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6|回复: 3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关于随缘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21212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2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随缘的讲记敬摘点滴


...复它?为什么没有怨恨、没有报复?一体。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与一切人是一体,与一切畜生也是一体,与花草树木还是一体,与山河大地、与整个太空都是一体。再跟你说得深入一点,与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空间里面的一切众生还是一体。所以佛法给你讲的,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体,整个宇宙是自己,不能分。整个宇宙像大海,我们是大海里一滴水,你也是大海一滴水,他也是大海一滴水,没有离开大海。谁能离开自性?大乘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那个心就是自性。
  『真既无边,尘亦随尔』,「真」是自性,自性没有边际,没有底蕴,横看没有边,竖看没有底,找不到底。微尘里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世界里头又有微尘,这是自性,这才把宇宙人生真相的秘密、奥秘给我们透出来了。这经题上讲「华严奥旨」,《华严》的奥秘,在给我们探索这个问题。性没有边际,性没底,从性变现的尘跟性一样,为什么?它的体就是自性,所以它也没有边际,它也无底。它变现的任何一个小物质,我们人身体的一个汗毛、一个毛孔,外面环境里头一粒微尘,这种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天眼也看不见,甚至于讲菩萨的法眼也看不见。因为菩萨有等级的,七地以下的都看不见,八地以上才能看见,他们真正证得了。七地以前是解悟,八地以后是证悟,真的明白了。八地以上的人多少?给诸位说,无量无边,迷的人很多,悟的人不少,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里,这个小团体里面统统都是迷,你到极乐世界那个团体,他各个都悟,他不迷。所以亲近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那个榜样就是全都放下了。下面引经文:
  【经云。】
  上面没有说什么经,统统都是《华严经》,因为这里讲的是「华严奥旨」,都是讲《华严经》。
  【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法界。宝光现佛如云集。此是如来剎自在。准此义故。当知一尘普周法界也。】
  这是大师写这篇文章,引经来作证。华藏世界大,绝对不是讲银河系,现在我们讲世界大是讲星系。我们年轻的时候初学佛,因为佛经里面讲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总以为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是太阳系,这是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这一个大的星系叫小千世界;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这么样一个星系就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起来称为大千世界,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不是大千世界只有三千个,大千世界是由小千、中千、大千组成的这么一个星系,所以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单位的星系。通常佛在经上说,这是一尊佛的教区,我们现在这个大千世界叫做娑婆世界,教主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死?没有!在我们这里看到他死了,你到那个星球上去看,他在那里天天讲经说法。他现身可多了,到处都能看到他,在这里看到他生,那里又看到他死,随缘!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没有生死。没有生死,示现生死,统统都是为了教化众生,做这样的一个示现,做这样的一个表演。
  三千大千世界是他的舞台,今天在这里上台,晚上就下台,明天在那个台上又上台,你就能看出他的真相。大乘经里面讲,诸佛菩萨有本有迹,本是他的真身,他的报身、法身;迹相,迹相叫应化身,他的应身、化身。应身、化身有生有灭,法身、报身没有生灭,法身是不生不灭,报身是有生无灭。佛如是,我们每个人都如是。我们有没有法身?有!有没有报身?有!现在为什么不见了?迷了,不是没有,真有,从来也没有失去。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怕死了,你也不贪生,你也不怕死,你把生死跟诸佛菩萨一样,游戏人间。为什么?身体不是我,身体是我表演的一个工具,我在这里表演完,不要了,我到那个舞台上表演,又一套新的工具。所以给你说明人没有生死,但是有因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想到因果,不要跟人结怨。结怨是什么?身体是假的,怨要是不能化解,来生来世再碰到一起还要报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个就糟透了。
