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3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5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以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0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10》)
...由一分、两分,慢慢进步到三分、四分,再进步到五分、六分,到个七分、八分,就觉悟了。如果说完全不照做,虽薰,它渗透不进去,那个香味进不去。所以自己要接受,这个很重要。读诵没有受持,就一点用处没有;充其量只给你说,阿赖耶识落一个种子而已,这一生决定不会起现行。所以要受持、要接受,接受就是真干!我懂得多少,我就做多少,我真做。持是什么?保持不失,我天天做,时时刻刻都在做,持之以恒,生生世世都不舍弃,那叫持。
这个法是无等伦之法,后面这三个字非常重要。怕你执著,你一执著就错了,「无所著」就对了,一定要照做,虽然做,三轮体空,心地完全是清净的。布施不著布施的相,持戒不著持戒的相,忍辱不著忍辱的相,六度万行是我们日常生活,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我们很热心的在做,很精进的在做,心地又清净、又一尘不染,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是第二句的意思。你做了要是著相,就变成有漏的福报,这个要知道;有漏福报,不能超越轮回。即使念佛堂念佛也无所著,念不念?真念。著相念佛,真正愿意往生净土那还行,比修其他的法门殊胜。殊胜在哪里?它可以带业往生,凡圣同居土。但是除这个法门之外,别的法门那就不行,别的法门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回,这个要知道。净宗的殊胜,净宗之所以被一切诸佛如来赞叹,就在此地;净宗著相修行,可以往生。
第三句,『慈心应物普现前』。「应物」,就是应付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要用什么态度?大慈悲...(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19》)
...个原则来修正,将迷修正为觉,将邪修正为正,将染修正为净。修是修正,修正之后要落实,落实是「习」,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去学习,学过菩萨的生活,学菩萨的行持,这样子三皈就落实了。三皈戒到什么时候才圆满?给诸位说,成佛才圆满,等觉菩萨都没有圆满,千万不要把这桩事情忽略了。现在一般受三皈都是形式的,有没有落实?没有;所以学佛怎么用功,怎么发愤,怎么精进,都得不到结果。你要晓得,为什么得不到结果?三皈失掉了。这是修学的基础,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基础没有了,你怎么能成就?我们不能不重视。
念念要与觉正净相应,念念要与戒定慧相应,戒定慧是三皈的落实。什么叫做觉?什么叫做正?什么叫做净?不舍三学、六度就是觉,就是正,就是净。戒定慧里面的根本戒是五戒十善,我们今天从哪做起?从五戒十善下手。如果不能从这里下手,那你与觉正净就完全相违背,你就不是学佛;你有个学佛的样子,实际上你没有学佛。再讲到菩萨戒,那就更高了。受菩萨戒的人很多,一受菩萨戒都自以为我是菩萨了,送人家东西落个款∶菩萨戒弟子某某。我是菩萨戒,是真的、是假的?我们念念《金刚经》,佛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我们想想,受菩萨戒作菩萨,最起码的条件是四相破了,四相没破,佛不承认你是菩萨;你自己以为是菩萨,佛不承认。换句话说,如果四相破了,你没有受菩萨戒,佛也承认你是菩萨。可见得形式并不是很重要,形式要有实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19》)
...,你要明了这个道理,你要认真去修学,「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想求作佛,没有别的,修清净平等觉你就作佛了,清净平等觉是作佛的因。我们现在正在读这个经,《无量寿经》就是清净平等觉经,我们虽然在读,虽然在学习,学得不像,学得还不够,所以我们的果报没有得到。要怎样才能获得这个果报?加紧的学,努力的学,认真的去学习,这个果报在我们一生当中就会现前。所以你这个道理要是不明了的话,你就很难具足这些毅力决心去学习;道理明白了,你就会很认真努力去做。你才真正了解,这世间人种种想法、做法错误了,都在枝枝叶叶上寻求,没有找到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菩萨的业因是什么?菩萨是另外一个族类。佛告诉我们,菩萨是修学六度,六度是菩萨的业因。菩萨是正等正觉,等是平等,正是纯正不邪,等也等同如来。他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佛告诉我们,他明了、他懂得,他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个纲领里面是以「智慧」为主宰,前面五条都是事相,事上修,般若智慧是理;事相里面充满了真实智慧,这是菩萨。我们今天修布施,布施里头没有智慧,所以只能够得三界有漏的福报,这个福报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就是惠能大师所谓的这桩事情,这桩事情是指生死大事,「福不能救」;福报再大,也没有办法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要想出离六道,一定要智慧,真实智慧能帮助你,福报不行。所以修福固然重要,修慧更重要,佛教导我们福慧双修,果报就殊胜了。所以如来所示现的果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六卷) 1999/4/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26》)
...服务,那叫普度众生,你在工作上得大自在,这叫自在法。为自己工作会累、会辛苦,为社会大众工作,这里头没有我,《金刚经》上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是教你放下这些。你真正到无我相、无人相,你的工作就不会累,你做得很快乐,你做得很自在。做得很快乐,谚语讲「人逢喜事精神爽」,愈做愈有精神。普贤十大愿王,每一愿末后一句「无有疲厌」,他不会疲倦,他不会厌倦,什么道理?他做得快乐,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哪一种工作,他把他的工作都做得非常圆满,乐在其中。那个乐是乐在为众生服务,不是为自己名闻利养,为自己名闻利养有的时候还有疲厌,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疲厌,诸位细细去参究这些道理。
所以三福、六度是自在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