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1|回复: 2

[其它话题] 净公上人讲心外求法集第五卷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2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讲解心外求法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心外求法集第五卷







...事待人接物一切心行,这个心的念头是光、言语是光、行为是光,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习里头最重要的先要学佛的存心,我们常讲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好的标准是佛菩萨,佛菩萨好,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四好,佛用什么心待人?我们不要说得太高,不要说得太玄,为什么?太高太玄我们很难体会,纵然体会得也未必能做到,我们的学习要踏踏实实,学佛的真诚,待人接物没有一丝毫虚伪,学这个。真诚心,这一个是总的,其他是别的,别跟总是一不是二。学佛的清净,佛心没有一丝毫的染著,我们要学习。说实在话,佛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这个要懂得。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跟我是一体,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是心外求法了。如果你认为我跟释迦牟尼佛是两个人,我向他学,他来教我,这个念头叫心外求法,这个念头是外道,这是错误的。佛跟我是一体,诸佛如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这个身相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的是一不是二。所以向佛菩萨学习是向自性学习,要懂这个道理。这叫内学,这就不是外道。向内学是应该的,跟别人学,我为什么要跟他学?我学他做什么?跟自性学,诸佛菩萨是性德圆满的代表。
  我们从哪里学起?这要看自己哪一个毛病最重,跟治病一样,哪一个毛病最重先治它,轻一点的慢慢治不要紧,要命的先治,佛法修学跟这个道理也一样。我们今天最严重的毛病就是自私自利,因为自私自利,所以才有虚伪,所以才有染污,所以才有高下,都是从自私自利里头流出来的。我们首先要学佛,佛将自私自利念头放下了,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六卷)  2001/1/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86》)


...才不会管它。抓一个人,由她去管,我们再也不要管了。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都是这个原则。在澳洲亦复如是,看到这个地方不错,决定把它买下来,多少钱?需要澳洲钱八十万,就有人送八十万来。绝对不是,「怎么样?你帮帮忙!」没有,绝对没有,连暗示都没有,这样子才自在。缘不成熟,用功。我要建念佛堂,我今天没有念佛堂,我在外头搭个棚念,念上几年,佛菩萨一定把念佛堂就送来,至诚感通。求感应,用真诚心求感应,哪有佛菩萨、护法神不照顾的道理?不要求人,求人很难,求人我们的心不会清净,清净心是道,「普现庄严」谈不上了。念念不舍大慈悲心,帮助众生,教给众生方法,自然感动龙天善神拥护,这是我们祖祖相传的。可惜现在人不知道,心外求法,攀缘,不知道随缘,把自己的道业也毁掉,这是非常可惜的一桩事情。
  我们修学,哪个地方环境适合我们,我们可以到那里去。学佛的人,佛弟子没有界限,不是只属於哪个地区的人、哪个国家的人,不是的,佛弟子是尽虚空、遍法界。戒经里面为什么盗常住物结罪那么重?十方常住它的界限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结罪太重了。如果是一个地区,结罪不重,你的债主有限。如果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债主是无限的、无量的、无边的,这个罪就重了。所以佛说,破戒,佛能救你;盗常住物,十方诸佛都不能救你。就是佛弟子他没有界限,哪里有缘哪里去,没有缘决定不可以勉强,勉强决定要造业。所以佛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才能得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九九卷)  2001/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99》)