  懂得这个道理,这一生当中如果有人跟我们结怨,我们晓得我们没有跟他结怨,他跟我结怨是前世的业因,在这一生当中化解。不管他怎么对我,毁谤我也好,侮辱我也好,陷害我也好,我都接受,我们帐一笔勾了,来生再见面好朋友,没有怨恨、没有报复,就解开了。这也是行菩萨道,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榜样,世间人不能忍受,总有怨恨,总有报复,这是错误的,绝对是错误。刚才讲,不知道是一体,是一体,哪来的报复?知道是一体,不再有报复,不再有怨恨,你心多快乐、心多清净。所以了解事实真相多么重要,了解事实真相就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肯放下,你才愿意放下,你才真的放下。你没有看破,放下是假的,不是真的,境界现前,烦恼又现前。真放下,境界现前不生烦恼,生智慧不生烦恼,这比什么都重要。
  经上讲华藏世界大。我应该是在十五、六年前的样子,十五、六年之前,我在美国跟北京黄念祖老居士联系上,他在美国住了一个月,我也是忙着各处讲经,没有见面,但通过电话。他送我一本《无量寿经》的批注,是他自己注的,注得非常好。之后我就特地到北京去看他,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应当是我到他家里去拜访,没有想到他先来了,他到酒店里面来看我,我非常感激。因为在中国的习俗,自古以来的礼节是行客拜访坐客,没有坐客拜访行客的道理。我们是行客,他是主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能说它没有。云在佛经里面就代表这个现象,就代表这个意思,告诉你,所有一切万事万物就像云一样,看到好像有,实际上没有,我们远看有,坐上飞机飞上去没有了。所以经上用这个字用得最...(●[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定得度,可是这三个条件在一生当中具足不是容易事情。谁具足这三个根?有善根的不见得有福德,有福德的不见得有善根,善根、福德具足的未必有缘分,这三样东西统统能具足难!我学佛将近六十年,五十八年,我讲经教学五十一年,只在晚年遇到一个,这一个就是《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都具足了,胡小林居士。他听我讲经,跟我学佛两年半,从他身上去看,转过来了。自己命运转过来了,家庭转过来了,公司转过来了,确实是幸福美满的人生。听我讲经的人很多,也许有,我相信有,但是没见过面,他们从网络、从卫星电视上跟我学习,很简单,只要你真干,境界就转了。真转境界,我常常讲的,必须放下十六个字。为什么一般人,跟我学的人多,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转不过来?这十六个字障碍没放下。这十六个字我常讲,第一个自私自利,这个要放下,第二个名闻利养,第三个五欲六尘,第四个贪瞋痴慢,四句,每一句四个字,十六个字。你把这十六个字放下,你才能够学佛,你才能得受用。但是这十六个字放下不容易,真正放下,我讲得很清楚,你并没有真的入门,我只是带你到门口,还没进去,这十六个字没有了,你已经到佛的门口。你一步跨进去,你还得努力,那就依照佛法里面所讲的,五种见惑要放下,你就入门了。
  这五种见惑,第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这是经上说的,大小乘经上都说的。这五种错误的见解放下了,在小乘,你证得须陀洹果,在大乘,华严会上初信位的菩萨。菩萨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最高到妙觉。十信好像是小学,小学一年级到十年级,十住是中学,像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像念书,一级一级往上念。你还执着身是我,你没入门,我们讲放下自私自利,但是身见没放下。所以我讲的那十六个字是在门口,没进去。那就不错了,把你带到门口,那一步是要你自己跨。边见是什么?我们今天讲对立,这个要放下,不跟任何人对立,不跟任何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是什么?不对立整个宇宙跟我是一体,大乘佛法里初信位的菩萨,刚刚入门。见取见、戒取见,我们一般中国人讲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邪见是什么?只要你有见解、有看法,统统是邪见,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本来无一物。这是大乘佛法入门的门坎,你不认真学怎么行!我跟你讲十六个字是带你到门口,带到门口就不错了,为什么?所有一切灾难你都不受。
  今天这个世界,无论是天灾人祸,再严重的,你真的能够依教修行,修儒释道这三个根,你就能免除一切灾难。所以得相信,不信不行,要真信,要发愿。最殊胜、最高明的就是把一句阿弥陀佛抓住,其它的统统放下。我们寿命还有,还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缘要怎么样随法?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依照经教里面,或者我们依照净宗,我们修净土的依照净宗,净宗五门功课,叫行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常常要用得上的。头一个基本的理念,一定要建立在净业三福上,要认真去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师长不在了,念念不忘,不忘什么?不忘师长的教诲,这个重要,见到师长的遗像,听到师长的名字,师长的教诲就提起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都是戒律、都是威仪,这个是戒律、威仪的基本,所有戒律、威仪都是以这个为根本。就像《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依这个为大地,戒律、威仪好像是树木花草,它依大地才能生长。所以这三个根重要。
