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1|回复: 6

[其它] 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一一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一一集)  2012/4/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八十一页第七行下半段,从《弥陀要解》看起:
  「《弥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这是蕅益大师说的。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是觉悟,菩提是觉的意思,觉悟。觉就是明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通达明了,称为佛陀;虽然明了,起心动念还没放下,这叫菩萨。菩萨分别执著没有了,他还有起心动念,所以他不圆满,觉不是圆满的,称菩萨。比菩萨再低一个等级是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把见思烦恼断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情执,情执断掉了。这算是成就,都算是觉,阿罗汉是正觉。带着情执是迷、是不觉,这一定要知道,标准在此地。情是什么?情,实在讲它的体就是智慧。智慧怎么变成情?迷了,智慧迷了就变成情执;觉悟了,情执觉悟了就变成正觉。所以佛家这三个标准,阿罗汉称正觉,菩萨正等正觉,佛叫无上正等正觉。这句话非常重要,梵文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以把它翻成中文,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这是佛家修学终极的一个目标,你学佛学什么?就求这个。这个东西是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外面来的,只要把障碍除掉,把不觉放下,它就现前了。因为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才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众生跟佛真的没有两样,佛就是觉而不迷,众生是迷而不觉。佛跟众生差别在哪里?迷悟不同,这一点很重要。「菩提正道」,正是正确的,没有偏、没有邪,道是道路。我们在这个道路上行,终极的目标成无上正等正觉。这叫善根。
  昨天大公报来访问我,提到佛陀的舍利,问我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法。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在出家的时候,初出家的时候,供养佛舍利,供养章嘉大师的舍利。章嘉大师舍利是真的,佛舍利是真假没人敢说。因为佛灭度三千年了到今天,到处都传的有很多舍利,到底是真是假?这个没有关系,假的我们也把它当作真的。听到这个名,看到这个舍利的形状,我们生起恭敬心,生起对佛陀敬仰之心,这是佛宝。所以佛留下舍利来给我们做证明的、做纪念的,是这个意思。佛离开这个世间,留些纪念给我们,我们瞻礼,如同佛陀在世一样,我们对它恭敬礼拜,修福。但是更重要的,我们不能疏忽佛还有法身舍利,这个舍利是佛的肉身,佛的法身舍利是什么?经典。经典是佛的法身舍利,法身舍利带给我们智慧跟福报,两个都有。肉身舍利带给我们只是让我们生恭敬心,修福,不能开智慧。这两者孰轻孰重,我们不就很清楚、很明白了吗?
  又何况,佛在《般若经》上面讲得太多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的肉身舍利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它把我们的恭敬心、诚敬心引发出来,这就是它的功德,它有这个作用。我们的恭敬心、诚敬心勾引起来干什么?要用这个心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这是真佛弟子。佛留舍利真正的目的就在此地。我只对佛恭敬,对人就不恭敬,佛留这个舍利何必?没有意义了。瞻仰舍利的时候,要把这桩事情跟大众讲清楚、讲明白,让他更重要的是要着重在法身舍利。要深入经藏,依教奉行,这才真正得到释迦牟尼佛的教诲,福慧双修。这叫善根。
  「《圆中钞》疏曰」,幽溪大师的著作,这是《弥陀经》三大注解之一。三大注解,第一个是莲池大师的《疏钞》,第二个是蕅益大师的《要解》,第三个是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说得好!「执持名号,发愿往生,方名多善根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要把《无量寿经》参透了,佛家不叫研究,叫参究。参究跟研究差别在哪里?研究是用的分别心,用第六意识;参究是不用心意识,那叫参究。参究能开悟,研究不能开悟,研究所得到的是知识,参究得到的是智慧,不同。可是今天人参究的没有了,都用研究。研究最明显的,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有这个心。参究没有,决定不用分别,就是不用第六意识;没有执著,就是不用第七识;也无需要去记忆它,就不用第八识。所以,离心意识就叫做参,有心意识这是世间的研究。这是大乘佛法跟世间学术用心不一样。
  今天佛法里头有没有用参究的?已经没有人了,没有这种人了,全都用的是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知识。佛学知识很丰富,智慧没开,所以不能解决问题;不说大问题,自己的小问题不能解决。烦恼不能解决,业障不能解决,这什么原因?没智慧,没有定力,学佛学了一辈子,没有走向正道,我们走偏了、走邪了。离心意识才是正道。马鸣菩萨《起信论》里头说得好,菩萨教我们用什么态度学大乘?「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非常重要的指示。读经,离文字相,不要执著文字。听讲,这听教,离言说相,不要执著言语。读经不要执著文字,要什么?要了解文字里面的含义,叫意在言外,意在文字之外,文字里头没有。文字是个指路牌,不是目的地。这个指路牌指方向,到北京的,你把指路牌就认为这是北京,就错了,它不是北京,你依照这个方向去走,你才能到达目的地。经典文字就是指路牌,指示你到哪里?指示你到无上菩提,成佛之道,这要懂!
