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47|回复: 1

如来寿量品法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现在讲到〈如来寿量品〉。“如来”是佛的十号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说:“喔!那是如来佛祖啊!”他以为这“如来佛祖”,是单单一位佛的名字;其实这“如来”,是所有佛的名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论哪一位佛,都叫如来,都叫应供,都叫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都有这十个名号。


什么叫“如来”?《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他也无来、无去,所以叫如来。又有一个讲法,就是“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乘,就是如如的智;来,是如如的境。以如如之智,来观如如之境;境、智都如如,也没有境,也没有智,智境合一。“道”是因,“觉”是果;这叫因圆果满,因也圆,果所以就满了,所以这叫如来。


“如来”讲起来,意思太广泛了!就单讲“如”字和“来”字,若往详细了讲,也够讲几年。这个“如”字,和“妙”字,意思是相同的,你不如就不妙,不妙就不如;你如了才能妙,你妙才能如。所以这“如来”也就是“妙来”;妙来,就不是像我们人这么来的。我们人呢?生,也不知怎么生的;死,也不知怎么死法。如来呢?生,他也知道怎么生;入涅槃,他也预先就知道怎么样入涅槃。一般证果的圣人,就已是生死自由,来去自如,更不要说如来这么大的德行──如来是“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在《华严经》上,清凉国师赞叹如来说:


故我世尊,十身初满,正觉始成,
乘愿行以弥纶,混虚空为体性,富有万德,荡无纤尘。
湛智海之澄波,虚含万象;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
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无违后际,畅九会于初成。


所以我们这位佛,十种的身都圆满了。在释迦牟尼佛始成正觉的时候,他乘着在因地所发种种的大愿,愿愿成佛道、度众生;虚空是没有相貌的,没有一个边际的,佛的体性和虚空是一样,成为一体了。佛富有万德,这种万德庄严,富贵到极点了;那种清净,一点尘埃都没有。这是如来的境界。佛的这种智慧,好像大海一样;在这智海里头,好像虚空包含万象一样。佛性就好像虚空的满月,“皎性空之满月,顿落百川”,这都是赞叹如来。“不起树王,罗七处于法界”,在菩提树下不起座,却能先后在法界七个地方说九会的《华严经》。佛不违将来这后际,在最初成道的时候,畅谈于九次法会之中。所以如来的境界是说不能尽的。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又有“二佛”,又有“三佛”,又有本佛,又有迹佛。什么是“二佛”呢?二佛,一个是真身的佛,一个是应身的佛。真身,是真如不变,不变随缘,它是从体立名,是个体。应身,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叫应身佛。


再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应身好像水中的月影;因为有个真正的月,所以映到水里头,现出个月。可是水中的月也没有去,那天上的月亮也没有来。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一千个池子里头有水,它若清净的,就能现出一千个月。虽然是一千个月,并不是月的本体到水里边来了;虽然不是月的本体来,但是水池里可有月。所谓“万里无云万里天”,一万里没有云,一万里都是青天。


如来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虽然到这个世界来示生,可是他也没有生;虽然示灭,他也没有灭。为什么?因为他的本体没有动。这是“不生示生,不灭示灭”的境界,释迦牟尼佛那本体的法身──真身的佛,也没有动。所以你不要以为佛和我们众生是一样,佛到这世界上来,不是像我们这么来的;释迦牟尼佛在他母亲腹里,已经就为天龙八部、人、天而说法了。


三佛,也叫三身如来;佛也有三身,三身也就是三佛。三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是已成的佛,现在是方才成的佛,未来是没有成的佛。没有成的佛,现在也把他算上“佛”的数目里头,所以是三佛;三身如来,就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