  有这种根、有这个本你才能够学佛,学佛要「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不仅是净土宗,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统统要依这个为基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要是违背三福,你就是违背佛菩萨的教诲,你不会有成就。释迦牟尼佛讲得好、讲得清楚,三世诸佛,过去一切佛、现在佛、未来佛,菩萨修行想成佛,一定是依这三条,违背这三条的话,不可能他能修成佛道,你说多重要!我们掌握这个总纲领、总方向,从哪里落实?从这三个根落实。净宗里面的指导,我们讲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六度,最后一条普贤十愿,我们提出就五门功课。这五门功课,我们讲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三个根与净业三福第一条相应。「孝敬父母,奉事师长」怎么落实?《弟子规》落实了;「慈心不杀」用什么落实?《太上感应篇》落实了;底下是佛门的《十善业道》,「修十善业」。所以第一条四句,儒释道三个根,你不这样修的话,第一条没有,第一条没有就没有第二条,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一迷全迷,一悟全悟。
  我们今天的环境要晓得,佛经上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今天是整个法性变成无明,你要不相信你夜晚出来看看,天空一片漆黑,如果说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光,也没有灯,那是什么世界?那叫无明。如果你是觉了,觉了不需要太阳,不需要月亮,不需要灯光,这个世界是一片光明,叫常寂光土,常是永恒,寂是寂静,光是光明。所以自性是常寂光,一念不觉就把常寂光变成无明,这个现象都在我们眼前,但是我们就是不知道。无明起用,麻烦大了,这妄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相反,那叫造业。《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这是讲六道里的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就是你起的作用是无明之用。像这边所说的,「以在缠心,变造诸法」,这一切诸法是你在缠的心,缠是缠缚,就是烦恼的代名词,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心不自在,你心没有解脱,你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着。
  整个宇宙环境是这样...(●[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一分别就是大浪,一执着就是染污。我们现在这个心水是浑水,染污的水,而且又大风大浪,智照的能力失掉了。要不是佛菩萨慈悲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我们哪里知道?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只要是佛法,不管你是大乘、是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修行的总原则只有一个,就是禅定,就是三昧,《华严经》上常讲三昧,三昧就是禅定。禅定是什么?禅定就是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着。头一个把染污放下,恢复自性清净心,先把这个放下,把染污放下。然后呢?然后再把动放下,动放下就是定,这就禅定。
  惠能大师见性跟我们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我们的自性本定,要把自性本定找回来,把现在的妄动舍弃。初学的人从静坐开始,这是方便法,真正叫你放下,不是身不动,身不动没用处,要心不动才行。所以高级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动静不二,不管你怎么动,心是定的,这才有作用。身,身要动,身是个机器,是事,如果不动它就生锈,它就没用,所以天天你要运动,你要保持健康。可是心,心不能动,心一动就坏了,你要学着身动、心不动。所以你的身,你可以帮助许许多多的人,帮助别人,成就化他的功德;心不动,成就自己的功德,自行化他。释迦牟尼佛不是天天在那里面壁,没有,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面壁,我们只看到释迦牟尼佛,你在《金刚经》上去看,他每天一定的时间到舍卫大城去乞食,托钵乞食,斋主供养菜饭。斋主供养菜饭,托钵的人要给斋主祝福,是规矩,他以财供养出家人,出家人回报的是法供养。不能接受之后就走,这不可以,那没有礼貌,如果斋主有什么事情提出来,你要给他解答,为他说法。这些规矩我们都应当要学,时时刻刻念着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他什么?帮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这是佛法。
  不能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想自己?想自己就增长我执,那就坏了。佛法头一个破我,不但大乘如是,小乘我们讲席里常常提到,小乘须陀洹把身见就放下,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还以为身是我,没进门,虽然很认真努力修行,他在什么地位?初果向,他是方向对着初果,没到,没证得。我们在这么多年时时刻刻提醒同学,因为初果的确不容易,我们的烦恼习气太深!我常常勉励同学,我们学佛要放下自私自利,念念要想到别人,不要想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名闻利养是烦恼,要这个东西干什么?可是这个世间没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办事,为办事方便可以有,就是事上可以有,心上不要有,心上有这个东西你就坏!你心就不清净,你就入不了门;换句话说,你就证不了初果。小乘初果,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你得不到。所以事上可以有,心上不能有,有就坏了。第三个,五欲六尘的享受不能够贪着,如果这个东西不能放下,对于饮食起居都讲究那就坏了,你也就不能证得。日常生活应该怎样?随缘。佛陀他老人家在世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挑剔的,随缘,随缘就好。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跟佛陀那个时代社会环境不一样,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也都随缘,不要作意去苛求那就错了,我一定要怎样怎样就错了;随缘,不要计较,不要去讲求。最后是贪瞋痴慢,这个东西要放下。这十六个字放下,我也讲得很明白,你是不是证果?没有,初果没证得,但是你已经到初果的大门口。我们能够帮助你到门口,那一步跨进门是你自己的事情,那就必须要认真的身见放下、边见放下。