  怎样才能够真正契入这个境界?那就是《起信论》上这三句话,不执著言语文字,不执著名词术语,不可以用我们的念头去想经是什么意思,愈想愈错,那个想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为什么?佛讲经没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永远离心意识。心意识就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佛不用这个东西。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你就离不开十法界。所以十法界里面成佛了,天台大师说那个佛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这个话说得有道理。真的是什么?用真心就是真的,用妄心就不是真的。十法界的佛还用心意识,用妄心,不用真心,所以叫相似即佛。谁用真心?不用妄心就是真心,不要去找真心,找真心,找到了也是个妄心。为什么?你有分别执著在里头。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真心,妄去了,真就现前,别再找真,找真,真又变成妄了。
  用功,在什么地方用功?日常生活,就在日用平常当中,没有离开你,一分一秒都没有离开。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接触,在这个里头练功。练什么?练不执著,从不执著开始。真到一切都不执著,就证阿罗汉果,智慧现前,正觉现前了。再努力,不分别,果然不分别了,地位提高了,你是正等正觉,是菩萨了。再向上提升,不起心、不动念,你圆满了,你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离开六尘境界到哪里去修?没地方修。这叫真修行,这个修行没有任何形式,真修、真干。所以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不重要。形式是在干什么?舞台表演,作秀。用意何在?接引初学,没有信佛教的,这种表演仪式接引,让他知道有佛,让他产生兴趣,入门来学佛。那是招生的一种手段。佛很谦虚,不能说我是老师,我讲得很好,你来跟我学,这话说不出口。那怎么办?这些弟子们去表演,让接触的、观听的大众自己觉悟,自己来请教、来请问,这个你可以回答他,可以把佛介绍给他。他要不是自动来请,不必。谦虚到极处!我们要学,学释迦牟尼佛的谦虚,学释迦牟尼佛的恭敬,对一切人谦虚恭敬。世出世间圣人没有一个不如是,决定没有丝毫骄慢的习气,有一点点骄慢,自以为是,就完了,德行全没有了。
  孔老夫子,你看看人家德行,这是他所有的学生给他做的总结,我们老师的德行。五个字,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谨,恭敬、谨慎,节俭,最后让,礼让,让就是放下、就是无争。佛法里最重视的,无诤三昧,只有让,没有争,为什么?因为一切法不是真的,假的。真的都不要了,何况还是要假的?谁喜欢就给谁,丝毫都不吝惜。这种人,自性里面的福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真心现前,自性里头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不是外头求的。这些现象,现象是从心想生,心地纯净纯善,所现的相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极乐世界供养一切大众,他不是供养自己,他是供众。经上所说的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阿弥陀佛对每一个往生的人真实供养。这个经确实是宝典,幽溪大师的话说得直截了当,执持名号,发愿往生,这就是多善根。我们过去生中有善根,善根还不足,遇到这部经,善根就圆满了,必定是念兹在兹,分秒必争。
  「《弥陀疏钞》云」,这三部大疏都介绍出来,莲池大师的,「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大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这莲池大师讲的,比幽溪讲得还清楚、还明白,讲得彻底、究竟。「彼土众生因闻泉流说法」,流水说法,前面这一大段我们所学的,这是略举几个重要的,「如上之不可思议善根,悉皆成熟」。为什么?善根是自性里头本具的,现在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个事情要知道,不仅仅是众鸟,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所有一切境界有情无情说法,都是阿弥陀佛在说法。
  下面这一句非常重要,『随其所闻,与法相应』,这是真正得法益。我们今天这一点很差,随其所闻与法不相应。这个意思是说,我们闻了佛法没得受用。什么叫相应?佛法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工作,变成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它起作用了,这就是入佛境界。所以经上告诉我们,「一念相应一念佛」,相应你就真成佛了,「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念相应非常难得,但是得到一念相应,应该努力争取念念相应,你就不退转,真成就了。如果这个东西学了没用处,跟我生活、工作不相干,所学非所用,我学它干什么?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那就错了。
  听经,能听懂一句我就把这一句落实,听懂两句,我就将这两句落实,你没有白听。你不断去听,不断去读诵,为什么?慢慢的,这经里面的经义你全都用上了,肯定会用上。为什么?佛说这个经是自性里流出来的,我们今天离开心意识,就是真心。佛所说的全是自性的性德,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他所说的、当年在世所表演的,世世代代传到今天的,没有离开自性,全是自性,全是真心。所以每个人都得受用,平等的得到。绝不是某个人聪明,他能得到,我的善根福德不如他,我得不到,不是的。得到的多少,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烦恼习气各人不一样,烦恼重的人得到的少,烦恼轻的人得到的多。烦恼是假的,不是真的,只要你肯放下,你就能都得到,就这么简单。在自性里头,万法平等,万法一如,没有厚此薄彼的,阿弥陀佛能得到,我们也能得到,要明白这个道理。