(一)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佛,翻译为“遍满一切处的”。佛的法身无在、无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不在,没有一个地方他在。那么究竟是在、是不在?也是在、也是不在,这因为他是清净的。有人说:“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那我知道了!不干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因为他是清净的;不清净的地方,一定会没有佛的法身了!”不是的!清净、不清净,这是在人的分别;在佛的境界上,就是不清净也变成清净,清净就更清净了。你没有听《法华经》前边那“三变土田”?那也就是把不清净的地方都变成清净了。所以这“清净法身毗庐遮那佛”,是遍满一切处。


(二)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卢舍那佛,翻译为“净满”,也是清净的,这是圆满报身。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始成正觉的时候,就现千丈卢舍那身,为这些个法身大士、大菩萨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可是二乘人都看不见、也听不见。二乘人看见佛,就是丈六老比丘相。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二乘人有眼睛可是有眼睛,他们甚至于都开了天眼,但是也看不见这个千丈卢舍那身;他们有耳朵,也听不见释迦牟尼佛说这《华严经》。


有一次好像是果容,他就问:“二乘人都看不见这千丈卢舍那身,我们也没有开悟,连二乘的境界还不到呢!我们现在怎么就可以见着《华严经》了呢?”这一个问,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二乘人的机缘还没有成熟,所以看不见这大乘的佛法──《华严经》他们看不见、听不见。等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后,大约六百年,龙树菩萨把世间所有的文字都学会了,所有世间的书都看过;于是他就到龙宫去,才把这部《华严经》从龙宫又取出来的。他到龙宫,并不是坐潜水艇去的;他是以证果圣人的境界,虽然到水里头,水也不淹他,水自然就开出一条路来,就那么妙的!比用潜水艇还有保障。到龙宫里,见着《华严经》,把它记诵下来,才带到世界上来;我们现在能见着这《华严经》,这都是机缘成熟了。


讲到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听我说龙树菩萨到龙宫去取出的《华严经》,说:“这种事情,我不相信!人不坐潜水艇可以到龙宫里去?哪有这个道理!”当然你不相信!三岁的小孩子,就不会知道十三岁大孩子那种境界;十三岁的大孩子,又不会知道二十三岁青年人的境界;二十三岁的青年人,又不会知道四十三岁壮年人的境界;四十三岁的壮年人,又不会知道八十岁老年人的境界。因为你没有这种的学识,又没有这种的智慧,当然是不相信了;不单你不相信,很多的小孩子都不相信大人所做的事情。所以在你不相信之中,我也没有法子叫你相信,就因为你太小了!


在小孩子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孩子;当他长大了,“啊!是的,我那时候怎么那样好玩呢?我怎么拿着泥巴就往口里吃呢?”等他知道:已经把这个泥巴早都吃了!好像小孩子,无论见着什么,都先要吃一吃;不管是什么,也不管是干净的东西,是不干净的东西,都一样要吃。所以小孩子只知道吃,除吃之外,其他的道理知道得很少的。


你若想知道,就要来研究佛法;你把佛法研究明白了,不要我告诉你,你不懂也会懂了。在你没有研究佛法之前,你听了,不知该信、不信。你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好处;你不信,对我也没有什么坏处。我是弘扬佛法的,你想研究佛法;大家就要用时间来共同研究。等研究明白了,也没有一个信,也没有一个不信──等你长大了,就不是小孩子那样了。那么说这话,是给谁说的呀?你若想是给你说的,就是给你说;你若没有想给谁说的,那就是给他说的,他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你不要认为:啊!我不是个小孩子了!那你就是个大人嘛!大人就不应该不明白小孩子所不明白的事情。


(三)千百亿万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翻译为“能仁寂默”。化身,也叫应身,这是应身如来。以“二身”来讲,就是真身──这法身和报身合成一个,应身算一个。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


现在讲〈如来寿量品〉,如来寿量,就是如来的寿多少数量?如来的寿,这个“寿”,和那个“受”是一样的,所谓“寿者受也”。量,就是诠量;也就是来诠显出它这个数量。那么如来所受的寿量是多少呢?是没有数量、数不过来那么多的那个量,所以这一品叫〈如来寿量品〉,这品是第十六。


