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1|回复: 2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关于台风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215174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5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大片早春晨雾自窗外无声飘进,穿梭、流动于身畔。人在雾里,呼吸满是沁凉,连肺腑也清新起来。
   行步至中庭,只见远方山峦氤氲,近处紫雾蒙蒙,宛如仙境,好似那曲“甘露歌”所唱:
   山灵水秀,紫雾蒙蒙,有清音随风吹送。
   晨钟叮当,暮鼓咚咚,敲醒了迷失的梦。
   我暗自咀嚼着:“生有涯,事无穷,好时光须珍重。”不久,阳光现身,云雾散去,我们依依不舍踏上归程。
   这份记忆多年后依旧如新,如今旧地重游,却彻底粉碎。
   看着眼前一切,我不敢相信。我想,山门前嘈杂的摊贩,应是后来才增添的,但记忆中飘逸出尘的深山古刹,为何被硬生生地移往尘嚣充斥的路边?对面飘着山岚的高山,何时变成了平缓无奇的小山丘?那迷蒙的紫雾呢?
   霎时间,恍若置身时空错置的幻境,如梦似真。
   听同行年长的朋友说,此地数十年未曾改变。那么,我当年去的寺院,又在何处?莫非一切都是主观认定所致?我困惑、迷惘着。
   我想起日前回到旧家,那个儿时和奶奶同住过的房间,讶异地发现,它是如此的小。
   记忆中,这里有张可以让我翻来滚去的大木床,床左边挂着奶奶的几件有着旧式衣襟的衣服,在昏暗的夜里,常使我误以为那里有人。
   窗边,还有张高脚方桌,桌上有盏昏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唯识无境”,我们对外境的认知,来自于主观心识的投射,并没有绝对客观、永恒不变的外境存在。
   当时所见与现在所见,皆受限于当下的身心,没有真实可得,都是刹那生灭的“幻境”。
   只能说,一切缘起性空。不是吗?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无所有的苦楝花香
无所有的苦楝花香

   过了严寒冷峻的冬天,再到山上的树林,才赫然发现,原本叶片枯落、萧瑟凋残的林间,春在枝头已十分!
   满山的苦楝树,已悄然披上层层淡紫花海,那浓郁的香气,带着甜甜的味道,笼罩林梢,像流云,像晨雾,也像烟霞。抬头望去,成群的蜜蜂飞舞在一簇簇轻柔迷离的紫花前,忙着酿花蜜。
   我在林间流连徘徊,鼻尖追寻着芬芳。花香一阵阵袭来,时近时远、忽隐忽现,又好似那芬芳从未离开鼻尖。当我迎面寻视,它骤然而止;当我转身回望,它又幽幽飘散……
   这馥郁的幽香,是何其美好!缥缈、悠远而灿烂,我们却无法携在身上,带回珍藏。它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人,甚至不属于它自己。
   苦楝花林与苦楝花香,是大自然一个春天的剪影,映现于此时空交会之处。
   当我离开这片苦楝花林,那像流云,像晨雾,也像烟霞的花香,依旧在林间飘动,并不因我的远离而寂然淡去,同样的,也不因我的乍到而热情浓烈。我只是在当下偶然路遇,清香入鼻,在这春天的剪影中,平添一个人影罢了!
   古德说:“秋到任你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秋天满山的落叶、春天一树的繁花,对于修行者来说只是平常,不因花开而喜,不因叶落而悲。之所以能如此洒脱,不就正因为“无所有”吗?
   在缘起的世间,我们与万物相依互存,又实则互不拥有。佛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的人、事、物,所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对应的境界,都是因缘生灭的幻相—曾经生起,又终归幻灭。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主宰这些生生灭灭的现象—包括一棵苦楝树的花开与花谢。如果在相遇的当下,我们产生一丝一毫想掌控、占有的心,苦,就从贪爱中产生了。
   所以,佛陀教导行者要时时观察一切法的生灭变异,而能通达“无所有”的真理。若我们能真正体悟“无所有”,那么“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就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梦想,而是当下即能了悟的境界。
   至此,心无挂碍,任意悠游,明月为枕,清风为被,是何等自在逍遥呀!
