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367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赖耶是假的;换句话说,我们说话是假话,佛与法身菩萨是真话。这句话好,容容多后福,你要财富,你要聪明智慧,你要健康长寿,你要多包容,你才做到,你不能包容做不到。这一句还不是出在佛经上的,《后汉书》里头的。
「今经容容虚空,指圣众之心和同於虚空」,虚空是什么?自性,同一个真心,同一个自性。「虚空无边际,故自心无边际。虚空无一物,故自心亦无物。虚空以空无故,森罗万象十方刹土依空而生。虚空建立万物,故自心亦建立万物。无一物,故不落有边,容万物,则不落空边。无一物而容万物,双照空有;容万物而无一物,则空有俱泯,从容中道。故云适得其中。」这段话妙绝了,诸位看了听了,懂不懂?听懂了,恭喜你,你距离大乘不远;听不懂、看不懂,多读,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就把这一段你一开始念上三百遍看看。的确有不少人三百遍、五百遍明白了,通了,为什么?那个三百遍、五百遍是修定。我把这段经文念得清清楚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字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念的当中,不夹杂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老老实实念下去,一遍一遍,念上三、五百遍,真的,自然就明白了。
这个境界,每个讲经的人,出家、在家都有,都有这个经验。经文遇到困难,怎么办?查注解,讲的不一样,让我们更难取舍。这时候怎么办?统统放下,一心专念,这就是说我不求用脑,我用禅定。不用脑就是我不用妄心,禅定接近真心,就是「净极」,净到极处,「光通达」,那就是悟处,开悟了,明白了,用这个方法。初学,我们是凡夫,这两种方法互用,应当用思考,用思考,应当用禅定则用念经,念经是修禅定。定与慧等运,平等起作用,能帮助我们体会到。
这段文说得好,「圣众之心」,圣众两个字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一切众生。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菩萨,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是菩萨。虽然烦恼习气没断,但是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几乎跟阿弥陀佛差不多,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所以,心自和同,这四个字要记住,要把它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把它落实在学佛功夫上。实在讲,佛法不难,特别是净宗,为什么净宗学得这么难?就是你的心跟一切万物不和不同,原因就在此地。如果你真的和、真的同,你契入境界就不难。和同到什么程度?和同到痕迹都不著,真和真同,像虚空一样,这就是自然,中道自然。
念老用虚空来做比喻,虚空没有边际,我们自己起心动念,那个心没有边际,念也没有边际,自心无边际,虚空无一物,自心亦无一物。我们从哪里看?从电视屏幕看,电视屏幕画面在我们面前,它有没有一物?不会看的人,著相了,有!这画面在动,有说有笑;看透了的人,频道一关,没有了。频道关的时候,色相没有了,音声没有了,屏幕是一片空白。把屏幕比喻作能生能现,频道所生所现,能所一如,能所都不可得。所以,看电视的时候要能够看出屏幕跟频道融合在一起,虽融合在一起,各是各的。你看频道关掉了,不妨碍屏幕,它两个互相不妨碍,一个是如如不动,一个是一秒钟,就是说秒做单位,一秒钟一百次的生灭,这个画面。一秒钟一百次这个频率在波动,我们迷了,也没有在这里头看到如如不动,也没有在不动里面看到动。能生法相的是法性,法性是屏幕,法相是频道。
所以,真的是虚空无一物,自心亦无物,要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二边不著,中道不存,你真的回归自性了。频道是妄心,屏幕是真心,真心不可得,妄心更不可得。所以世间这一切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是屏幕,世间法是频道。真的,真的东西无一物,什么都没有,妄的东西是百分之一秒波动产生的幻相,它存在的时间是百分之一秒。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前,眼所见的,耳所闻的,六根所接触的,好像真的摆在我们面前,它存在的时间多长?不是多少年多少月多少日,不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弹指生灭多少次?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一秒钟能弹多少次?有人告诉我可以弹七次,我相信可能,我一秒钟大概可以弹四次,有比我年轻,体力壮的,弹得快的,弹七次可能。三百二十兆乘七,就是一秒钟,得出的数字,二千二百四十兆,单位不是千、不是万,是兆,一秒钟。概念都没有,它太快了。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相续相,一个一个接著的相,那不相同,相续是相同的,它不同,每个画面都不一样,没有两个画面是相同的。所以告诉你,假相。
你真正搞明白搞清楚,你才会放下,放下所有的负担,让自己回归到无一物。六祖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什么?连佛法也放下了,你真成佛了。你还执著有个佛法,你还是凡夫,你成不了佛。所以,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的时候,把自己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完全否认,说有人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那叫谤佛,四十九年一个字也没说。我们现在对这句话,有一点概念了。
性相二边都不能执著,都不可以起心动念,自心亦无一物,这二边不落,双遮双照。真正明了,通达明了,说有说空都没有说错;没有真正放下,说空说有都有问题。所以,中道是菩萨,不落有边也不落空边。这里说得好,无一物,不落有;容万物,不落空。无一物而容万物,双照空有,就是亦空亦有;容万物而无一物,则空有俱泯,空有都不存在。从容中道,故云适得其中。适,指洽合。得,指契会。中,就是讲中道。「如《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这叫中道。这是什么人?菩萨,这是真明白,真放下了。
大乘佛法就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无住生心,无住是心里头痕迹都没有,生心是起心动念。佛菩萨普度众生,他的本事就是生心同时有无住,这就是他高明处。我们凡夫,生心不能无住,无住不能生心,心里头一定要有住。那些人的功夫,这讲到的菩萨的真功夫,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是自性般若观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