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2|回复: 1

[学佛文档]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这个人没有过失,是个善人、是个好人,行善积德,而被别人侮辱,被别人误会,恶名广布。大家提到这个人,都骂他几句,这倒是个好事情。好在哪里?他的罪障报掉了;每个人看到他,瞪他一眼,骂他几句,这也是果报,把他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都报掉了。“子孙往往骤发”,他的儿孙往往忽然之间发达了,也有少数自己晚年福报现前了。“阴阳之际微矣哉”,阴德、阳德的果报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别,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应该怎么作法,自己就明白了。下面第四段说:



【何谓是非】



善有“是”、有“非”。先生举历史上的一个例子。



【鲁国之法】



鲁国是春秋时代孔老夫子的故乡。



【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



这是鲁国的法律。鲁国的人,有的时候穷困,被人家卖到别的国家去作奴婢。有人能把这些人赎回来,鲁国政府有奖金给他。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赎人,赎人回来之后,不接受政府的奖金。孔子听到了,责备他。“赐”,是子贡的名字。“失之”,你错了!错在什么地方?下面就说: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孔老夫子教训说:‘你为什么错了?圣贤人做事情,他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决定可以移风易俗;换句话说,帮助社会改良不好的风俗。这个事情可以做,能够教化百姓,给百姓做榜样。’现在我们在各地讲经,标这个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所学的,必定能够为社会大众做表率,我们应当要学;不能为社会大众做表率的,我们不学,我们不浪费那个时间,不浪费这个精力。换句话说,一定是利益社会的、利益众生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能够为社会大众做榜样、做模范的,这个事情我们要做。‘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不足为世人做榜样,所以孔老夫子责备他。“非独适己之行也”;不能随自己的爱好,‘我喜欢怎么做’,不可以,你要顾全社会大众。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



他就讲到现前鲁国这个社会,富贵的人家少,贫穷人家多。



【受金则为不廉】



子贡赎人,接受政府的奖赏,好像自己不廉洁了,这种影响太大了。



【何以相赎乎】



还有谁敢去做赎人的事情?这是被子贡破坏了。换句话说,要懂得圣人的意思,子贡赎人一定欢欢喜喜接受政府的奖励,鼓励社会大众有钱的人,把自己国家人民在外面作奴婢的都赎回来,这才是好事情。你今天赎人不接受奖金,以为自己很廉洁,接受奖金就不廉洁,对于自己来说是说得过去,但是对于整个社会风俗来说,你错了。



【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这个诸侯是别的国家的诸侯。还有谁去赎人?由此可知,圣人的是非标准,跟一般人是非标准不相同。下面又举一个例子: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这是孔老夫子的眼光。子路也是孔夫子的学生,他看到一个人掉到水里面,快淹死了,他下去把他救起来。这个人对他非常感激,送一头牛去谢谢他,子路接受了;子路没有拒绝,接受了。孔老夫子听到了很欢喜,孔老夫子说:‘自今之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在水里面去救那些快淹死的人了。’为什么?接受人家的报酬。这两桩事情: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



这是值得赞叹。



【子路之受牛为劣】



这是比不上子贡。可是:



【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



孔子他的看法跟我们不一样,赞叹子路。“由”是子路的名字,“赐”是子贡的名字。他赞叹子路,责备子贡。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这三句话非常重要!我们要牢牢的记住。我们行善,这个善的影响,面要广,时间要长,这个善就‘是’,这是大善。如果影响的面很小,影响的时间很短,这是小善,在这一段里面讲,‘非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流弊’用今天讲,就是影响。“不论一时而论久远”,决不在一时,它影响的时间长。“不论一身而论天下”,得的利益不是我一身,而是叫天下人受益,这个善就‘是’。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



子贡的例子就是这个。他现行做的善,好像是善事,但是他留下不好的影响,这个影响会阻碍许多人去赎人回国;你阻碍别人,你不就害了人吗?所以这是似善而实非善。这个理深,能够见到的人不多,圣人见到。



【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子路就是如此。子路救了一个人,人家送他一头牛,他就接受了。好像是不善,但是他能影响别人,使其他的人听到子路这种行为,他看到别人掉水里,也会很勇敢的下去救人。这看起来好像不善,实在它是善。