   苦楝花林中,沉醉花香的我,暗暗想着。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故乡之思
故乡之思

   不知是谁说的,故乡,是你闭上眼睛就会看到的地方,即使出家多年,故乡的山山水水未曾或忘。
   一闭上眼睛,那个月光山屏障、荖浓溪带绕的清丽小镇—美浓,便历历在目。
   故乡丰饶肥沃的平畴绿野与蜿蜒流淌的清澈河水,灌溉、滋养了我们的生命;故乡深情凝眸的脉脉群山,是祖先埋骨长眠之处;故乡温馨拥抱的纯净风里,有着亲人不息的呼吸……
   这个素以古朴纸伞、传统粄条闻名的小镇,一派湖光山色,处处小桥流水,是两百多年前美浓先民冒着性命危险,勇渡黑水沟,胼手胝足、筚路蓝缕打造的家园,也是数万乡亲安身立命之所在,更是延续客家文化、精神火种的地方。
   这片山青水碧的秀丽故土,历经十余年“反水库”的抗争,在莫拉克台风袭台之后,如今又面临排山倒海兴建水库的压力。
   南台湾缺水的问题日益严重,台风与水患的危害又逐年暴增,加上断层带不可预知的地震威胁,这几股力量的拉扯,我的故乡美浓,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每一思及,不禁暗暗担忧。
   佛陀告诉我们,世间原本就充满欲望与见解的对立,众生的苦迫即根源于此,只有放下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种种诉诸任何形式的冲突、侵轧,世间才有真正的幸福与祥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生、因缘灭,这其中有共同的业力,也有个别的业力。各种错综复杂的业力之间,其交互的作用与运转,不是凡夫所能洞悉的。置身其中,只能学习以更多的智能观照、更多的慈悲同理这个不圆满、有限的世间,在因缘中尽最大的努力。
   新春刚过,门前数棵大红的火焰花在枝头熊熊燃烧,有些早开的花朵初谢,落花满地、残红片片。遥想远方家乡月光山下,那一大片映着蓝天白云、姹紫嫣红的波斯菊,也已花开又花谢。春节期间,从各地慕名蜂拥而至的赏花人海早已散去了,一如秋天里从外地来买白玉萝卜的人潮离去一般。
   喧嚣过后,沉静下来的美浓依旧无语,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数百年来不变的母亲温柔,持续守护、哺育着她的儿女。
   我这漂泊异乡的游子,深深地祈祷、祝愿:但愿佛菩萨护佑这片美丽的家园能永远平静、安详。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想念佛陀的时候
想念佛陀的时候

   每当被人世的无常袭击,内心涌现悲伤不安时,我总特别想念佛陀。
   长跪佛前,静静地看着佛陀,想问他,为什么给了我们这面无常的明镜,让生、老、病、死、爱、别、离等人生残酷的苦迫,一一现形,然后又转身离去,留下我们这些愚痴烦恼的众生,仓皇无依呢?