F2.广开显断疑生信(分二)
G1.诫信 G2.正答 G1(分三)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开显断疑生信(分二)
G1.诫信 G2.正答 G1(分三)
H1.三诫 H2.三请 H3.重请重诫
今H1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

尔时,佛告诸菩萨及一切大众:释迦牟尼佛在说完〈从地涌出品〉之后,将要说〈如来寿量品〉之前,就在这个时候,佛就对所有在法会的诸菩萨及一切大众;这大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善男子、善女人等等。就说,诸善男子!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你们这么多的好孩子啊!你们现在要清净其心,收摄你的身心──也就是不要打妄想,不要生出一种疲倦来;听经的时候,要生出一种恭恭敬敬的心!最要紧的,你要相信,又要明白如来诚谛之语;如来所说的话,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点假的话也没有。

佛告诉大家完了之后,大约就是看见法会里边,有人打妄想,心还没有回来,所以没有听仔细。打什么妄想呢?或者还想:“佛什么时候讲呢?”

佛现在就讲了,就因为他尽挂着打妄想,佛讲了也听不见,他并不是聋子。所以佛一看他打妄想了,就又再说一遍;复告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又告诉大众,你们各位要特别的注意!听着!佛要对你们说的话,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佛对你们讲的,是实实在在的!这又告诉了一遍“诚谛之语”。

大约其中还有没有注意听到的,又复告诸大众,汝等当信解如来诚谛之语:所以佛又给大众再讲一遍,你们这一些个大众啊!你们应该特别的注意,相信如来所说的这个法。以前所说的方便法,是权巧方便来教化你们;现在我对你们说的,是开权显实了,把这个方便的法不用了,用这个真实不虚的法来告诉你们。所以现在我所说的话,才是真的!

H2.三请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如是三白已。

是时菩萨大众,弥勒为首,合掌白佛言:在这个时候,在法会中的这一些个大菩萨里边,弥勒菩萨是上首;他是上座、也就是首座,也就是第一个座位。因为他是一切菩萨的上首,代表大众,所以向佛合起掌,而对佛说,世尊!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世尊!现在我们惟独愿意您快点说啦!我们现在这些个在法会的大菩萨,应该信受佛所说的话,我们一定不疑悔了!佛讲什么法,我们就相信什么法,我们绝对不敢再有怀疑的心了!请佛快点说了!

如是三白已:像这样子,说了三次。因为说一次,佛还是默然,没有开口;又说一次,这是比较又诚心一点、恳切一点了;那么佛还没有开口,还是默然在那地方坐着,所以又说了第三次。这叫三番羯摩,也就是三请──三次请法;请法,这表示至诚恳切。

H3.重请重诫

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

复言,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在三次之后,又说了一遍,这叫“再四”,这说了四次。弥勒菩萨说,惟愿世尊为我们说,我们大众现在决定要信受佛所说的法了!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谛听:弥勒菩萨和法会的大众菩萨,四请释迦牟尼佛说法;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知道这所有的大菩萨,三次来请法而不止;不止,就是第四次。佛对所有菩萨摩诃萨就说,你们各位菩萨,好好地听着,注意听!

G2.正答(分二)
H1.长行 H2.重颂 H1(分二)
I1.正开近显远 I2.明三世益物 I1(分二)
J1.出执近之情 J2.破近显远
今J1

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佛这种秘密的行门、秘密的神通,这种秘密境界的力量。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所有一切世间的人和天上的人,以及阿修罗、天龙八部等,他们都是这样地讲。怎么讲呢?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现在释迦牟尼佛,他从净饭王那个宫殿出来,去到伽耶城不远的地方。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那儿坐菩提树下来修行,他坐了四十九天,就成佛了,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不是!怎么样子呢?

J2.破近显远(分二)
K1.正明显远 K2.举喻格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1: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