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9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5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修行希望将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叫行愿。我在这里解释是很简单,意味很长,诸位细心领略,然后用一句阿弥陀佛来完成。你才知道念佛真妙,真正不可思议,念佛的好处你才能真说得出来。
疏【行之与愿。如车二轮。如鸟二翼。翔空致远。罔不由之。】
这是讲『行』跟『愿』的重要,愿是希望,行是修持。我们今天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为什么不到华藏世界去?华藏世界难,《华严经》上毘卢遮那佛没有说临终接引,没有说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依照《华严经》的理论方法来修学,一定要自己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还要破一品无明,你才有能力入华藏世界。这就难了,不是一般人都能去得了的,这个我们要知道。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跟我们谈的条件不一样,只要具足信愿行,只要净念相继就决定得生,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不必断惑,带业往生。我们看看自己的能力、程度,行,我们能够符合这个标准,这叫听佛的话,这叫依教奉行。
《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面说得很好,他给我们讲的,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法界初祖。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提倡专修净土法门,专念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改第二个方法,就这一个方法,一句名号念到底;还用这个方法普度法界众生,那是大势至菩萨,这是法界净宗初祖。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初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次讲的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在这一会里面提倡念佛求生净土,他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在中国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专依《无量寿经》。因为那时候《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无量寿经》翻得最早。那时候只是依《无量寿经》,念佛求生净土,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往生,不可思议。远公是中国的初祖。所以在此地奉劝诸位,一定要专修,一定要求生净土。
普贤行愿不可以不知道,普贤行愿完全摄入在一句佛号之中。普贤行愿知道了,好处在哪里?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自然就不相同了,佛号念得功夫容易得力。我们现在念佛号功夫不得力,普贤行愿能够帮助我们功夫得力,帮助我们成就念佛三昧,所以你了解有很大的好处。
疏【何者是普贤行。】
这底下就问了,什么是普贤行?这很重要。
疏【谓总该万行。行布圆融。】
普贤行包含一切行门,这一切行门是菩萨所修的,这一切『万行』就是我们自己日常生活行为,包括起心动念,这叫万行。菩萨跟凡夫差别在哪里?菩萨觉悟,凡夫迷惑。行都一样的,我们要穿衣吃饭,菩萨也要穿衣吃饭;我们日常有很多应酬,菩萨应酬比我们还多。不一样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不叫菩萨行?因为我们在迷,觉了就叫菩萨行,菩萨是觉,我们是迷,差别就在这里。
菩萨虽然觉,他的德不能周遍法界,所以菩萨行不叫做普贤行。普贤行跟菩萨行的差别,就是他的德周法界,不同的就在这个地方。再说得明白一点,菩萨行还没有真正到一心,普贤行是一心。在净土经里面讲,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是一般的菩萨行,理一心是普贤行;因为理一心里面没有界限、没有分别,的确这个心是心周法界。能够周遍法界的这个心,穿衣吃饭都周遍法界,都没有障碍,所以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那就叫普贤行。所以里面有行布、有圆融,行布是有次第,圆融是没有次第。在日常生活当中,行布圆融都合在一起,所以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
疏【何名普贤行。略有二义。】
疏【一以人取法。普贤菩萨之所行故。】
这一部《华严经》里面所说种种行门,都是普贤菩萨行。前面说过五周因果,五周之因就是普贤行,五周之果就是普贤行的成就,这个跟净土经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完全相应,由此可知,理一心就是『普贤菩萨之所行』。
疏【二直就法说。随一一行。皆称法界。遍调善故。】
这叫善顺,无论哪个行都称法性,都与性德相应。性德是圆满大觉,觉而不迷,是圆满的大觉,与这个相应,这是从法上说的。所以,后面将『一一行』、将万行归纳为十大类,就是后面讲的十愿。诸位要知道,每一愿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行门,这你才把普贤行看清楚,看明白了。决定不是普贤行就这十条,就那么简单,那你就看错了。它是归纳的,归纳成十条,每一条里面无量无边的行门,到后面我再详细跟诸位报告。
然后才知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的礼节,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这就是日常生活礼节。如何叫我们的礼节能称法界,与性德相应?我们学这部经要在这些地方学,学了之后立刻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称赞」是说话,从早到晚我们讲了些什么?说话有没有条理?有没有层次?称赞是言语,礼敬是身体的造作,统统讲的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你看圆满觉悟的人,他们的行为是怎样的,用这个标准来观察自己、来修正自己,那叫真正修行。所以这一句佛号,信愿持名,是正行;这个十愿你要明了了,叫助行,正助双修。前面比喻像鸟两只翅膀一样,车两个轮一样,正助双修,这一生当中没有不成就,没有不圆满的。
这一次选的这部经,这个本子很薄,要像我这样讲法也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这个讲法大家很得受用,非常得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