  边见是什么?二边对立,这是所有烦恼的根,对立要放下。所以要学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你的心就平和,心平气和你身体就健康。有对立就不和,对立往上提升一层就是矛盾,矛盾再提升就是冲突,冲突再提升那不就斗争了吗?愈来愈麻烦。所以你去找,我们今天讲化解冲突,冲突的根在对立,我们要化解所有的冲突,就是从内心里面对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对立的念头。没有对立的念头是一个什么念头?我们是一体的念头,整个宇宙万物跟自己是一体。我们前面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是讲的一体吗?法界这个界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分别的意思,一个就是圆融的意思,从性上来讲是圆融的,是一体,从相上来讲是有分别,所以界有两个意思。我们要能融会贯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我是一体。还没有契入境界,一定要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的教诲帮助我们接近,跟我们的性德走得愈来愈近,这就对了。所以佛菩萨、古来祖师大德,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叫大慈大悲,表演给我们看,这是「十身互作自在用故」。
  『唯普眼之境界』,普眼,就是讲观世音菩萨。在《法华经》上,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叫「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观一切众生」,所以叫普眼。他观察遍法界虚空界里一切众生,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没有爱好心,喜欢这个、讨厌那个,那就不行,你就有分别执着。他是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清净心,这叫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在《大日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大日经疏》第五卷,「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约如来之行,故名菩萨」。这是把观世音菩萨跟我们介绍出来,观世音菩萨成佛了,不成佛没有这么大的智能,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你看首先讲如来,不是成佛了吗?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十缘,十不是数目字,在《华严经》上它代表无量。为什么?任何一法是无量因缘而生起的现象,不是单纯的,我们今天讲再小、再单纯的一个细胞,甚至一个原子、一个粒子都是无量因缘。所以成就普眼莲花,莲花是比喻,比喻什么?在污泥而不染,你看它多圆满,它清净。不是只有清净,莲花开在水上,它代表一个事实真相,它的根生在泥里面,那个泥代表六道,根在泥里面,茎在水里面,花在水上面,水代表四圣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十法界。花开在哪里?花开在一真法界。你看这个意思多殊胜,把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全都显示出来,说明什么?说明它是一体。一体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分的意思,分别的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我多少钱都可以。多给少给都一样,他不计较,生活节俭。以后他开悟了,这一开悟他都通了,一切理事他都通。为什么会开悟?人真诚到极处,真诚就是定,定不一定要盘腿打坐,没有杂念,起心动念都是为人,没有想到自己。他自己很简单,因为他过去父亲曾经跟他讲过,人要有五亩地生活就能过得去。所以他有五亩地他就不贪了,他不需要更多的产业,我能活得下去就行。他心是定的,定能开慧,佛家常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就能解决问题。
  他大概是三十七、八岁的时候智慧开了,后半生到处讲学,他还办了很多学校,成为一个名人,仰慕他的人、尊敬他的人、跟他学习的人愈来愈多。由此可知,人最怕的是没有志气、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人要有志气、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不成就的。他一生讲他走的是圣贤之道,对古圣先贤,听别人讲,讲书也好,讲故事也好,他是听得津津有味,听了他真有心得,真听进去,真想学,这么一个人。世代相传,但是真正像他这样做的不多,他是真干,是一位实行家。近代,也就是现代,大陆上刘有生先生也是农民出身,也是没有念过书的,现在到处给人讲病,继承王凤仪先生的教诲。他有什么长处?他完全学王凤仪先生,真干,学一样要把它做到,而且做得很彻底,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他们所说的这些原理原则,全在《华严经》里头,《华严经》讲得很多,读诵的人很多、研究的人很多,没有能落实到生活,所以成就不如他们。