   经典说,人人都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佛,但为什么“贪、嗔、痴”灭尽的究竟涅槃,是如此遥不可及?只是佛陀总低眉微笑,沉默不语,一如俯视着所有来到他面前的迷茫众生。
   此刻,我轻轻诵读《佛遗教经》,怀想两千多年前,二月十五日的月圆之夜,垂暮病重的佛陀,静卧在梭罗双树林间,围绕的比丘中,有人低声饮泣……
   圣人将逝,犹如日月坠地,比丘们内心惶恐不舍。担任佛陀侍者长达廿五年的阿难,转身哭泣着,佛陀即将入涅槃了。
   一个年老的外道须跋陀罗匆匆赶来,佛陀吩咐阿难让他近前,并为他说法,慈悲地度化他成为最后一个弟子。
   分别的时刻终于来临,入涅槃之前,佛陀向弟子们作最后的教诲:
   汝等比丘,勿怀忧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
   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
   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
   自今以后,我诸弟子辗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人间的佛陀,同样经历生、老、病、死,并以此表现无常缘起的真理。对佛陀来说,虽有别离,却无爱着,有的只是对佛弟子修行的慈心指引,以及正法永住世间的恳切叮咛。他殷殷嘱咐着:
   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
   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这些话语是如此慈悲亲切,又是这般当头棒喝!如春雷乍响,惊醒蛰伏于烦恼中的我。
   是啊!“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世间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动之中,日月盈亏、潮涨潮落、花开花谢,乃至人之聚散离合,莫不生生灭...(●[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他等待的心情,却流传了之后八百年的雨季。
   只是这样等待的心境,现在的人应该不太能体会了,无所不在的科技全面充斥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手机、电话、网络邮件、视讯……随时可以零距离沟通无碍,怎能体会那种“有约不来”、“闲敲棋子”的心情?
   试想,不知你等的人从茫茫雨雾的何处走来,或许他正穿越青石小径,或许他正转过低矮巷弄,也或许他正被雨困在渡口、长亭,正焦急地来回踱步、望穿烟雨……
   这种等待过程中内心的百转千回,也只有静坐观雨、隔窗听雨的人才可能真正明了。没有了等候,也就没有了想象,更没有了孤独面对自己内心的机缘。缺乏酝酿的人生,恬淡宁静与宽恕包容的味道,也就淡薄了。
   在弥漫功利主义的当今社会,连修道成佛都标榜可以速成,对于修行人来说,那种“以待时节因缘成熟”的自我锻炼与安住等待,是否也容易点滴流失?
   禅宗公案中,唐朝法常禅师体悟“即心即佛”的真谛,师父马祖道一禅师因而赞叹道:“梅子熟了!”印可法常的禅法圆满成熟,法常从此有“大梅禅师”之称。
   古德说:“渐修累劫功,顿悟剎那间。”法常豁然大悟之前,也经过了长久的寻师访道、行脚参学,在挑水担柴、吃饭睡觉等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之间,一点一滴地修行,以求明心见性。由渐修而顿悟,梅子,绝非一夕可成熟。
   所以,我们还是得如印顺导师所说:“以念诵忏悔培养宗教情操,安立于闻思经教慧学中,不求速成,以待时节因缘。”把握每个因缘修行,来酝酿、成熟自己的道业。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歇夏与结夏
歇夏与结夏

   夏至,是夏天的极致,将进入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据说夏至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之一。古代有歇夏的活动,不仅文武百官放假三天,以回避夏日酷暑;民间夏至前后也不得曝晒布匹及染布,不可以烧炭—此时野外草木正蓬勃生长,尤其染色用的蓝草尚未长成,伐木烧炭会破坏万物的生机。
   在漫长酷热的炎夏,佛教僧人也有着不同以往的修行生活。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这天,寺院会举行结夏仪式,展开为期三个月的安居生活,一直到七月十五日解夏为止,称为“结夏安居”。
   这是源自印度佛陀时代的规定:由于印度地处亚热带,气候闷热多雨,夏天雨季长达三个月,此时虫蚁繁殖迅速,草木生长繁茂,比丘若到处游行,容易误杀生命,也可能因河水暴涨、泛滥,漂失衣物,甚至引来居士讥嫌。
   佛陀因而制定比丘在此期间,不可外出托钵、游化,而须聚居一处,结夏共修。
   如此,比丘避免了游行乞食的困难,不受蛇类蚊虫的侵袭,以及踩伤虫蚁与草木新芽等;同时也借着这三个月期间安心修道,精进修行。
   在七月十五日解夏时,大众修学增进,身心更加清净,佛陀因而欢喜,这天也称为“佛欢喜日”。
   由于结夏紧跟在佛诞日之后,妆点“蓝毗尼园”的朵朵鲜花尚未完全凋谢,欢庆佛诞的气氛犹在寺里回荡,僧人们已准备进入下一个整肃身心的修学阶段了。
   僧团修行生活的节奏,是如此井然有序、明快顺畅,与大自然互相呼应,让初出家、首次结夏的我,印象深刻。
   人活在世上,不就该顺应天时来调整生活或修行形态吗?