  学佛就要学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的存心,学阿弥陀佛的诚意,学阿弥陀佛的慈悲喜舍。现在人讲理念,得学阿弥陀佛的理念,学阿弥陀佛待人接物,真管用。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哪里去学?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学。为什么?全做到了,从格物致知到平天下都打的是满分,不可思议!所以唐太宗说,佛教可以治国,当时我不知道,造了地狱罪业。《大学》里头三纲八目,在极乐世界圆满了,在阿弥陀佛身上圆满了。我们去看,仔细在经典里面去看,不要去猜,不要去找,一遍一遍的读,遍数多了,自然就冒出来。你统统得到受用,这个时候你法喜充满,我们才生出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要落实在报答,报答两个方法,一个是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另外一个是弘法利生,把这个妙法介绍给大众。这个介绍,一定要做到,现在人要看东西,看真东西,说话没人相信,真正做到,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自己本身做起。有多大的影响那是缘分,缘分是自然的,与众生的行业有关系,也能得到弥陀的加持。众生要能回心向善,加持就非常明显,加持最大的障碍就是怀疑。所以,对于心性的学问一定要诚敬,物理可以怀疑,心理不能怀疑。佛法是心法,讲得很清楚,整个宇宙,遍法界虚空界,最后的总结,「全体是心」。智者大师所说的,他不是随便说的,他是根据经典,全体是心。
  「《唐译》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获得广大爱乐欢悦」。爱乐欢悦就是我们常说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而与观察相应」,观察相应是解门,「厌离相应」,厌离相应是行门,「(乃至)涅盘相应」,涅盘相应是得最后的成果,成果是大般涅盘。「相应者,即契合之义。《往生论注》曰:相应者,譬如函」,函是盒子,「盖」,盒子有个盖,「相称」。盒子装东西,盖可以把它盖好,用这个来比喻相应。
  「又《起信论》曰: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这个离念境界,「唯有实证,方能契入离念境界」。离念的境界就是大涅盘的境界,涅盘境界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涅盘在哪里证得?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证得。我睁开眼睛看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涅盘境界,这就是诸佛如来境界。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也是人,跟我们没有两样,他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也会听。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看也好、听也好,他没有起心动念。我们看了、听了会起心动念,从起心动念又起分别,从分别又起执著。这一连串东西全起来了,这叫烦恼、习气,这叫凡夫。人家不起心、不动念,当然没有分别,当然没有执著,那叫佛。这叫什么?佛知佛见。
  由此可知,佛知佛见我们有没有?有,每个人都是佛知佛见。经上佛说得好,你第一眼见到的是佛知佛见。为什么?你还没有起心动念。第一眼是照,接触,睁开眼睛看外面,不是不清楚,一切都看到了,没有起心动念,这个时候是佛见,跟佛相同。听外面的声音,第一念,第一念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佛听。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佛知佛见,但是第二念就不行了,第二念他起心动念了,他分别执著了。我们如果永远能够保持第一念,这人就成佛了。成佛要多久的时间?大乘经佛讲得清楚,一念之间。所以,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了。
  怎样能保持这一念?这就是功夫了。这个功夫是什么?是你能把烦恼习气把它止住,这就是功夫。这个止住是定功,在修学定之前要修忍,所以忍是修定的前方便,这是预备功夫,你要能忍。然后你才能够不动,如如不动。这个时候自性就显了,自性是什么东西?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现前不是自受用,是他受用。自己还有受用这个念头,是凡夫,他还是起心动念。完全没有自己,如果说自己,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是真的。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叫法身,证得法身了。证得法身没有证得法身这个念头,有念就错了。确实是,肉身这个身体,跟法界虚空界融成了一体,念头,念念跟虚空法界也是融成一体。所以佛才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全部都归了一,这个一就是自性。
  自性在哪里?遍一切处、遍一切时。这个境界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时空也变成了一体,这叫真正的是一真法界。这是究竟圆满,得大自在。能够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没有先后,众生有感他就能应。没有感应的时候没有现象,自性是清净的,所以叫空寂,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什么都没有。所以科学、哲学所用这些方法都达不到。但是在起用的时候它能现一切法,整个宇宙都是它变现的。惠能大师,你看他的报告虽然那么简单,说得很圆满。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讲自性。它什么都具足,但什么都没有,大光明藏,什么都没有。它起作用的时候能现、能生万法,末后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能生的万法,万法就是它的变现,万法无穷无尽。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怎么会能生万法?我当时学这个也费了很长的时间,想不通。最后想到小时候玩的万花筒,不是能生万法吗?万花筒里头几片碎纸片,不同颜色,我这里还有万花筒。能生万法,你把它一转动,里面的图案你去看,你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转,找不到两个相同的,这不叫能生万法吗?它都能生万法,何况自性?我们相信了,不怀疑了。有没有东西?没有东西。没有东西能生万法,有东西就不能生了,没有才能生,妙不可言!
