若不成  云何彼作苦
若彼人作苦  即亦名自作


答:大乘中观释论说:
自作若不成, 復何有他作 ,若他人作苦 ,即亦名自作
释曰。或有人言。若人自作苦。即非他所成。应有他作邪。对此异意。
故下颂言:
苦不名自作, 亦非他人作, 是故所作中, 离苦人无体
大乘中观释论说:
释曰。今此如是。非有所作。亦非有苦。
若以彼苦自作苦者。即自所作。道理相违。


问:无有人,那来他作?


答:大乘中观释论说:
1.是故此说以无有人何有他作?彼无性故。
2.若復他无自体。是中云何他能作苦?
3.若人自体不生。即无所有。他体不生。即无他作。
4.是故无有他能作苦。若或自他二法共作苦者。“亦非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中论偈语说:
 苦不名自作  法不自作法
 彼无有自体  何有彼作苦


答:中论长行文说:
自作苦不然。何以故。如刀不能自割。如是法不能自作法。是故不能自作。他作亦不然。


问:不能自作。他作亦不然。何以故?


答:中论长文说:
何以故。离苦无彼自性。若离苦有彼自性者。应言彼作苦。彼亦即是苦。云何苦自作苦。


问:离苦没有自性,如果离苦有自性,那就应该说彼有作苦,既然彼即是苦,那能说苦是自作的苦呢?


答:对!离苦无彼自性。若离苦有彼自性者。应言彼作苦。彼亦即是苦。云何苦自作苦。


问:中论长行文说:离苦无彼自性!云何“苦”?


答:鸠摩罗什法师大义说:
凡夫所想颠倒。往来生死。受诸苦恼。说名为苦。以无漏智慧。深厌此苦。厌已即捨。苦无自性故。


问:为什麽说苦无自性?


答:鸠摩罗什法师大义说:
所以者何?是毕竟不生性。如是知已。结使(烦恼)自然不生。是名集灭道智。修此行已。增其尽智无生智。菩萨利根故。知苦谛一相。所谓无相。但以凡夫颠倒之心。分别有苦有乐。又此苦因于爱等。亦是一相。因同果故。此中无所断。亦无所证。于其观中。善能通达。


问:中论长行文:问曰。若自作、他作不然。应有共作。


答曰:
若此彼苦成  应有共作苦
此彼尚无作  何况无因作


问:中论长行文如何解释以上这偈语?


答:长行文说:自作、他作犹尚有过。何况无因作。无因多过。如破作作者品中说。


问:自作、他作犹尚有过?那就是本来无自作、无他作这回事吗?


答: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说:
又如世间傍生异类,或见妙华色香具足,时彼傍生不能生起一念爱乐。具善巧方便菩萨亦復如是,虽受一切戏乐等事,未甞暂起一念爱乐,“无自作、无他作”,一切无着。

问:何以故?


答:中论偈语说:
非但说于苦  四种义不成
一切外万物  四义亦不成


问:中论长行文如何解释上面这个偈语?


答:长行文说:佛法中虽说五受阴为苦。有外道人。谓苦受为苦。是故说。不但说于苦四种义不成。外万物。地水山木等。一切法皆亦不成。


问:什麽是苦义?


答:大集经说:
云何苦义?无所求故是苦义,爱染尽故是苦义,无所愿故是苦义,空无有故是苦义,是名苦义。


问:什麽是无我义?


答:大集经说:云何无我义?毕竟无我是无我义,如无我义即是空义、无所有义、虚诳不实义,是名无我义。


问:什麽是涅槃义?


答:大集经说:
云何寂灭涅槃义?是寂灭义非念念灭,如非念念灭即是寂灭。菩萨得是无尽智慧,知一切法相同于寂灭,寂灭者即是涅槃,是名寂灭涅槃义。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中论长行文说:外万物。地水山木等。一切法皆亦不成?


答:不退转法轮经说:佛言:须陀洹者,所为得入圣道流,名不思议佛法。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修不见道及所修道,度一切相,流注佛法非色非生,于一切法无着,一切法无处,一切法无缘,一切法无住,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不成就。


问:那,精进呢?


答:不退转法轮经说:
菩萨摩诃萨若到是道,得坚精进、坚势力、坚智、坚慧,不生懈怠,安住寂灭,乘如实道,救护众生最胜无上,不取是道,亦復不住;修如是道求一切法,而无所得,不没不动,无住想、无道想、无世间想、无佛想;悉皆平等无诸盖障,智行境界无所罣碍;于一切法及诸邪见住平等相,开佛知见示深法门,分别身见出过我想,是“名须陀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0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