【然此就一节论之耳】



这是举这一桩事情来说。



【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是非的事情太多了,我们都要懂得。什么叫做‘义’?什么是‘不义’?我们都要有能力去辨别。什么是‘礼’?什么是‘信’?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在这个里面,譬如说有一个人做坏事、做恶事,决定要惩罚他,决不能够宽恕他;有人宽恕了这个罪人,这个事情算不算是义?你一定要观察这个人。假如这个人做错事情被宽恕,这个坏人他反而胆子更大,他将来会做更多的坏事,使许许多多人受害,你这个宽恕是错误;如果你要是警诫他、惩罚他,他以后不敢作奸犯科,这是真正的义。这一种叫“非义之义”。“礼”是人人有的,但是要有分寸。用礼貌待人是礼;如果过分去恭惟、去赞叹,这个人渐渐傲慢起来了,那就叫“非礼”。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细心。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信用很要紧,也要看状况。如果顾全小信,这是信,因为顾全小信却失了大信,那就错了。圣人顾全大信,有的时候可以能够放弃小信,这就叫“非信之信”。“慈”是慈爱,慈爱不能过分,过分往往变成不仁慈;“非慈之慈”。这些都是说你本来是好的,你用得不恰当。义是好的,你用错了;礼是好的,你也用错了;信用是好的,你也错用了;慈悲是好的,你也错用了。佛家常讲‘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慈悲、方便是佛家教学最重要的方法。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怎么会慈悲变成祸害,方便变成下流?用得不恰当,非慈之慈,非方便之方便,用错了。第五段讲‘偏正’: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吕文懿公,文懿是谥号,他的名字叫原,吕原,号叫逢源,他是浙江秀水县人,生在明朝英宗正统年间,做过宰相。这个人非常之好,是个好人,是个忠厚的长者。他罢相回乡的时候,“初辞相位”,这是告老还乡,辞职之后归故里,还乡的时候。虽然辞去宰相的职务,他老人家的德行、事业,“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就是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如同仰慕泰山北斗一样,这两个是形容词。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乡人,同乡的人,酒喝醉了,骂他。“吕公不动”,听了酒醉的人骂他,他不动心,告诉他的随从:‘他醉了,不要跟他计较,不理他’,“闭门谢之”。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死刑,被关到监狱里。吕老先生听到这桩事情开始后悔,他就说:‘假使去年他酒醉骂我的时候,我要是把他送到官府去治他的罪,这种小的惩罚,使他能生起戒心,他就不至于做出更大的坏事。’他说:‘当时我只是想存心于厚道,没有想到这样反而养成他的过恶,以至于此。’这桩事情是善心做了恶事。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



再讲一个相反的。



【如某家大富】



有这么一个大富人家。



【值岁荒】



遇到荒年。



【穷民白昼抢粟于市。】



“粟”是粮食、稻米。荒年,穷人白天抢粮食。这个大富人家,他家里有粮,穷人到他家来抢粮。



【告之县,县不理。】



这个富人向县府告状,县官没有理会。



【穷民愈肆】



这些穷民来抢劫的,愈放肆了。



【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



这个富人逼得没有办法,自己在家里头私设刑堂,把这些抢劫的人抓来审判,惩罚他,这样把抢劫平定了。不然的话,这就变成暴民,会把社会治安扰乱了。这是举一个例子,他是以恶心做了一桩好事情。



【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



这大家都知道。



【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如果对于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了解不够透彻,往往我们自以为是善事,未必是真善,所以行善讲求可多了。底下一段说:



【何谓半满】



你行善,善的功德是不是圆满的?还是只有一半?



【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这是举《易经》上两句话,善跟恶都是靠积,报应才会现前。



【书曰:商罪贯盈。】



这是《书经》上一句话,商朝末年造的罪孽太多,所以武王起义灭了殷商。底下用比喻来说明:



【如贮物于器】



储藏东西在器皿里头。



【勤而积之,则满。】



我们很勤快,常常累积,它就满了。



【懈而不积,则不满。】



“懈”是懈怠;不常常去积存,它就不会满。



【此一说也】



这是讲‘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这个说法要知道,那就是勤而积,你的善是圆满的。如果你懈怠,偶尔遇到,行一点善,并不是把心放在利益一切众生上,你做的这个善只有半善,不能够做到圆满,这是一个说法。下面又有一个说法,他举一个例子:



【昔有某氏女入寺】



这是说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到寺庙里。



【欲施而无财,只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



这是个贫女,身上只有两文钱,她把这两文钱都拿出来捐献给寺庙里。寺庙的住持,“主席”就是住持和尚,亲自来给她诵经忏悔。



【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



过了几年,这个女孩子被选到宫廷里面做了嫔妃,享受人间的富贵。她带“数千金入寺舍之”,这次到庙里面,大概也是来还愿的;年轻的时候在这个庙里面,常常到庙里烧香许愿,这一生果然富贵了,再到庙里面来烧香,带了许许多多的财物来布施。



【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这个住持和尚不亲自给她回向,叫他的徒弟代表给她回向就可以了。



【因问曰】



这个女孩子就问:



【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



她说:我从前年轻的时候到这里来,我布施两文钱,师父亲自为我忏悔。



【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今天我到这个地方来,带了几千两银两来供养,老师父您不给我回向,为的是什么?



【曰】



老和尚说:



【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



从前你到庙里来烧香拜佛供养两文钱,你的心真诚,我不亲自给你忏悔,不能报你的德。今天你带的供养虽然丰厚,你的心不像从前那样的真切。



【令人代忏足矣】



我让我的徒弟代表给你忏悔就可以了。这里面我们要细细想想。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2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