  佛告诉我们,要明心见性,你才得到究竟圆满的大用、妙用。这个妙用,能解决十法界众生所有的问题,不用思考,不用想象,纯粹是自然的。所以我们就真正明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自自然然流出来的,从自性当中流出。凡夫不是,凡夫没有见性,从哪里流出来?从阿赖耶流出来的。阿赖耶是什么?博闻强记,你读得多、学得多,都是从你所修所学的流出来的,不是从自性。从自性流出来的是智慧,从阿赖耶里头流出来是知识,完全不相同。自性流出来才宝贵,真正可贵,因为它与法相应。
  又《起信论》曰,这是讲离念境界,一定要实证,这就是科学精神。所以佛法是科学,佛法最重视实证,才能真正契入离念境界。离念是佛境界,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里最低的,华严圆教初住菩萨,已经脱离十法界,他们进入了离念。极乐世界实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离念境界。离念应该是平等的,因为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为什么还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我们要知道,不能说它真有,也不能说它没有。怎么不能说它真有?他离念,哪有阶级?念头都没有了,平等境界。为什么说它有?他那个无明习气没断。
  你看阿罗汉,断见思烦恼,证阿罗汉,习气没断;他在阿罗汉这个位子上,在六道里头断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他带着有习气。必须把见思习气断掉,他升级了,升到辟支佛,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辟支佛没有习气。但是辟支佛要断尘沙烦恼,就是分别,尘沙烦恼断掉,他就是菩萨。可是菩萨,他还有尘沙烦恼的习气没断,尘沙烦恼的习气断掉,他就成佛了,十法界里的佛,最高的。所以十法界的佛,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连习气都没有,都断干净了。十法界里面的佛他要断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无明烦恼破了,他离开十法界,往生到实报土,圆教初住菩萨。但是我们晓得都有习气,无始无明习气没断。
  于是我们就晓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因为习气不同,有人带得厚,有人带得薄。这怎么分法?刚刚去的,带的习气很浓,在那里住得很久的人,习气慢慢就薄了。这个习气没有法子断,不像前面两种,前面两种有方法,见思烦恼习气有方法,尘沙烦恼习气也有方法,菩萨有办法断它,无明习气没有方法。为什么?不能起心动念。你要想个方法,又起心动念了,你就堕落了。怎么断?随它去,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古大德给我们举个比喻,像酒瓶,盛酒的瓶,酒倒掉倒干净,擦得很干净,确实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用这个来比喻作习气。习气难断,又没有办法断,怎么办?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一年再去闻闻,没有了。无始无明习气要放多久才能断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所以说三大阿僧只劫断烦恼,是讲法身菩萨断习气的,不是我们普通的烦恼。三个阿僧只劫到了,习气没有了,他就离开实报土,他成佛了,这叫妙觉,等觉提升为妙觉。妙觉不住实报土,住常寂光,回归自性了。回归自性才真正是佛说的共同一法身,与一切诸佛共同一法身。回归自性,只要回归,没有先后,没有古佛、今佛。佛比喻好像一滴水滴到大海,大海是自性,这一滴水滴到大海,跟大海水没有先后,它融成一体了。
  这些事跟理我们都要懂得,然后知道我们所修、所学、所求的是什么。千万要记住,与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毫不相干。这个东西沾一点点,严重的病毒。古人有个比喻,譬如醍醐,这是最好的饮料,里头滴了一滴毒药,整个都坏掉了。所以不可以掺杂一点毒在里头。要知道,自私自利是毒,贪瞋痴慢疑是毒,五欲六尘是毒,你都要认识。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间,有这个身体,不能不要它,要它可以养身,但是心里头不能有它,功夫就在此地。我要它,事上要它,理上没有;相上要它,性上没有。
  性里头,心性里头没有东西又很难,那是大圣人、大修行人才能做得到的,我们做不到。那怎么办?阿弥陀佛给我们最好的方法、最妙的方法,你把心上就请阿弥陀佛,供养在你心里头,供养在哪里都是假的,供养在你心里头。你的心是他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只有一尊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圆满成就了。你虽然没到极乐世界,在现前这个世界已经在此地行菩萨道。你的心这个无比殊胜的殿堂,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自性变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经上有句话说「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广。真正做到心净佛土净,你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不会有灾难。四周围有灾难,你这个地方没有灾难,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纯净纯善的心。这都是要实证。
