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因缘果报的事实教导众生,使其了解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贫富荣辱,均系自作自受,不必怨天尤人,应各安其分。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业’是‘造作’,正在造作时叫‘事’,造作完了叫‘业’。业有三类,即善、恶、无记。佛能遍知众生三世业缘果报之能力。如念佛一事,佛在本经三次劝导,其目的是希望众生在一生中圆成佛道,乃是善中之善,反面言之,不愿修净业之人,就很难脱离六道轮回。

  (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佛法中有世间禅定与出世间禅定,佛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深浅次第如实遍知。凡夫内有无量烦恼,外有无量诱惑。甚难修得禅定,惟诸佛常赞叹念佛三昧,念佛方法甚多,但以持名所得之三昧属上上乘大定。

  (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佛知一切众生之根性,凡夫遇到佛,听佛讲经说法最为契机,佛说几句话就能令其开悟,论语说:‘性相近,习相远。’儒家所说的习性,即众生过去生中的生活习气,各有不同,必须彻底了解,说法才能契机,罗汉亦有此智力,但只能看到五百世,佛则能知众生无始劫以来的习性根机,故对症下药,恰到好处。

  (五)知种种解智力。佛对众生之欲望善恶知见,如实遍知。每人嗜好喜爱不同,如知其今生及过去生中之欲望知解嗜好,即可投其所好,予以指点,必能契机。欲望是时时起变化的,颇不易了解,自己都不知道,与前面所说的业与定同样的复杂,与过去生生世世的习气有密切关系,只有佛看得清楚。

  (六)知种种界智力。‘界’是界限,即能力的极限,不能超越。例如小乘根性,如是初果的界限,佛可助其证初果。如其有四果的极限,佛助其修至阿罗汉。佛对一切众生种种差别界限,知之甚详,教化各人均能达到其愿望。

  (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指果位说。有何业因,将来至何道果,如来均能如实遍知。如世间人未出六道,教学的目标是防止一切众生造作恶业,堕入三途。因恶道甚苦,易入难出。如系人天根性,即说五戒十善,以随其愿,此皆应机施教。由此可以看出,大经所说佛不度众生,佛只作增上缘,指导一个修行之路,只是因材施教,并不加勉强,实在还是自度。

  (八)知宿命无漏智力,即智通达行圆满,鬼神亦有神通,其能力极为有限。中国有扶乩之说,灵鬼附乩,能知几个月或一、二年内之事。如来对众生种种宿命,能知一世乃至百千万世,生死状况,如实遍知。

  (九)知天眼无碍智力。佛的天眼是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罗汉亦有天眼通,但须作意,且只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以外再仔细看也看不到,因其尚有尘沙无明障碍,只是见思烦恼断了。惟佛之天眼可看到无尽世界以及久远的过去未来。

  (十)知永断习气智力。此即‘漏尽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自己知道见思尘沙无明皆断尽,不必再问别人,已成就了圆满的大觉。此十类是自己的本能,本来有的。本能以外无有一法可得。

  下面‘无畏’是如来对一切众生的教学,说成四种无畏,即自己的智慧德能圆满,教化众生即能融融自在。第一是一切智无所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任何人都难不倒他,实际上也是自己的本能。有人当时拟测验释迦牟尼佛,问他这一棵树上的树叶共有多少,佛立刻答覆,令人清点,果然不错,类似此种事,经中记载很多。第二是漏尽无所畏。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如来烦恼断尽,德行圆满。佛有大德在一切大众之中没有畏惧。第三是说障道无所畏。世间常说邪知邪见皆属障道,世人无知,邪正不能辨别,所以我们修行时间很长,即因障道的事太多,障碍了自己修持。高僧传、居士传、净土圣贤录能启发我们的道心,人家为什么能成就,而我为什么不成就,如把障碍消除,即有成功之望。佛深知此事,在经中常提到障道的因缘。第四是苦尽道无所畏。三界是苦,三界以外亦有苦,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此亦是苦。用什么方法把苦消除的干干净净,佛知此方法,即说尽苦道无所畏。佛教导众生离苦得乐,包括等觉菩萨在内,佛教等觉菩萨各种法门,其中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在华严经上劝等觉菩萨念佛求生净土。说实在话,我早年学佛对于净土法门兴趣不大。李老师是学净宗的,我在他会下十年,我尊重他,对净宗不毁谤而已,叫我一天到晚念佛,不肯干呀!一直读到华严会上佛教等觉菩萨修成佛的方法有这个法门,我这才醒悟过来,回头再看这个法门与以前看法不一样。佛教诸大菩萨各种理论与方法,我们凡夫作不到,教念佛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作得到。我们采取这个法门,岂不是一步登天。然后才知道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这个法门,真正大慈大悲呀!

  这个念佛法门只要你肯信,肯念,愿意去,万修万人去,其理很深。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已透露无遗,方法巧妙,信愿持名,一生成佛,此是苦尽道无畏。

  《解》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三十七道品是总纲领包含一切法。佛菩萨教化众生时,根性与助缘不一样,因此佛说的法因人、因时、因处而异,作种种展开与归纳,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每人习性不同而本性相同,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无论什么法门均指归于自性,而念佛法门就是自性中之事。所以令众生念三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三宝是自性性德之宝。学佛入门即归依三宝,归是回头,依是依靠。三宝之反义是迷邪染,我们现在生活在迷邪染中,学佛从迷惑中回头,依自性觉,谓之归依佛;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正知正见,谓之归依法;从一切心理、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回过头来,依自性净,谓之归依僧。三宝是真正归依处,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佛弟子最简单的早晚课即是念三归依,早上提醒自己,晚上反省,今天一天处世待人接物有无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29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