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64|回复: 3

净公上人讲心外求法集第一〇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8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心外求法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心外求法集第一〇卷







...为华严三昧。如果依照经上所讲的,华严三昧是以一真法界无尽的缘起,为它理论的依据。通达这个道理,理解事实的真相,使自己心行与这个事实真相能相应,即是「华严」。一心修学是「三昧」。「华严三昧,庄严法身」,法身就是自己的真心,就是真如本性,所以一切万法无不从法界生,无不回归法界。法界就是自己的真心,换句话说,一切法都是自己真心变现出来的,一切法还归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华严三昧,所以自自然然「具足总持百千三昧」。这一句话就是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道理知道了,事实真相晓得了,我们到那裡去求?须向自性裡求,外面没有。天天拜佛,给佛磕头,头磕破了,脑袋都磕掉了,佛也不灵。为什麽?心外求法,那是迷信。佛教我们从自性中求,从真心裡求。为什麽教你断烦恼?烦恼障碍了自性,教你把贪、瞋、痴、慢去掉,就是把障碍自性的染污去掉。

什麽是染污?《阿弥陀经》讲得很清楚,「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见浊,我们的见解被染污了;烦恼浊,我们的想法、思想被染污了。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理都被染污。把这些染污都弄乾淨,恢复到清淨,无量功德就现前。佛不是故意的勉强教我们断烦恼,我们还很不愿意、很不高兴,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害处。烦恼非断不可!诸佛菩萨不断,也成不了佛,也成不了菩萨。诸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把这些染污去掉;我们这些染污完全存在,一分一毫都没有捨掉。除此之外,我们跟诸...(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依教奉行。

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这几句经文把究竟圆满的原因为我们说出。他们是怎麽得到究竟圆满?『从本以来,安住神通』。什麽是神通?此地最难解释的,前面讲的「究竟一乘」,此地是「安住神通」。「究竟一乘」给你指出来,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安住神通」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淨念相继」。你能做到淨念相继,就是安住神通。这一句佛号念熟了,一切都通达,『得一乘道』。这个地方,一乘道是讲圆教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是自己内心证得的。

由此可知,我们在外面学,总学不到。这就跟大家说了,我们听经能不能开悟?不能开悟。为什麽不能开悟?从外面学,心外求法,以为「道」在经典裡面。道不在经典裡,经典也没离开道。前面都把这个事实跟诸位报告过了。

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听经要「离言说相」,不要着相;「离名字相」,「名」指佛教中的术语,不要执着这些;「离心缘相」,不要看着经文打妄想,不可望文生义。这样读经、听经,才能消归自性,就有受用了。你在这裡听经,你不执着音声,不分别名相,也不打妄想,你在此地一个半小时,即是在修念佛三昧,你真的是「安住神通」,如如不动。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修慧。没有分别、执着、妄想,这是修定。你这一个半钟点是真正在做功夫。佛菩萨是这样教我们的,可是我们怎麽做?听讲经是一面听,随着言语打妄想;看经是随着文字打妄想。...(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比「生龟脱壳」,把活乌龟的壳剥下来。实在讲,比这还要痛苦万分。所以,生、死是极大之痛苦。

五阴、烦恼、生死,都是自己本身的,都不是外在的。外在只有一种,就是第四类「天魔」。天魔统指外在环境的折磨,所以含义很广泛。前三类是内心的,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外在环境怎麽会折磨人?因为有内奸,裡应外合才有苦。自己本身若无烦恼,没有分别执着,外面的诱惑对你就不产生力量,你就不会动心,于是外面环境都变成护法,都护持你。心裡有贪、瞋、痴,外面环境就尽是魔障。

由此可知,要想魔不能动你,应该要具备那些条件。菩萨有定、有慧,用本经经题上的文来说,就是「清淨、平等、觉」。『众魔外道,不能动故』。「外」是心外求法,称为外道,总指内心烦恼以及环境的诱惑。此段一共举了十五个比喻,都是比喻极乐世界的菩萨自行化他的真实功德。以下再举事实来说明。如果只有比喻,没有真正的事实,比喻就落空。明瞭实际的状况,才知道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关于读经,今天上午有一位同修告诉我,他烦恼得不得了,有时候经都念不下去。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念一卷、半卷。心情烦起来,一句都不想念。他问我怎麽办。读经是不是能伏烦恼?读经确实是能伏烦恼。诚心诚意的念,把一切妄念都放下,一心一意念经,能伏烦恼。伏烦恼是断恶,断恶是修善的先决条件。不能修善...(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淨平等觉经讲记《佛说大乘无量寿》)