  「又《华严论》曰: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古大德用这两句话,改了两个字,「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今经」,世尊在这一会,这部经上所说,「随其所闻,与法相应」,这就是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入了心,这个念念是佛号,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我心,我心就是佛号。所以,无量烦恼没有去断,自然没有了。为什么?烦恼跟佛号融会成一体。无量劫来所造的业障,有善业、有恶业,果报有天堂、有地狱,现在这些业也跟这一句佛号融化了,都把它变成极乐世界。你才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念佛功德为什么这么殊胜?为什么一切诸佛称赞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什么释迦佛当年在世,这个法门多次宣讲?佛讲一切经只讲一次,没有重复讲第二遍的,唯独《无量寿经》。古大德给我们做证明,从这个五种原译本仔细去观察,传到中国来的原本至少是三种不同的版本,那就说明释迦牟尼佛至少说过三次。但是《无量寿经》在中国十二次的翻译,七种译本失传了,七种失传了,如果那七种要是再看到,可能还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古大德这个话说得比较活动,就是三次以上。释迦牟尼佛多次宣讲,多次宣讲就是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你既然造作五逆十恶,毁谤大乘,只要你忏悔,只要你认错,你真正能改过,后不再造,统统能往生,佛都来接引你,这还得了!
  其他任何法门没有带业的,都是要断烦恼你才能证菩提,一个阶层、一个阶层都要断惑。你看,阿罗汉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他证阿罗汉果,但是见思烦恼习气没断。他在声闻道里头,要把见思烦恼的习气断掉,断掉之后他就升级了,他就是辟支佛。所以辟支佛真正见思烦恼习气都没有了,他要开始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升级了,菩萨,但是尘沙烦恼习气没断。所以我们知道,菩萨要断尘沙习气;尘沙习气断掉,菩萨成佛了。佛要断无明,无明断掉,佛就升级,就超越十法界,在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法身大士。天台大师说他们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他们的习气没断,所以叫分证;习气断了,圆满的真佛。圆满真佛叫妙觉,不是等觉,是妙觉。妙觉,实报庄严土不见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也不例外。妙觉如来到哪里去了?回归常寂光,回归自性。这才叫功德圆满,叫无上正等正觉。
  极乐世界好,要赶快去,不可以留恋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假的。这个地方造罪业,有意无意很容易造罪业,要赶快去。你要把这个经参透了,你才晓得,极乐才是真正我们老家。确实搞清楚了,什么力量都拦不住,你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我一生唯一的一桩大事。
  「深显弥陀本愿功德,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就这一个愿,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立极乐世界,帮助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这烦恼习气最重的,帮助他们一生成佛。弥陀的本愿!不是帮助你成阿罗汉,不是帮助你成菩萨,是帮助你成佛。我们以世间的法来说,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恩德多大,无与伦比。我成佛,我就有能力帮助一切生生世世有缘众生,帮助他们成佛,也用这个法门。不用这个法门帮不了,不用这个法门,时间太长太长了。修行很辛苦,这个法门快速,一生决定成就。真干的人要下定决心,像经上所说的「洒心易行」,我们的心是个染污的心,要把它洗干净;我们的行为有很多不善,不如法的,统统要改过来,与经所说的相应。
