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04|回复: 0

[观世音菩萨] 人间天:三研《普门品》【268】∣大乘的根本核心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观音菩萨具足神通道力,广泛地修行,又有方便的权衡之智慧。在十方世界的国土里,没有国土不展现他的身相的。
种种的恶道,地狱众生、鬼道众生、旁生众生,在经历生老病死的种种苦恼逼迫,因菩萨如此巍德渐渐都令这些消灭了。”
这两句的格式里用了省略句,把观音菩萨作为主语给省略了,文字里没提观音菩萨,但说的还是他,只是被省略了。
佛经里常常有省略句,这也是我们读经里的一层较为浅表的障碍,在自己阅读时要适当把省略的部分添上,这样对经文理解会更方便。
为什么会有这种省略句出现呢?
我们多读经文会发现很多经文的对仗度非常高,往往都是相同几个字一断句,这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对仗审美,就像阴阳鱼就是一种对称的关系,满足中国古人的对称审美观;就像建筑房子或者做个整体规划,也常常要照顾到这种对称关系,能对称尽量不会破坏。
文字在这种审美观之下就会被调整,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诗也是对称关系,后来这种对称审美被挑战了,以词曲为代表,这时大众也厌烦较为古板固定的模式,于是满屏都是笔墨的画开始出现留白,到明清,画作出现大面积的留白,也出现了把树木弄得奇形怪状的行当,以打破传统对称审美的统治地位。经文的一般成文年代还是较早,当时比较流行对仗对称的模式,所以被省略的部分需要我们自己通过阅读补充上来。
观音菩萨具足神通道力,广泛地修种种智慧方便,这是一个前提条件;因此条件形成了在十方国土普现身形的结果。
普遍显示身相又在做什么呢?后一句给出答案:能帮助三恶道的众生,都渐渐摆脱种种生老病死的痛苦。
菩萨是怎么解决众生痛苦的?以广泛的智慧和方便,这是此句经文给出的答案;但我们纵观《普门品》,应该这样理解:观世音菩萨以大慈悲心救护众生,所以入诸国土,以三十二相身为方便接近种种众生,以“而为说法”为度众生的落实手段,所以菩萨解决众生的痛苦烦恼是如此完成的,而最后一步就是“而为说法”。
说的什么法?你有什么痛苦就为你说什么法,这就是菩萨渐渐度脱众生种种痛苦的具体行为了。
我们读经,读不到点子上,是因为对佛菩萨到底做什么缺乏理解,或者说是我们主观一厢情愿地去设想佛菩萨在做什么。
我过去说:佛菩萨救度众生,绝对不是拿个拂尘一甩、用锡杖一敲,或者拿珠子镜子一照,或者拿水一洗,根本不是这样度众生的;如果这些能度众生,佛菩萨都应该是多动症,才能体现他的慈悲和救护之情;既然他们没得多动症,我们就应该把如上的那些妄想猜测收一收,放一边,别让他们总冒出头来干扰我们对佛法的理解和领受。如此这类的言辞太多,多如牛毛,如我之前认识一个学佛人,他总是希望冒出一个所谓大师,给他摸摸脑袋,他就什么都懂了,就一切通透清澈了。
我们读《楞严经》的《五十阴魔》会发现有这类情况,幸亏还他没什么修行,如果有点修行,必须招魔;因为他没什么修行,魔瞧不上他,能略安全点。
如果各位有类似的想法,以为从哪里来一个大师,随便几句就让你开悟证果,随便一摸脑袋你就如何如何了,这种想法都要通通放下,这完全是招魔的旗杆子,你敢立起来,你就准备好被魔干扰;不想被干扰,就迅速修改此类的念头。
释迦佛四十九年弘法利生,如果他拿什么法宝一晃一弄就度众生了,他何必那么辛苦奔波四十九年,从证悟到灭度都在讲法的路上?如果他能那么轻松,绝对不需要四十九年辛苦如此,从佛的身教看到的是:度众生的方法手段是讲法,而非其他,其他所谓的智慧、方便、神通、道力,仅是为讲法、度众服务的。
大乘的根本核心秘密、精髓秘诀所在就是度众生,余下的修学只是为度众生服务而已。
怎么度众生啊?是给他讲道理,他明白了,自己如说修行,自己趋利避害,自己种因得果,这就是度了他。
如果讲完了,他该做什么还在做什么,这个讲就不成功;这个度就没到位;此众生的得度机缘就没开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