...念法,你才有无量功德啊。
我在讲学里给诸位说过,佛说的一切经不是说他的经,是我们自性清静心里面的大藏经,你要能这样地会归,才有作用,你才会开悟,你对这个经论才有亲切之感。晓得什么呀?不是外人的,原来是自己的。你要把它划一个界限,那是某佛的、某菩萨的,与我不相干,那糟了!你念一辈子也不会懂的,听一辈子讲也听不懂。
所以学佛贵在直下承担,不拐弯抹角。直下承担这个完全是自己的,诸佛菩萨是我自性里面现出来的诸佛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经论也是我自性当中现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啊,这样才能成就啊。如果要不这样学,给诸位说,那都是佛门里面的外道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身外之佛、心外之佛,你就是佛门的外道。心外求法,无有是处。那么“佛”这个意思也不多讲了,这就讲到此地。
这个“在”,经上不用“住”而用“在”,这个字很有味道!你看从前做皇帝,皇帝到哪个地方去巡守了,叫“行在”,“行在”就是对皇帝的称呼,为什么呢?从前做皇帝,这一个国就是他的家,你比如说你这个家的房子很大,你在你家里面,你说“我住在某个地方”,不对啊!你就没离开家嘛,你还说什么住啊?你只能说“我在客厅”、“我在房间”,“在”啊。那么皇帝这一国都是他的家,不能说“我今天住北京,明天住南京”,不能说“住”啊,只能说“在”啊,为什么?都是他的家嘛。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佛的教化区,那么佛只有说,今天在娑婆世界,明天在忉利天宫,不能说“住”...(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06-b/133–序分 六种证信序》)


...得,这个佛法与世法,关键就在迷与悟。悟了,一切法皆是佛法。迷了的时候,连佛法也是世法。那么这一段的意思很明显,佛举出这桩事情,来问一问在会的,尤其是憍陈如尊者,他们最先证道的。所以底下这就说:
【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佛这个意思正是叫那些已经觉悟了的人,已经证果的人,你们起来说说,说给阿难听听,你们是怎么证道的?是怎么证得菩提的?说出来啊,给这些没有开悟的人做做参考。下面呢,憍陈如尊者做他们五个人的代表,他起来说话:
【时憍陈那,起立白佛:我今长老,于大众中,独得解名,因悟客尘二字成果。】
憍陈那也就是憍陈如,他原先是修外道法的。所谓外道法,诸位要记住,佛法里面讲的外道法,心外求法都叫作外道法。佛法号称为内学,是要从心性里面去求。如果说是离开心性去别求道法,这个都属于外道。
他的入门就是因为从客尘两个字开悟的,觉悟到见思烦恼就像客、就像尘。那么这个意思还必须加以简单的解释,他所悟的就是三界之中,没有一法是净的,没有一法是不动摇的。诸位要晓得,净、定是主人啦,动摇是客尘啊。再说得明白一点,不动的才是自己,会动摇的决定不是自己。客的反面是主啊,尘的反面是空啊。尘在虚空当中动啊,虚空不动啊,动的是尘啊。所以佛就拿主人,拿虚空来比喻是自己本人,而将见思烦恼,甚至于所知障与烦恼障啊,都比喻做客尘。那么哪是真、哪是妄,我们应该很清楚地能够觉察得到。只要你觉察到了,虚妄的,我们舍...(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27-a/133–十番显见之二 显见不动》)


...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是阿罗汉的涅槃。外道他不到,他不到这个功夫,但是他已经接触到灭法尘了,没有阿罗汉这个功夫。阿罗汉那个守,他能守得住,所以他不再堕落到三界来了,真超出了三界了。虽然超出三界,还是守在灭法尘,那个守就是定,他的定力比四空天的定力还要深,所以叫第九定,我们前面读过「九次第定」。第八定是非想非非想天,这是三界最高的了,到第九定呢,超越了,不会到三界来了,超越三界了。
外道,所以佛法、大乘佛法讲小乘,也讲外道,门内外,我们佛门里面的外道,小乘人。佛门以外的那些外道,那是我们一般讲的外道,这个我们都得要晓得。那个外与内从哪里分呢?从人心分。凡是不知道一切法唯心所造的,统统叫外道,在心外求法叫作外道啊。佛在华严经里面,这是初成道,示现成道,第一部所讲的经,他老人家就讲得很清楚,「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外道不明这个道理,所以他误会这个是冥性常住。看到这个境界是常住的,当中没有变异的,又是遍满十方的,又看到好像是不生不灭的,没有改变的,认为这个就是真理了,这个就是宇宙万物最原始的,是这么一个境界。
那么讲到功夫,这个外道定力深的,穷理深者,他的功夫只做到伏六识的现行。第六意识的现行,他全控制住了,可以叫它不起作用,心定了。可是第六意识的种子,完全是迷不是觉。那个末那的执着那个作用啊,完全存在,完全起作用。而这个阿罗汉的功夫啊,这个末那识也能够控制一半,所以比他高。他是末那识执...(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56-a/133–十番显见之九 显见超情》)