  「诸往生者,善根成熟,所闻妙法,悉能契会。蹑解起行,行起解绝。忘照同时,能所不二。智与理冥,乃至种种所闻,悉能顿契,与法相应」。这里头有很重要的一句话,「诸往生者,善根成熟」,这是什么?往生的条件。《弥陀经》上说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要善根成熟你才能往生。我们承认,过去生中有修积的善根,不是没有善根,没有善根你遇不到这个法门。为什么说我们善根不足?我们没有真干,口里是说的,心里也想往生极乐世界,但是还不愿意去。如果阿弥陀佛现在来了,我接你到极乐世界去,你愿不愿意去?你掉头就跑掉了,这要我的命,这还得了!生命重要。我这里要打个佛七,告诉大家,七天统统往生,看看有没有人敢来?没有一个人敢来的。这是什么?就是善根不成熟。我们有善根,如何把这个善根在很短的时间都叫它成熟?不难,真求往生的心,善根立刻就熟了。甚至于你得重病在床上,一念求往生的心,那个心非常恳切,对这个世间一点留恋都没有,善根成熟了,刹那之间就成熟了,就圆满了。
  我们早成熟好,现前就成熟好。现前成熟,随时可以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跟这个世间还有些有缘众生,我多住几天帮助他,来劝导他们,这就自己没有了,住在这个世间是为众生。为众生,这叫乘愿再来,这个多自在、多欢喜。虽住在这个世间,于这个世间一尘不染,你们搞些什么我都知道,你们所作所为我不参与。事上可以随缘,心地上一尘不染,这叫功夫,这叫慈悲喜舍。舍就是离一切相,慈、悲、喜那就是即一切法,即一切法,离一切相,这是菩萨行,真实功德,与法相应。「悉能顿契」,着重在这个字,顿是刹那之间,而且是究竟圆满。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随意欲闻」。
  【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
  这注解说,『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表此水圆明具德,自在无碍,妙应无穷,一一随众生意也」。宝池流水的声音在说法,大家都在这个宝池,我想听经,它就在讲经。我想听《华严》,它确实我听到句句都是《华严》。你也想听经,我们同时同在一个池子里,你想听《法华》,所听到的真的就是《法华》,一点也没错,也没有别的音来干扰,这个太妙了。不想听,不想听就没有声音。水能随人意,无论想修什么法门,你看看多自在。我们今天科技虽然发达,还做不到。在国际会议里面,我们听,有很多翻译小组,翻译各种不同的语言,我们戴了耳机,我听到是我们自己的语言,他听到是他的语言。但是他用机器,那儿不要用,没有一样不随心称意,真正得自在。
  下面这句,「闻法得益」。
  【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看注解,「极乐国土,水鸟树林,悉演妙法」。《弥陀经》上给我们说过,这些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是真的畜生,是佛变化的。我们就明白了,极乐世界的水、极乐世界的树林统统都会说法,当然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情与无情,鸟是有情众生,水跟树林无情,统统都在表演,都在讲经,都在说法。「色光声香,皆作佛事」,色是所有物质现象,光,所有的自然现象,音声里头,有起心动念的现象,统统作佛事。佛事就是教学,这两个字我们一定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佛是觉悟,觉悟众生的事情,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的事情,叫做佛事。如果帮助众生搞迷信的,那就不是佛事了,佛事是肯定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你看,破迷起信,这是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是破迷开悟,最终极的一个目标,是帮助你转凡成圣。就是这个地方,这是终极目标,『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学有三个目标。我们今天在一切大众当中,锁定第一个目标,帮他断疑生信。第一个目标达到了,再提出第二个目标,要他觉悟。
  「耳目所对,全显本心」,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佛陀在这里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全体是心,全体是性,帮助你明心见性。这是总方向、总目标,离开这个方向目标,就不是佛法了。所以我们辨别哪是真法、哪是假佛法?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这是真的,其他的就不是真的,假的。明心见性才是究竟离苦得乐,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教学的目的圆满达到了。佛应化在世间,动机是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忍心看到这些众生在六道里头搞轮回,苦不堪言!我们这一生得人身,算不错了。你看蚂蚁,也是人,投胎做蚂蚁了,也是人,投胎做蚊虫,它跟我们没有两样,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做过蚂蚁、有没有做过蚊虫?做过。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哪一道都做过,你也做过天王,你也做过饿鬼,你也堕过畜生。道道都去过,就是不能脱离,这叫真苦!我们不学佛不了解事实真相,学佛之后才了解事实真相。看到这些蜎飞蠕动,同情心生起来,你这一生怎么会变成这样?回头想想,你造的不善业,回头想想我也造了这不善业;换句话说,我将来死了,也可能堕你这一道。
