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9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敬摘自《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七集) 2000/06/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五面,经文第三行,我们从头念起: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我们念到这裡。昨天跟诸位说过,『一切诸恶道』范围包括得非常广。昨天晚上,我们听巴哈伊教朱先生的简介,了解这个宗教的一般理论与修学的方法。其中许多都是佛法裡面说到的,要讲得精微、讲得透彻、讲得彻底,无过于佛法。今天佛法之所以衰,不是衰在法,是衰在我们这一些佛弟子没有能够依教奉行,衰在这个地方。普贤菩萨教我们的第一条,我们就没有做到,「礼敬诸佛」。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说的是没错,做的不是他所说的,这就是夹杂不善。佛度一切众生,教化众生,从本身做起。我们学佛,最重要的也是要从本身做起。试问问我们走进基督教堂,见到耶稣的像会不会去拜他?走进印度教,看到印度教供的大梵天王,供的是神像,我们有没有去拜他?没有,那讲的话不算话。「礼敬诸佛」,诸佛是什麽?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有不同宗教裡面的神圣,全是未来佛,也可能是过去、现在佛应化的,我们不懂,我们没有做到。我们对他行礼,不是用佛教的礼节,入境随俗,他们教徒用什麽样的礼节对他们教主致敬,我们要学习,单单凭口说不行,一定要入境随俗。这个在形式上,内心决定是平等的恭敬。在教学,世出世间教学第一课就是「敬」。《礼记菁华录》同学们都拿到了,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普贤十愿第一条「礼敬诸佛」,从哪裡学起?人与人之交往,人与一切物的交往,就是敬。这一条没有做到,其他都是空话。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认真去学习,这是善法。不但是善法,大善。
今天我们接着看底下这一段经文,『昼夜常念善法』,心善。我们淨宗同学,淨宗学会成立,我写了个缘起,提出日常生活当中,修学的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观经》裡面的三福,第二个科目是六和,第三个科目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是菩萨的六度,第五个科目是普贤十愿,大家好记,这是善法,比此地讲的善法高。此地讲的善法是基础,没有基础,那高的就不必谈,再高的善法都要从基础上扎根。如果这五个科目,我们常常放在心上,常念,这个不难。
五个科目我在此地重说一遍,第一条「孝养父母」,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有没有落实?父母在,常常关怀,时刻照顾。「养父母之身」,这是物质生活不让他缺乏,生活照顾到;「养父母之心」,要让父母欢喜,不要让父母忧虑,父母要是忧虑,儿女不孝。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常生欢喜心」,我们如何令父母常生欢喜心?这是尽孝。第三、「养父母之志」,是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对子女的期望,要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能叫父母失望,这叫孝养父母。从这个地方开始去做,展开来,大乘经论裡面常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把这个孝养推广到一切众生。佛教导我们,其他宗教没听说。换句话说,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有供养的义务,尽心尽力去照顾一切众生,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孝顺之道。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跟别人相处,人家对我们不欢喜了,我们对不起人,应当要检讨,应当要反省,我们不能叫一切众生对我失望。你才想想,佛家教育的博大精深。
「奉事师长」,师长跟父母一样,我们也要照顾老师的物质生活,不辜负老师的教诲,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佛法从这裡开始,佛法也到这个地方圆满。这两句是根本,其馀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是方便,以方便法落实这个根本,圆满这个根本,这叫佛道。从哪裡做起?培养自己的慈悲心做起,如果心裡头没有我刚才讲的这个观念,你就没有慈悲心。能够孝养父母师长之心,孝养父母师长之志,这个人才具足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落实在修十善业。父母希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一个好人,是个善人,老师也期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个善人,我们能以全心全力帮助社会,特别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教学的基本,根本教学。从这裡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升了一级。再提升一级,「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裡头「深信因果」,我讲得很多,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这个因果。这三条十一句,世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三世诸佛,淨业正因」,从十善业道落实。
与人相处,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同一个房间。如何相处?修「六和敬」。跟一切人相处,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做到,要求自己做到。佛法高明的地方,令人讚歎的地方,就在此地。佛法从来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我自己要做到六和敬,对方做不到没有关係,没有障碍,障碍永远在自己这一方,决定不会在对方。现在人颠倒、错误,认为所有障碍都是在对方,不在我这方,错在这裡。许哲居士一生修行能成功,她明白这个道理,她一生总是责备自己、检讨自己,绝对没有说对方有过失,这是她成功之道。
「见和同解」怎麽修法?我有私心,我的见解就不同。「见和同解」,跟谁同?不是跟对方、跟别人同,那你就搞错了;跟佛同、跟菩萨同、跟真如本性同,是这个意思。佛没有私心,菩萨没有私心,心现依正庄严没有私心,是跟这个同。「戒和同修」,这是随缘,就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