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是贤首大师著作的,大师著作这篇文章用意,前面我们都报告过了。《华严》的分量太大、太丰富,纵然你很想去学它,修学的纲领抓不到。贤首国师也是佛菩萨再来,来帮助我们,他这篇文章就是《华严经》修行的纲领,所以它的经题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还源就成佛,到什么人才真还源?《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还源了,这些人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他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还源了。我们常说,不执着,六道没有了;不分别,十法界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诸佛如来的实报土没有了,最后还源了,还源是回到哪里?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是什么?就是这篇文章第一段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你回到这里来。回到这个地方来,在佛学里有个名词,叫究竟圆满佛;在《华严经》上讲,这个位次是妙觉位,第五十一个等级叫等觉,五十二个位次叫妙觉,往上就没有了,这是妙觉位,究竟圆满的佛果。真难得!你看大师把这桩事情这样简单扼要的给我们指示出来。
  我们今天要做的,就像王凤仪一样,他真干。从哪里干起?从放下执着干起,要真做。吃饭不再挑剔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你挑剔,你不就是执着吗!穿衣服不再讲求料子,也不再讲求款式。都落实,穿衣吃饭都落实,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样样放得下,不再执着。不再执着叫随缘妙用,叫随缘,什么都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那个生活就是随缘妙用,吃饭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我们相信他托的那钵饭,即使人家很贫穷菜饭很差,甚至于菜饭都馊了,有这个情形,穷人家见到佛、罗汉、出家人来,他供养修福。你们想想,释迦牟尼佛吃那个饭是什么味道?无上的妙味,你们相信吗?我相信,为什么?境随心转。实在讲,饭菜一个锅里煮出来的,如果我们四个人在这一桌吃饭,每个人味道不一样,为什么?每个人的心不一样,念头不一样,起心动念就能改变这里面的色香味。佛心多清净,一点分别执着都没有,什么味道到他那里都变成无上的妙味。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境随心转。如果这个人吃饭的时候正在发脾气,什么样的好味到他那里都变成坏味道,所以他会摔盘子、摔碗,境随心转。日本江本博士他告诉我,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东京见面他就跟我讲,他说宗教徒吃饭在饭前做祈祷大有道理,为什么?这个心是善心,把所有吃的、喝的东西里面的分子全都变成最好的。他用水做实验,你的善心对它,它变现的结晶是最美的;你不善的心对它,那个结晶是最差的,非常难看,这就是境随心转。所以我们不但要善行,比善行更好的是清净行、智慧的行,真能转境界。
  大智没有生死,大悲普度众生,众生有感,立刻就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佛法里面把佛菩萨对众生的感应比喻作潮音、潮水,涨潮。涨潮是一定的时间,每天到那里,它一分一秒不差,时间一到潮水就涨,再到时间,潮水就落。海潮音,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比喻作海潮音,那叫应机说法,就是形容感应道交。大智、大悲是一不是二,没有大悲,大智显示不出来;没有大智,虽然慈悲,他慈悲里的妙用显不出来,所以它是一不是二。『方为真实』,这个真实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如是。底下大师引用《宝性论》上的一句话:
  【宝性论云。道前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
  三种疑惑。『道前』是没有悟道之前,也就是说没有见性之前,就叫道前。道前菩萨在哪里?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有菩萨、有佛,佛比菩萨高一级,但是还是在道前。天台大师讲六即佛,这些菩萨他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没见性,见性就是真的。道前菩萨不错,分别执着放下了,分别执着的习气也没有,功夫不错了,可是怎么样?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妄想,起心动念叫无始无明,他还有这个东西,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必须把起心动念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论是世法、佛法,他都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时候十法界没有了,他悟道了,这就是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真佛,不是相似即佛,是真佛;虽是真佛,没有到圆满,所以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分证即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8: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