...觉就成佛了。尽量的扩大,扩大心量就是扩大我们的服务面,我们全心全力去做,自自然然有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
  菩萨广度一切众生,也不能够疏忽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从哪里来?物还是由心变现的。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看到,经上给我们写的:菩萨帮助一切众生,两个手掌出无尽的宝藏,做布施供养。这不是想像,不是赞叹,而是实际的,事实。难道他那个无尽宝藏从手上变现出来的?这个说法也可以,但是一般人不能理解。菩萨的德行、菩萨的真诚,感动一切善良众生,菩萨教化众生、安立众生,所谓「得道者多助」,道理在此地。一切众生都愿意为佛菩萨贡献他自己一分心力,这就等於手中出无量妙宝。佛教给我们:一切法不能向外求。向外求,错误了!心外求法,无有是处,向内求!内就是真心,你的心、愿跟诸佛如来一样,等同,向内求。我们的心跟佛的心相同,愿跟佛的愿相同,言跟佛的言相同,行跟佛的行相同,自自然然就得诸佛护念。我们一发心,诸佛如来就知道。我们不知道他,是我们这边有障碍,佛那边没有障碍。所以,就像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所说,「上与诸佛,下与一切众生,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我们要想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成就,大心的人,他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圆满的成就,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答案既然是肯定的,为什么许许多多人不成就?这是他对於理论、方法、境界欠缺明了,这样才产生了障碍。如果他对於佛在经教里面所说的道理通达明了,佛所教导我们的方法、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六卷)  2001/6/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6》)


...两句话,他说「穷灵极数,妙尽难思,实为惑本」,这两句话说得好。可是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两句,不知道这是无明的根本,以为这样做学问还是对的。如果我们读《楞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楞严经》里头讲的拿来一对照,我们就相信了,清凉大师讲的有道理,这个道理甚深甚深。佛在《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清凉在此地讲的「穷灵极数,妙尽难思」,想一想是不是佛讲的「知见立知」?诸位要晓得,无明的本跟自性本具般若的本是一个本,这里面的差别就是觉、迷,迷了有知见,迷了有思,觉悟了没有知见,觉悟了没有思,差别就在此地;所以佛法说它是「正因佛性」。「智照心源」,这是「了因佛性」。凡夫不善用心,为什么?不知不觉,好像自自然然他就心外求法,所以明心见性难!不但见性难,连我们念佛功夫成片都难,他搞错了。菩萨们聪明,他们用心是内照,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的,他是怎么用功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无上道是无上正等正觉,人家向内,他不向外,这就成功了。我们专向外,举个最浅显的例子,专看别人的毛病,专门天天在留意别人、批评别人,心都在外头。菩萨不一样,菩萨回光返照,看到别人毛病,他立刻回过来想想我自己有没有,这就叫回光返照,这就叫内学,人家是这么成功的。看别人有好处,回头照照自己有没有?有好的要保持,不要失掉,把这个善因、善心、善行要叫它增长;看到别人的过失,立刻就想自己有没有?有,赶快把它灭掉,不能让恶念、恶行增长,这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六卷)  2001/7/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6》)


...善根每一个众生都有,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的善根不见了、失掉了?我们善根到底到哪里去了?说老实话善根还在,不过是你的善根被污染、被蒙蔽,变成一个作恶的根源了。由此可知,善根跟不善根是一个根,不是两个根。觉悟了就是善根,迷惑了就是做一切恶的根源。用佛法的术语来说,觉悟了就是戒定慧,迷惑了就是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即是戒定慧,这佛在经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是什么?是觉悟,不能不觉悟,我们天天要求觉悟。三皈头一条,「皈依佛」是什么意思?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归,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佛是自性觉,不是在外头,所以佛法叫「内学」。在外面学那是外道,「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所以外道不是骂人的,不是说其他宗教。现在很多人说外道是别的宗教,佛教之外所有宗教叫外道,这错了,你把佛经里头「外道」这两个字的意思错会了。经上「外道」的意思是讲心外求法,如果我们也在心外求法,自己就是外道。佛法在哪里?佛法在自性之中,要向自性里面去求,所以称之为「内学」。懂得向内去求,这个人就是菩萨,这个人是佛门里面真正修行人,是真佛弟子。
  我们要把自己的善根发掘出来,善根也就是真性,也就是真心,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污染,永远没有波动;没有污染是清净的,没有波动是平等的。《无量寿经》的经题是「清净平等觉」,那是真性,那是真正的善根。诸佛如来为我们展现出来了,我们要能够体会得。你能体会得到,你才知道怎样去学习,如何去修,使我们「清凉善根」、清净平等善根能够现前。不但自受用圆满,也能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回头是岸,知道所有一切烦恼、业障、习气都不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四卷)  2001/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4》)