  人死了之后到哪一道投胎,自己做不了主,业力做主。与上帝不相干,与佛菩萨不相干,与阎罗王也不相干,统统是业力变现的。所以全体是心。明白这个道理了,修什么?修行修什么?就是修个心。心要干净,心要平等,纯净纯善,心要觉悟,不能迷惑。什么叫觉悟?知道宇宙间一切的一切哪是真的、哪是假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个是正、哪个是邪,哪个是善、哪个是恶,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叫觉!不觉就是迷惑颠倒、就是糊涂。人死了,那个心是不觉、是迷,迷就随着业力转,哪个业力强就先到哪一道去。所以我们自己要细心去想一想观察,来生到哪一道,自己很清楚。
  十法界的因行你都懂得了,你哪个念头强?平等的念头强,你到佛道去了,这是讲十法界,真的以平等心对人、对事、对物。六度的念头强,常常想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种念头强,这是菩萨。十二因缘的念头强,是缘觉。苦集灭道四谛的念头强,是声闻。上品十善,加上慈悲喜舍,天道,这是人间的大善人,真善人,舍己为人,天道。来生还能得人道,五戒坚持,中品十善。在中国古人讲的是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你做到了,不失人身,来生还能得人身。那往下去,贪心重的人,贪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鬼道去了,鬼是贪心重。学佛也不行,学佛是用贪心,贪图佛法,贪图名利,鬼道去了。那三恶道的业因。瞋恚,地狱道,瞋恚里头严重的,傲慢嫉妒,这瞋恚就非常严重,地狱道。愚痴,畜生道。愚痴就是糊涂,对于邪正、真妄分辨不清楚,没有能力分辨清楚,这愚痴。愚痴的人听经、读经少,他没有智慧。这十法界的业因,我们自己想想,哪个病重就会到哪一道。
  世间人一般谚语说是人死了就做鬼,有十法界,为什么单单说他是鬼?有道理,哪个人没有贪心?贪心是饿鬼道。换句话说,人死了到饿鬼道去,这种机缘特别多。贪心,无论你贪什么,贪佛法也是鬼道。贪佛法是善的,在鬼道里大概做鬼王,有福报的鬼,不是饿鬼。所以这个里头有差别。地狱道里头,受苦也有差别不同。提婆达多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他造的是五逆罪,堕地狱。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他在地狱里头,地狱里头所受的就像忉利天一样,他没有受苦,他在那里享受,在地狱里头享受。造作的罪业很重,佛因为他造罪业制定戒律,让大家遵守,不犯他的过失,这是他的功德。业因果报不能够抵偿的,将功折罪,没有这个说法,功是功的果报,罪是罪的果报。他造的罪的果报,堕地狱;功的果报,在地狱里也有忉利天的享受,但是他在地狱里。你看,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们从这里看到。这个人一生极善,善良,积功累德,可是临命终时候遇到一个外缘,一顿脾气恼火发上来,他堕地狱去了,最后一念,这怎么说法?他虽堕地狱,他不会受那么多苦。如果他真的有大功德的话,他享福,但是在地狱里享。佛说的这个合情合理。
  唐太宗那个光盘我劝同学们多看看,很有启示。这个人在生的时候是佛门大护法,而且他心量广大,不但护持佛教,他多元文化。那个时候基督教传到中国来,伊斯兰教传到中国来,他平等护持,他都能够包容,都能够接受,所以我说他是多元宗教的总护法。堕地狱了,堕地狱去为什么?用现在的话说,起革命。推翻前面一个王朝,平定了内乱,杀了多少人,他堕地狱是杀人。人是个好人,是个好皇帝,但是杀人太多,这个罪业堕地狱的,地狱里受苦。对于护持佛法,实在讲,护持佛法,他没有真正去修学佛法,问题出在这个地方。但是他编这一套,治国的这套书,这个功德大,这个功德可以给世世代代国家领导人做参考。这部书里头,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智慧、方法、经验、效果,都在这部书里头,真的是治国的宝典。它的范围可以用得很广,治家,公司老板拿到,他知道生意该怎么做法,非常广泛,不可思议。真正依教去学习的话,都能做到第一流,做到最成功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伟大的贡献,了不起的贡献。乾隆皇帝他福报大,编了一套《四库全书》。这部书是《四库》里头的精华,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四库》,学这一套的东西就够了,《四库》的精华都在这部书里头。所以,我们印这部书他才离开地狱,这部书的功德。
  我们也不知道这回事情,我们只觉得这个书好,赶快印出来流通。许多国家的人都想看看,把它印出来了。没想到,我们这个书样本印出来的时候,世界书局寄到澳洲,那时我在澳洲。我们有十几个人,把书展开在桌子上,大家来欣赏。悟忍法师的妹妹突然跪下来,跟我们说,我是李世民。我们就马上惊讶到,他说出他离开地狱就靠这个,这个功德,他说这部书能够救全世界,透这个信息给我。我们才晓得。所以做好事有好果报。那现在到哪里去了?我也听一些同学告诉我,他已经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我相信。因为他告诉我们灾难要来了,很严重,劝大家念佛。特别强调,除念佛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其他的都来不及了,叫我们加紧念佛,念佛可以消灾免难。这个碟片里面,有些还有让人怀疑的地方,我是劝导他们把那部分把它清除掉,只留下重要的这部分,特别是善恶报应,这些我们真的要知道。
