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88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学这个行业里面的智慧、方法,我们才能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
而佛又给我们订了非常鲜明的目标,我们帮助社会,帮助些什么?佛讲三桩事情:第一个帮助众生「断恶修善」,所以你一定要把善恶做出来,自己先断恶行善,要做样子,然后教导别人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有非常殊胜的果报,你要让大家看见,要让大家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欢喜羡慕,他才想学。所以佛法不招生,表演给别人看,让人家自己来。学,只有来求学,连《礼记》上,世间法都说「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才是尊师重道。尊师重道是尊重你自己的好学,善友才肯帮助你;你自己对你自己所学、所做的不尊重,别人想帮帮不上忙;尊师重道是尊重自己的德学,意思在此地。更进一步,已经断恶修善了,更进一步帮助他「破迷开悟」,这是佛法的正教。说实在话,断恶修善是个手段、是个接引,是小利益,破迷开悟才是大利益;让他彻底悟入诸法实相,彻底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果报是「转凡成圣」。所以转凡成圣是果上的事情,前面两个是因上的事情;你能够修因,你一定证果。佛家的多元文化社会教学,教的是这个东西。
佛法教学,用现在的话,祈求的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佛法的教学,《华严经》的教义。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今天首先要做的是和合不同的宗教,融合不同的族群,你才能做得到。使各个不同的族类都能够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思想也能够共存共荣,消除其中的误会、矛盾,真正能做到圆融和合。你们诸位想想看,世尊讲这部《华严经》是不是这个目标?和睦族群,融合宗教,《华严经》就讲这个。方东美先生早年把这个经介绍给我,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对世人介绍大乘佛法,说到「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大乘佛法跟中国孔孟的学说」,这个话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真正有学问,真正有远见。孔孟学说的纲领,宋朝朱夫子编了一部《四书》,孔孟的精华就在这部书之中。佛法的精华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自古以来,佛门的大德赞叹这部经典是佛教的根本珐輪,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根本珐輪。我读《四书》,我很疑惑朱熹灵感从哪里来的?他怎么编得这么好?朱熹一定读过《华严经》,我想他的灵感是从《华严经》上来的,只有《华严》才这么美满,有理论、有方法,还带表演。《四书》编得很像《华严》:《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孟子》是表演;《论语》、《孟子》不就是跟我们《华严经》五十三参一样吗?把《中庸》之理,《大学》的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上。孔子、孟子就像善财童子一样,表演给我们看,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孟子做得很圆满,孔子做的是大圆满。
佛在《华严》里面有最圆满的理论、最周密的方法,后面用善财、五十三位善知识,把前面讲的理论、方法,完全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各种不同行业之中,举出实际的榜样来给我们看,你说世间还有什么样的教科书能跟它相比?过去方先生讲:古往今来,世界上最好的哲学概论没有能跟它相比。方先生晚年,在天主教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授课。他晚年在几个大学博士班授的课全部都是佛经,他讲过「隋唐佛学」、「大乘佛学」、「华严佛学」,全部讲佛经。真实智慧,真实的受用,他老人家常讲「人生最高的享受」。只有学习《华严》,才真正能够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为什么?「一切佛法皆令满」,最圆满最殊胜的享受。
所以天王的名字好,在长行里面诸位看到「最胜功德幢」,这个地方是略称「胜德」,最殊胜的功德幢。「幢」是比喻高显;高,非常明显。最殊胜的功德就是清净大愿、清净大行,是这么来的。清净的大愿大行,能令一切法都清净,正是所说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我们居住的环境就清净,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无一不清净。你说我没有见到清净,你当然不清净,为什么?你心不清净,你怎么会见到清净?菩萨跟我们坐在一起手拉手,他见的是清净,他心清净,我心不清净,我住秽土,他住净土,我所住的环境处处缺陷,他所生活的环境处处圆满,这不就是跟你说明,境随心转。随谁的心转?随自己的心转,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自己真的转过来,境界转过来了,那些众生虽然心不清净,还有灾难,灾难也减轻。为什么?沾光。祖师大德曾经很多次给我们透露这个消息,我们这个世间,如果没有佛菩萨应化在这个地方,这个世界早就毁灭掉了,哪里是一九九九年世界末日?世界末日早就提前千年万年了。幸亏有许许多多诸佛菩萨在此地,我们虽然造重业,沾他的光,世界虽有灾难,还不至於毁灭。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要学菩萨,要学大慈大悲,要救苦救难,不是做不到,真做得到,只要自己做一个大的转变,自己真正有大觉悟,首先自度了。自度是什么?自己转凡成圣,转迷成悟,这是自度;一切还迷惑颠倒、苦难的众生沾光,那就是度他。他虽然能够免於大劫难,但是苦报还在后头,三途六道他不能够摆脱。
所以还要认真去教诲,菩萨还要认真去做一个样子给大家看,要做断恶修善的样子,要做破迷开悟的样子,这是佛菩萨真正的慈悲,示现男女老少,示现各行各业。《普门品》诸位念过,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分,菩萨没有一定的相貌,佛没有一定的说法。如果有一定,他就有成见,他就有法可说。他没有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菩萨。如果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经上不是这么说法的吗?菩萨尚且没有四相,如来果地上哪里会著相?哪有这种道理。不但相没有,法也没有。佛菩萨相从哪里来?众生心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么一回事情;说法也是这个原则说出来的,也是随心应量。所以佛菩萨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现相,现而无现、无现而现,你看他多自在!这才叫圆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