...是贪瞋痴。迷了,戒定慧转变成贪瞋痴;觉悟了,贪瞋痴又转变成戒定慧。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晓得做一个转变。转变一定在生活上,一切修为不离当下。当下就是生活,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处做一个转变。真正觉悟了,这个世界美好,现前这个世界就是华藏、就是极乐,觉悟了真的一点不假。
  一切有情都是诸上善人,我们以善心对境界,境界就善,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以善心看一切有情,一切有情哪个不善?我以佛心看一切有情,哪个有情不是佛?所以境随心转。我们的道业成就不是在外头,是在内心。为什么?心能现,心能变,外面境界是心所变,是心所现的,佛法整个修学的功夫叫内学,心地功夫!这个重要。心外求法,世尊称之为外道,外道不是讥笑别人,佛家外道的定义是心外求法。我们是佛弟子,如果我们也心外求法,我们自己就变成外道。佛菩萨绝对不在外境上作意,在内心里头做功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务必把自己的心性恢复到纯净、纯善。就像佛在经上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也套这句话,「不容毫分不净夹杂」,心要清净。清净的纯善,纯净纯善就是自己的真性,就是自己真心,这里头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智慧、德能、相好要从自性里头求,不要从外面,外面没有。外面是所变;能变,我的心纯净就变纯净的法界,我的心纯善就变纯善的境界。你总得要找到根源,你才能真正改造命运,转变造化。你得明了道理,要懂得方法,我们就能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同样的生活。第六句:
  【大力光明主山神,得能自成熟,复令众生舍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四卷)  200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64》)


...受一切法海」,怎么能住平等地?住平等地,平等性现前!从理上讲,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才叫做「善住三世平等智地」。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就是这个意思,那真的叫善住。四大烦恼,我见放下了,见思烦恼头一个我见;我爱,我爱是贪,贪烦恼;我痴,我慢,我慢是瞋烦恼。贪瞋痴!我见是执著身是我,这是个错误见解;不执著这个身是我,贪瞋痴放下了,这样才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就这么个道理。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给诸位说,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当然能够「容受一切法海」。下面讲「深信广大喜乐,无边福聚」,都现前了!求福求慧不要向外求,要向内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对了!所以佛教导我们,佛法是内学,不向外求。凡是向外求叫「心外求法」,佛称他作外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二卷)  200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2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叹德能,第九句:
  【已得深信广大喜乐。】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第八句到第十二句,这五句是讲「福智清净广大」,佛法的修学自始至终不离福慧,求福求慧。第八句讲的是「善住三世平等智地」,这是说福智的基础。第九句,『已得深信广大喜乐』,诸佛如来已得。他怎么得来的?大师告诉我们:「福无不修,故生信喜」,这一段清凉大师说了很多,这一句非常重要,也就是告诉我们要修福。无论是大福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一卷)  200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1》)


...光明悉充满』,「光明」是前面所说的佛身放光明,「佛身」是法身,毗卢遮那如来。佛的光明充满一一微尘,一一微尘里面显示出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诸佛菩萨在其中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普见十方土,种种各差别』,「种种各差别」是讲的现相,性没有差别,相有差别,性是能现,相是所现。相为什么有差别?差别是从唯识所变。识是什么东西?识就是经上所讲的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细心去体会,细心去观察,不要观察外面,观察自己,你看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多不多。
  佛法的修学,同学们特别要注意,佛法叫「内学」。内是什么意思?内是观察自己,你才能成就,决不能够观察外面;你要去观察外面,在佛法讲你是外道,学佛学成外道了。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称为外道。佛法叫「内学」。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他怎么成就?「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是外,最重要的是照顾自己,这才能成就。外面是一面镜子,镜子是照自己的,不是照别人的,这里头含义很深,丝毫都不能错。古往今来的修行人多,成就的人不多,为什么成就?向内照成就了,向外照就错误了。
  《楞严经》里面「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菩萨讲他自己怎么修行证果的,他用的是耳根,「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你想想看这味道。他耳朵不向外面去溜,他往里面,接触外面的声音往里头回光返照,人家用这种功夫证得等觉的果位。我们凡夫的毛病错了,眼往外面色相溜,耳往一些音声上溜,都是对外,他不会回头。菩萨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二八卷)  2002/2/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628》)