   虽然现代修行人的生活环境已不同于古印度,交通发达也克服了许多不便,但同处于亚热带的台湾,夏日仍是台风频繁、降雨增多、蚊虫滋生的季节。在此安居期间,收摄身心、用功办道,并培养尊重自然的胸怀,以及爱惜万物、守护众生的慈心,自利利他,依然有着千古不移的重要性。
   长夏漫漫,暑日炎炎,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歇夏或结夏,对一般人而言,是如此不可得。但我们不妨在此时间让自己的脚步稍微停歇,使内在身心和山河大地得以休养生息,不再一味地过度使用、开发。
   当我们学着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共同呼吸,或许生命会有更从容的时间、更宽广的空间,自在地悠游,身心获致清凉。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夏日蝉鸣,如实知了
夏日蝉鸣,如实知了

   盛夏的树林中,满林蝉儿鸣叫着“知了”、“知了”。
   蝉声如浪似潮、震耳欲聋!谁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那些不知藏身何处的万千蝉儿,此起彼落、忽轻忽重、既远又近的嘶吼,风卷残云般驱走鸟啼与虫鸣,连行走林间的脚步声也席卷殆尽。
   长久以来,我的内心就像一只鸣叫着“知了”的夏蝉,生怕生命陷于“不知”的困惑之中。我想拨开世间种种因缘的茫茫迷雾,理清人生诸多缠绕的千丝万缕。
   直到几年前,撰写《文殊菩萨小百科》,感觉和菩萨之间不可思议的感应,终于找到与自己相契的本尊—文殊菩萨。
   我日日念诵着《文殊礼赞》:“怙主大智,离二障云,如日清净极明朗,所有境界,如实知故,手托经箧在胸间。”心想,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修行方向吗?
   要如实了知的是,一切境界虚妄如幻,不仅世间如幻、众生如幻,自己的身心亦如幻。所有的境界只是无常生灭的幻相,并非永恒实际。
   只因自己执取各种境界,而产生种种烦恼,若能如实了知,心就不再为外境的顺逆与否,而忽悲忽喜,飘荡不安。
   《圆觉经》中,佛陀告诉文殊菩萨:
   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
   众生之所以生死流转,是来自于最根本的无明烦恼所驱使,菩萨要以智慧觉知无明的本质,其实也如幻如化,不可执取。
   经中接着说:
   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
   一个真正的觉者,对任何所觉悟的境界皆平等不动转,不因对任何境界的了知,而产生分别的妄念。当菩萨能觉悟十方,即可圆成佛道。
   觉悟各种境界如幻的菩萨,并不因此而隔绝世间。相反的,他的悲心愈发深切,每当我念着《文殊礼赞》,心中充满感动:“三有狱中,所有众生,无明暗迷苦所逼,悲悯彼等,皆如独子,为说六十支音语。”菩萨更为解除众生的痛苦,而持智慧宝剑:“如雷大震,烦恼睡醒,业力铁链使解开。无明暗除,为令断尽一切苦芽持宝剑。”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是多么慈悲众生!……又是满山蝉鸣的夏日,我祈愿自己能永远朝觉知、慈悲的修行之路迈进—如实了知,又慈悲一切。
   佛法行囊
   《文殊礼赞》:又名《文殊智德赞》、《妙吉祥智德赞》等,是篇称颂文殊(妙吉祥)菩萨功德的赞文。此赞文从古印度那烂陀寺流传出来,流通至今,据说是由文殊菩萨亲自加持感应而成。
   《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此经篇幅精简,文字优美,内容是佛陀为文殊等十二菩萨宣说如何透过种种方便,证悟圆觉自性。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一0七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