...,就是不到,总是对不准,没有办法把这个离即对到同时。这一同时就相应了,就是见性了。
我们讲到这个因缘生法,尊者在此地所举的,这个见性具四种缘呢,是小乘常说的。大乘眼识要起现行,必须要具足九缘,就是要九个条件,眼识才能够生起。那么也可以说他在此地是略说,说了四条,那么这样讲也能讲得通。就是具足地说啊,要说九缘生法。那么由此可知,小乘人证得罗汉圣果,他的程度还是相当的有限。比起那些外道啊,那是要强得很多,外道是邪因缘,妄因缘。
可是我们说到外道,这一定要注意到,佛门里面的外道。佛门里面外道是他外道,与我还没有关系,最怕的是什么?自己是外道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怎么说自己是个外道呢?外道是心外求法,这就叫外道。我们问问,我们自己所干的,是不是心外求法?我们有没有觉悟,万法与自己是一还是二?这一桩事情有没有搞清楚?能不能直下承当?这是我们讲谈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是心外求法,所以小乘跟大乘一比较,小乘是外道。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先要建立正确的观念,我们这个路才不会走偏差。
在大乘法里面,佛给我们讲,「诸法本空,循业发现」,这两句话都是楞严经上的。把这个一切万法的性质,一切万法的来源,八个字就说得清清楚楚。一切法是什么性质呢?本来空啊。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啊,这是宇宙万法的真相啊,怎么不清净呢?心清净,境界清净。境界怎么清净呢?境界是本来空。这个本来空,不是说过去本来空、将来本来空,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就本来空。心经里面说得好啊,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啊,异就是两样啊,不异就是没有两样啊。色跟空没有两样啊,是一不是二啊。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我们天天念,几个人...(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60-a/133–十番显见之十 显见离见》)


...都贯通,所谓是一闻千悟啊,道理就在此地。那么我们这一段悟不了啊,这个后头,机会很多。但是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我们要在会会,在此地就是每一章、每一段呢,都要用心去听。
那么这个用心,这个楞严经实在讲啊,就是讲用心的问题。这个会用心的人,能够大彻大悟,会用心的是用真心啦,不会用心的人用妄心。用妄心行不行呢?妄心呢,虽不能大悟,也能小悟;这个妄心用得正确的话,也能小悟。前面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就是用第六意识心,可以能够证得阿罗汉、辟支佛果。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这就是说,不会用真心的,我们就用妄心。不要去勉强,这件事情是勉强不得的,功夫不到啊,不行。可是,修道最大的障缘,无过于心外求法,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这个心外求法里面呢,特别是像这个世间人,六根攀缘外境,就是六尘境界。那么学道的人,第一关呢,要把这个看破,要把这个世情看破。
世间,这个诸位啊,我以前也常常提起,历史要看看,上等的人,看历史啊,可以大彻大悟。悟什么呢?万法皆空。无论你在世间这个数十寒暑当中你怎么样辉煌,像秦皇汉武,成吉思汗,如今在什么地方?!从佛法角度上来看,无非是造种种业而已啊。一生的辛苦经营,他得到了什么?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去。为谁辛苦为谁忙呢?所忙的,所作所为,都是六道轮回,所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啊。上等人能悟这个理啊,能够把一切都放下,真正做到是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了,心清净了,这个就能入道,这是入道的...(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085-a/133–会通四科之二 六入即如来藏性 眼入》)