...的土不一样。这个道理我想并不很难懂,这就是前面我讲的共业跟别业。我们共业,这个现象在面前,感受不一样。你感受这个世界是很肮脏的,是五浊恶世;我住在这里我感觉这个世界是清凉的、是清净的,各人感受不相同。这什么原因?各人的心不一样。你用真心,你的感受如同诸佛菩萨。所以你看地狱,地狱是最苦的地方,佛菩萨到地狱,他住的是清净庄严的佛国土。在地狱看到那个众生、面对那个现象,那是惨不忍睹,苦不可言;菩萨在里头一样感受的是清凉自在。你从这个地方岂不是证明佛所讲的「相随心转」?这哪里有错?这是真的。
  我们学佛离苦得乐,离苦得乐不是从外面,从外面那不是佛学,佛学是内学。如果向外去求,在佛法里面讲这是外道,心外求法,谓之外道。不仅是佛法向心内求,你看看《了凡四训》云谷大师的开示,讲孔子所说的、孟子所说的,也都是向内求。向内求这是圣学,这成圣人,大圣、大贤。孔老夫子当时在世是一介平民,既不是高官厚爵,又没有很多的财富,是一个勉勉强强可以过生活的贫户。何以他死了之后,历代帝王都供奉他、都尊敬他、都向他学习?他没有私心,一生从事於义务教学,他也是属於义务,没有定学费多少,没有!学生对於老师的供养是随意的,家里富有一点的,多供养一点;家里很贫苦的、很好学的,老夫子还要贴他一点生活费用。不但没有收他的学费,还要帮助他,别的学生送来的供养丰厚,老夫子还要分一点给穷学生。这是人间的典型,人间的模范。
  要知道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0二卷)  2002/5/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02》)


...个在今天世间说法,这是最高的艺术。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以及释迦牟尼佛以后他这些大弟子们。印度是非常古老的宗教之国,婆罗门教的历史我向他们请教,他们告诉我,传说有一万多年。因为印度人不重视历史,跟中国人的性格完全不相同,中国人很注重历史,哪一件事情,你看史书上年代都记得很清楚。印度人没有历史,传说,代代相传有一万多年,现在世界上承认的八千五百年。世界上承认婆罗门教,现在我们称为印度教,在新加坡称为兴都教。我再过几天二十四号要参加他们一个盛会,在新加坡举行的,这跟佛教关系很密切。印度有许许多多宗教,佛经里面讲的九十六种外道。
  外道,我们对这个名词含义要清楚,决不是轻视别人。外道怎么讲?心外求法。跟佛法不一样,佛法是向内求,所以称为内学。如果你向外求就叫做外道。我们佛门里头有没有外道?很多,我们称之为门内外,佛门里面的外道,他没有懂得佛法的教义,依旧是心外求法,这样的人很多。释迦牟尼佛在哪里?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我们心外。你这样子信仰释迦牟尼佛,拜阿弥陀佛,也是外道。
  佛法里头到底怎么讲?佛法里头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在外。不但弥陀净土不在外,尽虚空遍法界,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虚空法界是自心相,自心显现出来的现相,刹土众生是自身相。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算是真正觉悟、真正明白了。但是这个真话对一般人讲,一般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一定说你头脑有问题,你怎么胡说八道。由此可知,心外求法的人很多很多。凡是心外求法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