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086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1-2-1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以慧力使念住于所观之处。顺着四念住,对治四颠倒见之方法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又分有自相别观及共相别观的两种:
1.自相别观者,观身、受、心、法的各各自性。身之自性是四大种与四大所造色;受之自性是领纳违、顺、俱非之境的心所;心之自性是由六识心王集起者;法之自性是除了身、受、心之外,基于其他诸法所行之方法。
2.共相别观者,观身、受、心、法之共相,其各各皆为观非常、苦、空、非我之方法。观身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皆是非常的;一切有漏法都是苦的;一切法同为空的,又是非我的。观心、观受、观法,亦皆相同。(三)四念住的总相念住,也是修观。以自相及共相观之,又有杂缘及不杂缘之分。
杂缘是「法」念住,须杂身等念住来观。不杂缘是身、受、心之三念住,不须杂缘其他念住而观。换言之,法念住是杂缘,身受心的三念住是不杂他缘即可观的。总相念住,是从杂缘身、受、心、法,进一步,总缘此四境,是非常、苦、空、非我的观位。乃为四谛观之初门,仅修四行相,不过是观苦谛之一境而已。
四善根内凡位
何谓「四善根内凡位」:(一)暖法:修了总相念住后所生之善根。有下中上的三品,皆具观苦、集等四圣谛,修苦、空等十六行相「八忍八智」之位。入此位者,纵然退堕所得暖法,断善造无间业,堕于恶道,流转生死,不久之后,必到涅槃,已得圣火将生之前相故。(二)顶法:是暖法上品后念所生之善根。亦有下中上三品,皆具观四谛修十六行相。譬如上到山顶,乃进退之中间,或进而上忍位,或退而下于暖位,位至忍法已上,便无退法。(三)忍法:生于顶法上品之后念。亦有下中上三品,忍可决定四圣谛,为最胜之位。1.下忍,具观四谛行十六行相如前,则无毕竟堕于三恶道者;2.中忍,由是渐灭所缘之谛灭能缘之行相,谓之灭缘灭行,仅留欲界苦谛下之一行相;3.上忍,观前所余苦谛下苦之一行相,故此上忍位仅为一剎那间。(四)世第一法:生于上忍后念之善根,仅为一剎那间,故无下中上三品,与上忍位同,观苦谛苦之一行相,世间有漏法中无超于此观智者,故名世第一法。此位仅是一剎那的无间位,必生无漏智,入于见道位,离凡夫位而入圣位。
见道位
《俱舍论》是十六心相见道,《成唯识论》则是三心相见道:(一)观生空而起断粗大烦恼障之智。(二)观法空而起断所知障之智。(三)合观二空而起合观微细二障之智。
六度中的禅波罗蜜,本为大乘禅法,本文为了探其渊源,故将凡夫禅及小乘禅,一并介绍如前。至于大乘禅及如来祖师禅,内容深广,宜有专书讨论,本文暂不涉略。
般若波罗蜜
所有一切世间的十善业道、四襌、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等,都是由般若波罗蜜而出来的。由于般若波罗蜜的指导,才能使我们离苦得乐。
般若,就是要我们看一切事、一切物,当下就知道它是会变的,不是永恒的,随时要用无常、空、无我的观点来看一切。般若波罗蜜,也就是无相、无我,以及禅宗讲的无念、无心。这是从基本的观法无我、观行无常而来,知道任何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因果串连而成,如果能用这种观念,这种般若的眼睛来看世界的人与事,就可对治自己的烦恼,同时也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就是慈悲了。因此,慈悲与智慧,必定是相连、相应的。
《大品般若经》序品云:「于一切法不着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悉皆如,俱证生空法空之无分别慧。
《大般若经》三十二〈赞般若品〉卷一七二又云:「舍利子,一切菩萨摩诃萨、独觉、阿罗汉等,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舍利子,一切世间十善业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五神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得出现故。舍利子,一切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皆由般若波罗蜜多故。……一切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皆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故。」
又说:「如是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由此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名有目者。复由般若波罗蜜多之所摄受故,布施等一切皆得到彼岸名……非由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但由般若波罗蜜多所摄受故余五方得到彼岸名,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要住般若波罗蜜多,方能圆满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非住余五能成是事。是故般若波罗蜜多,于前五种,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无等无等等。」
由以上经文中得知,前面所讲的五种波罗蜜,都是由般若波罗蜜所摄受。没有般若,即使修行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也只是修世间有漏善法,而非无漏解脱的佛法,无法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因此,观念的指导以及认识的分别,必定要靠般若智慧;般若波罗蜜,等于是六波罗蜜之中的指北针。
结论
六波罗蜜是菩萨道,菩萨道是庄严佛道的,用什么来庄严佛道呢?就是用福用慧,福慧圆满,就是佛果的圆满。
《解深密经》卷四中提到,六波罗蜜可分为两类:
前三度为饶益有情类:由布施故,有情摄受资具;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恼有情;由忍辱故,能忍彼之损害逼恼利益有情。
后三度为对治烦恼:由精进故,未断之一切烦恼永伏,虽未断一切随眠,却能勇猛修诸善品,不为烦恼所动;由静虑故,永伏烦恼;由般若故,永害随眠。
《解深密经》卷四又说,六波罗蜜为三学所摄:施、戒、忍的三度,是增上戒学;禅是增上心学;般若是增上慧学;精进则通于以上三学。《菩萨地持经》卷十说,精进亦是增上戒学摄。由以上的经典得知,六波罗蜜就是福德资粮,以及智慧资粮之根本。
(一九九八年六月七、十四、二十一日,圣严法师讲于纽约东初禅寺, |
|