...相好无量。宇宙之间一切无
量的无量总不出这三大类,这个三大类包括尽了,这是自性,自性的德号。
所以中峰国师在开示里面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
你们想想看他这个话说的对不对?完全正确。
世间人说老实话天天打妄想,迷失了自性,满脑袋里面求什么?求钱
财!他不知道阿弥陀里头有无量的财富,这个财富包括在相好里头,相好
是属于福报。世间人有一等人一生拼命努力在学艺,就是学一种能力,学
一种技术。殊不知自性的本能具足无量无边的才艺,什么都会,而且什么
技术才艺都是圆满的,都是究竟的,我们今天讲顶尖!世间人不能比,九
法界也不能跟他相比。他不向自性里头求,他到心外去求,心外求法,你
这一生能够学到多少?太有限了。所以你真正懂得「阿弥陀」名号里面的
——48——
含义,你不知不觉就被他摄受了;我们现在话说被人家吸引了,佛法里头
说摄受一切众生。
经题末后一个字「经」,经是中文,古印度称为「修多罗」,翻成中
国意思,从前翻作「契经」。「契」是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
之机,这是佛教经典里面所含的意思,所以称契经。第二个讲法是「又具」
(具是具足)「贯摄常法」。这是一般法师讲经最常用的,用这四个字来
解释「经」字,这个「经」字的意思。
贯是贯穿。这一部经文不论长短,它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非常严整。
从什么地方看?你看佛法里头有科判,科判就是研...(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四集)》)


...人。这是我们一个警惕,我们有没有名副其实,有没有做到。

  『或现婆罗门身』。婆罗门教,现在在新加坡叫兴都教,我们中国人也叫印度教;印度教、兴都教都是婆罗门教。我们在前一个月,曾经去拜访兴都教,他们宗教里面领导人,就是婆罗门教的长老。应以婆罗门身得度的,佛菩萨就现婆罗门身。所以你怎么可以说,那些宗教领袖不是佛菩萨?我们看错了,许多宗教领袖是佛菩萨化身。『或现异道出家身』,「异道」是佛教以外,其他宗教里面有出家修行人。释迦牟尼佛出现的那个时代,印度宗教很发达。佛经里面讲有九十六种外道,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这些宗教派别,有九十六种之多,佛经里面称它作外道。「外道」,绝对不是贬抑的称呼,外道是指心外求法,在佛家称之为外道;佛家自己称为内学。佛教人从自性当中求,不在心外,凡是在心外求法都是外道。我们佛门里面出家人,有没有心外求法?有,而且很多,这在佛门里叫「门里外」,我们佛门里面的外道;不知道从心性里头用功,还是在外面去追求,这是门里外。这一句里面就包括所有的宗教,诸佛菩萨都在其中示现。

  『或现苦行身』,「苦行」,出家有修苦行的,在家也有修苦行的,这是讲修行的方式。古时候,实在讲示现修苦行的多,菩萨为什么要做这种示现?教导人断贪瞋痴,特别是断贪爱,世间人贪爱这个念头太重了。佛菩萨示现苦行,现在讲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他都能够降低到最低的水平。其实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示现苦行,这就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要学佛,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世尊一生没有建过道场,世尊没有道场,他的生活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你想想这...(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  (第一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4-01》)


...佛给我们是真实教诲。佛教导我们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菩萨的根本,菩萨的基础,菩萨是从这个地方修学成功的。如果我们要想作菩萨,实在说,诸佛如来希望我们早一天契入菩萨的境界,早一天都能证得菩萨的果位,使佛陀的教诲才真正的落实。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目的是帮助我们作菩萨,过菩萨的生活,入菩萨的境界。我们应当要明了,菩萨的根本就是「净业三福」,我们要认识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不至於迷失了心性。

  在现代这个社会,《楞严经》上说得好,「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如何辨别?佛法有个原则,凡是从自性里面求的,这是正法;凡是心外所求的,就不是正法。佛家讲外道,外道不是骂人的话,外道的意思是心外求法,称之为外道。所以佛法叫内学,佛法是从心性当中去求。我们要积德、要累功,积德就是存好心,累功就是行好事;好的标准要称性,与性德相应这是好,好心、好事;与性德相违背,那就不好。净业三福总共十一句,这十一句就是性德,这十一句就是标准。我们应当细说,细心的来研究、来学习,如何能够做到「孝养父母」。

  中国古圣先贤讲到「孝」,一定要「顺」,孝顺。父母贪图名利,要求子女为非作歹,作奸犯科,我们要不要顺?这个不能顺。那到底「顺」怎么讲法?要顺父母的性德。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顺」是有讲求的,众生都在造恶,我们也能随顺吗?所以世出世间圣贤所讲的顺,都是讲顺性德。道家云,「...(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  (第一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5-01》)