  现在附体这个事情全世界都有,我在日本讲经,问日本有没有附体?有。美国那边也有,到处都有,愈来愈多。所透的信息我们要用智慧去辨别,因为肯定有假的。假的,传递是假的信息,我们不能去接受它。所以这一点要用智慧,处理问题一定要用经典智慧,不能听他们的。像唐太宗有个结论,只有念佛,这个可以,跟经典上讲的一样的。他要提出另外的方法,我们就不用他的。我们修净土宗,依照这个经上,这句佛号功德无比殊胜,李世民他肯定。这个全显本心这一句非常重要。
  「举足下足,咸作佛事」,举足下足是形容,意思是步步都是帮助我们断烦恼、消业障,增长善根,成就永远不退菩提心这桩大事。「故于无上菩提之心,永无退转,纯是增上因缘」,这种增上因缘,在其他诸佛刹土里头有,没有这么多,没有这么圆满,一切境缘当中有间断。极乐世界没有间断,所以极乐世界人成就得快。这闻法得益,全部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
  底下一段给我们说明往生的胜乐,殊胜快乐。这有两段,第一段,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体质同佛」。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生到极乐世界不是肉身,跟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完全不相同。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境界相,这个身从哪来的?阿赖耶的境界相。我们今天的念头是阿赖耶的转相,这个转就是转凡成圣、转圣成凡。转是什么?一个是分别,一个是执著,也就是八识里头的第六识跟第七识。没有这两个识就不会有转变,这两个识它在动,它在转变。所以十法界里头,唯心所现,现相的是心,不是阿赖耶;唯识所变,怎么样变成这个十法界、变成六道,那就是第七跟第六。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让实报土变化成十法界。如果没有六、七识,当然八识就没有了。转识成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所以转从哪里下手?就从第六、第七,不分别、不执著,第八识、前五识自然转了,就跟到一起转了。所以说是唯识所变。
  我们这个从早到晚,念念不断,念念不一样,这就是变化。今天一天,也有一天的苦乐不同的差别,感受不同的差别,全是念头在起作用。如果念头不起作用,那就是定,禅定,入定了。入定,那你今天一天没有情绪的起伏,在定中,那是非常的安稳,非常的喜乐,就禅悦你就尝到了,法喜!不一样。那个的快乐跟我们世间五欲六尘完全不相同,五欲六尘是外面来的刺激,这是从内心里头流出来的,自性里头的喜悦,不一样!为什么古人没有事情他就打坐,他就修定?享受,快乐!特别是释迦牟尼佛在世那个时候的印度,所有宗教没有不修禅定的,连学术界都修禅定。禅定里面的境界,它没有维次这个障碍,对于整个六道,上面到非非想天,下面到阿鼻地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他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接触到,心地如如不动,那叫定。如果一动心,境界就不见了,你就见不到;不动心的时候,念头不生,这境界全看到了。四禅八定,古婆罗门他们修的。婆罗门,他们自己说至少有一万三千年的历史,真是古老东西。四禅八定是佛用婆罗门教的,做为佛教的基础。他能够到非想非非想天,不能证阿罗汉,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所以叫世间禅定。阿罗汉才叫出世间禅定,这个定功超过他。四禅、八定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阿罗汉的第九次第定断烦恼了,他不是伏烦恼,见思烦恼断了,才能超越六道。六道怎么来的我们搞清楚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在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七宝池是阿弥陀佛功德成就的,自然化生是阿弥陀佛愿力功德成就的。这个我们要感恩,这是得阿弥陀佛的帮助。宝池里头的莲花,是自己念佛功德的成就,这个不是阿弥陀佛的。我们这里念佛,真正想求往生,池子里头就有一朵莲花出来,这个莲花上有你的名字,不会错的。将来自己往生,阿弥陀佛就是拿这朵莲花来接你。接你到极乐世界,你还回归在莲池里头,等待花开,花开就见佛了。花没有开?花没有开也见佛,佛的化身在花里头。花一开见佛的报身,不是化身。花开的时间有早有晚,完全在自己念佛的功夫。
  所以,这些东西我们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努力念佛,我到那里,花很早就开了,我们求这个,这真的。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搞什么,到走的时候一场空。你要记住,你什么都带不走,身体也带不走。必须要认识清楚的,真的要抓住,假的要放弃。绝不可以留恋,绝不可以贪图,我活一天,我还享一天的享受,错了!你这一天的造业,无量劫的果报,太可怕了,不能不知道警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