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12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20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太讲究营养,又不卫生,生活清淡,反而健康长寿;而台湾有钱的人,样样考究卫生,天天讲究佳肴美味,每餐不同,肠胃因而负担太重,结果弄出许多奇怪的病症。看看牛羊专吃青草,照样又肥又壮,外国人饮食也简单,可见得最健康的饮食就是‘简单’。俗语说:‘青菜豆腐长命百岁,鸡鸭鱼肉百病祸因。’
摄身口意。守诸根门。不违佛教。
这句话与《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修学纲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相同,就是守摄身、口、意三业不造作。‘诸根门’: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收摄六根,不向六尘奔驰,一心向佛,念念是佛,念到返闻自性,背尘合觉,守得一心,不违背觉悟之道。相反的,若是六根不守,造作身、口、意恶业,不知道觉悟回头,不但是参禅不能得力;学教也不能大开圆解;念佛也不能得一心。
这一段意思是讲,佛对我们所有的教诫与教诲,一定要遵守,决定不能违背。而这些教诫及教诲的话,只要能够依着‘摄身口意。守诸根门’的关键要领去做,自然能够依教奉行,不违佛教。
念命甚炬。恍惚以过。如梦所见。觉不知处。三途之难。不可称计。勤修佛法。犹救头然。
这一段是佛警诫大众的话。
‘念命甚炬’:‘炬’是火把,比喻火炬燃烧的时间不长,很快就烧尽。我们的生命就像火把一样的短暂,很快烧完。‘恍惚以过。如梦所见。觉不知处’:‘觉’,指梦醒过后的意思。这一段经文比喻人生很短暂,而且像作梦一般,恍恍惚惚的过去,等到梦醒之后,再回想梦境,不知梦在那里!
‘三途之难。不可称计’:‘三途’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称’是称说,‘计’是计算、计度的意思。佛说‘人身难得’,失人身容易,而且堕落三途更加容易。三恶道的苦难无数,无法计算,也不能说明清楚。如经上所说,鬼道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我们初一、十五祭祀鬼神,等于是请他们吃中饭和晚饭。人间一年,鬼道才十二天,所以他们的岁数,少说也有千岁、千千岁。地狱更苦,地狱一天是人间两千七百多年。中国号称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地狱还不到两天。如此算来,地狱寿命算是万岁、万万岁,实在太可怕!造三恶道的罪业,进去容易,出来难,不能不警觉。所以下面教我们‘勤修佛法。犹救头然’:‘然’与‘燃’意思相同;‘头然’,指三恶道所受的苦,像火燃烧眉头一样。假若能觉悟到堕三途的可怕,就应当勤快修学佛法,好像救拔头上正在燃烧的火一样急切。
五戒十善。六度无极。四等四恩。智慧善权。咸可精行。虽不值佛世。出家为道。学不唐捐。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佛说如是。
‘五戒十善’是修学佛法的根本基础。‘六度无极’:‘六度’是大乘菩萨的大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简单说就是放下,持戒就是守法,忍辱是要有耐心,精进即是认真,禅定指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能像菩萨修到般若智慧现前,六度做得圆满无量,称为‘六度无极’。
‘四等四恩’:‘四等’出自《楞伽经》里:
第一、名字相等:指诸佛的名字同等。名字是从佛的智慧德能上建立的。比如释迦牟尼佛是能仁、寂默的意思。指佛在娑婆堪忍世界修行成就,故而得名;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觉的意思,是愿力成就的。名号虽然不同,但是一切诸佛的智慧德能相同,要看看与众生因缘而定,修行人不可以在这里分别、执着,或者有门户之见。
第二、语等:是指诸佛的言语相同,无有差别。
第三、身等:是指诸佛法身、相好完全相同,同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第四、法等:凡是诸佛所说的一切法皆相同、相等。我们依照一尊佛教化,等于依照一切诸佛的教化,无二无别。念阿弥陀佛能成就;念观音菩萨也能成就;念药师如来也能成就;或者念地藏菩萨都能成就。但是必须要有原则,就是一个法门学到底,一生不要更改,决定成就。像我们现在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回向发愿求生西方,修到心地清净,当临命终时佛菩萨必定来接引。
‘四恩’是平常所说的父母恩、佛恩、国家恩、众生恩。
‘智慧善权。咸可精行。虽不值佛世。出家为道。学不唐捐。平其本心。愍念一切。十方蒙恩。佛说如是。’
佛劝诫我们,修行应当以理智为基础,不可感情用事。把握这个原则,自己修行才不致于被障碍,接触大众也不会障碍他人,进而自行化他,更加能精进修行。虽然现在佛不在这个世间,既然已经出家修道,就应当遵守佛的教诫,视同佛在世一样,依教奉行,所学的教法定不会白费,必有成就。
‘平其本心’就是心地保持清净平等,慈悲待人,正所谓‘平常心是道’。平心办道则功到自然成。不但自己得利,十方众生学习这种榜样,也蒙其恩惠,得到好处。纵然没有意思去弘化,这个真实的佛法已经弘扬到十方。经文的序分、正宗分就到此地为止,以上都是佛亲口所说。末后一句,是阿难尊者结集经典所说的。
诸比丘悲喜前自归佛。作礼而去。
这末后一段是本经的流通分。由于是早期所翻译的经典,所以与序分一样,句子短而且简单。后期(隋唐以后)译经工作比较完备,文字长,句子也明显。
这一段流通分虽然简洁,意思还是圆满的。明白的说:当大众听过佛所讲的这番话,一则以悲;一则以喜。‘悲’是悲愍末世的衰相,感到遗憾及痛心;‘喜’是庆幸自己能够遇到世尊,听闻正法。于是大家都到佛的跟前,请求受持三归,作礼而去。
我们读过这部经,虽不值佛世也跟当时与会的大众心情相同。我们也可以到佛像面前,归依自性三宝,依教奉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