...身、闻佛法,听到净土法门,能信,能愿,肯修学这个法门,发愿往生,你是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圆满具足,非常希有,不是偶然,也不是个容易事。这三个条件缺一条,这一生都不能成就。所以有许多宗教信徒希望生天,我们要帮助他,我们要鼓励他,我们知道诸佛菩萨在欲界天、色界天,也常常示现度化天人。释迦牟尼佛被我们称作天人师,他是天上的老师,也是我们人间的老师。天上的环境也相当复杂,也是个多元文化,所以我们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的身分,确实是一个义务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第十是:

  【外道。】

  这个外道,我刚才跟诸位说过,是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修行的功夫令人赞叹,但是不能修成正果,什么原因?心外求法。所以外道是心外求法,就叫外道。诸位同修要记住,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把佛菩萨看作是我们心外之物,我们自己也就变成外道了。观音菩萨在哪里?观音菩萨在南海,心外求法,不能成正果。要到南海去拜观音,累死了,跑那么远。不知道诸佛菩萨在哪里?诸佛菩萨在你心里头。所以佛法叫内学,佛法是心学、内学,不能向外攀缘的。确实有人见到观音菩萨,见到阿弥陀佛,有没有这个事情?有。这个事情不是幻觉,这个事情是感应。感应从哪里来的?第一个过去世中的善根,遇到缘的时候,你看到佛菩萨,所以你晓得那是感应;第二你心里头有佛,所以与十方法界志同道合的这些佛菩萨起感应道交,道理在此地。他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修学理念、方法没有错误,所以更应当生起坚定的信心,认真努力修学,这就对了。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明白给我们开示,「平直是弥陀,慈悲是观音」,这个话说得好。平是平等,...(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  (第二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5-02》)


...十方法界志同道合的这些佛菩萨起感应道交,道理在此地。他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修学理念、方法没有错误,所以更应当生起坚定的信心,认真努力修学,这就对了。

  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明白给我们开示,「平直是弥陀,慈悲是观音」,这个话说得好。平是平等,直是正直,平等心、正直心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自己待人接物要能够用平等心、用清净心,《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用清净、平等、正觉,我们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千百亿化身,我们这个身是千百亿化身之一。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供养佛像,供养佛像是什么意思?怎么供养法?你把佛菩萨当神仙看待,每天恭敬供养,香花、水果供养他,求他保佑,保佑你升官发财,心外求法。没有这回事情,这种求法错误,这是迷信,这就是宗教。等到哪一天你在佛菩萨面前求,求不到,你就不相信,佛菩萨骗我,谤佛、谤法、谤僧,你就造无量的罪业了。你不知道你所求的不如法,不如理、不如法,过失在自己,不在佛菩萨,佛菩萨没有这种教导你。

  所以学佛的同修,世尊照顾得很周到,佛在入灭之前教给我们「四依法」。第一条「依法不依人」,希望后世的学生们,不要走错路,不要迷失了方向,法是什么?法是经典,一定要依据经典教诲来修学,你就没有错。净宗的典籍最少,容易受持,总共才只六种,五经一论,分量都不多,理依这些经论,方法依这些经论,境界依这些经论,决定没有错。如果有人讲解,有很多人注疏,与经典的本...(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  (第二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5-02》)


...要道场干什么?要了一个小道场,虚空法界丢掉了,你说那多可惜!要学佛的智慧,要学佛的德行,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才能过幸福美满高度智慧的生活,才能够摆脱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

  那些人能做到,我们也是人,他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告诉你,你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你放不下。你要能放下,你跟他有什么两样?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你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他能,我们也能。他的能,仔细观察,他放得下;我们不能,原因就是放不下。放下就能,放不下就不能,这个事情很简单,说难不难,大家好好的想想。统统放下,内学;还有一丝毫攀缘的心,外道。唯恐我们学佛学成外道,这在佛教里面叫门里外,佛门里面学成外道,心外求法,诸位总要懂这个意思。

  供养佛,全都是表法的。今天廖部长也跟我谈到,有许多寺庙修得清净庄严,清净庄严的建筑,诸位要晓得,是艺术品。可是佛教信徒,把这个清净庄严破坏了,怎么破坏了?烧香、点蜡烛。烧香一把一把的烧,乌烟瘴气,蜡烛的油烟、香烟,把这个艺术品薰得黑黑的,你想想他有没有福?他有罪,他没修到福,他在造罪业。如来这样清净庄严居住的环境,他把它搞得乌烟瘴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